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毕业范例6篇

艺术设计毕业

艺术设计毕业范文1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沿用自本科院校,由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老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对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分析研究,我对毕业设计模式有些想法和建议,特提出三种方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现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三种改革方案

1、改良型:维持现状,适当改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考核体系中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考核方式,毕业设计和学生毕业实践综合在一起,仍沿用以往本科毕业设计模式要求。

2、突破型:强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概念,将毕业实践内容与毕业设计内容接轨,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与真实性。

承德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典型的突破型改革,该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毕业设计课程模式进行了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指导中也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我们这里谈的学习领域,就是指把毕业设计课程分为几段一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再现,每个阶段都有目的、内容。

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实施模块化设置法,首先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然后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接着分解组合岗位任务,凝练岗位能力,形成系统化的行动领域,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逐步开发出工作过程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再针对每一个学习领域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具准备、教学场所等多方面进行描述,最后设计出学习领域所属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因此,需按职业需求,制定科学步骤,即: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群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过程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

(2)“教、学、做”侧重的转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化,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用任务驱动法去完成教学目标,以“做”为主,重点突出“做”这一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和实践的途径多元性,实践方法以“做”为主,实践内容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的辅导为主导。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以学生分组完成的作品为考核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基于工作任务,因此,要尽可能地真题真做,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企业(行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设计任务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不断修订和完善,进行完整的“做”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对于设计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梳理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使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行业工作方式和设计规范,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体会社会与学校间的差距,为学生进入社会后及早转型为社会人夯实基础。

3、革新型:以人为本,各取所需。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由刚性的规定变更为柔性的选择。通过自由选择,学生得以扬长避短,使个性与特长得到发挥,广大学生都能体面地毕业。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自2004年开始对毕业环节教学进行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为切入点,探索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个核心教学内容实施“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

毕业环节“一条龙”教学模式是指针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环节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工作所采取的一种综合实践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服务技能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毕业环节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就业。

(1)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教学内容在同一企业完成

学校充分发挥与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合作的优势,帮助学生选择一家企业进行实训、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外界业务设计。设计作品首先在市场定向的要求下确立,然后在校内、校外专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本着社会服务性与市场开拓性并重的原则深入加工,最终形成毕业设计作品。即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真实市场,而非虚拟创作。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全力展现自己的才干,从而赢得实习企业的认可、接纳,最终与实习企业签定就业协议。实现学生就业工作与岗前培训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实现毕业即就业。

(2)“双师”指导,谋求双赢

确定一名企业内有经验的设计师,即企业内的指导教师为“师傅”,全程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工作,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内的“师傅”密切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环节各项工作。“双师”指导的功效是:学校得“质”――教学质量,企业得“才”――人才。

(3)毕业设计成绩以学校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评定

因毕业设计课题源于学生实习中的实际项目,所以客户对设计作品的评价与接受度、实习企业对设计过程和作品质量的评价以及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评价都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与纯美术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十分突出。这不仅体现为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活动或实际操作,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是与社会活动、生产加工相对应的职业实践,是艺术设计观念的物化,也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对实践性的要求。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毕业环节教学方法,一方面适应了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对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4)毕业环节“一条龙”教学模式的管理实施

艺术设计毕业范文2

〔关键词〕泰勒课程原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一、泰勒课程原理

泰勒在美国组织实施的“八年研究”涉及三百多所高校、30所实验学校,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课程原理。泰勒提出了四个核心问题:(1)学校要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4)如何评价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一经提出随即成为学校课程编制的理论依据。直到二十多年后随着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才逐渐出现了对其的质疑和挑战。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也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毕业设计过程中是否借助了市场的力量以及如何借助这种力量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将借助泰勒课程原理对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下文简称“毕业设计课程”)进行考察。

