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范例6篇

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

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一、大数据概况

大数据是指种类复杂、量多庞大的数据综合体系,使用传统数据方法,无法对此类数据进行抓取、管理及有效处理。大数据自身具备数据处理速度快、种类多、体量大等优势,且数据分析结果的观察力、决策力都十分强。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使用大数据的主要目的是,在成本数据进行加工之后,以获取更多的增值性信息,也就是说,借助分析当前的数据,预测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建成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输入数据得出结论,为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发展提供数据参考[1]。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不完善

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功能构建有所缺失,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相关数据信息采集也存在一定难度,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运行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且农产品物流自身还具备周期短、流通环节多等特征,所以,应该按时、定期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由于数据信息种类多样,且流程较为繁杂,数据类型具有差异性,所以信息采集技术也存在区别。目前,准确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是当下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信息平台技术、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导致信息采集数据不完整,从而影响信息平台实际应用价值[2]。

(二)数据分析能力薄弱

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中,所收录的数据信息需要在分析检索基础上,才能够使其价值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国内企业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信息分析方面有所缺失,如果企业为缓解工作压力将信息分析处理工作外包,将会提升企业运行成本,还会影响数据信息真实性、准确性,提高监管难度。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初步发展研究阶段,不仅基础设施建设老化,相关硬件设备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所必备的冷链仓库建设也有所缺失,冷链运输车辆难以满足物流运行需求,相关物流运行链建设环节相互之间也没有紧密连接,也没能对配送中心布置进行科学规划,路网配送速度有待提升,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效率,也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数量有限,规模建设也较小,相关设备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的实际需求,自身具备的应用价值也没能充分发挥。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发展中,如果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会从根本上影响物流信息水平,在物流运转状态中也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会影响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需需求,降低企业运行的经济效益[4]。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基于大数据技术所构建的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架构,包含流程层、基础支持层、应用层、用户层等方面,为农产品物流运行提供保障。对所收集到信息进行及时、安全传输,并对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远程分析检索,应用互联网科学信息技术,保障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智能化运作,从而实现对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全过程监管,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免受损耗。

四、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用功能系统

(一)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运输信息系统

在对农产品装载方案选择时,需要根据物流车辆的车组排列形式与车组模式进行安排。在对农产品摆放位置进行决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农产品货物的超限等级与物流运输车辆重心高度,尽可能避免集重装载现象的发生。如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支架,则应该明确支架的安放位置,确定货物转向架的具体高度,以此对货物的超限等级与车辆重心高度进行合理安排。通常情况下,农作物装载方案有多种形式,可通过对相关方案的科学技术性能进行对比,最终选择能够承载车辆载重能力的方案措施。对农产品冷链运输进行全程监管与可视化管理。农产品在物流流通运转中对温度也有需求,所以,需要在车辆中安装温度控制装置,并对车内温度状况与农产品质量进行实时检测处理,尽可能减少农产品损耗。

(二)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在农作物运输过程中,应该融入信息技术,并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对相关信息数据平台的管理进行合理调配,保证所获取的物流运行信息真实有效,还需要对运行方案进行优化创新,对物流调度进行合理安排,从根本上实现物流运行的资源共享,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配送小批量、多品种、配送分散,且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物流配送信息也没能实现共享,影响农产品配送效率,增加配送成本。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智慧物流配送,结合实际交通状况,对配送方案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三)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仓储信息系统

对农产品仓储进行合理管控,能够提高物流运输实际应用价值,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规模、存储环境等有较高要求,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环节中,通过对仓库内部建设进行优化布置,对仓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仓储环境及温度进行科学检测,从而实现农产品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采用自动化分拣技术,还能够提高仓储管理效率,以此为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五、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农产品信息库建设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需要借助追溯系统的力量,从中掌握与获取准确的农产品信息记录。将追溯系统应用到乡村建设中时,由于农民接受新型技术设备的能力较差,所以需要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向农民普及与讲解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优势与操作方法,从而完善农产品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同时为种植农产品的农民提供了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增长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外,还需要相关政府增加成本资金投入,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提高农产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从而提升信息平台的可信度。

(二)扩大追溯系统宣传覆盖面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使用与宣传力度,既要对农产品的生产者进行宣传,也需要对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宣传。在现代化互联网科技时代,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宣传力度。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借助新媒体科技力量,能够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传播范围,使农产品消费者正确认识与了解完善追溯系统的重要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宣传,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强化人民群众对追溯系统与数据信息平台的认知度与信任感,城市居民也可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农产品的质检工作中,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三)健全追溯系统系统结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自身所具备综合性较强的特征,其中不仅包含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最后到营销部分,各环节间紧密相连,从而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决策者可以设定相应的优惠制度,从而保障各环节之间的友好互通,但都应该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也正是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自身具备复杂性,才需要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上,对其进行优化建设,增强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能力,从而保证农产品数据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够促进农业发展,使更多的农业生产者与城市居民消费者了解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优势,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时期,虽然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针对平台建设物流配送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要进一步改良与完善,科学应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与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联合物流配送平台。实现物流运转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尽可能降低与规避农产品配送风险可能性的发生,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思莉,戴小红.新时期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21,40(03):29-33.

