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决策论文范例6篇

企业经营决策论文

企业经营决策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21世纪是以数字技术、基因技术为基础,以信息革命和生物革命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与时俱进,实现技术、产品、管理、组织、文化的创新,特别是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不少中国民营企业至今对此认识不足,而迷信个人作用,搞个人决策,这正是造成其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决策个人化的危害和根源,有利于实现从个人决策向决策科学化的转型.

今天,中国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民营企业的整体质量事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效能,事关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目前,社会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再怀疑,但民营企业本身也存在种种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一做不大、二做不长。一做大就出问题,一做大就跨台。如同人一样,凡企业都有生命周期。

但中国民营企业寿命特别短。有位经济学家曾作过统计,全球500家企业每l0年大概有3成要从地球上消失,中国民营企业的沉浮远高于这个比例。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经济舞台上曾出现过不少颇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业绩。然而,他们之中少有久经沙场、屡战屡胜、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级大企业家的,张瑞敏可以算一个特例,但更多的犹如空中流星,转瞬即逝。中国民营企业缘何如此短命?进入2l世纪的今天,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试从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分析决策个人化的危害性和根源,进而阐明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家决策个人化已经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从决策个人化向科学决策转型是中国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跨越的台阶。

一、决策个人化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致命障碍

所谓决策,即是为实现一定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依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决策可以分成不同类型。如根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可以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按预先对决策环境条件确知程度(知或不知)及其概率状况为标志可以分为稳定条件下决策、风险条件下决策和不稳定条件下决策等。事实上,上述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任何一项决策可能同时具备几个特征,或者说是相互交叉的。

如高层管理者主要决策任务属于战略决策,但也不排斥某些必要的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同时不论何种层次的决策都存在一个环境条件问题。本文所说的决策指的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特别是主要领导者所承担的决策任务,即战略决策。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寿命长短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营方向问题,或者说战略问题;二是企业素质问题。经营方向问题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指路明灯,一旦方向有误,则企业行为无异于南辕北辙,只能加速其灭亡。而企业素质问题(主要指整合生产力诸要素的能力,尤其是默会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培育等)则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反映了企业方向是否对头、该不该做的问题,后者反映了企业能不能把事做好的问题。二者综合决定了企业的寿命问题。

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短命可归咎于高层决策者的失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2002年《财富全球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谈及中国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时说:70%80%源于决策失败。对于这一点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则直言不讳,他将飞龙集团的溃败归结为20大失误,其中前三条是: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模糊性、决策的急躁化。中国民营企业决策失误构成了中国民营企业致命的障碍,而这类决策失误可归之于中国民营企业当家人在重大经营决策问题上的过于简单化、以至个人化的做法。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要回答企业“该不该做”,或者说“上不上”的问题。按照经济学原理,企业任何重大决策都必须考虑市场供求平衡的原则,诸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以企业目标追求的实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强化为轴心和基础的,换句话说,企业不但要回答“该不该做”,还要论证“能不能把事做好”。

从投资经济学角度来说,重大决策是可行性研究过程的终结,它需要将某个项目的决策置于内外环境之下,对两个以上的遴选方案进行政治的、组织的、经济的、技术的、财务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该不该做”,“上不上”的结论。显然,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严格的决策程序和要求,也是一种组织行为。

然而,在不少民营企业家那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不是组织行为,而是个人行为,是决策程序简单化和个人化行为,因此,其决策是无需严格按程序办的,无需作充分准备和对备选方案进行多角度比较论证的,其结果难免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危险性。大凡短命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当家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决策大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决策个人化成了其致命的障碍,而他们个人也像其短命的企业一样,成了经济舞台上昙花一现的人物。

二、决策个人化的根源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决策个人化现象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原因在于,一方面,这种决策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主要是:①应急性。科学决策需要有充分时间进行准备,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分析比较,沟通和讨论,在情况紧急时难以作出果断的决策,而个人决策往往不需要那么多繁文缛节,非常适宜于在决策紧迫度非常高刚采用。②成本低。这里讲的是直接成本。科学决策需要耗费时间和一定的费用,如果委托社会咨询机构做前期准备工作还易泄漏商业秘密,而个人决策就不存在这些缺陷。③责任明确。科学决策往往采取分层和集体决策的方式,虽然,参与者愿意分析情况,出谋献策,但易造成责任分散,由于大家不愿意承担选择的责任,甚至会滥用表决方式,将责任推给大家,以至于出现人人决策、无人负责的现象。而个人决策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责任明确。正是这些优点,决策个人化才为不少企业家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所青睐。

另一方面,决策个人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根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长久,个人崇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国本是一个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小生产者无力保护自己,于是要求皇天权威赐给他们阳光雨露。人们总是盼望出现“救星”,一个i‘‘救星”陨落了,又盼望出现新的“救星”。从奉为神明的周文王到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上下数千年,其间出现过许多造神运动,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遗憾的是,这类糟粕文化也像传染病一样传给了不少民营企业家。本来,他们是很有经济头脑的,对市场很敏感,敢于、善于捕捉市场商机,也很刻苦,很有魄力、胆略,这些都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他们凭借这些素质曾经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了成功。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未能摆脱传统企业的局限性,目光短浅、视野狭隘、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不多,甚至浑身充满着泥土味,草根气十足;成功使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往往将自己同企业划上等号,看成是职工的“救星”;他们唯我独尊、大权独揽,忘乎所以,决策权全然一人控制,想怎么决策,就怎么决策,想怎么拍板,就怎么拍板。

