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文化元素思考

谈民族文化元素思考

【摘要】党的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推行了一系列文化强区的战略。为更准确和客观地梳理广西民族文化元素,树立文化自信,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和SPSS25.0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全国采集了2038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获得了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研究的多种数据。结论如下:第一,具有高认知度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主要以自然山水文化和壮族文化为代表。第二,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已经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文化元素,而最具推广价值的文化元素总体得票率不高且比较分散,认知度有待提高。第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广西民族文化元素项目偏低,显示出受访者认知低的现象。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第一,划分广西文化区。第二,加强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关键词】文化元素;民族文化;代表性;广西

一、引言

党的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近年来,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响应文化强国的指引方针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强省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文化元素的研究是梳理地方文化元素和树立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文化元素指历史上形成并演化着的诸文化事象中蕴藏的富于特色、决定文化性质的构成要素[3],具有易于被人感知的客观形式和作为意义的载体两个方面。文化元素既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又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是时代的产物,同时文化元素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4]。国内学者对地方文化元素的问卷调查常采用高校整群抽样的方法,大学生成为调查的主要对象。我国大学生中外文化符号观调查,王一川等采用高校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对文化符号的认知与评价状况,认为大学生呈现出一种高度的趋同性和理性化趋势,文化符号评价与其社会身份因素没有较大的相关性,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化符号的影响力以及具有代表性、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国文化符号其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均有待提高[5]。黄伟林等同样采用高校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进行了调查,认为广西文化主要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具有鲜明的多元互补、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具有代表性、影响力且具推广价值的广西文化符号呈现城市集中、类型集中的态势[6]。重庆市[7]、洛阳市[8]和河源市[9]等市也进行了文化符号的调查研究。总体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华文化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的研究上,视角宽广、成果丰富,可以借鉴。但选取大学生这单一群体来研究地方文化元素有点不够全面。本文采取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和SPSS25.0统计分析的方法选取不同地域,不同人群进行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研究,对于更为准确、全面和客观地梳理广西民族文化元素,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指标与测量方法

1.广西民族文化分类

广西民族文化千姿百态,只有整合广西民族文化的若干现象,进行准确分类,才能更好地进行后期文化元素的筛选。一般来讲,民族学上所说的文化分为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或社会结构)[10]。《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条目分类目录”中分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门类,其中细目包括生产工具和技术、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的内容;节日、风俗习惯、历法和医学、民族传统文学艺术、宗教等非物质文化的内容[11]。如果从文化元素的整合和特质出发,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主要门类:宗教信仰、巫术文化,包括图腾文化;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艺术、民间音乐、歌舞、语言文字等;科技工艺文化,包括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等;节日文化,包括民族民间娱乐体育及旅游文化[12]。本文基于广西的文化特质,将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分为七类:意识形态、人物与事件、自然山水文化、生活文化、民间传承文化、科技工艺文化、节日文化。

2.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遴选

从2019年5月起,课题组征集了广西民族文化元素200项。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筛选论证,确定了有代表性的100项民族文化元素。课题组在进行民族文化元素筛选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广西前四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广西特色文化发展研究[13]和广西文化图史[14]。从前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广西特色文化发展研究和广西文化图史中共筛选出84项,从自然景观和其他中筛选出16项。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49项,广西特色文化发展研究书籍中占59项,广西文化图史书籍中占41项,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以上两本书籍中同时包含相同的文化元素共23项。

3.测量方法

本次对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调查采用相对测量法和绝对测量法进行测量。为了使调查问卷更真实和准确,课题组将100项文化元素分成七类进行填写。相对测量法是让受访者从每一类的选项中选出最具代表的民族文化元素,题目是:“请您按分类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绝对测量法是让受访者对上一题所选的文化元素进行十分制评分。题目是:“请您给上题所选的民族文化元素评分(1不能代表,2—3稍具代表,4—6具有一定代表,7—8比较能代表,9—10很能代表)”。最后选出最具推广价值的广西十大民族文化元素。题目是:“请选出您认为最具推广价值的广西十大民族文化元素”。

(二)抽样的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借助问卷星平台采取整群抽样,分问卷推荐服务和高校抽样两种整群抽样。样本分布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抽样涉及广西、云南、广东、四川、湖南、海南六个省、自治区的15所高校。问卷推荐服务发放问卷1408份,回收65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57份,回收率为46.67%,有效率为100%;高校抽样发放问卷2875份,回收138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81份,回收率为48.03%,有效率为100%。两项共发放问卷4283份,回收2038份,有效问卷2038份,回收率为47.58%,有效率100%。

(三)样本构成的基本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样本为2038份。根据问卷信息统计,受访者中,男性为824人,占比40.4%,女性为1214人,占比59.6%;从年龄分布结构来看,17岁以下的为52人,18—29岁的为1435人,30—39岁的为375人,40—49岁的为135人,50岁以上的为41人,88.8%的样本年龄集中于18—39岁之间;从学历结构来看,高中/中专以下学历的为166人,大专学历的为193人,本科学历的为15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为166人,82.4%的样本集中在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者的学历普遍较高;从人口地理分布来看,华南为1166人,西南为290人,华中为102人,华东为180人,华北为118人,西北为160人,东北为22人,71.4%的样本集中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华中、华东、华北和西北四区样本分布较均匀;从职业分布来看,党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人员为750人,在校学生为1172人,农民及其他为116人,57.5%样本为在校学生。从总体样本来看,基本反映了我国网民的基本情况。