二、毕业设计课程借助市场力量现状的审视

(一)课程目标的拟定缺乏市场关怀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的是各课程目标,其中包括毕业设计课程目标。毕业设计课程是为了核心目标的实现而实施的。为了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需要在毕业设计课程目标时参照市场的关怀,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毕业设计课程目标时向这个方向偏向。这样才能够确保毕业设计课程一方面检验了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锻炼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及对社会的适应力。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轻视专业实践技能的倾向。毕业设计课程中也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例如在毕业设计的考察上过于强调“学术性”,即学校往往强调毕业设计的学理基础,却忽视其应用性、现实需求,甚至有些毕业设计的选题还存在着与市场、就业等明显脱节的现象。这反映出毕业设计课程的目标选择上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性。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在面对市场多元需求的情况下,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本应该更加凸显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时需要市场提供更多的背景与思路从而演化出符合应用型人才特征的毕业设计。现实中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却与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内容的刻板化、固化不仅没有考量到市场的需求,甚至还造成“设计模板”现象普遍存在。“设计模板”现象指的是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套用已有成品、半成品设计模型为模板,替换其中某些元素从而达到“偷梁换柱”目的的现象。“设计模板”不仅反映出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求、形式等存在不规范现象,更凸显出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课程内容缺乏变通性,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造成了毕业生能够投机取巧。市场中存在着种种需要,如果将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必然能够有效地避免“设计模板”现象的发生,也能够帮助毕业生认识和理解市场的需求。

(三)课程实施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毕业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市场提供力量,帮助监督、规范毕业设计以保障课程内容的顺利实施。换言之,市场是保障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实施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已经意识到市场或者实践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常常非常注重毕业实习的环节。从场域的角度来看,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利契机,通过在实习过程中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不仅能够摆脱学校设定内容的刻板,也能够让毕业生在实习中开展毕业设计。不少学校却常常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看作是两个分别不同的过程进行,而没有进行有效对接,即毕业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回到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理论上来说,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二者并非决然对立。在进行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恰恰是理想的契机,让毕业生能够选择偏向于市场的内容。毕业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设计的质和量上都能够接受市场的监督和规范,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

(四)课程评价缺少市场的观点

课程评价是检验人才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譬如在评价主体上常常以本校教师为主,对于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缺乏足够的关照。毕业设计的实际应用水平如何还缺乏详细的评价体系和指标建设。毕业设计成果是否具有实用性以及有多大的实用性最为敏感的力量在于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对毕业设计课程评价有一定的话语权。如果仅仅由高校教师来对毕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的话,那么将可能会忽视相当部分的实用性而仅关注毕业设计成果反映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也是为何毕业生常常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但是实际动手能力还有所欠缺,在工作中出现适应性较差的现象。

三、借助市场力量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一)参考市场力量拟定课程目标

毕业设计课程的目的在于充分地锻炼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市场的力量不论是在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还是实践能力上都有着直接的话语权。在毕业设计课程目标的拟定上高职院校应该广开渠道,在高校教师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参考市场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对于毕业设计成果的需求。通过学校与市场的合作综合拟定毕业设计课程目标。

(二)借鉴市场中的设计内容

在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地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获得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市场是对市场需求最为敏锐的组织,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帮助学校选取毕业设计课程的内容,把市场需求的内容、用人单位需要的内容充分地体现在毕业设计课程内容中。这样既能够发挥毕业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应用性,也能够增强毕业生对自己的信心和面对市场竞争的勇气。

(三)赋予市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权

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如何,能否体现出其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都需要通过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来实现。市场的力量是监督和管理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重要力量之一。可以通过为毕业生安排双导师来实现市场对毕业设计的监管过程,即为毕业生安排校内导师和聘请企业导师各一名,全程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创意支持。还可以通过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的方式,让毕业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实习单位也能够参与毕业设计的监管。

艺术设计毕业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就业调查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调查

1.调查对象及内容。本次调查共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为98%。此外,笔者实地走访了多家用人单位,查阅了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学院等10余所高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掌握了846名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信息。毕业生的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状况、工作满意度、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等。用人单位的调研信息主要包括单位用人标准及人才需求趋势、对学校人才培养等环节的评价等信息。

2.学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析。从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255名毕业生中,以各种形式就业的为245人,另有10人尚未就业,就业率为96%。从查阅的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来看,846名学生中共有784人就业,就业率达到93%。从两组数据上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保持在90%以上,在各高校公布的专业就业率上位居前列。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也是本次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问卷显示,245名已就业学生中,灵活就业占绝大多数,达到90%。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仅为7%,另有3%的学生选择升学深造。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的信息与调查问卷结果相似,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灵活就业为主。846名学生中,考研或者专接本的学生只有21人。这一方面体现出设计专业的就业情况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继续深造兴趣不大。

