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范例6篇

电子商务市场现状

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范文1

1.茶产业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逐渐成为网络购物中的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潮流,这种消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消费习惯。根据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中,2013年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320亿元,其中的农产品销售商家是37万家,在数据显示中,荼叶在淘宝网中的销售量最大,平均的日交易额超过了900万元,而且,随着入驻产品的不断增多,这一发展速度为产业商家带来了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茶叶领域下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化的依据。虽然,茶产业在电子营销领域中的发展潜力相对较大,但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产品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跑,主要是由于茶产业一直属于传统的农业行业,一些茶农、茶商对电子营销模式认识不足,对茶品的经营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与此同时,荼品行业中缺少专业性的电子商务人才,很多茶品的营销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茶品的特殊性,而且茶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相对缺乏,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为茶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

2.茶产业电子商务营销的基本特征

2.1 茶叶交易存在单笔交易额少的现象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在其营销分析的过程中,具有购物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势,这些优势会吸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为消费者提供相对便利的服务。在电子商务消费群体逐渐增长的过程中,茶产业的交易额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变化,但是,在统计中可以发现,虽然茶产品的交易总数相对较多,但是单笔成交的价格在几十元的范围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购物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有限,从而导致消费的单笔交易额限度较少。

2.2 电子营销定位问题的分析

茶产品企业在电子商务消费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商品的销售,同时也可以将商品的基本信息进行传播,并营造一种更为直接的消费模式。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产品销售,不能只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商品内容的规划,而是应该通过对营销特点的分析,构建特色化的销售理念。但是,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在荼品电子营销的过程中,并没有合理构建茶品的营销渠道,这种现象的出现为产品的正常销售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而且,很多商家并不能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在调查研宄中可以发现,在网络平台中购买茶叶的群体局限于20-35岁青年群体为多,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对这类群体生活状态的分析,引导人们进行茶品的消费,并逐渐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科学化发展。

2.3 茶产业缺乏统一性的划分标准

在现阶段茶产业销售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性的划分标准,逐渐导致网络营销市场运行的混乱。在茶叶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制作工艺以及茶产业品质的分析,可以将荼叶分为绿茶、红荼、白茶以及黑茶等;根据不同产地的分析,可以将茶叶分为福建茶、云南茶以及浙江茶等,根据不同季节划分可以将茶叶分为春茶、夏茶、以及秋茶等。正是由于这些不同茶叶的分类方法的出现,导致茶叶的价格波动较大,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消费者在茶品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选择困难,同时也容易出现放弃交易的做法,而且一些不良茶商会用将劣质荼叶冒充优质茶叶,出现以次充好的营销现象,使消费者对茶叶的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逐渐失去信心,因此,对于相关的电子营销管理部门而言,应该构建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的制度管理办法,从而为电子营销企业的构建及荼产品的营销营造良好的空间。

3.推动中国茶产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3.1 构建适合自身企业的官方网络商城

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及发展,茶叶企业逐渐开始重视自身网络化的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出了网络优势,茶叶企业也逐渐重视了自身企业的网站建设,对于茶叶网站而言,是一种功能多样化综合性的电子商务网站。而且,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将B2C、C2C的运营模式作为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现阶段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以天猫、淘宝以及京东作为基本渠道,较为著名的茶叶平台有吴裕泰、怡清源等,都在网络平台上得到了广泛性的运用。与此同时,在现阶段茶叶产品官方网站构建的过程中,茶叶行业可以将有实力企业的资金、人力以及资源等进行充分性的运用,从而实现官方网站构建的时效性。对于茶产业而言,通过官方商城的组建,不仅可以充分展现企业运营的整体目的,而且也可以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以及企业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并为茶产业电子商务化的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3.2 中小型茶企业要在第三平台上实现交易发展

对于大部分中小型的茶叶销售机构而言,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力开发自身的官方网站,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进行茶产品的营销,对于这种交易性的网络平台而言,大部分的商务平台都是基于B2C、C2C平台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这种网络营销模式也是电子商务构建中最成功的平台。而且,中小型茶企业也可以在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荼行业门户网站,其网站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及产品多样性,人们可以在整个网站中进行商业资讯、市场行情分析、产品的交易以及茶文化等内容的交流。在茶叶门户网站中,可以将荼企业与茶农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产品的信息化交流提供科学性的依据。对于第三方网络交流平台而言,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拥有较为庞大的消费平台,所以,每天都会产生较为巨大的信息流量,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客户,因此,在这一环境下,可以为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化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3.3 政府部门应该强化茶叶行业网站的信息监督

