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范例6篇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范文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会议精神,确保我县*年农村*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完成,根据我县实际,结合《*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巧政发〔*〕52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巧政发〔*〕72号),按照《*市交通局关于下达交通厅*年*工程计划的通知》(昭市交计〔*〕116号)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县*工程的建设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建设与管理等相关建设原则,仍按《*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巧政发〔*〕52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巧政发〔*〕72号)文件精神执行,各乡镇人民政府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主体,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县交通局负责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质量、进度、安全、环保及资金的监管工作。

二、建设标准

为切实体现农村*工程的建设意义,利用好有限的建设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采取“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等级多标准”建设原则,路基宽度在困难路段可降低到4.5米,对已经稳定的高边坡不再进行开挖,对低边坡路段沿老路进行加宽及侧沟开挖,重点铺筑砂石路面、完善排水系统及安保工程。所要实施的砂石路面、排水系统及安保工程必须经乡镇负责人和交通局现场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并提出实施方案,待完善施工图设计后方可组织施工。

三、建设任务

我县*年*工程建设任务重,连同*年追加建设项目共37条415.8公里,涉及14个乡镇37个村委会,目前设计任务及图纸审批工作已经结束,具体任务如下:

(一)《*市交通局关于尽快开展*年拟追加*工程建设计划项目施工图设计工作的通知》(昭市交〔*〕632号)下达我县*年*工程追加项目建设任务为8条87.1公里,涉及7个乡镇8个村委会,分别为:白鹤滩镇9.5公里;红山乡21.3公里,老店镇20公里,崇溪乡7.3公里,炉房乡20公里,药山镇7公里,大寨镇2公里。

(二)《*市交通局关于下达交通厅*年*工程计划的通知》(昭市交计〔*〕116号)下达我县*年*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为29条328.7公里,涉及12个乡镇29个村委会,分别为:白鹤滩35.7公里,金塘乡7.6公里,药山镇55.1公里,老店镇27公里,包谷垴乡10公里,新店乡58.2公里,小河镇57.9公里,东坪乡21.1公里,崇溪乡30.1公里,中寨乡11公里,炉房乡8.6公里,马树镇6.4公里。

四、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县交通局作为交通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控制,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技术组、质量和安全稽查组,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及相应公路的建设业务。交通局领导要分片区挂钩负责,工程技术人员分线路负责并适时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辖区内*工程的组织实施,同时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积极做好群众动员、协调工作,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情况,适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加快土地、林木、社会关系等协调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三)施工承包人要围绕施工项目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根据合同约定的建设任务,对工程建设进行目标细化,突出控制性重点工程和关键工程,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合理调配人员和机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范文2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农村公路条例》、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省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负责农村公路管理的责任单位及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保障投入、建养并重、安全畅通的原则。

第五条市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

第二章工作机制及职责

第六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需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明确一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派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交通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职责,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

第七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和队伍,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受灾农村公路的抢修;负责县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工作;组织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工程验收;监督、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乡道、村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第八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村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编制,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工作;协助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十条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本村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协助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三章管理养护

第十一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是指按照公路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保持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完好状态而进行的养护巡查、路况检查、决策评定、内业资料管理和经常性保养维护、灾害性损坏的预防和修复,以及为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大修、中修等作业活动。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应做到路面完好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路基边坡稳定、边沟排水畅通;桥涵构造物完好;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齐全,绿化协调美观。

第十三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应参照交通运输部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等,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巡查、路况检查、评价决策、内业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包括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小修保养,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预防性维护保养,修复其轻微损坏部分,使之常年处于完好技术状态。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中修工程,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修复、加固,恢复其原有技术状态的小型工程。

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大修工程,是指对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已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或遇人为及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严重损毁进行应急性、预防性和周期性的综合治理和修复,恢复其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有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建或增建,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专业化队伍养护;

(二)群众分段承包养护;

(三)专业化队伍与群众分段承包养护相结合;

(四)其他养护方式。

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备资格条件的农村公路养护单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逐步实现专业化养护。

第十六条对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必须配足人员,并不得低于以下标准:

(一)一级公路每1.5公里1人;

(二)二级公路每2公里1人;

(三)三级公路每3公里1人;

(四)四级公路每4公里1人。

养路员标准条件如下:

