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范例6篇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范文1

论文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摄影基础课程特点为切入点,探索了摄影基拙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科学高效的运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促进摄影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优化摄影基础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性服务。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此外,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应注意利用网络技术的传播功能、注意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等其他一些问题。总之,运用多媒体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图片处理,多媒体

一、绪论

《多媒体应用技术基础》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随处可见,但多媒体的应用开发需要一定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任务是为多媒体开发和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方法与技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多媒体基本技术和多媒体流行开发工具的使用,以及能够使用这些工具开发基本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同时,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知识进行多媒体应用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实际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课程模块设计

针对体育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较少,因此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放在院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我们把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平面媒体制作工具软件PHOTOSHOP和网页制作工具软件DREAMWEAVER。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部分。为了弥补体育类学生在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了解不全面的不足,我们以简洁的形式介绍多媒体技术。研究采用教直观通俗的形式描述各种计算机媒体的表示,存储和相关原理,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语音、动画和视频。在基础知识部分,我们设计了两个任务完成教学。2、平面媒体制作工具软件PHOTOSHOP部分。由于学时所限,PHOTOSHOP部分主要介绍此软件的基础操作,以学生最终能简单操作PHOTOSHOP软件进行照片处理为教学目标。本部分分为九个任务。3、网页制作工具软件DREAMWEAVER部分。由于学生已经学习和使用过 Microsoft Office Frontpagem 网页设计软件,有一定的网页设计基础。所以我们只设计一个网页制作的教学任务。

三、课程任务设计

在一定的理论讲授,将课程分为十二个任务(实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主的学习相关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1、我身边的多媒体,具体介绍一种多媒体产品,以多媒体基础知识分析该产品的优缺点。2、我最喜欢用的一种播放软件,以是音频或视频软件或网络播放软件。运用学习的音频或视频格式的相关知识,分析这种播放软件的优缺点。3、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使用HOTOSHOP软件中画笔工具、油漆桶、橡皮擦、矩型框等工具,绘制一幅400×300像素的作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并掌握基本功能的使用。4、练习使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套索工具、图层复制、图像变换等功能。我们选取了两幅图像进行拼接。要求将人物放入背景图像中,并将人物做成两个双胞胎的效果。目的是使学生了解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并掌握色彩与图层的使用。5、任务名为“图像调整――黑白照片上色”。打开一幅黑白照片,用“变化”命令将人物眼球变化呈蓝色,嘴唇变化为洋红色,其余部分变化为淡棕色。6、任务名为“图像调整――变换像框”。打开一幅照片,用“仿制图章工具”将人物从图片中去掉。选取一个房屋一角的图片,使用变换工具将处理后的照片放入墙面上的像框中。目的是练习使用仿制图章工具、变换功能。7、任务名为“蒙版”。打开两幅图片,将人物使用矩形选框选中,复制到背景图片中,给这个新图层加上蒙版,多次处理后,前现淡入淡出的效果。使两幅图片自然的结合为一体。8、任务名为“果冻字”。在文字图层中,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选择“渐变叠加”样式、“投影”样式、“内阴影”样式、“外发光”样式、“内发光”样式、“斜面和浮雕”样式等,进行处理。使文字有果冻做出来的效果。9、任务名为“旧照片”。将已有一幅彩色照片,做成旧照片。目的是掌握滤镜的使用,掌握风格化、模糊、扭曲等的操作。10、使用通道属性完成图像的合成,通过选取深度的不同,达到通道选区与图层结合运用的特殊效果。目的是能够对通道进行新建、复制、删除、调整等基本操作,对通道性质有初步了解。11、综合使用各种Photoshop功能,制作一张海报,介绍自己的家乡,具体要求如下:海报要突出自己家乡特色,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欣赏性。12、设计一个介绍自己家乡网页,只需要做几个简单的链接就行。要使用热点功能。在网页中使用PHOTOSHOP部分任务中完成的作品。

四、综述

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采用了基于创新性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体育院校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之外,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熟悉各种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的简单实用的多媒体产品。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水平为出发点,以社会对大学本科生人才素质要求为目标,强化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技能和应用技巧,提高体育院校学生掌握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子平,周勤.Photoshop CS 图像处理(案例精讲版)。科学出版社,2011.

