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范例6篇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范文1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临床医学 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历史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推动了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席卷全国的开展创新教育浪潮。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各级各类、各专业学者、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热情空前高涨,并纷纷在学刊学报杂志上发表研究和实践成果。创新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实践,在我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水平,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最新进展情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许多学者是通过对东西方成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来探讨、研究创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支持鼓励学生个别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能力。但更多的学者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进一步优化,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次,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再次,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最后,教学过程也发生深刻转变,由讲解说明为主体的进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简单一点说,从教师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征:语言能力特征( 形体语言、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特征( 表达语言、板书表达、媒体表达)师生互动特征、启发预见特征;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教育表现为四大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教学管理者来看,创新教育包含两大管理:创新教育过程管理、终末效果质量评价管理。

2.我院的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 如院校文化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知识的主体称作“ 学习者( learner)”而不是“ 学生”( student)。把学习知识的主体尊为主人地位,是因为在知识面前,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 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识面前,教师既“ 教”且“ 学”, 学生既“ 学”也能参加“ 教”。这与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 师生互动”是一致的。我们在以东西方院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以研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身的理论研讨,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进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2. 1 我院本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学医院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水平、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水平、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水平三个方面。

2. 1. 1 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意义建构。这具有浓厚的机械论的味道,却极易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极富创新性见解。所以现代建构主义只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理论框架,而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启发预见为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教学法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 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法的局限,打破常规课程设置顺序,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切入点,主线突出、目标明确地实施教学。由于新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广,困难和问题也较多,我们只在2001 年儿科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明显得到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以往学生。目前,我们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作进一步研讨。

问题式教学法。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学界重新得到广泛重视。

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将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已在内科学( 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等)、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预见,收到良好效果。

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仿真现实情景、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或达不到的一种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是国际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发展前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发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技术,计划斥资650-900 万元( 逐年投入)建立建设“ 教学数码港”,通过虚拟与现实交替、情景与空间交替、思维与技术交替、能力与实践交替,实现教学全数字化,并以新循证医学教学、问题式教学为教学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心。

    2. 1. 2 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是使学生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专业学科的见习带教教学中。

2. 1. 3 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

临床医学实习,是一个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教学过程。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创新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见实习带教中,特别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我院相关学科在见实习带教中,已全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互动讨论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固定物理空间,不固定场所,边讨论边学习。互动讨论教学法,尊重个体,教学实现个性化,空间、模式完全开放,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互动讨论中显著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学学科、心血管病学学科、普通外科学科、儿科学科等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创新教育收效显著。

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创意。对于同样某一疾病,教师不引导、不暗示,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进行网上、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对病例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探究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主任、教授教学查房教学中,效果良好。

2. 2 我院研究生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传统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学本科作为普及性教育,硕士学位研究作为创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学位研究作为精英性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硕士学位研究在原有的创新性教育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拢。

我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作为普及性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注意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点进行教育培训;作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学,注意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大师型和精英型为培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

以神经外科学学科为例,三个学科带头人一共五个主研方向、十三个主攻课题、数十个子课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以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注重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综合医学理论水平、综合医学临床能力、综合医学最新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综合专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培养大师级顶尖医学专业人才。以神经医学专业前沿发展方向为目标,以神经医学专业尖端科技为发展方向,以顶尖专业课题为主攻方向,培养精英级顶尖神经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学科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思路活跃,学术方向广阔,学术进步明显,学术发展持续。

3.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以其个性化、开发式、创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概念是双向性的,内涵包括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学生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 1 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

我们注意到,创新教育主题中,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 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创新教育是由创新型师资人才进行实施的,而教师本人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

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开展创新教学、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创新型师资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上进心、学科学术氛围和“ 悟性”等六个方面不断进步提高而生长出来的。

我们在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中,主要依靠舆论造势、营造情景、创造条件和选拔重用等手段,使创新型师资人才首先脱颖而出,并带动、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成长。

舆论造势就是通过院大会、院周会等会议形式和下发文件等文字宣传等形式,鼓励、宣传创新教育,表扬表彰开展创新教育的先进学科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创新教育造势。

营造情景就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内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创造条件就是给热衷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提供、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在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优先考虑,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选拔重用就是选拔重用开展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范表率作用。

