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素范例6篇

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范文1

关键词:教师;多元文化素养;诉求;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0(59―03

培养具备多元文化素养的教师十分必要。有学者提出:“在民族文化多元化和技术复杂的世界里,培养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教师,是对教师教育的最后挑战。”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培养问题逐渐成为教师发展的核心要素。笔者拟从知识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的教师教育。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典范(paradigm)的知识。典范是一套解释人类行为或事物现象的想法,如解释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偏低的文化剥夺典范与文化差异典范。文化剥夺典范论者认为,少数族群学生和低收入学生学业成就低落的原因是,他们在其文化中被社会化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处于这些文化环境的学生体验其他文化的经验,以弥补其文化认知上的不足。这些学者倡导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非以改变学校文化的方式,增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文化力量。文化差异典范认为,每个族群都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少数族群学生之所以在学校无法获得高学习成就,是因为他们的族群文化和学校文化不同。然而,这不应该是学生所属文化的责任,而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教育应尊重、反映少数族群学生的文化,并采用与少数族群文化特征相配合的教学策略,提升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文化差异典范论者不但对少数族群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关系有不同的反应,并且对于如何增进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业成就,也持不同的看法。

2.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概念的知识。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概念是文化及其相关概念,如宏观文化与微观文化。每一个民族国家都既表现出全国性、共通性的大型文化,即宏观文化;也表现出组成宏观文化的若干比较小型级文化,即微观文化。所有微观文化都在某种程度上分享国家文化中已普及的价值、象征和概念,并各自从中考量、解释、再诠释、认知和体验这些普遍性的全国性的价值和理想。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意识,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文化本质,而不会使学生误解、扭曲文化概念。

3.主要族群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多元文化社会需要每个教师对不同族群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以便于在教学中将族群文化内容适切地整合于学校课程之中。因为只有当教师本身具备文化和族群多样性的知识,能够以不同族群文化的观点诠释知识经验,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使其生活和工作更具有多元性,且更敏锐地理解文化的差异以及肯定文化的多样性时,教师才能具有足够的知能协助转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准则和学生的意志。

4.相关教学方法的知识。拥有相关教学方法的知识,使教师能够应用适当的课程教材来配合不同文化、族群和社会阶层学生的特殊需要。

总之,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教师必须具备多元文化知识,了解学生所属族群文化特征及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并适切地利用这种影响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教师不但是懂得教学知能的专业人员,而且是了解少数族群文化特征的文化人;教师还需要掌握应对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种族学生特殊要求的多元文化教学与课程的知识。

(二)情感、态度目标

1.具有人文关怀情感。多元文化教育家盖伊提出“朝向文化感念的关怀”观念。多元文化教育应发展一种可以理解各种不同文化团体,并和这些团体一起工作的态度与行动。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仅拥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超越个人及其所属团体的私利,深切关怀大众、国家、社会利益的品格,以突出教师的人文关怀情感。教师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要实施回应文化的关怀,其教学要根基于人文关怀情感。关怀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情感与意愿,它将与教师的知识及教学能力融为一体,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2.偏见觉察的敏感性。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教师要能够检视个人的生活与行为,尤其其中的偏见即对其他社会群体成员的负面观感。教师对教材及自身偏见的觉察,有助于其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从而实现多元文化的观念与理想。教师如何进行觉察?多元文化学者们提出如下问题:(1)教科书中是否从多元文化社会的观点出发,它认同这个社会的多样性吗,它有无提供多样的价值;(2)这本教科书有无表现出对其他种族的接受性,并以公平的态度来对待;(3)少数族群的特质是不是多元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4)故事中的有色人种能彼此认同吗。训练教师对教材偏见觉察的敏感性,实际也是对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的训练,从而培养教师平等与公正的态度和行为。

除了觉察教材及书籍中的偏见,教师也需要觉察自身的偏见。教师要注意刻板印象及其影响。教师也要注意自己不自觉地使用某些语言,而这些语言隐含着歧视,如“笨”、“慢吞吞”等。教师需要以较开放的态度与方式来处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比如,对某一事件,教师是否只强调自己的观点而轻视或否定其他与之不同的观点。面对多元的学生与声音,教师是否给予他们同样的重视与对待?

(三)技能目标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教师们正在与一群来自多元文化背景和有着不同经历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教师不但要教授族群文化知识,并且要教导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元文化的教学能力。

1.利用多种方式传递不同族群的文化,帮助学生养成从不同文化角度建构概念、主题与观念的能力。教师作为一名研究者应善于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及与此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外书籍来补充教材不足,增强学生对其他族群的认识,引导不同族群的学生相互尊重与合作,促进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正如班克斯提出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要有足够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族群文化,选择课外书籍和视听材料补充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其他族群的认识,运用多样化的传递方式来传递不同族群的文化特征,提倡合作学习,以促进族群间的整合。

2.视每个学生为不同的个体,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经验和接受能力施教的能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受到民族、性别、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些学生学习上的独特性。比如,非主流文化的学生常常在教材的学习中更多地寻求与自身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在具体操作的学习中更多地关注学习实践的经历;在直观内容的学习中更加倾向于学习机会的参与。教师应形成不同的教学技巧来适应来自不同族群和文化群体的学生,避免对不同族群团体的能力贴上刻板标签。在教学策略中体现文化的多样性,按照有关认知、动机和民族文化背景差异的知识设计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3.与学生家庭、社区交互学习的能力。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和学不再被视为囿于学校之内的活动,应充分挖掘与利用家庭、社区文化资源,将其作为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以家庭与社区为起点,提供适切而有趣的学习结构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本来就充分显现在与社区、家长、学生保持的一种持续的调适过程中。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密切交往,教师可以进一步熟悉学生所在社区和家庭所独有的文化,并采用得当的教学策略,开发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二、启示