[2]赵英良,董雪平.多媒体应用技术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范文3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阐述了项目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并具体给出了多媒体技术实验的一个项目范例以说明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项目式教学;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作为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课程成为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应用类课程,在介绍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多媒体信息制作与处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往往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实验内容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而忽视应用制作与开发的介绍,学生对实验的目的体会不强,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基于项目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对应用类项目的逐步分析,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将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项目进行分析,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目的,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研讨、团队协作、沟通等基本能力。

项目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 目的明确。项目具有要求明确的工作任务说明,是理论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体。很好的解决了以往教学活动过程中,实验之间相对独立,联系性不强,导致学生对实验目的体会不强,无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问题。

(2) 启发性强。以往教学过程中,验证型实验内容居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模仿,而项目中含有诸多问题,很多问题并不是某个理论知识的简单运用就能解决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分析,克服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论证等独立思考的能力。

(3) 综合性。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习如何在众多的知识点中找到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4) 解决方案多样化。以往教学过程中,实验结果单一并且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项目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多样的,同一个项目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可以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同时解决方案的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且通过不同解决方案间的差异比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3基于项目的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设计

多媒体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多媒体基本概念、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技术、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多媒体压缩技术、多媒体通信等内容,既有理论性很强的各类多媒体压缩算法,又有多媒体软件应用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项目为驱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3.1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选取标准

通过项目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践,发现项目的难易程序以及与生活的贴合度对教学效果影响比较大。项目的选择标准就包括以下几点:

(1) 选择的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2) 项目应具有一个要求清晰的任务说明,对于项目的最终成果应该有明确而具体的考核指标;

(3) 项目应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的应用,而且最好要求学生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习新知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结合,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2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的分类设计

从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理论课内容分析,可以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知识内容主要可分为: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多媒体压缩技术、多媒体通信、视频后期制作及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等5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知识点内容设计了6个项目,其中分别是:微型GIS系统、微型监视系统、常用图像压缩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简单RPG游戏、语音识别系统。这6个项目涵盖了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绝大多数知识点,同时不同项目间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交叉。由于项目要求的知识点,都代表着当前多媒体技术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学生以团队的方式组队,3~5人一组完成项目。

3.3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法

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有以下5个主要步骤: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总结。

(1) 项目分析阶段:教师对项目的背景、目标要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强调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项目,使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要应用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 制定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团队方式工作,每个团队3~5人,自行将项目分成多个小模块,并根据模块的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最后将多个工作计划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计划。

(3) 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制定的任务,教师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可以就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方向性指导,不给出明确的答案。

(4) 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式教学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其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的多元性。项目有多种解决方案,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因此,在评价方式上,项目式教学强调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项目式教学的目标要求,更关注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5) 项目总结:教师对项目的应用特点、关键步骤、主要理论知识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展示学生完成的较为优秀的作品,扩展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4项目范例

以“微型监视系统”项目为例进行教学活动的说明。监视系统应用广泛,它可以实时获取指定地点的图像或视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和识别。微型监视系统模拟实现一个银行的监视系统,其主要涉及到:图像采集卡的基本应用、图像压缩、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知识点。

项目基本要求:

(1) 完成监视系统的硬件连接;

(2) 利用图像采集卡完成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的采集;

(3) 动态视频的保存;

(4) 监视录像的实时播放。

项目教学目标:

(1) 了解图像采集卡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图像采集卡的使用;

(2) 视频信息的处理;

(3) 视频压缩技术;

(4) 多媒体通信技术。

在项目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让学生收集市场中常见的监视系统的资料,归纳监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使学生对项目的应用情况和基本构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获得的知识信息比教师的单纯讲解要来的深刻,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完成监视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将项目中使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例如讲解图像采集卡的基本原理和视频相关的基础知识,便于学生认识整个应用中涉及到的单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确定设计方案中的视频压缩、传输等实现方法,并开始具体实现设计方案。在实现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讨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但不能直接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体会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掌握实际开发的基本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项目评价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实现的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指出学生设计中的不足,同时肯定学生设计中的优点。当项目结束时,教师可以演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对其中的关键步骤、所用知识和实现手段等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中,同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在难度上是有区别的,应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在完成项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项目适当增加功能。经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率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项目式教学总结

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 项目要求的知识点是否包含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正在学习的知识?

(2) 项目是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否让学生感兴趣,激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项目是否重视实践性?项目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论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中开展项目式教学证明:项目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程逻辑组织知识的学习,

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有明显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多媒体技术中多数知识点抽象度较高,在短时间内学生很难亲自动手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实现,常常借助已有的第三方控件完成项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动手完成复杂度较低的知识点,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郭方方. 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建设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10:78-80.

