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探讨(6篇)

小学信息技术探讨(6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摘要: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这都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信息技术的教学原则,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为良好的教学成效提供保证。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以下,笔者浅谈几点自己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看法与体会。

一、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要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会了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去发挥创造,只有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去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新。此外,在课堂中形成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也是非常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创造性思维极强的学科,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可以拓宽思路,激发灵感,促进创新。

四、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同时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兴趣激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激发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参与课堂,才会愿意并有信心去面对学习困难。

(二)情感激励

教师与学生形成和平友好的关系,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学习,对学习信息技术充满信心。通过期待的注视、信任的眼神、得当的肢体语言等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评价激励

当学生能获得教师积极评价时,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向困难挑战,发挥出更大的潜能。相反,若教师在信息课堂中的建议、劝告、解释和指导不到位,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更加不愿意尝试,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学不好信息技术,从此消极应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勇于面对学习困难,对学习信息技术充满信心。

作者:周恒芹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杨广.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代教育,2015(10).

[2]刘志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中国校外教育,2014(6)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巧

摘要: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是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生活中必然少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计算机技术都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老师,应该更多地获取相关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技巧,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

重要角色;获取知识;教学技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科学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就目前发展来看,我国的教育事业处在一个蒸蒸日上的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教育事业应从小学生抓起,就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技巧教学,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这要求学生有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同等重要的。在我们的教育观念里面,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这两者是分不开的,有的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因为是老师,于是就有了一种威严,学生经常会觉得教师的存在就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的,就算是自己不想学习,但是因为有老师在也不得不去做,这就说明了我国的师生之间关系不是很融洽,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也应该与教师进行很好的谈心,与教师做很好的朋友,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得到了缓解,要想缓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就要求老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多关心同学,多给他们一些指导,多一些交流和沟通,这样一来能够时时刻刻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能够做到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进行求助,认真总结自己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学习技巧,向老师进行反映,这样一来交流沟通得多了,才能够实现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另外,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多跟同学们接触一下,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学习成果,间接地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情景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想法是与学习兴趣分不开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小学生普遍比较活泼,这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抓住学生们感兴趣的点,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将其引入所设定的学习情景中来,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逐步感兴趣。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任务,比如说在进行基本excel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可以这样备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收集整理数据的意识、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求和、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Excel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求和;教学手段:小屏幕投影;教学方法:整理分析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计划表。”这样教师任务清晰,教课的时候思路也比较容易理清,对教学任务是一个简化且效果更好的办法。

三、针对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掌握情况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因材施教,而是普遍用一种方法进行教育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认为教师应该针对个人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同学发展个性的机会,才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及时进行表扬,给他们信心去学好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对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学生“制作表格”这一课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幻方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让学生都能制作幻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三阶幻方,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四阶或五阶幻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六阶幻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尽量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最终使学生信息技能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另外教学中还存在部分农村小学对于计算机课程所配备的设备不满足一人一机器需求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层次差异较大,这个时候要求教师合理的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将平时练习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这样一来能够在学习的时候取长补短。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安排:事先把座位安排好,再小组性的对学生进行位置排号,通过巡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由练习比较好的同学担当小组的族长,负责辅导其他同学。这样一来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既能够解决问题,又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还在一定程度上面解决了学生遇到为题还不意思问老师的情况。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只是枯燥乏味地对照课本知识,应该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通过这种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即将学到的应用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计算机技术,再结合一定的课堂设计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陈岗 单位:盐城市楼王小学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实效性教学浅析

增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就是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为更好地实现实际的操作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文从课前教学设计的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实验的创新、合理利用评价等方面探讨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以便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一、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高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仅凭教师理论的说教显然是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将实效性的思想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在教授“设置版面”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版面的设置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普遍的运用,教师就通过案例的教学方法实现对课程内容的传授:页面设置、分栏和美化等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教师案例的展示过程中习得版面设置的有关操作。同时,教师在讲授完毕后还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版面设置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版面设置的具体操作,对文章进行分栏和美化设计,检测学生在课堂听课中的所得。此外,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电子版的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的水平,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有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制作课程表”的内容时,要求学生通过word的操作设计一张实用的课程表,在这个任务中合作小组的学生首先进行任务的分配,有的人去设计课程表的内容,有的人去设计课程表安排的时间,有的人就要对课程表的整体美化进行操作,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最后由教师对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定,指出操作中的不足,表扬学生做得出色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拓展性地就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课程表的制作中还有哪些方法能够更加快捷和完美呢?”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发言中,与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求知、敢于创新的思维模式。

