人才工作意见范例6篇

人才工作意见

人才工作意见范文1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明确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1、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为本和人才资本是最重要资本的观念。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都是人才。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紧紧抓住培养现有人才、使用优秀人才、引进紧缺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努力建设一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政人才队伍,一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学术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熟练掌握劳动技能、活跃在工农业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漂河在中原城市群中加快经济隆起,建设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3、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突出加强农村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高中阶段毛人学率达到80%以上。不断调整教育结构,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我市各类技能人才。规范和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围绕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创建学习型社会。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五年内使各类在职人员普遍轮训一遍。健全继续教育激励约束机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学习培训情况与考核、奖惩、晋级(职)挂钩,督促各类人员自觉接受继续教育。完善在职学习制度,鼓励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经单位同意参加学历教育的人员,单位可给予一定补贴。加大境外培训力度,定期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选派有发展潜力,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出一定成绩的中青年人才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分层次选送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或到国内著名高校进修。

5、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组织一次漂河市技术能手评选活动,为技能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全面推行和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和技师考核评价制度。到2010年,全市高级技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0%以上。

6、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整合农业人才资源,市、县、乡分级组建农业技术讲习团,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开办农民技校,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认真落实教育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依托电大远程教育,加快培养农村高等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支持农业专家在农村创建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打造“劳务经济”品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和农民转岗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2010年,全市累计培训农民工SO万人次以上,建成2个全省技能人才输出基地县,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劳务输出专业乡村。

7、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各类人才一视同仁,在人才选拔、政府奖励、职称评聘、专业技术资格和执业资格考试、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政策上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开放,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工作环境。

三、完善人才使用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8、建立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和任期考核,主要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实绩,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积极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改进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评价工作,突出对经营业绩、综合素质、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考核。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主要看其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技术学术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技能人才的评价主要看职业能力和水平。

9、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地域、身份和所有制界限,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落实辞职辞退制度,积极探索疏通公务员队伍出口办法,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每年从省内外高校选调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加强跟踪培养,到2010年,乡镇正职要有一定数量的选调生,要注重选拔优秀选调生充实到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依法实行派出制或选举制,对经理人推行聘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以聘代评步伐,到2005年,全市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制,除政策性安置人员外,补充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进人员实行人事。

10、建立与业绩紧密联系的分配制度。深化企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收人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各类事业单位都要制订搞活分配的意见,健全业绩效益评估制度。财政定补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从本人所创造的纯收益增值中拿出20%-35%,作为奖励资金或由其自主分配。对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年薪等特殊的分配形式。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工资待遇完全放开。事业单位业绩突出的人才要优先推荐到领导岗位或享受相应的职级待遇。鼓励高层次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投资创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经法定机构评估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作价人股的,所占注册资金的比例不受限制,由投资各方约定。科技人才承担政府科研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成果完成人可获50%的知识产权。

11、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以网络为特征的无形市场建设,拓展“漯河人才”网站远程服务功能,构建“人才信息高速公路”,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经济、快捷、方便的人才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人事劳动业务,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进一步拓展人才服务功能,把我市人才市场办成市县联动、辐射周边、联结全国的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渠道,实现“人才共享”。允许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损害国家和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到其它单位兼职兼薪。县以上教育、卫生系统中4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乡村工作经历的,原则上要到乡村对口工作一年以上,并作为晋升职称、评先和晋级的重要条件之一。

12、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相关部门建立骨干人才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其健康情况。用人单位要优先为高层次人才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津贴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人才小区,统筹解决好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各有关单位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力支持人才小区建设。

13、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规范和完善各类人才奖项评选标准和办法,实现有效奖励和有序奖励。今后,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表彰的各类人才奖项评选标准和办法,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审核把关。继续贯彻落实《中共深河市委、深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功臣评选工作,对于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功臣,可给予重奖。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奖励力度,激励企业上规模、比贡献、创新争先,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大的企业,市政府给予适当奖励。对于获得部级、省级奖励的各类人才,市委、市政府按同等标准给予奖励。各级党组织要注重发现和培育人才工作

