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金监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院资金监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院资金监管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1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三十多年来,政府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医疗制度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追其原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不当等问题影响了医改方案的有效施行。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协调两者的关系,既要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还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为新一轮医改方案的贯彻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政府资金投入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需要

我国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其日常服务收入不能有效弥补经营支出,需要依靠政府财政补助来维持生存和发展,政府参与医院经营的最主要方式也就是投入财政补助资金,而资金投入的多少取决于政府财政收入、医院的规模、所在地区、接待病人数量等。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内部就会形成种种不合理的潜规则,这不仅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的声誉,也使得就医难的社会问题更加严峻。

(一)取消以药养医的补助政策以药养医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旨在以药品差价收入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但监管不严使得药品差价率远远超出了规定的限额,药品收入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使得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2006年颁布的医改制度要求将药品加价率控制在15%范围内。2009年,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医院要实行医药分开,不能依靠药品的差价收入来弥补医疗服务收入的不足,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真正为普通群众提供服务便利。2011年,北京启动解决以药养医现状的大医院改革,拟通过减少药品数量,提高诊疗费比重,试点进行医院药房“托管”等举措,以切断以药养医。2012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在成本开支并未减少甚至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收入来源的减少肯定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经营运转,要保证医院服务的效率和群众的利益,有必要提高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助。

(二)医疗成本费用上涨压力从社会整体来看,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费用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日渐增加,再加上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时期,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带来的医疗费用上涨是客观存在且难以控制的,这使得老年人口消耗的医疗费用在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大大增加。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工作人群的职业病和营养失衡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产生对医疗服务的进一步需求,进而带动医疗费用的上升。从医院方面来看,医疗技术的进步催生的高精密仪器设备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地便利,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普及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这些服务技术含量的提需要有强大的医疗费用支撑。物价上涨必然给医院成本的控制造成更大的压力,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发生的职工后续教育费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医院职工工资等等也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在财政对医疗服务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对冲医疗成本的升高产生的压力,就会生出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如滥用贵重药品,重复检查,巧立名目乱收费等;而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为保证医院的正常经营运转,“十二五”规划方案要求医院同时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由成本费用增加引发的违规行为和就医费用的提高不仅未能缓解群众的就医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了这一负担。

二、医改资金的财政投入及政策监管现状

“以药养医”政策的取消已经减少了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医药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医院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求得生存发展,即使是性质公立的非营利性医院也可能会偏离正道,给群众看病造成更大的困难。新一轮医改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如果这一问题仍得不到良好地改善,此轮医改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政府应该把保障人民的健康提升到保障基本人权的高度,切实增加对卫生机构的投入。

(一)医改资金的财政投入财政为医疗成本上涨承担相应的责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医疗成本问题而引发的医改问题,而且也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已有研究证实,在卫生领域每投入1元钱,就能带来6.4元的效益,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范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卫生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为1∶6。但一直以来,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资金始终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政府医疗卫生投入不足被视为“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焦点矛盾之一。2010年,《中国卫生杂志》就公立医院改革相关问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3.87%的人认为“财政支持不足”是影响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的最主要的难点,54.74%的人认为“当前主要矛盾是投入不足,投入增加之后才能转变机制”。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投入也有很大的增加。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00多亿用以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的项目建设。2009年4月启动新的医疗制度改革,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加大了医疗卫生的投入,要求各财政部门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旨在为成功推进医改措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其措施包括全面落实新农保、居民医保补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等。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指出,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资金来支持未来三年的五项重点医改措施,除此之外,政府还将投入额外资金以促进卫生事业发展。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指出,“十二五”期间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和强度要高于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转变机制,及时落实各项投入政策,保障医改规划所需资金,而在基本医保和人均补助方面,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加。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安排在满足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要求将医改所需资金纳入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范围,在预算投入时,要保证“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实现各省(区、市)2012年医改资金投入要明显高于2011年。#p#分页标题#e#

(二)医改资金的政策监管新医改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医改资金投入力度的大幅增加,极大地保障了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不过,要保证群众能够真正感受到医改新政的温暖,享受大范围、高额度的医疗补助,政府部门还必须贯彻严格的监管措施,为大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保驾护航。鉴于增加投入的财政资金源自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结果,政府有必要密切关注资金的使用动态。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医改意见、实施方案以及相关的政府卫生投入、公立医院改革等配套文件都对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提出明确要求。2010年《中国卫生杂志》的问卷调查表明,各级地方卫生机构的领导均认识到管好财政资金的紧迫性,62.63%的人认为对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实行收支两条线,50%的人认为应该“改革预算和支付方式”以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2010年,在全国卫生系统加强资金监管、落实医改任务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卫生部党总书记张茅指出,加强卫生项目资金的使用监管,保证项目的公开透明,加强源头防控等是当前资金监管的工作重点。他强调监管工作的重心要做到四个转变,即由过程向结果的转变,行业向社会的转变,文件向网络的转变,重点向驻点的转变,以保证资金使用的绩效,确保每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从为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2012年,《“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指出,政府部门要防止对财政投入资金的违法违规使用,加强资金监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强调,在资金监管方面,需要将项目的执行情况与资金的使用绩效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可以采取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全年评估的考核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在汇报预决算草案时要对卫生投入情况进行专门说明,同时还要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务院医改小组办公室协作,加强医改实施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在针对公共卫生投入资金使用状况的监测评估的记者招待会上,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指出,在重大专项实施之前,就充分考虑到如何使大量的投入切实发挥效应的问题,这表明政策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

