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检测范例6篇

医院环境检测

医院环境检测范文1

【关键词】ISO9001-2008标准;法规;管理;医院资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95-01

资源不仅是医疗服务提供过程的保障,也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及增强顾客满意的必要条件。ISO9001-2008标准(和2000版相比第6章增加了注,标准的要求更加清晰,能力、培训和意识顺序进行了互换,内容变化不大),从资源提供、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四方面对资源管理提出要求[1]。本文重点讨论医院人力资源、设备和环境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及重要性。

1 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

1.1 人力资源

1.1.1 医师,医院的医师(助理医师),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并通过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注册。凡使用未取得“两证”的人员,为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为。如需跨类别,医师必须重新考取《医师资格证书》;如需跨专业,医师必须接受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2年培训或取得上一级学历证明。

1.1.2 护士,医院聘用的护士,必须持有《护士资格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新录入护士未变更执业地点和《护士执业证书》有效期满未延续的护士,不得使用。

1.1.3 放射工作人员,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工作人员证》中应有不少于4天的岗前培训、间隔2年的每次培训不少于2天。

1.1.4 母婴保健人员,必须在持有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和执业证书的前提下,再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1.2 设备

1.2.1 大型医用设备,列入卫生部管理品目或省卫生厅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用设备,作为大型医用设备进行管理。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需分别获得卫生部、省卫生厅行政部门核发的《大型医用设备许可证》。包括医师、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资质。擅自购置大型医用设备,除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价格主管部门可依法没收检查治疗收入,并处以5倍以下罚款。

1.2.2 状态检测设备,X线机、CT机、医用加速器、医用激光源、医用超生源、钴-60治疗机及装有“医用三源”的诊断治疗设备,不属于计量器具,国家不纳入强检范围。但是,必须接受每年1次应用质量的状态检测,保持性能指标和安全防护技术指标的稳定。状态检测由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实施,并出具检测报告。对于检测的不合格项,医院应予修复,并经再次检测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

1.2.3 计量强检设备,凡是能直接或间接测出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等,包括供水、供电、供暖、供氧、消毒、贮存等设备上的压力表、流量表,药品调剂、临床检验、血液管理等环节的称量、计数工具,应主动自觉的接受年度检测。该检测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资质的计量服务机构实施,每一项监测都应向医院出具检定证书。上下两次检定证书上标明的时间,要相互衔接。对检定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处理,并经重新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1.3 环境:环境管理是一个小的系统,用综合管理各种有关因素才能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要求,除常规的医疗环境保持肃静、医院的环境卫生、人文关怀氛围等,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3.1 传染病防治,医院的布局、流程要符合预防传染病的要求;建立感染性疾病科或设有相对隔离的分诊点,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及时进入相对隔离通道进行初检。对院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及医疗废物,实施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发现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时,按规定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1.3.2 医疗废物处置,医院设置医疗废物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配备充足的有明显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的包装物、容器,确定内部分类、收集、运送、贮存的时间、路线、人员、工具和要求,按时与具有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处置单位进行交接,填写和保存《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处置,由专人收集、双层包装,包装袋应特别注明高度感染性废物,对贮存运送场所和器物更应严格消毒。对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在交集中处置单位前应单独登记就地消毒情况。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应消毒并作毁形处置,产生的污水及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应有独立的处理系统,达到标准方可排放。

1.3.3 消毒管理,采购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建立进货验收台帐,索取和留存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同批检验报告和经销者身份证明文件。其中,消毒机和消毒器械还要求提供卫生部发给的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消毒液的配制,有统一的方法和要求,各医疗环节均应留存消毒液配制记录、消毒记录及消毒物品领用记录。消毒供应室消毒效果内部监测和领用记录完整。用于空间消毒的紫外线灯按要求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消毒记录清楚。

1.3.4 医院感染管理,医院设置独立的院内感染的管理部门或专(兼)职院感管理人员。医疗运行各环节定时开展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监测,并保存监测报告及对监测不合格的处置情况记录。医院除自我经常的开展消毒和感染监测外,还要主动接受有资质的服务机构进行监测,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捡测报告。重点是手术室、治疗室、妇产科、儿科病房、口腔科、内窥镜室等,一般每季度进行1次。

1.3.5 放射防护,医院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及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控制区进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能提供专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1.3.6 集中空调通风,医院新建、改造和扩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并持有评价报告。已运行的须每2年进行1次评价。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除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的或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及各房间独立通风的外,应立即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学评价。

