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范例6篇

教师专业培训体会

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范文1

——“读懂儿童”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讨会培训体会

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中心幼儿园聂莉

2018年9月20日,有幸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宜宾市“读懂儿童”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讨会》,在本次培训中收获颇多,鄢老师从“游戏、儿童、支持”这三个核心词语给我们做了培训讲座,在讲座中,鄢老师讲座中要求老师们理解和做到“不读”“乱读”“读懂”的真正含义。教给老师们8个教研活动形式,同时让我们也思考:为什么要去解读儿童、并且要读懂儿童等的问题。带着疑问与各位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读懂儿童?

1、成人按照成人的视角和学科知识的逻辑,去设计和组织活动。而孩子往往按照孩子的视角,孩子自己的理论来游戏。我们不能依据教学大纲来完全要求孩子,孩子同样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可能虽然不成熟,毕竟是孩子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孩子敢想敢说。

2、我们常常以为我们懂孩子,其实我们并不懂。我们通常认为不就是一个孩子么,孩子什么想法我们都很清楚,一个小小的孩子不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其实并不是,有什么孩子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者想法比我们成人更有想法。孩子的想象力比我们更好。我们不能够按照我们的想法想当然的对待孩子。

3、在教师观察幼儿的时候很容易局限于幼儿园的游戏中,对幼儿的分析也只是局限于当前的游戏。在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时候只局限于幼儿所处于的游戏状态,而忽略了幼儿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对待事物的处理方法,也忽略了幼儿正所处于一个班级整体中,也淡化了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儿童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Carr,2004)提出,鄢老师在讲座中要求老师们不仅要读懂儿童,还要学会正确评价儿童,也就是学习故事既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它所关注的是儿童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不能做什么,这样能够清楚地展现儿童的长处和兴趣。在学习中幼儿会表现出不怕困难、认真专注、积极主动、乐于想象和创造、敢于探索和尝试。

我们在写幼儿学习故事的时候要依据《纲要》和《指南》,其中《指南》中清楚的划分了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阶段,幼儿的自身思维和体能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在写儿童学习故事或者儿童观察记录的时候要写清楚事情、讲清楚道理、想清楚办法。要写学习故事的时候要厘清视角,保持视角的一致性。

通过这次学习,虽然我所学到的不是很多,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了解儿童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到了书本没有的东西,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才是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我相信这次培训能为我们以后工作学习经验,而且是我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学会选择观察角度

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范文2

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培养从事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专门人才培养和建设方面仍然步履维艰。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水平,跟教育部提出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成为本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的师资要求有一定距离。我们所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其培训目标模式、培训组织模式和培训保障模式等方面需重新构建。

(一)培训者培训的具体目标需重新构建

与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相比,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是个更特殊的职业。不仅要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那样要有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实践的反思者、探索者;而且,作为培训者,“教师的教师”,而且还应当是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榜样,更要学会培训项目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策划。

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师资主要来源于:一是中小学(含幼儿园)的教育干部,二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学学科教师,三是从职业高中或中专转岗来的专业教师,四是引进的专家型教师,五是招收大中专院校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总体上看,他们创造性地承担培训项目的组织、策划、实施、协调和专业指导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缺失。因此,培训者培训愈来愈成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发展和培训品质提升的关注重点和紧迫需要。

成银生(中国继续教育工程协会顾问)认为,从事培训职业人员既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课程设计者以及课件制作人员,也有培训组织实施的管理人员、培训经理、策划人员、项目主持、评估专家以及保障人员。可见,培训者可分从事教育教学和培训管理的人员两类,从培训项目开展的全过程看,培训者群体应当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群体、经理型的教师群体、领导型的教师群体。在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培训的市场化、教育科研的一体化的新情境下,培训者群体还应当成为复合型教师群体、创新型教师群体、合作型教师群体。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的目标亟待重新构建。