三、提高医改投入资金使用效益的完善措施

政府作为医改制度的实施主体,理应对资金的投入使用加强监管,但是作为医改实施对象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医改受益对象的广大社会民众,同样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借助自身的资源为医改制度的顺利实施,医疗资金的有效使用做出努力。

(一)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在公立医院内部为保证医疗活动有效进行,保护医院资产安全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记录真实等而建立的各种措施和办法的总称,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会计系统的建立,成本控制和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等。从现状来看,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会计信息系统控制薄弱,会计核算混乱,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和预算编制体系,造成资金的不必要浪费等。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到医院内部之后,首先需要作为会计信息予以反映,而资金何时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均需要在事先做好详细的预算与规划,并做好成本控制,积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从保证和维护资金使用效率的前提出发,公立医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首先,完善医院的信息系统,特别是财务核算系统。严格要求业务处理的规范和标准化操作,真实完整的反映医院的经营运转状况,特别是对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状况。其次,要求全院上下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运用于日常业务活动中,合力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再次,更新预算管理观念,将预算管理作为全局性财务管理行为和理念进行宣传,事先编制医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的现金流量预算,以实现补助资金的最优化分配。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2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医保资金;财务管理

自我国新医改模式实施以来,市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均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患者在采用医保支付中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渐由后支付转变为预支付,在支付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这一转变为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院现存在医保资金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医改的形式,这就要求医院对内部管理进行变革,加强对医保资金的监管;②由于患者在医疗费用结算时方式多样,导致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收入的账目处理难度加大;③医院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也是医院医保资金管理中的一大难题[1-2]。上述问题的存在,也给医院医保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适应新医改背景的情况下,该院对医保资金管理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该文对该院2016年1—12月期间医保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该院2016年1—12月在新医改背景下医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该院财务部门和医保管理部门57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随访调查,总结记录医保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研究方法

通过随访调查的形式,对该院财务部和医保管理部门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问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该院2016年期间医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对所有随访调查内容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

通过对57名员工进行访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96%(49/57)的工作人员提到由于医保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较低对医保资金管理产生影响;75.44%(43/57)的人提到由于与医保监管部门沟通不佳对工作产生影响;40.35%(23/57)的人员提到对医保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问题;33.33%(19/57)的人员提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备;22.81%(13/57)的提到对科室的监管不到位。

3讨论

医保科是医院医保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在医院的资金运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但是,该次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医保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较低,在该院医保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配备不足难以适应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医保资金管理的发展,另外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对医保政策的理论知识熟悉掌握度不佳,导致在医保资金的运作中的分析管理以及预算等出现问题。医保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均是涉及医院资金管理的重要部门,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与医保监管部门沟通不佳也是影响医保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新医改背景下,由于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往往导致应自费的材料纳入医保报销等情况[4]。除此之外,由于对临床科室的培训及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超范围用药,治疗无病程描述,无医嘱收费等现象均是该院目前医保资金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院提出的主要应对策略为:加强医保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开展专业的培训计划,逐步提高该院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其综合业务的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医保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守医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觉悟和对医保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培训,确保在医保费用核算过程中各项收入合法有效。加强相关工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医保管理部门在进行月审核时积极与财务部进行沟通,认真核对各项财务数据,仔细检查相关账目明细,结算过程产生的差额以及记账差错及时分析原因,保证医保科的数据与医保机构信息处的数据一致[5]。加强该院对科室的监管力度,进而减少超范围用药,无医嘱收费等现象。除此外,加大该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建立合理资金往来明细,定期核对账目,进而完善该院医保资金管理中的问题。该院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完善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推行按疾病诊断组(DRGs)付费方式,进而提高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医保资金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彭玲,王昌明,杨新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医疗保险的规范化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医院,2015,19(3):45-47.

[2]孙予州.医院药剂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发展策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137-139.

[3]熊晶晶.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探讨[J].中国医院,2012,16(4):41-45.

[4]孙丽,陈丽娟,梁力中,等.新医改背景下病案信息的利用与管理[J].中国病案,2016,17(3):4-6.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3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防控体系建设

医院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的服务性机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新医改政策提出后,我国医疗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医院工作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要求与挑战。对于医院来说,财务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光是自身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不利于医院长远健康发展。为此,作为医疗行业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剖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财务风险防范对医院运营发展的现实意义

财务风险是因为受到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得医院财务状况出现不确定性,容易使医院蒙受一定经济损失。风险防范是规避与应对财务风险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查等方式,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削弱财务风险对经营主体产生的影响,节省更多时间与资源,获取更多利益空间。在医院内部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掌握准确的财务状况,做好财务工作的判定,查看财务管理是否存在问题,以便医院管理层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促进内部控制顺利开展,进行阶段性的风险评估,准确找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各项运营活动的科学与规范性,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不仅如此,可以帮助医院形成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找出问题根源,避免再次出现同类错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更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类风险问题,不断提升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促进医院稳步、长远发展。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常见财务风险分析

1.投资风险。医院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设备来开展医疗服务,所以风险的出现概率也相对较高。投资风险是医院财务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别,为了改善床位紧张、解决社会人们的就医难题,许多医院会通过扩展医院经营规模、增加床位与科室的方式,更好满足社会居民的就医需求。同时,医院会不定期地对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在人力、物力方面也会投入大量资金,如果投资不当,将会使医院的资金链出现短缺,陷入财务危机,诱发财务风险的发生。