随着茶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及发展,Internrt以及Web网站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专业性的保障人员,其专业性可以为网络平台的交易提供有效依据。在信息监督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各个网站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图片以及视频资源等,并在信息优化的基础上,构建企业文化,通过电子平台公平茶企业的信息监控制度,充分保证信息监管的透明性。对于电子商务平台而言,在茶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专业营销平台的构建,实现网络信息的专业性、丰富性传播,因此,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在电子商务平台运用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的交流及监督,充分彰显网络监督体系的专业性,并为荼产品电子商务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与此同时,在政府部门信息监督的过程中,可以更全面的展现茶产业的自身形象以及产品的文化,使消费者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认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产品产业的电子商务化营销奠定良好基础。

4.结束语

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农产品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117-119.

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市场效率 信息不对称 交易费用

一、传统经济中影响市场效率的因素分析

传统经济推崇竞争、反对垄断,指出所有的市场行为都会影响市场效率,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六个因素:“转移效应、分配无效率、生产无效率、寻租、信息的不对称、高额的交易费用。”在以上几种因素中,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对市场效率的影响较为重要。

(一)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传统经济模式下,市场活动参与者所拥有的信息处于不完全状态,每个参与者所拥有市场信息的完全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市场经济的信息不对称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产生于市场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关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当市场活动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市场的交易活动是无效率的。亚当斯密提出的市场“看不见的手”可能不能实现产品的买卖。出现逆向选择时,市场调节下的供给与需求总能在一定价位上满足买卖双方意愿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出现失灵。“道德风险”问题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这一问题也是一种低效率的市场行为。依据委托―理论,委托人可以检测并控制人,但是由于信息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人的工作容量不易被检测,导致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市场效率。

(二)交易费用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根据科斯定理可知,交易费用是指市场活动的参与者为实现买卖双方进行交易而支付的费用。交易费用的产生,源于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所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的组成部分为卖方搜寻成本、买方搜寻成本、形成合约的成本。这三部分成本也是买卖双方达成交易时所需花费的成本。在传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交易双方为获得信息达成交易需要花费较多的交易成本,同时交易费用的增加不利于市场中资源的最优配置,会阻碍经济体运行的效率,不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

二、电子商务下市场的特征

电子商务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新型综合运营模式,为市场经济实现交易提供了良好的“电子”技术平台,其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优势是传统市场交易模式无法比拟的。

第一,电子商务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且为实现交易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有利于社会各种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交易双方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对称的信息,降低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效率低下。

第二,电子商务使市场交易逐渐实现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用电子流取代实物流,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减少了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打破时空壁垒,使交易活动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虚拟空间或虚拟社会的产生,进而能够将全球的任何人、公司和机构通过网络联系在一块,从而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加社会福利,提高社会效率。

三、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根据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电子商务发展给市场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选取交易规模、细分领域这两个方面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一)交易规模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在2009年为3.7万亿元,2010年为4.5万亿元,2011年达6万亿元,2012年达到7.85万亿元,2013年底,交易规模达10.2 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同比增长42.8%。2013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8845亿元,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93%,所占比重较大。

(二)细分领域

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细分,2013年B2B电子商务占比80.4%;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7.6%;网络团购占比0.6%;其他占1.4%。2013年各B2B的经营者不断探索各种商业模式,国家及政府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网络市场的发展,则预测未来电子商务将得到飞跃式的发展。网络团购经历了三年的迅速发展,2013年国内大型团购网站相继实现盈利共同推动团购市场规模,网络团购逐渐发展成为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四、电子商务对市场效率产生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的积极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使市场经营主体所获得的信息更加充分,能最大限度获得对企业发展有用的关键信息。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企业层面,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以电子商务形式来进行交易,既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又能够使市场参与主体掌握与自己经济决策的大部分相关信息,实现买卖双方的效用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二是渠道层面,企业从生产到消费需要经历销售渠道才能实现,因此加强产品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与销售渠道的相关人员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这种合作使得产品的供应链渠道上的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速度加快,效率得以提高,从而使整个供应链渠道的成员均获得最大利益。三是流通产业层面,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高了边际社会收益,使其大于边际私人收益,这种现象归因于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参与市场交易的企业越多,网络的效率就越高,从而使得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得到更多交易的机会,降低活动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电子商务产生的不利影响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发展还不完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所处的环境尚未成熟,并且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安全问题,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及资源的共享性特点,使得“黑客”、病毒侵害、网络欺骗等非法行为时常发生,这为企业借助于网络来进行一些公司的电子商务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从而存在很多大型的企业不会将本企业的重要信息传输到网络,致使买卖双方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社会商业信用问题,我国的法制环境不健全,社会信用道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一些企业本身的商业信誉相对较低,欺骗、欺诈、抵赖行为时有发生;法律法规问题,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发展模式,其建立与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对这方面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比如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护、电子合同的拟定与书面形式要求、签字确认等,这些相关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大规模的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阻碍了企业之间在更宽范围、更广领域进行合作,不利于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阻碍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传统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及交易费用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介绍电子商务的特点以及其当前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社会信用问题等,但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则各个行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政府应当制定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示范工程,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应该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降低交易费用,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竞争能力;消费者应当遵循进行网络购物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网络安全的警惕,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这些内容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完善,从而实现了信息对称性,降低了交易费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了市场效率及整个社会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黎海斌.电子商务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李莉.电子市场的逆向选择风险规避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周绍东,朱乾龙.网络经济下垄断的动态效率探析[J].南方经济,2006

