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范例6篇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德育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教育改革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重点强调的教学目标是对中小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该肩负起这种教育的使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巧妙的融合道德教育的内容,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以及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准确的定位。如何将道德教育工作合理的渗入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已经是信息技术的授课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了。本文将浅析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的重大意义,并重点的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实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一、德育教育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1.将教学改革的目标真正的落实,是实现全面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积极运用德育教育模式构建学生完整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自觉的形成全面的品质。这样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念以及担当的能力,从中小学生做起形成了优良的社会风范,学生学会积极的践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义务。

2.使学生正确的抵制各类诱惑,促进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工作。当下,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明显的提升了,又因为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以及传送的内容多种多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人们的生活形式。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因为自控能力差的特点,不能有效的对自身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进行合理的把持,那么此时的信息就给他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效应。为此,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积极的把握德育教育的时机,在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后,开展德育教育环节,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互联网上的暴力,色情等一系列发的不良内容。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领,使学生构建健康的思维模式,这样他们就会分清周围事物的是与非。

3.通过德育教育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曾有学者这样总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句话充分的表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中小学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他们缺少团结合作意识观念。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的趋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的讲述自己对实际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最为常见的电视,电话等,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信息技术的呈现大大飞跃的趋势,比如影视界3D影片应该广泛的应用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能,许多问题通过多个学生的探讨而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使他们对机身的潜能进行高效的挖掘,进一步培养了中小学生的自信心。

二、打造教育环境,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优质的气氛

十七大的教育方针的内容要点是,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项目,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对德智体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触到党和国家对德育教育事业赋予很高的重视程度。所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对德育教学环境进行科学的构建或者是模拟工作。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认识“我的电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同学走进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账号,在学生打开计算机时,教师对电脑系统自带的或者是后生成的桌面软件一一的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各个软件的基础功能,这样为其日后的实际操作练习工作奠定基础。

三、增设课堂教学的形式,打造和谐的德育教学天地

现如今,全面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大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方式,也给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择优选取信息资源参与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育工作环节。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配乐诗的朗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开展经典现代文学《再别康桥》,艾青《鸟》等作品的配乐诗朗诵环节,使中小学生从情景中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

四、从教师自身出发,树立德育教育的教学意识

教师应该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规则要求,尽最大努力,通过多种手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明确德育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从自身做起提高对其的重视度。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奇妙的利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比方说可以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改的形式,将德育教育的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结束语任何学科的教育都应该积极的与德育教育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因此教育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应该积极的融入德育教育环节,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另外加强道德宣传工作,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爱国信念。总之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在教育领域中是必须开展的步骤,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那么此时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将会取得双倍的成效。

作者:权丽彦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化教育馆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德育工作教育模式

时代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信息化和数字化。这样的大环境也会对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变化。作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支柱,新世纪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成为了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设计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从而增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

教育技术目前来说有两种被认可的定义,其一,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技术两大类。其二,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技术中加入了现代元素,体现着科技性和时代性。总而言之,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及资源进行全面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多的知识是从课本之外获取的,让课本的知识“动”起来,让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此外,现代教育技术更多的是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极大限度的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现代技术结合人类认知及记忆的规律,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按着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学习任务,实现学生在短时间内强化和巩固知识。

二、小学德育工作相关研究

德育工作,就是让受教育者能够在道德教育、法纪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方面达到总体规格的要求。在道德教育素质上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在法纪素质上要料及基本的法律常识,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心理素质方面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良好的心里素质是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素质上要热爱集体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受教育者健康的为人处事观念。在政治素质方面,首先要热爱国家,努力地提高受教育者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德育工作实施有很多方法,在小学中经常采用说理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等方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德育教育适应教育改革中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实现信息化和科技化。将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到小学德育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中的教育资源。

1.应用于小学德育工作的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目前适用于小学德育工作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有计算机辅助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和软件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体现在多媒体上,信息服务技术主要为电子邮件、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软件技术主要为管理软件的应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2.现代德育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开展效果

