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论文范例6篇

教育信息化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1

文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信息文化产生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驱使人们快速掌握大众化的信息技术,由此强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加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首先是对信息文化的不断发展的需求的满足.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文化正在推动着整个社会文化的重塑,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曲折发展轨迹,由计算机文化教育发展到单纯的技术教育再到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文化已超越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信息技术成为更上位的概念,信息技术成为信息文化形成和存在的基本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焦点转到了关注对学生进行信息文化的濡染和熏陶,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所强调的(如图1).从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信息文化的正确引领,信息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内涵的丰富需要信息技术教育来不断推进.信息文化和信息技术教育之间构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对这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的认识,是经过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存在的二十多年的历史所论证.只有文化引领的技术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技术,任何教育又是文化延续传递的桥梁.

当前信息亚文化对主流信息文化的冲击

结果显示:近70%的儿童上网是为获取信息,64%的儿童是玩游戏,50%的儿童是在聊天或用BBS,有48.2%的儿童在利用因特网做研究和实践性活动,有46%的儿童在下载资源.我国的一项调查数据如下显示:60%的网民在玩游戏,34%的网民在聊天,29%的网民在关注娱乐信息动态,24%的网民在收发邮件,18%的网民下载软件.相比较,考虑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的教育实践及教育理念的差异,美国儿童通过网络的娱乐、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网络是他们生活的基本工具,不管是通过网络学习还是娱乐,都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及期望相对符合.在我国,疏于引导的中小学生,他们将网络作为传统游戏厅的升级产品,并不能感悟互联网络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正面意义.该情况是我国学生对信息文化内化不够完整,信息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甚至控制着青少年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第一,青少年在传统道德观念形成之前,信息亚文化更容易推动其价值观的形成.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多数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意识,不能全面自觉地应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3]在网络环境中往往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此外,由于互联网上的言行不容易留下明显个人信息,不容易被人知晓,所以他们认为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也就纵容了他们放纵自我、无拘无束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的道德规范意识逐渐淡薄,颓废的网络亚文化将逐步占锯他们的心灵,殊不知,该时期正是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第二,青少年多渠道、灵活的信息传播途径,为信息亚文化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大多数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大多数喜欢群体性活动,信息传播途径既多又广,解决问题群策群力.相反,不愿意接受父母亲的的正面教育,甚至愿意与父母亲的指导背道而驰,在加上青少年对网络传播负面影响免疫力弱的特点,使腐蚀青少年成长的信息亚文化在该群体中能够生根发芽.第三,青少年对自由、民主的无限度追求,促使青少年成为网络亚文化传播的一个新的载体.网络文化的自由开放、互动特性衍生出得天独厚的一种平等性和无权威性.各种信息可以自由地相互渗透,正是这种开放、平等、交互及无政府性恰好迎合了青少年崇尚民主目由和平等的价值观,现实世界中没有得到的东西可以从虚拟世界中得到满足.在网络这个信息海量而展现个性相对宽松的环境里,青少年不知道什么是“创造”,不懂得还有“知识产权”,认为“拿来主义”天经地义,因此而滋生了青年一代“个人主义”价值观.[4]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界限,消解了他们的意识品质,而造成社会责任感的淡薄和人格道德的缺失.他们往往会把现实生活社会中的一些压抑及不满通过互联网络发泄出来,有些负面情绪还可能一呼百应地引起社会网民的共鸣,一方面助长了在互联网络散布负面道德观的风气,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负面观点形成舆论,进而被潜移默化地根植于青少年的道德观中,反主流的信息亚文化的隐匿性还会给青少年带来诚信危机从而再衍生信任危机.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建构和发展主流信息文化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2

(一)当前远程开放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革的紧迫性

1.开放教育学生的生源及学习动机决定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开放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成人,学生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高考落榜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三是部分过早进入社会的工作人员。这些学生参加开放教育的学习,动机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其学习动机有以下三点:一是为了获得晋职升级的文凭。二是为了找工作而备一块“敲门砖”。三是继续深造,为工作的需要而来“充电”。由于这些学生的来源不同,有些学生本身就是社会工作人员,因工作的原因不能保证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到校进行系统学习,因此教学模式要结合成人特点和需要进行,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2.开放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教学模式多样化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它具有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特点。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对课程选择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等方面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开放教育的这种特性要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二)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性给予了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传统的四大信息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已经渐渐退居二线,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更喜欢通过网络、手机等工具获取所需信息。随着网络、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并且正在选择通过电子媒介的途径获取信息,这样,参加开放教育的在校学生可以不用到学校参加教师的面授辅导便可以了解相应的课程知识信息。

(三)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将推动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完善地解决成人学习者工学矛盾的问题,此时也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可行性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人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收信息知识,2013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呈上升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5.8%。[1]移动网络建设和宽带普及等行动让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变得越来越高。网络作为现代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以其形式多样化和功能全面化深受大家的喜爱。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可以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化视域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内涵

这里的信息化视域是指基于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形势下,以网络条件为基点,发现新的教学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教学信息的传授关系,主要研究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环境下,开放教育的教育媒介、教学手段应该随之多样化的问题。

(一)信息化视域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应遵循的原则可行性原则。指信息化视域下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从实际出发,模式构建过程中应遵循客观规律,要做到符合现代成人学生的学习习惯,能满足学生学习方式多样性需求。实用性原则。指这种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运用,一方面是教学工具的使用,学生能通过这些途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模式学习能学有所获。教学性原则。主要是指该模式的设计要能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教师通过该模式的使用能授予学生科学知识。