三、借助实验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任务驱动法明确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任务完成方向明确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范例的运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使用的有效工具之一,范例的运用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任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步入误区,对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风向标”。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修改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范例的讲解展示图形修改的方法和操作,以及每一项操作会导致什么样的现象产生。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参照范例完成学习任务,在自己的图形修改中设计大小、颜色分区、数字的添加、字体的颜色变化等。然后,教师按照标准的操作进行示范,使学生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饼图形构建的技巧。同时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中做出优异的表现时,教师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更加有信心地努力学习,从而实现学习上的创新。相反,消极的批评和否定也会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技巧合理地运用积极性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成效。例如:当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电子邮箱的申请”时,教师通过在班级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刺激了其他的学生努力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动态的沟通,将学生的表现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也参与到关注孩子学习进度的过程中,家庭环境是孩子学习的第二个课堂,影响着孩子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当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家长也要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作者:刘刚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徐艳.构建小学信息技术实效性课堂的途径.教育教学论坛[J].2014,(6):62.

[2]孙凤英.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大连教育学院学报[J].2010,(2):32.

[3]王家勇.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学生之友[J].2012,(5):70.

第四篇: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更适合小学生,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要想让他们自觉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使小学生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爱学、乐学,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生信息技术;培养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思维就会变得特别的敏锐,知觉也会表现得非常清晰和明确,同时,他的记忆能力也会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持久和深刻。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情没有兴趣,他的思维就会被抑制,学习活动就会变得消极而被动,学习效率自然非常低下。所以,在进行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只有使小学生真正做到爱学、乐学,学习兴趣增强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才会真正得到实现。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要想得到提高,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对于信息技术趣味性的挖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应体现在教学形式上。笔者以为,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判断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缺乏自制力和持久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调动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让这些“祖国的花朵们”自觉地开展学习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电脑的喜爱程度与他们对电脑操作的掌握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人会说,小学生对计算机不是很喜欢吗?怎么会没有兴趣呢?事实上,小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喜欢并不等同于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欢。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期,学生确实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是一涉及到专业的知识学习,他们就不是非常热爱了,有的学生还表现得非常抵触,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教师调动起来。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学生学习计算机主要是为了好玩儿,网络游戏正好适合学生的口味,游戏中设置了很多的闯关和挑战,带有很强的互动性,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诱惑。事实证明,把“游戏”引入课堂,将学生的学习劲头发挥出来,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刚刚接触电脑时,对鼠标的运用不熟悉,对于什么是双击、怎样拖动等功能了解不多,操作能力不强。如果教师让学生单纯练习这些操作,他们会感到非常枯燥,学起来没有兴趣,效果自然不会尽如人意。电脑上有一个游戏叫“扫雷”,这个游戏对于鼠标的练习非常适合,可以使单击、双击、右击等操作都得到很好的训练。再如,玩“纸牌”游戏可以使学生对鼠标的使用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反而很有兴趣。

二、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心理学知识,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有动感的、有简单情节的故事和色彩比较鲜明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卡通、动画的形式,并给它们配上优美的音乐。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被调动了起来,学习兴趣非常高。

三、组织和开展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且小学生的集体观念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电脑制作比赛活动,还可以利用班费给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小奖品,虽然奖品不是多么的昂贵,但是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他们会非常的喜欢和珍惜。一看到有奖品,学生们立刻兴奋了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适当地对学生开展一些电脑方面的比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练”的目的,如打字比赛、画图比赛等。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很强,而学生的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很爱好学习,一点就通;有的学生基础很差,不喜欢学这科,对信息技术没有兴趣,这就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如果教师讲得简单了,基础好的学生不爱听;讲得深了,基础差的学生又跟不上。所以,我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即让一部分操作好的学生当“小教师”,帮助基础较差一点儿的学生,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五、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突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点小小的进步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突出他们的成就感。比如,在电脑上答题,如果回答正确电脑就会给出一个鼓励性的提示性语音信息“你真棒”“继续努力”等,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如送上一束鲜花、一个笑脸等,这些都可以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斗志,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心里也会非常喜悦,学习劲头会更大。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予以重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各方面加大力度、下大功夫,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习中得到快乐,使他们爱上学习、乐于学习。

作者:郭秀妮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大新寨学区大新寨小学

参考文献:

[1]谷小东.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5(1).

[2]宣华而.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3]刘玉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J].中国教育及时装备,2011(5).