(一)身体健康,年龄控制在50周岁(妇女45周岁)以下;

(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三)品德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

(四)优先选用长期在家务农人员;

(五)养路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并挂牌上岗。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履行建设程序,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并通过招标或者其他竞争方式,择优选择专业化施工单位。

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少于1年。

第十八条大修、中修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及时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做到资料归档齐全、规范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交工、竣工验收;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大桥的大修工程,交工、竣工验收应分别进行,其他大修、中修工程的交工、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养护作业人员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

县道、乡道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绕行标志,并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向社会公告。村道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告知沿线单位和村民。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用地、砂石料存放场地以及因养护需要挖砂、采石、取土、取水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统筹解决,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保证养护需要。

第二十一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农村公路绿化规划,组织农村公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公路绿化。

农村公路用地上的树木不得擅自砍伐,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公路绿化严格统一规划,公路两侧至少各一行,株距3米,要因路制宜进行绿化,培植位置要求距路面外缘以外水平距离不少于1.5米。绿化里程应占宜绿化里程90%以上。

第二十二条对由于自然灾害破坏的农村公路、桥涵等设施,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抢修。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三条本细则所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是指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维护公路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保护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用地及农村公路附属设施(以下统称路产)的行政管理。

第二十四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执法队伍建设,配备必要数量的路政管理人员和相应管理装备,依法制止、查处本行政区域内损坏、破坏、侵占农村公路路产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路两侧自公路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以外,按照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的标准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

除农村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需要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占用、挖掘农村公路。

第二十七条在农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摆摊设点、设置集贸市场;

(二)堆放物料及设置其他障碍物;

(三)挖沟引水、漫路灌溉;

(四)堆粪沤肥、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涉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按照《省农村公路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持证上岗、着装整齐、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第五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与管理应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建立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稳定资金渠道。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一)国家、省、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大修、中修工程;

(二)市人民政府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并纳入市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乡道、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元的标准安排资金,纳入乡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

(四)鼓励利用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路边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

(五)受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等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

(六)通过村庄的村道,其村内部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村民委员会在遵循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下,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筹集村道养护资金。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实行市、乡镇(街道)财政分级管理制度。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养护工程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财政部门根据养护计划实施进度适时拨付。

第三十三条财政、审计、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养护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

第三十四条市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第三十五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实行千分制,主要内容包括养护责任落实情况,养护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养护质量情况,大修、中修工程管理,路政管理和内业资料归档管理情况等。检查考核的具体标准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农村公路检查考核采取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每季度检查一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考评分为日常检查、半年初评和全年总评。

第三十七条市人民政府对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表彰奖励。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在养护专项资金中列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拨付,存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第三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会同市财政部门扣减其下一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不安排下一年度省列农村公路养护大修、中修计划和扣减下一年度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小修补助资金:

(一)考核等级不合格的;

(二)未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的;

(三)未按照本细则规定配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的;

(四)出现严重质量和安全事故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未列支必要的养护资金或先拨后抽、虚拨实抽、挪用截留养护资金的。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范文3

关键词:山区道路 旅游公路 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15-01

1 工程概况

文成县百丈通景公路是百丈风景区―― 部级风景名胜区对外交通的主通道,全长11.4 km,位于海拔300~638 m之间,属山岭重丘,沿线灌木植被茂密,公路一侧傍山一侧临崖,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公路主要用于电厂大型设备运输,改造前为等外公路,路基宽度为4~5.5 m,很多路段尚不能达到准四级标准,回头弯半径小于极限半径,多处坡度大于10%,连续纵坡超过规范要求,加上年久失修,边沟堵塞,路面破损严重,不仅存在行车安全隐患,也不能满足旅游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项目设计实例

2.1 路线布设

综合考虑道路使用功能、投资资金、环境保护等因素,路线布设基本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尽量保护植被,避免大填大挖,尽可能减少临溪临崖路段土石方开挖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公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款规定的极限值,如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都应严格掌握;但对于好中求好的线形指标,如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可灵活掌握,不宜片面追求高指标。

2.2 路线设计指标的选用

山区景区旅游的公路等级应根据实际地形特点和景区道路功能综合考虑确定,并合理选择技术指标。同一条旅游公路可根据实际地形不同,设定不同的车速,选择不同路基宽度,困难路段亦可适当降低公路等级,灵活选用技术指标,避免刻意地裁弯取直、大挖大填,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原始植被和生态环境。