2.成本核算风险。核算风险主要是医院财会核算人员在内部具体核算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大风险。医院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成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固定资产确认与折旧、医护人员的薪资福利等。医院属于特殊性质的机构单位,因为自身工作量较大,需要进行核算的内容居多,风险隐患也大大增加。说起医院核算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因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的缺失,加之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能力较为薄弱。如果医院未计提医疗风险基金,那么在面对医疗纠纷、索赔时,将无法填补赔付缺口,增强医院的财务压力。同时,如果成本核算力度不足,将会使核算工作失去应有的准确度,医院领导不能掌握准确的数据信息,导致经营决策出现盲目,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筹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有一定关联。医院在新增病房、添加医疗设备时,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提供支撑,如果医院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实际资金状况,出现盲目投资,将会出现资金短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通过筹资的方式来补充现金资源。通常情况下,医院会与银行机构申请贷款,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但银行借款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利息高,极易增加医院的资金投入成本,增加医院的财务负担。一旦外部经营环境和资金供需市场发生动态性变化,会快速增加医院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财务风险的出现,不利于医院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不仅如此,像再融资风险、利率风险等,都属于筹资风险的范畴内。

三、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为了推动隐患治理,预防风险隐患与事故的发生。在医院内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找出潜在的风险隐患,对其展开分析与评估,及时向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备,形成财务报告,为风险分析与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应对与管控,制订科学的改进方案。但通过实际调查后发现,许多医院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医改背景下,对医院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有的风险预警机制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发展需求,无法做出正确的风险识别与警示,医院管理层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风险信息,自然无法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当出现财务风险时,不能第一时间进行风险处理,将会使风险进一步扩大,使医院面临麻烦与经济损失,不利于医疗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2.风险管理力度不足,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对于医院机构而言,财务管理是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基础前提,是实现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医院的发展有着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关系。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和影响,许多医院会将工作重心倾向于医疗服务建设中,从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未能对资金运转情况提高关注,加之相应的资金监管流程与风险防范措施存在缺失,使得财务风险屡禁不止,不利于医院的整体运营。正因如此,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落实受到阻碍,加之财务管理、执行监督、风险预警等相关制度的缺失,提高了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给风险防控与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3.投资决策不合理,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如果说投资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投资决策则是约束投资行为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医院与其他行业大不相同,为了保证自身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医院会定期对自身医疗器进行更新,大量采购医疗物资,但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往往会出现购置数量与实际需求不符、增加财务成本支出、资金压力等现象,极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如果医院决策者未能正确认识投资风险,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与审核,只单纯地根据以往经验进行盲目投资,使得投资缺乏科学性,会诱发更多财务风险的发生,进一步增加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四、新医改背景下构建医院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对策建议

1.做好财务风险预防,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在新医改背景下,医疗市场竞争日常激烈,医院所面临的风险也日渐增多,想要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找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医院应对风险预警提高关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防范。首先,从战略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医院整体盈利、偿债情况以及资产运营能力,整合财务报表和经营资料,做好财务风险的预测,分析风险产生因素,探寻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做好财务风险的把控。其次,在大额资金支出方面,按照财务规定仔细填写资金审批手续,在15个工作日内上交至财务部门,由财务、审计、稽查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审批,经过批阅通过后方可办理资金使用,合理分配内部资金,将资金使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规避违法乱纪、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出现,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最后,医院管理者应突破传统理念的约束,转变工作重心,在做好医疗建设的同时,对财务管理提高关注,积极学习专业的财务知识,正确认识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借鉴同行业成熟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风险管理手段,有效控制潜在的财务风险。

2.加强投资决策管理,提高医院投资水平。首先,医院应从财务资金预算、资金编制与资金评估工作入手,准确找出投资决策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其次,做好潜在风险隐患的排查与估算,对其展开深入分析,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与可行性,以全面性风险预判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再次,加强预算管理。做好战略决策中所涉及项目的预算评估与审核编制,保证预算目标与实际经营成本相符,为财务管理与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预算信息。最后,分析调查医院整体运营情况,以现阶段财务情况为基础,进一步调整战略发展决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优势和作用,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

