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例6篇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思想教育的功能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较强,有利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念的培养和树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向学生充分的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和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为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析。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1 可以弥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不足。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学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德育教育中小学语文发挥的作用依然不够,普遍存在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不足的情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1]。

1.2 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学的目标为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人民、科学、劳动和社会主义的情感和基本的是非观、集体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及勤俭节约、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而这样的目标与小学语文教学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2.1 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实现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均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只是部分隐含在了教学的内容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这样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让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更加理解的基础上充分的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深层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实现德育教学[2]。

例如,教师在对《我爱祖国》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实现德育渗透,首先教师应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教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充分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等图片,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个了解和认识,然后讲解国家发展的相关历史,树立起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有效的实现德育渗透。

2.2 通过课外阅读达到有效渗透德育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巩固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渗透德育的过程中课外阅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和兴趣推荐或者是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通过课外阅读文章中大量的德育素材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在对《为人民服务》这一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毛泽东主席阐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并号召大家想张思德同时彻底、完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教师在讲解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例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丰富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渗透德育的目标。

2.3 运用榜样学习方法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早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断的累积,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实现。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榜样学习的方法实现,借助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学习,进而培养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素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对《王二小》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榜样学习法,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大体内容有一个掌握,之后让学生带着"王二小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问题再次进行文章的深度阅读,让学生总结出王二小的优秀品质,将其树立成学生的榜样,告诉学生王二小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和人生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品,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一、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德育指的是学校德育。在学校德育层面上,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确切的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指导,或者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趋于功利、过度重视成绩,或由于现代青少年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等各方面原因,英语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关于对学生德育的渗透,甚至有的教师还以为德育只是政治学科要关注的事。然而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任何一门学科的内容及教学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本身又是一门人文学科,更应重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新的课程改革对于英语学科的改革重点是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知识以及词汇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局面,改变偏重知识课程偏重死记硬背的现状。新课标要求英语学科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增加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最终目的。其中情感态度就包括了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爱国主义(Patriotism)、自信心(Confidence)和兴趣(Motivation)等方面;学习策略就包括了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文化意识就包括了中西文化差异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些方面的培养都属于德育的范畴。这足以说明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品德与修养尤为重要。

二、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是多样的,所涉及的方面是多元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

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涵,教师应该先从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寻找合适切入点。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二为例。西方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及各国传统文化等具体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文化意识,让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学会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此外,教师可以在教材恰当渗透中西方名人事迹理想教育、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教育等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德育内容,也能切入德育其他方面的重要内容。

2.课前导入活动

在英语阅读课前教师都会采用各异的导入方法来引入话题,比如有设疑导入,视频导入,图片导入,微课导入等。近年来,高中课堂基本都配备有基础现代教育手段,以必修二第四单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种类的珍惜保护动物,让学生们给出对应的英文翻译,接下来教师可以展示关于近年来珍惜保护动物受到猎杀,生存条件堪忧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关注。课前导入活动的多样化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课前导入活动中也渗透着本单元生态环保意识的德育内容。

3.课尾总结渗透

高中英语课堂德育的渗透不仅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切入点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组织的教学课堂活动来达到。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时候,在阅读的最后环节可以设置情境,例如可以设问:如果发生地震你应该怎么做?(Whatwillyoudoifanearthquakehappens?)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携带哪些随身物品?(Whatthingswillyoutakewithyouifthereisanearthquake?)通过教授学生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来渗透安全教育,这也是高中英语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让学生表演出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克服部分同学的害羞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英语阅读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现场表演,课堂演讲,辩论,画思维导图等。通过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德育应该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而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是可行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从课堂内容,课前导入活动和课尾总结渗透三个环节把握,能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渗透度。

参考文献:

[1]黄琼梅.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2,5:89-92.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将德育之花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成为一个与社会有用的人。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初期,小W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渗透良好的德育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感,使学生传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尊老爱幼的美德;另一方面,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逐渐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做到文明懂礼、文明守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道德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社会、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提供可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字词入手,渗透德育

字、词、句的讲解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逐步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有关德育的字词句,将其随堂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比如,在教学《锄禾》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讲解“锄”“滴”等字字意,让学生体会农民劳作之艰辛,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要做一个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好孩子。