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范文2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智慧化发展;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4102

1背景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与乡村农业资源、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产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子,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条新途径。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总收入占了全国旅游发展总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一,而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中的要求得知,预计到2015年,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71亿人次,收入高达1145亿元,从事旅游业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将增长5%。乡村旅游业将逐渐成为国内旅游业的主要支撑之一,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一大亮点,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在“智慧城市”的环境下,政府、企业等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与业务的创新应用,对城内各种产业进行全面智慧发展,而旅游产业则是其中的一种,由此可见,“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部分。

2昆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昆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现在昆明的五区九县均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仅官渡区就有200多家经营乡村旅游。主要类型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即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钓鱼、、农家饭以及让旅游者参观、选购鲜花和采摘新鲜的水果蔬菜等,主要让游客自娱自乐。这种“农家乐”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以物美价廉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例如在昆明周边的“农家乐”人均只需5~10元就可品尝到乡土风味的农家饭,让人何乐而不为。而经营者只需利用闲置的房屋和简单的生产资料和周围的绿色资源进行经营。由于“农家乐”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见效快。所以昆明周边的乡村旅游大部分都是以“农家乐”乡村旅游为主。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昆明的“农家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处于低级阶段,目前多以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管理存在分散性和松散性,内容单一,档次低,经营者很少或没有主动为旅游者创造条件,使旅游者参与到农村耕作劳动中,缺乏参与性。

2.2昆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昆明乡村旅游发展至今,除了规模日益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外,由于发展历史的短暂,发展经验的缺乏,同样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通过对上述昆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可看出,昆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率低。目前,现代科学技术在昆明乡村旅游行业中的利用率较低,是昆明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一大弊端。昆明乡村旅游对科学技术的利用率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效率较低。第二,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设施落后。第三,乡村旅游产业营销宣传方式滞后。其次,服务质量低。目前,昆明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设施的质量普遍较低,与科学技术日益发达、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要求不断提高的社会现状逐渐拉开了距离。服务人员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使用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刷卡消费服务和通过网上支付平台为游客提供预定服务等各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为游客提供的服务方式的熟练程度。最后,市场覆盖率低。昆明乡村旅游虽然走在全国的前列,然而由于其营销宣传力度的不足,使得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覆盖率不高。同时,昆明乡村旅游产业在对网络营销认知上的不足和不善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昆明乡村旅游业在全国旅游市场上的低覆盖率,阻碍了昆明乡村旅游的发展。

3昆明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必要性

昆明乡村旅游在经历了“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起步阶段和“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快速发展阶段之后,于2012年起进入了“城乡统筹、市场主体、度假引领”的转型升级阶段,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成功实现转型升级,陷入了停滞阶段。而“智慧旅游”的兴起,则为乡村旅游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智慧化,为乡村旅游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

3.1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文件的出台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掀起强烈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智慧正逐渐地融入到社会发展的运行轨迹之中,旅游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2013年1月23日,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关于确定天津等15个城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昆明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根据此要求,昆明市旅游局为了切实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工作,给出了关于昆明市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建设方案。方案中明确地指出了昆明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即“开发乡村旅游电子卡通地图,实现乡村旅游电子导航服务”,为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发展,建设乡村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等体系,成功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顺利,全面发展昆明乡村旅游智慧化。

3.2昆明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如今,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者已逐渐不满足于昆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希望能借助于“智慧旅游”的发展,在现有乡村旅游发展资源的基础上得到创新性的突破,开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纪元。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其主动、积极配合的态度,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推动着昆明乡村旅游紧跟时展的步伐,努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抓住“智慧旅游”发展的契机,加大对乡村旅游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4昆明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解决方案

4.1政府旅游管理部门

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是昆明乡村旅游智慧管理的主体,特别是对于智慧乡村旅游的公共设施公共数据库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在线信息服务门户主要为游客提供政府层面的旅游资讯信息和旅游特色服务。门户以统一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通信网络为支撑,通过智能化管理的多样化旅游服务网络,实现向处于不同网络、使用不同终端的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旅游服务的目标。信息服务由日常服务子系统、旅游行程规划子系统和旅途导航娱乐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提供。其次,旅游行政部门组织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建立乡村旅游营销平台,为缺乏经费的乡村旅游中小型企业提供对外宣传的机会,政府免费为审核通过的乡村旅游企业在平台上对其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宣传,推动中小企业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为游客提供精确的乡村旅游资源信息。同时,通过与乡村旅游监督管理系统建立接口,防止出现虚假的乡村旅游资源信息和服务信息,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管理。最后,由旅游管理部门主导,乡村旅游社区和乡村旅游产业共同配合,采用GPS定位技术、智能视频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对乡村旅游社区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视频监控、感知系统和通信技术获取乡村旅游社区的基本信息,以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行迹、游客接待量、游客行为和社区交通流量等信息,随时掌握乡村旅游社区静/动态信息,设置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与智慧行政办公系统相对接,在遇到乡村旅游突发事件时从全局出发,充分发挥其指导和协调作用,在第一时间内确定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该系统与乡村旅游社区客流分析与预警系统和智慧乡村旅游配套保障体系中的各子系统相对接,形成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协调指挥多个灾害防控部门进行应急救援。

