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实训总结范例6篇

供配电实训总结

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全车车电器;平面实训台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配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有文化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汽车配件市场。本文介绍的制作帕萨特领驭汽车电器平面实训台,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学课程汽车配件市场营销的一个实验体系。其包括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中进货、仓储、销售、专业制作帕萨特领驭全车电器平面实训台的全过程。平面实训台采用国内经典机型,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选择各元器件,连接电路,以便能使学生在实验期间了解掌握汽车配件市场营销、汽车全车电器工作原理。使之加深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1、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选择

我们把制作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做为《汽车配件市场营销》课程的一个教学项目、若干个任务。因为其所用配件比较多、比较全。学院教学班一般大约40人左右,我们做八台实训台,学生分八组,每组5人,这样能够较好的完成这个项目教学。《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实验教学采用的实验体系是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中进货、仓储、销售、专业制作帕萨特领驭全车电器平面实训台的全过程。实训更注重学生能通过做实验而掌握更多汽车配件营销方面以及大众汽车电器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2、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确定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选用1.8T领驭国内经典机型,确定全车电器系统为8个系统组成。指导教师提供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软件,全部配件及清单。汽车配件营销实验室,销售用电脑,柜台等设备。学生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汽车配件的进货计划、进货、提货、仓储、销售、装配实训台等六个任务8-10次实验完成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制作。

实训台系统组成 实训台由8个系统组成包括:

1).供电系统: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2).起动系统:直流起动机

3).照明系统:前照灯,雾灯,阅读灯,仪表板照明灯,行李箱灯,门灯。

4).信号系统:制动信号灯,转向信号灯,倒车信号灯以及各种报警指示灯。

5).仪表系统:里程表,车速表,燃油表,冷却液温度表,发动机转速表。

6).辅助用电设备系统:电动玻璃升降器,风窗刮水器,点烟器等的制作

7)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用发电机驱动电机、曲轴电机代替),各种传感器,执行器

8)实训台附件系统:高强度台架,万向脚轮,测量端子,交流电源开关

由指导教师和部分学生按8大系统备齐配件、实训秃台架和附件、存储配件小车。提供配件价格清单。

三、建立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的制作项目包括5个任务。利用汽车配件市场销售软件,其中通过4

任务完成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的建立工作同时完成汽车配件市场营销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指导教师提供经理签字,财务支票支取及报销程序。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项目包括如下5个任务:

任务一: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编制提单

学生根据所学过的汽车电控知识,每个组制定一台套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的采购计划、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编制提单、入库单、出库单。

任务二: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提货

学生持提货单,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提货工作。部分学生备小车、货架配合完成整个采购过程。

任务三: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入库

学生持入库单,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入库,登帐、货物入货架。

任务四: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销售出库

根据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所需配件清单开销售单,提货,为组装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做准备。

任务五: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制作

我们用汽车配件及附件组装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按车型平面布置8个系统,采用钢架梯形结构形式支承整个系统的平面实训台。这样能减少材料,减重量节省成本。安有脚轮便于整体移动。安装平板采用硬质白色塑料,达到了节省成本的效果。考虑到实验台用于室内多媒体教学,所以在满足系统硬件安置空间的前提下,外型尺寸适中,同时考虑方便学生装配、测量实践不易过小,外型尺寸为(长*宽*高:2460*1850*800mm。以达到提供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实训台的功能。从而达到巩固加深教学成果的目的。

整个项目学生共分8个组任务一每个组各自独立完成。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分三次实验完成。奇偶交替进行。完成三个任务后再进行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组装调试。之后,学生互查、互评。教师进行验收、考核。完成项目教学。

总结

制作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这个项目,能够较好为汽车就技术服务与营销专用的学生巩固所学的汽车电控方面的知识。又能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上全面的完成了汽车配件市场营销一系列实验教学任务。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汽车营销专业比较系统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形象地模拟和实际演练汽车配件营销全过程。同时为其他专用的学生提供汽车全车电器教学的实验设备。

本项目教学的创新点如下:制作实训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全面了解汽车配件市场营销的全过程。一举三得。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从而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成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2