(二)培训者培训的组织方式需重新构建

一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地将培训者培训纳入教师教育发展规划,大中专院校和有关研究单位及学术组织没有很好地将培训者培训项目研究视野,教师培训机构也没有很好地规划培训者培训,因此,培训者培训的科学机制、课程目标、培养规格、教材开发、评价制度仍没有和好得到实践探索,培训者培训缺乏理论支持和实践架构。主要问题是:1、培训课程体系缺乏科学的构建。如采用普通教育课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语言学)、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基本理论、各科基本理论、各科教学法、教学实践)、学科专业课程(中小学教学科目)“三三制”(各占三分之一)组织培训;一些培训者培训还建立培训者培训课程,如教师教育政策解读、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和展望、信息技术下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教师教育学概论、成人教育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等。2、培训活动缺乏创新的策划。尽管有一定的培训主题,但其培训形式往往局限于集中理论讲授、实地参观考察、问题会谈交流等,“批发的”多,“零售”少,未能体现成人教育“能力本位”特征。3、学习方式缺乏合理的组织。问题诊断式学习、课题研究式学习、网络研讨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成人学习方式经常被忽略,而接受式学习、任务式学习、观摩式学习经常被应用等两者之间缺少有机的统一。

从实践角度来看,培训者培训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有效的学习方式的构建应当保证培训资源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尽可能激发培训者的主体意愿,落实知识信息的交流分享,进行师资群体的优化组合,形成“问题解决”主线、“课题研究”带动、“情景体验”训练、“自主研讨”整合、“能力本位”牵引和“网上交流”共享学习的新的组织方式。

(三)培训者培训的保障体系需重新构建

在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整合工作各地区进展不平衡,而整合却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培训者从领导层到操作层人心不定,岗位工作的专业要求不明;培训机构的发展规划、岗位编制不清,即使培训者有个人成长规划或专业发展计划,也难以有体制上的保障。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大多实施组班教师负责制,但是培训项目的指令性、培训内容的多变性、培训对象的多变性、培训要求的多变性,提高了培训者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难度和要求,影响了培训者发展的专业性。

由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目前的管理体制和领导模式仍然是由等级、权威构成的导致独裁的体系,培训者的个人积极性更多是去迎合上级的意愿,避免因为向上级提意见而遭到排挤,并且想逃脱上级的监督。培训者参加专业培训进修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差异悬殊。有的培训者甚至一年没有一个专题、两三年没带过一个培训班、三五年没申报过一项课题,专业自主精神发挥缺少应有的能动性。所以,需要构建一种新的保障体系,让每一个培训者有一定统一的价值观和目标、分享学习收获和经验,适应不断变化的培训项目和满足专业要求,负责地开展专业自主发展和实践;让领导也主动去维护和发展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自我负责的使命感,将批评和培训实践视为学习动力与学习机会。这就要求培训者在培训机构的岗位体系中找到个人发展的基本定位,从而做好并落实个人岗位成长和专业化发展计划;要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充分地汲取科层管理取向和专业管理取向的优点,重新落实职务体系和职责要求,提供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完善组班教师负责制为项目负责制,拓展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空间。

随着学习型社会、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教育的国际竞争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成为有效实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的先行条件。面对培训者专业化发展自主意识亟待加强的实际,对培训者专业化发展既需要下行政任务,更需要激发培训者专业自主过程,还可以通过教师教育市场的竞争压力,引导培训者建立与机构发展趋向一致的发展愿景,改变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合力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培训者和教师培训机构发展的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 徐韵安:《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2. 钟启泉.:《新课程教师培训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范文3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师资培训;培训策略

Abstract;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township into a specialized school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promoting township into a specialized school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establish Specialized training for teachers in service concepts and improve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specialized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is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specialized training strategy to choose.