[4]宋暖,肖旭.B2C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2008

[5]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

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范文4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伴随电子商务学生结束学业,问题也接踵而至。从宏观上看,中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截止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依然偏低,并且还没有达到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平均水准。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社会各个行当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依然极为强烈;然而,社会的需求与就业率却不是正相关关系,问题出在哪里?在电子商务这一有着强烈时代烙印的领域,电子商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却遭到了冷遇。根据经验以及调查结果,人才市场的兴盛或衰落会映射出某一领域或某类新技术以及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讲,已结束学业的学生求职无门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电子商务就业率偏低对电子商务科目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究竟是市场放弃了电子商务专业,抑或是电子商务人才在人才市场上脱轨,这一部分问题应引起重视。

(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解析

依照调研的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说到求职无门的原因时指出:对职业对口的岗位感到迷茫。

1.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意向不清

从毕业生的视角出发,就业意向不清是导致求职碰壁的关键性原因。因为无法精准定位求职的领域和岗位,所以,毫无特色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通常在初试就被淘汰;即便取得面试资格,因为对电子商务领域的状况以及发展潜力不甚了解,对单位供应的岗位缺少实际工作履历和激情,用人单位弃之不用也情有可原。

2.招聘单位没有提到“电子商务”

招聘单位极少在招聘职位上注明“电子商务员”的职称,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调查的结果做出了如此判断:对大部分用人单位来说,包含信息调研、市场策划、市场销售、国际贸易、电脑技术、财会、行政等等职位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极为强烈;然而,这部分单位并没有在职位的说明中注明“电子商务”。因为毕业生无法判断这份工作是否与自身的专业对口,因此选择了别的职务。并且,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并未将所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与某一职位融合,简历没有体现自身的特色,并且缺乏简历制作能力,谈吐能力也不是太强。

3.供需双方在概念的认知上存在误差

例如,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缺少销售类职员,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在职位说明上会着重强调市场营销,单从名称上来说,市场营销毕业生在此职位上比电子商务毕业生更有市场。然而,市场营销在高校,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中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且电子商务毕业生还兼备运用高科技手段展开市场调查和解析、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途径销售、电子化国际贸易及电子化客户服务等拓展后的技能和学识,应该更有市场。也就是因为字面上的误差,导致8%的电子商务应届毕业生觉得对口的工作很难找到。

4.电子商务毕业生缺少技能训练

电子商务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商务科目,不论是电脑还是互联网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等都必须通过实际操作积累经验。虽然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在朝着这方面努力并且开始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并使用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然而,这部分软件功能不是特别健全,而商务行为又是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缺少如假包换的生意人,将全部商业行为都固定化,这无异于是照本宣科。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相去甚远,即便面试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问题。对上述原因进行解析后,笔者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各方面都有着一定责任,无论是个体还是实体都应查漏补缺,力图改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状况。

二、电子商务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培养目标,适度进行专业调整

当前,大部分的培养机构制定的培养目标都比较笼统,以“无所不能”为培育电子商务人才的目标。万能人才确实是目前社会急需的栋梁之才,然而这与中国用人单位当前对电子商务人才在专业以及实际工作上的特征不相符。各个高等院校应依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为电子商务科目明确就业方向,对传统领域应细致划分,以特定领域的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的需要来规划专业发展蓝图。例如,国际贸易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市场销售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客户服务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等。李儒,客户服务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就是一切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为客户服务能够为用人单位创造利润。传统公司无论领域、特性,都会愈加注重客户服务。电子化模式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客户服务学识和能力,而应聘者在应聘该职位时,其能力是被广泛看好的。这类专业能力是未来用人单位的向心力的来源。而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商务行为愈加倚重互联网技术,当前中国使用电子化技术进行国际贸易操作的就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许多并没有经过正式的电子商务培训。在未来,中国需要200万的国际贸易人才;但是,我国每年经济类学府毕业生才13万。因此,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的综合经贸人才稀缺。中国当前有着大批做国内贸易的生产类公司以及服务类公司,1100万中小规模公司中,接近1/4的公司已经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从与相异岗位专业学识的融合来说,以后中国将缺少可以融合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生产管理、行政财会等多个行业的综合类电子商务人才。而它类的方向也大同小异,即是说:以电子商务技术为特长的专业人才将在未来很有市场与发展潜力。