从另一个角度看,决策个人化的形成与企业内部不正常生活或者说文化氛围有关。企业家创办企业和经营上的重大成功,使他们历史地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大哥大”地位,被职工奉若神明、企业的化身、智慧的像征、就业吃饭的靠山,于是小人近之,君子远之,言路闭塞,信息失真。企业内部个人崇拜的风气,僵硬死板的企业文化氛围又强化了企业家唯我独尊的作用,大权独揽、刚愎自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不需要约束,别人也约束不了他,“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反正“我即企业”,胜了是我的,败了也是我的,与你何干?这可以说是他们的普遍心态。这样的心态自然不需要科学决策,不需要将企业决策纳入程序化、规范化轨道。任何重大经营决策事先无须作可行性研究,无须作多种方案的遴选比较,事后也无须总结教训。若成功,则一片庆贺声;若失败,则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出来批评。过去,封建王朝的皇帝说话办事尚有御史指谪议论,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我们一些民营企业那里竞鲜有人敢对企业当家人言不是,两相联系对比,令人感慨系之。

三、决策个人化向科学化转型是21世纪管理创新的必然

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企业决策者按照科学程式和科学理论、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2l世纪是以数字技术、基因技术为基础,以信息革命和生物革命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也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时代。新经济的经济特征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已对中国民营企业管理转型提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作为积极回应,当务之急是,应迅速从决策个人化向决策科学化转型,这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迈上的台阶。

1.从决策个人化向决策科学化转型是21世纪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

2l世纪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年代,传统企业普遍有一个企业管理创新的任务,这对广大民营企业而言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2l世纪的管理是与现代企业相适应、以实现知识创新为目标、以对隐性为特征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智力整合的全新的管理范式。企业凭借这种管理范式,就能确保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对照这一新管理范式,不难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在组织方式上,偏重有形资产及其增长,以此为基础构建职能机构和科层组织,其动力是所谓的“权威”,其结果,这种组织方式难免对外界反应表现迟缓;在管理模式上,见物不见人,以线性和封闭为特征构成基本管理观念,其激励是非常有限的,其结果难以形成劳资和谐、凝聚心智、共刨企业美好未来的氛围;在企业经营策略上,往往注重产业的长期赢利能力和决定产业内相对竞争地位的因素,这一“以守为攻”的策略,忽略了可模仿性的预防和未来产业领先的努力,其结果难免为人仿效、跟风、市场饱满而败北。显然,面对21世纪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中国民营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管理不创新,企业就没有出路,就不能做大做强,就不能走向世界。而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决策创新,决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第一要务,是灵魂、核心。赫伯·西蒙曾经说过:“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就是决策”。科学管理的确立要以科学决策为基础、前提;相反,没有科学管理,就难以确保科学决策的实施。中国民营企业现有的、不合时宜的管理,包括组织方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专项管理等要不要改,往哪个方向改,怎么改,都属于重大问题,企业最高管理层应把它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问题。

2.从决策个人化向决策科学化转型决定于经营决策的特点

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其重大经营决策及其实施绝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组织行为,是企业组织能力的体现。作为企业当家人,企业家应当在重大经营决策中起核心作用,但这不等于无限止地扩大个人作用。个人再聪明、能干,也是有限的。企业家的核心作用在于将群体的力量和个人力量结合起来,凝聚心智,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包括重大决策问题,达到无为而治。

3.从决策个人化向决策科学化转型决定于新经济时代的决策环境

新经济时代的决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决策个人化已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决策个人化本质上是一种经验决策,固然有其一定的优点,这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生产不发达,科技比较落后,融人全球经济程度不高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毕竟具有直观知感性、认知片面性、表面化和分析方法的非定量化的局限性,兼之企业家个人情绪常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在社会环境变化快捷,涉及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决策个人化必然难以凸现其合理性,进而导致失误。

4.从决策个人化向决策科学化转型决定于新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

新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决策个人化难以成为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支撑。当前社会经济正在产生和发展一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网络技术支撑的大规模智能化定制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完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爱好来定制产品,以信息、交易、生产融为一体为平台,以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生产方式决定企业管理方式。在新经济时代,作为企业管理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经营决策方式,必须体现相应的生产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其本质要求将生产经营决策建立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将智能化贯串于生产经营决策的全过程。显然,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的,与小工业、小作坊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决策个人化是不可能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生产经营决策的支撑的。因为它不可能在经济信息万变、供求关系错综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使复杂的决策问题科学化、简单化使不可预测因素清晰化、隐性因素显性化。

四、决策个人化向科学化转变的途径

国际上有学者经过研究后撰文指出,70%的家族企业在第一次换代时就会消失,剩下的在第一次换代时只有三分之一幸存。家族、财产和企业是支撑家族企业的三大支柱,只有在这三方面减少风险,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而其中的关键是企业当家人必须避免、克服决策个人化现象,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纳入科学、规范、制度化轨道。这里涉及两个根本问题,即企业家自身素质和制度建设问题。

1.良好的企业家自身素质是决策科学化的关键

决策个人化还是科学化,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的自身素质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官僚精神纯粹是一种耶稣会精神、神学的精神”。一些民营企业家之所以偏爱决策个人化,其重要原因是身上多了一点耶稣会精神、神学的精神。相信个人与相信神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质上说,是因为本人底气不足而借神壮胆,既愚弄自己,又愚弄别人。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农民起义都要抬出一个神灵。现在看来,这些都是非常可笑的。然而,今天不少民营企业家则全盘加以继承。他们相信占卜算卦,在决定一项事情之前,如企业选址、出行、签订合同、人事安排等都要请风水先生算一算,或占上一卦,以测吉凶、安危、胜算多少等等。事情就是这样,唯心的东西多了,唯物的东西就少了。所以,民营企业家要减少、避免重大经营决策失误,将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要持续发展,说到底是要靠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内生的,是企业的知识、技能、实力等长期的累积,它需要

在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当家人的倡导、协调和主持下才能形成。就决策角度而言,企业家精神的基本特征是,善于将创造性和风险偏好精神最大限度地建立在个人才干和企业组织力量结合的基础之上,善于通过依靠群体力量、集体智慧和科学制度来解决企业重大的经营管理问题。企业家从理智上必须清醒地确立依靠群体力量实行科学决策的观念,尽可能地避免决策个人化的现象。