医院环境检测范文2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愈来愈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导致院内感染。为此很多医院设立院感科,成立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目的是检测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提出对策,有效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其微生物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

微生物实验室既要为全院的临床服务,又要担负全院的微生物检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要做到集中检测,对一些高危科室,如手术室、产科、儿科、内科、外科、传染科、供应室等做到随时监测,对能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做到重点监测,对能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菌株和带菌者的标本及可感染的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共同和院感科制定出措施,及时加以控制,通过微生物实验室的细菌培养,作出准确的鉴定结果。同时,定时回顾培养结果情况,对所做的结果上报院感科,及时反馈各临床科室,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

2 提供合理用药的基础,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而详细准确的细菌学诊断是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基础。在微生物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试验结果的同时,加强药物敏感试验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在临床上大量、长期地使用抗生素,使其产生抗药和正常菌群失调造成先决条件引起医院感染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所以实验室中的药物敏感试验的准确,对临床上控制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3 阻断感染途径,发现病原菌

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可以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但主要是以接触方式传播,医院中很多菌株多是经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和环境表面传播。各种污染的物品及器械沾染了手或皮肤,而未及时清洗或消毒,于是就形成一个污染传播的交叉链条,因此,医院建立健全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及进行相关的细菌培养是很重要的。医院感染检测室开展督促医护人员正确有效地实施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手段,确保医院消毒质量,创造安全医疗环境的有效措施,而这些措施必须通过微生物检测来完成,同时更有效地让临床医务人员把医院感染的控制贯穿整个诊疗活动中,使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是防止细菌感染和散布的关键。

医院环境检测范文3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负责感染预防

组员:护士长、防保组长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目前我院实行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副组长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院感基础发病率调查,为目标性监测做准备。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医院检验科完成采样工作,一般1-2月监测一次,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感染管理副组长负责;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的监测,每月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药剂科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细则,接受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和监督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情况。

4.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其工作记录、排放水的抽检结果。

5.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医疗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四.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原则

医院环境检测范文4

【关键词】 直接压印快速采样; 院内感染环境监测; 格式无菌培养皿

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是当前医院的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过去大量研究发现,院内感染其原因之一是医院环境表面清洁程度不够,而导致感染传播[1-2]。环境物表清洁的效果可由院内感染环境监测的数据来反映。本院近年来在环境监测的采样工作中引入了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本院空气、医护人员手部、物体表面、器械、经高压消毒的物品等240份表面细菌数量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两组的检测时间、被检测物体、人员的一般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 (1)对于平面物体,将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物体的表面,选择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往返涂抹5次,然后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和手部接触的面积,放入10 ml采样液中送检;(2)对门把手、玻璃等小型物件,直接使用棉拭子在物体表面涂抹进行采样;(3)对医护人员手部,被检人并拢手指,使用浸有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来回涂擦两次,并转动棉拭子,剪去和操作者手部的接触面积,浸入采样液内送检。

1.2.2 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方法 (1)使用无菌容器将配制好的格式无菌培养皿盛装至需要进行采样的科室;(2)将格式无菌培养皿对准需要进行采样物体表面以及的医护人员体表,直接按压,等到培养基和物体表面、医护人员体表完全接触之后,将二者分开,盖好无菌培养皿的盖子;(3)使用无菌容器将采样完成的培养皿盛装回细菌室,在37 ℃培养箱之内进行培养;(4)48 h之后对培养结果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细菌数量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感染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某些临床设备如呼吸机的应用、辅助治疗、介入性治疗措施的使用、抗菌药的滥用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等,都会造成医院感染现象的加重。并导致除患者及其陪护人员之外,医院的医务、后勤人员也成为了医院感染的对象,扩大了医院感染的规模,既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又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3-4]。环境是院内感染病原体的贮源和传播媒介,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对感染环境进行监测,能够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及时进行切断,且能够通过灭菌、消毒、隔离等措施来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当前大多数医院在院内感染环境检测采样中,使用的方法大多是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该方法在应用中需要自行配置生理盐水采样液、棉拭子并进行人工接种等,中间环节较多,且采样花费时间较长,导致结果容易存在误差,对院内感染环境的监测工作造成影响。近年来本院引进了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使用格式培养皿作为采样器具,在使用中可以对需要采样的部位进行直接按压取样,然后在37 ℃的条件下培养48 h,即可获得检测结果[5-7]。在感染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疑似爆发或者耐药菌的感染,需要立刻对环境的物体进行大量采样,如果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采样处理,由于中间环节过多,因此容易错过最佳的采样时间,而使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所导致的误差,使采样进入到培养箱的时间大大缩短,节省了人力、物力,真正实现医院感染暴发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控制。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在应用中的技术关键,在于不需要借助棉拭子来进行间接采样,可以直接使用培养皿对采样目标表面进行按压粘附,使目标表面的细菌能够直接附在培养基之上。解决了传统采样法由于棉拭子涂擦中细菌附着效果较差、采样不完全等缺点,在最大可能上杜绝了人为以及环境因素所导致的结果误差[8-10]。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和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相比,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无需自行配制生理盐水试管、棉拭子进行高压灭菌,减少采样准备环节;(2)无需涂擦采样,可直接对物表或手进行按压采样,方便快捷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采样到培养箱中的时间,节省了人力[11];(3)在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可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采样,比以往能更早掌握感染第一手资料[12-15]。