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保证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性,医院需要加大制度建设,约束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不断走向严谨、规范化。首先,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风险防范提供制度保障。在实践中,财务人员应立足于医院整体运营情况,制定财务管理标准,规范工作流程;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财务人员的岗位权限与职责,使其清晰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发生哪些行为;遵循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观念,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计划、控制与分析,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性。其次,加强绩效管理。财务风险贯穿在医院各个服务流程中,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工作效率,医院可以落实绩效管理制度,通过风险与个人利益相互挂钩的方式,使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与防控工作中,实现绩效目标达成共识,帮助他们取得优异绩效,从而达到预期风险防控的目的。最后,加强风险执行管理。秉承精细化管理观念,对风险管理与防控的执行流程进行追踪,保证风险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4.加大信息化应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先进的电子软件层出不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较大便捷,减轻了各行各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医院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首先,借助大数据、云计算、EPR等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医院内部创建财务风险信息化管理系统,由财务部门牵头,要求各部门、各科室做好业务情况的传达,由财务部门负责信息的归纳处理,以便更好掌握更多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多人在线交流,各科室可以与财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协助财务人员找出潜在的风险隐患,帮助财务人员做好各项信息数据的分析,妥善处理各项运营风险,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其次,落实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当出现突发性风险时,以风险防范机制为依托,分析风险的产生原因,探究结果找出应对策略,减轻财务风险对医院带来的损失,缓解冲击力;除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外,医院还时刻关注外部市场变动情况,广泛搜集外部信息,准确掌控财务风险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借鉴同行业较为成熟的应对经验,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手段,将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5.创新监督机制,提升财务风险防范实效。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通过完善监督体系,对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督促与约束。在实践中,应对现有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适当引入PDCA循环管理系统,搭建完善的闭环监管平台,对风险管理与防控进行追踪监管,保证监管体系的计划性、可行性。从战略角度出发,适当精简监管流程,缩短监督管理链条,保证财务监督管理的平面辐射,改变以往财务监督工作的滞后现象,推动监督管理制度准确落实,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为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保障。丰富监管形式,实现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扩展财务监管工作领域,将资金预算、成本管理、医疗药品与设备的购置、固定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纳入财务监管负责领域中,落实事前监督,从全方位角度出发对风险进行管控,保证财务监管工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此外,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发挥监管实效。结合实际运营情况,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从财务、业务、稽查部门中选取多方面表现优异的人员成立审计小组,赋予该部门足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制订相应的监管计划,注重审计职能的规范,按照医院财务风险防控的要求,积极履行服务与监督的职能,为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医改政策的出现,为医疗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与挑战。财务风险是医院发展道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想要在新医改背景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风险防控显得愈发重要。作为医院领导人员,需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投资决策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化应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创新监督机制,提升财务风险防范实效等方式,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贯穿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为社会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乐弈.解析新时期医院的财务风险及有效防控措施.财富时代,2020(07).

2.张阳.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中国集体经济,2019(27).

3.杨苏.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构建.财会学习,2019(23).

4.傅学文.现代医院财务风险防控策略探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6).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4

关键词:公立医院;库存物资;财务监管

如今,在我国医疗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经济环境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国家对医院财务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医院库存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医院各项活动开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公立医院库存物资财务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缺陷,这就到导致医院物资出现了严重的堆积现象,从而造成医院资产的浪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库存物资财务监管的分析工作,对目前的库存物资财务监管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一、目前公立医院库存物资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认识到库存物资财务监管的重要性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公立医院开展各项医疗工作时,药品、卫生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在其中实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与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卫生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的价值相对较低,在使用期限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库存物资财务监管的重要性,并且在思想上没有树立出严格的管理意识。因为忽略了库存物资本身的价值,所以医院中的很多业务部门在对药品、物资以及日常耗材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时,只将重点放在了数量方面,而没有认识到价值方面的重要性,这就导致钱、物之间逐渐分离,公立医院库存物资财务监管工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缺少规范化的库存物资财务监管制度

在公立医院库存物资的财务监管工作中,因为长时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医院长时间以来对于库存物资的财务监管没有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在库存物资的采购、使用以及处置等工作中缺少了规范化的参考依据。另外,医院中各部门针对已经采购或已领用的物质,没有将相应的财务监管工作进行全面落实,二级、三级库房的财务监管尤为缺失,因为管理制度在内容上缺少了一定的规范性,这就导致管理人员没有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所以在综合素质水平方面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差异。当库存物资财务监管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很难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明确,这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但会造成库存物资出现无偿占用的现象,同时也会使公立医院库存物资逐渐流失。

(三)库存物资购入缺少严格的预算管理控制

通常情况下,当公立医院开展相应的年度财务预算工作时,主要是针对于一些大规模的项目来进行的,目前还没有细化到具体的事项当中。特别是对于库存物资的预算工作而言,因为没有将相应的预算控制工作进行全面落实,这就导致预算编制工作与预算执行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连接,从而使费用在支出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的控制。如果是在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预算或者是超出预算支出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完成相应的审批工作,而是直接对库存物资购入费用进行支付,这将会导致预算管理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目前公立医院针对库存物资财务监管工作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激励机制,这就造成库存物资财务监管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将自身的职责进行全面落实,对于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缺少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目前很多医院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仍然将主要内容放在了科室成本核算上,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的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以及成本信息反馈体系等,这就造成医院现有的成本定额缺少了一定的统一性与标准性。医院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通常缺少统一的参考标准依据,一般低值易耗品与医用材料临床科室领用之后直接作为消耗,因为在管理工作上不够细化,这就导致科室成本核算不具备合理性,针对供应室、试剂、口腔以及放射部门所领用的价格比较高的材料,存在由供应商直接送到相关科室的情况,在库存物资的消耗过程中缺少严格有效的管理,从而对最终成本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加强公立医院库存物资财务监管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思想认识,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要想保证公立医院库存物资财务监管工作可以实现顺利的开展,首先应该逐渐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全面认识到库存物资财务监管的重要性。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言,应该在思想上树立出较强的法律意识,并养成一定的法治观念与责任心。医院针对库存物资管理应该设立专门的岗位,并配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将管理人员法治观念以及基本素养的培养工作进行全面落实,保证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严格落实自身职责,同时对每个岗位人员的操作权利进行合理的划分。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库存物资采购工作质量。