一、现状分析

(一)企业发展概述

热电厂作为蒸汽、冷风、发电、煤气等重要热动能源的生产供应单位,是保证莱钢钢铁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命线。随着莱钢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强企序幕的拉开,热电厂的生产规模同步扩张,产能迅速提升。热电生产区由一个增加到三个,固定资产翻番增加到10.3亿元,蒸汽锅炉由6台增加到13台、风机由5台增加到11台、发电机(包括TRT机组)由2台增加到6台。年发电量能力由1.2亿千瓦时增至2.34亿千瓦时,煤气转供能力增至4996万GJ。由于生产区域分散,管理难度增大,且新设备、新工艺技术复杂,特别是引进与应用的TRT发电技术、煤气干式除尘技术、水处理反渗透技术都是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技术,为热电厂践行精益保供、能动莱钢的共同愿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员工状况分析

1、管理技术人员状况

截止2004年底,热电厂新老系统管理、技术岗定员合计87人,在岗员工68人,其中管理岗定员61人,在岗54人,技术岗定员26人,在岗14人;大学本科及以上35人,大专16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4人;2000年至2004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5人,(2002年和2003年公司未分配学生);燃气工程专业现仅有专业技术人员1人。

2、操作岗位人员状况

随着热电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员工数量由两年前的565人增加到目前的1120人。新进员工占职工总数的51%;其中女职工387人,占人总数的35%;操作岗位人员1038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447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22人、助理技师123人。高级工239人、中级工139人。

从以上人员数量和结构来看,存在着管理、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专业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主体专业当中热能、热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燃气工程等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操作岗位员工持证率不高、文化程度偏低,女职工人数偏多,新进员工及转岗人员多、独立操作能力不足,岗位适应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热电厂精益保供核心使命的完成。

(三)人力资源制度状况分析

随着热电厂产能的扩张,热电生产区由一个增至三个,车间由5个增至15个。由于管理技术人员缺乏,各单位管理技术岗位人员无法配置到位,各单位基本上都是由一名同志全面负责本单位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职能科室实行复合设置,管理幅度增大,加之近两年来,热电系统生产经营和新上项目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新进人员过半且分别来自于十三四个不同的二级单位,这些人员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背景、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各不相同。我厂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热电厂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战略分析与规划

我们紧紧围绕莱钢的总体发展战略,针对我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现状,立足于热电厂长远发展规划,进行人力资源能力的战略分析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一)人员总量随热电规模而增加,但要注重质量,控制数量,年底人数控在1200人以内。

(二)管理人员的比例控在7%以内,以明确分工、强化职责为主。

(三)工程技术人员适当增加,以充实基层为主。

(四)机构设置相应调整,突出现场技术管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五)加大新进员工的管理,强化基础技能培训,按项目进展适时配置人员并做好人员的后期培训管理工作。

(六)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人为本,从企业文化入手,强调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对策与措施的实施

按照年初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逐步实施并完善人力资源制度管理、员工强化培训开发、员工提升素质和整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从"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价值观出发,积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不断优化劳动组织结构,规范定员管理,科学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开展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目标规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活人力资源存量。系统思考、主动工作,先后招收录用大中专毕业生80余人、电校生20余人,有效缓解了人才需求压力。

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力度,探索完善精干高效、管理规范的员工配置方式,先后招聘录用300余名操作岗位员工并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优化配置到合适的岗位;打破常规、实施强化速成培训战略,培养了一批管理技术人才、一专多能人才、专家型岗位运行人才。使全体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

全面梳理完善各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思路,开展管理创新,推进业绩考核机制创新,加大管理考核力度,狠抓各项制度、措施的检查落实,有效的促进了员工行为方式在知识、技术、品行、道德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

(二)强化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针对热电厂跨越式发展,新进人员多,操作技能素质低的实际,我们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开展培训工作,掀起了史无前列的培训学习浪潮。

按照公司"提升执行力、推进标准化"岗位培训的要求,我们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完善培训制度,细化培训措施,夯实培训工作基础,制定员工素质对照标准,创建员工简明技术档案,把员工的培训状况、学习力纳入全过程的控制之中,按照分析培训需求,确立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评估、培训效果等步骤,强化全员岗位培训工作。