本院非常重视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有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两名,连续多年带全国重点院内感染培训基地进行相应的培训,在院内感染控制岗位上工作10余年,有着丰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经验。已掌握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以及格式培养皿压印快速按压采样法的理论与技术,临床开展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采样法近10年,开展格式培养皿压印快速按压采样法半年。

综上所述,和传统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相比,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在院内感染环境的检测采样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众多中间环节所导致的检测结果误差缩短采样到达培养箱中的时间,有着方便快捷、易操作、经济节约的优点,更有效实现医院感染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控制,值得在同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小红,黄秀良,徐明初,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环境因素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5(3):376-377.

[2]刘延锦,张卫东,赵飞,等.医院环境监测与医院感染研究现状[J].医药论坛杂志,2009,19(20):122-124.

[3]王伟秀,沈逸冕,周艳冰,等.14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24(3):310-312.

[4]陈光献,唐白云,陈仕才,等.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1(20):2701-2703.

[5]李夏明,束冬兰,陈晨,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切口感染与非感染病例的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4(11):1345-1346.

[6]邱文英.急诊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2):55-56.

[7]闫芳.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04-105.

[8]陈海儿,陈群英,张慧萍.无乳链球菌213株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252-254.

[9]梁桂才,黎石宝,覃燕玲,等.院内感染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动态变化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9-80.

[10]郑国平.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96-97

[11]欧绿风.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预防性护理[J].甘肃医药,2013,32(2):150-152.

[12]刘彩霞,潘群婕.加用速干手消毒剂对院内感染率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47-48.

[13]梅松涛,甘辞海.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1):93-94.

[14]龙丽洁.中医院院内感染的防控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154-155.

医院环境检测范文5

关键词:院内感染;微生物检验;监测;控制;重要性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技术得到显著提高,院内感染监测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院内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下,院内感染监控工作从组织落实到制定严格管理制度,采取的措施具有多样化,在临床中展开必要的监测,从而使院内感染监测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是病患最集中的场所,各种各样的病患每天都聚集到医院等待治疗,因此,院内环境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我院为此成立感染监测科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以便适应全国各级医院对院内感染防控与监测工作的需求。文章对在院内感染监测中微生物实验室设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按照有关规定配合院内感染监测科做好感染预防与监控工作

微生物实验室在临床检验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引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进行确定。按照《消毒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其它预防院内感染的实施策略,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条例,细菌检测制度等。对各科室感染条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被监测科中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讨论、交流,按照监测具体数据向各监测科提出科学意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委派专业人员配合院内感染检测工作,同时定期参加部级院内感染培训,和院内感染科一起监督相关条款,并将所有规定落到实处。

2监测方法与内容

2.1监测方法 在院内各病房及有关科室中都配备一名专业感染监测控制人员,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检查。同时在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中展开细菌监测工作,对院内消毒不合格的内容彻底清查,找到消毒不合格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不仅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出现,同时还能为院内感染监控提供可靠数据。倘若消毒不合要求,应立即重新消毒,一切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防止院内产生交叉感染。提高重点科室环境与日常用品的感染监测工作,包括:胃镜科、口腔科、供应室、产房、检验科、外科等,以便传染源的及早发现。按照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监测结果,定期向院内感染科总结、汇报,通过分析感染病原菌,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为今后工作制定合理计划。

2.2监测内容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监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环境监测,包括:医护人员的手、空气、高压灭菌装置、物品表面、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细菌量,避免医疗物品、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的手被病原菌污染后,传染给病患;②提高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测管理力度,对其质量严格把控;加强重点科室致病菌的监测,包括:金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化脓菌等;③一旦发现细菌异常或是产生流行趋势,应向有关科室及时通报,并向院内感染监测科汇报,采取相应措施,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做好预防控制工作,保护易感染人群,努力为病患建立良好医疗环境,同时提升医护质量;④减少院内感染发病率,使用有效措施保护病患、医护人员以及社会民众的健康。