要想将现代德育技术应用到小学德育工作中,首先就要在管理模式上开始,通过建立德育工作相关的电子档案,从而规范德育管理。电子档案有着系统性、规范性、实时性等巨大优势。此外,利用软件技术,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的量化,不仅省时,同时也更加透明、公正,使得德育评价工作更加的简便、快捷、安全。目前,很多小学工作中都会大量地使用互联网,不仅仅用于管理班级,同时也能更好地和家长沟通,从而实现学校、学生、家庭三方一体化。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小学德育工作中时,经常性会遇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德育工作平台的构建。德育网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加入到德育工作的开展中,但是对于网站的一个维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切实保证网站的干净,正确引导受教者上网,避免互联网给小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德育工作的活动途径,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德育课程的课堂教育效率,丰富主题教育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如向学生展示动画、影片、课件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安全意识,增强德育教育的情境性。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室,实时关注学生心里健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方便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如数字信号方式(如论坛、QQ、电子邮件、微信)、移动数字信号方式(如飞信、校信通、易信)。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引入,也收到可喜的效果,让人们看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所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国家也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现代教育工作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知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让教育更加的生动形象,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应用,最终目标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及与时俱进,努力构建一个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玉鹏.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

[2]曾亮.江西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3]张桂英.现代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范文3

1.1道德教育素质目标

小学生各方面的心智、价值观念都不成熟,正处于学习的大好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培养他们遵守社会的公德,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树立坚韧的意志和品格。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手段等。

1.2法纪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具备一些常规的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法律,树立法治观念,并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懂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1.3心理素质目标

德育工作中,诚实守信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讲信用。此外,要培养学生坚韧、勇敢、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教导学生树立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觉学习,最尊自爱。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敢于创新,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创造属于自己的人身。

1.4思想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初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培养小主人的意识。另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险不畏难的精神,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和人,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念。

1.5政治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从小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到共产党的重要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树立团结集体的思想,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

2.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2.1德育教育目标理想化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忽视了学生心理、生理的实际情况,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德育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自然不能在学生心里产生强大的影响。

2.2德育教育过程简洁化

传统的德育教育片面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掌握,忽视德育教育的实践作用,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理论和实践脱节,教育过程过于简洁。

2.3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化

说服教育是德育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知识的单向输出,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差异,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德育方法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不积极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2.4德育内容统一化

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也存在着高低之分。传统的德育教育使用统一的德育教材,忽视学生的实际诉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受到学生的排斥,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

3.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3.1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它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平台。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充分开动大脑思维。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能更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信息技术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新的获取信息的方法革新了传统的教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革新观念,革新德育知识结构,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德育教育的资源,拓展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信息技术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3.2丰富德育资源

德育教育需要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和素材。信息技术使得资源能够实现有效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教育形式,让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形象。信息技术可以全方位吸引人们的视觉、听觉,帮助小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获取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现在的德育教育模式更加自由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德育知识。

3.3发展学生个性

德育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肯定,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德育教育者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思想,大胆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正确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4.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范文4

一、言传身教 以身立德

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教而行;其身不正,虽教不从。“为师之道,端品为先”。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教师,其学生怎能不被那洋溢的爱国激情所熏陶;一个乐观向上、敬业有为的教师,对学生怎能不产生巨大的榜样力量。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公正无私的人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总渴望得到效法的榜样。教师和家长最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而成为模范。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对是非的辨别,也常常是从家长和教师身上取得第一印象。教师的道德情操、工作态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教师就应当时时、处处、事事成为学生的楷模,我们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都要自觉地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二、创设情境 育心育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挖掘教材,“活化”教学内容为生活场景,让学生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我们还可以及时的将学生不经意间产生出的“奇思妙想”、生发出的创新火花,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恰当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乐于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美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我们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不仅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育心又育德。