拓宽培训渠道,改善心智模式,实施全员品格提升训练,创新导师带徒,开展师徒互考,坚持班后总结,实施案例教学,开展月度抽考、季度三个区域同工种对抗赛,奖优罚劣、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注重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对新进转岗员工实施强化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4小时业务培训,开展"一、三、六"考试考核,即对新进转岗员工满一个月进行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将退回原单位;三个月期满考试考核,不合格者由各单位领导进行个别谈话,六个月期满进行全面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将调离原岗位。

通过一系列培训方法措施的实施,从而形成了厂指导学、车间班组辅导学、员工个人主动学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从2004年底到现在,已举办各类学习班24期,培训职工1800余人次;车间培训15期,培训职工900人次;班组培训职工900人次;培训班组长50余人次。今年共有468人通过职业资格证书,51人取得技师、助理技师资格,有2人聘为莱钢首席技师。大规模、超常规的全员、全过程培训学习,使全厂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业务技能。满足了岗位生产要求,为热电厂全力以赴践行保供核心使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发掘人力资源潜能

通过建立员工业绩考核考评制度、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和竞争上岗制度,健全新进转岗人员配置管理办法,形成了公开、公正、有序的竞争上岗、择优配置制度;加大对员工的考核力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年度考核,对学科带头人、优秀技术人才、技师实施每半年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兑现技术津贴;对新进转岗人员依据"一、三、六"考试、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执行相应的效益工资标准。建立健全全员简明技术档案,把员工的学习力、执行力、工作态度等状况纳入全过程控制,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发了员工的进取精神。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开展薪酬分配状况调研,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分配机制,加大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加大效益工资的分配比例,在薪酬激励考核方面,创新工作方法,实行"重点"激励,对工作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下达表扬书,进行奖励;对工作造成失误或工作不力的单位下达批评书,严格考核,实现了对工作的有效控制。这种公开、公平的激励措施,极大推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干劲更加十足。

导入企业文化理念,实施全员品格提升培训,打造优秀企业团队,实现热电人"精益保供、能动莱钢"的共同愿景。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活人力资源潜能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从而使生产经营稳定顺行,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出色的完成了精益保供任务。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做好人力资源能力分析,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结合年度岗效工资动态考核及公司岗位说明书的制定要求,积极做好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工作,不断进行定员优化,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办法,做好人力资源能力分析,着力做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二)深入推进岗位培训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开发

本着"不学则退,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观念,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构建全员、全过程的学习体系,搭建"学习、交流、共享"平台,深入推进岗位培训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对员工品格提升的训练,使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

(三)实施人才战略,激活人才资源

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3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各个领域的延伸,逐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智能化建筑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出现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智能化建筑中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供配电系统承担了向整个建筑物中各种用电设施提供安全和可靠电能的重要任务。

1.建筑供配电自动控制教学系统概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筑实训中心构建”是“2006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构建建筑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包含“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消防模拟演示及实训系统”、“楼宇设备综合管理模拟演示及实训系统”、“安全防范模拟演示及实训系统”和“中央监控及综合管理实训系统”等四大系统,它主要服务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电气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建筑供配电自动控制教学系统’,是“楼宇设备综合管理模拟演示及实训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建筑供配电自动控制仿真教学系统概况

本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实际工程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考虑到整个实训中心各个系统中用电设施的用电负荷实际需要(满足工程应用安全【文章编号1814一9723(2008)04一0041一03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要求),能够直接实现现场配电,还要使系统类型和设备更全面,尽量满足教学要求和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实训中能充分了解“建筑供配电自动控制系统’,在楼宇设备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供电功能:根据实际工程负荷要求,满足实训中心内用电;(2)自动控制功能:采用PID控制原理对供配电系统实现运行过程的自动控制、故障显示及报警、运行参数的自动测试、显示和备用电源运行的自动控制等功能;(3)系统集成功能:利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供配电系统与中央监控系统的联动,通过局域网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远程控制和运行状态的监控,实现楼宇设备综合管理模拟演示及实训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的目的。