的先进典型。鼓励社会组织、单位、企业出台人才奖励措施,奖励有功人才。

四、引才与引智并举,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

14、建立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引进我市急需的食品工程、造纸、轻工、材料化工、物流管理、农技推广、外经外贸等方面的各类人才。政府人事部门牵头设立“一站式”人才引进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制度,积极推行网上办理各种事项。凡到我市就业的专科以上毕业生均可先落户后择业。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市、县、乡党政机关在编制限额内接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可按特殊职位考录,简化程序;依据德才条件,可以分别安排副县级和正科级职务,试用期一年。事业单位引进的博士、硕士,依据德才条件,可分别享受副县级和正科级工资、福利待遇。对到我市就业的硕士以上毕业生和列人国家“211”工程的高校本科优秀毕业生,在市场双向选择基础上,政府保底安排到事业单位或企业就业。每年市人才办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到全国重点院校招募人才,进党政机关的,可按特殊职位考录;愿意进事业单位的,可当场签定就业协议,毕业生可持就业协议办理人编等相关手续。

15、完善吸引人才优惠政策。抓好引进人才“双百工程”的落实。从2004年起,凡引进到我市工作并签订五年(含五年)以上服务合同的,硕士生一次性给予安家费2万元,博士生一次性给予安家费10万元,财政全供单位,安家费由各级财政支付,其它性质的单位,确有困难的,市财政可适当给予补贴;引进的其他紧缺人才,用人单位可提供一定的安家费。引进的人才可根据本人要求,其配偶由人事部门负责安置,相关单位不得拒绝接收,其子女需在我市中小学就读的,由教育部门负责安排学校。

16、建立聚集人才的创业平台。在漂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条件基础上,建立人才创业园,对带高新技术成果来园区投资办厂的,按规定在税收、土地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坚持用项目聚集人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全部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选拔项目承担者。加快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到2010年,力争再建1-2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快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争取到2010年在我市建立5个以上重点院校实习基地。

17、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可通过特聘兼职、有偿租赁、资源共享、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参与我市建设。柔性流动期间,用人单位可为其申办《课河市人才工作暂住证》,在购房、社会保险、车辆办照、职称评审、子女人学等方面享受我市居民同等待遇。建立特聘专家制度,选聘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授予“漯河市特聘专家”称号,并给予相应的津贴补助。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外智力。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18、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整合人才工作力量,理顺人才管理体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县区、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根据工作需要,充实工作力量。

19、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多方投人。各级财政要优先把人才资源开发所需经费列人预算,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从2005年起,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津贴发放等事项,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逐年提高。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资金使用,提高使用效益。各类企业用于人才培训投人的经费列人成本开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人才资源。逐步形成以政府适当投人为导向、用人单位投人为主体、社会各方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人格局。

20、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工作纳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分级、分类、分层次联系人才制度,热心为各类人才办实事、办好事。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注意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督促检查,把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人才工作意见范文2

根据市委有关人才工作的要求,围绕逐步建立健全全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抓手,更好地发挥各有关单位职能作用,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工作的实际,特制定**县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二、主要职责

1、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时领会中央、省、市委关于人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要求;

2、着眼于建设**县人才队伍,探讨全县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问题,就全县人才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交流各单位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思路、计划和措施,了解掌握全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

4、协调有关部门或单位研究制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有关政策;

5、指导和协调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和活动;

6、督促检查有关部门落实人才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情况。

三、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县委、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组成单位是: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直机关工委、县委党校、县委农工部、县政府办、县经贸委、县发改委、县人劳局、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县公安局、县科协、县社联。

四、牵头单位及人员组成

县委组织部为县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联席会议主持人为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可受部长委托主持联席会议。成员为各单位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同志。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承担,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干部室,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研究确定联席会议的议题;

2、起草联席会议的通知、会议纪要等有关材料;

3、督促检查联席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

4、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才工作意见范文3

一、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高层次创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来我区投资创办(领办)科技型生产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其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为国内或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科研成果;

(2)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技术成果国内领先,具有市场潜力并可进行产业化生产;

(3)能引领我区机电、光伏、轻工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

2、高层次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区各类企业和创新载体引进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且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专家。引进后,能为引进单位服务3年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具有在国内外行业内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关键岗位上从事研发工作经历,并取得了突出业绩;

(2)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主持企业内重要技术的攻关或产品开发,是企业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主要完成人;

(3)开发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且该产品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可享受的奖励规定