多元文化素养是多元文化时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知识、技能的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目的能否达到的重要条件。然而近年来,理论界和实践中对多元文化教师教育问题的关注仍显不足。多元文化教师并未纳入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目标,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也没有纳入相关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实习更是不足。因此,需要我们对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质的教师的诸多问题进行考虑,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拥有多元文化教育知识、态度和技能的教师纳入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推动民族教育的发展。

(一)更新培养观念

更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教师纳入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多元文化社会对教师教育挑战的日益增强,教师多元文化知能培养的课程进入许多国家师范教育修业计划。1977年,美国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规定所有未来教师都必须接受一些多元文化课程及训练。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被纳入师范院校的必修科目。许多国家师范教育修业计划中都有诸如文化多元论、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民族意识、“双语教育”等课程。我们也应采取积极的行为,将多元文化的需要纳入师范教育。

(二)设置多元文化视野的课程

未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多元文化的理念和素质,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满足不同族群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比如,可在通识课程中增加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或文化人类学等课程,以奠定教师对不同文化与人、教育发展关系的基本认识。还可以设置多种课程形式,开设少数民族历史,区域地理、乡土考察以及文化艺术等课程,对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文化形态、生计方式、社区聚落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增进教师关于文化、多元文化知识和相应的本土文化知识的了解,形成他们对本土社会多元文化的认同、接纳和归属感,发展教师的多元文化态度,增进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在教育专业课程中增加多元文化教育、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社区文化等内容,以训练教师具备观察汇集或采录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并将文化素材融入课程教学的能力。增设相应的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增进未来教师对学生次级文化、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的观察与理解,协助他们发展处理文化差异的知识和能力。

(三)组织有效的多元文化教师在职培训

文化元素范文2

【关键词】湘绣 视觉文化 文化元素

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以视觉形式展现文化的内涵,以达到传播文化价值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从事视觉文化研究的艺术家与设计师纷纷将湖湘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灵感的构成要素,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创造出了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内涵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湘绣作品把湖湘文化做到了可视化,人们可以通过湘绣作品这个载体更直观地感受湘湖文化,这是一个独创的具有时代性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传播弘扬湖湘文化的途径之一,更是湘绣发展过程中对湘湖文化的积极寻求和创新探索。

一、湖湘风物名胜在湘绣中的呈现

湖南地处我国的东南内陆腹地,空间上三面环护,南来湿润的空气由五岭阻挡,四季交替,棱角分明。这里山高路险,奇峰峻岭,俯仰有致,自然风光旖旎,各呈其异,早有“自古潇洒清绝地”的美誉。湖南有长沙的岳麓山、橘子洲,岳阳的岳阳楼、洞庭湖,湘西的凤凰、张家界,常德的桃花源,的故乡韶山,衡阳的衡山等名胜古迹。其风物名胜作为湖南文化之一,越来越多地呈现在陶瓷、中国画、油画、湘绣中,使作品更具有意境。在湘绣作品中就有不少以湖南风物名胜为设计元素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杨应修的绣稿《洞庭湖畔》,以青山绿水的形式表现出洞庭湖畔的壮观,其以用笔用墨的传统功夫见长,勾、擦、皴、点、染、线具备。他后来又创作了《洞庭清趣》巨幅双面绣。前者随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来到罗马尼亚首都加勒斯特,作为国礼送给罗马尼亚祝贺其国庆;后者现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此作品取材于湖南洞庭湖滨的河湖野鸭。

湖南是的故乡,湘绣艺人们更喜欢把韶山作为素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陈白一、张一尊去韶山后,绣出第一幅《韶山全景》。这是一幅仿古形式的山水绣,浅设色,古色古香给人一种远古时代的感觉。在上世纪70年代集体创作了第二幅《韶山全景》,高2.45m,宽5.5m,这是一幅带有时代局限性的韶山全景。在90年代,吴冠中来到韶山也创作了巨幅绣稿《韶山全景》,作品有着突出的个人风格。2004年2月,湖南湘绣研究所绣制了单面绣《张家界》,高2.3m,宽4.9m,现呈现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另一幅双面绣《岳阳楼》,其背面是诗词手迹《沁园春・长沙》,高2.5m,宽4.25m。这两作品分别创下了湘绣单双面绣尺幅之最。

湖湘视觉文化正在向更大范围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发掘和整理湖湘文化中的视觉文化元素,使之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历史名人在湘绣中的呈现

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是一种创新精神,意味着求变创新、与时俱进。

说:“湖南大国也,南阻五岭,北极洞庭,三湘七泽,惟楚有材。”在湖南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众多的精英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引领着社会进步潮流,同时也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使湖湘文化走出地域的限制。

在湘绣设计中,艺人们喜欢把历史名人视觉化,成为创作元素,很多作品都是以当时的领袖人物作为绣稿元素,创作了很多价值连城的优秀作品。以为素材的湘绣作品有《去安源》《秋收归来》《绣像》《版画像绣》《在井冈山》等。在湘绣历史上,同时也是中国首创成功的黑白绣法作品为2010年的作品《在陕北》,由是湘绣城绣制,成为当年湖南湘绣界参加文博会代表作品之一。此作品绣稿为刘文西所创作,主要选自在陕北的生活为题材,采用黑白针法,创造水墨画的意境,表现的是转战到陕北时和本地放羊农民一起交谈的情景。这幅作品由三位湘绣大师历时半年才得以完成。传统的湘绣作品一般都是采用大红大绿,而此作品打破了传统湘绣作品的用色格局。

三、书法、诗歌在湘绣中的呈现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自我风貌,主要原因是把中国独特的毛笔和诗歌元素运用其中。在艺术造型上讲究意境和气韵,更多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在表现形式上则讲究集书、诗、印、画为一体。作中国画不可无诗,无诗便不成画,诗是画的点缀,画是诗的引申。一幅中国画,要以书法之笔作画,画成后又以书法提款,完后盖以金石印章,如此才可称为完整的中国画。