3.建筑供配电自动控制的教学结构

“建筑供配电自动控制教学系统”作为“楼宇设备综合管理模拟演示及实训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供配电系统实训基地面积为160砰,由“安全防范模拟演示及实训系统”、“中央监控及综合管理实训系统”等9个子系统组成,基地内主要动力设备有空调系统中的制冷机组和空调机组、消防系统和给排水系统中的水泵等各种设备,在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基地内用电负荷及用电安全的需要和结合实际工程中用电设备的供电可靠性要求,本系统采用低压进线,双电源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对作为独立供电用户的子系统采用放射式的配电方式,为了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对每条回路单独设立保护装置,以减小故障影响范围。本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2为利用w1NCC软件开发的上位机仿真的供配电系统运行状态流程图。

(2)供配电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现场就地操作和远地自动控制操作的自由转换。就地操作采用实物操作界面(如图l所示),远地自动控制操作采用触摸屏界面操作(如图3所示)和分站上位机操作(如图2所示)两种方式。内部控制算法采用的是PID算法。通过就地操作和远地操作相结合的模式,模拟当今先进的供配电系统,达到让学生能从感性和实际操作中学会供配电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能触发学生的软件设计灵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以及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度。

(3)系统的集成本系统在设计上相对独立,但作为整个实训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具有与其他系统共享资源的能力,该资源即包括有硬件资源也包括有信息资源。本系统通过分站上位机与中央监控系统的主机相连,在分站上位机和BMS服务器两者之间采用TC即P通信协议来实现连接,在分站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采用RS422总线连接,通过综合实验平台的浏览器的操作软件,直接监控供配电系统的启动控制、运行调节和故障显示报警等内容,系统集成图如图4所示。

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供电所;正向激励;工资

作者简介:齐新杰(1972-),男,河南许昌人,吐鲁番电业局人力资源部主任。(新疆 吐鲁番 838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95-01

农村供电所是电网企业供用电服务一线的班组,供电所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央企形象。按照新疆电力公司总体工作部署,吐鲁番电业局于2011年9月试点开展农村供电所正向激励工作,2012年在所辖23个供电所推广应用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新疆电力公司农村供电所工作优秀单位。吐鲁番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干旱少雨,最高气温达到49℃,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多样,员工的工作条件较为艰苦。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要求管理模式和人员工作积极性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此,如何有效激励员工,如何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已成为供电所发展中的关键。要想有效地激励员工,就要了解在供电所员工心目中,对哪种激励因素最满意以及他们的需求特征。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供电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才能避免脱离需求的无效激励。

一、吐鲁番电业局总体概况

吐鲁番电业局始建于1991年,承担着吐鲁番地区两县一市、兵团、原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60万各族人民的供电任务,是国家中一型企业。目前境内750千伏变电站1座,线路5条,35-220千伏变电站151座,主变总容量4173兆伏安,35-220千伏输电线路111条,全长2926公里。2012年完成售电量55.5亿千瓦时。现有5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分别为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检修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物资供应公司。县级供电企业2个,分别是鄯善供电局和托克逊供电局,共有农村供电所23个。

二、目前农村供电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供电所较为偏僻,生产生活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此来增强供电所员工的归属感。以所为家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二,农村供电所人员配置较少,工作疲于应付。由于吐鲁番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村负荷较低,配网基础较差,因此根据供电单位定员标准设置人员较少,员工所需完成的工作量较大,造成加班多,员工抱怨不断增加。

第三,缺乏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工资性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行工资主要用于生活保障,奖金用于激励。但大多数员工把工资奖金都作为保障收入的一部分,致使其丧失激励功能。

第四,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优质服务工作与客户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优质服务工作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供电所还存在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优质服务工作需不断加以改进等问题。