善于将企业家个人智慧和群体智慧有效地整合,是企业家必须具备和的能力,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这种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种能力来源于企业家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业务和道德等)的刻苦修炼、来源于远大的志向、吃苦耐劳的精神、虚怀若谷的胸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自觉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民营企业的生命力是由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垫底的;企业家自身综合素质有多高,企业永续力便有多强。商人有普通商人、奸商(包括官商,以下同)和儒商之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奸商者,其企业大多是短命的,而儒商者;其企业大多是长寿的。究其原因固然极为复杂,但是,两者各自在综合素质上的天壤之别则是重要原因之一。奸商者素质低下,心理肮脏、贪婪成性,不惜一切手段,恨不得变天下财产为己有,结果以损人害己而告终;儒商者志高心远,注重品德素养、讲究遵纪守法、注重诚信,自觉地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如通过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来展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结果使企业的有形资产顺利地转化为无形资产,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增进了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了自主创新,增强了人气,为企业永续发展夯实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反过来,这些无形资产又会转化为企业的有形资产。这样,两者互动,循环反复,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注入了永续发展的动力,永葆企业青春。因此,有志于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家,必须加强自身修炼,提升综合素质,进入儒商境界。然而这也并不一概排斥个人决策。一事当前,是采用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关键要在决策质量、决策成本、决策的执行顺序和决策的果断性等多方面找到一个合理的组合。在这方面,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弗罗姆(vroom)和耶顿(yetton)两位教授提出了弗罗姆一耶顿模型,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方法,据说效果不错。

2.加强制度建设是决策科学化的保证

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由决策个人化向科学化转变,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重点是要建立产权制度、法人治理机制等。其核心是要对民营企业的组织和机制按现代企业要求再造,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

(1)按多元化和股份化原则重塑企业产权制度。这是形成科学决策机制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专家管理企业成为可能;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执行高效化有了保证;监督权独立,防止了决策权和执行权的滥用,使其可以在既定的轨道上行使,并可以使失误的决策得到及时修正。民营企业家之所以能够独断专行,其根本原因在于产权高度集中。而产权高度集中的企业是难以产生现代企业制度的,这正是民营企业家独断专行实行个人决策的制度性原因。因此,要根治民营企业决策个人化的弊端,根本出路在于按现代企业要求对企业组织和运行机制进行再造,使过于集中的产权进行适度的分散,不仅企业核心成员要有定的产权,而且要尽可能地使广大员工都有一定的产权,以使企业职工都来关心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论文范文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财务是什么?由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是中国企业财务实践中的主要议题,并成为财务理论的基本问题。对此,不少人在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声中,大胆借鉴西方财务学的原理与方法。从目前的财务工作中和财务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我国财务体系已被西方财务所取代的趋势,我以为这种趋势的出现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无论从概念判断,还是从内容分析,我国的财务与西方财务不能同日而语。在英语中"财务"是用"finance"表示,"财务管理"用"financial management" 表示。而"financial management"翻译为中文,其表达又是多义的,如财务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等。但中文里财务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清楚的。从内容上分析,我们几乎难以界定西方财务学与西方金融学的区别,而且西方财务学主要探讨的是以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金融市场为主要环境,以股票、债券等普通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为手段的财务运作问题,以此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西方财务学的特点是: (1)在分析对象上,西方财务所考虑的企业仅仅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而且还限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把非上市分司,尤其是占企业绝大部分比重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问题排斥在外。 (2)在涉及内容上,西方财务主要探讨股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财务运作问题,而对公司内部财务问题,诸如公司内部财务机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集权与分权、生产经营与财务安排的协调,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关系的确立等很少涉及。(3)在财务管理的层次上,西方财务学首先就宣称是在公司财务经理(financial manager,vice president of finance, treasurer)层次上,研究如何进行财务管理问题。正如美国j·费雷德·韦斯顿和托马·e·科普兰所著的《管理财务学》中的第一句就是"财务学可用财务经理的职能和责任来确定其定义"。(杨君昌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无疑,这是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第二个层次上讨论财务管理,在该层次上的财务主要是企业财务决策执行性财务问题。 (4)从西方财务学理论基础分析,西方财务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相互依存,水乳交融。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础或者说财务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被称为财务经济学 (financial economics),它可以划分为7个基本的理论模块: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有效性市场假说、理论、mm的资本结构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这些基础理论构成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石,这些模块的涌现无不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相联系,并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成果之一。然而这些成果的可操作性或对企业财务实际的指导意义是不能高估的,这一点连这些理论发明者都承认的。

鉴于西方财务的上述特点,按照西方财务来架构中国财务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是不适宜,甚至是有害的。我认为,架构中国企业财务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独立法人主体和财务主体的理念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和要求;必须服务于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在借鉴西方财务有效、适宜内容、方法的同时,必须总结和弘扬我国财务管理包括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合理、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操作原理。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积累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不少做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具有适用性,我们的任务是要科学地加以概括和总结。综合这些考虑,在本文提出经营者财务的观点,依此出发提出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

二、法人财务权的确立和运行--财务分层管理的客观基础

《会计研究》1994年第5期发表了拙文 《现代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在该文章里我探索性地提出了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分析,除监事会行使财务监督外,股东大会、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三个瓜分了企业全部财权,形成财务管理的不同层次的观点,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通过了《公司法》和各公司章程的规定,明晰了各自享受的财权和有效的约束。这里在此基础上,就这三个层次对企业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的观点,其中董事长、总经理的理财本文称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这是由法人财产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按照目前流行的解释,所谓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依法成立取得法人资格后,对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资本金及其增值以及企业在经营中负债形成的全部财产,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战胜、使用、处分和相应的收益权利,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企业的法人代表成为法人财产权的经营者。我认为,法人财产权的核心是企业的财权,产权主体的实质是财务主体,企业经营者首先是一个财务管理者。

法人财产权产生的前提是股东与公司董事之间的信托关系(即以信任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由企业经理股东经营企业的法人财产)。但是,从财务管理上分析,这种信托责任或信托关系具体又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出资者委托董事或经理为其人,以实现企业投资者收益最大化目标来管理企业财务;二是企业内部高层经营者委托中层经营者(财务经理)行使企业中层级基层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的权力。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讨论财务管理主要局限于第二个层次上的财务问题,尽管这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财务关系,但并不是最关键、最主要的财务关系。