3. 2 创新教育与医院可持续发展。

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开展创新教育,不仅对临床医学教学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也对医院本身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开展创新教育与营造学术风气氛围密切相关。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有或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聚集,学科、医院的学术风气、学术氛围自然浓厚,医院学术活动活跃,医院可持续发展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范文2

创办临床医学七年制是提倡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潜力大,有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高层次医学人才[2]。它的创办是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将有力地推动医学生培养观念、层次、模式和质量的改变。1988年以来,各试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校因无成熟的培养模式可借鉴,对于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一直存在不同意见和争论。1992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转发同济医科大学<关于加强我校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对七年制医学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原国家教委委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一次对15所首批试办七年制医学院校的教学与学位授予质量进行了联合评估,肯定了七年制教育办学形式。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各试办高校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各自的七年制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实行了与综合性大学联合培养的“七年一贯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部分七年制高等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将成为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教育的办学主体。

2树立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医学领域的渗透,临床医学将充分应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和更新各种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和手段。医学实验与医学理论,继承与创新,不同学术观点,学派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带头学科的更替,以及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涌现,因而,医学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子系统,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医学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时代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从教育观念上看,器具型教育应被智慧创造型教育所取代:从教育目标上看,知识型、专才型应被复合型、创造型、发展型和国际型培养目标所取代:从教育过程看,知识灌输式和知识习得式教育应被知识激发式和知识识得式教育所取代[3]。”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后备力量,不仅应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与精湛的医疗技术、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还应具有应对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敢于攻克医学难关的毅力,最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3.1医学事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发展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医学将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与其他科学交叉、融合和渗透。医学模式进一步转变,医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医疗卫生服务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些都需要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本理念,在完成本方向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能应对各种挑战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3.2当前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滞后性

目前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是在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下建立起来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已明显落伍,主要表现在医学教育思想未能与医疗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难以跟上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展的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开拓创新精神欠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3.3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培养七年制医学生创新能力,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掌握和跟踪最新医学发展动态和趋势,扩大知识范围,活跃思维方式,成为具备较高科学素质的医学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不断发展医学新理论,开拓研究新领域,攻克技术新难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4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4.1提高教师素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的创新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影响。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观,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的试验,专业知识增加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等内容。

4.2正确处理课程学习、临床和科研训练的关系,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七年制医学教育中,科研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科研方法和技术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于此目的,要正确处理课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与科研训练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科研训练要求,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接受科研训练,把科研训练与课程学习、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建立全程科研训练的教学方式,使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4.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建立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方式,强化专业学位要求,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疾病为中心、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临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行“双科并进、床边教学”,建立临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方式。

4.4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只局限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素质好坏、科研水平等没有被纳入考评范围。因此,改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评价办法,建立新的医学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七年制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人格、技能、知识、实践等方面做出客观分析与价值判断。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范文3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人才是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改变,创新创业意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并且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发展中。这种发展趋势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很多医学院校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程,但由于医学专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医学院校不能全盘采用其他院校的教学方式,需要针对医学院校的特点,构建出适合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

1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但在民办的医科院校,由于医学院的一些学习特点,导致医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其他院校相比还远远不够,有待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医学院创新创业意识还很薄弱,没有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医科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对医学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要求较高,专业知识的难度也较大。也因此导致了医学院校的教育者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不够重视,教育力度也不够。虽然有的医学院校开展了相应的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但是因为没有结合民办医科院校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开展,相关教育者也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导致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单一和体系的不健全。

1.2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资源匮乏

由于医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不重视导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师资配备方面的匮乏。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一般由学校负责就业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担任,这些教育者大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知识培训,也没有创新创业的经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够。专业创新创业教师的匮乏,不利于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1.3不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医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不重视和师资力量的匮乏,进一步导致其课程设置的不科学。因为民办医科院校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大多复制其他院校的设置,与医科专业和社会发展的适用度不高,没有建立符合医科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

1.4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医学生的就业思维一般是进入医院或者医药企业,而且医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一直埋头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社会、市场、经济管理的知识不够了解,学生的综合个人素质与其他院校相比,还远远不能适合创新创业的发展需要。这些能力和认知的缺失加大了医学生创新创业的难度,进一步打击了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1.5相关部门的重视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方针的政策,但是对于民办医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再加上一些政策操作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激励程度也还不够,对于大学生创业还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加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难度。