1、高层次创业人才可享受的奖励规定

(1)企业注册后,一次性给予20万元扶持资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所提供的工作场所和住房3年内免收租金;

(2)鼓励以技术成果入股,经权威部门评估,其作价出资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允许股份制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

(3)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有关人才家属安置、子女入学、非经营性物业购置和企业“三重”、“双创”扶持等优惠政策同时享受;

(4)优先推荐申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若获得省高层次创业人才资助,再一次性给予30万元配套资金。

2、高层次创新人才可享受的奖励规定

(1)一次性给予引进创新人才企业10万元奖励,给予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个人每年1.8万元的生活补贴;

(2)企业实际发放给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工资在计算应缴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3)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有关人才家属安置、子女入学、非经营性物业购置等优惠政策同时享受;

(4)优先推荐申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若获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资助,再一次性给予10万元配套资金。

三、做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的相关要求

1、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评审工作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开展一次,每次5名左右,有关资助资金由区财政统一拨付。“十一五”期后的相关工作,根据省、市有关政策和要求,作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由各乡镇、街道,维扬经济开发区,物流集聚区组织申报;

3、区科技局、人事局负责申报材料的受理和汇总;

4、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科技局、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拟奖励对象;

人才工作意见范文4

为广泛吸纳和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文委发〔2007〕9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精神(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意见》),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符合人才政策享受对象的统计上报工作,以便及时兑现相关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送范围

1、取得硕士以上(含)学位或具有高级以上(含)职称并在**工作两年以上、现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2、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市拔尖人才;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市“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入选市“5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

3、教育系统的“名师名校长”。

4、其他符合《若干政策意见》的政策享受对象或项目计划。

三、报送牵头单位

县科技局牵头负责规划建设、国土资源、交通、旅游、环保、气象等专业人才上报;县经贸局负责企业人才上报;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分别负责教育、卫生、文化、农业、林业、水利、会计、金融等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上报。其他没有牵头单位、符合条件享受政策的人才可由所在单位直接上报。农村实用人才由县科协负责上报。

四、报送形式

享受政府人才津贴的高层次人才以《**县享受政府津贴的高层次人才资格审查表》、《**县高层次人才汇总表》的形式上报(同时上报电子文稿,县委组织部人才办联系电话:6783****邮箱:********@)。符合《若干政策意见》的项目计划,由主管单位以报告的形式上报。

五、报送时间和要求

(一)截止时间:10月31日。

(二)要求:

人才工作意见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围绕建立人才特区的总体目标,坚持以门槛最低、限制最少、政策最优、环境最好、国际化程度较高为主要标志,探索人才工作的最佳模式、政策体系、环境建设和运行机制。着力抓好产业人才开发、探索加强公务员管理、消除制约人才流动障碍等试点工作,力争体制机制有所创新、人才政策有所突破,推动我县人才开发进一步加强,人才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才服务进一步优化,人才效益进一步提升,努力为*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试点工作主要内容

(一)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开发机制。

按照全县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支柱产业人才和现代农业人才。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业为依托,引进、培养和集聚一批既懂专业、又能开拓市场、善于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掌握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懂得开发应用的领军人才,着力建设人才小高地,全面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水平。

1、建设产业人才小高地。(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属地人民政府)

在全县建筑、机械、电子、化工、纺织、丝绸等优势行业,选择6至8家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实施人才小高地建设工程。以引才引智政策、人才培养政策、人才服务政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小高地建设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导向功能。充分依靠企业积极性,统筹抓好增量人才与存量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合理开发利用,扶持企业大力引进急需的研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2、建设高新技术人才开发基地。(责任部门:县科技局、县人事局、县开发区、*镇)

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院所智力成果转化基地(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建设步伐,力争通过省级科技孵化器验收,成为开发区人才集聚地。*工业园区按照国家科技孵化器的标准,与国内1-2家著名的高校院所建成一个全面的、高标准的智力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或大学科技园),由单一的寻求人才、技术依托、转化科技成果向项目、人才、资金整体配套引进转变。加快推进南通市级机电一体化装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抓好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速顶尖人才的集聚,建成高新技术人才小高地。

3、建设特色农业人才开发基地。(责任部门:县人事局、县农牧渔业局、各相关镇人民政府)