[4]俞斌.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J].学周刊,2013(2).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及改革

摘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任务是传授小学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术,以及不同形式的小学信息技术活动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对学习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生而言,还应培养他们的小学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前,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予以切实改革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界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极为重要。纵观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不少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缺乏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因此,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地与当前的小学教育发展相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

1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迫切性及改革的必要性

1.1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交流

目前,在国内的各级各类学校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少地区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整个过程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过程的进程,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但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新教学模式实现了“教与学”两种理论的互补共赢。随着多媒体应用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日渐风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具有人性化宽松的环境,能体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发挥个性,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1.2有效操作下可以适度增加中小学信息技术练习量

学生学习动作技能中练习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教育观点中习惯用“题海战术”,而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大多是通过增加学习次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此外,动力模式理论、运动程序理论都曾经对练习变异与动作技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得出,相同的动作持续练习时间过长会适得其反,使得记忆动作和迁移动作能力大打折扣。因而,进行“自由操作”,就是学生拿到题目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并及时记录所联想到的画面,不必太注重语法是否有误,而侧重的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1.3教学任务具体化、明确化

传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中“填鸭式”已经司空见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而学生们们却需要死记硬背的记下来,否则考试也难以通过。死记硬背只是一时的记忆,难以长久,因而这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真正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了解知识拓展视野之外,通过实践加深印象,学习效果才能更为理想。此外,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秉承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教师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资料自己主动去学习,并且对相关概念区分清楚,才能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起到重要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为主体,在正确的引导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效率相结合,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理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探究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通过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并参照庞维国教授所提出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并对探究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整合,提出相关建议:

2.1确定目标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学生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对学习效果有着莫大影响,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学校效果收效甚微。设置有效的学习目标,能使得学生明确学习期望并进行合理定位,在此环节,学生在预习后可以确立目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知识性目标、情感方面目标),一旦学生在学生中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2.2激发兴趣

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自主参与学习,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节课中时间有限,知识点众多,因而需要学生能够保持兴趣,只有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记忆犹新,学习效果才能最佳。

2.3个人自学

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之一就是个人自学,依据前两个环节为基础,学生就可以对先前制定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并进行针对性的个人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量地积极引导,帮助学习“趁热打铁”最大限度吸收知识。在学生使用这些学习方法一段时间后,对其逐渐适应,教师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程度跟进了解,若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所学知识掌握得快,可以将更多的教材引导学生加以自学。

2.4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也是教学模式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个人自学后,也会对某些问题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教师不需要立即给予答案,可以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教师则是课堂的旁观者,密切关注小组讨论的开展情况,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对于讨论较为枯燥的小组,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和同学进行交流,鼓励不擅长发言的学生踊跃发言。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每个小组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理解上也大相径庭,在学生之间的激烈的讨论中,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张玉兰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金嘴小学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剑平主编.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小学语文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增色,老师也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同样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课本中原本静态的一些画面,通过多媒体的立体展示而“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老师可以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庐山的图片,再配上一定的解说:“这就是我国江西的庐山,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庐山的美景,是不是很美?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庐山的知识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被充分的调动出来了。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课本文章进行泛读,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其中的抑扬顿挫,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文章的主题,体会文章的主旨思想呢?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时代的不同,让现在的小学生对比较陌生,在历史背景上小学生们也知之甚少。如果只让学生简单地阅读几遍文章,老师在看着参考书给出一些讲解的话,学生是不能准确感受到他伟大的形象。所以,老师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结合课本,利用PPT或是视频的方式去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的故事,从而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的品质和他身上所带的光辉。这样不仅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加深了,老师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解决疑难问题,揭示文章本质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实物的影响。这样就在一定方面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困难,而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一下苏格拉底的人物简介,最好是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也能够多了解一点知识。之后设定一些问题,例如“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怎么理解?”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之后为文章分段。接着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最大的麦穗相关视频,让学生从中理解到本文蕴含的深意,从而揭示文章抓住现在,珍惜现在的本质。

三、培养相关能力,发散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题目,这些题目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收集和整理答案的。例如,要学生去制作一份手抄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大量搜集资料,还要自己进行版面布局,最后还要誊写,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和运河”等文章后,可以布置学生去写一篇关于我国自然景观的小文章,让学生去网上收集资料,从而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为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在上“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老师可以在屏幕上提几个问题:同学们每次切苹果都是怎么切的?为什么总是这么切?有想过换一种方式切苹果吗?显然,这是知识和思维引导并进的一种方式。然后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说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同时,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先让学生发散思维,然后让学生再回家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接着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一定的回答。在课堂上,老师也让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碰撞出火花。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的工具,在未来的教学中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课标的实行下,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当中,让它为课堂增色。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热情,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拓展,思维能力得到发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作者:刘雪梅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