Key words:education; specialized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training strategy

前言

乡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在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乡镇成校教师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乡镇成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笔者所在的单位承担着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师资培训工作。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化这一视角,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我国乡镇成校师资培训的相关策略。

一、乡镇成校师资队伍专业化的现状

专业化是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是这一大趋势的反映。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和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不断更新、演进、丰富的过程。所谓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即教师通过严格专业训练与主动终身学习,逐渐达到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标准,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得到社会承认的专业人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大趋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随着《教师法》(1993)、《教师资格条例》(1995)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等一系列制度的颁布实施,我国教师专业化也迈开了步伐。根据教师专业化有关理论,我们认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一)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作为专业群体与专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乡镇成校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乡镇成校的需求。据原国家教委1995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示范性乡(镇)化技术学校规程》规定:“学校专职教师要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举办脱产班和‘3+1’分流职业初中班,应适当增配专职教师,按每班2至3名配备。”而当前由于体制和编制原因,我国大部分乡镇成校是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有的这个比例也达不到,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专职和兼职教师。乡镇成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不但影响乡镇成校教师专业群体的规模,而且严重影响了乡镇成校的发展,影响了乡镇成校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有为才有位”,无为则无位,有些乡镇成校在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致于在当地农村教育格局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二)整体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专业群体的质量

首先,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后备力量。据笔者对近三年参与我中心培训的乡镇成校骨干教师年龄统计,平均年龄51岁。有些乡镇不按规定配备教师,而是把年龄较大,不适合普教的文化课教师,或者把机构改革中乡镇教育组富余人员,安排到乡镇成校,把乡镇成校变成了收容所或养老院。造成有些乡镇成校教师人员结构老化,缺乏活力。其次,学历结构偏低,专科和专科以下还占相当比例。按照《示范性乡(镇)化技术学校规程》规定,乡镇成校专职教师学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要占60%,但大多数乡镇成校达不到这一要求。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统计,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5%,很多学校没有大专以上教师。再次,专业知识缺乏。乡镇成校教师大多来自普通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及乡镇教育行政部门,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的民办教师或乡镇教育管理干部,他们普遍知识陈旧,缺少农村生产经营知识,缺乏成人教育专业知识。最后,能力结构不完善。他们原来从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他们的能力结构中缺乏农村生产实际操作和示范能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的教师只能放放录相,保管资料,打扫卫生,其农村生产经营能力有的还不如普通农民。由于乡镇成校教师素质与能力结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低,很大程度上不能为农民起示范作用,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民对乡镇成校教师的认可,影响了乡镇成校这一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没有专业的培养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和训练体系,缺乏职业准入制度

职业专业化要求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并建立完整的专业训练体系和职业准入制度。我国乡镇成校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标准的训练体系,缺乏准入制度。不象

大学、中学教师,有专业的培养培训机构,有一整套专业标准和训练体系,包括职前职后培训体系,而乡镇化学校教师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机构,加上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致于目前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性不强,无论什么人似乎都可以当乡镇成校教师。因此,使得现有教师不注重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学习提高。

(四)教师缺乏专业训练,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完善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原来大多是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在从事农村成人教育教学后,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成人教育专业培养与培训,缺乏一个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尤其缺乏对成人学员学习特点及成人教育教学规律的了解与掌握。这种状况导致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不能较好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与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五)职前职后培训严重不足,专业化培训亟待加强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忽视乡镇成校教师的培训提高,造成很多教师缺乏适当

的培训。他们无法通过培训获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无法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可否认,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行为不规范等,影响了培训效果,造成乡镇成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因此教师专业化培训必须加强。

三、促进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策略

(一)按教师专业化要求建立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一般依托普通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培训机构在乡镇成校教师培训、提高乡镇成校教师素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培训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申办乡镇成校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认证,严格准入制度,并对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培训质量的检查评估。采用项目招标制,建立不同培训机构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建议以普通高等农业院校为指导、以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阵地、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补充构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体系。

(二)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

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要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员参与,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在为教师专业化服务培训理念引领下,培训工作以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为中心展开,培训设计要着眼于他们的专业化需求,培养学员强烈的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必须深入贯彻到培训机构的每一位领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中,贯穿到每个人的工作之中。