法人财产权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职能于一身为特点的财务机制和层次,发展成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营人员分工协作为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此时,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活动已表现为下表所示的三个基本决策层次。  管理层次

管理主体

管理内容

管理特征  所有者

所有者

①决定经营方针  ①长远眼光

与投资计划

财务

股东(大会)

②选举董事

②主要目标

③批准企业财务  ③审议重要文件

预决算

④决议公司清算

分立、合并

经营者

董事长

①具体财务战略  ①中、长期眼光

财务

总经理

②合理的组织

②具体战略

③有效的控制批  ③财务决策

准预算

④动态协调

⑤聘任或解聘财

务经理

财务经理

财务经理

①拟定各种计划  ①短期眼光

财务

财务人员

②具体日常财务  ②执行决策与预算

决策

③决策财务分析  ③财务控制

与报告

④实施财务预算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财务管理中,经营者财务是主要的,理由是:

1.所有者财务在企业以法人形式存在以后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而不是一种决策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出资者与企业经营者出现错位日趋明显,即所有者并不一定是企业的经营者,法人概念的提出,使企业作为财务主体,其经营者具有财务自主权,有权独立进行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分配和偿还的自主权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的自主权。这些权利排斥着包括出资者在内的任意干扰。况且,作为企业财务研究的重点决不是出资人意图是什么,而是关注经营者应该如何理财,完成信托责任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所有者财务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在"经理革命"的浪潮中得以进一步体现。所谓经理革命即领取薪水的经理人员在高层管理中逐渐取代传统的所有者而占支配地位,这里现代工商企业扩张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这种经理式企业在美国到本世纪50年代基本成熟和完善。因为经理革命的完成,牢固地确立企业经在企业经营财务决策中的中心地位,原始出资人难以再染指企业财务决策,企业的法人产权越来越由经理阶层全权支配和处置,法人财产日渐脱离原始产权而不断彻底独立化。尽管,这种变化并不意味股东控制本身已经不存在,更不能认为所有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股东对企业经理的控制更注重通过股票市场来实施间接控制。

2.财务经理的财务是注重日常财务管理,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财务经理的职责,根据外国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财务经理的职责可规定为以下几项: (1)处理与银行的关系;(2)现金管理;(3)筹资;(4)信用管理;(5)负责利润的分配;(6)负责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工作。

正如詹姆斯·c·范·霍恩所说:"本人在同许多公司财务主管人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管理流动资金上,长期投资和筹资决策等方面占用时间则较少。"(参见《财务管理学原理》詹姆斯·c·范·霍恩著王文元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序言)。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的规定是由他们的地位决定的。所以,如果把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仅仅界定为财务经理的职责范围,其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

3.经营者财务才是企业财务的精髓。 企业财务的主要着眼点是财务决策和财务协调。从财务决策上看,企业财务方面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的安排都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这些决策尤其是长期财务决策一般与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经营者紧密相联。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设备更新改造、对外扩张、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决策、公司改组、融资租赁等对于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有战略影响,因此只能由企业最高层次来考虑。可以说,财务决策是典型地涉及到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或者说企业所有重要决策都具有重要的财务意义。这些问题是财务部门不能所及的,尽管财务经理可以或应该参与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后要组织决策项目实施。

从财务协调上分析,把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协调,实现财务、产品、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的统一,仅仅依靠财务经理的努力而没有企业经营者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三、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经营者财务的进一步界定

看来,经营者财务命题的提出是对财务经理财务的发展和升华,因为:

1.经营者财务的对象是全部法人财产, 是对企业全部财务责任,包括出资人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和债务人债务还本付息责任的综合考察。财务经理财务主要是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2.经营者财务的着眼点是决策、组织和协调, 而且这种决策主要是企业宏观方面、战略方面的。财务经理财务的着眼点主要是营运问题。在协调上分析,经营者财务要关注两个协调:一是外部协调,即协调企业与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业务关联企业、社会监督部门、中介机构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目的在于树立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二是内部协调,即协调企业内部各单位工作、业务上关系,目的在于减少内部磨擦,使各项工作有序和谐、提高运行效率。

3.经营者财务的主要手段是:

(1) 合理的组织。包括机构设置、各项制度、规章和考核奖惩等。

(2) 严格的制度。包括各项规章、考核与奖惩办法。

(3) 明确的管理方针、财务政策。

(4) 动态协调与例外管理。即对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问题,包括生产经营的随机变化和财务关系的不协调等随时加以修正和解决。

4.经营者财务的约束机制的企业约束机制的关键。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机理,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工会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这些组织机构之间范围的科学分工,保证了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制衡,这种制衡约束机制制约的主要对象是企业高层经营者。尤其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下,股东通过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的方式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如当股东对现任经理或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满意而抛售股票时(即股东用脚投票),会引起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股价下跌会使该公司面临一系列困难和危机,以致破产倒闭。如果这样公司经理也将承担职业风险。

四、 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是对中国财务理论的深化和财务实践的升华

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尤其是经营者财务概念的提出,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财务管理不少应该肯定的东西:

1.在财务管理所涉及的企业范围上, 中国财务研究的是所有企业的财务问题,既包括公司制的企业,也包括非公司制的企业,既包括大中型企业,也包括小企业的财务问题。而不象西方财务所考虑的企业仅仅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把非上市公司,如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问题排斥在外。

2.在涉及内容上,中国财务考虑的重点是企业内部财务问题, 诸如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机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集权与分权、生产经营与财务安排的协调等。在内容上,中国财务管理渗透西方财务四个无法比拟的结合: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内部管理制度与外部政策要求的结合;财务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结合;财务的合规性与合理性的结合。这几个特点既与西方财务主要探讨股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财务运作问题相区别,而且与财务的专业管理相区别,可以说,要不是经营者财务,不可能实现上述结合。