(1)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因根据景区旅游公路通行需求和使用功能合理确定,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加宽。当受到条件限制,可设计单车道公路,并结合地形合理布设一定数量的错车道或临时停车道,以避免临时停车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同时,采用混凝土边沟,并对路肩进行硬化,以改善路面宽度。根据国内许多实行旅游专线景区的管理经验,山区旅游公路一般限制社会车辆进入,景区通过设置旅客集散中心,稳定驾驶员队伍,定时采用旅游大巴接送游客,并对车辆安装定位系统,甚至规定车辆交会地点,实现旅游车辆有效、有序管理。因此后期加强对景区公路的经营管理,路基宽度可根据地形条件适当放宽。

(2)最大纵坡

景区旅游公路的通行需求和功能定位,对道路最大纵坡的选用有直接的影响。考虑到山区景区旅游公路的特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景区对旅游公路进行统一管理与使用。当公路设计的纵断面条件受到限制时,可根据小客车的爬坡性能作为设计参数,适当放宽对最大纵坡的限制,同时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这样既保证行车安全、减少工程造价,又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3 排水工程设计

由于山区旅游公路沿线植被丰富,地表水系发达,景区公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路基排水设计尤显重要。调查显示,水害是使山区公路破坏的主要形式,路面积水不仅影响车辆行驶安全,还会对路基整体稳定性造成破坏,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景区旅游公路排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在山区旅游公路设计时,为保证行车安全,避免路面过早损坏,应先对现场进行水文调查并结合原道路涵洞设置情况,再进行综合排水设计,将山水引至排水系统后,迅速、及时地排除。

2.4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永恒话题,公路安全离不开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从设计环节着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必要的安全方案论证,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和游客、行人通行的安全。景区旅游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的规定进行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景区旅游公路由于受到地形地势的限制,往往难以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有时甚至突破了技术指标的下限值,因此必须通过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证以及提高防护等级予以弥补。

2.5 环境保护设计

旅游公路一般位于风景区、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沿线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较好,当地政府和社会舆论对对景区旅游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要求和关注度较高。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必须坚持“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的指导原则。从环保的角度讲,保护生态环境和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是该公路建设成功的关键。

(1)水土保持设计

旅游公路设计应同时进行水土保持的设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必须因地制宜,既要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兼顾其实施的可行性,还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以及各种措施之间的综合布局。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填挖方平衡原则,充分利用开挖方,减少废方。在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水土流失、淤塞河沟、污浊水体,及时对边坡进行防护,建立良好临时排水系统。对临时堆放场地应做好排水、防护(植树、植草)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

(2)洪涝水利及水环境的影响设计

公路沿途设置了桥、涵等交通、水利设施,以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公路两侧边沟兼有防涝及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施工时对承包商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外,对河道的改移应确保泄洪畅通,满足泄洪要求,避免水流对岸坡的冲刷,并作必要的防护措施。

(3)施工环保措施设计

由于公路沿线下边坡坡度均大于60 °,公路下方有多处景点、居民住宅,石头因此施工期应注意环境安全,挡土墙清基和砌筑石料均采用人工开挖并结合支架垂直运输,严禁随意倾倒。山体开挖应优先采用机械开挖,由上而下逐层开挖,山体开挖之前应进行爆破施工专项方案审查,报业主、监理、设计、公安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山体开挖爆破施工必须采用预裂爆破并保证光面爆破效果,同时严格控制用药量,并采用搭设脚手架、挂设竹篱笆、麻袋遮盖等防护措施,确保施工无飞石,山下无落石。

3 结语

在文成县百丈风景区通景公路实施建设过程中,采用动态跟踪设计服务,充分坚持“安全、环保、科学”的设计理念,选择合理的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注重交通安全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的设计与运用,主要建设以拓宽路面、就势设置错车道、局部路段截弯取直、回头曲线改造、调顺纵坡、硬化土路肩、完善排水设施和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为主。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对景区环境的破坏,有力地保护了沿线自然环境,赢得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因而,笔者认为,该景区旅游公路项目的建设及其设计理念值得同类项目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范文4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研究