3.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单位性质分析。在当前文化产业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否适应和胜任单位的要求,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信息。从调查掌握的信息来看,设计行业依然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在调查的245名已经就业的学生中,有近70%的毕业生投身设计公司。另外,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美术绘画因素,许多学生选择了美术培训与教育行业。就单位性质而言,多数毕业生依然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作为自己工作的首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福利好、待遇高、压力小。但从就业情况而言,许多毕业生并未如愿,只有1%的学生考取公务员或者进入国有企业,另有2%的学生考取事业单位,还有部分学生凭借自身过硬的绘画基础,考取事业编制教师。其他绝大多数学生进入私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太窄,在公务员、事业编制等考试中处于劣势。二是专业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大型企业的工作要求。三是市场需求因素,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

二、毕业生工作现状相关分析

1.毕业生薪资待遇分析。薪资待遇是激发毕业生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学生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条件。本次调查的薪资待遇主要分为期待工资和实际工资两大部分。统计数据显示,多数学生对薪资有着较为客观地认识,定位相对准确,并没有盲目地追求高工资。有89名毕业生期待工资在3000元以上,占调查人数的36%,实际只有34人满足期望,占14%。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毕业生占多数,这基本符合当前社会的工资水平。

2.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就业满意度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概念,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调查,绝大多数多数毕业生对自身就业现状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达到被调查人数的84%,只有16%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对就业现状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这表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环境。在不满意的学生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没有达到预期,收入水平难以满足自身需求。二是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和出差以及各种业绩考核让他们难以适应。三是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公司的管理方式,与领导、同事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了工作心情,导致了对工作的不满。

3.毕业生离职情况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跳槽”逐渐变得普遍。调查结果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离职现象较为普遍。在245名就业学生中,有76名毕业生在一年之内有过离职经历,占31%。其中,15人为单位解聘,占离职总人数的20%,被解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重大工作失误,由于自身失误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公司形象和业绩。二是工作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公司的日常工作。三是工作态度懈怠,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另外70名主动离职的学生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薪资福利低和工作压力大是主要原因,分别占主动离职人数的36%和21%。此外,想变更工作地域也占到14%。

三、就业对教育教学反馈情况

1.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调查数据显示,95%的学生对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工作、校风学风建设、师资水平等持肯定态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①提高实践能力。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对实践机会比较看重。他们在进入社会以后,实践能力不足,很多时候是在纸上谈兵;②促进校企交流。大学校园相对社会,依然较为封闭。学生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不了解设计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③加强创业指导。创业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创业政策、项目、技巧知之甚少。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养、能力、知识培养反馈。本次调查,笔者随机向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20份。调查内容涵盖用人单位对学生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评价,评价共分为1—5分5个层次,20家用人单位对本单位的艺术设计毕业生进行了打分。

3.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本单位工作的表现情况,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从图表中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注重创新能力,这一点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路,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调整学习态度,摒弃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锻炼思考能力。另外,专业的适应性和实践环节也是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的。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组织系统的有效的实习实训,学校应该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去企业锻炼的机会;企业的员工可以到学校给学生讲工作技能,实现互利双赢;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懂得企业的运作程序,多多带学生参加一些活动,特别是高水平的专业竞赛活动,要让学生的设计产品得到批量生产,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需要,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从这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来看,总体上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较高。但在就业层次、工作前景等方面依然显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逐渐暴露出力不从心的现象,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未来,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专业设置、教学理念、办学思路上做出改进和调整,进而提高专业质量和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斌.试谈基于就业满意度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艺术设计毕业范文4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

《西方现代设计史》、《艺术传播学》、《艺术管埋学》、《艺术市场简史》、《中国工艺美学史》、《中国现代美术理论与思潮》、《中国现当代艺术》、《西方古代美术史》、《设计批评》、《软件设计基础》。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空间环境设计。

艺术设计学主要研究艺术学、设计学、艺术设计史、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

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装饰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软件公司、设计院、电子集团从事设计工作,也有部分进入高校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家具、建筑、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2、建筑/建材/工程;

3、互联网/电子商务;

4、广告;

5、新能源;

6、房地产;

7、服装/纺织/皮革;

8、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师、ui设计师、平面设计等工作,大致如下:

1、平面设计师;

2、ui设计师;

3、平面设计;

4、室内设计师;

5、软装设计师;

6、美工;

7、设计师;