(三)按教师专业化要求确定培训内容

一是针对乡镇成校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的现状,加强学历教育。建议政府开展乡镇成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纳入整个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工作之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乡镇成校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二是针对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培训工作准备阶段,要加强学员培训需求调查,根据需求选择培训课程;在培训工作中,要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如我们在所举办的三期湖北省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中,就针对乡镇成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了乡镇成校教师职业道德、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农村经济专题、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等方面的课程和内容,充分做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四)按教师专业化的需要选择培训形式

乡镇成校教师培训要从成人培训和乡镇成校的特点出发,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如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补充,讲授式、互动式、研讨式、参与式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还可组织问题研究、论坛交流、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分组研讨、反思自学、操作体验、外出考察等形式,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能动作用,在多种培训形式中获得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增强。我们在对湖北省137名乡镇成校教师培训中,采用了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课就在长江大学实验实习农场的田间、猪场和鱼塘讲授,实践性强,效果明显。在培训期间,我们还组织参观了5所比较有特色的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基地建设以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经验,对参训学员启发很大。

(五)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培训队伍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训者的培训,这也是发达国家培训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英国在80年代中期就关注培训者的培训。诺丁汉大学成人教育系率先举办培训者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培训课程的设计,管理和组织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培训材料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依托权威的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培训者的培训,建立一支适应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业务过硬的培训者专业队伍。

(六)进一步健全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保障体系

对乡镇成校教师的专业培训,要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建立政府主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教师培训保障体系。通过完善教师培训机构认证制度、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考评制度等来保障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采取政府统筹与共同分担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培训经费,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为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霍玉文.乡镇化技术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刍议[J].职教通讯,2005,(8).

[2]曹仲岗.教师专业化与现代教师的培养和提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5).

[3]王建平.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背景及其实现途径[J].继续教育,2006,(2).

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96―03

校企合作模式在学校教学目标的设置、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实习就业等方面应用极广,并取得了公认的效果。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指在职教师在学校、企业中以交替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达到继续教育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应用于继续教育领域,主要是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而建立的。对中职系统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应用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必要性

1.中职系统专业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

(1)专业教师的知识陈旧

以海淀区中职系统为例,专业教师295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49名,占半数以上,他们大多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2)专业教师的技能难以适应专业发展

由于实践机会少,专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知识和技能陈旧,与企业发展脱节;对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知之甚少的情况。而他们培养的学生在几年后要走向市场、走进企业工作,陈旧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3)社会需要一批“双师型”教师

随着职教系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专业教师向职业人方向转变而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而目前很多专业教师并不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更不具备根据市场调查、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来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的能力。

2.中职系统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突显共性

2008年,笔者对中职系统295名专业教师做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专业教师涵盖37个小专业,计算机、财经、美术、服务、艺术5大类专业。发现中职系统专业教师在培训需求上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可见,专业教师对行业一线专家比较认同,所占比例近半成,因此针对职教系统专业教师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中,行业企业的参与应该是最主要的特点。

(2)对培训地点的需求

通过调查可知教师对培训地点的要求比较平均,相比来说地点选在行业部门是教师最青睐的,说明教师希望进入企业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学习。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实践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如何使“双师型”教师获得实践能力?校企结合培训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模式之一。

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区域性原则

专业教师继续教育要顺应职业教育大的发展趋势,当然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海淀区为例,在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势头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突显,所以在对专业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时首先要考虑区域特点,围绕三大产业对应的专业教师进行重点培训,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实用性原则

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内容取决于专业教师的需求,在企业培训过程中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强化岗位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上,面对专业教师不要讲太多的概念,要多讲授企业实例、经历、案例、技巧等,教师通过自身的理解可以用于教学、教材上。

3.发展性原则

在培训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求合作双方要有发展的眼光,以务实的态度积极适应变化,及时调整合作方案,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创建流程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实效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现以海淀职教中心用校企合作模式培训专业教师为例,旨在和相关培训部门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做初步探讨。

1.基础调研

为了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进行校企合作之前对培训学员进行摸底调查是重要的一环。充分了解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最想通过企业培训达到的目的,这是做好以后相关事宜

(3)最想解决的问题’