书法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苏子瞻有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它说明书法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德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也说明书法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独特的关系。书法、诗歌与湘绣有着一脉相连的关系,因此书法和诗歌被视为湘绣重要的设计素材。湘绣自古以来是以中国画为蓝本,也必然把中国画的组成部分――诗、书法、印章一起融入湘绣中。随着湘绣的日益发展,湘绣诗也随之出现了。最初开始时,画师们所作一两句件简单的诗歌,后逐渐运用的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湘绣的发展史上,为书法、诗歌作为湘绣的设计题材做出重要贡献的当属李云青。

李云青,生于长沙,1930年开始习画于湘绣著名大师朱树之,画艺长进,上世纪40年代时正式从事湘绣设计。他生性乐观,喜好品茗,精通古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正因如此,担当了湘绣题诗的创作。他深感受到湘绣题材的零散,在当时湘绣画师们具备诗歌修养的并不为多,很多画师们也忽视了书法、诗歌这一题材,因而他独自承担了创作整理湘绣题诗这一工作。经过数十年来的积累,创作了湘绣题材数百首诗歌,内容有山水、人物、走兽、花鸟,形式为七律、五言、五绝、散句等。像这样能自成一体的刺绣,在中国四大名绣中也唯有湘绣了。

四、湖湘图腾在湘绣的呈现

在湘绣的设计素材上,湖南的本土图腾永远是湘绣创作最有力的设计灵感来源。湖湘图腾为湘绣的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湘绣注入了湖南特色。湖湘大地自古以来就有着充满神话色彩的巫术文化,同时也产生出神奇、浪漫的图腾与崇拜习俗。龙、虎、蛇、牛、象、鱼、鸟、羊等都是湘湖大地不同历史时期的信仰和崇拜标志。在湘绣设计素材上,虎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湖南地区对虎的崇拜,特别是在乡间地区随处可见。在湘西地区,小孩子都习惯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在建筑上以木雕下山虎作撑梁饰件;在一些家具中,常以虎脚装饰桌、椅、太师床。现有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中称为台花的纹样,也与湘西白虎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湘西一些地区在祭祀时,将虎作为族徽,铸造在于之上作纽,虎成为湖南湘西的精神图腾。

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是繁衍湖湘视觉文化的母体,湘绣在湖湘视觉文化元素的发掘与对接中,取其“形”,延其“义”,传其“神”,在继承中求创新,逐步形成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湖南地域文化样式。今天,随着经济、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断加强。湘绣在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中的呈现正在这种交融中兼收并蓄、日趋完善、自成特色,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与关注。

参考文献:

[1]何满宗.湖湘文化新论[J].艺海,2009(8).

[2]许丛瑶.湘绣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

[3]孙颖群.湘绣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4]刘咏清.湘绣的原生态与市场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

文化元素范文3

第一个方面,世界博览会158年的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大家都熟悉,世博会首开记录是在158年前的英国,从那时开始到今天,全世界大概有28个国家举办过数十届的世博会。158年以来,世界博览会留给我们的思考,我认为有三:

思考之一:世界博览会将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的道路。世博会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为现代化而铺设的温床。我特别要举两个国家的缩影来说明世博会的重要意义:比如今天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美国从1876年办首届世博会到最后一届美国人办的1984年的世博会,14届世博会从西部到中部然后到东部,这14届世博会就是美国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全部历史,美国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宣告它进入了后工业化的时代。中国的邻国日本,从1970年办首届世博会开始,到最近一届由日本人办的世博会即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这35年日本实现了什么?日本从一个二战最惨烈的战败国崛起成为世界综合国力二强。

思考之二:世界博览会鼓励创新并展示创新的最新成果。世界博览会挑战的是我们的智能极限。世界的伟大创新,各位熟悉的汉堡包、冰淇淋、电灯、电化、留声机、飞机、卫星等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问世的。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中国参与到1920年,70年间,我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中国在世博会上得过金奖的产品超过3万件,很可惜,绝大多数都已经灰飞烟灭,有些也已经彻底变形。1933年开始世博会再也不是商品展了,世博会开始诞生主题了,就在同一个主题下,让全世界各占其场,所以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定了一个非常豪迈的主题:进步的世纪,为了激励人类从经济衰退中走出,迈向长期的复苏。1962年在美国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西雅图举办了世博会,那一届的世博会气势豪迈,建筑高耸入云,各位去看一下西雅图最高的建筑,取名“太空针”,直插云霄,鼓励人类不断向未知的外层空间迈进,所以世界博览会留给我们的第二个使命就是创新,唯新为先,唯新为大。

思考之三:世界博览会应当极大地提高东道国和承办城市的国际形象。人人都在讲形象,上海现在居然在大大讨论关于“穿睡衣能不能上街”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我,我讲了两句话:第一,没有一个国家立法明令禁止某种服装上街,所以我们不会采取限制措施;第二,人穿什么衣服上街是自身尊严和社会认知的结合,让人们做理性的选择。这种事情不必讨论的,太浅显了,而我们却置深邃的文化问题而不问。谈形象,三个度来衡量,一:知晓度;二:喜爱度;三:参与度。今天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因此人们需要在形象的传播和推广上不遗余力。很多人不理解,以为有5500年伟大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今天在世界上何人不知,何人不晓。让我讲一句很客观的话,我从事世博工作到今天近8年了,8年来我个人的深刻感受就是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是模糊的,相当程度上是矛盾的,绝不能用几个灯笼、几幅书画来诠释。各位殊不知在很多外国人的家里,中国的很多书画作品被倒挂。所以何为形象?我以为现在我们要着力做的就是把一个有根基的、有传承的、有骨气的民族形象在世博会上好好地推演一番,但是推演过程又必须虚怀若谷。我个人十分感怀去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开幕式的全球转播权被美国的一家电视公司即NBC买下了,就是这么一场开幕式让NBC最近得到了格莱美四个大奖,格莱美授予NBC什么?授予它转播创下了历史之最,就是所有在美国转播的世界重大事件,除了美国自己的几个事件之外,北京这一场奥运会的开幕式受众是最大的,说明这场开幕式从任何角度来评价都用了中国元素、世界语言,这就是形象。