[2] 朱金秀. 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52-55.

[3] 孙文彬. 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148-151.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18-03

引言: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以讲授为主,再到实验室去做一些验证性基础实验。这对于只具有少量电学知识的初中毕业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和困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佳,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各中职学校的普及应用,基于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成为了各个学校主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使教学活动在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理想教学环境中进行,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它的使用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普遍应用将会带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根本性变革。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优势及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基于多媒体技术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1.对《电子技术基础》教材进行模块化处理。现行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高教版)教材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篇,模拟电路可以划分为:基本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几个模块。数字电路可以划分为:基本门电路与组合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模/数(A/D)与数/模(D/A)转换电路等几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思路设计。同时设置本模块任务中心,提出“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对每一模块制作符合教学任务的多媒体件。《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理论,这些知识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达,许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难以记忆,就应组织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构建起理解知识的桥梁。从心理学角度看,积极的态度比较容易促进大脑形成优势兴奋区域,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广泛收集并采集大量的数据、图片、声像资料,通过动画模拟等制作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无声的材料有声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甚至模拟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去领悟,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达成目标。

3.设置每一模块教学任务中心,让学生在实验室真实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电子技术基础》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以“做”为中心,学以致用,在“做”中悟。“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转化为“实际电子产品”,一定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把所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每讲完一个模块,教师都要设置本模块的任务中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当然课题不能设计得太大、太难。例如学完基本元器件模块后,教师可让学生做一个稳压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电源;学完功率放大电路模块后,学生就能完成OTL电路的制作,并连上音箱、利用手机作为音源设备,达到播放音乐的目的。当讲授完组合逻辑电路模块时,先让学生观看举重比赛的视频场景,然后提出任务:假设举重比赛中有A、B二个副裁判和一个主裁判C,只有当主裁判同意时,且副裁判至少有一人同意时,举重成绩才能有效,否则举重成绩无效。请试设计一个裁判电路并由实际电路进行测试。视频的播放、真实场景的再现、任务的布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独立完成的作品时,那份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对知识的渴望也就越来越强。

当然,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当初碰到问题时的真实想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的心得、想法、领悟说给学生听。通过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知识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是自己通过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之后才能获得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

二、应用多媒体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将其运用于教学中能极大地优化传统教学过程。

1.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步入中职阶段的学生特别好动,喜欢观察,乐于实践,勇于创新。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这种人机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机,并内化为创造力。这种人机交互,主动参与的学习就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适应的状况,从而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2.多媒体的直观性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能使抽象知识直观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无声的材料有声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甚至模拟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去领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达成目标。

3.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能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的静态分析、讲解为主,学生的能动作用往往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大限度上影响其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图、文、声、像并茂特点,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知识保持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诚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无疑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确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谨防“以电脑为中心”,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的,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蜕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宗旨。教师不仅仅是教学信息的表达者,更重要的是教学信息的加工者,因此,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教育、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站在“学生怎样学”去设计、搜集、组织、筛选、加工教学信息,使课件为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服务。切忌无视学生实际需要,在课件中不必要地设计过多的图片、音乐、动画等,把课上成“图片展示或音乐动画欣赏课”,加之频繁的画面切换,使学生对知识结构产生迷乱,而忽略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3.多媒体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其使用应适时、适当。很多人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多媒体教学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多媒体教学仍然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主要目的是突破难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同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等一样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各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为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不要一味地依赖它,而应适时、适当地运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质量 制约因素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学科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生物人才,应从高中阶段入手,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知识,为其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

1.学生基础水平差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少生物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部分学生入学时具有比较好的生物成绩,但随着生物教学内容的增多以及课程的推进,成绩逐渐下滑。而且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生物基础水平较差,未形成连贯的生物知识架构,部分知识点间出现脱节。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充分理解生物的重点、难点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因此,一旦随着生物知识难度与深度的增加,就会感觉不知所措,严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主宰,控制着整个生物课堂,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没有被调动出来。另外,部分高中生物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使生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不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多媒体技术被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然而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一时难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不高。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即便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也很难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率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