4.2乡村旅游景区

4.2.1建立乡村旅游景区信息系统

乡村旅游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智能视频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对乡村旅游社区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汇集、分类和整理,并借助网络平台对动态乡村旅游信息进行更新和反馈,完善乡村旅游社区信息系统。其中静态乡村旅游社区的信息包括对社区的景点、建筑设施、乡村旅游产业的相关介绍,乡村旅游品牌特色、休闲娱乐活动等相关旅游信息;动态乡村旅游信息包括社区游客的流动量、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等。乡村旅游社区信息系统的完善,满足了旅游者对查询乡村旅游信息准确度的需求,提高了乡村旅游社区的服务质量,加强了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市场动态的准确把握。

4.2.2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根据乡村旅游社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分析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开发、设计出理念新颖、创新型信息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且乡村旅游产品突出乡村旅游社区的旅游资源特色,蕴含着乡村旅游社区的文化内涵,独创性强,符合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乡村旅游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

4.2.3建立乡村旅游智慧服务系统

通过智慧乡村旅游服务方式对游客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乡村旅游智慧服务全面正常启动,面向游客提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整个服务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智慧服务系统。即由乡村旅游社区和乡村旅游产业相互合作,以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支撑,以乡村旅游智慧服务平台为核心,通过服务平台,连接公共信息咨询平台、网上支付平台、智能服务子系统、医疗保障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共同建立乡村旅游智慧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多样服务。

参考文献

[1]钟雯.国家旅游局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J].农村实用技术,2010,(11):21.

[2]陈刚,童隆俊,金卫东.智慧旅游:南京之探索[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

[3]王毓梅,廖静娴,张殿东.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旅游管理研究,2012,(5):39.

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基础支持;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效益;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对于平衡农副产品市场供给、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农产品保存时间短、易腐坏以及跨区域流通运输时间长和方式滞后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化互联网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深入应用,农产品流通逐步走上数字化发展道路,流通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逐渐开始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业趁势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既可以促进以农产品流通业为主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又能有效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为此,本文立足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并提出新时期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以期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

(一)农产品生产环节:流程长且成本高,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

一直以来,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流程长且成本高的难题,对农产品智慧化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具言之,农产品生产一般需经过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打药、收获等过程,且不同类型农产品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等生长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证农产品稳定、规模化生长,部分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搭建恒温暖棚、保持良好灌溉,也有少部分有条件农户会借助多源遥感设备、“3S”技术、智能监控录像设备、物联网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以智能化、精细化方式促进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但这些行为均会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长、成本高的现状依然存在。现阶段我国依旧面临农产品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的现状,农产品生产总量和盈利仍由市场实际需求决定,部分农产品过剩或供给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产品批发环节:管理与模式滞后,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与发展模式仍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批发环节的智慧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方式滞后。现阶段,我国依旧有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设计以地摊和档铺为主,内部空间狭窄且设施简陋,数字化设施不健全,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空气置换系统设施不完善。同时,批发管理人员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施的应用意识欠缺,使得农产品批发管理方式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服务模式不健全。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智能化服务功能,其他批发市场依旧存在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层次低等问题,甚至一些市场仅有最基础的场地服务功能。总体而言,受管理与模式滞后影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批发环节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三)农产品物流环节:路程长保鲜难,智慧化运输质效待提高

近几年,顺丰、京东、菜鸟等物流企业均已开始使用相关技术,不断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运输发展。然而受农产品保鲜难、跨区域运输路程长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智慧化运输的综合质效仍然较低,亟需提升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满意度。具体而言,农户和消费者都属于个体,存在地址分散、路途较长的特征。农户大多位于山区或远离城市的农村,消费者则更多集中于城市,这使得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运输路程长、环节多。当前我国虽有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物流环节农产品信息的可监控化、可追溯化、可视化。但这一模式并未全面普及,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技术设施差的山区,农产品物流运输、包装和存储均存在较大问题。而农产品自身易腐坏的特性使其保鲜较难,加之运输路程长、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农产品物流智慧化运输质效亟待提高。

(四)农产品零售环节:外部支持不足,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当下我国农产品零售环节面临外部支持不足的挑战,致使智慧化营销模式与农村电商生态圈构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政府支持与引导不足。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有关农产品零售的相关扶持政策,如《深化农商协作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但这些政策均是宏观性指导文件,具体支持与引导措施、细则、标准仍旧匮乏,无法有效支撑农产品零售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制约智慧化营销模式的完善。另一方面,零售营销环境不成熟。构建农产品电商生态圈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电商生态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企业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难以充分参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竞争。这使得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旧以线下为主,农产品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考虑数据获取可得性、综合性、客观性、可表征性和可度量性等原则,本文结合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立足孙伟仁等(2019)、何新(2021)、孙磊等(2021)的研究成果,从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二)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本文借鉴孙磊等(2021)、潘雄锋等(2015)的研究,采取全局熵值法,构建指标-时间-空间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测度步骤如下:第一步,全局评价矩阵构建。假设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共有c个指标,分别记为Y1,Y2,…,Yc,研究时间范围为t年,研究区域为m个省份,则每个指标不同年限的截面数据为Yt=(yij)mt×c,研究期内共有t张截面数据表。运用全局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t张截面数据表进行排列,即可建立全局评价矩阵:Y=(Y1,Y2,…,Yt)`mt×c=(yij)mt×c                                        (1)第二步,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基于上述全局评价矩阵,结合本文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选取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规避无意义计算,将Yij指标的最大值定义为Max(Yij),取值为1.01*Yij;最小值定义为Min(Yij),取值为0.99*Yij。第三步,指标数值计算。计算第j个指标在第i个省份的占比、信息熵值和差异系数,公式分别为:

