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范例6篇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范文1

育。本文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 问题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4-01

体育是由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是关于对学生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的着重于身体的锻炼的教育。通过体育教育一方面是让他们自身的身心有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使他们将来能够为社会、国家做出更多的更好的贡献。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教育工作则更是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素质的提升。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调查显示,学生的耐力、柔韧性以及肺活量等状况与10年前相比,都有了下降的趋势。据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其中锻炼的时间、次数以及强度均达不到要求。该情况的出现着实令人担忧,这应该引起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领导们的重视。

从发生的这些情况,我们就应该尽快地去想解决的方法。因此在寻求方法的同时,我们不仅要追寻客观的因素制约,同时也要考虑主观因素的影响。然而,目前学校的体育工作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引发了这些不好的后果。

1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第一,是体育锻炼的场地不足,体育器材的缺少,以及跑道球场的失修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僧多肉少的局面。即使想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也无能为力。这主要归结于学校资金的短缺,大部分的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它们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阻碍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

第二,校方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过分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了学生体育的教育。其中有一些学校随意地更改教学计划,缩减体育课时。一些学校虽然安排了适度的体育课时,但是课时的落实率往往得不到保证,经常被用来补英语、数学等课程或者用来开会,而有的高年级干脆取消了体育课,声称体育课没什么用纯粹是浪费时间。

第三,是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近些年来,虽然青年教师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缺乏应有的强度及力度,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和要求。一些青年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过深,缺乏了该有的职业素养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在工作的时候往往课时不够,课程质量不好,教学计划杂乱,从而使体育课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2 改善现状的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扩大运动场地,购买必须的体育用品,相关器材。同时,完善体育用地、器材的保护条约,制定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制度。从而能够使体育器材等得到良好的保护,能够减少它们的损耗,减少维修的资金。亦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兴趣。

其次,学校应该改变重智轻体育的观念。严格的执行体育教育工作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明白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成长,同时使学生劳逸结合,就如一句古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再者,加大对青年教师的要求,层层把关,不要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必须的培训,包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职业素养,举行相关的演讲、活动,让青年教师切身的体会到教育的崇高和乐趣,从而带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有,学校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评优、评先的奖励,职位岗位的提升等措施。

以上都是一些比较大而且比较普遍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单单只关注这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得更加细致入微。要知道体育教育是一项很重要很严谨的教育内容,它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你可以说只是一个学校这要而已不重要,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学校有几个年纪,不同的年纪又有不同班级,每个班级又有几十个人。每个城市有很多学校,这要都一起加起来,该是有多么的庞大。人数又是多么的惊人。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2.4 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 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 教师素 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 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 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 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 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 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 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改革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上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变化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必需的。现代的信息技术,力在培养全方位的综合人才,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以适应社会。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一、观念保守的问题

对于中小学的教育来说,学生学习的重点都还是为了高考,并且把高考当作他们不断学习的唯一目标,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通过网络玩一些游戏之类的,认为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必要学习的科目,所以其被接受程度一直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经费紧张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相对还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校来说,由于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在师资力量,还有教学设备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进行。

三、课程重点的问题

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指我们所认为和计算机有关的相关知识,很多信息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等都是信息技术设备,但是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单一地教授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把信息技术课程变成了计算机课程,这样的课程重点的设置是无法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四、模式单一的问题

现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进行讲述和在电脑上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进行模仿性的训练。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都没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学的效果也自然不会很好,应该在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

五、考核评价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但是我们的中小学当中选用的考核形式基本上都还是闭卷的笔试形式,这种形式对其他学科适用,但用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只会拘束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是极其机械化的。因此,应该针对这门课程的性质,设置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以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而言之,除了上述几个问题以外,信息化技术的改革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不断的努力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一、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艺术素养教育是开启心智与情感的钥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建设。下面对在中心学生当中实行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1、促进智力发育

科学和艺术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比如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他的小提琴技艺也十分高超;达芬奇是伟大的画家,同时在数学、科学和工程等领域当中也颇有建树;歌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使人,同时在自然和科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艺术素养教育通过对人的熏陶和感化来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因此在艺术教育当中,中小学生可以做到理论与感性的相通,从而由认识走向创造。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可以充分开发人的大脑潜能,可以促进大脑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智力发育。

2、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中小学当中,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说理和灌输。在这种规范性的教育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意识和理性,很多时候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但是艺术素养教育的方式多样,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和感性,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气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愿意主动参与,德育教育的效果可以进一步被加强。

3、促进人格的完善

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而艺术素养教育可以为学生人格的完善提供新的方式。比如在艺术教育集体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建立起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的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多样的艺术活动当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的发展。

二、对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及测评的现状分析

本次课题研究之前,笔者与小组成员一起对本市的中小学艺术素养教育情况进行了实地的调查,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深入了解本市中小学艺术素养教育的情况。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之后对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和测评的现状进行如下的分析。