8、设计师助理。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艺术设计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具备基本的艺术设计构思与造型能力;

4.具备艺术设计形象的表现与应用能力;

5.具备艺术设计形象的制作能力;

6.具备艺术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

7.具备艺术设计的规划能力;

艺术设计毕业范文5

【关键词】就业 高职艺术设计 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在近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岗位缩减、毕业生人数又攀新高、就业市场风雨飘摇等一系列因素叠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不争之事实,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一本“难念的经”。

1 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

1.1 就业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由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属起步阶段,众多职业院校的就业队伍建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的“一把手工程”的就业指导团队,但基本上只有三五个人组成,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又是从原来从事行政工作人员中抽调而来,有些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就业,且只当作“闲衙门”安排“皇亲国戚”来做这等“闲事”。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他们不懂专业特点、不懂企业特点、不懂学生特点,就业指导内容也缺乏战略性和实际性。就业指导课一般是由就业指导中心人员讲授,他们基本上只懂就业政策和发发就业信息,普遍缺乏专业背景,针对性差,讲授的内容都是程式化、标准化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就业理论,仅仅停留在向毕业生灌输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策略性层面,忽视对其专业特点、行业特点以及学生学业现状给予创造性、灵活性、可行性的指导与建议。形式上的几次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里的最后一课”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的指导,不能起到真正的就业指导意义和个性化咨询。

1.2 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失调,热门专业过热

在我国,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学历教育、对热门专业都存在一种迷信和崇拜的心理,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学历教育的指挥棒下,人人都想成为高端人才,学校承受的压力自然就随之加大,考生和家长的需求迫使许多职业技术类的学校向综合类发展,培养结构自然也就发生了非理性的变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高职追求综合发展或者经济效益,近几年高温不下的艺术高考热潮,促使很多高职为争夺生源,未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盲目上马热门专业,而师资力量与专业教学设备设施跟不上,课程开设变得随意,无序的教学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加上热门专业过热导致生源良莠不齐、素质高低不等、鱼龙混杂,“2+1快餐”式的人才培养加剧了高职艺术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1.3 艺术学生就业心理落差大、难平衡

大学毕业生过剩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企业招人比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还要难,许多集团公司每年都有几十、甚至几百个专业性、基础性的岗位空缺,却没有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干。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加上艺术专业因属“高投入”专业,所以艺术类学生与家长都渴望高回报,择业期望值也就相对的高。但事实上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眼高手低、浮躁虚夸”;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容易自以为满腹创意,自命不凡、高人一等,从而使大学艺术理想与现实脱节的自负心理表现在择业中,高不成低不就和不喜欢轨迹清晰的生活,由此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就失业”半空悬的尴尬局面。

1.4 社会企业用人理念与高职培养制度错位

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风生水起,企业专场招聘也是热闹非凡,但许多企业观念陈旧,没有形成独到的企业文化,喜欢随波逐流,90%以上的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潮流,进高学历的人才成风,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很难进入人才市场。因此有些高职学生片面理解工作经验,导致利用本来应该用于学习的宝贵时间去社会企业中从事实习、勤工俭学等社会工作,偏激地追求实践经验,结果主次颠倒、本末倒置,造成学生“学没学会、练没练好”。还有,部分高职高专教育“知识老化、学用脱节”的培养模式仍普遍存在,高职课堂教学缺乏与岗位贴近,难以满足发展迅猛的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所带来的同质化竞争已成为很多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使企业对刚从高校出来的就业者的职业技能缺乏信心。这些不良倾向给高职毕业生的正常就业带来了障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2 提升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需要毕业生、学校和相关社会主体高度重视,转变观念,用创造性的思路迎接挑战。面对新增就业人口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继续呈现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高端人才不断积聚的态势,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院特点思考和探索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力争突破就业瓶颈、逆风上扬。

2.1 引威客任务进课堂,加大实战实训、提高“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是就业的“一道坎”,没有哪个企业会傻到‘花金子价买馒头吃’,要想使大学毕业学生更易就业,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如何让应届毕业生有“工作经验”。为了不让每届毕业生因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挡在职场大门之外,不让同样的悲剧年复一年地上演,我们应改变课程课堂教学,加大实战实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笔者所在学院在近几年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重视实战设计,把传统的课堂作业向真实实战设计项目转变,我们将“威客任务”植根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建立网络化专业实习基地。c2c witkey已成为社会主流,充分利用威客