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在蚕桑、畜牧、水产养殖、作物栽培等领域,建立4个特色农业人才基地。制定特殊的人才激励政策,破解特色农业人才短缺难题,努力把特色农业人才基地建设成为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示范园”;优先培养一批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熟悉农业产业发展,了解国内外同行动态的人才,聘请农林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项目农艺师”、“首席农技顾问”,努力为*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4、做好行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工作。(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编委办、县财政局)

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企业的有关文件精神,重点帮助“做大做强企业”引进生产经营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从落实人事编制关系、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照顾子女入学等方面入手,制定系列的人才优惠政策,引进关键性、导向型行业领军人才,以促进我县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五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二)结合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改进和完善公务员管理新机制。

围绕《公务员法》实施,积极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全县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工作效能。

1、改进和完善乡镇机关公务员招录和流动机制。(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编委办;相关联系指导部门: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处,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

根据《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经省市组织、人事部门授权,结合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制订乡(镇)机关招考(聘用)公务员的范围、程序和条件,努力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行政组织公务员队伍中来,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升。建立和完善乡镇公务员调任、转任到县级机关工作的制度,促进公务员的合理有序流动。

2、改进公务员考核机制。(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

县人事局)

按照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强公务员能力和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县国家公务员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百分考核办法》和《关于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待岗制度的规定(试行)》,进一步增强考核的奖优惩劣作用,不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三)突破制约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针对我县与先进地区在人才政策、人才机制、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和当前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矛盾,通过创新政策、创新制度,突破原有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努力营造优先和领先于周边地区的人才环境,为建立区域人才高地奠定基础。

1、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面向村干部选拔机制。(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

建立面向村主要干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制度。定期安排一定的职数,将群众公论好、社会贡献大的“双强”型村主要干部选拔进入镇党政领导班子。在全省统一招考镇机关公务员时,注重向村干部倾斜,安排适当的岗位,面向村主要干部定向招考。根据镇事业单位编制的余缺情况,不定期从村干部中定向招录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拓展企业人才站服务范围,吸纳储备高层次人才。(责任部门: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加强人才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站有关配套政策、措施,拓展企业人才站的服务范围,为对本县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人事事务等服务,纳入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形成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长效机制,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和优秀人才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为建立区域人才高地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促进人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按照高起点和创新的要求,以科研项目为核心,以实施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以及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与实习基地、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协会的建设为重点,加快人才载体建设的进度,充分发挥人才载体在人才吸引、使用中的集聚作用,促进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1、推进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研发机构建设。(责任部门:县人事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委)

发挥重点企业集团技术主导作用,依靠高校院所进一步推进以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全县产业技术创新和聚集人才的中坚力量。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大公司,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县创办、联办研发机构,促进创新知识的生产、流动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2、推进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与实习基地建设。(责任部门:县人事局、县科技局)

针对我县工科类人才紧缺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与实习基地建设,按照我县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状况,与各种层次有专业特点的高校建立10个毕业生就业与实习基地,每年吸引不少于300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实习,通过实习,将双选工作前移,努力吸纳部分优秀的实习生留海工作。同时,利用实习基地,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向智力引进、项目及产学研合作等领域拓展延伸,实施“双百千”工程。

3、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责任部门:县科技局、县农牧渔业局)

加大为农村和科技农业服务的力度,着重建设服务“三农”的机制和体系,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短平快科技富民项目为载体,认真抓好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县建设。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4、推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协会建设。(责任部门:县人事局、县委组织部)

围绕“团结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为*的经济发展建功立业”的宗旨,积极开展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协会工作,有效发挥协会的“整合”功能,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推出聚会沙龙、培训学习、信息交流、优化发展环境等特色服务。着眼于我县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努力把协会建成学习交流的平台、沟通信息的中心,成为经营管理者感情交流之所、身心健康之家、排忧解难之处。

三、试点工作主要措施

*人才特区试点是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赋予我县的重要任务,工作内容多、难度大,任务十分繁重。试点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统一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努力实现试点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

1、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镇、部门和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特区试点的意义,认真研究制定各项试点工作的计划,明确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明确工作责任,明确考核要求。组织部门要加强联系和指导工作,人事部门要密切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加大具体实施力度,努力形成试点工作的合力。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要优先用于“人才特区”试点。要加大对人才特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人才特区”试点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

