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环境保护论文范例6篇

英语环境保护论文

英语环境保护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双语教学 环境科学导论 创新能力本位教育 教学改革

引言

教育部于2001年8月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各高等学校各专业纷纷开设了双语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发展,我国高校双语课的开课数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虽然各个高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受到教师、教材及学生英语水平等众多因素的限制,我国高校双语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仍然存在有待提高的空间。为了切实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以中文理念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从英文思维角度掌握同样的专业知识,有必要从教师、教材、学生、教学模式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双语教学改革研究,从质和量的角度全面提高课程的双语教学水平。鉴于此,我们对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的《环境科学导论》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试点改革,将ICBE教学模式应用到《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该模式如何应用到双语教学中,构建最优的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使用英文理解及表达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应用能力。

1.ICBE教学新模式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即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做中学“,并通过学生在相关技能或活动上的表现来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依据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特点,以及当下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将能力本位教育(CBE)和创新相融合,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新模式ICBE(Innovation and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将ICBE教学模式贯穿教学整个环节,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课程的教学体系。

2.厘清“环境科学导论”教学改革目标

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的入门学科,“环境科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接触和认识本专业的指明灯,为学生的后期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风能(兼顾海洋能)开发技术,以及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管理、保护与监测修复方面的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生态修复、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运用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物理海洋学、工程学、数学及环境学、地球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环境科学导论”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因此教学改革需要结合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厘清“环境科学导论”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要明确双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能从两种语言角度掌握专业学科知识;达到增加学生专业词汇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双重目的。

3.基于ICBE教学模式的“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实践

3.1“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材改革

对现有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在校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广泛调查,结果表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第一志愿考进淮海工学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是他们的第一志愿专业。因此,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好,在第二学年四级通过率平均达到90%。而“环境科学导论”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安排在第四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完全能胜任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经过两年中文教材授课发现,第二语言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度不够,学生在了解当前国际前沿知识、提高专业词汇量和英语口语水平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2014年授课时,选用全英文教材“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该教材是国际上比较经典的环境科学导论英文书籍,书中各个章节语法较为简单,容易理解;每章最后面还有小结,容易掌握每章重点。

3.2“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科学导论”主要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学时所限(32学时),不可能讲授所有相关知识,因此就因材施教。根据海洋资源环境开发技术专业学生的关注点和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略选择,尽量做重要教学知识点的专题讲授,突出海洋环境科学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表1列出了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科学导论教学大纲中的讲授内容。这些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主要侧重海洋方面,尤其海洋在能量流和物质流中的重要作用,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变化、海岸带人口的变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海洋在水循环中的重要角色、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废物倾倒、濒临物种、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以及如何保持海洋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当然,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与快速发展,原有教学内容章节中列举的案例已无法匹配当前的环境科学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案例及最新发展趋势均需要通过互联网、期刊、书籍、微信等方式,将新的环境污染问题案例、新的应对海洋环境问题的理论和技术搬到课堂,从而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的认识度,增强专业学习与研究的信心。

表1 “环境科学导论”所授内容一览表

3.3“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过程跟踪检测改革

《环境科学导论》自开课以来,课程考核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平时成绩,占总评的30%,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7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来评定,且平时作业一般都来自于教材,并无任何难度。因此,这样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仅仅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结果。针对教学考核问题,在《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采用阶段性测验的手段跟踪检测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一学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科学导论》这门课在思想上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养成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更好地掌握了环境科学领域的常用专业词汇和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3.4“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方法改革

在《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过程中,能否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对课程教学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之外,还需要让学生侧重了解海洋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增强学生对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蓝色海洋”环境保护的参与和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的重要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让同学们意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其对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学习的动力,培养出全面、创新、有责任感的新型海洋环保人才。

3.4.1合理布局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比例

当前,高等学校的课堂已经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很多老师已经彻底遗忘传统的“板书”教学,而有些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板书”练习,黑板字不堪入眼。绝对的多媒体和绝对的“板书”教学都让学生生厌,如何合理布局多媒体和板书教学之间的比例,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环境科学导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介绍一些通过数学模型和图形来表述的理论知识,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动态的图像演示理论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形象又直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过程中,专业环境科学词汇选择“板书”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认识和拼写。