(二)信息化视域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1.通过互联网建立网络虚拟教室进行学习

全国电大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开设了网络虚拟教室,里面的内容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师介绍、实施方案、教学辅导、电子教案、作业与复习、参考资料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本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另外参考资料中还有诸多学习辅助资料。只要是通网络的地方,学生都可以随时打开课程网页浏览资料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方便上网的同学。尽管目前互联网的使用还只是在发达地区居民和易转化人群中较为普遍,但是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这样,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将有望通过电脑学习。

2.通过观看高清视频进行学习

高清视频学习形式主要是通过电视的视频点播功能来进行学习。学校通过与广播电视台的联合合作将授课教师事先录制好的课程内容作为电视节目,学生通过视频点播参与学习。在一些暂时还没有接通网络的农村偏远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他们有学习的需求,但由于工作、交通、网络等原因不能参加面授、网络学习,对这类学生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通过手机进行学习

目前智能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手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平台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通信工具,它融入了沟通交流、信息搜索、游戏娱乐、社会交往等各类互联网服务,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率达总人数81.0%,手机已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如何利用这种工具作为学生学习的平台,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一大重要契机。区别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习形式,开放教育的面授时间并非贯穿整个学期,其中还有多种形式的辅助学习,手机学习主要是通过手机的接收信息的功能进行提醒学习,利用移动平台将学生学习的注意事项传送给学生,此外,也可以将每次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做简单归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4.微课学习

微课是指在短时间内讲解一个碎片化主题的一种微视频,微课时间较短,一般为5—10分钟,形式多样,可以是直播型、影视型、动画型以及场景模拟等。直接型主要是主讲教师就某一主题进行讲解;影视型可以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一个主题,有图文、有讲解;动画型则是通知卡通漫画的形式讲述一个内容;场景模拟则类似情景剧通过人物的表演说明一个问题。微课短小,一节课只说明一个主题,学生可以用简短的时间就了解书本的一个知识点。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以网络在线为依托,主要用于不受时空限制的片断辅导,但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

三、信息化视域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思考

1.通过浏览网上资源进行全面学习

以贵州电大开放教育的课程为例,网上学习方式之一是从贵州电大主页进入课程网页中浏览学习资源,比如贵州电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上学习资源就有教学文件(主要有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课程说明、教师介绍)以及教学辅导、电子教案、作业与复习、IP课件、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资源,学生通过浏览这些资源可以对该门课程有个基本了解,并进行学习;网上学习方式之二是教师、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通过登录贵州电大在线,进入教学活动讨论区,就可以参加相关的教与学,师与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就学习方面内容进行的互动交流和讨论。

2.通过点播电视学习资源进行重难点学习

学校可以通过与广电网合作将事先录制好的教师视频放到点播台,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向学生提供有关课程重难点的视频资源,学员通过有线电视点播,可以通过课程视频资源的方式进行学习。

3.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点学习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3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短短的几年时间,却开始从概念走向应用,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向知识管理方面去发展。

要了解什么是知识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知识。按照知识管理的理论,在信息的增值链上,分布着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四个层次:

每一个层次代表着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要使数据提升为信息,需要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整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而将信息提升为知识,还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对于这个过程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理清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对学习知识管理非常重要(事实上在许多应用场合又很难区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提出: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各种不同的见解都反映出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强调信息向知识价值增值过程。

2、既重视知识增值的技术实现手段,又关注人的信息习惯与素养。

3、承认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也不同于人力资源管理,三者之间又互相联系。

4、知识管理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条件基础上。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要不要进行知识管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需要我们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反思教育媒体应用的习惯性思路,关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既要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借鉴些思路和方法,又要深刻认识到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

正如知识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一样,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综合一些国内的专家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既然教育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倒底哪些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呢?依笔者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它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近几年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另一个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所提出的信息--知识增值链过程是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关注焦点,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对人类知识认识的深化,所提出的隐性知识的编码、共享及内化对于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体验教学等教改模式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知识管理所倡导的"积累-交流-共享-创新"思想,是学校的信息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形成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石,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值得好好地思考和挖掘。

过去,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主要思路还是从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送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这一角度来进行,今天,面对信息时代,我们还是局限于从教育媒体或教育技术的范畴来探讨教育信息化的问题,认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一定会带来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其实在没有实施知识管理之前,技术还是技术,信息还是信息,教育信息化便成了设备现代化、技术高档化,资源数字化的代名词,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其实,媒体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技术要素,传递教育信息只是知识运动链条中的一环,网络时代的教育教育信息需要从更基本的要素来研究新时代教育和社会的规律,以便有效地和科学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管理正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深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当然,知识管理不能包含所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但没有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是缺乏深度与前景的教育信息化。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这是因为在实现"校校通"以后。我们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着网络时代全新的情况:一方面是互联网上已累积了五亿以上的网页,数以兆兆计的文字数,可以说是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开放的资料仓库。这些数据、资料、信息如何才能加工、转化为易于存取、可用的知识呢?另一方面是我们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准备建设网络资源库、网络课程、远程学习平台等,如何设计、组织、运行、管理这些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三,在一些已经开通网络应用的学习,一线教师们提出了许多迫切的应用,如文件分类问题、资源共享问题,知识版权和产权问题、网络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知识转换及知识创新的问题,有需求才会有应用,有应用才会的发展,国外或企业中的关于知识管理的经验与方法为我们解决上述网络时代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