有了知晓度,就必须让人喜爱才对,很多人误以为知晓了就会喜爱,并非如此。仅举一例,三聚氰胺的始作俑者昨天被正法了。三聚氰胺创下了什么记录?它成了世界2008年十大事件排名第六,而我们的汶川地震只能排名第十,还和缅甸海啸并列,你可知这个三鹿奶粉对国家形象破坏之烈,绝不是你知晓就会喜爱了。所以形象是先知晓,希望别人跟着喜爱起来,最后是参与。对于上海世博会,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应该的。一句话,世界博览会承载我们国家使命、国家责任和国家意义。

第二个方面,本届世博会生逢其时,它将经历人类历史三个伟大的转折,这三个伟大的转折都与民族、国家息息相关。世界博览会,每一次举办都必须有时代背景。本届世博会十分凑巧,有三个事件将成为我们的时代背景:一是经济,二是城市,三是科技。

首先看经济。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标志着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开始,我们深陷其中已经14个月了。这一场危机爆发之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事先准确预测,也没有一个国家事后可以幸免。但是在全人类共同的努力下,危机终将过去。二十国峰会已经开了三回,第三次峰会明确预告世界经济危机已趋见底,并开始慢慢复苏。我们今天不谈经济问题,我只是告诉诸位,世界经济的复苏会以上海世博会的开始为标志,明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旗帜。

二是全球城市化极速发展。2005年7月23日,联合国宣告人类社会进入了都市时代,标志就是整个世界67亿人一半住在城里,这个趋势还将继续发展。上海世博会闭幕后的20年,2030年将高达60%,上海世博会闭幕后的40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整个世界70%的人将住在城里。所以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世博会主题,绝不是无病,这一主题选择是为了回应当今世界一大挑战――城市化。2010年世博会举办的时候,世界人口之最的国家将迈入都市时代,即中国人口中的一半将住在城市。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农村和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了,从8:2到7:3,从6:4到今天的45.7%城市化率,2010年将跨越50%,这是第二个转折,即城市时代的来临。

三是人类面临一场伟大的科技革命,文化现象一定与科技、与经济、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在过往的500年发生过两次科学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学革命是发生在17世纪,第二次革命是在19世纪前叶。现在是电子革命,电子革命让我们所有的生活模式大大改变了。其实英特网的问世已经40年了,那么现在酝酿什么?现在酝酿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它的核心词语就是绿色,即我们今天所谓的低碳经济,能源革命。金融危机爆发在现在,全世界重要的国家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纲领和国策,由此构成了我们今天整个世界的主旋律:低碳。这一场革命正风起云涌,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中国表明了我们作为世界上负责任大国的具体对策。

所以这就是我们本届世博会举行非常关键的三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抓住它了,办博览会才有了方向。

第三个方面,中国赢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早在2002年的12月3日,在激烈的竞争中,世界为什么选择上海?选择中国?申博决不是如此的轻易,相反,这一届世博会的申办是有史以来最艰辛的申办,我们有五个对手,俄罗斯、韩国、波兰、墨西哥、阿根廷。胜利从来不是唾手可得,我以为我们赢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1978年以来中国人民所走的改革开放道路,终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认。我本人其实长期研究国际关系,中美关系一直是我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次奥巴马总统访华,有记者采访我,问我的心情如何?我说了一句话,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到今天正好30年,第一次美国人准备平等和我们对话,所以各位,中国走的这条道路太重要了,这是我们赢得胜利的第一个原因,我们的改革开放完全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

第二个原因,上海代表中国赢得这一届世博会的举办权,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们这座城市具备的特质。第一个特质是激情。我走过世界不少城市,没有一座城市像上海这座城市始终涌动着激情,我个人认为激情没有褒贬之分,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安分,一种不满足,不安分、不满足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第二我们这座城市表达了一种远见。我们有文学家、政治家曾经在百年前就预测中国百年以后应当办一届世博会,各位这只是预测而已,我必须提到我们真正提出办世博会的第一人是已故的上海市长汪道涵同志,他在1984年会见日本友人时就谈到我们上海要办一届世博会。这是一位睿智老人的睿智之言,这叫远见。至于觉醒更不用说了,今天我们上海建筑工地有6000个,同时开挖的地铁有160组,人们都在做极大的承受和忍让,为的是当别人来的时候,上海的面貌可以焕然一新。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选择了世界十分关心的主题。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Bettercity,BetterLife。我们的会徽是在2004年10月30日公布的,这个会徽就是世界的“世”的艺术变体,它里面表达了三个人,有人说是一家三口,理解错了,这表达的是全人类,即你、我和他。合抱在一起两只手托着什么?一点绿,一点红,这两点分别是指月亮和太阳,隐寓世界责任。这一届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海宝,这又是一个中文字,人民的“人”字艺术变体,这个作品同样表达了我们这届世博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气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第四个原因是我们有两个目标。此次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我们提出200个。最高纪录创造于2000年,来的国家有155个,来的国际组织有17个。从参观者来说,最高纪录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有6422万人,我们提出7000万。有人说中国人好大喜功,其实不是的。我们提出200个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办的世博会,过去历届世博会发展中国家从来没有济济一堂地参加世博会,对于许多国家而言世博会是可望不可及,有此心无此力。所以我们作为发展中的一员要竭尽全力。第二个数字是7000万,我们提到5%―10%是海外游客,剩下的是大陆同胞。什么概念?全中国大陆的同胞20个人只能来一个参观世博会,我们的容量是有限的,因为这是中国博览会,是世界博览会。