三、结果

(一)最具代表性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

1.受访者对最具代表性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评分结果显示,“桂林山水”“刘三姐”和“三月三”在100个选项中得分排前三,得分第4—10的依次是:“百色起义”“绣球”“壮锦”“山歌”“铜鼓”“漓江”“柳州螺蛳粉”。

2.自然山水文化、生活文化和民间传承文化并列成为认知度最高的符号类别。从调查所区分的6个类别来看,入选代表性测量项目总分前30名的山水文化、生活文化和民间传承文化并列6项文化元素最受受访者认可。山水文化类“桂林山水”“漓江”“象鼻山”“巴马长寿乡”“德天瀑布”和“龙脊梯田”入选,分别排1、9、13、17、23和25名;生活文化类“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鼓楼”“壮族服饰”“五色糯米饭”和“程阳风雨桥”入选,分别排10、11、14、19、22和26名;民间传承文化“山歌”“布洛陀”“壮族嘹歌”“古壮字”“印象•刘三姐”和“百鸟衣故事”,分别排7、12、15、20、27和28名。

3.人物与事件、科技工艺文化类别的文化元素入选数量少但排名整体靠前。事件与人物类入选3项,即“刘三姐”“百色起义”和“韦拔群”,分别排2、4和30名;科技工艺文化类入选4项,即“绣球”“壮锦”“铜鼓”和“花山崖壁画”,分别排5、6、8和24名。

4.壮族文化元素显现出较强的认知度。在代表性测量项目总分前30名的文化元素中,壮族文化元素有15项,所占比例为50%,显现出较强的认知度。壮族文化元素分别是刘三姐、三月三、绣球、壮锦、山歌、铜鼓、布洛陀、壮族嘹歌、壮族歌圩、壮族服饰、古壮字、五色糯米饭、花山崖壁画、百鸟衣故事、壮族铜鼓习俗。

(二)最具代表性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因子分析

(前30项)为了探讨受访者在选择民族文化元素时最为看重的考虑因素,本研究根据入选的前30项变量,以量表搜集各受访者对每一个变量的代表程度(1不能代表、9—10很能代表)。使用SPSS25.0软件将所获得的数据,先经过KMO取样适当性因子分析及巴氏球形因子分析,KM0=0.906大于0.8表示分析效果非常好、巴氏球形因子分析值为8878.106,显著性=0.000<α=0.01,显示研究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之后,再以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来抽取共同因子,将30项变量浓缩为六个主要因子,删除共同度(公因子方差)值小于0.4的10项:韦拔群(0.329)、巴马长寿乡(0.307)、德天瀑布(0.383)、花山崖壁画(0.319)、程阳风雨桥(0.373)、侗族鼓楼(0.373)、壮族嘹歌(0.381)、百鸟衣故事(0.298)、印象•刘三姐(0.327)、壮族歌圩(0.372),总计可解释全部方差的56.094%。再经过最大方差法,对选出的因子进行转轴,使各因子的代表意义更明显且更易于解释,通过梳理因子载荷量绝对值大于0.4项,详细结果如下:因子一:自然山水文化因子。主要是由桂林山水(0.681)、龙脊梯田(0.599)、漓江(0.520)和象鼻山(0.485)四个相关程度较高的变量构成。其因子载荷量介于0.485至0.681之间,特征值为5.272,可解释方差量为26.36%。因子二:生活文化因子。主要是由柳州螺蛳粉(0.640)、桂林米粉(0.631)、五色糯米饭(0.560)和壮族服饰(0.443)四个相关程度较高的变量构成。其因子载荷量介于0.443至0.64之间,特征值为1.613,可解释方差量为8.06%。因子三:事件与人物因子。主要是由刘三姐(0.691)和百色起义(0.585)两个相关程度较高的变量构成。其因子载荷量介于0.585至0.691之间,特征值为1.236,可解释方差量为6.18%。因子四:节日文化因子。主要是由三月三(0.743)、中国—东盟博览会(0.483)、壮族铜鼓习俗(0.456)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0.441)四个相关程度较高的变量构成,故将此因子命名为“节日文化因子”。其因子载荷量介于0.441至0.743之间,特征值为1.12,可解释方差量为5.60%。因子五:科技工艺文化因子。主要是由铜鼓(0.620)、绣球(0.593)和壮锦(0.556)三个相关程度较高的变量构成。其因子载荷量介于0.556至0.62之间,特征值为1.023,可解释方差量为5.11%。因子六:民间传承文化因子。主要是由山歌(0.639)、布洛陀(0.569)和古壮字(0.435)三个相关程度较高的变量构成,故将此因子命名为“民间传承文化因子”。其因子载荷量介于0.435至0.639之间,特征值为0.955,可解释方差量为4.78%。