当然,经营财务决不是对我国传统的、有益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机理简单的重复,在弘扬传统财务管理精髓上,经营者财务的观点又使得中国企业财务以开放的心态向更新颖、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第一, 经营者财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与经营者的信托责任关系。

第二,经营者财务的内容,在关注内部财务运作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上的财务运作问题。商品经营、货币经营和资本经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主体。

第三,在制约机制上,经营者财务的决策最直接受到所有者财务意识、要求的制约,而首先不是政府作为社会经营者的政策、计划的约束。

第四,在财务管理方式上,由以"静态"管理为主向以"动态"管理为主。在我国传统体制下,企业资产很少通过市场流通,改变所有者主体,对资产管理主要侧重企业内部实务量的增减,资本的凝固状态导致大量资本难以发挥应有效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产权的价值化、商品化、市场化成为必然。

企业经营决策论文范文3

关键词:应用导向 营销决策 营销工程

国内企业营销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明确提出把企业推向市场,营销在国内开始真正走向全面应用阶段。历经几十年,营销理论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接受了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思想,但经营中仍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众多决策者虽具备先进营销理念和系统理论知识,但真正成功的企业微乎其微;企业营销决策更多地表现为领导的“经验式”决策,决策结果往往脱离市场实际状况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一个实质问题,就是“营销理论不等于营销实践”,即营销理论与企业营销实务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果走不好从“理论”到“实践”这一步,做不好理论到操作的转化工作,纵然拥有营销理论知识,也不会取得良好经营成效。因此,如何实现营销理论到营销实践的飞跃成为当前企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当前,国内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凭经验”式的营销决策阶段,营销决策主要为思辨方式,以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进行决策。其结果,对同样的市场信息,不同决策者根据各自经验与直觉得出不同的决策结果,使得营销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艺术行为。因此,企业营销失败的占绝大多数,而成功的仅是极个别。但是,营销决策应是一种规范的、科学的决策活动,绝非仅仅为艺术行为。

走访国内企业会发现,多数营销人员的电脑仅是用来打字的,各部门收集的有关市场、顾客和竞争者的海量数据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大堆信息垃圾。追根究底,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营销研究没有提供关于“如何从营销理论到营销实践”的操作指导,导致营销人员空有营销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基于营销理论开展高效营销活动。这种营销理论研究与营销实践之间的偏差,致使国内企业在实际营销问题前难以进行科学决策。

营销工程概述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市场营销学科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众多营销机构和权威营销学术期刊都通过征稿、约稿或调查等方式来回顾与瞻望市场营销学科的发展,并指出了市场营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张庚淼(2005)在研究国外市场营销研究趋势基础上,将市场营销学科的研究内容归纳为营销基础和营销理论、营销方法、以及营销理论和方法应用三方面。其中,对营销方法的研究使得营销学科真正成为营销科学。目前,在营销方法研究方面,国外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国内较系统的研究还未出现。例如,Hanssens(2001)运用计量经济和时间序列方法来建立市场反应模型,揭示了一些营销因素变化与营销结果变量间的关系;Lilien(2002)采用营销工程的方法来研究营销过程中决策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关系,为营销决策提供支持。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内企业如何利用科学的营销方法进行营销决策,特别是如何进行规范、科学的战略营销决策,将决定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规范、科学的营销决策最早是在1998年,由国际著名营销专家,“营销工程”创始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管理科学著名教授盖瑞利连安(Gary L. Lilien)在《营销工程—计算机辅助营销分析和计划》一书中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撬起了营销领域的一角,为营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定量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营销工程的提出为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科学指导,以此可实现营销理论到营销实践的跨越,如图1所示。

营销工程的本质

Gary L. Lilien将营销工程描述为:“营销工程是制定和利用互动的、基于客户的计算机决策模型来用于分析、计划和实施营销战术和战略”、“营销工程是作为一个通过计划、设计、决策支持结构化和营销管理支持系统将营销数据和知识用于实践的系统的过程”。由此可见,构建营销决策模型及方法成为营销工程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营销工程包含的实质性内容可概括为三方面:营销理论基础、营销数学模型及模型运算求解实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营销理论基础上,对营销问题进行抽象、决策建模、计算机辅助求解,营销工程可实现从“问题”到“实施”的决策过程,进而发挥从“营销理论”到“营销实践”的桥梁作用。因此,基于工程学的营销决策方法——营销工程,能够实现当前企业营销运作中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一)营销理论基础

营销理论是营销工程的基础,是对现实营销问题分析的主要依据。在营销工程中,众多决策模型都是基于营销理论的。以菲利普科特勒为代表的现代营销管理理论,为营销工程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支持。从企业的环境分析、战略性STP分析,到营销组合决策,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这些都是企业开展营销工作的理论指导,也是营销工程的理论基础,没有这些理论基础,营销工程决策模型的建立将会苍白无力。

(二)营销决策模型

在营销工程方法应用过程中,实现理论基础指导企业行为的核心就是营销决策模型,通过营销决策模型的构建,把握决策问题的核心,才能实现理论指导实践。营销决策模型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研究目的,应用现实的程式化表述来探索和解决营销问题的一种模型。营销决策模型往往是基于企业的现实营销问题,即具有特定研究目的,通过一定表现形式对问题的核心方面进行抽象建模来辅助决策。它是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来分析,并不一定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营销问题涉及的每一方面,因为复杂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推广对企业难以普及。

此外,营销决策模型的表示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概念模型、图表模型,也可以是数学模型。营销工程中,图表模型和数学模型,尤其是数学模型应用非常多。数学模型是一种用定量化、数学的方法来分析营销现象和解决营销问题的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模拟运算,可为使用者提供不同自变量下的模拟结果,从而为企业筛选和优化营销方案提供极大便利。通过数学模型来构建营销决策模型,也为决策模型的计算机实现提供了可能,从而为营销工程的实施——营销工程软件开发奠定了基础。