知其所需、投其所好,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的基础。

2.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教师对企业的需求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其中明确规定培训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教师的义务,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为专业教师提供汲取业界最新信息的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3.签订合作协议

根据培训专业的不同,与当地知名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详细规定双方在培训期间的责任、义务以及对突况的处理预案,避免在培训期间产生矛盾。

4.培养“双师型”教师

利用企业的平台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培训部门搭建的平台,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学习,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岗位培训,还可以通过承担企业项目,锻炼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

5.培训效果评估

专业教师在企业培训的效果由企业主管人员和培训部门的主管领导共同考察量化评估。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培训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除了实习鉴定,还可以要求培训教师撰写实践体会,树立典型,提炼优秀文章共同交流提升,而优秀者应在继教学分中加以体现。

四、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实施方法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部分教师去企业进行一线培训,但是目前企业并不能容纳所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实践,虽然国家倡导将企业作为专业教师的实训基地,但在行进道路上存在着种种阻力,不是所有专业教师都有机会去企业进行系统培训,在整个保障机制还没完全形成的形势下,我们只能灵活处理。

1.请进来

将企业专业人才请到学校进行岗位培训,同样可以接受先进的产业知识和行业信息,这种方式深受专业教师的欢迎。

2006年,海淀职教中心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师对专业知识更新的需求,特请企业人员对计算机教师进

行photoshopcs2软件的系统培训,还和考取Adobe公司产品专家资格证书紧紧挂钩,一次通过率为83%,二次通过率为100%,可见系统培训后参与考证效果不错;2007年,聘请华为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计算机教师进行技能培训;2008年,又邀请神州数码的专业讲师对计算机教师进行企业知识、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用人机制以及课程开发等项目的培训。

高新技术产业是海淀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很大,相应的专业教师要及时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这种培训方式无疑是在财力和精力上最节省的一种。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身临其境,造成一些理念、方式理解得不够深入。

2.走出去

(1)以点带面

在教学实际中,送大部分专业教师去企业实习,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就会被打乱,常见的做法是选择个别教师去学习,回学校再对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2007年,海淀职教中心组织各职业学校选派的动漫专业教师19人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动漫培训,学员从剧本的创作、角色造型的设计、动画的制作、后期的剪辑和配音等方面都是亲自参与。在动漫专业教师的国际培训中,参培学员考评全部达标。学员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控制能力、责任心、耐心、教师总体印象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培训满意度达到100%。回国后,参与培训的教师分别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工作流程带回自己的学校,为学校的管理转型、专业建设出谋划策。2009年,又选派若干导游专业的教师去旅行社进行实践学习,从门市接待到旅行社计调、到业务学习、到带团技巧,全方位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既可以达到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花费和牵动面也不大,还可以带动相关专业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不足之处就是专业教师学成后在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时,不免造成一些信息遗失。

(2)分批实践

分批实践就是将专业教师逐批送到企业培训部门、培训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形成流动循环机制,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这样,既可以深入企业行业、立体式地感受企业环境所带给教师的冲击,也避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又能达到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高的目的,这种方式在培训部门经常被使用。

2008年,海淀职教中心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在一个学年内,将全区的财经教师进行了一轮的企业实践培训,通过与北京市悦铭缘财务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分批将财经教师送到企业进行账务处理,从新公司成立到正常营业后,涉及月、季、年度整个账务处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培训,教师亲自接触不同类型企业的真实经济活动内容,在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的指导下完成电子记账的工作。参与企业培训的财经教师将企业、用人单位最新的知识以及操作要求渗透于教学中,在2008年全国财经专业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这种培训方式是培训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师能够亲身感受企业的氛围,真正转换企业角色进行实践。不足之处是费用高、耗时长、牵动面较大。

(3)自主实践

自主实践是指专业教师自行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接受企业培训。

海淀区要求所有专业技能教师每学期必须岗位实习两周,以实习单位出示的证明为准。海淀区100%的专业教师通过自己努力找到合适的岗位进行了岗位实践。实习单位对专业教师岗位实践时的表现,满意度可以达到95%以上。专业教师谦虚勤恳的做事风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留给企业最深的印象。选择自主实践的幼教专业和烹饪专业教师及时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在2008年全国幼教专业和烹饪专业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调查