1.6不良社会舆论的存在

随着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很多媒体也在关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报道了大量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闻,但是社会舆论对于这些创新创业评论不一,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舆论导向,这极大地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就医学院的学生创业来说,会遭到父母亲戚的反对,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生的创业之路就更难了。

2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医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根植于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之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2.1明确培养目标

民办医学院校首先要明确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围绕目标建立一系列的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保证医学院培养人才的系统化。

2.2对大学生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之后,还应该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宣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丰富的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大学生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才会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去。还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知识。

2.3学校建立相关的教育实践平台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学校还应该积极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为医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设备和资金的支持,还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来吸收社会企业对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资,为医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有利资源。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充分发挥出实验室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建立创业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增加创新创业的孵化力度,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地将学生成果推向市场。同时,加强创新创业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

2.4增强各医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度

推进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不断地加强医科院校相关领导老师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度。创新创业并不一定就是建立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开拓精神和进取精神,是一种新时代的就业观念。医科院校的相关老师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

2.5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课程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构建相关的教育课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基本课程当中,改变医学院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开设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种选修课和必修课等。同时,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进行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医学管理双向发展。

2.6加强医学院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建设

构建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要改变以往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方式,聘请专门的创新创业老师开展创新创业的学习。还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也可以让他们担任一部分的教学任务,结合他们自己的实践,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还可以组织有能力有志向的同学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安排参加多种交流活动。

2.7政府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

政府应该积极落实好各种激励政策,与学习积极配合,大力宣传政府的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不以职业的高低来评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地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一定的支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

3结语

促进医学院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不仅可以解决医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促进我国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是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利措施。构建医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使他们在激烈的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黎奇.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84-87.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范文4

一、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1.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大学生创业能力指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以智力为主导的较高层面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简言之就是一种智力资本。而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就是针对中医院校的学生,以创业意识启蒙、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个体心理为主导的综合能力提升,通过创业能力的培养,达到创业教育与中医专业教育特点的有机契合。2.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首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多元化提升,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创业能力,才能够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热潮使越来越多的医药院校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让拥有一技之长的医学生尝试走向双创道路。其次,提高社会的整体契合度,也是传统医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自古以来,中医这个职业就有自主创业的基因。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日趋多元化,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理论能力,更多的是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和把理论转换成效率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中医院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强化社会的契合度,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再次,把握创业教育与中医专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契合点,进一步深化中医院校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对中医行业的发展不可替代,在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医院校必须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创业教育,加强企业、高校、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院校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使学生毕业后由传统的谋职者、就业者,转变成为新岗位的创造者。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三强”实验班为例,就是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创业意识启蒙与强化跟师学习相结合。

二、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作为培养中医人才基地和摇篮的中医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医创新型人才作为振兴中医的历史使命,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1.以学生成才为根本,持续深化中医教学改革。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转变教育关键,深化教育改革尤为重要。首先,转变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新时期中医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要深化中医院校的教育改革,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转变,建立以中医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另外,还应该加强中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载体与平台建设,深化创业基地建设,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创业。其次,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力度。秉着以“中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开设相应的专业,为未来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再次,引入创业教育。学校应该从学校、专业、师资水平的实际出发,努力寻找中医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引入创业教育,强化创业知识的普及,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2.以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有效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创新创业平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与现代技术、科学实践平台的结合,培养大学生对中医学科研究的兴趣,从而激发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形成和培养,让学生准确把握创业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例如,我校积极参加全国、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动力。其次,继续完善我校的创新创业配套建设。其一,要不断优化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其二,成立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全校学生的创业项目组织、申报、规划和指导,全面负责学校的创业课程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重要的前提,其三,充分利用创业孵化园,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健康+互联网”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注入了活力。再次,学校需拓展大学生创新科研平台,校外加强与产业的联合,充分发挥课外科研基地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科研的机会和场所。3.以评价体系为引领,完善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首先,制定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内容和指标的制定,对专业教师、创业导师、班级同学、辅导员等进行评价,优化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整体评价体系。其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电子化、可存储的创业档案,强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实时动态管理和监控,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得分和创业评价结果。再次,合理检验并完善创业评价机制。应根据社会和高校实际情况的变化相应地调整评价内容和指标,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要建立真正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需要经过更加详实的实践探索,需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和成功案例。唯有这样,才能为高等中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才能真正地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结语

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高等中医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必须实现传统中医和中医药创新这一理念相结合,勇于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个人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于铭 张明远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赵鲲鹏.基于"传承-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课程为例[J].中医教育,2016(02).