(三)数据来源及权重计算

基于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及)数据进行研究。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以及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另外,农产品贸易增加值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指数平减,个别缺失值利用插值法进行补齐。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全局熵值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获取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具体测度结果见表2。进一步运用公式(8)计算2010-2020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评价值,并采用加权算法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绘制图1。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整体而言,研究期内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0-2018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这可能与农产品流通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以及冷链物流等先进物流模式发展水平不高有关;二是2019-2020年,随着各行业智慧化发展加速,智慧化基础支持不断增多,促使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到2020年末已超过30,达到34.56。分维度来看,农产品流通三个维度的智慧化发展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基础支持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呈现先缓慢上升后加速提升的演变态势,演变态势变化时间节点为2015年。原因可能在于,“十三五”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力度,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大力倡导“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电商巨头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加大对流通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流通组织结构,因此201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提升幅度明显增大。服务水平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波动变化较小。细分指标来看,2014年农产品智慧流通的零售服务和物流服务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在于,2013-2014年仍处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确定上升阶段,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额有所下降,进一步影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该时期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完全建立,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综合效益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提升显著,且以2016和2018年为节点呈现分阶段跨越式递增趋势。2010-2016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7-2018年,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有所放缓;2019-2020年,综合效益整体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究其原因,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深化,流通智慧化新业态、新模式渐趋成熟,因此农产品智慧化的综合效益得以显著增强。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

(一)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多元化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农产品生产、批发、物流、零售等流通供应链各环节,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在生产环节,农业部门应收集各种农产品生产信息,打造农产品数据库,并利用智能化技术与信息系统,分析农产品生产相关信息,推动农产品智慧化生产落地。在批发环节,农产品批发商应运用大数据、射频识别等技术,分析并记录各项数据信息,制定农产品流通协调计划,进而提升批发效率。在物流环节,农业部门应加快建成覆盖面广的冷链物流渠道网,充分发挥各省、市、县、村物流存储设施的整体联动和共享协同效应,减小农产品储运损耗。在零售环节,农产品零售企业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消费者需求信息与市场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匹配最优配送机制和零售方案。综合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应运用多样化数字技术,串联生产-批发-配送-零售环节的一体化智慧流通链条,以此制定并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提升农产品智慧化发展水平。

(二)建立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协调机制

未来我国应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深度应用,本着安全可靠的核心原则,着力构建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机制,提升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首先,扩充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内容。监管机构应拓展大数据平台监管范围,由市场内部向生产和采购端延伸,构建覆盖全供应链、互联互通的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最终形成一系列可追溯的智慧监管链条,以此提升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力度。其次,加强农产品智慧物流运输监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各大城市建立智慧物流、配货、仓储等技术设施,同时搭建内部自纠和外部抽检系统,形成制度化监管机制,实现主动监管与被动监管相结合,提高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最后,加大农产品流通智慧

参考文献:

1.俞彤晖,陈斐.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0(11)

2.赵丹.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化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2021(9)

3.孙伟仁,徐珉钰.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实证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1(6)

4.何新.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1

5.孙磊,张树山,郭坤.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21(10)

6.潘雄锋,刘清,彭晓雪.基于全局熵值法模型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5(4)

7.赖阳,王春娟,康健.城市农产品流通趋势的几点研判[J].时代经贸,2017(10)

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1-0042-07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大数据为首的先进信息技术预示着信息时代进入了新的阶段和更高的层次。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呢?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不同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这个定义强调了大数据的一个特征就是数据量巨大。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1]。以上两个概念说明了常用的软件难以有效的获取大数据的价值。如果将大数据比喻成一种产业的话,那么使这种产业创造利润的主要方法就是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著名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这样定义大数据:“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2],这个定义说明了大数据的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它的全面性,因此,也有人称大数据为全数据(即全面的数据)。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大数据的概念仍未达成共识。但大数据具有的4种特征(即4V特征)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数据的4V特征主要包括: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Value(价值高)和Velocity(要求具有高速的处理速度),如图1所示。

(一)数据体量大

2010年,人类拥有的信息总量大概是1.2ZB,相当于1万亿GB。据Gartner公司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35ZB”。而2009年美国各行业数据存储量如图2所示,图中的计量单位是PB,美国邮局1年处理的信件大约5PB,谷歌每小时处理的数据为1PB。