作者简介:李娜(1983-),女,山西晋中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教师培训。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型研究”(编号:GAA15006),主持人:李志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2-0005-05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近几年高职院校引进了很多新教师。这些新教师来源广泛,包括普通高校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应届毕业生、行业企业人员及其它普通高校调入人员等,且专业背景极为复杂。在我国高职教师就业准入制度和能力标准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开展科学、有效的培训是促进高职教师的可持续性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被逐一细化。在各类研究中,均明确提出了入职培训。入职培训就是要解决新教师入职初期的角色转换问题,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复杂的教学实践,加速新教师的成长,缩短成长周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新教师融入岗位并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了协助新教师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同时也为了完善学校相关管理工作,笔者通过分析五所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现状,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想法。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概况

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和首钢工学院为调查对象,选取各院校共150名教师作为调查样本,同时对20名新入职教师及各单位5名行政人员开展了访谈。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培训现状及培训期望等。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达到了100%。调查工具是自编问卷,调查收集来的数据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中的排序题,运用平均综合得分对结果进行综合排序。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近三年来新入职的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受访的150名教师中,近三年新入职的教师有121名,占受访人数的80.67%。具体情况见表1。

(二)研究对象的总体工作情况

调查显示,有51%的新教师承担10-16周课时的课程,承担23周课时以上的新教师仅占9%。这表明,高职院校对新教师课时的安排相对比较合理,为新教师提供了培训和学习的时间。有58.67%的教师承担了班主任工作,56.67%的教师承担了科研工作,42.67%的教师承担了行政管理工作。部分学校要求新教师必须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1-3年,或新教师必须在行政岗位工作岗位0.5-1年,同时为了提高新教师的整体水平,新教师也要承担一部分科研工作。

尽管新教师的压力很大,但新教师仍然比较认可教师职业,且对教师工作充满热情和希望。69.33%的教师选择不会离开教师岗位,8.67%的教师选择会离开教师岗位,22%的教师选择了不清楚是否会离开,这表明培训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谈到对教师工作的整体感受时,88%的老师选择了具有挑战,需要学习,仅有1.33%的老师选择了毫无挑战,也毫无兴趣去学习。表明新教师的求知欲望强烈,急需加强学习和培训来迎接各种挑战。

(二)培训现状

1.培训学时完成情况。仅有28%的新教师完成了72学时以上的培训,有40.27%的教师只完成30课时以内的培训。而在对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的相关规定中,要求每位教师均要完成年均72学时的培训学习。

2.培训效果满意度。71.33%的新教师对培训效果持基本满意态度(见图1)。将培训效果满意度和参加培训学时情况相结合发现,培训学时多的教师,对培训效果满意度评价也高。这与现实人类心理反应是一致的,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渴望以及培对新教师的重要性。

3.新教师对培训目的的看法。38.67%的新教师选择了培训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有利途径,40.67%的新教师选择了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执教能力,7.33%的新教师选择了为了评职称需要完成学时,从个人意愿角度考虑,这三个选项均属于个人主动培训范畴,而仅有13.33%的新教师选择了学校交办的工作任务这一被动培训选项。这一现象再次表明,新教师对培训的渴望以及新教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4.现有培训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满意度。22.67%的新教师选择了十分满意,68%的新教师选择了基本满意,只有9.33%的新教师选择了不满意(见图2)。通过将培训对个人发展的满意度和参加培训学时情况相结合发现,培训学时多的教师,满意度也高。这表明,现有培训基本符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要求,能够对教师个人发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再次证明,新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培训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渴望能够参加培训。

通过对培训现状进行调研,新教师对现有培训的效果及培训对个人发展的贡献均持整体满意态度,但由于大部分教师没能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数,因此,在现有培训的基础上,培训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教师对于教师岗位和个人职业生涯的明确,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教师希望通过培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提高执教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培训内容