三、正向激励工作总体思路和前期准备

2011年,根据新疆电力公司《关于开展供电所正向激励研究课题》的通知精神,吐鲁番电业局逐步探索正向激励工作在供电所的应用并逐步开始实施。2012年将推行供电所正向激励作为“规范管理年”的重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明确了职责分工。根据实际制定了《吐鲁番电业局供电所正向激励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由局长主持的正向激励工作启动会议,会上对正向激励内容进行了宣贯和强调,根据供电所正向激励工作开展的要求,吐鲁番电业局建立基于三个方面的措施加以实施。第一,供电所全面执行岗位薪点工资;第二,全面开展供电所全体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核定一定数额的绩效奖金进行绩效兑现;第三,采取其他的激励措施,如鼓励员工在岗学习,实施岗位能效津贴、评选专业技术能手、举办劳动竞赛并给予奖励等激励措施。举办了多次讲座,按照供电局和供电所层面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法为正向激励工作营造氛围,从思想意识方面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到正向激励工作中,提高广大员工对此项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率。

四、正向激励实施方案及效果分析

针对供电所员工工资结构单一,收入难以与岗位实际贡献相匹配的情况,结合吐鲁番电业局工资计划、当地用工平均水平、人员目前收入、人员岗位分布状况制定了《农网配电营销岗位薪点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以岗位责任为重点,劳动要素为基础,绩效管理为手段,把工资收入与其工作岗位和实际贡献相挂钩,以岗定薪、岗变薪变、重业绩、讲贡献。岗位薪点绩效工资制由四部分构成:岗位薪点工资、年功工资、绩效工资和其他工资。以员工的岗位为对象来确定岗级从而确定最终的岗位工资。每个岗级对应有1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薪点数,吐鲁番电业局最终执行12岗10薪的岗位工资。岗位薪点绩效工资根据人员岗位、能力和绩效考评结果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年度评定为优秀的可晋升一个薪级,评定为不合格的降低一个薪级。岗位薪点绩效工资的执行,完善了原有的工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了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将工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挂钩,实现了工资收入能升能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供电所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合供电所正向激励,在所有供电所对绩效结果进行应用。为减少书面工作记录和大量繁复的统计工作,吐鲁番电业局引入绩效管理平台,通过记录员工平时的工作情况由系统自动计算员工一个月的绩效得分情况,得分与绩效奖金、年度评先挂钩,从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通过推行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实现了员工绩效的定量评价,经过调研员工对此项工作比较认同,工作起到了奖勤罚懒、公平分配的目的。班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要”到“我要干”的转变,班组长的管理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调动了员工自觉提高岗位技能素质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为推进正向激励工作,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建功立业,吐鲁番电业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修订了《培训管理办法》,对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员工,报销部分费用。为了给员工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开办了硕士研究生函授班和在职专升本学历教育。出台了《能效津贴管理办法》,给取得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及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每月发放200~700元的津贴。出台专家和技术能手管理办法,经过基层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获技术能手称号者每人每月可享受1000元的技术能手津贴。修订了《吐鲁番电业局表彰奖励管理办法》,对获得各种先进、取得技能竞赛名次、学术论文及科技成果等给予最高15000元的奖励。加大培训力度,在参加新疆电力公司各类培训的同时,吐鲁番电业局依次举办营销管理专项培训、SG186营销系统业务培训、用电检查技能培训、优质服务提升培训、智能电能表维护培训、电费电价培训、配电线路巡视及检修培训。通过这些措施的出台,为员工岗位成才创造良好内外部的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才密度水平。

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有序推进”的原则,吐鲁番电业局统一安排,确定了以托克逊供电局博斯坦供电所为正向激励工作试点的推进意见。将供电所日常工作分类分项建立绩效指标体系,根据实际工作量赋予合适的工时和工分。为了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让员工更易理解和接受,整个过程由供电所全体员工共同商议完成,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工作体系。为保证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开展,使用一式两份的“派工单”派工,明确员工当日工作内容及工作中对安全、质量及优质服务方面的要求及标准,确定工作职责、工时及工作系数,使员工每天的工作都有据可依,有证可查。除每日使用派工单外,为便于员工及时了解每日工作安排,促进全所员工“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将每天的派工内容及工时得分编制成《供电所每日工作量统计表》,在所内进行公示并及时更新。由于工作开展具有较高透明性和做到了全员参与,使员工对每日得分情况心服口服,正向激励工作得到一致认可。正向激励试点工作成功后,吐鲁番电业局立即总结经验,坚持循序渐进的工作模式,逐步在其他供电所推进此项工作。2012年23个供电所已全部开展了正向激励工作。