3.4.2互动式教学

在《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组织、最新研究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制作PPT,并在讨论课上由每个小组讲解,营造一种师生平等交流、无缝沟通的学习氛围。讨论课上,每个小组上台双语演讲,其他同学双语提问,教师适当点评,为学生提供创新型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点赞,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制作PPT的水平,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3.4.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对于“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课堂教学外,该课程教学还引入一些野外参与和环境行动、环境竞赛参与等方式,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展示“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在授课期间,我带学生参观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和资源环境保护处,了解这两单位在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在研项目和日常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学习的信心。课堂之外,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海洋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海资121学生组织的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蓝色海洋,保护环境”活动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践活动。海资131学生积极参加江苏省环境保护大赛,也取得了较好的名次。一些学生在参与这些与海洋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存在性、实际解决途径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性,深刻实现了实践和理论的有效结合,为今后学习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方向技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3.5“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共享平台构建

受课题经费的限制,课题组成员主要利用QQ群构建《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共享平台,在该群的共享文件中,主要包含“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基本材料如教学大纲,课程进程表及考核说明等;“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授课材料如教学PPT(以PDF格式上传)、全英文教材的扫描电子版、课外阅读材料等;“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互动教学材料如分组情况、专题研究报告或国内外网站、制作PPT技巧、国内外环境科学导论相关开放或精品课程视频等材料。学生可随时下载群共享中的文件资料;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随时与我沟通、交流,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基于QQ群构建的“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共享平台为师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零距离互动学习提供了一种很好的交流平台。在这种网络平台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加快了学生学习速度,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4.“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效果评估

以上提出的《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教学改革方案自2014年教学大纲开始修订之日起实施,将全英文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完全体现;此外,考核方式还体现了教学过程检测的重要性。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对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2013级学生开设“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课程,在有限的课时中,通过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互动式教学、阶段性测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观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和竞赛等活动)的教学改革实施,效果显著,成绩斐然。期末总评统计结果表明:本班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的比例占到了82.15%。此外,针对“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我做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让每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班级有71.4%的学生已过英语四级,35.7%的学生已过英语六级,89.3%的学生都认为“环境科学导论”这门课有必要开设双语课;82.14%的学生认为“环境科学导论”(双语)选用的教材合适,71.43%的学生同意“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设置阶段性测验,71.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例;64.3%的学生喜欢教师设计的学生分组、查阅文献、PPT制作、双语演讲等教学改革环节;100%的学生都喜欢教师为这门课设置的参观实习;82.14%的学生很满意教师对该课程期末考试试卷的考核方式改革;17.86%的学生参加过环境类的社会实践或竞赛。以上数据表明:这些教学改革措施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分析学生对“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结果显示:教学改革建议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师资英语水平能力有待提高;第二类是关于“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课程课时增加问题;第三类是关于“环境科学导论(双语)”全英文教材中的专业词汇问题。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用外语流利讲解双语课程,还需掌握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担任“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往往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待加强。“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课程课时为32,一般8周就结课;学生在短短8周时间里需要掌握课内的理论知识和教材中的环境专业词汇量,课后完成的工作量非常大,占用学生太多课余时间。

结语

“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是唯一的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一切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摸索中,还有待更多的教育者进行实践和探讨。实施双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淮海工学院这样一个普通高校实施《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过程中,需通过更多教育者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期建立一套规范的双语教学模式,从教学大纲的编写、原版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师的培养,到教学方法的更新完善、考核方式的认定。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宋艳群.“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5,17(189):115-117.

[2]黄云凤.《环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212-214.

[3]黄月华.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设计与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2(2):129-132.

[4]林静雯,季颖,董怡华,陈志英.《环境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82-84.

[5]赵兵涛,张忠孝,金晶.关于《环境工程与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102-104.

[6]艾凌艳,刘冬,田丽媛.高校双语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2):8-9,48.