(二)激励老师搞学术研究,提升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激励高等院校的老师进行学术研究,诱导其将商务和技术融合,并进行课题创新,并不断为自己充电,完善电子商务知识结构。老师应不害怕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积极参加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应具备前卫的意识以及观念;没有实际操作过,那么教会学生电子商务技能就只能是痴人说梦。另外,老师应在网络上购物、消费,尝试在网络上进行储蓄、取款、转账等,在互联网上发现商机,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特色、又与时俱进的教学方略。

(三)多元化教学,强化实践质量

目前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电子商务科目是一类要求动手操作的科目;老师应邀请业内精英对学生进行经验的传授;在案例教学中,应适度加进成功的老板或个体商人的口头表述。这样,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将难以磨灭。

(四)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应将职业目标规划、专业学识累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向用人单位靠拢。这样,毕业生在领域学识、电子商务的运用层面有着极强的知识储备,并且有着较强的感性认知,首次就业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值得一提的是:应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挑选工作单位时,应考察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身发展,并且有没有发展潜力。

三、结语

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范文5

【关键词】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影响 应用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宠,虽然它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良机,但是这种影响是把双刃剑,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也给企业和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变革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人们的影响已经遍及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服务创新,电子商务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全球市场上,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扩展至深层内里结构,对国际贸易运行机制、政府宏观管理、营销手段以及国际贸易方式和政策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国际贸易中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无法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电子商务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其贸易方式。电子商务以其经营成本相对较低,且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更为自由灵活的特点独步消费市场,为国际贸易开辟了一个多元、开放、立体的市场,突破了地域限制的传统枷锁,在互联网上以网络信息为桥梁,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了贸易全球化的紧密结合。

第二,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效率的提高,实现了商业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加成。网络的交互性为电子商务的跨境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完备市场,使得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传递更为便捷。而且由于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电子商务能够获得更低的交易价格,更具有竞争优势。

第三,国际贸易的运行方式网络化。传统的贸易流通方式中,中间环节很多,导致消费者和生产厂家质检的供应链距离就大大增加了,消费者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和生产者直接交易,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第四,国际贸易主体的多元化。虚拟公司的兴起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模式,互联网技术把单个公司互联组成公司群,单个公司无法承担的功能可以在公司群中实现,能够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和商品。而且由于这种公司群的灵活性,能够更快地适应网络化时代,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互通有无、利益共享等诸多的好处。

第五,国际贸易竞争市场化趋势更加明显。随着电子商务与企业生产制作的密切结合,企业更加了解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这样有助于企业贴近市场,提高企业的生产机动性和积极性。另外,电子商务快捷方便、低价高效的模式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迅速崛起,快速开拓国际市场,活跃了市场氛围。

二、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区域不平衡性

电子商务在各地区国际贸易中的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明显更快;而亚太地区虽然没有发达国家起步早,但是基于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优势,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拉美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则更加复杂,呈现椭圆形趋势,巴西、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发展速度较快,其他地区仍处于较低水平;非洲地区的电子商务虽然起步,但是举步维艰,整体水平较低。而这一差距是由于基础设施和网络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总体而言,第三世界的电子商务仍处于弱势地位。

(二)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重视

电子商务虽然属于虚拟空间中的交易,但是它的实施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来说,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大有裨益。欧美等诸多发达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都非常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非常高。而且这些国家本身法制环境良好,在法律框架内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举措来保障电子商务发展和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作为电子商务的后起之秀,也格外重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重要位置一再被高层提及。、、等领导高层都曾经专门去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参观访问,足以见得国家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甚至“十二五”规划中电子商务也位在其列。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其与世界同步,中国政府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上投入重资。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国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子商务基础良好。

(三)以EDI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成熟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在这个平台上,参与双方处于无实体接触的阶段,因此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贸易来说有其特殊性。电子商务水平的比拼其实就是信息技术的比拼,谁能够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谁就占领了国际贸易的制高点。EDI是个很好的选择。EDI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EDI即电子数据交换,但是这一技术一直到电子商务的扩大化之后才越来越受到大众、企业和专家的关注。EDI的出现取代了过去的专用增值网(VAN)。而EDI最大的优势就是其高效和安全性,随着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EDI传输的应用越来越广。发展至今,EDI的技术壁垒基本上都已经被攻破,成为越来越多电子商务运营商的技术选择。

三、结语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采用了电子商务的形式。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兴未艾,在将来必然会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乔阳,沈孟.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2012(03).