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5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也将发生重大变革,这些都对公司员工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公司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必须主动适应电网及公司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人才配置,致力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立足于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完善人力资源工作的体制和培训、考核、使用、奖惩、待遇一体化机制,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高端引领、竞争力强的员工队伍,为深入推进电网及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与智力保障。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建立规范高效的劳动用工机制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调整劳动用工结构,实施用工动态管理,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随岗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严格控制用工总量。长期职工队伍总量实现零增长,超员单位实现负增长。提高入口门槛,长期职工新增人员以“211”工程院校本一批及以上电力专业毕业生为主,农电工新增人员以电力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

(2)稳妥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新进人员必须配置在生产一线岗位,其中,研究生不少于3年、本科生不少于5年、专科生不少于7年。应优化劳动组织及主多分离产生的富余职工,进行针对性的转岗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尽快补充到缺员岗位。主业用工必须以长期职工为主,规范主业市场化用工与业务外包的管理。建立工资总额计划与劳动定员贯标、劳动用工总量挂钩机制,引导基层单位盘活人力资源存量,建立生产一线岗位成才机制,有效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对于长期职工借用到集体企业人数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以及劳动定员超编单位采取业务外包的,适当扣减工资总额。

(3)规范县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按时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内退、病退等长期不在岗人员的管理。清晰界定农电工工作界面,农电工是指在农村全日制从事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维护、农村供电所营销服务,由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采用全日制用工方式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全省统一的农电工管理模式。全面清理农村供电所各类不规范的劳动用工人员,积极稳妥地处理好股改遗留的人员问题。

(4)加强岗位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公司系统管理岗位原则上采用公开竞聘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人员,实现人岗匹配。完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严格按标准选聘人员。加强员工绩效管理,对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内部人才市场进行转岗或待岗培训。

2.建立规范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1)加强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管理。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工资预算管理规定,加强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完善各类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管理调控办法,建立工资总额与绩效考核结果、定员与用工总量、劳动效率、人工成本指标挂钩的办法;加强工资总额来源管理,通过规范集体企业向主业借工,争取各单位定员总量、市场化用工总量、工资水平等因素适当调整工资总额等手段,合理调控和平衡各单位工资发放水平,维护规范、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

(2)改进内部收入分配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改进企业内部分配,建立有利于提升绩效和员工素质的薪酬激励机制。首先,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完善基本薪金核定办法,提升绩效薪金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其次,改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与职员职级体系以及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相衔接的薪酬体系,鼓励员工提高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再次,建立基于员工绩效表现和绩效累积贡献的薪酬晋升机制,拓宽员工薪酬晋升空间,引导员工持续提升绩效水平。最后,指导县供电企业改进内部分配,进一步优化农电工岗位等级工资制和星级农电工评选办法,完善保险福利项目管理,稳步提高农电工劳动待遇。

3.建立各级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改革各类人才培养使用方式,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培养使用机制。

(1)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加大部级科技人才、重点专业紧缺人才、高技能 人才、县公司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通道人才作用,组织他们参与承担决策咨询、课题研究、项目攻关、技术研发、交流培训活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提高人才效能。

(2)推行轮岗交流制度。制定骨干人才轮岗交流计划,有计划地组织骨干人才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领域多岗位轮岗,在岗位实践中培养一批专业业务精通、综合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推行挂职(岗)培养制度。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职工群众认可的同志选拔到机关管理岗位培养锻炼;把省公司机关管理人员、电业局优秀干部派往基层单位培养锻炼。

(4)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人才。围绕重大管理变革、重要课题研究、重要攻关项目等急难险重任务,选拔骨干人员作为负责人,促使其尽快成长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专家。

(5)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实行生产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计划,根据生产一线员工的能力、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各单位在选拔机关及中层干部时,要把班组工作经历及年限作为一项必备条件进行把关,有班组长工作经历的应重点考察培养。

4.建立各类人员培训开发机制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工作,突出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各类人员培训效果。

