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例6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文1

目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在改革过程中,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探讨和尝试,力图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然而,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如在“课改”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只顾创新,不顾继承;只考虑如何变,不考虑为什么变,等等。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了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精神领会不深,对体育课程改革在课堂上应该如何操作、改革最终目的是什么等尚不够明确,从而造成实际工作中的偏差甚至错误。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概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把体育课改为《健康与体育》、《保健教育》等。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加鲜明地突出体育课的目的,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的发展,各个学校均将原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并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名称的改变,不是简单地将《体育》与《健康教育》合并,或是改一个新名称,而是更多地体现应时的导向性,并寄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切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地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的理念可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第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从1999年到2001年,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完成,并从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意味着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三层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五个学习领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不同性质的任何学习内容都将兼顾五个领域的提高。

3.水平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就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规定。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选择余地。水平一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安超等.对国家体育课程管理的方式与功能的研究一对几种类型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林立等.福建省普通高校实施新《纲要》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文2

在4月4日上午的会议上,程东红代表中国科协表示将全力支持搞好课程改革工作,先期启动修改工作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介绍了数学标准修订的情况和体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司长在回顾了6年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情况后,对修订工作的总体要求、对课程改革实验的调研工作,以及修订工作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作了安排。

周济部长传达了刚刚参加的中央一个有关加强青少年体育的重要会议的精神,并对课程改革工作作了重要的指示。周部长说: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健康工作,指示要给社会发信号,要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体育,要有具体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动员起来,掀起体育运动的高潮,把体育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全面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的举措,每天锻炼一小时,多睡一小时,形成体育热潮。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素质教育放到更重要位置上,一定要把它作为我国教育的主题。体质问题关系方方面面,但这次会议要解决的是体育。周部长指出:要把学校体育作为抓好素质教育的“抓手”。周部长在讲话中还充分肯定了6年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他说:课程改革基本是成功的,这么大的国家,课程改革是平衡的,不容易。广大师生是欢迎的,批评意见也有,但推进总体是顺利的,下一步要做得更好。

新组建的各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成员由各学科专家、原标准组成员、基层教师和基层教研人员组成。担任第一召集人的一般是相关学科的院士或大学校长,原课程标准起草工作组组长不再担任第一召集人。本刊主编、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担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的第一召集人,本刊副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起草工作组副组长谭华教授继续参加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文3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美国是发现的国家,日本是研究的国家。但在科技上,日本远不如美国,研究别人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跑。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我们要在这一习惯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形成创新能力。

2.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3.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要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改革以知识为本,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强调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学校最大的浪费是人的生命的浪费,儿童在校时的生命的浪费和以后由于在校时不恰当的和反常的准备工作所造成的浪费。

4.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的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的、多样化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1.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1)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方法的开放。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开放。

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由于运动能力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心理和行为。

2.体育课堂应是和谐的、重情感的课堂。

(1)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场地、活动器械、电教设施、美育挂图等是体育课堂的硬环境。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的物化环境“活”起来,呈现出浓浓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将体育器械摆放成富有情趣的艺术图案,能给学生严谨感、秩序感,优化学生的“心境”,这样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便会大幅度的提高。

(2)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沟通感情。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遵循“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控制情绪。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冷静地思考,既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又主动地与教师交换意见。

(3)体育课堂应是启发学生全面参与的课堂。

思维参与:设疑—动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尝试—讨论。在某些项目教学时,教师先不进行示范,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行主动去尝试,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讨论,围绕教学中心,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

情感参与: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身顺心违”现象:一些老师苦心经营的教学过程,学生往往漠然视之。因此,教师唯有以情唤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碰撞中产生出美丽的火花,才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高潮。

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的直接表现,也是老师调控学习过程、调控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新的教育理念。

2.要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

(1)善于发现创新闪光点

善于发现孩子有意无意间所表露的创新闪光点。在学生所参与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时的会表露出创新举措(火花),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间、老师间、相互探讨所产生的创新火花,如曲线跑竞赛中所摆放的几个障碍物,如何摆放跑的更快,如何摆放跑的难度更大。每当学生爆发创新火花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善于发现教师本身的闪光点。要善于捕捉教学中所产生的奇想(新花样),那怕是猛然间爆发,也应及时抓住运用会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

(2)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方法

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去找空白点;引导学生去寻找一个项目、一个动作、一个活动中的缺点,可以鼓励学生去找老师的缺点;引导学生寻找几个学生同一个动作或几个学生不同动作练习中的交叉点、异同点;引导学生去寻找重点,动作重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去找难点,目标是什么,结构内容如何,怎样能投的远、跳的高、跑的快。