但是,以数学模型为主来构建营销决策模型时,也会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对具体营销问题进行抽象建模时,势必提出明确的假设,在假设基础上来建立模型研究营销问题。因此,营销工程中的决策模型并非是现实问题的完全写照,而是对某些因素限制基础上的理想化模型。所以,使用过程中应认识到营销工程中决策模型的局限性。

(三)营销工程软件

目前,营销工程软件开发成为制约其应用推广的“瓶颈”。营销工程的应用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工程软件平台。然而,在营销决策过程中,仍主要借助SPSS、SAS等统计软件来完成决策模型运算,这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工程。此时,企业往往需要自己建立营销决策模型,自己去进行模型分析来辅助决策,这对营销决策者要求极高,也极大影响了营销工程在企业营销实务中的应用推广。

营销工程软件是一套完整的包括典型营销决策模型及其决策分析的工程软件,它是营销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工具,决不是简单的统计分析软件,因此,成熟的营销工程软件是其应用推广的先决条件。它不需要决策者自己去构建复杂的营销决策模型,而是为决策者提供一个较完善的分析平台,通过该平台,决策者只需要把握企业关键营销变量,就可模拟在此情况下的可能营销活动结果,为决策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在营销工程软件方面,Gary L. Lilien带领他的研究小组相继开发出Marketing Engineering Classic v2.4和Marketing Engineering for Excel,已投入商业应用,例如ABB Electric,Marriott Corporation,Syntex Laboratories,German Railroad Corp.等公司,并且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这将会极大促进营销工程的应用推广。

结论

在信息化社会中,更多的市场信息并不一定能够使企业决策更有成效,可能会增加经理们的迷惑而影响决策能力。营销工程的应用可提升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但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清醒认识到,营销工程其实质仍是营销,是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手段或方法,绝不能过分依赖营销工程。营销工程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营销决策分析方法和平台,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它必须依赖决策者对营销变量信息的获取与理解,并不能形成最终的决策方案。决策者应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综合权衡进行决策。此外,营销决策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一定假设基础,是对现实的抽象,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因此,使用过程中,应了解营销工程的本质和不足,科学做出判断。

伴随建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特别是营销工程软件平台的成熟与推广,确信营销工程将会极大提高企业营销决策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妙,朱瑞庭,刘艳玲.市场营销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庚淼.当代市场营销的研究趋势—基于对美、英、法调查结果及优先资助项目的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

3.张跃先,康锦江,陈璐.营销决策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科技和产业,2005

4.王方华,李乃和.营销工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

5.孟力,于守洵,王.营销工程发展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

6.王海滨,仇向洋.营销学的新发展—营销工程[J].现代管理科学,2003

企业经营决策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企业;营销策划;误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20-02

一、我国营销策划的误区

尽管营销策划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巨大促进作用,但在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化经济发展极不适应有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六点误区:

(一)策划“万能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一些管理者就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几乎完全寄托在某些策划者的策划上,这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首先,企业自身练功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首要任务是苦练本身内功,企业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企业应该首先是围绕自己本身如何加强整体素质,如何加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把眼光盯在自己身上。

(二)策划“实践论”

有些人在企业营销一线的实践经历时间比较长,有丰富的行业营销管理经验,甚至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市场营销还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就认为自己可以做好策划了。实践证明,有实践经验是做好策划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要做好策划,做一个优秀的策划者,一定要有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的营销运作,不了解行业动态的策划人,可能会凭空编造,很难做好策划。策划人不仅要有实践经验,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应既是一个思想家又是一个杂家,还是战略家。

(三)策划“模仿论”

这实际上是对策划核心的误解,策划的核心是创意。也就是说,每一个策划方案都是一种新的思维的表现,是赢得竞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在市场竞争中,市场的形势复杂多变,作为企业要获得竞争的优势,就必需要对自己的竞争手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战胜对手。如果策划方案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案不能叫策划方案,也没有力量去战胜对手,甚至还可能贻误商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策划方案是不能模仿的,一定要从创新基点出发来构思策划方案,对于每一次策划都是对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的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策划方案的价值。

(四)策划“文案论”

有些人认为一个好的策划就是要方案写得好。这是牵涉到策划的效果问题,策划的效果,要由实施策划方案后所产生的营销效果来决定。营销效益好,当然可以说策划方案好。

(五)策划“造势论”

不少策划人时刻想制造轰动效应,以求得媒介的免费宣传与消费者的关注。营销策划关于传播部分要求是有效传播,即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潜在消费群。所谓“造势”也好,“轰动效应”也好,绝大部分只能是帮助提高知名度,而追求此效应的企业,为了一时的新闻价值,往往不能将正确的产品或项目信息传递给有效的购买人群,最终导致营销策划工作只能停留在追求热闹的表面上。

二、企业营销策划误区产生的原因

(一)观念认识方面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不少自吹自擂、功底不深的策划者,抓住人们对突如其来的改革和市场经营不知所措的心理,到处兜售自己的所谓点子、策划方案。不少方案并未给企业带来效益或渡过难关,甚至有不少反而坑害了企业,无疑给整个策划业的形象抹了黑,导致有不少方案企业谈“策”色变,对策划者和策划方案嗤之以鼻。另一方面?熏虽然有不少企业并未引进过策划,但他们看到或听到市场中关于策划的评介,也随之产生了误解、恐惧。

(二)营销策划整体水平问题

1.缺乏科学的营销策划与决策

一些企业在重大经营项目上,不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不做科学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匆忙做出决定,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结果造成资金浪费或产品积压滞销。一些企业目光短浅,营销行为短期化,营销手段低格调,许多企业把降价作为第一重要而有效的营销手段,忽视或者盲目开发新产品,产品设计雷同严重,在分销实践中,生产者与中间商关系因短视而不和睦,不注重树立企业形象。