最后一个原因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刚才我已经说了,发展中国家参与这样的盛会有心无力,因此中国政府早早决定设立1亿美元专项基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我可以告诉大家,上海世博局成立的第一天,第一笔划入世博局账户的款项就是这1亿元,用于对发展中国家参展的支持。目前支持面是120个国家,尽管我们几十万援助一个国家,但是足够体现这一民族的真诚。

第四个方面,世博会筹备至今临近7年了,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有哪些重要的进展?首先是讲规划,上海世博会就建在中心城区。上海中心城区一共是600平方公里,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整个浦东地区占地面积超过了2/3。这一届世博会绿地面积是总面积的37%,世博会以后永久保留,世博园区里面有三个公园,里面有一个湿地公园,如果散步可以走4小时。我们的布局是在浦江的东岸有三个区域,分别是A、B、C三个区域,今后所有国家、国际组织所在的区域,浦西的D区是企业馆区,这里的一区叫做城市最佳实践区。目前世博园区全线推动的项目是110个。世博会作为东道国的中国,我们同样是参展方,目前最重要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我们主要搞的是一轴四馆,世博轴总面积28万平方米,站在这条道上,世博的美景尽收眼底,这条大道在世博会之后将与外滩、陆家嘴齐名,叫做第三个世纪中心。这次的中国馆,我们在征集设计标书上写了一句话,就是这个馆的设计师必须具备中国血统。我们不贬低国家大剧院,也不贬低水立方,我们希望这个最辉煌的建设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这个建筑高69米,这是本届世博会最高的建筑。中国馆的设计上充满了中国元素,比如里面的篆馆的周边墙上写了我们农历24个节气,馆的柱子是古代建筑斗拱的一种,横梁和纵梁有56根,寓意56个民族,56根梁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看到篆体字,上面写着东南西北。另外,世博中心将来是重要的会议中心。演绎中心是飞碟状,这个建筑很宏伟,18000名观众可以同时入座,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庆典将在这里举行。

我们作为注册类世博会在2002年12月赢得胜利,2005年通过注册报告,2006年3月22日我们向世界发出邀请,邀请到今天3年半的时间,全世界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赛,这是前无古人的。你看五大洲:亚洲45个国家全部来了,欧洲只剩下一个微型小国没来,美洲35个国家全部来了,非洲53个国家来了51个,剩下两个没来是未建交的。最值得提出的是,今天世界和中国未建交国家有23个,其中21个来世博会了。所以本届世博会充分展示了人民外交的魅力,也真正践行了同志50年前的判断: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届世博会让我们油然而生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本届世博会参展的50个国际组织也是最重要的,从全球性的像联合国,到区域性的每个洲都来了。全球云集在一起,为了什么?为了对我们支持、理解和参与。今天论坛的主题――文化元素,文化元素不是抽象的,建筑有人称之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在世博会中的这些建筑,我最感怀的是没有一个是雷同的,没有一个是说不出底蕴的。什么是建筑的底蕴?有两句话非常关键,第一它必须深刻反映本国文化的特质;第二它必须尽可能表达对中华文明的尊重。只要把这两句话记住,我觉得国际交往就行了。

有人问我什么是本届世博会的遗产呢?我们认为整个世博会的遗产是在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什么叫做宜居家园。第二:什么叫可持续的城市化。第三:对文化和艺术如何保护和传承。第四:如何利用高科技保护我们的环境。

第五个方面,本届世博会,会面临怎样的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是我们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最大的负面现象――全球气候的变化。1950年到今天已经60年了,这是人类社会2500年最热的60年,极端气候现象此起彼伏,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也有一系列的努力。我们如何应对世界的努力,我们上海要通过《上海宣言》,这是第一个挑战。

挑战之二,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刚才我已经说了,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0%。其实中国城市的发展,世界最为瞩目,因为未来15年,中国还有3亿农民要变为城市居民。中国目前特大城市有118座,特大城市概念就是100万以上,超大城市概念就是1000万以上,我们城市几乎饱和了。全国城市大的有655座,全部饱和了,我们目前1/3的国土受酸雨的侵袭,70%城市的水源受到污染,所有的这一切都给我们以严峻的提示,就是作为本届世博会的东道国我们的城市化发展将何去何从。

挑战之三,是创新。这一届世博会将是展示创新的平台,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如何展示我们的创新能力、水平和成就。所以这一次无论是太阳能的广泛利用,还是多种能源混合能源汽车的使用,不管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还是黄浦江江水非常有效的使用,我们都会有一系列的高新举措,为了让大家看到以发明创造文明于世的中国同样需要发明创造。

挑战之四,就是管理。本届世博会的特征是时间紧张,我们预测观众是7000万,这样的密集程度,每天40万人乃至100万人口集中到世博,无论是交通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还是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国家安全,我们都将接受全面的考验。

挑战之五,是公众素质应当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以为本届世博会其实最大的展馆是整个上海,最好的展品就是朝气蓬勃的中国人。因为人们看世博只是一个影子,人们看中国才是它的实质所在。这一届的世博会,中国人能否有素质,以虚怀若谷之心态观察世界,2010年将受到严峻的考验,所以在座的各位应当在不同的场合和渠道承担宣传和推介世博理念的重要职责。

第六个方面,这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会为这一民族所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一个意义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基本尊严为本,以人的基本需求为本。我把志愿者的口号全部罗列,这能反映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情,叫做: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我们当好志愿者。刚才我已经讲到100多个馆,还有两个馆没有讲到,我在这里补充,一个是残疾人馆,破天荒造了一个残疾人馆。中国残疾人有多少呢?有8400万人。第二个馆是公众参与馆,激发民众创造热情,真正直接投入、参与世博会。

第二个意义是科技创新。这一届世博会带领一大批高新科技崛起,推进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的文学艺术界直接投入其中几大产业,比如现代会展业,现代创意业,这是大家的本分。这一届的世博会,我仅仅举一例来说明,2001年、2002年我们在巴黎申博的时候,连一般的PPT都不会弄,2002年申博的最后一部电影,6分半钟,张艺谋大导演导的,耗资巨大。但是在6年筹备过程中,这些都不在话下了,这个提高值得表扬,文化艺术界应该关注这种提高,关注这种创意,这是我们的本分。