(3)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技巧

引导学生做加减法,创新是改变,但不是简单的加减,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地去加减。如掷实心球的预备姿势:原地—倾向—向—滑步转体;体育教案格式:四段式—三段式—自由式;体育教法:传统式—军事式—创意式;任何体育器材、动作、方法的改进变迁都呈现出科学的加减法。

3.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急需点燃的火把”。如果只是运用简单的程序,那只能把学生越教越死,不仅害了学生,也害了社会。不要把学生看成螺丝钉,而要看成发动机。不是设计好框框条条让他们去套,去钻,而是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让孩子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生好奇、模仿,尽情的释放生命的能量。哪怕是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要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不要将创造的幼苗扼杀在萌芽状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具有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必须融有”创新”这个灵魂,把这两个字牢牢的注入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新的欲望,学会批判地吸收,才能创造出美的未来,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四、参考文献:

1.刘敏《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第5期

2.徐艳玲《体育教学》2003年2期

3.刘海慧《新课程与学校发展》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 2002年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文4

一.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一)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

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新课标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方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汇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学了些啥?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推陈出新,拾遗补缺,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未来。

二.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思考

(一)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1)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2)游戏类教材;(3)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4)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5)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

(二)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在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多姿多样,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有”版权所

(三)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文5

1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发展轨迹探寻

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在危急中》(NationatRisk)的报告,拉开了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序幕。1985年,美国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NCATE)邀请各学科专业协会对教育进行评价,制定改革方案。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学会(AAH-PERD)指定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作为代表,对学校体育进行研宄评估。1986年,NASPE组成结果委员会回答“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什么”的问题。经过6年研宄,1992年结果委员会提出“受过体育教育者”的着名定义。随着结果委员会的工作结束,1994年3月,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把制订国家教育标准写入了联邦法律。该法案第二章对教育标准作了如下规定:“建立一个改进国家教育标准理事会”其职责之一就是与适当的组织来决定确认内容标准的指标,使之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保证这些标准具有国际性;保证他们能够反映关于教育学的最好的知识;保证这些标准的编写是经过了一个广泛的、开放而集思广益的过程。

根据法案,美国于1995年出台了第一个从学前班至高中的学校体育国家标准,即《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Physi-calEducation)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走向未来一一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中指出,一个受过身体教育的人要达到以下七条目标:1.能够示范多种运动方式并精通几项运动;2.在动作技能的学和发展中能够应用运动的概念和原理;3.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4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质;5.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任的个人和行为;6.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差异;7.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的社交的机会。根据这七条目标,按照七个年级水平(学前班、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十年级、十二年级)分别制订了每一条目标在各学段的学习重点、具体目标范例和详细的评价范例。

1991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主要由四部分策略和六项目标组成的纲领性教育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文件中的第六项规定:建设“安全、有纪律、无毒品的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文件要求“每个学区都要制定和实施一个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禁止毒品和酒精的综合教育计划.其中有关反毒品和酒精的课程应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另夕卜,各社区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使得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有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目标。依据<〈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5年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几个州的课程框架和标准。该标准和2000年的目标是一致的,按照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必须做到:1.理解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有关的概念;2.能够获得有效的健康信息和有助于健康的产品和服务;3.能够实行增进健康的行为,减少健康危险;能够分析文化、媒体、科技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4.能够运用交流的技能来增进健康;5.能够使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能够支持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

标准规定,每学年有至少有50个小时的健康教育内容的课程。为了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围绕酒精、烟草和毒品等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目标。

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国家标准实际包括身体教育标准和健康教育标准两个方面,以下统称《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美国的体育标准由美国国家运动体育协会组织制定,而不是美国教育部,各州负责实施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因此各州可根摁(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制定符合本州实际的标准,灵活机动地执行和完成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因此各地区及学校可根据州标准制定适合于他们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如: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课程内容;纽约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新泽西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罗德兰岛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阿肯色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都是在国家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的。

2我国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由来与特征

由于国情的限制,1997年中国开始着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正式启动则自1999年下半年才开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一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是‘关于学习结果的纲要”——明确制定学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在此基础上具体提出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内容标准。《课标》分成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领域的内容标准是: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领域的内容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领域的内容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3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比较

3.1共同点

3.1.1都拓展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特别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我国有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评价并参与到有助于个人健康活动目标的实现,并能激励终身参与运动的个人身体运动计划中;分析有规律的参与运动对自我选择适当大强度身体运动计划的影响;评价影响成年人身体运动和练习表现的因素;分析有规律的身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提高与终身身体运动项目的选择、参与间的关系;评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学生们要设置运动目标和提高决策的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将循序渐进地了解恰当的运动项目,并展示他们;学会识别并安全地展示多种运动技能。