(二)数据类型多样

数据类型主要包括3大类。1.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如数字、符号等。2.非结构化数据:“其字段长度可变,难以用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3.半结构化数据:“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之间”,如HTML文档等。大数据囊括以上所有的数据类型,数据量巨大、类型繁多使得大数据的利用与价值获取成为了难题。

(三)价值高,价值密度低

数据的价值密度等于有价值数据比上数据总量。由于大数据的总量庞大,而有价值的信息量较少,因此其数据的价值密度低。但是大数据的商业价值非常高,在商业中,企业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整理找出商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消费的消费行为,有利于提高产品销售量,创造更高的利润。

(四)要求具有高速的处理速度

信息的价值是具有时效性的,因此,快速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大数据处理的关键。大数据是海量的数据,要想从如此繁多的数据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必须从软件和硬件上提高计算机本身的处理能力。

二、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内在关联

(一)城市的发展趋于智慧化

美国著名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诞生、演变和消亡的循环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将城市的演变与发展划分为城市的1.0版、2.0版和3.0版三个阶段。

城市的1.0版是从城市的出现到1850年。1750年以前,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城市化率仅为3%。而从17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850年世界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4%,也就是在短短的100年之中增长了3.4%,如图3所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1)以农业为主,城市人口低速增长。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18世纪初,法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19世纪末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2)技术水平低下,只能依靠自然资源。在这一阶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来为自己服务,如由于缺乏人造动能,只能利用简单的水车和风车等自然动能;没有高级建筑技术的帮助,难以构建高楼,仅能依赖天然的材质和结构建造住所,中国西北部的窑洞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3)商业处于原始状态。国外学者按照西方商业业态的发展规律和人均GDP的关系,提出了商业的发展阶段。他们指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GDP低于1100美元,城市化率低于25%时,商业处于与农业经济匹配的原始状态”。贝洛赫认为:“按1960年的美元价格计算,1800年法国年人均收入为220美元,中国为228美元”,这表明商业处于原始状态。

城市的2.0版是从1850年到199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1)人口迅速增长,城市数量剧增,见图3。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成为了城市工业发展的后备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涌进城市,使得城市不断的提高其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这让城市自身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1960年世界上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为114个,到198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222个。(2)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城市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80%。(3)经济快速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1866年,美国的货币流通量只有9.4亿美元,到1914年增至20亿美元。中国是经济增速较快的国家,1949年年人均收入为44元人民币,到1990年增加至1510元人民币。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高度繁荣,财富和人才向城市涌去,出现了洛杉矶、大阪等人口众多且经济发达的城市。

城市的3.0版是从1990年至今。1990年是互联网的元年,标志着人类进入互联网络时代,也预示着城市将变得越来越智慧。1990年,美国著名工程师蒂姆・伯纳斯利创建了WWW计划,WWW全称是World Wide Web,也称为万维网,是其在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的时候开始研究的。这一阶段城市的主要特征是:(1)人口低速增长,总量偏高。表1给出了世界人口数量较多的几个城市,从增长比例来看,人口增长的速度并不快,年增长比例最快的是孟买仅为2.65%。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偏高,增长的数量非常大。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总量将达到80亿,到2050年将突破百亿,城市的人口将超过80%。(2)技术高度发达,城市趋于智慧化。在各个领域,智能化的技术水平在提升,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科技向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注入智慧,让冰冷的器械可以进行思考,进而让整个城市具有智慧。(3)经济高速增长,服务型经济占主导地位。服务业占世界GDP的比重持续上升,1980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到2000年上升到63%。

(二)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支撑

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可以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智慧化的分析与处理,这是它与数字城市最大的区别。大数据就像是血液一样流淌于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为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和智慧环保等各领域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自然和人文社会相关数据进行挖掘,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交通管理方面,挖掘道路实时交通数据,能合理地优化交通管理方案,为城市交通正常运行提供决策依据。在舆情监控方面,通过对网络语言进行语义分析,能准确掌握网络民意,可以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危机事件。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离不开大数据处理技术。它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性技术,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与服务质量,优化产业布局,改进城市运营管理方式,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擎。

(三)典型国家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1.法国,大数据项目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2011年7月,为推广电子政务,法国工业部宣布投资20万欧元实施“Open Data Proxima Mobile”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实现公共数据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它们的价值。项目内容涉及交通、文化、旅游和环境等领域,旨在实现所有法国公民及在法国旅游的欧洲公民能通过个人移动终端使用法国的公共数据。在2013年2月,法国政府提出了数据开发计划《数字化线路图》,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高新技术。同时,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政府将对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信息系统设计师等加大投资力度。2013年4月,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 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 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 Gallois共同宣布: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发展大数据等7个信息产业项目。

2.俄罗斯,大数据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支撑。2013年,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编制了《2018年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又称路线图)》,旨在通过创建创新研发中心、建设IT基础设施等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充分发挥该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俄罗斯的数据中心市场发展快速,2010年,商用数据中心机房面积达到了29000平方米,机架服务器数量达到了97000个,数据中心服务开支规模超过了1.6亿美元。2013年,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公布了一份有关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景(2011-2030年)的预测报告。该报告主要是发展新的数据处理和运算方法,提高计算机的主频。