英语环境保护论文范文2

关键词:环境教育;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球这个人类生存繁衍的唯一家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人类在遭受着各种各样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更危及到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

即便如此,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很淡薄: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仍大行其道、各种各样的白色污染铺天盖地、滚滚浓烟遮蔽了蓝天和白云、有毒工业废水污染了江河湖海……环境保护如果再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后果将不堪设想,环保教育也就成为了新世纪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引导学生从小接触环保知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自觉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目前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的学校很少,在综合课程里接触的也不多。所以,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适量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英语教学与环保教育相辅相成的效果。

一、结合课文,自然渗透

现行英语牛津版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书中洋溢着绿色情结,学科知识领域中融入了环保知识。教师首先要摸清教材的思路,挖掘教材的潜能,落实渗透环境教育的任务,然后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体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源于教材,优于教材”的教学效果。

如:8A第二模块的第四单元Wild animals,第五单元Bird

watchers,第六单元natural disasters,学生了解这一模块讲述的都是自然和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对今昔环境进行比较,深刻地体会环境逐渐变化,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这一结局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消失的仅仅是一些野生动物吗?”以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课前打开网页观看“野生动物不断灭绝的图片”,这些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是对野生动物逐渐灭绝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未来的命运,并产生

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如:教第六单元natural

disasters时,我让学生预习时收集一下哪些自然灾害是完全可以预防或避免的,说说用哪些方法可以阻止这些灾难的蔓延。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树,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地倒下,有什么话要说?教学中教师以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去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课文的环保教育功能,为取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课文还有很多,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了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人与动物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并结合本单元“人与自然”专题学习的收获制作手抄报,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伟大。”英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的润泽,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和体悟必将更加深刻。

二、多法配合,留足空间

在英语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存在这样的通病:教师讲得多,

学生谈得少,填鸭式地把环保知识塞给学生,千遍一律地渗透模式,拘泥刻板;或是在总结课文时轻描淡写地问一句:“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生硬僵化,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虽然学生知道老师是要渗透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对究竟是要渗透哪方面的内容却不明了,所以,讲了等于没讲,完全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为英语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时,应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可以举行即兴发言、演讲赛、辩论赛,也可以运用感染法、辨析法、情景表演法,或者可以进行模拟采访、图片展示等。如:学习第六单元natural disasters的第一课“Welcome to the unit”时,我先让学生列举所知晓的自然灾害现象:earthquake(地震),Typhoon(台风),rainstorm(暴风雨),snowstorm(暴风雪),mud-rock flow(泥石流),and so on.让学生查找有关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候知识。为这一单元后面的Main task和Check out的学习作铺垫。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有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找一找自己身边的物候现象并拍摄成照片在黑板报上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了解这几年世界各国出现的一些反常的物候现象,如:我国的汶川地震,舟曲的泥石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出现这些反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研讨达成共识: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和压力日益加剧,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持就失去了控制,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导致气候失调,变化异常。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如:教完natural disasters的第二课时中Reading课时后,我们完全可以集审美教育与环境教育于一体,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用多媒体播放昔日台湾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变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能带动学生驰骋想象的导游,引领大家去欣赏台湾的自然风光,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让学生对地震前后的台湾进行比较,同学们大为触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油然而生,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心灵日臻“净化”。

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展英语教学资源,促使学生以主体参与的方式内化情感,习得知识,在语言转换中获得心智发展,这是建构主义英语学习观的内在要求。

三、寻找接点,巧妙延伸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除了在抓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关心环境”的教育,还必须在课本上再找“关心环境”的外伸接点,形成“学科―环境―活动”相连的教育体系,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以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更是一个大课堂,为了将环境教育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的宗旨落到实处,我将课本中的问题生活化,组织活动小组,选题以关注社会,从周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社区、公园、学校、工厂,搜集环境保护宣传标语,编写成“环保小册子”。如:

No spitting!

Keep off the grass!

Give Earth a Chance !

We only have one Earth !

Don’t spit up on the floor!

Clear sky for a clean mind !

Peace Love Recycle Earth Day!

Save the earth save the future!

Don’t harm the flowers and trees!

Love our environment means loving ourselves!

We the People: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

...