学校是一个典型的知识管理应用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的文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早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就有知识管理思想的萌芽,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在研究如何促进教材内容向学生头脑中知识的转化问题,提出了许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对这种知识转化认识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们研究知识管理仍然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不同于企业中所讲的知识管理,因为学校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组织知识管理,还包括个人知识管理,因为学校的工作重在育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信息共享意识,没有个人知识管理不行,不但学生的知识行为需要规范,教师也需要加强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养成良好的知识管理行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应用活动。当然,针对整个学校的总体情况,提出知识管理的方案,开发知识管理平台,建立知识库,提供良好的搜索引擎和门户入口,编制全校性的知识分类方案,促进全校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这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内容,只有把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结合起来,整个学校的知识管理局面才会真正形成。

下面列举了一些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由于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很难区别什么是信息管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管理:

1、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没有分类的信息常常一盘散沙,谈不上知识运用,分类不合理,标准不统一,常会限制信息的流通,容易形成知识孤岛。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分类方法,将知识分为:

(1)知道是什么--关于事实的知识;

(2)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关于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

(3)知道怎么做--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

(4)知道谁有知识--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这种分类对于揭示隐性知识的规律有一定的好处,但在学校具体操作上不易实现,建议学校在考虑知识分类时采用"多重动态分类"观点,按工作性质与工作流程分为学校通知、公告、教案、习题、试卷、课件、论文等,在设计知识分类时要考虑到与上一级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最近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今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组织以主题方式,分为十八个核心心元素对信息进行描述。其中九个是必需元素,这些规范和标准对于目前比较混乱的教育资源建设状况来说是场及时雨,各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考虑知识分类时一定要加以研究和吸收。

2、知识的检索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包括关键字检索、全文检索,现在还在研究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检索的范围也由关系型数据库扩大到一些非关系型的结构,如共享文件夹,邮件、网站、目录等,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3、门户站点与个性化服务

门户站点建设是当前及今后学校知识管理的一个热点。学校内部的门户站点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入口,里面应包括一些公用信息和私有信息,如学校的通知、公告、新闻、最近知识库和更新情况都应放在明显的位置,除此外,还应包括邮件、日历、任务、订阅等个性化服务信息。每个用户登录后都有一些个性化的界面,一些订阅的个性化服务内容推到用户面前。此外门户站点还能提供一系列的模版,方便个人或团队创立个人网站,进行沟通与交流。

4、创建知识库,关注知识流

知识库不是资源库,资源库是所有信息的集成,而知识库是学校中最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知识或信息的集成,只有经过消息吸收后的知识再创新,具有收集整理的价值,以便为后来者提供利用。传统的资源库有一个静态的、相对固化的结构,主要是完成信息的不断堆砌,很少考虑使用者的角色,使用行为和习惯,而知识库则是从工作流的角度来认识,他具有动态的、不断深化的结构,关注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5、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知识共享环境

技术手段只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方面,知识管理更重要地是营造一具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信息氛围,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形成动态的知识流,由个体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的,由隐性的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创建学校内部的知识地图,避免出现知识孤岛或知识垄断现象。分享和利用知识往往是不自然的行为,知识共享需要知识管理者的推动,要建立一种信息化氛围,明确知识产权,将知识行为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去,打破边界森严的组织结构,这样,一种健康向上,充满信息化氛围的局面才会形成。

6、兼容个性化策略,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着,由此而成一个学校内在的文化底蕴,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一是编码化策略,即把隐性知识通过编码,转化成显性知识,然后进行共享利用。另一种是个性化策略,即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形成与个体的亲身经历,当时的环境情境密不可分,所以通过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利用。应该承认,编码化策略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对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讲,所以我们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人与人的语言沟通,通过网上实时通讯进行音像交流,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学术沙龙,开展头脑风暴等形式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四、知识管理实施的步骤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实施决不仅仅是某个流程的规划管理,而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小到某一节课都会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内容,所以做知识管理决策时必需慎这又慎,决不能轻言知识管理。另外,知识管理也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过程,知识管理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推广和支持,并加以制度化规范化。一般学校知识管理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五、知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知识管理目标要与学校总的办学目标相关联。

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目标,要从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学生能力、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考察知识管理的价值。

2、应将知识管理作为技术和组织的基础构件。

学校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出知识管理的思路和目标,在硬件配置、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中要符合知识管理的规范与要求。

3、要建立标准的、灵活的知识结构。

学校在可参照有关文件,构建适合学校本身的知识结构,确定好知识传替通道与流程,建立针对不同目标的多重知识传递通道,进行相关的检索技术研究,确保知识库建设好,运用好。

4、要建立尊重知识的文化氛围。

在学校内部要大力提倡知识资源的共享意识,个人要分清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产权分明,同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学习风气建设,组建学习团队,倡导隐性知识的交流和显性化。

5、要有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的支持。

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和观念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中层干部在学校知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既熟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情况,又对新的管理方法模式有着强烈的改革意识,对学校的大政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争取管理的认同与支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与学生既是适应管理的主体,又是知识管理的对象,更是知识管理的最大受益者,只有焕发出他们的极大热情,知识管理才会成功。

参考资料:

1、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9期。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对中国研究生英语教育的影响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料获取、教学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教学资料丰富性,扩展了教学内容,革新了教学方式,构建了多样化教学评价体系。然而,在产生上述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异化也给研究生英语教育带来一系列危机,例如: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手机、社交媒体成瘾,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低下等等,影响了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本文基于对我国研究生英语教育信息化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顺应时代潮流,提高研究生英语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生英语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信息化建设受到重视,财政投入快速增长

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提出要注重采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外语多媒体教学模式。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1984.63亿元,占GDP比首次达到4%。[2]同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由于国家重视,2013年至今,我国教育行业信息技术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速度保持在15%以上。