(二)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

公立医院在对内部资金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资金使用中的监督工作进行全面落实。当资金使用中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针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作出严格的处理。对于医院内部的审核工作人员而言,一定要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保证医院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三)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公立医院在对库存物资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对医院目前的资金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方案。另外,在采购过程中还应该进行严格的预算工作,避免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站在医院的根本利益上进行深入分析,将每个季度的采购预算与年度预算之间实现有效的结合,并将预算计划进行全面的落实。在对医疗物质成本进行管理时,医院可以结合具体类别以及品种对成本进行有效的划分,将采购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效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产生。

(四)加强库存物资的成本核算

对于公立医院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而言,一定要对成本核算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逐渐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同时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医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的药品以及材料管理制度,针对于每一种物品而言,医院都应该在库房中设置出相应的上下限与标准存量规范,从而可以为积压以及临缺提示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公立医院库存物资出现积压或者是浪费等现象的产生。将二级库房与三级库房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落实,将领用情况记录在备查账目中。医院可以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有效构建,这样各个科室经过系统对药品以及材料进行领用,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一定要全面认识到库存物资财务监管的重要性,只有在保证合理采购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升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黄莹.公立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内部控制及优化管理举措[J].纳税,2017(34):115.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5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内部控制

从当前情况来说,我国医院实际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效果与标准要求相比较,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体系缺失,给医院运营和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导致体系不完善的因素比较多,如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工作实施不到位,医院内部监管水平低等。因此,医院为了减少财务风险出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医院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给医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医院基于财务风险预防下内部控制的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医院运营规模随之扩充,因此为了实现医院资金的科学把控,大部分医院需要结合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医院资金的科学分配,提升资金应用效率,并且可以让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合理,减少财务风险出现,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1]。除此之外,强化医院职工财务风险预防及内部控制意识,可以保证医院财务整体安全,在给医院创造理想效益的同时,促进医院稳定发展。

2医院基于财务风险预防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评估体系不完善

医院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时,存在资产和账目不统一状况,投资决策失误,工程项目没有制定预算方案,发生超预算等现象,加剧财务风险出现,阻碍医院更好发展。所以,为了预防财务风险,应建设风险评估体系。但是从目前情况来说,我国部分医院没有结合财务风险预防要求,制定可行性的风险评估体系,没有对医院运营情况进行评估,更没有根据潜在风险因素构建管理对策,无法实现财务风险预防和管理。与此同时,医院内部监管力度不强,一些医院存在兼职监管状况,不能对财务人员及基层职工资金往来情况进行监控,给医院运营管理活动开展带来制约。

2.2内部控制不到位

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将会给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及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带来直接影响,使得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对现阶段医院内部经营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无法把实际情况和财务账目充分结合,阻碍会计人员账目统计工作开展。因为内部控制工作实施不到实处,影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让一些不法人员出现徇私舞弊等行为,造成医院资金流失,让医院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2]。

2.3内部监管水平低

医院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监管部门监管职责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频频出现工作态度松懈、闲散等状况。与此同时,部分医院内部监管部门如同虚设,受到上级部门的领导,内部监管独立性不强,甚至一些医院没有在内部设定监管部门,使得监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存在各种监管漏洞问题,给违规违章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4信息技术运用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医院财务管理方式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医院财务管理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用信息技术。目前还是有很多医院,在医院的管理中还在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实施。传统模式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医院财务信息量大,不便统计整合,财务信息复杂多样,不便于员工准确认识等。这样都不利于医院财务信息的及时处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网络信息技术在不断强大,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在医院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没有将网络技术彻底引用,在使用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信息技术有待提升。

3医院基于财务风险预防下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3.1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提升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及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需要结合医院管理要求,科学制定风险评估体系,将风险评估体系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医院内部领导应该加强对基层人员财务风险宣传力度,让每个职工都能对财务风险管理必要性有深入的了解,明确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价值。①在医院关键业务中,包含了采购业务、投资业务、筹资业务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定风险管理要点,优化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②在设定医院战略目标之前,应该对医院各种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影响医院运营发展的潜在风险因素,把各种风险把控在合理范畴内,给医院稳定运营和发展提供保证。③根据医院管理要求,明确各个部门及岗位工作职责,建设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流程监管,要求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防止存在违规违法现象,给医院运营发展创建良好的管理环境[3]。

3.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以给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应该在医院内部创建良好、和谐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根据当前医院财务运营状况和战略发展要求,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分配岗位工作职责,实现不兼容岗位的充分分离,保证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约束。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把信息技术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充分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效率,同时也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性,给医院领导制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且,医院应该建设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采取合理对策进行控制,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率。③优化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设定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平性,审计结果能够真实展现出医院运营状况。医院还要加强经济业务审计分析,将审计作用全面发挥,做好财务目标评估工作,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个因素进行控制,从而引导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医院稳定发展。

3.3提升内部监管水平

医院在开展财务风险预防及内部控制工作时,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这对医院运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需要严格监管医院领导人员职责履行情况,医院领导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并且对项目建设要点进行把控,提高内部监督管理水平[4]。通常情况下,政府部门及社会的外部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在接受外部监管时,财务部门、监管部门和审计部门之间应给予充分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及社会监管部门应采取“突发式”管理方式,及时找出存在问题并处理,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3.4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要求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也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医院可以积极引进或开发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记录与统计,为今后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不断更新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需要加强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将财务风险把控在适当范畴内。通过对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探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在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可以助力医院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向军.风险管控视角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9(21):247-248.

[2]周月.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防控策略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5):662-665.