引言

公路交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运输途径,其安全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分析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分析

1.1公路设计中视距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视距设计是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般可以将行车的视距分为两种,即平面视距和纵断面视距。视距设计良好可以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使得驾驶员能够对行驶中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良好的视距设计还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充分的操作时间。在公路设计中经常用到的视距设计有停车视距设计、超车视距设计、会车视距设计三种,而超车视距一般是设计最长的视距。在视距设计中,由于车辆的高矮不同,驾驶员的高矮也有差别,而如果按相关的规定进行视距设计,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公路设计中平面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平面线形设计也是公路设计中可以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平面线形设计如果没有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心理、视觉及习惯,则非常容易导致驾驶员对车速的控制不稳、不及时,对突变的情况无法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心理及视觉习惯,以避免平面线形设计不合理而影响交通安全。

1.3公路设计中纵断面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纵断面线形设计也是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之一。公路的纵断面线形往往决定着视距,同时也对汽车动力性能的发挥有决定性的作用。通常状况下,在长、大纵坡路段,都非常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是由于长、大纵坡会对载重汽车行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在上坡时使用低速档的时间过长,则容易使车辆的水箱开锅。并且前面的载重汽车会影响后面性能比较好的车辆,所以就会引起超车的现象,影响交通安全。所以,在进行公路的纵断面线形设计时,一定要按相关的规定进行,避免因纵断面线形设计不合理而影响交通安全。

1.4公路设计中平面交叉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平面交叉设计也是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平面交叉设计常被用于公路网的节点上,平面交叉也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平面交叉设计时,往往不对公路进行渠化设计,从而导致驾驶员找不到正确行使的轨迹,对其它车辆的轨迹也不明确。因此,在公路设计中,一定要合理的进行平面交叉设计,并且要进行渠化设计,以充分利用交叉空间,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5公路设计中平纵组合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组合设计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平纵组合和行车的安全性应该相互协调,如果线性组合设计的不合理,往往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急转弯的平曲线而导致视线小于停车车距,从而急打方向盘而引发交通事故;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急转弯平曲线,如果在超出汽车设计的地方,仍然需要急打方向盘,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如果转弯半径较小的平曲线和陡坡在一起组合,则非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公路设计中要进行合理的平纵组合设计,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改善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设计因素的措施

2.1改善公路视距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

改善公路设计中视距设计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国家的相关规范规定进行视距设计,即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在3min的行驶时间内,要有满足要求的超车路段,而双车道公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超车视距路段的设计;其次,在设计时要将视距设计为能够满足允许超速状况下视距的要求以及行车净空的要求;再者,在进行人工构造物及边坡设计时,要进行详细的测算,避免其阻挡司机及行人的视线。

2.2改善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

改善公路平面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直线段的长度不能够太长,曲线半径一般选择比最小半径大的半径,注意圆曲线的半径一般小于1km。要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性。其次,如果要从地形较好的地段,进入到地形较差的地段时,要避免突变,逐渐对曲线的技术指标进行过度;再者,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地形相协调,既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考虑经济性,但同时又要避免连续曲线设计对驾驶人员造成的疲劳。另外,要注意在平面线形设计时,相应的考虑相关的安全措施设计。

2.3改善公路纵断面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

在连续上坡的路段进行爬坡车道的设计,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其次,在对纵坡坡度进行设计时,尽量避免采取极限值,如果必须要使用极限值,则需要在此之前进行降低车速的设计,并且要进行坡段长度和警告标志的设计,同时要设置紧急停车带及加宽路肩的设计,以避免车速控制不当而引发交通事故;再者,在纵坡坡度设计时,还可以在相应的路面进行路面摩擦系数增大的设计,并且在相应的路面提供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如加水及降温措施,或者设置避险车道及停车区域等。

2.4改善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

改善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相关规定在交叉设计中尽量减少车流的冲突点,缩小冲突的区域,并且将冲突区域进行分散或者分隔,进行渠化设计;其次,公路平面交叉设计要能够满足引导视距的要求,一般在通视三角区要避免出现阻碍通视的物体。如果条件不能够满足设计的需求或有限制,则要注意保证在主要公路的安全较差停车视距与次要公路的主要公路车道中心线5-7m处组成一个通视三角区,并避免有阻碍物体出现;再者,在进行公路交叉平面设计时,也要采用相关的辅助措施,如设置警告标志、信号交通管理辅助措施等,以保障驾驶员能够清晰的看清并自觉遵守;另外,还有注意对一二级公路平面交叉的间距要进行适当的控制。