(三)最具推广价值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相对测量

通过让受访者在所有广西民族文化元素中选出10个最具推广价值的选项,然后根据总票数进行统计和排名。受访者对广西民族文化元素推广价值的前30名整体认知有以下一些特征:

1.“刘三姐”排第一名。在最具推广价值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测量项目总票数中,前10名分别是:“刘三姐”“绣球”“百色起义”“桂林山水”“壮锦”“三月三”“铜鼓”“花山崖壁画”“程阳风雨桥”“布洛陀”。

2.从入选前30名的民族文化元素来看,同时入选“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元素”和“最具推广价值的民族文化元素”共27项,占90%,这些文化元素是:桂林山水、刘三姐、三月三、百色起义、绣球、壮锦、山歌、铜鼓、漓江、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布洛陀、象鼻山、壮族嘹歌、壮族歌圩、巴马长寿乡、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壮族服饰、中国—东盟博览会、五色糯米饭、德天瀑布、花山崖壁画、龙脊梯田、程阳风雨桥、百鸟衣故事、壮族铜鼓习俗、韦拔群。而票数超过17%的前13项文化元素均都出现在“最具代表性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中。

3.入选文化元素的类型较均衡但入选率和排名有差异。山水文化6项,入选率最高,占60%,但总体排名较低,“桂林山水”(第4)、“漓江”(第15)、“巴马长寿乡”(第20)、“象鼻山”(第24)、“德天瀑布”(第25)、“龙脊梯田”(第29);科技工艺文化4项,入选率为44.4%,排名靠前,“绣球”(第2)、“壮锦”(第5)、“铜鼓”(第7)、“花山崖壁画”(第8);事件与人物4项,入选率为44.4%;生活文化6项,入选率为30%;节日文化5项,入选率为27.8%;民间传承文化5项,入选率最低,占14.7%,排名居中,“布洛陀”(第10)、“百鸟衣故事”(第11)、“山歌”(第13)、“壮族嘹歌”(第14)、“侗族大歌”(第28)。4.与最具代表性民族文化元素得票率相比,最具推广价值文化元素的总体得票率不高且得票率比较分散。第1名“刘三姐”的得票率为56.6%。从投票的百分比来看,除前5名,其他25名民族文化元素依次之间的票数差距并不明显且低于30%。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广西的民族文化元素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高度凝练且影响力广泛的象征形式系统。本文的结论如下:

1.具有高认知度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主要以自然山水文化和壮族文化为代表。通过对比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推广价值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桂林山水”“刘三姐”“三月三”“绣球”“壮锦”“铜鼓”6项文化元素同时进入前10且集中在自然山水文化和壮族文化元素上。这一特点在因子分析归纳出的6个因子中表现得更为清晰。

2.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已经形成了代表性的核心文化元素,而对推广价值的认知度有待提高。从受访者对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评分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前10项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认同较集中。“桂林山水”(14856分,入选率85%)、“刘三姐”(14410分,入选率83%)、“三月三”(13487分,入选率77%)、“百色起义”(13164分,入选率79%)、“绣球”(12870分,入选率79%)、“壮锦”(12410分,入选率75%)等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广西形象。但在相对测量中,就整体而言,受访者对具有推广价值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认识就较为分散,只有“刘三姐”(投票率56.62%)和“绣球”(投票率55.84%)投票率超过50%。从受访者对文化元素推广价值的认识统计结果看,最具推广价值的文化元素与最具代表性文化元素重合度超过70%,从侧面反映了受访者没有真正理解推广价值的含义,因此,尚未形成推广认同度较高的核心文化元素。

3.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广西民族文化元素项目偏低,显示出受访者认知度低的现象。本次进入调查的100项民族文化元素中有32项来自于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通过统计排名前30的调查数据来看,只有9项同时入选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推广价值的民族文化元素,分别是:“布洛陀”“侗族大歌”“壮锦”“壮族歌圩”“壮族铜鼓习俗”“刘三姐”“壮族嘹歌”“百鸟衣故事”“壮族三月三”。

(二)建议

1.划分广西文化区。本次入选前30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推广价值的民族文化元素主要集中在壮族文化上,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应该尽快划分文化区,实现多民族文化协同发展。广西民族文化由于相互交流和空间占用,文化区之间呈现模糊的边界,广西民族文化区的划定应该依照司徒尚纪:(1)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2)同等或相近的文化发展程度。(3)类似的区域文化发展过程。(4)文化地域分布基本相连成片。(5)有一个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化中心等五个基本原则,[15]再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尽快划分广西文化区。

2.加强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本次广西民族文化元素代表性和推广价值调查显示出广西许多有代表性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缺乏较高的认知度,这说明广西民族文化传播存在问题和民族文化认同不高。广西需要实施文化振兴战略,整合区内外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融媒体等平台传播广西文化。在区内通过推广民族语言,定期举办民俗活动、非遗活动月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

作者:文鸿 单位: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