[3]吕刚.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8):8-9.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6

[关键词]医疗体系改革;公立医院;医院管理;体制模式

随着新型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进行,国内各个城市公立医院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对院内管理体制改革造成消极影响的问题,例如管理、运行机制,内部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产生较为明显的阻碍[1]。因此,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分析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公立医院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现叙述如下。

1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公立医院管理方面

1.1.1外部管理

我国公立医院长期处于政府包揽管和办的“管办合一”模式,而这种管理体制模式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便是政府既为考场上的考评人员,又为参加考核的受试人员,极容易造成政府在医院的监管问题上不能给予最公平的处理,还可能影响依法行政的有效性,增加政府公平公正地履行其监管、规划及行业管理职能的难度。此外,由于我国公立医院长期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公立医院管理方面出现了较高的协调和组织成本的问题,原因则是因为院内整体发展规划、人事调度、收入分配以及资源使用等分别由各个部门各自进行管理,明显缺少标准化和统一的组织协调性,且由于各管理部门之间沟通机制的缺失,便容易形成公立医院各项功能的分割局面,大幅度降低了医院服务效率,而医院为了避免低效率的状态,容易出现转嫁高成本于患者,最终引起“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

1.1.2内部管理

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同样由于政府管办合一的管理体制模式,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医院的管理权过分集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公立医院在自主经营过程中的决策能力得以削弱。另外,公立医院的局部利益与经营效益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各项权责尚未十分明确,这便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者正常职能的发挥,并极大地打击了公立医院院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降低医院服务质量,引发就医群体的不满;同时,此类现象对医院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使医院名义上的管理者在做出重大投资决策和成立项目等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耽误了投资发展的最佳时机,还会造成各项资产的严重浪费,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动力造成严重打击。

1.2供给体系方面

在医院供给体系方面,主要存在3个问题。①医院多元化医疗服务办公格局尚未能完美实现。虽然目前我国各种医疗机构种类和数目均较多,但大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服务水平低,规模小,尚不能对公立医院造成威胁,对医疗服务市场的调动效果小;同时,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其他各种类型的医疗服务机构参与较少,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的顺利改革形成一定阻碍。②即便大部分公立医院已经认识到政府管办合一、政事合一对医院管理体系改革存在局限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处于新医改背景下的大部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试点尚未能在正真意义上做到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管理局面,法人结构仅体现在议事上,依旧缺乏决策性机构及行为能力[3]。③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过程中,依旧存在医疗服务无法得以有效疏导的问题。引导患者逐渐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分流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中尤为重视的内容之一,部分医院采取增加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等措施来引导患者朝基层分流,但双向转诊不能够进行大范围推广,且与各个医疗服务机构存在较大关系。另外,我国目前各种医疗机构多处于独立的状态,而患者转诊则意味着前一家医院流失利润,因而在各个医疗机构中推行困难,亦增加了新医改背景下双向转诊的实际操作难度。

1.3监管体系方面

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进行管理体制模式改革,在监管机制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未对公立医院监管内容、监管主体、监管程序进行明确,以及未制定有效的医院监管体制。目前公立医院的监管主要包括行政监管、医保基金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管办分开后,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将如何适应医疗新形势的变化,将通过哪些手段对医院进行有效监管,即可以理解为,如何顺利的实施管办分开;另一个问题为面对复杂庞大的医疗服务市场,需采取哪种有效的措施,确保医保机构具有明确的选择权与淘汰权。此外,公立医院在监管体系上还存在资金监管效果差的问题,资金监管是公立医院财政补偿中的末尾环节,是政府所投入的资金得到合理运作的重要保障,与政府补偿效果及医院公益性程度关系密切。但目前公立医院在资金监管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尚且没有有效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存在监督与评价节奏不一致,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公立医院经营效益较差[4]。

2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与强化

2.1坚持“管办分开”,并进行深度落实和完善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的实质上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即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承担管理公立医院的责任,而主要起到行政监管的责任。其中,政府应逐渐从行政管理转变为监督服务,让公立医院由隶属于政府转变为医疗市场竞争主体,并适度强化医院的宏观调控、监督指导、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的职能,促进公立医院解决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行政、医政职能错位,或者职能管理不统一等问题。通过深入了解新医改,以往卫生行政部门的管办合一并不能完全满足新医改形式下的需求,因而,需转变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对公立医院所使用的管办合一权利,改为监管职能,这能够有效改善政府部门由于管办合一而产生的不公平或者医院内工作人员积极性降低等问题,有利于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更好的发展[5];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部门的管办分开仅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主要方法,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公立医院实际经营中不断对管办分开进行深入理解和认识,并能够及早做到全面落实。

2.2加强政府管理、推进医疗管理体制模式改革

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治理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因而,政府激励和制约显得尤为重要[6]。从实践情况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过程中较为明确地受到政府体制、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原因的影响,因此,在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体制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力度推行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并加强政府管理,使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成功完成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

2.3强化医院内部管理

公立医院应根据医院实际需求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组织服务形式。医院的服务形式主要有自主化单位、政府部门或预算单位以及法人化单位等,尤其是公立医院作为法人化单位需将公法或私法进行结合后设立,并参考多元化的组织服务形式,按照所给予的授权程度,设置高低有序治理机制,促进自主化改革,并从根本上使公立医院在改革过程中的不适当放权行为得以有效控制,并重点关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和内部监管体制方面,最终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顺利进行[3]。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深化进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有新的前进方向;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模式应该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逐步进行转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医院内部管理,需要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整,还需要控制成本,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此外,公立医院还应以新医改的具体政策作为医院发展的指导方向,认真严肃地将院内各项医疗制度落实并执行,并严格把握医疗质量安全关卡,规范院内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使就医人群的用药安全,住院安全、手术安全等有所保障,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患者就医费用,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1,7]。

3小结

综上所述,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虽然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改革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依旧存在落实不彻底,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但通过坚持“管办分开”,加强政府管理以及强化医院内部管理等措施,并结合医院实际运行情况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协调好院内各管理部门关系,统一战略目标,明确各自责任与义务,并积极深化、推进医疗体系改革思想,制定周期性目标与方向,一步步落实新型式医疗管理模式,方可促进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更加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4,21(26):38-39.