第三个意义是文化多元。中华伟大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不要相信某种言论,说世界古老文明别人都已经灰飞烟灭,唯有我们源远流长,这不符合事实。我去过开罗、雅典,去过马雅文化所在地,去过约旦,伟大文明无不震撼,我们只是文明的一部分。对世博会许多文明和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不理解、不赞同,但是我们不能剥夺别人表达的权力,世博会是国家型的。

第四个意义是合作共赢。世博会对上海,对长三角,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有多大的促进?我认为我们少谈这些,因为我们得到的太多太多了。我们要谈的是别人得到了什么。我们期望别的国家都有所得,我们更期望国际展览事业得到更大的推进。

文化元素范文4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巩固的前提,是维系师生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班集体前进的动力。确立班级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接受教育,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的过程。

1.凝练班训引领目标

班训对全班同学能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一条好的班训,需要全班师生集思广益,认真打磨。一要对症,体现班级特色,有鲜明的个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了解学生,准确把握班级实际情况,结合班级文化价值取向,学生培养目标取向等方面的因素,因时制宜、因班制宜,使制定的班训与班级相匹配。二要文美。好的班训是将学生认可的班级目标和班级精神用出彩的语言浓缩而成的精华,文字凝炼有魅力,便能扣住心弦,引起共鸣,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如“激情澎湃,十九不败,斗志昂扬,十九最强”;某体育班“别人瞧不起,我们更努力”;某新疆班“聚似一团火,散做漫天星”等。

2.营造氛围警示目标

班级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氛围来烘托和警示。班级目标的实现需要营造一个整洁、美观、安静、竞争、和谐的空间环境,学生置身其中,犹如处于一个无形的磁场中,能滋润人,感染人,激励人。教室的布置,一要视觉美。教室要整体规划,布局合理有序,切忌脏乱差;形式与内容要统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注重映衬美。如果条件许可,可以适当摆放花草等绿色植物,美化教室。二要内容精。如名人名言、班规班训、班级目标、心愿墙、龙虎榜等体现班级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的内容。三要相对稳。带制度性、核心价值的内容一般要具有稳定性,不要随意更改,黑板报、心得体会等阶段性的内容则要时时更新。整个室内布局要稳中有变,适时求新求异,给学生耳目一新,进取创新的积极影响。

二、有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目标的达成,需要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来保障。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价值尺度,使学生自我约束,朝着符合班级整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学生自主形成班规

学生自主形成班规是班级民主管理原则的重要体现。班主任帮办不包办,在老师引导、班干部的组织下,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民主制定,将班规的制定过程变成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确立的班规,才能真正成为全班同学共同的担当,散发具有约束力的“正气息”,执行起来更容易。

2.持之以恒落实班规

由于班规更多的是班级日常管理,因而难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落实班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以班干部为骨干,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检查监督管理机制。具体的策略上可以采取班内职务竞选、值日班长制、任务承包制、总结评比等形式,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班规的管理中来,提高全班学生遵守班纪班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集体舆论导向班规

班规类似于班级“法律”。“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必需成为班级主流舆论导向,是班级所有成员都不能碰的“高压线”:对班主任来说,维护班规的权威,便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对学生来说,维护班规的尊严,便是维护自己的尊严。对班级好人好事,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和肯定,对班内出现的一些违纪违规等不良现象,则要及时启动“纠错”机制,采取班会研讨、批评与自我批评,让犯错误的同学出出汗,红红脸,自觉认识危害,改正错误,弘扬正气,遏制邪气,确保班内风清气正。

三、有和谐共荣的团队意识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将班级打造成为学生的亲情家园。班集体和学生个体之间要形成一种正相关的良性互动关系,能量转换关系。

1.在集体活动中增进同学情感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课内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增进同学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形成和谐共荣的团队意识。班级集体活动既可以是传统的形式,如主题班会、小组辩论赛、体育比赛、励志活动等;又要推陈出新,多组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活动,如小品、趣味游戏、课本剧和各种社团活动等。在活动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多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教育自己。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只需做参谋甚至观众。在活动中,班主任可适当引进多元公平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

2.在培养骨干中凝聚班级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支精练、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干部的选用上,可采取个人自荐,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同学威信高的好学生选出来,为同学服务。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既严格要求,定期召开班干部例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商讨班级活动等,又要给班干部以自,给机会,给舞台,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提高班干部的威信。同时,班主任还要知人善任,设置多种角色或者采取岗位轮岗方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一定的责任,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证明,一支作风过硬,能起“领头羊”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会使全班同学更加团结,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更高,班级凝聚力更强。

3.用诚信友善优化同学关系

文化元素范文5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众多艺术形式诸如各个历史时期的歌舞、戏曲、器乐、绘画、雕塑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其中很多的造型、图案等都带有原创色彩,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继承,要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韵味,使得平面设计的创作空间得以拓展。现代平面设计师一定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吸收和开发,通过多种方式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诸如符号、图片和文字等,以更好地传达想法或讯息。在发展过程中,现代平面设计师还要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创造出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让观者能够通过设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色,能够通过中国元素,哪怕只是简单的图形的加减和符号的罗列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意蕴。现如今,受全球化文化进程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要求和需求也在逐步提升,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巧妙融合和应用不仅使得人们的眼前一亮,而且更加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关注,更加重要的是,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更加热衷于了解中国文化。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远,需要我们用很多的时间来了解、挖掘、吸收和进行再创造,而且平面设计的发展是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一定要懂得灵活运用有意味的中国元素,而且必须是恰如其分地将其与平面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创造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平面设计师要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将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更新设计观念,使得设计作品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又能巧妙地表现独特的中国气质。现代平面设计师要灵活地运用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融合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具有中国风的设计作品。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1.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师要对传统符号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将传统符号的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使得传统符号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现代平面设计师要在对传统符号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把其精粹用现代化、国际化的语言来表达,把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入到世界的设计语言中去,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再生,焕发新的生机。如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其中包含了五星、五环及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同时与太极拳相结合,展现出如行云流水般的生动和谐,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的整体结构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其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使得标志主题明朗,外观生动活泼。