2.5改善公路平纵组合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

改善公路平纵组合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进行平纵组合设计时要避免设计急弯和陡坡重叠的线型,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其次,如果平竖曲线出现重叠,则要将平曲线设计的比竖曲线稍长一些;在进行凹凸竖曲线组合设计时,注意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要尽量不要设计小半径平曲线,如果设计的接近极限值,则应该在小半径平曲线上设置高度较大具有导向性的设施,来弥补视距的不足。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保证人们出行的安全,就要在公路设计工作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对交通设计的规定对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梅.公路线形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N].长安大学,2009.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范文5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a general product quality characteristic meeting the use value and attributes,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has specific connotation, such as reliability, safety, economic, performance, life and other common properties. For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one hand, we should analyze its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peration and other social efficiency, on the other hand, also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st and benefit, so as to choose the best overall efficiency scheme. From planning, construction to the completion and the use, its quality is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work of each link. It experienced decision, project, design,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and many other area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Zhejiang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quality management;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87-02

1 浙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质量管理有不同的内容,下面分别从基本建设程序和作业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1]。加快公路网络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区域与城乡公路网络的整体功能。高速公路重点建设世界级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金塘大桥和西堠门大桥等)和通往省外的“接口路”、省内的“断头路”、区域间的“联网路”,干线公路重点强化配套、确保畅通,农村公路重点提高通达水平、健全管理养护体制。浙江省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0%以上,普通国省道好路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优等路率达到95%,全省公路养护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每年对13%-18%左右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实施大中修,对5%-10%左右的农村公路实施大中修。

1.1 基本建设程序

①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是前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工程项目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

②勘测设计是基础。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勘测如地质勘查、水文勘察、测量等是公路选线和路基、桥涵、隧道等设计的依据,应准确反映公路所经地域的自然条件。

③施工是关键。施工是指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形成工程实体并提供质量保证的活动。

④验收是保证。由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验收及评定,并由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依法进行监督检查[2]。

1.2 建设工程作业要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影响工程质量的作业要素主要有五方面:人、材料、设备、方法和环境(即4MIE)。

①人员。人员,是指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

②工程材料。公路工程材料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原材料、半成品(混合料)和成品(构配件、产品、设备等),种类繁多、性能各异。

③机械设备。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包括各类施工设施、生产设备、运输设备、操作工具以及测量仪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等,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设施。

④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主要是指工程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艺手段、施工方法和控制流程等。

⑤环境条件。有技术环境,如地质、水文、气象状况等;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等,应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2 浙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对部分工程项(细)目重新进行了分类和调整,对一些工程项(细)目按照其所属工程类别或工程内容差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其相应的工程项(细)目名称及编号也相应作了调整。

如:①路基工程中挖除非适用材料调整为分挖除淤泥和挖除其他非适用材料两个子目。②路基填筑中的利用土方和利用石方统一归并调整为利用方填筑。③软土地基处理调整为软土地基地面处理和软土地基地下处理两类。④桥涵工程中各类分散的试验检测子目集中统一调整到了试验检测项目。

2.2 对部分工程项(细)目的计量单位进行了调整完善。对照原规定,从方便科学合理计价、便于计量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项(细)目设置等方面考虑,对部分工程项(细)目的计量单位进行了调整完善,其相应的工程项(细)目设置及编号等也相应作了调整。

2.3 对部分工程项(细)目的计价工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完善。对照原规定,从统一同类工程计价内容、有利于计价的公平合理、便于计量操作等方面考虑,对部分工程项(细)目的计价工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完善,其相应的工程项(细)目设置也有所调整。

如:①路基工程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基坑开挖由路基挖方调整到了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的工程内容中,在挖方路基中不再计算。②桥梁桩基中无损检测由桩基调整到了单独的试验检测项目中。③隧道洞身开挖以设计开挖横断面(包括仰拱)计算土石方数量,不论施工单位出于任何原因而造成的超过设计开挖横断面的超挖,和由于超挖所引起增加的工程量,均不予计量等。