(二)教学目标、内容、模式面临转型

中国普通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采用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于1993年,该大纲为中国研究生英语教学提供了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指导意见[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教学科研工作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大学本科阶段英语水平上升,非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内容、模式都正在经历转型。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具有普遍性,却与学生个体需求、专业倾向以及职业要求等方面有些脱节。鉴于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性更加明晰,英语教育更应该服务于专业方向的科研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应对学术用途英语有所侧重,这就需要增设利于专业研究及交流的课程,如:国际会议英语[5]等。同时,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也需要兼顾带有学科特定内容的英语,如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生物英语等等[6]。伴随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转变,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转型,一些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了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建设,例如,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建立了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EPC(EnglishPractice Center),该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旨在使用信息技术对语音语调方面进行辅助教学与基于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研究生改变英语学习习惯,提高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效率。[7]而更多的高校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信息化过程中注重推动研究生英语学习素材的多样化,高仿真交际训练语境的营造,学术英语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等教学目标、内容及模式的改变。

(三)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乏对老师的基本定位,如《易经》第七卦“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意思是“师者授知、解惑,榜样,众多。师者仰仗于人也,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其“师友”概念是老师与朋友之意,亦泛指可以请益的人。西方国家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对教师角色定位有不同主张:兹纳涅茨基(Florian WitoldZnaniecki,1882~1958)在《知识人的社会角色》中表示,教师作为知识人,拥有知识,但不发展知识;是学者,但不从事知识的发现和创造工作,教师属于知识人中的“知识的传播者”中的教育者。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认为,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动机。因此,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人”。罗杰斯强调,在达到该目标过程中,教师要贯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与策略,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8]。建构主义领军人物Jean Piaget(1896~1980)倡导人的知识是个人建构而不是传授的结果,教师的角色逐渐被学界理解为“教师是学生达到其学习目标的工具之一,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探究者”[9]。随着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影响的加深,研究生英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从“知识传播者”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助手、促进者以及解决学习问题的探究者,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师友”。

三、研究生英语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理念没有真正融入教学环节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至2010年对全国530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在总数为427所学校中,建有大学英语教学专用网络机房的有227所,占53.2%。在总数为431所学校中,建有大学英语教学专用语音室的有337所,占78.2%。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高校已经拥有专用网络机房,这为实施高校英语教学信息化提供了硬件支持。然而,调查表明不同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如下:以上数据表明,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实行了“课堂面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但课堂面授仍然是主流教学形式。实际上,英语教学软、硬件环境和学生信息装备差异都会影响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看,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情况以及学生个人经济条件都是影响研究生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生信息化消费能力和融入程度制约着教学质量。多年来,我国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注重基本语言能力培养,却普遍忽视综合文化素养、英语语言习惯、英语逻辑思维的训练,部分高校为促进教学科研国际化发展,十分重视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10],但是,在国际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与外国高校开展联合科研等实践环节,研究生英语水平仍然较低。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高校不断加大研究生英语教育的硬件投入后,研究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没有随着信息化进程发生革新,自主性和创造性缺位,教材开发速度无法满足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网络教学资源虽然数量丰富,质量却参差不齐。网络稳定性、多媒体设备运转性能、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控制、课外信息反馈、信息化环境下训练频率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信息化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研究生英语教学信息化建设仍然以硬件投入为主,信息化理念没融入教学环节,教学主体师生的主体性没有真正得以实现。

(二)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严重滞后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普通高校采用由出版社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部分高校对课件进行二次开发,其中使用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学校比例为:“985”工程学校(21.6%),“211”工程学校(18.5%),非“211”工程学校(5.9%)。这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学校的教学信息化水平,也反映出目前许多高校英语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个性及自主性的问题。多媒体网络资源库对高校英语信息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许多资源库都来自出版社,学校自主开发极其有限。“985”工程学校、“211”工程学校和非“211”工程学校使用学校自主开发网络资源库的比例分别为23.5%、21.9%和6.5%[11]。普通高校建立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的英文数据库等英语信息资源由于使用时空限制不能满足英语教学需求,师生更倾向于利用手机、平板或者笔记本电脑直接搜索、使用英语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从以前的英语学习网站、主流英语新闻媒体网站、国(境)外的综合性网站发展到现在国内博客(blog)、echat、QQ、Youtube、Facebook、Podcast。由于渠道多、层次复杂、缺乏监管,信息化英语教学资源质量差异大、重复率高,创新性和系统性不足。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及装备依赖成瘾

在过去10年间,网络、电脑和手机在中国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探,便携性良好,用户量巨大,应用程序丰富,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数为5.27亿。手机上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80.9%的个人电脑上网率[12]。在校大学生包括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年龄层主要分布于18~35岁之间,倾向于接受新事物,对信息技术和装备有很高接纳度和消费力,是智能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多媒体教室和各种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已经非常普遍,英语课板书基本由PPT代替,学生提交作业很大程度上使用电子邮件,甚至还有通过QQ和微信的“微教学”尝试。在全国或地区还有部分高校在出版社和高教协会的支持下组织了“微教学比赛”,这一切都在鼓励着英语教学信息化发展。但不幸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旦遇到新词或者新信息,学生习惯使用手机上网查询,甚至流出“不懂就问度娘(百度搜索)”的段子,越来越少学生去认真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式手机阅读。“手机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呈上升趋势,部分学生待机时间长达7*24小时。经调查发现,对部分学生而言,只有通过手机和网络才会交流,交流话语带有“网络体”痕迹,在英语写作中大量使用MSN、Facebook等社交媒体惯用语言符号,在没有手机,甚至短暂死机状态下出现焦虑等心理障碍,信息技术出现异化危机。