2.陶瓷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陶瓷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我国精湛的制瓷技术。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还运用到容器的设计上,使这种“回归情结”得以彰显,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回归情结是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的呼唤,不只是针对了解本土文化的人群,同时也是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回应。这种回归不是对“传统”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运用传统的形式符号用新材料、新技术以新的方式表达平面设计风格。

三、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文化元素范文6

一、中国动漫产业中的“民族化”

(一)“魁拔”现象

2011年7月8日,由王川导演的中国系列玄幻动画《魁拔之十万火急》在中国院线上映,虽然这部电影上映三周票房只有317万,但却在网络上赢得了极大的口碑。其宏大缜密的世界观和高质量高精度的制作工艺曾一度震撼市场,被推向国产动画电影的话题中心,随后,制作方在2013年推出了第二部电影――《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其首周票房就突破2000万,在国内上映10天累计票房约2520万元。近两年来,《魁拔》还推出了自己的同名漫画、游戏、图书和电视版动画。可见,《魁拔1》留下的良好口碑和整合品牌营销策略在这部续作推出时已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票房,也为《魁拔》系列培养了一大批的影迷。2014年10月1日,《魁拔之战神崛起》上映3周,票房总额约达2420万元。但是相比前两部,这部电影中增加了大规模海战的场面,视听效果极其震撼,然而,《魁拔3》却由于排片低、宣传等因素没有达到预期的票房。图1是《魁拔》三部电影在4年里的总票房收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后两部电影票房虽然呈现递增趋势,但影片投资与票房收益的比例不容乐观,这也是导致《魁拔4》无限期延后的主要因素。图2是百度指数中“国产动画片”的相关排行情况,《魁拔》超过早期中国经典动画人参果、黑猫警长等居于搜索榜的第一。由此可见,《魁拔》已经成为几年来国内颇为典型的,并且是针对12岁以上观众群体的中国动画电影。

(二)《魁拔》系列日式画风惹争议

《魁拔》自上映以来,在好口碑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魁拔》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原创动画片,人物角色和影片风格都有日系动漫的影子,质疑其原创力不强。说到原创力,近年来“学习说”“抄袭说”“模仿说”等评论对于中国动漫而言,可谓是不绝于耳,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由于国家目前正进行多项扶持政策,有些企业为了“政策盈利”“产量盈利”,出现了凑足产量领取补贴的动机,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数字化的拼贴,因为这样抄袭比原创来得快。其次,数字化时代的动漫作品容易过分追求视听感官体验,而忽视人文精神。最典型的例子是国产动画《魔比斯环》,打着“我国首部拥有‘百分百自主版权’的全3D动画电影,“全亚洲最重量级的3D史诗巨片”等等,观众们还没有看到电影,就已经被笼罩在影片之上的这些光环弄花了眼。可事实上,电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影片投资高达1.3亿元,票房却以34075元惨淡收尾。其原因不外乎是明显的“”倾向,中国人制作了一部完全西方题材的动画,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四不像。

面对《魁拔》影片的“仿日”质疑,制片方并不否认《魁拔》存在一定的“日系”风格,他们正是希望采用这种更适合大众银幕的日漫风格来打造中国的动漫。但是,通过仔细对比日本画风,不难发现《魁拔》中的人物角色还是有自身特色的,其在内涵上完全是中国式的表达,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拿传统的东西说教,而是有了不少的创新,世界观和人物设定中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二、《魁拔》系列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世界体系构架下的中国文化

在抛开外在的表现形式、回归到动画影片最重要的世界观设定上,《魁拔》这个架空的世界体系中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玄幻元素。电影构造了一个极为庞大的玄幻世界,被誉为“中国最严谨的玄幻动画”之一。影片讲诉在元泱境界,由于天地的错误,宇宙的漏洞,导致每隔333年会出现一种可怕的生物――魁拔,摧毁魁拔是天、地两界勇士每隔333年浴血奋战的重任和无上的荣耀。而影片描述的就是第六代魁拔――蛮吉的故事。

首先,从“元涣境界”和人物的命名中,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中国文化元素。影片中所谓的天界没有国家,只有五个大系,其中每个角色都各尽其责。五大主神分属“镜、朴、涣、焰、尘”,分别对应中国古汉民族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中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五种物象作为生命的起源相互资生,相互制约。通过生、克、制、化的矛盾和统一,平衡和不平衡,便可以产生天地万物,产生吉、凶、祸、福。由此看出,《魁拔》的创作者利用“五行学说”来进行“元涣境界”的架构,是极赋有深意的。其次,《魁拔》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脉”。在中国传统医学里,“奇经八脉”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中医认为:人的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沟通表里的作用。而《魁拔》中的“脉”,即这个世界的能量源,不同频率的脉,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各种脉的循环转换,构成世界的存在。据《魁拔之书》记载:“仑泉玄骨朝迎风,昆海幻血暮还松。临缺承暗身破虚,比圆启明心断空。”这一首极具美感的七言绝句,其中就包含了影片人物所具备十二种脉门名称。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太极与武术特别重视发挥人的精神作用,即人的感悟与认识。而《魁拔》中强调要发挥出脉术的技能,必须要穿过事物的表象,调整人体脉场与空间脉场之间的关系,用身体去感受空间中无所不在的脉,利用人体脉场的振动,去引发空间脉场的振动,形成脉术。由此可见,《魁拔》在无形之中巧妙将中国传统的八卦五行、天人合一、阴阳学说融合在整个构架的世界体系中。