[2]陈宏伟.新时期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4):134-137.

[3]刘晓星.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7,21(13):191-192.

[4]方鹏骞,李璐,李文敏,等.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面临的挑战及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5.

[5]李佳琳.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6]王法艳,张云.合肥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3):407-408.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7

[关键词]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1专项资金的具体内容与作用

公立医院中的转型资金,其所指的就是国家以及上级相关部门拨发给公立医院的,或者是公立医院自行筹集的,用在专门用途上的资金,例如专门的项目建设资金,重点学科的建设资金,公共卫生的专项资金等等[1]。专项资金同其他资金不同,其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渠道来源较为多样,不但可以是国家相关部门的定项拨款,也可是公立医院自行筹集所得的资金等等;二是专项资金一定要用在专门的项目上或者特殊的用途中,要求专款专用,不得挪为他用;三是,在对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需要单独进行核算,不得与其他项目共同核算;四是,专项资金具有实效性,在其有效期限之内使用,有效期以外就算有所盈余也不能再使用了。公立医院强化对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增强产出效益,是公立医院为社会提供医保的前提,是新时期医疗制度的关键发展趋向[2]。因此,探究并强化对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可切实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成效以及效益,提升医院整体进行管理的能力,增强公立医院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带动我国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

2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实际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2.1管理制度方面

无论医院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其都有自身独有的管理制度,可是这些传统的管理制度通常都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医疗卫生的需要,更无法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所以,一定要制订出更为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条例[3]。比如,医院在采购大型设备的时候,首先要对设备所需费用进行估算,分析设备购买是否具备可行性,在完成整体评估程度之后,才能到财务部门去报账,严格恪守报账制度,规避浑水摸鱼状况的产生。及时健全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条例,使实际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保证专项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在专项管理工作之外,更要及时进行绩效评估,在传统管理制度中并未设计到这一层面,其中还存在很多其他方面的缺陷,会造成管理工作者工作中出现误差,严重影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2专款专用方面

我们已经提到过,专项资金最大的特征就是专刊专用,并且,国家在为公立医院进行拨款的时候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度较为复杂繁琐,资金具体的到账的时间以及数量无法进行预算。等到专项资金真正到位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详尽的专项资金安排,而将专项资金挪为他用,严重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无法发挥出专项资金的具体作用。此外,目前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使用较为混乱,专项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屡禁不止。具体表现在:医院由于日常开支、办公经费不足等原因挪用专项资金,还有的项目因为超出预算不得不挪用其他项目的专项资金,很多医院不明晰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范畴,遵照自己不正确的理解来挪用专项资金等等。更有严重的,医院会将专项资金发放给医护工作者,粗放的资金预算编制,造成专项资金未能获得专款专用。

2.3监管机制方面

在专项资金到位、具体使用、实际报销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科教、财务、院长以及主管单位的逐级审核监管,可是因为专项资金的内容太过繁杂,资金的使用周期较长,造成对专项资金的将不安力度不足。相关负责人对项目资金的实际支付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无法进行实施监管。可是财务部门在对项目经费进行实际审核保障的时候,更重视相关平票据是否合法,未对票据是否真实进行审核,造成很多人抓住纰漏钻空子,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3强化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3.1管理制度方面

公立医院一定要细致研究当前国家办法并且制订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专项资金能够遵照语言应用到指定的项目当中。基于项目创建最初制订的预算方案,参照相关文件的具体内容,明晰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范畴[4]。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并且制订专门的的项目申请审核制度条例,遵照相关审核准则进行严格评估,对资金额度比较大的项目资金申请一定要使用三重一大程序。在专项资金的审核过程中,一定要监督是否专项资金得到专款专用。且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验证票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保证专项资金的科学使用,专项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2预算监管方面

为了能够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可在几个方面着手:其一,项目预定,公立医院要提前把下一年的工作计划提交,并且根据资源的总体计划,对下一年重要工作以及主要任务做出详细的规划,对相关项目进行提前报备、管理与评估。把资金报备放在成效比较高的医院项目上。其二,进行精细化预算,在实际的医院工作中,预算越是精心,所考量到的就会愈加全面,如果存在政府采购的情况,一定要编制记录政府采购的相关预算。

4结论

总之,一定要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切实认知到其关键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处理,切实发挥出专项资金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晖.关于加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18,25(2):205-206.

[2]程凤维.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33(2):36+41.