3提高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

在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中鉴定分离病原菌对抗感染治疗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将质量保证制度完善,应提高与临床治疗之间的配合。在使用美国临床检测试验(NCCLS)标准对药物敏感实验进行规范,药物敏感实验中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实用、科学、经济、合理,提高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在院内感染监测工作中的职能,正确评价并解读实验结果,及时公布院内病原菌的耐药性,为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4将细菌耐药性的检测结果定期在院内公布,同时对细菌耐药性实施网络管理

熟练掌握美国临床检测试验(NCCLS)标准,这是判断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可靠性与准确性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选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是按照经验选择的,但是经验选药也需要流行病资料和循征医学的支持,将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定期在院内公开,统计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等重要科室中常见病原菌的耐药与分布情况,对经验选取抗生素、提升重症感染性疾病救治成功率帮助很大。分区域并长时间建立耐药监测网,经过研究分析,很容易得出本区域耐药病菌发展趋势和抗生药物的耐药性,有助于制定本区域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同时对经验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论

目前,我国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建立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和我国院内病原菌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耐药性存在严重不相适应的现状;并且,临床治疗有关部门以及检验科有关人员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日常运作、软件与硬件建设缺少重视度。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应积极帮助临床做好院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诊断工作,并将其当作最主要目标执行。这样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才能更好的发展,为院内感染性疾病的监测、预防、治疗、控制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任军.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12(09):134-135.

[2]周景春.重视微生物检监测促进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3(01):219-221.

[3]殷霞.创新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4(15):167-168.

医院环境检测范文6

关键词: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管理

口腔科诊疗器械种类繁多,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会与患者唾液、血液直接接触,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1]。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口腔科多沿用传统监管模式,虽然也能起到预防医院感染作用,但仍然存在环境、物品和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欠佳的问题,如何提升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与管理质量,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2]。医院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探讨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在提升门诊口腔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门诊口腔科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2017年12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12月为实施后。研究期间科室医务人员共9名,主治医师2名,护师2名,护士5名;年龄为21~43岁。研究期间医务人员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前,口腔科一直沿用传统消毒灭菌监测管理模式,由医院管理层安排检验科工作人员不定期抽查口腔科各设备、仪器、消耗品及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情况,做好相应记录并监督整改。实施后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措施。(1)医院建立完整的消毒灭菌监测管理制度。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指导,寻求医院感染科协助,共同制定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管理制度,加强6类样本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治疗台水和无菌物品,监测期间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做好追踪监测,每月至少检查、督促和指导一次口腔科管理工作。(2)规范工作流程。口腔科具有物械用量大、周转快等特点,日常清洗灭菌工作尤为关键,污渍清除不彻底,可能对后续消毒灭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对此口腔科可实行小包装清洗、消毒灭菌方案,每次治疗结束后所用的器械放入小包装袋中,分批次送往供应室消毒灭菌,供应室严格按照清洗、灭菌和包装的流程开展工作,遵循监查制度和标准对物械进行灭菌处理,保证物品消毒灭菌质量。(3)加强感染和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很多基层医院口腔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视度不高,继而影响消毒灭菌工作开展。针对这一现象,医院可开展针对性的医院感染培训,邀请上级医院感染专家举办座谈会,指导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物械消毒灭菌重视度,让所有医务人员都能自觉遵守消毒灭菌监测管理制度。(4)加强手卫生管理。医院在门诊口腔科醒目位置张贴六步洗手法,以提醒医务人员按规定做好手卫生,科室配置相应设施,如洗手液、擦手纸巾等,每月定期发放快速手消毒剂,不定时抽查手卫生情况,将手卫生检查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中。(5)加强环境消毒。门诊口腔科各操作间都应独立,如治疗室、技工室、候诊室和员工休息室等,不同区域环境消毒要求不同,如治疗室内,每接待一名患者,操作结束后应适当进行环境消毒处理,尤其是流水痰盂。每日下班前彻底清洁各操作间物品、器械、地面等。

1.3观察指标

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200份样本检查记录,比较每份记录中6项样本消毒灭菌监测合格率,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治疗台水和无菌物品,合格率越高表示消毒灭菌质量越好。使用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对门诊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管理的满意度,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样本监测合格率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门诊口腔科6项样本监测总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质量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