[2]牛素珍,牛彦平.对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08).

[3]汤佳乐,程放,黄春辉,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

[4]吕朴,崔冉亮,戎凯,等.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3).

[5]王惠群,杨大刚.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导向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

[6]戴建国,赵玉男.中医院校在中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7).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范文5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 现代医学教育 创新思维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ies impacted on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Yu Xichong, Yang Wei, Wu Bola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ing, integrating and fast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ies demanded talents who should have broad vision in some fields and process team spirit and creative ideas. In the present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the effects of them on med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possible results.

Key words: moder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edical education; creative thinking

伴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娱乐和教育等也发生着深刻变革。医学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社会医疗事业推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对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这种变革,21世纪的医学教育对现代医学科技革命作出积极回应,开展一系列改革的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并具有科学思维的医学人才。

1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革命特点

1.1 现代医学科技的集成化

现代科技衍生出不同的门类和亚类,不同的门类和亚类渗透衍生出不同的交叉学科。在医学科技发展过程中,吸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环境科学、信息学乃至人文科学新理念和新技术,极大地刺激了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如核磁共振技术的引入无论在临床诊断还是在微观药物分子结构的研究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药剂学研究中引入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药质体、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促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融合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在原有医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等学科。因此,在医学科技范围内,单一的学科实际上已经集成了众多的医学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物理学、信息学方面的最新技术和知识。现代物理学、信息网络技术可进一步推进医学科技集成化,形成以某一学科为中心的技术群、知识网。

1.2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快速化和全球化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呈现快速化发展的特点,包括新的医学科学技术的建立、推广和应用。随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知识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医学论文、专利、专著、方法等飞速发展,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随现代网络“高速信息公路”的建立以及网络的扩大和提速,医学科技、医学知识实现了实时传播,全球共享医学知识。无论普通百姓还是专业人士,均能及时获得医学知识的更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网络和3G手机的普及使医学科技普及更快,更全面。从局域网到有线互联网时代,再到无线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医学科技和知识的普及。医学知识不再专属于专业人士,而成为被普通大众接受的知识。

1.3 现代医学科技的理论和技术密切联系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和新理论,包括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的引入。而新技术的发现则依赖于全新理论的指导。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现象,形成新的医学知识,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催生新的理论,又促进技术发明,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现代医学科技中理论和技术密不可分,实际上是以医学科技为核心的技术群落支持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明。

1.4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使不同医学领域的专家合作更加密切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任何人都不可能以个人的行为独立完成技术和理论的创新。现代远程医疗系统的研发使来自不同领域、区域和层次的医学专家更加紧密地合作,为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由于医学科技集成化使科技合作在医学科研中更加突出,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率。

2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2.1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人才思维模式培养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实践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展中,没有创造性思维很难产生创造性成果。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手段的涌现更加依赖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关系到医学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科学技术和理论应用与创新的主体,加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提升未来医学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尤其是现代医学生的培养中,要培养更强的创新思维,建立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灌输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其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如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预测疾病的研究,需要在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疾病和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和处理能力预测某一医学现象的发展规律。要求研究者通过发散思维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建立并处理某些命题。

2.2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包括医学科技革命使创新思维、创新成果评价的主体由科学家个体转向科学家联合体。医学科技创新思维的提出往往来自团队的智慧。医学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如果没有群体意识,或失去了社会联系,任何一个医学科学工作者将一事无成。其次,科技革命推动科学家之间的紧密合作,包括区域间乃至国际合作,反过来,这种合作促进科技革命向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合作更加突出,联系更加紧密。最后,由现代科技革命引发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已经形成,未来成千上万的专业论文、专利、评论产品的出现,知识和技术可能围绕某一专题展开,尤其是在医学研究方面的论著和专利发明,任何个体都不可能全部掌握,只有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群策群力,才可能较全面地掌握其发展动态和前沿。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主体,医学科学家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组成联合体彼此紧密合作,解决科学问题。