2.3 深化、细化校企合作,课堂对接岗位,提升职业能力

“零距离对接”或“捆绑式”或“产学研一体化”或“三对准、四贯通”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办学可谓“百花齐放”。突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只是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的合作,将课堂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课堂实训与职业岗位对接、课堂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对接、传统考核与职业认证对接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细化校企合作模式。我们突破传统的“就业与实习式合作”的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主干课程与多企业岗位对接并保持长期联络的体系,相关课堂教学作业和学生课余设计均由企业实时提供实战项目,企业并参与到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中,创建没有“围墙的课堂”,彻底改变职业教育课程“不职业”的现象,避免校企合作是“一纸空文”。如《vi设计》、《包装设计》、《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训作业由合作企业提供实战设计项目,为避免影响异地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接设计职业岗位结合艺术设计课程特点、特色采用“远程顶岗”与“双导师”制的实训实习模式,即在授课期间学生在学校接受企业一线设计师利用网络“远程”指导,“远程”感受实习岗位,做好与企业直接交流、对话,为学生的“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既节约了合作双方的人力、物力,又方便管理与操作,也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设计能力、沟通交流等职业能力。

2.4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广泛争取老师、校友等社会资源,竭尽所能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校友会的建设不重视或只是形式性设置“闲职机构”,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和国内本科院校。大学校友是一个信息丰富、知识密集、与母校有着特殊感情联系的群体,是蕴藏在校外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有利于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为在校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学习的好榜样,也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建立良好就业信息库以及专业设置、课堂教学改革的反馈建议。作者所在学院艺术系充分利用好校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每一届的系部校友会—“校友qq群”,保持长期与校友间的情感、业务的联络与沟通,发挥着学校联系社会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及时了解社会职业岗位要求与就业信息动态。积极关注校友动向,不让校友会成了“庆典聚会”和“困难捐赠”的代名词,不定期邀请不同专业的优秀校友回校给在校大学生作报告或者在“校友qq群”作就业心理咨询等。同时加强校友间的互动,让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也加入到往届毕业生的“校友qq群”,使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接触、了解同专业校友的工作岗位状况等;鼓励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各艺术设计网络论坛发表自己的作品和交流讨论,运用艺术论坛和网络人才交流会平台积极展示自己、宣传推销自己,让表现欲、展示欲与竞争力共长,让“网络”认识学生、选择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5 客观看待社会环境,理性进行职业选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心理问题亦日益突出,学校和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了解社会,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工作经验,客观地分析、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清华的博士去修车、北大的学子去卖肉,大学生当掏粪工、搓澡工等错位就业早已不是新闻了。刚刚毕业的高职生更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不可能所有的高职艺术毕业生都挤上设计创作的独木桥,未雨绸缪早定位,更新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做设计师就做设计制作人员或低端工作,要开始理性面对就业。当然,在就业过程中也要掌握各种求职技巧,精心设计个性的推荐材料、主动推销自己。艺术,不是追求美的技能,而是对美的追求本身。

2.6 按需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除了要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以外,还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不要不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高职院校必须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并对每年的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立足校情结合自己的师资力量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过剩”时应做好调控,防止三年后毕业时出现就业危机,可考虑根据市场需求分析、生源素质而灵活调整、设置学生就读专业方向或转读相关类似专业,积极引导、指导学生选择、定位职业方向。比如通过学生一年的基础学习、接触,比较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后引导学生定位好职业生涯规划,将平面设计专业分广告、包装、企划、美工、制作等职业培养方向,形成提前就业“分流”;加大多种类职业岗前培训力度,部分学生通过“诊断”和岗前培训也可转向网页设计、动漫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就业。

3 结束语

就业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一切要重新开始,第一个工作也许不是理想的,但它开始了你迈向理想的第一步,实现零的突破至关重要,也是人生成功的一半。总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在职业学校学习,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不求人人冒尖,但求个个上进;不求人人成才,但愿个个就业。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毕业范文6