(1)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作为公司高素质、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传播先进管理思想策源地的作用,创新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的领导人员进行分批轮训,开展针对性的政治理论和领导能力培训,重点使领导干部夯实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增强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2)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一是引入社会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鼓励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安监、工程、财经、人资、经贸、法律等领域的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依托培训中心、电科院、国内高水平的院校和咨询机构,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中层干部及党务工作者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知识更新培训,及时掌握各专业领域的最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发展趋势以及电网发展和新能源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三是鼓励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硕士学位教育,选派优秀管理和技术骨干系统接受mba和工程硕士教育。

(3)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一是强化现场培训。基层单位是现场技能培训的责任主体,应建立相应的岗位练兵制度并予以落实。省公司人资部围绕各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典型技能,组织开发现场培训方案并监督指导基层实施。二是建立技能人才导师培养制度,搞好传帮带,实现先进经验和技能的有效传承。三是继续推行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各类新录用生产人员和转岗人员必须先持证后上岗,持证上岗后也必须每三年参加一次复审考核。深化应用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围绕“智能电网”不断完善培训标准。四是建立技能竞赛常态机制,从业人数多的工种三到四年、从业人数少的工种四到五年举办一届竞赛。五是加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继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习—综合考核”的三段式培训模式,重点抓好现场实习阶段的培训,对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工种由省公司集中安排到生产基建单位开展6~10个月的现场跟班实习。六是加强班组长安全管理培训。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7号),制定班组长安全培训实施方案,重点加强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培养,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三年到省公司培训中心培训一次。

(4)加强农电员工培训。省公司、电业局的各类培训要全面涵盖到县公司,培训内容要切合县公司实际工作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独立办班管理。重点抓好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对电网、设备及人员安全要求高、专业性强、实训基地投入大的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由省公司统一组织,对于配电、营销及可实现远程培训的持证上岗培训由各电业局或县公司按照省公司统一下发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加强农村供电所所长与农电工持证上岗复审培训。农村供电所所长培训以综合管理知识与技能、团队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农电工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与优质服务技能的培训。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举办县供电企业紧缺专业人员的学历提高班,提高县供电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5)加强主业市场化用工培训。市场化用工在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工作实行上岗准入制度,必须经安规及岗位相关规程考试、技能考核合格后上岗。对从事带电登杆作业、导线压接、线路测量、机动绞磨等安全性、技术性要求高的特殊技能操作项目的人员还必须经过专项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对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工种的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6)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对电力培训中心、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快建设省公司管理和技能培训基地,加大对电业局、县公司实训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网络培训中心的功能,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5.建立对口帮扶和人员交流机制

为整体提高公司系统各单位的员工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各级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对口帮扶责任,充分开发公司系统内部各类培训资源,采用业务培训、咨询指导、项目攻关、挂职(岗)锻炼等各种人员交流方式,加大对专业管理和技术薄弱单位、县公司的帮扶培训力度。省公司人资部会同各专业部室牵头制定系统内部跨单位的帮扶培训计划,组织基层单位专业骨干到计量中心、检修公司、电通公司、电科院以及管理与技术相对比较强的单位进行离岗跟班实践,组织专家人才及兼职教师跨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导师带徒等帮扶活动。各电业局要针对所辖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年度帮扶培训计划,推行电业局与县公司之间上下挂职(岗)锻炼、县公司与县公司之间交流挂职(岗)锻炼。

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配电网 供电可靠性 措施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总公司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供电可靠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总公司的经济效益,更代表着总公司的服务水平,随着油田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供电可靠性既是用户的期望,同时也是总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追求的目标。

一、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

油田配电网是油田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荷主要是油井和民用负荷。配电网直接与用户相连,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其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油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

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和输配电线路在运行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从而影响系统运行以及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2.配电网结构不合理

配电网结构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大,供电面广,线路无互代能力,可靠性差,停电往往是一停一片,一停一线。

3.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的力度不够

由于部分电力线路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水平差,在事故处理时机动能力不强,给提高供电可靠性造成了不少困难。

三、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1.对配电网电力设备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进行筛选