四、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开放、高效的信息资源体系

构建开放、系统、高效的大学英语信息资源体系,可以实现国内外英语学习资源的互联互通、整合共享,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多媒体英语语言实验室、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教学功能,着力提高这些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价值。各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激励高校英语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着实提高使用这些现有设备设施和教学环境的能力。通过加强英语教学信息化设备及系统的维护和二次开发,使多媒体英语教学系统和自主语言学习中心保持较高频率的更新和可靠的运行,尽可能满足个性化英语教学的需求。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积极适应英语学习的信息化环境,营造真实的与网络虚拟的双重英语学习环境。尽量突破校园网与外网之间阻断的瓶颈,搭建校际间网络学习平台,努力实现校园网、电子图书馆与现有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有效衔接。2.合理利用“慕课”,推动高校英语教学信息化发展。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学生数量、学分学费、选课权限、教学时间等会不同程度受时间、空间限制或制约,而这些问题在“慕课”模式中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目前,“慕课”平台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影响力最大的Coursera“慕课联盟”由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 Ng and Daphne Kolle创建,其合作伙伴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复旦大学等全球121多所知名高校或机构,提供1041门课程,拥有1300多万在线学生;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发的EDX影响力也很大,截至2014年10月已经有超过60个合作院校提供超过300门在线免费公开课程,在线学生人数超过300万。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国家还在EDX平台下衍生出了新的慕课平台,如包括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内的十二所名校组建的“学堂在线”XUTANGX,法国120所高校在其境内提供在线课程等,所有这些都可为研究生英语教学朝着学术英语方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需要提出的是,“慕课”作为一个吸引学生的强信息源,或许会更加严重地导致学生的信息化成瘾,从而会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一个危机来自于“慕课”教学内容和学校常规英语教学的比较,学生或许会产生“慕课”崇拜,有“慕课”成瘾的可能,必须注意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与专注力。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看,可以借鉴“慕课”的经验,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以及知名“慕课”资源推动符合本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多媒体学习系统和远程教学的交互性,防止单导向性和孤立性,教学形式尽量用多样化代替单一化。

(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及媒体素养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美国图书馆学会1989年给出简单定义: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目前部分研究者认为“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几部分构成”[13]。对研究生英语教育而言,信息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具体包括使用信息装备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甄别、收集、整理和使用英语学习资料的能力,在信息环境中进行科研和教学的能力,此外还有将教学内容用于现实或者虚拟的英语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信息素养缺乏会导致许多困境:信息检索效果低下;出现“信息选择恐惧症”,在数量巨大的检索结果面前失去判断力、信心和耐心,最终在网络英语学习资源中迷失方向;对转载率和误差率高的信息鉴别能力低;易受病毒式快速传播的低俗英语语言元素影响等等,从而导致研究生英语教学信息化建设效果与目标背离。英国学者E R•利维斯(ER.Le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is-Thompson)1933年在论著《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提出媒介素养一词。目前较为公认的是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其下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人们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所展现的选择、理解、质疑、评判、创造以及思辨等能力。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们在面对手机媒体信息时,应当具有的认识选择能力、评价批判能力、制作信息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14]。当研究生的媒体素养不高的时候,研究生就成为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奴隶,被手机控制和限制,离开了网络、电脑、手机,就不能独立地进行英语语言学习,更谈不上主动恰当地使用英语语言,如此一来,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犹如双刃剑。而太多的学生对信息化产生了依赖和成瘾。研究生英语教学信息化影响越来越深广,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地与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相关联。基于信息化环境建构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师生身份特征,提高师生双方信息素养及媒体素养对治理研究生英语教学信息化危机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图书馆学会的定义,信息素养的要求可进一步细化:首先是提升英语老师的信息及媒体素养,第一,提高使用信息的时间把握能力:备课阶段的信息采集时间控制;在授课阶段,提取恰当语言资料信息进入教学内容的时间控制;教学评价环节提取学生学习信息和给予信息评价反馈的时间把握。第二,掌握获取信息的技巧:包括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的技巧和能力,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检索的能力,自建教学资源信息库的能力,以及对新兴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力。第三,提高对网络英语教学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水平:确保网络获取资源的学术规范,对网络资源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其次,研究生信息及媒体素养提升也可以进一步细化:第一,提高信息使用积极性及敏锐性:课前获取课程相关信息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信息的记录和管理的时机把握能力,通过网络手段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的时效性。第二,提升获取高质量信息的能力:课前、课后根据教学任务及自身专业领域进行扩展式检索、整理加工信息。第三,提高信息化装备使•59•尹松涛,等•研究生英语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用效率:鉴于信息化装备如智能手机对英语学习注意力产生了严重消解的现实,学生必须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根据需求提高信息化装备的使用效率。

(三)增强学生使用信息终端特别是手机的健康意识

近年来,一些学者围绕“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意向模型研究”“大学生手机阅读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功能的拓展”等相关主题,对大学生手机阅读、学习的习惯方式,内容、频率、效果等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大学图书馆如何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配合学生手机阅读习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类研究满足了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学习的诉求,但是,通过理性观察,会隐隐发现教学科研忽视了过度使用手机对于身心健康危害的关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研究生存在有被信息技术“绑架”的危机。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大学生对手机有依赖,在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阅读或者游戏后超过60%的人感到紧张和心跳加速,80%以上的人觉得头昏脑涨,而使用手机玩游戏超过一小时,只有6.1%的人没有什么异常,57.6%受试者觉得模糊,24.2%的受试者眼睛干涩,12.1%受试者眼球胀痛。[15]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手机的依赖和成瘾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神经、脊椎的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因此,提高学生使用信息终端特别是手机的健康意识是推动研究生英语教学信息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要从制度上、教学模式上以及健康理念的灌输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避免学生在信息查询、检索、采集和信息处理过程中对手机的依赖,防范手机成瘾。

作者:尹松涛 黄雪飞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崔清新,周英峰.今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05/c_111602611.htm.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

[4]于振中等.《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09).