3.德国,数据安全防护为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保障。1997年德国就推出了联邦层面的数据保护法。在2009年,为约束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侵犯隐私行为,对已有的《联邦数据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保护法呼吁各类组织设立信息保护专员,要求联邦政府设立数据保护与信息自由专员,以监督政府的个人数据的保护工作。同时,各州的数据保护专员,负责监督各州政府的数据保护工作。

三、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辽宁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2006年,辽宁开始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推动城市信息化。2008年,建设了辽宁电子政务外网综合网络平台。自2012年以来,开始逐步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并且沈阳、大连、营口等9个市政府,以及鞍钢、辽河油田、营口港务局等大型企业集团陆续与中国联通辽宁省分公司签约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并陆续在政务、安全、文教、交通、医疗、物流等方面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2013年,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我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大连市生态科技新城、大连普湾新区、大连庄河市和营口市入围;工信部在2013年和2014年公布的两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中,我省沈阳、本溪入围。

(一)智慧本溪

本溪市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长担任组长,制定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审批的顶层设计方案。建立公共运行数据中心,整合政府各部门数据,破除信息孤岛。智慧本溪规划重点搭建3个平台:以市民卡为手段、市民网为基础打造线上公共服务融合平台,网络查询个人医保、社保、水电费、燃气费、交通罚款等信息,提供交通、预约挂号、酒店、机票预订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管理者进行线上交流,间接参与城市的管理;基于云计算和手机客户端,打造城市管理支撑平台;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企业云服务融合平台。

(二)智慧沈阳

2015年5月,沈阳市政府办公厅了《智慧沈阳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年)》。方案提出成立智慧沈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筹建大数据管理局,协调政务数据资源有序开放,负责智慧沈阳运营和管理,主要实现智慧民生、智慧管理、智慧经济3个目标,主要任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开创智慧沈阳新生活,促进信息惠民普惠化。建设“@沈阳”手机智能门户,对接和共享医疗、交通、旅游、气象等各领域信息资源,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和便捷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市民卡,实现社保、公交、公共事业服务的一卡缴费;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流程扁平化、集约化;构建智能交通体系,完善数字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智慧教育支撑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整合社会保障领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手机端就业信息查询及推送服务;构建智慧社区,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全市大救助信息平台;建设全市旅游基础数据库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旅游智慧化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以无线WiFi网络和3G/4G移动通信网络构建无线城市一张网。

2.推进智慧沈阳新应用,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市政务云与社会“公有云”分工合作机制,建设政务数据对外服务平台;建设“城市眼”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智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统一的地理时空信息云平台,构建沈阳城市管理一张图;智慧农业,建设市农经网络监测系统;智慧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沈阳生态保护监督管理体系;智慧市场监管系统,建设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增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对全市党政机关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督检查。

3.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实施五大实验区的“机器人换人”和“生产线与生产系统”的改造,构建工业大数据中心;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智慧医疗等九类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构建智慧经济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浑南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金融数据服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建设城市级数据处理中心,加强政务云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加快大数据应用基地建设,建立互联网数据处理中心。

(四)辽宁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粗具规模,个别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标示着辽宁的智慧城市建设正逐步走向正轨,但从全省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1.“重项目,轻规划”。有些地方尚未制定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统筹规划,部门间各自为政,信息和数据资源难以有效共享,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个别地方指定政府委办局牵头负责,但由于职能范围和级别限制,不能实现协调跨部门、跨行业的目的。在已有统筹规划的城市或地区,多是以解决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生活便利性、政府服务水平等为主要目标,而没有体现更长远的规划愿景,这种短视行为极易造成建设资源的浪费,使得智慧城市建设流于形式。

2.“重建设、轻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将智慧城市的建设视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他们认为智慧城市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简单的堆砌到已有的城市上,而并非看重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庞大的内需市场,缺乏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忽视市场需求,难以从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获利。物联网产品、传感器标签等智慧产品成本过高,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了资金投入的“无底洞”,最终导致智慧城市成为了城市和管理者的负担,长期发展无从谈起。

3.“千城一面”问题凸显。各别地方不考虑自身的区域文化、地理位置、城市特点和产业结构等特点,忽略城市特色文化“软实力”,套用国内外已有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导致各智慧城市的建设同质化,出现场面热烈、内容精彩、千城一面,却无法满足城市需求的问题。

四、辽宁智慧城市创新路径

(一)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做好顶层设计[3]

顶层设计应具有超前的长远的规划理念,要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问题。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要系统、科学地分析和预测本地区的人口增长态势、环境变化以及新经济增长等因素。并且为使这样长达数十年的建设目标不会变成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应制定相应的短期行动计划。以智慧的维也纳为例,它的长期规划是2050计划,是整个智慧城市的愿景,力图完成公共空间的再造,可再生能源覆盖全市50%以上。中期的2020计划实现建筑物新建与革新,能源使用行为方式变化。2012-2015短期行动是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方案,主要内容是建设区域能源规划及网络,管理新型交通理念及用地等等。