电力系统设备元件的故障率随时间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偶然期和损耗期。

1.1早期故障较高,但随时间的增加,故障率迅速降低。在这段时间内发生故障的原因是由于设计、原料和制造工艺中缺陷而引起的。因此要提高设计水平和电网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减少故障率,避免不必要的停电。

1.2偶然期故障比较稳定,可视为常数,而且数值较低。在运行中应加强维护延长这段时期的时间。

1.3损耗期故障率上升,这是因为机械和电气磨损以及绝缘的老化所引起。在这段时期里大部分元件开始失效。

“人工老化筛选”方法就是结束“早期”,延长“偶然期”,及时更换“损耗期”,提高供电可靠性。

2.改善配电网络结构,提高运行灵活性

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上考虑配电网的优化,改变陈旧的供电模式,完善配电网结构,同时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要基本合理。目前,城区184座环网柜的投入使用使城网的运行方式调整灵活,负荷调配便捷,当一个环网柜发生故障后,可迅速将其隔离,并通过联络环网柜将无故障部分的负荷带起。对重要用户实行“双电源”,甚至“三个电源”供电方式。局机关大楼配虽然由机关线和基地西线供电,但是两条线路均出自一个变电站—城西变失去了双电源供电的意义,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长时间停电。通过改造将机关线接入城中变,这样机关线本身构成了双电源供电,局机关大楼配也成了真正意义的双电源供电,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3.重视施工及检修质量

施工、检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提高施工、检修质量可减少故障率。特别是配电网使用的分线箱、环网柜、电力电缆及施工质量,在检修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落实设备检修责任制,严格执行检修作业指导书工序,确保检修质量。

4.采用先进设备,实现配电网自动化

采用先进设备,通过通信网络,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网络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故障未发生就能及时消除。实现配电网络自动化,能自动将故障段隔离,非故障段恢复供电,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5.提倡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时间

带电作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一是保证不间断供电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联系手续简便,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作业不受时间限制;四是可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带电作业不仅有效减少了预安排停电,同时由于及时处理设备缺陷,提高了配电设备的健康水平.减少了故障停电。近几年采油厂为了保油上产,在每年电网检修中开始逐步使用带电检修,大大减少了线路停电时间,油井负荷得到了保障。城区一些新上负荷和临时电源也纷纷采用带电作业,缩短了停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得了用户的好评。

6.合理安排计划停电,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减少重复停电

从转变观念入手,广泛应用分段停申请等一系列能有效缩短停电时间的新举措,遵循确保安全前提下能带电作业的项目不安排停电;几个项目能配合的单项不予停电等停电审批原则,对计划停电实行精细管理和严格控制。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一家申请多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复性停电,缩短计划停电时间,实现综合作业,提高停电工作效率。

7.实施状态检修,提高供电可靠率

因为状态检修更有针对性,采取“对症下药”,可以使检修更具有实效性。首先,状态检修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用户的用电正常,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避免定期检修中的不管设备好与坏而全部进行检修的缺点。其次,在状态检修中因为人员技术素质高,检修设备先进,方法科学,可避免定期检修中因气候环境以及人员情绪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造成检修不完善,使设备在运行中造成供电不可靠。

8.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

提高供电可靠性,不但要有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还需要有一流的职工队伍。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网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配电网络的科学含量也不断提高,这将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从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

9.完善配电网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提高巡线和查寻故障速度

在配电网中经常会发生接地故障,线路管理人员往往很难按规定在2~3小时内找出接地故障,较长时间的接地会引起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内部发热,甚至电压互感器烧毁。通过实践证明完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后,在接地线路选择和接地故障点寻找上效果非常明显,减少了线路调整及拉路次数,缩短了电网接地运行时间,提高了供电的连续性、可靠性。

此外还有在主干线路增设线路开关,架设分支,把分支线路故障停电范围限制在支线范围内,减少停电范围;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加强对用户的安全管理,指导用户进行安全用电,尽力减少因用户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

四、结语

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程度的逐步规范与标准,油田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由目前单纯的数字统计,会逐步提高到应用于电网规划、技术设计以及日常生产的领域中去,供电的可靠性指标会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景禄.实用配电网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