1.夯实学生生物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教师应采取测评以及询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情况,尤其应明确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而后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安排,定期为学生进行讲解,使每个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基础知识,领悟生物基础知识内涵。同时,生物教师还可将生物基础知识编辑成册,而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间加以消化与吸收。另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指导,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知识需要灵活应用,做到有的放矢,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生物教学实践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生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分组讨论法、分组竞争法、动手实践法等,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3.善于运用现代技术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切合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其次,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制作出让学生喜欢的教学课件,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抽象、难度较大的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来看,要想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策略,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谢兆梅.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成效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讨[J].教师,2011(15):99.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高职;信息技术;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提高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和未来职场环境中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很有必要。我院在所有学生中都开设了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本专业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更好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鉴于计算机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全院各专业学生中抽取了还未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260个学生,做了我院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其中男生问卷151份,女生问卷103份。本文就是基于本次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我院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为以后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设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熟悉网络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信息素养。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需要在上课之前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我们组织了本次信息技术水平调查。该调查是在本院还未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大一学生中抽样进行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60份,抽样学生在全院大一学生的15%,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其中男生问卷151份,女生问卷103份。本次问卷共设置了25个基本问题,其中包括17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和两道问答题。旨在了解学生使用和拥有计算机情况、已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认识和看法以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的情况,最后调查了学生对本院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的情况。

二、调查问卷的具体安排

此次调查问卷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我们抽样调查的对象是还未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大一学生,他们其中很多同学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14道与此相关的问题。比如说: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电脑的?你熟悉搜索引擎吗?你是否了解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等等。调查的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看法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由于本校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我们调查的学生对象是已经在本校学习了一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为此,我们设置了6道与此相关的问题。譬如说:你对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怎样?请你从整体印象上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作个评价,对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你同意下列哪种说法等等问题。调查最后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将要开展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些建议和意见。现在,很多高中甚至初中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部分知识。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已经有了基础,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络学习自学等等。为此,我们在该次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5道与此相关的问题。例如:你对下列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你目前比较擅长的是什么?你喜欢以下哪种方式上课等等。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

1.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调查结果分析

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已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过去,由于各高校软硬件条件所限,早期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在普通教室中完成的,一学期下来学生几乎没有上机实践,所以学习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根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如今,不但高校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而且计算机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这一点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我们调查的学生中,超过90%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就已经接触计算机,94%的学生家中有了计算机。

我们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

(1)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若干基本概念

(2)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及简单应用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因特网的简单应用

(4)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5)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6)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7)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8)网站及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和应用

这八个方面的知识点,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我们需了解他们对哪些知识点已经了解或是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未接触过,以便我们在上课时把握好该课程的侧重点,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调查来看,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点已经比较熟悉,尤其是本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办公自动化这方面的知识,从调查发现:94%的学生都用过Word软件;88%的同学用过Excel软件;70%的同学用过PPT软件。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实际水平,我们对所授班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摸底测验,结果发现学生“使用”过,只是原来在学习或生活中接触过,而并非掌握了该软件的使用。这就为我们以后的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办公自动化软件仍然需要在教学中强调和侧重。

2.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看法分析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活动中体现的。传统教学是以说课、板书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是将课程的全部内容预先制成PPT,再利用计算机在投影仪上播放的一种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字迹清楚,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其目的之一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大部分都已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多媒体教学是否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了呢?多媒体教学是否依然存在某些不足?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多媒体教学有其优势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调查中7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利大于弊;71%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2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一般;1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将完全取代传统教学,57%的学生认为将来的教学模式将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模式为辅,20%的学生认为将来的教学模式二者较为平衡。对于本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我们也做了调查,对于本项目我们采用的是多选题(可选3项),让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出自己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认为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有10%,认为教师的机器操作技术欠佳的有3%,认为课上内容过于死板,全是Word文档或幻灯片过于单调的有21%,认为上课形式比较单一,只有视觉的有21%,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太大,在课上不能完全接受的有16%,认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的有14%,其他的占15%。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总体上是比较认同的,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教师在上课时的多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过于单调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说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同时使用传统的板书方式,使其两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真正把握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使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和所长,应相互取长补短,拾遗补缺,优势互补。

3.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校对计算机硬件设备投入的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的教学,它已经全程在计算机房授课。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更多地结合机房的特殊环境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使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对此我们也做了调查,男生中,35%认为计算机课应该是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做,而女生对此看法的比例是25%;男生中31%认为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而女生对此看法的比例是46%;男生中11%认为应该独立完成作品,而女生的比例是7%;男生中22%认为应该是和同学合作完成作品,而女生的比例是21%。从结果来看,学生希望的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应起学习辅助作用,上课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尽量多的时间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应起指导和督促作用。此外,教师还需要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计算机教学过程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信息水平也千差万别,教师的授课需要紧随时代的变化,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授课不再是学生适应教师,而是教师适应学生,掌握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