2.营销水平有限,企业竞争力弱

一是高水平的营销人才严重短缺,而现有的营销人员受自身素质等限制,缺乏高水平的营销策划能力。二是整体技术手段落后,市场调查预测缺乏科学的定量定性分析和动态研究,使之流于形式,从而制约着营销决策的正确制定和实施。三是缺乏整体营销策略,不少企业营销管理只停留在如何做广告宣传、如何推销产品的较低层次上,缺乏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的整体有机配合,缺乏创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方略和气魄。由于目前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竞争机制还不健全,以致有些企业宁愿大手笔跑关系、争投资、抢项目,却不愿多投入培养营销人员。

3.涉及营销策划理论研究的人员很少

目前,我国尚无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营销策划系统理论,策划研究无从参考,虽然目前有少量的营销策划专著和营销策划案例,但未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实践操作就变得十分艰难。

4.缺少必要的策划与咨询组织机构

虽然目前国内涌现出许多营销策划公司、咨询机构等,但水平较低,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经济体制方面问题

体制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好的体制能推动企业发展,落后的体制则束缚着企业发展。我国建国后一直引用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切按计划办,营销策划自然没有市场。现在虽然进行市场经济建设,但许多企业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的定式、计划的惰性仍然存在,不能够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消灭,所以,营销策划要全面进入企业,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创建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秩序,否则,企业营销策划就无从谈起。

三、避免企业营销策划误区的对策

(一)要有良好的经营理念

良好的经营理念是成功策划的重要因素。正如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不能背离企业文化一样,营销策划也是如此。由理念延伸而确定下来的策划目标,在行动过程中不能出现漂移,否则就达不到最终的目的,所以,良好的理念会促进策划方案的运行。

(二)策划要善于寻找“盲点”

市场总是有一些“盲点”存在,这些“盲点”就是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市场的“盲点”往往是大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需要通过潜心分析和敏锐捕捉才能识别发现,所以谁先发现它、利用它谁就容易取得成功。如果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时,善于寻找市场的“盲点”,在“盲点”上做文章,不但可以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三)加快企业营销策划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营销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符合要求的高素质营销策划人才,才能保证企业营销的成功。因此,促使企业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性,从战略的高度考虑“获利的唯一办法就是培训人才”。同时,要建立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的营销人员进出机制,真正建立“学习型企业”,不断对营销策划人员加强知识教育。

(四)广普营销知识,力荐优秀策划案例

市场经济虽然在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但市场营销知识还没有深入到每个企业,许多企业领导者还缺乏系统的学习,这就急需加强营销知识宣传和普及,使营销知识渗透企业的每位员工,这样有利于搞好营销策划工作。同时,作为新闻媒介等应加强对企业成功策划案例宣传,使企业有机会接触成功营销案例,从中学习,体验到策划效益,为企业营销策划提供理论指导,自然主动地去思考营销策划,以推动企业营销策划的发展。

(五)营销策划案决定后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企业的管理者对决定的策划不要忽左忽右,随意改变。因为在目前竞争惨烈的市场态势下,几乎不存在今天策划,明天立刻显效的策划,任何优秀的策划,都需要一个必要的执行过程,才能显示它的效果,计划方案一步一步地完成,在执行过程中要检测执行时间、执行进展、执行速度和执行效果等情况,以确保营销策划达到预期效果。

市场营销策划,作为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目前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是在所难免。我们应该重视它,研究它,并且应该思考怎样去克服它,解决它。使我们新兴的这个行业健康发展,使市场营销策划业发挥更大的效力,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营销策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高智能的脑力操作。做好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准确把握;策划者要认真对待、细致研究、周密计划、妥善安排、有序地进行营销策划。这样企业才能做好营销策划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各项活动正常、顺利的开展,真正起到指导企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菲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企业经营决策论文范文5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

复杂环境下高技术企业营销风险研究

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新经济条件下的我国企业营销创新

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

提高市场占有率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企业绿色营销与我国对外贸易

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

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

客户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管理

试论企业营销能力的培育与增强

我国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战略的对策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及其建立与改造

论营销渠道模式转型

论企业的网上病毒性营销策略

对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

浅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市场创新

构造3维市场营销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合作营销战略研究

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营销创新

企业绿色营销探析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的神经网络模型

提升中国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

我国科技企业营销体制中的观念导向

新产品试销评价方法研究

论中国转型市场中企业营销的预警管理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论现代企业分销渠道建设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客户顾问制"与营销创新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发展

21世纪企业营销新理念

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对当前企业营销问题的点评

世纪之初我国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绿色营销的探讨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中小企业应确立营销新观念

现代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探讨

可持续性发展与企业绿色营销

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

企业营销活动的"催化剂"

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评价子系统研究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客户档案知识的挖掘方法研究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项目管理在组织市场调研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新时期的合作营销关系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设计

论网络营销与企业谋略

论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的企业营销对策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点的增设在企业材料采购中的作用

论企业建立顾客导向营销观念

加强商品审美研究 搞活企业市场营销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全球化营销的必经之路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浅谈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营销战略

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中国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现实意义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客户关系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现代物流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

销售经理的基本素质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青年文明号"在企业营销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企业营销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论生产企业对分销渠道成员的管理

信息化、标准化是供应链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导入与实施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让客户关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析

市场对接过渡期的企业营销策略

无缝营销管理——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企业营销管理研究——"顾客中心论"的企业营销战略

浅谈企业如何控制销售信用风险

上市公司关联购销交易实证研究

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战略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WTO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WTO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管理支持系统及其内在运行机制

"差异化策略"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企业物流一体化研究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试论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

加入WTO后制造企业销售通路建设的思考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视角下的分销渠道整合

客户行为与区域市场渠道策略

企业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对策

基于供应链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

谈知识营销在企业营销创新中的杠杆作用

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

企业开拓目标市场策略新论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基于顾客的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

论现代企业的顾客满意观和顾客资产观

面对WTO中外企业营销落差比较

CRM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实施与应用

当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

论产品的知识营销

方法目的链短化的原因浅析

CRM在药品营销渠道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移动Agent建立企业动态供应链

当前环境变革中我国企业营销理念的转变

中小企业实施CRM方案的误区与对策

WTO与中国企业市场营销

新世纪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

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联合定价决策模型探讨

网络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双赢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及应用探讨