(二)立足城市特点,发挥区域优势

智慧应基于科学的现代城市规划,以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心,兼顾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其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城市空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最大限度地把城市的性质、特点、功能和历史等融入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体现城市独有的个性和特色,建立长远发展的制度。以发挥本地区文化、产业和地理优势为切入点,或以解决本地区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为出发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三)基于市场需求,以智慧城市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市场需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有学者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依托市场的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价格杠杆、自由竞争等市场手段来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智慧应用以及培育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业态,实现智慧增长”[4]。政府要明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以“政府主导+标准引领”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应用需求与规划建设的有效对接。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开放合作+企业受益”模式,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发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项目,激发社会创造力,创造更高的经济、社会和人文效益。以新加坡为例,其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信息基础设施和资讯人才为支撑基础,以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2001年新加坡信息产业的收益为307亿美元,到2011年收益增长到834亿美元,智慧城市建设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经济增长也将助推智慧城市有序、健康、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ig data[EB/OL].[2012-10-02].http?押///wiki/Big_data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

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范文5

关键词:宽带中国;智慧农业;4G 光纤;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100

1 国家启动了“宽带中国”战略

2013年8月,国家正式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标志着“宽带中国”项目的正式启动。该项目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3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 吉林省政府启动智慧农业建设

吉林省政府规划设计了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生态型、智慧型、效益型、特色型、开放型、安全型等“六型农业”,并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吉林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四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12316/12582三农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到2016年,物联网技术在部分产业的生产和加工领域示范应用,实现生产者、技术专家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降耗和增产增效;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农资下乡”覆盖全省,“农产品进城”走向国内大中城市,有效解决卖难买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三网”为载体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有效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3 方案实施规划

建设一套吉林省智慧农业专用的宽带网络,为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提供宽带网络基础环境,为广大农村基层用户和生产主体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将智慧农业的成果和最新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加快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和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到田间地头。在农业生产上,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提供科学化决策、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在农村生活上,为广大农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使其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成果。

4 建设意义

以宽带接入,网速提升为基础而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必将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4.1 必将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2 将利用快速发展起来的网络

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的农村经营主体,走合作化道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4.3 应用农产品溯源和物联网技术监管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精准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4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

用信息化手段普及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贡献率。

4.5 可促进农村文明生活、科学消费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质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

4.6 方便农民生活

让农民不出村、甚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网上办事、充值缴费、就医求学、求职就业、供求对接等服务,享受到宽带接入、网络畅通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4.7 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促进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方式转变,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5 实施方案

5.1 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

到2015年末实现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四个产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示范点宽带网络实现100%覆盖;选取部分县区,重点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实现农村家庭宽带网络100%覆盖,网络带宽具备4M接入能力。

5.2 进行宽带升级改造

5.2.1 农村用户宽带:单点通过光纤及无线方式接入

在覆盖村通过基站PTN设备将宽带上网业务数据汇聚到各地市核心网CMNET路由器上,带宽设置不低于4M。各地市接入点IP地址规划及带宽由各地市网络部门及设计单位自行分配决定。

5.2.2 物联网数据采集点:单点通过光纤方式接入

光纤部分在接入点新增接入层PTN设备1台,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采用无线4G方式的接入点,新增4GLTE-CPE一端,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5.2.3 信息服务站:单点通过光纤及无线方式接入。

省级节点新增汇聚PTN传输设备1端,与各信息服务站侧路由器相连,用于汇聚各村信息服务站上传业务,汇聚接口带宽拟为100M,

5.3 推广智慧农业产业物联网应用

要推进物联网在智慧农业建设中的应用。物联网数据采集点是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的核心,通过在玉米产业的大田,水稻产业的大田、育秧大棚、加工厂,设施蔬菜产业的温室大棚、加工车间和人参产业的种植基地、加工车间等布设多套物联网传感器和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将实时的环境数据传输至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处理,通过与产业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生成数据分析报告,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预警预报、决策指导、生产管理和信息查询等相关服务。

5.4 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站主要承担着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便民服务三方面的任务。在电子商务服务方面,信息服务站负责帮助周边村民利用省农委电子商务平台推荐审核的农资产品、生活日用品的直购、推广、宣传工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开展网上直销;负责在平台直购的农资和日用品由网店到农户的物流配送工作。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服务站主要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供求、农业技术、价格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省平台,积极为当地农民开展动植物远程视频诊疗咨询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平台应用、易农宝APP手机应用、易农宝PC应用、物联网平台应用;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应用网络平台、12582语音平台、短信平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免费帮助农民查询和各类需求信息。在便民服务方面,服务站可进行移动冲值缴费、小额提现业务、保险业务、医疗服务平台就诊预约等便民应用。

5.5 技术路线

对于覆盖半径超过500m的行政村,可在村中适合位置增设品接杆,补充覆盖。品接杆的位置可考虑选在铁塔400m距离左右,缩小信号边缘范围,铁塔AP覆盖区域的优质覆盖。铁塔与品接杆间可根据实际条件,采取MESH无线回传、光缆等多种的方式灵活连接。