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优秀人才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政策体系,用好用足现有的各项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对人才特区试点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加大人才开发资金投入及使用的范围,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建立起政府和企业共同奖励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人才工作意见范文6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强全市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l、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人才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持续掌握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关系到各项事业兴衰成败。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分布不均、结构失衡;流失严重、高层奇缺;人才闲置,技能退化;机制不活、培训滞后是全市人才工作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瓶颈。各级党政组织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以观念理念更新为前提,以政策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营造和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为突破口,以人才市场建设和合理配置为基础,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着力建设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公务员人才、高技能技工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六支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全市人才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相结合,大力加强“六支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留住四个环节,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绩效显著的人才队伍。到2008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以上,其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占6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占到20%.高级职称人才达到550人,入选市“32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以上人民达到600名,各类人才占到社会总人口的10%左右。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

4、看力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做好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切实把教育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大力整合高、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扩大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规模,确保每年招生达到3600人;鼓励教育机构与名院名校每年合作办学培养1000名高质量毕业生,举办培训班80期,培训8000人次以上,加快培养市场紧缺的各类技能型实用人才;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外资发展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公办、民办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

5、加快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建立健全和完善硬化干部述学、考学、评学制度和学习培训证书、干部学习档案制度,积极推行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陆化完善干部集中培训和在职自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大力创新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丰富培训载体。把集中培训与实地考察、课堂讲授与问题探讨、经验交流与买践检验、“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试行干部培训学习学时制、学分制、选修制,使干部每年继续教育时间累计达到72个学时:创建“干部网络在线学习城”,在网上实现教、学、考、管等各种功能,把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依法行政和MBA等干部应知应会的必修科目学习设置在网页上,鼓励干部在线学习自主提高。

建立干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财政单列培训专项经费,广泛争取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和经费,鼓励单位和个人投入,对自学取得本科、研究生学历的费用按单位70%、个人30%比例分担,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继续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2%列支。

6、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知识更新为重点,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每年选派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50名县处级干部、50名年轻后备干部到国外、境外考察培训,每年推荐选送50名有培养潜力的县处级后备干部和三方面干部进行在职学历培训,重视学历层次提升教育,继续办好干部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五年培养400人;鼓励干部在职自学,到2008年全市党政机关45岁以下干部的学历在原有基础上普遍提高一个层次。稳步推进干部上挂,下挂、交叉挂职和到民族地区挂职等多种形式的挂职锻炼工作,探索干部高职低挂、低职高挂、轮岗交流等垒方位的锻炼培养模式,

推行助理制,拉长培养链条,为青年人才经受锻炼考验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

7,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积极配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全面实施我市“3251人才工程”,构建高层次重点优势学科专业人才群体、中青年技术骨干群体和支柱产业人才群体。每年选拔100名年轻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内外院校、院所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深造,参与科研课题和重大项目的协作攻关,了解堂握本专业前沿技术和知识,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8、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加快培养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每年选派一批培养潜力较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外出进行MBA实务培训,或到省内外知名国企、民营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上跟班学习锻炼。探索建立“人才期市”.实施由人才交流中心牵线搭桥、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引进人才的新模式。

9、以鼓励岗位成才和提高操作技能为目标,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技工人才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和培训基地的作用,指导行业、企业优先在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与维修、建筑、餐饮服务等专业领域开展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分层培训、以师带徒等途径和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和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

10、以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办好各种形式的农村党员干部大中专学历班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培训班次;五年培养农村产业化带头人5万名,将青壮年农民轮训一遍,每年新培养农民技术员2000名,青壮年农民和45岁以下的党员全部获得绿色证书,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2--3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掌握1--2项在城镇创业、转移就业、自王择业、发展立业的实用技能。大力推进以农业高新技术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农村信息化平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步伐,拓展信息传递渠道,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实践基地。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使用和竞争激励机制

11、确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学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党政人才的评价,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把群众意见和业绩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尺度,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要是出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绿色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体系,重在市场定位和出资人的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要积极探索资格考试、业绩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12、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稳步推进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继续健全完善我市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改革的十四项制度,使干部工作真正纳入靠制度管人、用机制选人、凭实绩取人的良性循环。市、县每年拿出100个县科级领导职位进行“一推双考”、民主选举,机关中层职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