三、尚德修身 励志育德

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信念。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使学生知道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很薄弱,中国人大部分只生产计算机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周边设备,而且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很少。在操作系统方面,中国缺少自己的操作系统,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仍在加紧研究当中。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向学生介绍我国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使学生认识到自已的责任,通过学习使用国产软件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荣誉感。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我经常收集一些国内国际重大时事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给学生播放或者宣读。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立足课堂 精心育德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德育教育在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具体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它在日常教学中的被重视程度又是不容乐观的。学科的技术性特征使很多人,包括师生双方,对学科内涵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无视,这极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发掘学科内在丰富的德育资源,以此来真正促进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信息社会公民成长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特征正日益明显。与这一社会发展潮流相对应,它日益要求信息社会下的现代公民应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以保证个人相关行为的正当性和正确性。与之相关,才有了中小学各学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由此可看出,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以保证信息技术使用的“负责任”,即明确自己在信息社会下的公民义务和权利、公民伦理和法规,等等。事实上,这种“负责任”,在日常教学中亦有体现,如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

(二)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和学科特点的需要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无限精彩,但这种精彩并不能掩盖其发展过程中伴之而生的糟粕成分,如互联网上大肆传播的暴力和色情相关的垃圾,以及肆意破坏好和获取不义之利为目的的计算机病毒等。这些都极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可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高发等。对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带给学生技术精彩的同时,也要加强和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否则,没有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做前提,再好的技术掌握,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无益甚至有害的。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与学科特点相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机房(教室)中进行的,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应渗入到知识学习和上机练习当中。发现问题后,也应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循循善诱中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做法的错误性,通过建立正确的课堂规则意识来改正。如上课过程中机房的卫生保障,不乱扔纸屑垃圾等;如计算机设备的安全维护,正确开关机程序、合理使用鼠标键盘等等。总之,要教育学生遵守并养成维护机房规则的重要性和习惯,以备下次课程的顺利进行。这里,也需要教师自身付出一定的努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要求学生做到之前,自己先要做好,在“言教”的同时辅以无言的“身教”会更有说服力。“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含义下并非只有“能力”这一选项而是还包含有“打铁人”自身的良好习惯的内涵。所以,教师的日常教学也要保持自身行为的良好。如机房内不吸烟不乱扔物品的卫生保持习惯、课堂演示和上机指导过程中的良好的操作习惯、计算机文件分类存放于相应文件夹的习惯等,这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说明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技能形成并不完全是教师教的结果,也与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尽管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和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令人满意,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技术的魅力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在教学中结合学习主题,以教学情境的科学创设和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探究精神,进而以成就感的获取和积累来促使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例如,教师本着由易到难原则,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探究主题并明确小组任务完成的标准,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效果取得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演示—训练”的效果好得多。显然,教师采用的一些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到学生个人的具体学情,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此,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同伴互助的影响力来使不同能力间学生的学习水平共同提高。这就需要全体学生间共同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在相互鼓励、合作、帮助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共同进步。而这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也有助于其养成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探究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范文6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整合的可能性

1.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教师整合的可能性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仅青年教师能很好地操作电脑,中老年教师操作水平也比较熟练。每年,国家、省相关部门都会对在岗教师进行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其中课程包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

2.信息技术和学生整合的可能性

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学习,一方面学生有理论方面的知识积累,对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概念有一些了解,包括计算机的组成,硬件、软件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知识,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抽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上机课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两者相辅相成。

3.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可能性

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来看,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要紧跟时代步伐,向学生介绍国家发展的新成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很多理论、观点和原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得条理化、形象化,而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将抽象理论化为具体的事实,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整合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心理品质、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学实践活动的增多,人们慢慢意识到,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提高教学实效,必须和思想品德老师、学生和课程整合,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1.整合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课本提供的各种数字和资料在今天迅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总显得有点陈旧。在教学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与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2.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学习素材

整合教材资源,提炼学习内容,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或活动一瞬间。

3.整合学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学习方式。相反,整合学习方法的目的正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一种传承和创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基础上,网络资源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时,教师不能“唯课件是从”

一方面,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有许多是瞬间闪出的火花。课件是人为的“程序”,但课堂却总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其互动性又受技术的、经验的限制,所以难以满足千变万化的课堂要求,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过程的流畅,往往也不敢大胆处理即时生成的教学信息。

2.信息技术不能用的太滥

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从讲课到练习,甚至是板书全做成课件,一个接着一个放,课堂变成了“电影院”,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样既忽视了教材,教学方法等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又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3.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