(二)立足教材,渗透德育

德育的渗透离不开语文教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教材文本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把握,将教材中有关德育的文章找出来,拓展德育教学,让学生逐渐明辨是非黑白,学习文中人物身上的良好精神品质,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准和道德水平。比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教师预设几个问题,如“国王想要挑选未来的国王,那评选的条件是什么呢?”“国王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最后,国王挑选到了他未来的继承人了吗?”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不断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诚实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诚实是一种美德,要让学生主动向雄日小朋友学习,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写作实践,渗透德育

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标尺,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的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组合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知,对德育的渗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德育渗透进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利用课前十分钟将搜集来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以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促使学生逐步自主掌握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第二,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平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以便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主动将这种思想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促使学生逐步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三,走进大自然,逐步感悟自然德育的教化。写作不仅仅只是能在课堂进行教学,还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使学生在观察、接触大自然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教学完《妈妈的葡萄》一课之后,教师可让小学生在体会母爱伟大无私的基础上,令学生进行小日记创作,写有关亲情的故事,通过日记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让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四)语文活动,渗透德育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有效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有关德育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成语接龙等比赛),不仅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促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思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使学生逐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总之,小学是良好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养成的黄金时段,小学语文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将德育春风化雨,渗透到日常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下的小学教育工作,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或者是保罗呢?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联系到了他们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2情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出具体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们在情景中自然地获得道德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课本《桂林山水》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现出桂林山水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进行真情实意的讲解,使得学生们在欣赏优美的风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小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高尚价值观。

3生字学习融合德育教育

生字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们在带领学生们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学生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构造特点鲜明。教师们依据汉字的特点,在授课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发现汉字和高尚思想的关系,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汉字“敬”时,教师对敬进行组词,尊敬,敬爱,敬奉,并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敬的含义。敬:以攴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现代汉语解释为:(1)表尊重,有礼貌地对待。(2)表示敬意的礼物。(3)有礼貌地送上去。(4)谨慎,不怠慢。这些表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在词句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渗透出德育教育,无形中培育了小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行为。

4课文朗读中,感受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中也包括多样的德育思想。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朗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表达出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表达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

5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在课内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执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举行有娱乐趣味、多种多样、吸引力大的课外兴趣活动,带领学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文化素养得到升华,道德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在完成语文课文《一个苹果》的基本教学任务后,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其它的课外活动,第一,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本,第二,布置一些以“爱”为主体的小板报或者阅读活动,第三,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第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展览、美术书法展览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6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这一教学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新课改的发展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师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德育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映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98~99.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5

(一)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三、总结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6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的,而介绍时代背景能使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让学生从题目入手,“亲人”指谁?“再见了,亲人”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简单的几个问题,很快从情感的角度把学生拉进了课文。接着,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同志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中朝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侵略者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批撤出朝鲜回国。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生从审题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中领会了“亲人”的含义,中朝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在表演中渗透

表演,既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真实的还原,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它是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巧妙地运用表演法,能真正地起到文道结合,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巨人回来时,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巨人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斥责孩子们,孩子们怎样的呢?”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尽量用姿体语言把当时真实的心情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内容真实地再现,也从表演中深深地明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在朗诵中渗透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如《落花生》一文中,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等果实那样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句子的朗诵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几种事物的不同特点,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强调花生的果实与其他的不同,从而向听众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开国大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地震中的父与子》、《养花》等等,通过朗诵不仅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国家的教育,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在小结中渗透

小结主要是围绕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的。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学习完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后,也可以是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还可以是学完全文后对整篇课文进行综合性总结与延伸时。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小结都是教师有目的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当学完第二段,“眼前的场景”和“人们的回忆”以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小结:“这样把眼前的现实和对过去的回忆对比着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后,教师用一句话作归纳小结:“这样写,更能体现出人民失去总理、国家失去栋梁的悲痛情景”。学完全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作总结:人民为失去这样的总理而悲痛,,人民的好总理,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人民永远怀念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怀念和崇敬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牢牢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

【摘要】传统的思想教育以苦口婆心的说教为主要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早已不适应新形式下的德育教育。只有在潜移默化的中,德育才能起到真正育人的效果。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关键词】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