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职级工资向岗位绩效薪酬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疏通非公经济组织、农村和社会组织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渠道,实行政府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归口评审管理、人才市场备案、网上公示的评审制度,逐步建立标准统一、自主申报、社会考核、行业评审、单位聘用的技能型人才成长机制。

13、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各类生产要素包括知识要素、智力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分配、期权股权激励等产权激励方式和年薪制、项目或课题定额薪酬制、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等多种分配形式,努力使人才资本量化物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以专利发明、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创办、新办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内保留原身份待遇.鼓励企业对贡献突出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年薪制,加快人才资本的集聚和提升。

结合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探索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级和贡献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凡各级党政机关引进的国民教育博士、硕士生,经过集中初任培训过渡为公务员。

14、重视抓好人才二次开发。放宽部分高级专家退休政策.重要紧缺岗位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工作需要,身体健康,本人自愿,能坚持在科研、推广、生产和教学、医疗一线工作的,经批准可在法定年龄的基础上延长5年退休时间,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注重抓好以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为重点的人才二次开发工作,采取返聘、兼职等多种方式继续发挥其在课题攻关、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方面的特殊作用。

15、落实优秀人才的奖励政策。定期评选“十强”或“50强”企业经理人和拔尖人才、革新能手、青年科技新秀、十佳科技人才、劳动模范,授予荣誉标号,给予记功表彰。设立酒泉市“科技进步创新奖”、“杰出人才奖”、“科技功臣奖”等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由市委、市政府给予2—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女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滓贴专家、甘肃管优秀专家的人员。一次性奖励10000元;对入选市“325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人才,由当地政府一次性补贴个人5000元。

四、健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16、大力整合人力资源市场,加强有形市场建设。把分别由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分管的劳动力、人才、毕业生就业市场功能进行整合,集中办好酒泉市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对各类人才市场和中介组织的监管,推行契约化、规范化服务模式,建立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人才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资质、资格认证制度,强化专业培训、年度考评和跟踪监管,促其规范运作。

17、坚持人才市场连步导向无形市场的改革方向。加快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网上人才市场,推出网上引才、远程阅档、人才快递等服务项目,实现各类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联网贯通,有效对接;建立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市场中介机构,培育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准入评价、信用评估、权益维护、关系协调、行业自律、联系沟通等万面的功能。

18、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打破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党政部门与企事业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问、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和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允许事业单位富裕科技人才向社会出租、在社会兼职,在确保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保护单位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采取引智合作、兼职招聘、智力咨询、项目承包.交换使用、人才派遣、聘请客座等方式,对外出租技能和智力,单位提取一定酬金,实现技术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准许优秀教师跨校跨区兼课,打破校校之间、校企之间、校区之间的围墙,实行教师互聘联聘、校企合作制度,实现人才资源全社会共享。

五、完善政策措施,广泛引进吸纳优秀人才

19、把握引进人才的重点,创新招才引智模式。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市人才引进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工程等领域所急需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中级经营管理人才带有项目或成果愿意转化的国外留学人员;在国内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具有特殊专长、能够对我市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类实用人才;具有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的急需专业高中教师。

在招才引智模式上,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性难题,采取长期聘用式、协议聘用式、临时租借、结对挂靠、外建基地等多种万式引进人才。

2O、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开辟便捷渠道,建立“一条龙”联动服务窗口,实行限时办理,引进国内外人才手续齐备的,一月内办结事;事业单位接受35岁以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硕士,不受单位编制和增人计划限制,直接办理手续,引进本科和中级人员免于考试。市、县两级政府要建设人才公寓或专家公寓,供引进的优秀专家、高层次人才租用周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关系不转、户口不迁、手续简化、编制放活、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万式广揽急需人才,对引进的中高级人才,发给《酒泉市工作居住证》,其本人及家属在酒期间享有本市市民待遇;对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优秀人才实行优先聘任或低职高聘,随迁父母、配偶、子女,准予在下区落户,妥善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具体可题。

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把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1、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人才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统分结台、协调有力、高效运转,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用才引才责任追究制度,将工作目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务,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22、逐步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市财政每年划拨专款,列入年度预算,由市人才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奖励。各县市区也要安排人才资源开发经费,用于专项支出,市直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要认真落实人才开发培养经费和科技三项经费。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培养事业,鼓励银行开展个人科技创新贷款,逐步推进人才投入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