3.1.2都包含了学生健康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都重视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增加自我保护的能力,如中国专门设立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领域,要求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在心理健康领域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学生评价影响成年人健康行为的健康护理产品和服务;比较媒体对成年人健康安全积极、消级影响;在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目标发展中检测并运用决策程序;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要求学生获得营造并保持安全、健康的环境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新泽西州和罗德兰岛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健康,营养,身体运动,心理健康,个人和健康,社区和环境健康;学生们要练习提高健康的行为和减少健康的危险性;心理和情绪预防;损伤预防;性行为和家庭生活;、疾病预防(酒、烟草、其它药物、毒品)恶瘾及预防。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学会使用模板设置与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分析文化、媒体、技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1.3都包含了发展学生良好沟通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包含了发展学生生活中需要的沟通能力的相关内容。我国有:在体育活动中尊重其他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评学生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要运用人际关系交流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学生要有交流,决策,领导能力、支持、服务;学生将在身体活动中通过积极的个人和社会行为来展示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学生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将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

3.1.4都包含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为培养未来良好公民作出努力。如我国在社会适应领域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关爱及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中有,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评定在家、学校、社区中个人不安全行为结果;分析暴力事件对社区环境和社区受害者的影响。纽约州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将理解并能够管理他们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资源。夏威夷州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包括社会和情绪健康;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评价,学生将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2原因分析

3.2.1中美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共同的难题

我国与美国虽然国情有相当大差异,但是在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的威胁是共同的;终身体育成为两个国家的共同趋势;更多的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美国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丰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我所用己经成为可能,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以美国为蓝本,所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3.2.2世界的趋同

世界发展太快而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因此人们试图通过体育课程来塑造青年一代清晰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理解和人际关系、合作、分享、容忍等情感和品质。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人格。

人类社会出现新的健康问题,己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国家乃至全球问题,它己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如美国在1996年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因此,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人类健康的新挑战。因此,中美两国中体育与健康内容标准中有共同关注的内容。34不同点

3.2.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领域划分不同

中美两国具体的内容不一样,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健康的基本概念、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与损伤预防;身体活动这三个方面。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分为:个人健康和体适能;安全、健康的环境;资源控制(处理、管理)三类。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具体的内容分支包括:健康良好状态;综合技能;毒品与药物;人际关系与性;运动技能与发展;良好体适能六个方面。罗德兰岛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包括七个内容领域,每一个领域都紧紧围绕关于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损伤的主题。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和健康教育两个标准。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成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2.4美国更关注和生活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总体来说,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关注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规定的更多更细,如有让学生如何正确用药,如何戒瘾等,有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视和媒体的关系。我国的五个领域在强调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也很强调,但内容更多的还是学校教育层面的,和学生生活中联系的相关内容的关注度和美国的不一样我国的课程内容中健康内容没有美国课程内容中的关注度高。

3.3原因分析

3.3.1社会原因

美国的死亡人数中,有54%是由于心血管病症所造成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5~8岁的儿童中,40%存在着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问题。二是肥胖症人数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极为普遍,美国有6000万人超体重,占总人口的1/3;美国每年有800万人患糖尿病,美国己有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卫生问题,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失常症占人口的10%,焦虑性障碍患者的终身发病率为10—15%,纽约市1/4的人患有神经官能症。美国每年用于消除心理疾病的镇静药剂高达5亿剂,用于放松与睡眠的药物约为5亿剂。因而,相对来说,美国的内容标准对健康更为关注。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富贵病正在逐渐增加,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对健康内容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增加健康方面的内容。

3.3.2中美两国课程发展的道路不同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是:学科改革、注重双基;重视双基、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整体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尤其是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不断涌现出实施素质教育好的典型。但是,从整体上看,成效并不理想。

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近年来,美国一些学校体育专家明确提出,要使社区公共健康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对儿童健康的贡献方面;体育在公众健康方面的目的是为儿童终身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追求学校体育的公众健康目标,以及与其他公众健康工作者结合起来增进美国公众健康是适当的,而且是适时的;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3.3.3中美两国教育制度的差异

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办教育的权利属于各州,各州可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美国是经济力量雄厚,社会文明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与他们重视学校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关系,他们己具备了较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国实施的虽然是国家课程,但并不意味着全国一个模式,全国一本教材,全国一个教法。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也应该借鉴美国体育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构筑适合我国地域广、差异大、发展不均衡的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总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统领下,多样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或许是解决当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难题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突破口。