足足有一百多条。既让学生参与了活动,学到了环保知识,又丰富了英语知识。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每当这时候,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要使学生真正有收获,还应该让他们在课外做深入了解。于是我和他们一起确定了一个小课题:调查我们身边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以及如何为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再次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检索。将如今环境的现状、危害、如何防治等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虽然还显得幼稚肤浅,可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奇妙的大自然展现在他们眼前,而最重要的是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至此,学生意犹未尽,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调查自然界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环保问题,还有哪些生态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使我们的学生提高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语言学习最广阔的舞台是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实践,打通英语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无疑给英语学习注入了源头活水,

实现了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的互动生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落实行动,升华情感

在英语学习中环保意识的增强还需有效利用课外活动与游戏,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课后举行“社会的发展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小型辩论会。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到受污染严重的河流、居民区做实地考察采访,写成调查报告,很快《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及对策》《宜兴空气污染与治理》等多个与

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的课题就成了同学们研究的对象。尽管对初中生来说,难度稍微大了一些,但我们有先进的网络。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环境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组织学生开展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的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绿化、美化家园;组织开展饲养小动物、收集捡拾废弃电池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环保小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关爱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一种情感,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一种豁达、开阔、宁静、平和的心境,一种关爱生命、感悟生活的情怀,去共同构筑人类的家园――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进喜,王亚军,魏惠荣,李乔.环境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改进[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

[3]刘东杰.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环境教育[J].福建环境,1995(2).

英语环境保护论文范文3

Abstract: In English nursing education, Englis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nursing talents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English nursing stud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ses English specific teaching, tries to reform the textbook material as well a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A series of r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lan was then mentioned based on students' situation, which may have a practical valu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urse teaching relating to English nursing specialty.

关键词: 涉外护理英语;有效教学;行动研究

Key words: foreign nursing English teaching;effective teaching;ac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27-02

0 引言

五年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是以培养“护理”+“英语”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英语是其中较为重要一门必修课。《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高职英语是“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进行英语课程的再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能用”[1]。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如何把握才能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和思考。

1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材没有专业特色,目前能体现护理专业的英语教材不多,大多数学校选用《实用英语》《成人英语》《英语(高职高专版)》《新编实用英语》等教材,有的学校则套用了大学英语教材。

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英语教学现状不能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

③教学多以过级、拿证为目的,且往往为大班授课,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④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展开教学,缺乏专业特色。

2 对策

2.1 教学模式改革

2.1.1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掌握课文精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广泛查找资料、充分准备教学工具、弄清学生学习状况。其次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对话、主题教学、你问我答、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游戏教学以及辩论、演讲、模拟讲课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从做中学”。

2.1.2 探索学习机制 英语学习方法不拘一格,无论是翻译法、直接法,还是听说法、交际法,重要的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他们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2.1.3 体现专业特色 教师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尽可能具备一定的护理基本知识,在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2.2 教学策略改革

2.2.1 听说读写立体型学练英语语言 英语是有目的的交流的手段,现有的教材大多都以话题为单位编写,所以教学可借助每个单元的话题进行,听说读写并举。

2.2.2 课前表演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课前五到十分钟的对话表演或个人主题演讲,旨在通过这一方式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2.3 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3.1 增加可理解语料的输入 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适当重复、解释、变换语速等以确保学生对输入是可理解的。提供熟悉、有趣且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片、幻灯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2.3.2 创造和谐环境,降低情感障碍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和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悦耳、悦目、悦心的英语交际条件。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对英语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其次,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积极鼓励并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3.3 提高课堂有效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适时纠错而非“有错必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法改变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消极情绪,多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其次重视语言交际功能教学,教师尽可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模拟交际活动。再次,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尽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了解具体生动的语言会话环境。

2.4 指导学生掌握最佳英语学习策略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个体差异,因此除情感因素外,还应考虑到策略的使用目的、策略使用的心理和认知过程。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自我监控和调控策略以及资源策略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能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英语学习与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5 课外英语辅导尝试 首先,学校积极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如建立英语广播电台,定期播放英语节目;广泛收集英文报刊、图书和音像资料,开放英语电子阅览室;与国外院校进行交流;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建立英语实习基地。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开展英语活动,如创办英语园地报栏,举办英语朗读、演讲、小品、戏剧表演,定期组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电视或录像,学唱英语歌曲;组建英语学习小组,如阅读小组、听力小组、写作小组、词汇小组等。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又可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还可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合理构建多维度的英语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3 成效研究

3.1 实施 笔者针对我校08级两个班的学生共104人进行了如上的对策实施。

针对高职涉外护理英语实用性的要求,组合更有利于其听说读写英语技能提高的素材和内容。根据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目标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积极组织力量自编教材。