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我国;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F8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73-01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趋成熟和完善,电子商务也在近几年于国际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正在深刻改变着市场和产业结构,改变着消费的方式和价值,改变着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结构,也改变着传统的劳动力结构。由此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成熟与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我国电子商务现状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从2004年后才开始真正的发展阶段,但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自200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以来,每年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70%,2011年全年交易额已达到6.8亿元人民币。不仅是在中国,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商务市场的增长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市场,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下面由B2B、C2C、B2C三种电子商务模式来分别说明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现状。

(一)B2B电子商务市场。由于受到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消费需求降低,外贸订单大幅缩水,使得我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在2009年增幅减缓,增长率由前一年的51.2%跌至18.3%,下滑明显。在2009年之后,中国B2B电子商务虽然有所恢复,但与其他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相比增长率仍较低。

(二)C2C电子商务市场。与B2B相比,C2C电子商务市场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行,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仍以2009年为例,我国C2C电子商务增长率虽较08年高达97.9%的增长率有所退步,但仍保持在54.7%的较高水平,在之后的2010年仍恢复其9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三)B2C电子商务市场。B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增长率在近几年内一直持上升态势。2009年,在我国其他两种电子商务模式增长都有着不同程度下滑的情况下,B2B市场增长率由2008年的55.6%提高到了66.0%。摩根士丹利2011年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三年内,中国的B2C电子商务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70%至75%。

B2C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成为近两年内大量在线零售商及团购网站涌现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电子商务市场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的安全问题。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曾有一些调查机构对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做过调查,发现在不愿使用网络进行购物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的理由是担心个人资料的泄露和交易资金的安全。由此,安全便成为了一些人和企业拒绝使用电子商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的“眼见为实”的思想使得人们对这种新兴的、无法看到交易对象及交易环境的交易方式存在一定的顾虑,限制了其网上购物的积极性;从现代角度来看,虽然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额已不容小觑,但我国目前仍未对电子商务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电子商务法,这与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特点不无关系,在此以两方面进行论述:1、合同问题:传统的交易达成往往以双方签订书面合同为要素,合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成为其主要特点。然而,在电子商务中由于不存在实体的书面合同,其被篡改和编造的可能性增加,而相关法律又尚未对电子合同中使用的数字印章和签名的法律效力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而由于互联网本身存在的特点,使得数字印章和签名较传统的而言更易被泄露和利用。2、纠纷问题:这是目前电子商务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电子商务消除了地域带来的限制,这为其推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产品售后和消费者维权难度大大提高,这一情况在B2C电子商务中最为突出。以淘宝网为例,2010年,淘宝网全年接受并处理消费者维权超过216万起,涉及的消费者维权金额达1.9亿,数量巨大。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相关法律尚未提出具体要求,一些传统商务的规章制度如营业执照、税收等问题在电子商务中就开始变得复杂。例如,2011年淘宝网全年的销售额已达7849.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6%,这一增长幅度远超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11.6%。如此庞大的销售额下,各个体网络商户的注册和税收等问题却迟迟未能有一个完善的衡量标准和方式。而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言而喻,其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和约束。过严的约束会限制其发展势头,过松的约束又会使得某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如何制定出完善的适合我国电子商务的法律,将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立法的一大问题。

(三)物流的限制。电子商务的发展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相较于过去中国快递业由中国邮政一家独大的情况已有不小的改善,但同时,某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物流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配送方式不合理,物流成本高及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等问题成为了中国国内物流发展的制约力,而这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三、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经历了前期爆炸式的增长和相关网站数量的大幅攀升,国内的电子商务市场将进入一个竞争和淘汰的阶段,这将导致大量企业被吸收、被合并甚至于破产。发生在2011年的团购网站风波就可以视为这类事件的代表。与此同时,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将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数个大型电商企业鼎足而立、相互合作和制约的阶段。

(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经济手段将为更多的人所接收和使用,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电子商务经济仍将保持相对高的增长态势。

(三)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由于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所用日益突出,国家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度将会持续上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将不断得以建设和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的规范程度和成熟度也将随之增加。

(四)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其所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将有增无减,而这必将形成较大的人才缺口。如此,将会有更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出现并建设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

作者单位:南陵县社会福利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