3.3.4中美两国培养目标的差异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推动整个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课程目标引领着课程走向。中美课程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不会完全相同。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与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美国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健全,更关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而态度情感对个人行为具有广泛的潜在的影响力。美国政府认为,通过促进学校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和开设相关课程,以保证青少年在未来的社会中成功应对各种重大健康问题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HIV病毒/艾滋病和性病、暴力和伤害、意外怀孕和不良生殖卫生、寄生虫病传染、营养不良和饮食安全、不良的公共卫生和水的管理、免疫缺乏、不良的口腔卫生、疟疾、呼吸道感染、心里问题、与缺乏锻炼的有关问题以及烈性酒、烟草和药物滥用等问题,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对完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思考

4.1内容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健康方面的相关内容

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包含精神健康、消费者健康、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环境健康、成长和发展健康等很多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内容,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既有对运动中健康的关注,也有学生行为健康的关注,目前,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少年通过参与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对健康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健康理念。因此,在学校健康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我国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

4.2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相关内容

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重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运动技术的同时,运动风格、运动规则、竞技心理等的掌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别关注的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最终应该获得的能九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会运动,还应该提高相应的体育能力,如了解相关项目的简单竞赛规则,会做裁判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体育运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应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4.3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相关内容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而且学生将来要走出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重视对学生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的培养。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涉及这方面内容,但关注度还不够,我国应重视学生和社区、家庭之间的关系,具备关心周围人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公民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5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课程内容

1.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的正式启动,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改革过程中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存疑与争论日渐增多。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广泛调研和综合各方面正确建议的基础上,于2010年8月完成了《标准》的修订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明确指出新修订的《标准》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回顾《标准》,将其与修订版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修订后《标准》的精神与实质,谋划新《标准》的实施策略。

2.新《标准》与实验稿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本文以新《标准》设置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与实验稿水平目标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旨在为新《标准》在课程内容上作出的调整进行直观的阐述。鉴于新《标准》与实验稿的高中《标准》分离,因此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上,研究涉及水平一至水平四,即一至九年级的课程内容。

2.1运动参与

新《标准》与实验稿在运动参与这一学习方面的比较,实验稿在水平一至水平四的运动参与上,设置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二是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而新《标准》则强调学生要参与体育学习锻炼,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从表述看,新《标准》适度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运动参与上实验稿强调要积极参与;新《标准》重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行为,弱化对学生参与运动动作学习和展示的规定;新《标准》的相应调整体现了“以人为本”,认识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促其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与行为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与时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首先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课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体育活动行为,进而产生体育兴趣,体验运动乐趣。另外,实验稿的提出要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及体育教师,从操作层面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新《标准》在这一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强调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2.2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上,实验稿从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四个方面确定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新课标则从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个方面确定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总体来说,2011年版剔除了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这一课程内容,而转为更针对课内教学。在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上,实验稿在获得运动基础知识上,要求学生知道简单的运动术语和能观看比赛,以及了解运动规则。而2011年版则侧重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尤其将奥林匹克的知识纳入其中,同时要求学生队体育比赛进行分析,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在技能的掌握上,实验稿对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和战术,2011年版更强调掌握运动技术的练习方法,并将体育游戏列为重点内容,对运动项目的战术方面没有进一步的要求。在安全教育方面,实验稿在水平一阶段不作要求,课程内容以避险、规避危险的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方面提出要求。2011年版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运动常识和规避方法,而且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日常生活中运动安全意识提出要求,较实验稿有更高的要求。

2.3身体健康

在身体健康学习领域,实验稿从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则从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从设置的内容看实验稿和2011年版都将身体形态和发展体能列为重点内容,不同的是实验稿中强调要让学生建立健康意识,强调营养、环境、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而2011年版则更关注学生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在两版新课标中,身体健康这一学习领域中,在发展体能和关注身体姿势形态没有较大改变,实验稿中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与健康、环境和不良行为与健康方面的知识。2011年版在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一内容上,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阶段要求发展户外运动能力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水平三和水平四没有相关要求。

2.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上,因2011年版将原实验稿的两个学习领域合并成一个学习领域,在这即按2011年版的学习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稿在这一学习领域从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六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则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从内容设置上看,新课标2011年版较原实验稿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剔除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作用及认识身心发展的内容要求,以及不再强调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也不对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作出明确要求,更强调培养意志品质、调控情绪、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据此来看,新课标2011年版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对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进行的调整,可以看出目的更注重实际,学习目标总体较实验稿有所降低,但更突出重点,更注重解决实际的问题。

3.结语

新《标准》的推出与实施,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体育教师应着力思考新《标准》推行后的实施方略,准确地把握新《标准》的内容与实质。另外,新《标准》较之原先的实验稿,在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尤其在课程内容上,新《标准》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改变,要求体育教师重新审视实验稿修订后的内容。同时,中小学应针对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和实施新课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2(3):14-16.

[2]张允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发展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73-74.

[3]阳剑,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6):67-69.

[4]程国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19(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