王受之曾经说过:“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学生首先应该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理解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就是将实施课题任务之前的规划、计划和设想的具体过程实现出来,并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及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在专业知识层面表现为多样性的设计手段、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材料载体。教师则应当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水平,再根据学生各自的专业特长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1 关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建议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整个设计项目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优秀的选题,应该是有创意的,新颖的,是最能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阅历,所以在毕业设计主题的思考和选择上都有自己的视角和切入点。在选题时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我的能力,找一个适合的主题、一个得心应手的项目。学生在选题这一环节最常见问题就是思维拓展不开,缺乏创意,因为急于定题,容易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的想法。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寻找感兴趣的主题。据作者观察分析,大约有一半的学生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毕业设计,并且把毕业设计看作一项艰巨而痛苦的任务。根据这个现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表达。只有把兴趣提起来了,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完成这一项设计,才有可能做得好。

(2)参与专业的咨询会。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比较专业的咨询会,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士的沟通和交流,弄清市场需求,选择相关主题。

(3)针对考研选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要考研,这部分学生即可考虑针对今后所学专业进行选题。而这类选题需要更为理性和系统性,需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为后续考研深造奠定基础,同时毕业设计作品的水平也能够相应提高。

(4)毕业设计与实习、就业相结合。当下各高校将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并轨同步实施,学生可以将其在实习企业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例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实习学生在广告公司工作,平时接触了很多实际工作项目,在工作中可以选择招贴、包装、企业形象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这样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又做完了毕业设计,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还能得到客户的认同,广告公司也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工作业绩优秀而吸纳其为该公司的员工。

(5)毕业设计与自主创业相结合。准备创办自己的公司或想合股办公司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可以考虑有意识地为自己即将生产开发的产品进行设计或宣传。毕业设计既是自己原创、又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可以为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又完成了优秀的毕业设计,可谓“一举两得”。

(6)毕业设计与时政相结合。艺术是为社会服务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可以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入手,从中寻找素材和主题。抓住时政要事,表现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的心理。

(7)毕业设计与流行文化相结合。流行文化是指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流行文化的载体可以有很多种形式,网络是最常见的传播载体。网络通讯的使用重新界定了通信、聊天、阅读等行为的意义,并且也改变了生活的节奏。大学生接触网络较多,并且对流行文化兴趣浓厚。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针对流行文化元素展开研究,把这些大众感兴趣的社会文化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解,选择适当的媒介传达出来,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往往收效甚高。

2 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市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的指导

市场需求是每一个设计者都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服务市场才是设计的真正目的。毕业设计同样也要考虑市场需求,设计者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分析消费对象,找准设计语言,迎合消费需求,帮助消费者寻求心理感受的最佳点,设计才有存在的价值。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设计什么。市场调查这一环节是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调研和资料整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在市场调查开始阶段,建议学生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当下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取之不尽、包罗万象,没有找不到的信息,只有想不到的途径和方法,书店、书摊,甚至废品回收站都能找到所需的素材。学生接触的事物越多,看到的资料越多,其思维能力就越强。丰富的知识、阅历和多渠道的信息流量,会使毕业设计的作品新奇而独特。市场调查的第二阶段,学生应该主动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向企业的设计师多请教,做好详细的记录,并进行必要的量化分析。最后,把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数据进行比对和研究,形成市场调查报告,为设计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3 毕业设计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毕业设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但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开展工作:

首先,根据毕业设计主题进行准备,在最初的原始资料基础上,分析理解,拓宽思路,提出多种设想并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比较,以发散性、模糊性思维进行思考。

然后,充分对比分析现有的想法、创意点,择优录用其中一个方案并进行提炼升华,孕育出理想的、适合的、明确具体的形象概念,直指设计目标,确立设计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形成完整的构思、构图及预想效果图。当有了完整的构思和明确的主题之后,毕业设计的实施制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绘制草图后,再绘制精心制作的效果图,根据不同专业运用相关专业设计软件,按照输出打印的要求进行制作设计。这一阶段涉及到收集设计素材、塑造主题形象、搭配版面色彩、突出作品功能与选择材料制作工艺等,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最后,完善前期的设计内容,在反复修改、认知的过程中,逐步深化毕业设计,完善主题,获得最佳效果。

4 毕业设计作品的布展工作指导

有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作品的展示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作品做完就已大功告成。其实不然,毕业设计展示是学生展现自我设计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规划能力也是一次挑战。毕业设计作品展示让停留在书本的知识灵活起来,让思维发散开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观众有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企业有一个选拔设计人才的场所,是通过设计信息,向社会、家长、学校作一次总结性的学习汇报。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对布展工作相当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