采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方法,做、学、研三位一体。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的循环。通过找个别学生面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研究实施过程的感受和效果,以便对教学研究的实施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计划和行动。

3.2 结果 由于两年多来课堂教学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涉外护理英语课堂中以二语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根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医护英语考试学校统计公布数据表明,笔者任教的08涉外护理1、2两班二级考试通过率达到98%,次年的三级通过率也达到了84%。与07级高职护理英语班(招生形式等同于08级涉外护理班)二级通过率72%相比高出26个百分点。

4 结语

笔者针对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改革,教材重组等角度到第二课堂的英语氛围的创设,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英语环境保护论文范文4

一、吃透教材,实现德育任务

英语这门课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要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发掘和整理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吃透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由此使德育在英语课堂中和谐进行。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下面是我在英语课堂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的尝试。

1 Never give up(自强不息,永不气馁)。在学完(NSEFC Book 1)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这一单元的阅读课后,让学生讨论“Whatkind 0f life did Nelson Mandela live andwhat do you think 0f him?'’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后让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他们概括出Nelson Mandela为了让黑人能过上与自人平等的生活,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在监狱里都能坚持学习并教他人学习,等等。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在现有优美的学习环境里更要奋发图强。这样的讨论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育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学习,并学习NelsonMandela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2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and heal the world(保护环境,拯救地球)。(NSEFC Book 2)Wildlife Protection讲到了野生动物濒I临灭绝的危险,它们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空气和水遭到严重的污染等。而人类却只顾眼前利益,砍伐森林,捕杀珍稀动物等,导致生态平衡严重破坏。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呈现一些相关图片,如濒临灭绝的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应保护自然和野生动物。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有种紧迫感。最后让学生分别讨论两个问题:①As a student,what cart we d0 t0 protect wildlife?②Suppose you are amay or ofour city,whatwill you do as themaster of the 21 century?同学们提出要多植树来保护环境,通过法律制止人们猎杀保护动物,并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等。这样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寓德于英语教学之中的目的。

3 Makethete,gmwork(团体合作)。学生因为各方面原因往往有一定的小团体思想。有意无意地会自发形成以区域或城乡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群体间排斥心理比较严重,对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写作“Making the team work”探讨这一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 willthe result beifwe don’t make tlle team work when necessary?”学生会积极地投入讨论中,并能给出一些很好的看法。如:若不进行团体合作,一个球队就不可能有胜利的时候:若不进行团体合作,人际关系肯定不好;若不进行团体合作,一个班级将会成为一盘散沙。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好处,通过这些,学生更会明白与人交往与团结的重要性。

4 Good character and good habit(优良素质,良好习惯)。学习(NSEFC Bookl)Unit 3Trayel,journal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谈论出门旅游的一些经历和体验,由此引申出在旅游景点欣赏美景的同时要注意什么的话题。随着话题的展开,学生能够很快地想到:“Don’t drive toofast,Don’litter,No smoking,”等诸如此类的社会公德。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进行教育。如有一些规矩是不成文的,但是却应该牢牢铭刻在人们心里的。可是有些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却抛弃了所有的规矩,或者说他们的心中根本投有规矩意识。自觉遵守规矩,遵守社会公德,本该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无须刻意地强制指令。良好的个人修养更是文明旅游不可或缺的条件。日常行为准则就会很自然地成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优良素质,并养成良好习惯。

二、适时适量地使用课堂用语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天赋和智慧,我们不能一味地以读书成绩的好坏来断定他们将来的事业与成就。在他们有好的行为、好的做法时教师就应及时称赞,这是德育的剂。如一句“Wonderful/Excellent/Well done/Very good'’等,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的各项活动中,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得一位对英语不大感兴趣的学生。在一次写作练习中,我发现他的写作水平不错,给了他全班最高分,而且及时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对书面表达特偏爱,作业或考试中,他总是很有信心地先写作文。因此,适时适量的课堂用语既能让学生学习信心大增,又能让学生得到品德教育。