5.6 通信运营商网络承建内容设想

提升全省农村地区宽带接入能力,探索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完成对下属行政村的宽带网络建设,实现100%全面覆盖,以及智慧农业项目中涉及到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物联网数据采集点的网络建设、升级改造。

各行政村、各村信息服务站及各物联网监控点根据当地传输网络情况,采用光纤+无线方式实现,具体方案如下:

采用光纤接入方式的接入点新增接入层PTN设备,通过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用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带宽为4M;另通过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信息服务站服务器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采用无线4G方式的接入点,新增4GLTE-CPE一端,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用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带宽为4M;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信息服务站服务器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网络拓扑图如下:

其他注意事项:

4GLTECPE使用依据为接入点附近已有4G信号覆盖,若无,则需考虑采用光纤方式连接。

各地市设计院根据本网络拓扑图及当地用户需求(有线、无线方式)进行本地接入点传输设计。

为了减少对公网IP地址的消耗,可采用私网IP,在地市CMNET上做NET映射,需确保客户接入点内每端路由器IP地址要固定。

6 结束语

通过吉林省智慧农业宽带网络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示范县内重点进行网络升级改造,提高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成覆盖全省重点县(市、区)农村和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产业生产基地全覆盖的宽带基础网络;二是积极推广宽带信息服务应用,利用智慧农业的产业物联网技术服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和12582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对农村技术指导和农业信息服务。以宽带接入,网速提升为基础而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必将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 经济纵横, 2004(2).

[2] 吉林省农委立足智慧农业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EB/OL].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4-06-04.

[3]伍玲.试论农业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与开发[J].情报科学,2004(2).

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范文6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农村 智慧物流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04-01

所谓农村智慧物流是指借助地理定位等物联网技术,来配送农产品的全过程。在农村发展智慧物流产业,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智慧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 从体制上来讲,体制缺陷影响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

我国农村智慧物流为什么难以健康、长远的发展下去呢?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存在着问题。农村智慧物流产业培训工程要将农产品整合起来,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当前,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多层次行政管理策略,影响到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

1.2 从技术上来讲,技术较低影响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

在推动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农村智慧物流企业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将侧重点放在了物流设施上;2、忽视了物流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力。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智慧物流发展的策略

2.1 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整合农村资源

站在政府部门的立场上来讲,为了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是有必要的。无论是从宏观上来说,还是从微观上来说,农村智慧物流产业都对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为此,政府部门要从宏观和微观这两方面出发,在满足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

站在物流部门的立场上来讲,其要构建协调机构。农村智慧物流产业是否能顺利发展下去取决于其他企业的配合度。在其他企业的配合下,农村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这为管理农村物流企业中的不良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让农村物流企业公平竞争,这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了农村物流企业的竞争压力。

2.2 制定统一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促使农村智慧物流系统化

在制定统一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时,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项,编码农产品;第二项,统一物流信息传输格式,将地区与地区间的信息障碍消除掉,为农产品物流、农产品销售活动提供统一的标准。当然,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要将农产品物流编码技术放在第一位,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农村物流系统的自动化。

构建、实施农村智慧物流产业这项工程较为系统,这必须要建立与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相协调的组织,规划好物流路线,配置相关的资源。地方政府要将发展农村智慧物流放在第一位,整合各个区域的优势,开发与农产品物流需求相符合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

2.3 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农村物流技术

在构建农村智慧物流系统时,必须要将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系统作为基础。通常情况下,与农产品物流业务的物联网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感知层;第二部分,信息交互层;第三部分,应用层。其中感知层的功能在于,将农产品的物理空间与物联网的信息空间相结合起来,借助终端可视化信息采集器来对物流客体中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识别。信息交互层的功能在于传输、处理感知层与应用层间的物流信息。应用层的功能在于将应用型软件作为工具,准确识别用户、货物以及信息等。

对于农村物流系统管理者来说,其要将物联网技术规范作为参考依据,确保农村智慧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农村智慧物流系统管理者要想真正实现设施、设备与信息这三者的相贯通,那么必须要将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农村智慧物流系统中可以引入GPS、GIS等信息技术,保证物流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掌握、控制农产品的物流进度。农村智慧物流系统要分析物流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并挖掘数据,寻找资源,优化物流系统的效率,不断改善农村智慧物流系统。

2.4 完善农村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时,不仅要收集相关的物流信息,还要整理相关的物流信息。农村智慧物流系统中的“智慧”二字主要体现如下:体现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优化配置系统上的各种信息、这为物流系统提供了支持。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是对农产品的物流信息、即时信息进行处理,为运输农产品、配送农产品提供最完整的方案。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可以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来实现互通,全面优化、共享物流信息,将物流即时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当然,农村智慧物流活动涉及到以下的活动:农产品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等。农村智慧物流系统便于更快速的流动农产品,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要将物流企业基础信息、公共物流设施等相结合起来,借助信息平台来完善技术,完善处理物流信息的各项功能。

3 总结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势在必行。当然,农村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也是时展的产物,其加快了农村农产品的流通,将城镇与农村实现完美对接。

参考文献

[1]罗甜兵,李玉红.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研究――以德邦物流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