[5],吝美丽.基于学科背景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6):31-34.

[6]蔡基刚.ESP教学定位和课程设置[R].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

[7]孙蓝,陈纪梁,邢鸿飞,等.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3):17-21.

[8]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6):167.

[9]雷丹,柳华妮.外语教师角色与教师生态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02):59-65.

[10]赵滨丽.探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140-142.

[11]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05):4-11,17.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13]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02):9-14.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5

油田钻井企业属于综合性的大型国有企业,这种企业具有庞大的组织结构、多层面的人员队伍、以及复杂的业务种类、流程和关系。围绕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发和部署各类专业应用软件系统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包括经营管理系统、财物管理系统、OA协同工作系统、各类生产监控与决策系统、各种数据研究与分析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在培训、实施、运维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增加了软件系统建设与使用的经济、人力成本,降低了软件系统应有的使用效果及效率。主要问题如下:

(1)资源投入较大:

信息系统在培训、实施、运维、使用过程中需要得到建设单位及外协软件单位的大力支持,这包括人员投入、资金投入,如培训讲师、参与培训人员、培训场地、培训费用、误工费用等。这些投入给建设单位和外协软件单位都造成了巨大人员开销和经济负担。

(2)用户群体庞大:

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越多、对应的业务人员也就越多,建设单位及外协软件单位组织进行群体式教学培训的难度也就越大,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

(3)岗位变动频繁:

油田钻井企业存在人员频繁调岗变动的情况,如井队技术员会有频繁的调岗,此时需要给新入职人员进行培训,由于时间、地点等工作生产环境及经济因素的限制,外协软件单位及油田钻井公司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培训。

(4)传统培训效率低:

以往采用的基层单位老技术员培训新技术员的方式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而且可能存在由于该基层单位没有老技术员,新人得不到有效的系统培训的情况。培训缺失问题:企业中存在着许多的未经过系统化培训的软件操作人员,由于对系统及操作规范的不熟悉造成诸多的不会操作、误操作、输入数据错误等问题,既延误了工作,又给外协软件单位带来了大量的维护工作,给建设单位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5)后期投入较少:

国有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认识和资金投入,系统上线后的运维投入比较少或没有,致使外协软件单位在系统上线后的运维工作中投入也比较少,存在运维滞后、运维断档或无运维的情况,造成软件系统运行不畅,建设初衷无法实现的情况。

(6)维护成本增加:

对软件的不合理使用及部分软件升级后的培训不及时增加了软件的维护成本。其维护成本比大型软件平均成本(是开发成本的4倍左右)还高1倍。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进程,形成信息化建设的高级投入、初级使用、低级效率的非正常状况。就好比高铁的装备,汽车的驾驶水平,电动三轮车的效率。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

二、油田钻井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

通过对多种教育模式的探究,如:自主学习模式、自学为主辅以辅导的模式、面授教学与自学结合的模式、脱产面授学习模式、自导学习模式、个性化远程教育模式、卫星电视远程教育模式、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模式、有线电视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一对一数字化教育模式、多元学习模式。综合各教育模式的优点,针对企业待培训人员为在职成人,具有大、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等特点。本文提出了“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的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理念为:以人为本;实践、务实和创新;自导、自主、终身学习。

(一)群体式面授教育培训模式

1.抽样研究与培训内容

软件项目在正式上线前要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小范围的试运行测试阶段,在该阶段中,我们一般会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基层生产单位若干个跟踪运行的全过程,这样对教育培训的益处有:一是通过实际真实的用户了解其对新投入的应用软件系统的使用感受、需要学习的操作难点、要点、技巧、方式和注意事项等;二是通过观察、询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用户的疑问、操作习惯;三是利用小范围的试运行,实现教育培训问题的抽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合、聚类分析,为面授培训的内容及方式提供依据。

2.312讲练一体、重实践、视差异、激励型面授模式

人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和发展的,人们喜欢向别人学习,这种渴望从婴儿时期直至成年,面授是一种传统的向学习者提供向他人学习的方式。在信息数字化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TV、In-ternet、手机等提供的各种数字媒体学习,但是面授以其具有人情味、适合人类本性的学习方式仍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面授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动态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即在面授的过程中有经验的培训师能够通过观察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偏好、人格特质和学习特征,来调整培训方式以迎合学员的需求,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充分挖掘出学习者对所学领域的渴望,更大程度上保证培训质量。因此,群体面授培训是众多培训模式中的首选。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他们有学习时间不连续、遗忘速度快、目的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据此,本文提出大、中型综合性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中的群体面授为312讲练一体、重实践、视差异加激励式。其内容为:

(1)培训每3小时为一单元。

培训师讲解1小时,学员上机练习2小时。学员70%的时间依据培训师设计的具体题目练习,30%为自主学习时间,学员练习,包括自拟题目练习时培训师全程解答学员的提问。

(2)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性、可操作性。

主要是帮助学员梳理软件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程序流程、主要操作等。其余相关具体细节问题,放在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中去讲解,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让学员在实践和比较中去学习。

(3)正视差异,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

培训中要适当地考虑受训员工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和教育层次、不同职位等级、不同岗位类别员工,其喜欢的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培训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讲练式、研讨式、案例式等组织面授导学,充分发挥面授过程中师生的交互功能,及时解答学员问题并告知学员在日常软件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需从哪几个方向入手自导解决。激发和促进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面授效率。