2.3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快速更新医学知识

在医学教育基础知识(成熟的理论体系)的传授中,对新知识和理论体系的介绍较少。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带来庞大医学信息量,每天都有成熟或不成熟的技术和理论观点出现,这些知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广泛认同的医学理论所替换或更新。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医学教育加强新知识和新理论的传授,为知识更新做好铺垫。如近年来提出的网络药理学(诸如信号网络药理学等)、小分子RNA干扰技术理论的提出,使医学工作者重新审视药物作用及机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提出观点并发展不同的技术。

2.4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方式和运作模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升级换代,使复杂的医学问题简单化和实时化,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尤其明显。远程网络控制技术、网络会诊、远程课程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医学教育、解决医学难题和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现代医学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大学校园,而是向实现校际合作、教育资源和信息共享教育模式发展。如远程医学教育在继续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学习不需要长途跋涉,而是就地学习、更新知识。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现代医学教育产业的运作模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校际合作愈加紧密,诸如医学院校之间互派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的合作。医学教育资源的急速膨胀也为学生学习选择范围扩大、个性化、互动式的终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下,尤其是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现代医学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这将冲击乃至颠覆传统教育模式。

3 对现代医学科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3.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2,4]

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某一层次的知识展开教学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现代科技和医学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方法、时间等可选择性增强。来自互联网的医学传播平台,如各级精品课程网站、搜索引擎、论坛、各种在线即时通讯平台,尤其是专业的医学网站,均可提供各种医学知识。因此,在现代医学教学中,应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可选择范围,逐步将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至以学生为中心。

面对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工作适应性强的人才。根据社会需求设计培养目标,现代医学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坚持“产学研”培养人才的模式,加强医学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技能。

3.2 改革医学教育方式和运作模式

现代医学科技革命促进全球化发展,医学高等教育要适应科技革命,就必须改革运作模式,按现代科技发展提出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办学模式,如公私并存、中外合资等办学方式,提倡开放式办学。现代科技革命导致社团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界限模糊,不能局限于校园内象牙塔式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即医学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源尽可能实现共享。医学高等教育所负的社会责任不单是培养人才,同时也要普及医学知识。随现代科技革命的推进,开放式的医学教育应为医学知识的普及承担更大的责任。

3.3 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3]

创新思维是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创新思维作为智力的一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少年智则国智”,国人的创新思维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而创新思维的出现需要培养和熏陶。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显得很重要,在医学教育中同样很重要。首先,创新思维的培养依靠一线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可能,不妨邀请专职科研人员作学术报告或授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开阔的视野。在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主动获取医学知识并非难事,关键是发挥监督的作用。除常规知识传授之外,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阅读最新的医学进展并书写提交自己感兴趣领域的阅读笔记。此外,设立讨论课,要求学生阅读规定的文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创新思维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在医学教育中设立科研基金资助学生优秀的创新性想法。

3.4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现代科技革命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区域间合作乃至社团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1]。在临床医疗行为和医学科研中,合作尤其突出,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新技术、理论和方法,不可能单独承担医疗和科研项目。医学教育在培养个性的同时,还应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在现有的实践性课程中加强团队合作,通过分组和考核指标,对每一位参与团队工作的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评价。另外,参与教师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团队合作,形成团队意识。

3.5 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展新视野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特点,要求医学教育的内容更新,不能拘泥于以往基本知识的传授,而要拓展其内容,主要在新思维、新概念、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设备的介绍上突出新。教学内容最好由传授者自行拟定,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

对教学手段应当不断提高和改进。信息技术发展和软件的发展,使教学手段发生巨变,大量应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动画、视频、音频和幻灯演示等。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远程网络课程成为医学教育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医学继续教育中,提高了传授知识的容量和传授效率。如在高年级医学生的专业课教育中,可直接采用数据库,检索需要的文献,针对医学症状现场讲解,这样既丰富了讲解内容,更新了知识,又拓展了思维。

强化实践教学功能。实践是获得理论的途径,同时也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让医学生接触较先进的设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新技术,同时通过对新技术和理论的了解和应用,始终坚持产学研的道路,提倡医学生参与学术团体的工作,接触较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拓展视野和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浩明,赵国杰.现代科技革命与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41-47.

[2] 王余丁.在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3):1-4.