(二)“中国式”的人物塑造

《魁拔》是国内并不多见的写实派动画,其角色造型设计赋有冲击力,画面精细。每个人物都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比如,主角蛮吉的服饰设计(如图3),采用明亮的橙色系,利用服装的暖色调,表达的是主人公热情、积极、向上的性格。而酷似“美猴王”的造型也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因为孙悟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反抗者形象。

另外,还有一位人物窝窝村的村长(如图4),也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在第一部《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开篇,村长无奈地要顺应民意将蛮吉和养父赶出村子时,碍于情面的他便采取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他说“应该让你们去完成更大的事业,不能让这个小山村耽误了你们”,从他的为人处世原则反映出中国特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再比如,《魁拔3》中海问香与蛮吉交战前,要先做一天的朋友,这是源自于中国古老的交战礼仪。像这类中国式的语境还有很多,都是国内十分熟悉的处事风格。《魁拔》中对人物的塑造,打破了此前国产动画惯有的单一化和脸谱化倾向。主人公蛮吉是一位有梦想的热血少年,他身上有着顽强、绝不认输的精神品质。创作者要传达出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没有采取一味说教的方式,而是将重点放在在如何讲好故事上,将“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通过影片叙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

三、数字技术对中国元素的再创造

(一)现代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向

随着电脑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视觉文化利用大众传媒成为当下最典型的文化商品,与此同时,大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感性,愉快,当下”是大众文化审美的特征。“文化从传统的神性体悟到现代的世俗消费,从经典艺术的灵魂净化与精神陶冶到关注身体感觉和生理欲念的美学。”特别是由于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文化工业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提供身体幻象,制造游戏化的心理体验,使文化消费者满足当下视觉享受的。其次,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压力普遍增加,在文化消费上容易被神奇的、奇幻的、赋有新鲜感的元素吸引。而动画艺术具有高度的假定性,它能借助现代数字虚拟技术,描绘出宏大的世界观、虚拟的人物形象、超现实的场景设计,能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把虚构的人物角色做到更大层次上的丰富。《魁拔》利用数字技术制作“超真实”的打斗场景,整部影片的空间效果更加立体,人物表现更加有层次感,音乐效果更加震撼。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又结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用技术的理性营造了一个充满幻想、感性的虚拟世界,这种梦幻般的意境与数字技术的营造密不可分。由此可见,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当下呈现出的是一种文化泛化和审美平民化的趋势,人们普遍追求“大众情人”式的动画角色、童话般的动画世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再加上“奇观化”的数字艺术表现,动画成为了一种老少皆宜、喜闻乐见的数字娱乐内容产品。

(二)设计手段的虚拟化与数字化

动画的本源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艺术形式,其动画角色造型往往有自己的特色,它的表现素材,多取自空想的虚构世界而不是现实的人生和自然。这使得动画从诞生之初,就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技术的提高能够满足创作者的表现欲望,给人无限的遐想。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CG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的动画早已用电脑软件进行合成,flash、TV painter、Flipbook、Maya、3Dmax、AE、nuke、pr等等,软件数不胜数。就连如今纯手工动画也是在电脑上用手绘板绘图制作完成,计算机能仿真成千上万种真实的笔刷效果,更能轻松的完成现实中无法达到的绚丽场景和特效动作。《魁拔》具有专业的动画制作团队(如图5),影片采用2D和3D结合的方式制作,人物是二维写实的手绘风格,在中期阶段主要是平面的纸张手绘动作和人物,后期则是将原画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着色将人物进行2D角色立体还原,再加上特效和背景叠加合成、配合剪辑和音效等工作,最终完成大家所看到的成片。在特效中,影片采用多层次叠加,通过“绘制特效”和“纯电脑特效”的结合,并且参考现实中气流运动的规律,制造出炫酷的“脉术”,这种尊重实际运动规律的“自然感官”和“虚拟再造”相结合,给观众留下了极强的冲击力(如图6)。在2014年10月1日上映的魁拔系列第三部《魁拔之战神崛起》,与前两部相比,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的3D战斗场面,影片中绚丽多彩的海底奇观、新颖奇特的机关设计、精心动魄的脉兽大战、气势磅礴的海陆场景,甚至让观众感叹“这部真是国产3D动画吗?”其中以3D立体仿真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最为抢眼。

1.3D仿生技术

魁拔第三部《魁拔之战神崛起》采用了3D立体仿生技术,使得画面的层次感增强,立体化视觉效果更加震撼。创作者在对脉兽和曲境的设计中,加入仿生学概念来模拟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结构,同时利用3D技术将他们视觉化呈现,这样使得影片中的虚拟角色更加的逼真,能让观众在电影院里产生身临其境的“超真实感”,仿佛自己置身于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之中。如此高水准的制作,奠定了《魁拔》在国内动画电影的大片风范和良好口碑。可见,震撼的感官效果是现代观众进入影院享受动画乐趣的前提,数字技术不仅将天马行空的幻想和想象变成现实,而且以虚拟替代现实的满足感将观众的欲望得以释放。

2.VR的互动

《魁拔之战神崛起》的另一个亮点,是利用VK虚拟现实技术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沟通。所谓的VR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在电脑中生成一个可交互的三维环境,这些虚构的“三维影像”与物理空间的“真实存在”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魁拔3》的会上有四位魁拔的cosplay玩家进行VR互动演示。VR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玩家沉浸到魁拔世界中,玩家通过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可与电脑中虚拟的人物产生互动,例如做某个手势,他对面屏幕上的角色就能自动地换装并且可以开始使用技能与敌人对抗。这套以魁拔为主题的互动设备在北京万达影城放置了一个月,让影迷们免费体验魁拔的玄幻世界。

四、《魁拔》带来的创作启示

《魁拔》系列动画电影作为近年来中国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则典型案例,它带给动漫产业的影响和启示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就针对《魁拔》动画创作方面对中国动漫产业今后的发展谈两点看法。

上一篇古琴艺术

下一篇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