英语环境保护论文范文5

一、社会文化理论融入医护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二语习得的研究属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以斯金纳(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忽略了有意义的学习。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该理论将学习者视为个体的信息处理者,将人的个体学习孤立化、简单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对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制约作用。前苏联维果茨基(Vygotsky)于1978年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独特的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中介论(Mediation)。“中介”是指人调节物质世界或个人世界与彼此的社会和心智活动的过程,[3]语言和任务本身就是中介活动。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强调以“活动”为核心描述人的认知发展,明确社会活动是主体学习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形式。中介和活动不仅明确了学习的社会活动的本质,也建立了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习得活动之间的认识论关联。社会文化理论的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和支架理论指个体可以在有帮助的促进下,可以使成人在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跨越已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几年在国内,我国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社会文化理论,并尝试在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下,研究我国的英语教学。不少学者从社会文化理论的不同角度介绍了调节理论、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卞少辉将社会文化理论教学观和课堂互动话语策略有机结合起来,[4]有力地佐证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课堂的互动话语研究的积极推动作用。段玲琍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和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研究状况,[5]尝试建立一个社会文化理论融入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模式。这些研究关注了社会文化理论,并尝试将社会文化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但对社会文化理论在医护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还是空白。医护类院校开展医护英语教学的时间不长,已经有不少学者关注医护英语的研究,有的从职业和学习需求、课程建设、教材选编和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医护英语的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也有从语料库辅助医护英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二、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医护英语教学创新模式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医护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既有医学专业技能又通晓外语和外语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分级目标包括英语在日常医学工作的情景对话,英语记录和填写病人病例,用英语完成医学交流任务,医学工作英语文献资料阅读,英语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等。

(二)教学环境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宽松教学环境,积极发挥教师的支架性作用,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有意义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发挥同伴的合作学习机制,学习者能在老师或者同伴的帮助下,积极参与活动,最终发展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有效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焦虑情感。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组织应该将语言和内容有机融合,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情景展开教学,包括问询,科室及医生介绍,挂号,化验,检查,出入院,药房,临床会话,电话巡诊,病例书写,等等。教师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系列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病例分析和实地医院情景扮演等,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的参与与讨论不仅掌握了一个完整的医护过程,还从中学到了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和人文背景知识。这个教学活动过程呈现为一个借助语言活动的问题解决过程,体现了与任务、语言为中介工具的交互活动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医护英语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估,加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过程监控等机制,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用武之地。

三、结语

英语环境保护论文范文6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一、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解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他们进行“真实的”学习。所谓抛锚式教学,是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类真实事例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也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了。

其主要的方法,就是从组织“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入手来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对问题的解决。由于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以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二、英语口语教学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密切联系

英语口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通过大量的听力及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重点掌握各个不同社会场景下常用的英文表达方式、交流中需要注意的表达技巧、交谈策略、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难点就是日常生活不同场景下对所学句型的实践灵活应用。通过口语学习,力求使学生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学中的必须利用一些实物、图片、视频、录音等来创设一定的情景,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不同场景下的英语表达,并能够在此情景下进行交流。此外英语口语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张开口去说,让学生对一个话题用英语充分表达自己,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而抛锚式教学模式正是迎合了口语教学的特点,它是从组织“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入手来展开教学,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解决问题。运用抛锚式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充分练习和实践,这样可以更有效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抛锚式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评价反思。

1.创设情境。抛锚式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创设一个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景,也就是设计一个宏观情境下的“锚”。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堂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课堂上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实物、挂图、幻灯、简笔画等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

以环境保护的话题为例:先让学生看一段《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的电影片段,影片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置身于环境保护的大主题下,并向学生展示一些环保图片:如污染、干旱、全球升温等。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例,由上述短片引出环境保护的话题,确定当前的主题就是如何用英语去表达相关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主要是污染及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看法。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1)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2)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3)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根据所定话题及问题自主学习书上的相关内容,搜集相关的词汇及表达,并查字典找出自己想找的其他信息。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及补充。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例如,把刚学到的英语表达用于实践中去。小组讨论: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变化?从自身做起,如何节约用水?角色扮演:“吃垃圾的人”,谈话中设计垃圾处理措施。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例如,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讨论后,每组派一名学生向全班做汇报,教师进行点评。

抛锚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锚”中的问题,而且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地解决复杂背景中的真实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四、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