[3] 王跃新.现代科技革命与创造性思维的互动关系[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6):21-24.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范文6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recent year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positively explore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cultivate medical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关键词: 临床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innovation spirit;practic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49-02

0 引言

创新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是社会发展进步最强大的推动力;实践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唯一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析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现状,积极探索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近年来医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

在科技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培养目标的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传授知识,增加临床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培养临床医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更要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基本技能、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竞争力,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水平,加强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国家、医学院校、医学生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极其重要。

1.1 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而轻实践教育。由于教科书从编写到发行,历时较长,不利于新理念、新技术的传播推广。灌输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医学基础理论较好,创新实践经验不足。依靠陈旧过时的知识和有限的个人经验进行医疗决策,对患者的诊疗极其不利。因此,增强临床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1.2 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医学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质量人才的标志,也是衡量一所医学院校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要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整体实力和打造学校品牌,必须坚持加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医学院校寻求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

1.3 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将成为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重要砝码。因此,医学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竞争为导向,加强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2.1 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打造一流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

2.1.1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根本目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尊重临床医学生的人格和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尊重临床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优美、和谐、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团体;关爱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学生。

2.1.2 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实践育人作为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志和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实践育人的意义、机制和组织协调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教师是践行实践育人的主体,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李安好的敬业精神,教师践行实践育人主要有三方面工作:课堂教学、课后综合训练、课外的学生活动指导。实践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为临床医学生成长创造实践环境,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

2.1.3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者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把“材”理解为受教育者,即学生;同时也指我们所教授的内容,即教材。只有把学生与教材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才能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个性差异该得到怎样关注?教学的个体化该如何得以加强?弱势学生群体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和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保护临床医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重视和尊重临床医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临床医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2.2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为临床医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临床医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摒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有些可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1],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潜能,对课堂上积极发表意见、对教学有改进建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加分奖励。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能否主动创造性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收集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推进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2.1 合理配置选修课 选修课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还有些选修课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适当减少必修课课时,增加选修课,拓宽临床医学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启迪临床医学生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临床医学生了解新兴学科及学科发展动向,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提高临床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身体心理素质;提升临床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2.2.2 合理配置和利用实验室资源 “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沿阵地。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验课,把部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验教学课中,让临床医学生在亲身实验中加深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保证实验室的投入,购置相应的实验室设备,购买相应的实验标本;开展与临床发展相符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与理论教学、临床应用有机结合,保持实验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科学实验创新体系,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设开放式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优化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努力创造条件开放临床医学实验室,给临床医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临床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3 高度重视临床实习环节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关键性实践阶段。“医乃生死所系,责任匪轻”,各临床实习单位要重视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不断完善临床实习教学体系,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培养出医德高尚、具备一定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临床医生。

临床医学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前,医院要做好临床实习医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一方面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另一方面让实习医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医院环境,较好地进人实习角色。

实习带教医院要组建优秀的带教老师团队,根据大纲要求,建立健全医学实习生临床轮转计划,不断完善实习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对各要素在教学全过程上加以有效的控制[2]。利用各种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临床实习医学生实践机会。根据各学科的需要,在实体实习的基础上,适当选择增加模拟与虚拟技术培训手段,如,采用多媒体心肺听诊触教学实验系统对学生进行训练、考核。老师在带教实习安排上,尽量抓住重点,大胆放手,采取以传授启迪诊治疾病的思维程序为主的带教方法,让临床实习医学生多参加对疑难病人的病案讨论,并要求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治方案,科主任或高年资医生总结指导,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典型的阳性体征尽量让临床实习生多操作、多体会。定期组织临床实习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医疗法律法规常识;运用多媒体放映《执业医师临床操作技能标准》、专题讲座录像等内容,定期开展“比武练兵”活动,使临床实习生了解并掌握相关医学技能。在结束临床实习时,从个人总结、科室鉴定、理论考试、技能比武、各项病历书写、考勤纪律情况等方面来对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严格鉴定考核,从而增强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仁心、仁德、仁术的后备临床医生。

2.2.4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临床医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单位;参加有关调查或义诊活动,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现状和医疗卫生现状;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期,到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开展临床医学实践活动,在临床实践中了解医学常识,熟悉诊疗常规,学习疾病预防、诊疗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竞争力的需要,是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水平的需要,是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探索新途径,增强临床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葛为公,杨红梅.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实践[J].华夏医学,2002,15(6):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