[3]孙秀敏.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38(3):206-208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8

关键词:资金管理;公立医院;财务活动分析

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发展经济的现状,公立医院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情况下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资金是决定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石,是医院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只有在管理好资金的基础上,才能使公立医院向长远的方向发展。

一、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如今,我国绝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基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没有对财务的收入与支出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存在一些公立医院对自身内部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明确的现象,导致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对资金的管理运营存在随意散漫的现象;有些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对财务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没有明确财务人员的任务分配,使财务人员对自身责任与工作的不明确。因为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没有严格控制资金的运营管理,导致公立医院的相关业务不能按章办理,浪费资金的现象十分严重,使得公立医院资金没有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

(二)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缺乏

内部管理措施是有效地提高公立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水平的监控方法,但是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措施只是表面的形式,并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形成规范的控制技术,内部管理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很多都依赖于理论知识,有的甚至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公立医院大多数在对资金的监督管理更注重的是资金的收入过程,在资金收入后没有对后期的使用支出有明确的规划和监控;即使存在监管的过程,也会因为内部管理的疏忽,对这部分资金的监控力度不够。由于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的缺乏等问题,会使公立医院亏空滥用资金的现象层出不穷,不能做到资金的有效利用。

(三)资金监管松懈,预算计划不当

公立医院在面临新的经济体制时候,为了使公立医院更好地发展,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资金监管水平指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公立医院也认识到资金预算计划及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而言预算管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公立医院的预算计划及管理的工作只是财务部依照上级规定完成预算任务,公立医院的其他部门认为此事与自己科室无关;公立医院上级部门对预算计划及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预算的具体计划也只停留在科室、院级的收支及投资项目的具体预算上,这对于科室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是缺乏全面性的;从资金预算计划及管理的方法还有程序上来看,也是十分不规范的等等。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对于预算的计划和管理方式都仅限于理论知识上,并没有解决预算的真正问题,也缺乏对资金的调度,所以资金预算是没有计划性和科学性的,预算计划及管理的作用在各个科室也发挥不到位。

(四)资金的运营效率低,日常管理缺乏

目前,在很对的公立医院都存在有时资金周转困难或是闲置的现象,公立医院在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收入与支出管理问题。在公立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中都或多或少的与大量的现金有所接触,就不免会出现一些亏空挪用公款的等问题,就像因为内部管理不到位、支出与收入的程序不规范,这样的问题存在都可能导致多收、少收或漏收使得资金流失。二是货物存贮与管理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公立医院对所需要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的采购及使用成本很高,主要是因为没有和临床实际情况结合,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无法按需采购和存储药品及器材,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库存量。因为货物存储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就会使公立医院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这一部分,导致公立医院的工作不能正常运行。三是银行账户管理不到位,因为资金存在于多个账户中使资金管理处在难以控制的状态,容易造成资金沉淀,账户占用不合理的现象。四是投资不利,公立医院投资的相关产业闲置情况严重,占用的这部分资金使用效率低,同时部分公立医院想要创造收益,在没有分析实际的支出与收入的情况下买进医疗设备,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资产的闲置与浪费。

二、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健全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加强公立医院资金运用的重要保障,而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公立医院的资金支出与收入做到条理化,所以建立健全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一方面,严格按照规范使用资金,对于特殊项目要建立计划与管理方案,杜绝较少、扣押和挪用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发放资金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办理,执行好每一步否则不予发放资金;同时不同的项目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审核的内容为准,这种情况要真实有效,要有合法的凭据,如果资金数量较大,则需要负责人签字到现场审核通过后才能发放资金。

(二)做好预算计划与管理

做好预算是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当面的资金使用情况要提前做好预算方案,并且在确定本年工作计划的同时征求各个科室的要求,方便使资金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使得投资的项目有最大的收益;并且公立医院在计划资金预算时,要做到每一步都细致化,比如根据本年每个科室具体的花销将预算做到精细,考虑到每个科室的需求不但准确而且细致。除此之外,在医院的医疗设施的更新检修上也要做好预算,以免出现错误。医院就要严格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得使用资金。

(三)加强监管工作的力度

公立医院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核算,并且对资金的支出与收入有明确的账目管理和规范的处理程序,这样就不会导致资金的使用混乱;同时,对财务部的工作定期进行核查,看账目是否出现纰漏。

(四)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公立医院的资产以固定和流动两大部分组成,要使固有资产充分发挥起作用,使其效益最大化。医院中的固有资产以医疗、医用设备为主,要不断加强对这部分固有资产的管理与维护,在保证设施设备完好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做到物尽其用,这样将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公立医院的流动资金而言,要提高其周转效率,一是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服务态度的改善,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一种信赖,不断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二是加快医院病床周转率,减少平均住院日。三是就医院的物资储存而言,一定要做到开源节流,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四是不断减少公立医院不必要的财务开支。五是加强医院经营成本的核算力度。

(五)加强对财务分析力度的管理

公立医院应该重视财务活动分析的重要性,财务部除了在完成日常必要的工作之外,还要精准掌握医院每天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当天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上级领导也要定期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行抽查,分析这段时间医院的收益情况及资金的只用情况,并且财务部还要对医院近期的收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活动分析。例如在资金的收入上,要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个人的平均消费水平及住院天数,通过相关病例病单制定出不同的病单费用种类,使消费者满意,从而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在掌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分析功能,对医院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现象到本质分析资金流动的量,方向,利用效率等情况,总结出医院的经营现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医院的经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物力及财力,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就要做到物尽其用,使资金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使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对资金的支出与收入进行管理,使医院的工作稳步进行,公立医院在做好财务活动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其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使医院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也使得现代医疗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宋骁军.公立医院资金管理探究[J].管理观察,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