1、艺术素养教育工作实施缺乏保障机制

艺术素养教育的管理包含了艺术课程教育、活动开展、教育条件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艺术教学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根据笔者的调研了解,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艺术素养教育管理保障机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目前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并不重视艺术课程的开设和管理。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局限性比较强,只是开设了美术、音乐、舞蹈、手工等基础的课程,这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70%以上的学生和教师表示艺术教育课程有时候会被其他课程挤占。最后,学生缺乏对艺术教育的合理评测,只是通过笔试或者口头答题的形式进行评测,实际意义不强。除此之外,学校几乎没有针对艺术教育方面的活动和实践。

2、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调查中发现,60%的教师并非专业技术教育类出身。这是由于学校本身并不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因此对于艺术类教师的学历和能力要求都不高,一些简单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都是由班主任代为教授,无法达到专业的水准。而对于一些新的艺术课程,比如摄影动画、戏剧表演等因为没有教师可以教授而没有开设。这导致了学生对于艺术教育课程的反应一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60%以上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老师专业程度一般。

3、学校艺术素养教育投入少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很多中小学生的艺术课程配备设施都不符合要求,不但缺少专门的艺术活动场所和新型的多媒体艺术教室,同时还缺乏艺术课程教育所需要的资料和美术模型。问卷调查当中发现,大多数教室表示目前艺术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不好,学校对艺术教育课程的支持不多,资金投入较少。

4、对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重视度不够

除了学校的因素以外,目前我国整体环境对于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视度并不高。艺术在中小学当中往往是作为“副科”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艺术教学往往被边缘化,调查显示,60%的学生表示所在班级每周仅开设1-2次艺术教育课程。经过访谈发现,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于艺术课的兴趣较高,认为艺术教育课程可以使自己变得多才多艺并能够更加热爱学习和生活。显然,学校目前的艺术课程无法满足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艺术学科进中考的相关制度才刚刚开始被落石,执行办法、考评操作等还不完善,以评促教的作用缓慢。

三、对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对策解析

针对在实地调查当中发现的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问题,结合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和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的对策。

1、健全学校艺术素养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要构建学校艺术教育组织管理保障机制。要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艺术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在有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之后还需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当中,制定近期与远期的发展目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推进艺术工作计划的开展。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网络,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下去。要将教育工作的责任划分清楚,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做到工作有序、信息畅通。其次,还需要建立和运行有效的学校艺术教育评价机制。可以通过自评制度和考核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教育部门可以每年面向全市各级中小学校进行艺术实验考核,主要考核音乐、美术等常规的艺术课程项目。在平时也可以以抽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成绩要作为教育质量评价和目标管理评价的依据。

2、加强艺术教师素质建设

为了改善中小学当中艺术教师素养不高的情况,可以发展中小学生艺术教学平台,打造艺术特色课堂,为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提供更多的形式和更丰富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对接地方大学艺术类院系教育类师范生的实习基地,提高中小学校艺术类教师的整体素养和水平,为艺术课程配备更多的专业教师,从而开设更多种类的艺术课程。其次,对于学校在职的艺术教师也要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来提升他们的业务素养和基础文化素养,使艺术教师能够积极探索艺术领域当中的系统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教师艺术比赛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3、增加艺术教育投入、完善教育资源

首先,学校要提高对于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视,增加艺术教育的投入,学校的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改善艺术教学的资金和设备,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生专门的艺术活动中心和教师。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的合作,开拓艺术教育资源的新途径。最后,学校还要引导教师改进艺术教学的形式,注重开发艺术课程资源。比如可以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加强校本艺术资源的开发,还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确保艺术课程按照规定计划开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基础特色、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按照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将地方浓郁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艺术编成校本艺术课程当中,使地方文化进入到学生的艺术课程当中。

4、积极搭建艺术活动平台

除了学校自身的努力之外,地方教育部门还要积极为中小学生搭建艺术活动的平台,使中小学生可以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比如可以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的活动,为中小学生的可以充分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活动可以采取市赛和校赛相结合的形式,参赛对象为全市中小学生在籍在读学生,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元旦、五四青年节的节日当中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在学校的宣传栏、文化墙等平台当中展示学生的艺术学习成果。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范文6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现状 思考

一、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记者郑琳在2010年12月4日《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

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

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裸体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裸体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

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

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

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

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更新教育观念,把观念统一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是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整体教育的思路,必须在各个学校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没有美学知识,企业家可能使一个好的形象设计闪过视线,使一个新颖的广告策划与其失之交臂,整个社会将变得苍白和没有魅力,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改变美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变美术课的地位,让美术专业老师能真正从事自己的专业,使美育走进校园。

(二)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优秀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优秀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优秀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三)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