2.4 对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了分列。对招标工程量的计算和计量工程量的计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予以分离,使两个不同工程量的使用时段、目的、用途有了清晰的界定,为科学合理地按图计算招标工程量、按实计量工程量奠定了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全部作了分列。

2.5 进一步明确了计量规则,对部分工程项(细)目的计量规则进行了调整完善。对所有项目的计量规则均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并对照原规定,从有利于计量的公平合理、减少不合理的计量滞后或超前、便于计量操作等方面考虑,对部分工程项(细)目的计量规则进行了调整完善。

2.6 增设了部分工程项(细)目。根据“四新”技术在浙江省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及工程实际需要对部分工程项(细)目进行了增设和完善(但对一些特殊结构或工程内容,从适用性和通用性原则出发,未作全部增列)[3]。

3 结论

总之,对于浙江公路工程质量而言,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重大质量事故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一般质量事故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质量问题原则上由建设单位或企业负责调查处理。

参考文献:

[1]闫俊枝.论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89-90.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范文6

关键词:农村公路; 路线走向; 设计特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gradually extended to the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s also exists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the rout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oad design and principles of rural highway route design.

Key words: rural road; Route to; Design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农村公路的重要性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道、省道、市道等骨干线路的形成乡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日益凸现。 乡村道路,连接国道省道县道等大中公路,延伸到乡村组户,是公路网络的基础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农村,造福于农民的基础设施,是公路经济最终得以形成的关键环节。公路不能进村入户,村级经济将始终无法组成乡镇区域经济,因为没有便利的交通就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

从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来讲,农村公路好比是连接高速公路主骨架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效益能不能体现,关系到高速路能不能实现高速化,关系到路网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立足点,就是促进路网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路网整体,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农村道路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抓乡村道路建设着手,把“要想福先修路”变成政府行为,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组织实施,将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拉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二、农村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布局不合理,规划滞后。由于多数农村公路是“自然”形成,道路弯曲,断头路普遍,未形成系统的公路网络。

2、技术等级低,道路质量差。农村公路网现状中,就楚雄州而言,截止2012年,等外路6722.44公里,占38.5%,四级路9334.621公里,占45.9%。

3、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过去地方财力主要集中用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对农村道路的投入很少,因资金投入不足,使原本坑槽遍布、路基沉陷的道路无法及时修复,新的道路改造工程也难于实施。

4、道路设施配套不完善。由于缺乏设施配套,部分农村公路段晴通雨阻,抗灾能力差,通行能力低。

5、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道路建设、管理、养护经费不足,导致一些农村道路年久失修,积病成险,难于发挥预期效益。

农村公路设计特点

由于农村公路线长面广,针对不同地形、地质状况的农村道路,设计时除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交通量、人口密度、资源分布状况外,还应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等各方面因素,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在保证质量,满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灵活采用路面形式,以符合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

1、合理选择设计荷载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型重载车辆也越来越多,超重超载对农村公路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破坏。所以,选择农村公路设计的荷载标准一定要准确,应以观察或了解到的最大汽车荷载轴载为基础,结合技术标准,合理选择设计荷载等级。

2、合理选择路线,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县、乡、村建设规划要同当地景观相协调,发挥公路总体综合效益。

(2)充分利用旧路,减少占用耕地,保护生态环境。

(3)便于施工,采用的施工工艺应满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合理设计安全设施

以人为本、使用功能优先,是当前工程设计的一大主题。按照“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利于管理”的原则,结合交通量的增长与技术状况,完善补充安全设施设计。

4、工程设计要点

4.1路线线形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时,在一般较为顺直的路段,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进行调整,以求改造后有良好的行车条件;在较困难路段,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在老路地形极差且又受地形地物限制无法调整时,应考虑改线方案。

(2)纵断面设计

①满足各控制点的高程要求。纵断面控制点一般有桥梁、相交道路、城镇等。桥梁设计高程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及设计洪水频率对泄洪断面要求,对立体相交的道路要满足本路和被交路的行车净空要求,对平面交叉的道路要顺适衔接;路线穿越城镇时要尽量和地形、地物相一致。