(4)激励式。

培训过程中经常表扬和鼓励学员,课题由浅入深,设法消除学员的为难和挫折情绪,增强其自信和成功感。

(二)个性自导远程学习培训模式

群体式面授培训模式为学员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指引了路线,但并不是终结。试图通过若干个面授培训单元掌握所需系统的所有功能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更是如此。主要原因有三:群体面授覆盖小于等于30%;群体式面授培训时间短、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进度不一致现象严重;群体式面授培训组织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精力。

1.个性自导远程学习

“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是一种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导,自身探索和同伴交流、讨论进行的交互式的主动学习。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灌输式的学习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课程及其他网络资源进行按需学习的过程。远程教育开放式学习平台直接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服务的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推进学生实现个性化自导学习。

2.个性自导学习网络教学体系

本文提出的个性化自导网络教学体系以学习者为本,构建利于个性化学习的环境,提供了自导、自主化的学习活动,具有交互学习的功能。

(1)个性特征采集与分析。

每个学习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都是以自身特征和学习特征为基础。这些特征影响着资源的选择,学习的计划及进度等。对这些特征的采集分析有益于整个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

(2)个性化学习环境构建。

对于个性化自导学习我们要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的不同,我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及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每个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分析,结合自适应性学习系统,将学习者归为不同的分类,系统自动给出学习建议及学习策略。

(3)自导自主学习活动。

以个性特征、个性化学习环境为基础,自导、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4)交互学习平台。

在自导、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交互的重要性,多沟通、多交流才能有效地保证学习的进度及正确性。

3.“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教学平台设计理念

(1)学生的自导、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导学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远程教育的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必须调动和依靠学生个性化自导学习,才能保证远程教育质量。一方面远程教育要求教师要变“教为导”,通过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要变“受教为自导学习”,要从被灌输知识,转向注重自导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师生双方都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纠正和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确保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远程教学目标。

(2)网上教学资源应突出重点、难点、精炼,避免多而杂

要适当增加自学用的素材,增加实际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导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能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具有交互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根据教学进度及需要,及时更新,修正网络教学资源。

(3)为达到“所用即所现”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不同,提供给学习者所需的学习资源。例如,针对学习者的岗位角色,所在的业务部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过程,跟踪采集详细、精确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统计适合该岗位的资料、视频分类、看视频的时长及看视频的时间段、哪些教育资源属于特定的业务部门,还可以统计学习者在测验中的通过率和准确率、学习者在互动专区的发帖数量和质量等,传统实体课堂中是很难精确采集到这样的数据,还可以包括学习速度、领悟能力、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与合作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更加全面地评估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对以上过程性数据的分析,总结学习者特征,对学习者进行分类,预测学习者接下来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达到以往实体课堂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平台采用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系统,在对学习行为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基础上,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向学习者推荐下一步的学习策略。第一步,学习者对预先设计好的教学顺序、内容和形式进行学习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会记录、检测和评估学习者的表现,并产生大量过程数据。第二步,系统会根据采集到的过程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统计,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模型预测和归类,根据归类结果通过自动提出相应的教学顺序、形式和课程内容的调整方案。第三步,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对遇到困难的学习者进行帮助。可以说,这是一个基于教学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数据分析、挖掘为依据的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系统。

三、应用效果

本文提出的“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教育培训模式及体系结构应用于油田钻井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中,再加之对学员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奖惩制度,培训成效显著。我们对信息建设中的多个应用软件的使用采用“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的模式进行培训,“群体面授”方面,抽样试运行20多个单位,群体面授累计培训5800多人次,有效问卷调查回收5680余张,反应良好。根据“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教育模式的体系结构建立开放式的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平台建设1年多以来取得显著效果。在未运行平台之前日均接打电话80余次。运行平台之后培训资料、软件更新、数据文件传送、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都在平台上,软件用户不再需要电话询问运维人员,直接在平台上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平均降低接打电话次数75%,生产资料数据上交时间缩短31%。由于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的培训功能的作用,根据用户回访,无需再次进行大规模群体面授培训。这就给软件外协人员及油田钻井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运维成本。平台日均访问780余人次,累计用户交互信息72000余条。通过数据统计功能已为奖励制度提供可行依据。初步统计,应用该培训模式进行的培训,覆盖所需培训人员97%以上。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笔者探索了儿童英语教育中目标语文化信息导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自己办的儿童英语培训班以成系统的卡片的方式加入目标语文化介绍,经历五年的实践得出目标语文化导入的目的应该有两个层面:1.我们应传递那些有关一种陌生的或鲜为人知的文化信息;2.对一个国家内部差异的体会和辨别。如果这两个层面得以实现,将对提高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促进学习动机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基础上来探寻

小学外语教学具有双重教育功能,即工具功能和培养功能。工具功能:儿童通常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样的程序来学习外语。这一程序在所有的外语课和语言练习中都会出现。培养功能可以解释为对认知能力和语言行为发展的促进。语言教育具有这样的目的:即文化的相对性及在对待他人的态度选择上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能够成一种特定现实的体系。每个人在构成这一现实时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结构方式。这给了我们一种作为了解世界的语言教育新观念。外语有助于揭示语言文化的相对性,揭示语言本身的人际和社会习俗。也就是说语言的培养功能涉及文化内涵。外语的学习和实践是以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想和意识活动为依据的。所有这一切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或民俗这一类知识,而在于起到一种作为学生精神财富的主要作用,以便能获得这种观念:宽容和尊重与己不同的东西。