论网络营销对企业的影响

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客户忠诚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意义

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网络及其知识管理的系统剖析

中国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需条件分析

探究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谈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意义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当前企业营销观念及其规则分析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论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创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顾客价值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保障机制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供应链竞争力的厂商均衡分析

绿色营销初探

高技术企业市场营销特殊性分析

网络经济与客户的数字化管理

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

组织市场上购买决策者的结构类型与企业的营销对策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论企业营销活动策划的专业化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以企业营销新理念迎接入世挑战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

企业营销创新的内容和重要性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供应链系统的物流规划模式

供应链的自动补货模式及其价值

博弈理论与营销创新

激励机制在现代人事管理中的运用

对客户忠诚创造价值问题的探讨

现代供应链联盟问题研究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建立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想

绿色营销与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论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有形产品的服务提供方式研究

顾客价值提升的定位及途径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客户关系营销——现代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论营销流程再造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面向过程的供应链工作流管理研究

企业应对价格战的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困惑与发展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借鉴ISO9000的管理思想精髓优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及备件订货问题研究

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基于供应链战略目标的性能检测指标研究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基于企业整体模型的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供应链性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于零部件归并问题的采购策略模型(英文)

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能动作用研究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预测方法的研究

谈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学

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略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产品试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的采购量分配方法

我国企业间促销管理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改革探讨

信息传递障碍与国有企业营销效率研究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核心思想浅析

基于机制设计的供应链优化整合决策效应分析

21世纪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诚信营销与企业发展

企业营销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全球绿色营销趋势和我国企业的策略

试论营销策略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企业供应链构建与优化对策研究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试析企业客户资本管理

关于构建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的探讨

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

现代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对策

VMI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

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的市场营销

浅析营销适宜度

基于相对熵的营销机会模糊评价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下企业CRM的实施研究

当代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关系营销

企业营销理念与品牌提升策略创新

入世后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营销对策研究

论企业营销形象内在素质的塑造

21世纪企业营销变革与创新方向

过程工业供应链计划调度模型?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

基于客户发掘,客户全面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盈利模式探究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实现"两个转变"的关系

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顾客忠诚管理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VE原理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质量文化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融合作用

客户资源的特征及CRM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浅析

供应链系统运行评价研究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基于过程的供应链重构模式与选择

电子营销与中国企业营销策略的变革

企业经营决策论文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经营决策;改进

0引言

通过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掌控[1,2]。随着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才能使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强化,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而服务[3,4]。

1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1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理论能够避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脱离,在实际应用中,要尽量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做到去旧迎新。但目前的一些企业管理会计仍存在较大的不足,比如:有些企业仍旧还在使用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核算方法;一些不再适应企业管理要求的管理思想仍然存在。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观念的局限性,实际应用受限于理论。有些理论是在特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并不符合有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社会、市场环境,所以理论应用于实际并不完美。企业管理会计又常常把目光局限于企业本身,通过自身成本的控制来管理企业,而忽视了外在因素,这样很难对企业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现在的管理会计的研究都是借鉴、引进国外西方国家的成果,没有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情况,管理会计的相关教材也是如此,理论脱离实际,在实践中应用显得很困难。管理会计人员管理水平和工作素质参差不齐。在我国,很多人都是把管理会计和财会管理相混淆,管理会计的工作都是由会计部门或是统计部门来完成,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这就造成了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存在差异,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的观念不强,重视度不够。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对于管理会计不够重视,认为就是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成本的核算,对管理会计的职位认识不够准确。很多会计人员一直认为只要把财务会计工作做好就可以了,管理会计只是在完成财务会计本职工作之后做一些相关的工作,或者说可以不做,可有可无。企业的领导者对管理会计是否重视,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由于很多领导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方案很难得到充分发挥,阻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顺利应用。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滞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电计算化软件都是具有核算功能,并没有管理功能。也就是说企业会计电算化只能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后所涉及科目的帐目进行核算,并不具备经营活动前预测能力和对经营活动中的中掌控。由于管理会计软件落后,管理会计无法在电脑上应用,也就造成管理会计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为一些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混乱,所以也就致使管理会计在一些企业中很少被应用。管理会计的应用必须建立在企业内部制度的健全,管理结构完善的基础之上,这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被应用的根本条件。

1.2管理会计在我国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进行经验总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时对实际应用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案例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其他企业或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找出适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管理会计发展道路,以适应企业经营体制发展的需要,最终形成适合企业本身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以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与发展。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与工作素质,增强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首先,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才能懂得并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与意识,会计人员很难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发挥作用。其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团队,扩大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要建立高素质团队必须做到几点:(1)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水平和专业素质教育,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而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加强法制观念。懂得在法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管理会计对各种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3)企业必须在一定时间对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使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水平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落实会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加大力度对管理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发管理会计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管理会计中比较复杂的一些公式、方法,计算机软件的准确率比人工的准确率要高得多,也减轻了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既方便、及时又准确的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企业经营活的预测、决策信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制度。由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前提是在较高会计管理水平之上,因此,要求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内部体制结构合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应用与推广。关于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重关注:(1)建立公司章程,严格要求企业内部人员遵守公司章程并履行职责。(2)对于公司章程的建立,必须严密、可行、没有偏袒、具有时效性。避免企业内部人员钻空子,以免造成损失。保证公司章程的公正性,人人必须遵守,公司章程要根据企业内部现状而建立,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状况。(3)企业须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也就是说奖励、惩罚直接关系到职员的切身利益,这样职员才能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企业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自我约束,充分体现领导者的自身价值。

2结束语

管理会计在当今社会企业发展中显得日趋重要,做好管理会计工作,是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以企业的全面的信息资料为基础,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并分析各种可行性方案,在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下,确立决策目标,以实现追求经济利益为前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鉴先进技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去糟取精,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J].会计研究,2006(2):81-85.

[2]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23(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