②充分利用老路路面结构。在一般路段,路线的纵断面设计与路面结构的补强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纵断面拉坡时,应尽量拟合老路,避免大填大挖。在老路路面情况较好时,为充分利用老路的路面结构,尽量不要开挖老路,使补强厚度最大限度地接近填高。

(3)路基设计

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即注意在平面利用的同时综合考虑纵面利用,重视完善排水系统设计,路面排水、边沟、排水沟、涵洞、桥梁、截水沟、盲沟等应作为系统一并考虑,做好防挡工程和田路分家的护脚;对沟壑交错、塘堰密布的水网地区,路基设计要高一些;软基可采用换填、抛石挤淤、盲沟、塑料排水板等方法加以有效处理;公路建设将新增水土流失,特别是弃土弃渣流失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避免大填大挖,并对取土坑、弃土堆做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使其可在较短期内基本平衡,或进一步改善环境。

4.2路面结构设计

(1)旧沥青路面

当面层、基层裂缝较严重时,应开挖处理,然后在沥青补块上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对较大沉陷,应查明原因,翻挖处理。一般路段利用老路路表弯沉测定结果,计算出代表弯沉值,并反算成老路面当量土基回弹模量,再按弹性层状系理论计算加铺补强厚度,在加铺前需刨毛老沥青面层。

(2)旧碎石路面

对泥结碎石、级配碎石路面改建成高级路面时,一般将旧路豁松、打碎,掺灰处理,使其成为底基层,然后再根据弯沉情况加铺补强层。

(3)公路交叉设计

一般应该采用平面交叉口,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在交叉口处必须保证视线良好,确保交通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被交叉道路提前实施路面铺装,避免彼此污染。此外,要多开行人出入口,以方便进入农舍院落。

4.3沿线设施

农村公路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定要做到保证安全,方便群众。安全标志、地名牌、指路牌,都是必须设置的。

四、农村公路路线设计

1、选线原则

农村公路线形的拟定,应该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规划和技术标准,确定切实可行的路线。

1.1选择合适的技术标准对于农村公路来说,远景交通量不会太大,因此技术标准的确定应遵循满足当前需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技术指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能适应贵州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第二、能承载设计的交通荷载。

1.2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公路投资“低投入”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贵州经济相对落后,财政困难,农村公路建设主要为国家财政投入,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小,农民多以“以工代赈”的形式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因此公路设计选线时的应尽量降低公路投资。

①根据公路规划的走向,路线顺应地形地势,避免过大填挖,工程量尽可能做到最小。农村公路主要是连接村与村、村与小城镇、村与骨架公路网的通道,公路的走向明确,山区农村公路确定路线时,应结合技术指标的要求,在满足技术指标前提下,根据地形特点,尽量顺应地形地势,同时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

②充分利用原有桥涵

桥梁和涵洞是公路重要的构造物,其造价在公路中占很大的比例,路线选择时应考虑多利用可满足要求的桥涵,以节约资金。桥梁和涵洞的利用应经过详细的论证,不可盲目应用,避免直接利用不能满足要求的桥涵。

③多利用原有路段

农村公路的建设主要以改扩建为主,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在生活过程中已经修建了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农村公路或“毛路”,或是长期行走形成的“乡间小路”,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的选择而成的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选线时应多考虑利用已有的路段,这有利于降低农村公路的造价。

1.3避让不良地质路段

由于地质复杂,岩溶发育,容易发生滑坡、塌陷、崩塌、岩堆、泥石流等病害,公路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地质病害,其处理的费用高昂,是农村公路资金条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选线时应广泛调查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掌握详尽的地质资料,对已出现过地质病害和可能发生地质病害的地方,应主要采用避让的方式通过。

2、合理选择路线

合理选择路线合理选择路线合理选择路线 在路线的选择上,应拟定多个可能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考虑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困难,为避免重复投资,选择合理的路线非常重要,路线方案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地形与选用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平、纵、横要素,保持相邻曲线线形连续、均衡、协调,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2)路线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注意与沿线地形、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3)路线设计应尽量利用原有路基及桥梁和隧道构造物,避免陡坡、急弯、高填深挖,避免穿过不良地质地区,防止诱发地质灾害。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5)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6)平面线形以拟合原线形为基础,保证顺畅;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路线采用受限路段技术指标时,必须完善沿线安全及防护设施。

参考文献

[1] 孙春松.平原地区农村公路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