在学龄时期,也即七八岁时,儿童会显露出一种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有时会相当明显地改变他的个人生活。改变其与他人及与整个外界的关系。对他周围比较接近的人而言,这种能力可以称为“中心偏移”。正由于这种中心偏移,儿童才能设身处地的像他人那样来观察事物、思考事物。这对他是一种重要的发现。他学到了社会文化的相异性,有人恰当的把这称为“另一个世界”。它发现了与他自己的及它所处的环境中的行为不一样的各种行为。通过别人的行为,他发现了与他自己的行为有联系的各种文化风俗习惯。

我们回顾沃尔夫·萨皮尔的著名论断:

1语言决定了一个语言团体的成员观察世界的方式;

2.每一种语言以其独特、明确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3.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一种世界观。

早在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讨论会上对早期外语教育表述下列一致的观点:外语教师不仅应立当解决实际交际任务,而且应当促进儿童整个个性的发展。语言对于儿童来询立当是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一种方式。语言是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说多学习一种语言,就多一番人生。由此丰富了知识,充实了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即使处在低年级,也有必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国家的社会文化现实的专门知识。我们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的教育目的:

1.信息传递。我们应传递那些有关一种陌生的或鲜为人知文化信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提供的信息很平淡,其提供的概况与操该语言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相距甚远。以英国为例:英国就是伦敦雾都,莱茵河,伊丽莎白女王。像这类静止不动的图像与现实并不吻合。教师需要浏览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经济等材料,电视、报刊、广告来准备文化信息知识,以便让学生从语言、意识形态、生活风格、和集体生活的表现方面来瞥见内部的各种差异。

2.对一个国家内部差异的体会和辨别。这是对一个国家文化采取更新颖更现代的方式进行观察的结果。意在帮助学生辨认、确定有关国家和文化的内部差异。我们可借助外语或母语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其目的不在于语言训练,而在于理解操这一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正确选用报刊、电视图像、电影、诗歌、通讯报道、采访、招贴等真实材料也很重要,这些都能代表如文化这样的复杂现实。

二、教学体验

我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卡片,因为卡片好制作整理,使用也方便灵活。每张卡片又附带一些图片。随着年级的升高卡片的内容也逐渐复杂,这些卡片按系列集中组合,其中六组的分类标题如下:

第一系列:介绍

我爱英国(美国)—您好!—根据想象画出一英美儿童,一张英美餐馆的菜单,一幢英国的房屋,一张美国的明信片—我是中国人

第二系列:地理概况

中国的形状是怎样的?—英国(美国)的形状是怎样的?轮敦、华盛顿、北京的位置—从北京联想到轮敦、华盛顿的情况一一美国(英国)我来了—‘英国(美国)著名建筑,佳肴一览

第三系列:语言与文化

谁讲英语?—英语在全世界—英语的兴盛—英国的莱茵河—美国的硅谷—英美名人录

第四系列:英国(美国)的小学

小学简介—英国(美国)小学生的一周——假期——小学生的一天

第五系列:重大节日

New Years Day新年,元旦

St.Valentine’s Day圣瓦伦T节(情人节)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愚人节

Easter复活节Mother’s Day母亲节

Independence Day美国独立念日

Hallowmas万圣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

Christmas Day圣诞节

英国国庆日:国王的正式生日为国庆日

—去哪度假?—英国(美国)的体育

第六系列:烹调

英国(美国)的美食—菜谱卡片—英国的“开胃酒”,“饭中酒”,“餐后酒”。美国人的朗姆酒,威士忌。

卡片内容涉及英美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大部分特有的风貌,这些卡片除了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以外,对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促进学习动机还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卡片无论是在提供信息或是观察思考方面都提出一些有趣的概念。关于信息,涉及地理、历史、语言、社会等各方面。对于七至十二岁的孩子确实提供了大量信息材料。观察与思考方面则经历了感知、想象、比较、评估、择优几个阶段。以观察和思考为目的的卡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话、提问、对比来转变成新的概念。例如在给六年级的学生讲traffic(交通)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看交通系列的中国公交车和英国公交车图片,然后组织对话:

T: Try to find out differeces between British bus and Chinese bus.

(对比一下中英公交车的不同)

Which one is better?Why?(哪个设计的好?为什么?)

S;The British is better .I can find the place putting bag-gages and baby carriages

游国的好,有放行李和婴儿车的地方)

T: Please pay your attention to red push button in pole.what does the British do with it?

(注意扶杆上那个红按钮,它是干什么用的?)

S:How to speak“紧急”?用英语怎么说“紧急,’?

T: Emmergencyo

S:Emmergency button。紧急按钮

T: Passenger informs the driver with it to get out。 Britain does not have bus stop。

是乘客用来通知司机在哪下车的。英国没有公交车站。

让儿童尽可能早接触外国文化好处很多。我在给学生提供英美文化的卡片时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得出的效果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确认我们是正确的:

1.激发学生就步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学生对介绍的情况会作出各自反应,并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3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

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儿童在课堂上体会到:要了解别人庆国人,美国勾,则意味着从他们的个性及社会的表现来更好的理解他们。而在更好弟熟悉和理解他们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场合尊重他们。

给五年级学生讲nature(性格)时,我给学生展示一个美国人和英国人相识的图片,英国人介少自己时加了一长串的祖宗姓名和头衔,美国人只说:I am the bestseller author(我是这部畅销书的作者).

T:Whick one do you like ?Why?

你喜欢那国人?为什么?

S:I like the Amenrica, he is成功的by his hard working,the British only has a good family.

我喜欢美国人,他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而这个英国人只是有个好家庭。

由此让学生了解到英国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他的命运,美国人是靠自己的成功出人头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