按照参加培训次数由多到少,新教师参加过的培训及权重情况如表2。新教师培训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能力、高职教育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其次是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英语培训、学历学位进修培训以及校情校史培训的比较少,可能和校本培训的不足以及新教师学历学位本身较高有关系。

按照个人意愿由强到弱,新教师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情况如表3:新教师希望得到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实践技能的锻炼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与实际培训对比发现:新教师希望在专业知识的更新、科研能力提升和实践技能的锻炼等方面加强培训,弱化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对英语、学历学位的培训,淡化对高职教育理论的培训(见图3)。

综合上述情况,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双师素质,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开展教师所需的培训,才能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四)培训形式

现有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和研修班学习的形式,一般是集中性的一对多的讲座培训,出国培训的机会很少,下企业实践和专业考察、交流的机会也十分有限(如表4)。

新教师最希望参加出国培训,其次是下企业实践和专业考察和交流活动(见表5)。说明新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更希望能够走出去,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

通过实际参加培训和希望参加培训的对比(见图4),看出现有培训形式与教师需求的不一致。新教师希望能够参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同时为了增强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加强英语培训,而那些讲座式的理论性的培训已经大大超出教师的实际需求。

(五)培训效果的评价

有62.67%的培训选择用考取资格证书的方式进行最终评价,有51.33%的培训采取撰写培训总结的方式进行评价,有48.67%的培训选择技能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有48%的培训采取现场汇报的评价方式,有44.67%的培训选择了设计具体实操作业的方式进行评价。

新教师普遍认可通过考取资格证书、设计具体实操作业和技能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对考取资格证书这一评价方式的认可,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职业院校对资格证书的认可,使得新教师希望通过获得资格证书来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从而提高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新教师希望通过实操作业和技能操作考试来进行培训效果评价,表明新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有意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起步晚,传统观念认为拥有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人是具备最高专业知识的,不需要再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学习。而实际上,教师职业同社会上其他职业一样,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发展。入职期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其加强培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新教师,高职教育同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高职教育的能力。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理念,坚持终身学习,通过培训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建立健全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政策保障

我国职业教育的培训大多参照普通高校的管理,即使有针对高职教育的政策,也特别孤立不具体,明显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例如,对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高职院校的新教师同其他教师及普通高校教师一样,采取年均不低于72学时的政策,这明显不符合新教师刚刚步入教师行业急需通过学习来适应新岗位的需求。政府部门应该在了解高职教育和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具有可执行力的具体实施方案。首先,应该明确新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主体及其任务,加强对新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其次,要对培训的学时、目的、任务和经费来源等细节进行明确规定;第三,要指导新教师培训的制定,在培训内容、形式等方面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确保新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制定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保障培训过程的有效实施,调动新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五,完善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激励机制,提高新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六,明确企业作为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地位,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关政策约束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三)建立健全新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新教师培训应与学校发展同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建立新教师培训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是一综合性的动态评价体系。培训前,开展对培训计划的有效性评价,包括对培训对象分析、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可行性调研等。培训中,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随时根据情况调整培训方案,实施发展性评价。培训后,不仅仅要针对此次培训进行效果评价,例如采用随堂考试或获得资格证书的方式;还要加强对教师的跟踪和回访。通过教师职称变化、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就业率以及教师本人教学科研等能力的变化来反映培训效果。

(四)建立健全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体系

建议成立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

1.政府部门成立“新教师入职培训领导小组”。政府部门应参与到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工作中,承担领导和管理责任。成立“新教师入职培训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政府管辖范围内新教师培训具体政策的制定,引导各单位新教师培训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负责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强对培训的监督和检查,协助各单位完成培训评价工作。

2.各高职院校成立“新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新教师入职培训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培训的具体工作应由专门部门负责实施。建议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明确教师发展中心的行政地位,并对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教师发展中心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出发,不再将培训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任务来完成,而是综合考虑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持续发展机会。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下设“新教师发展中心”,该中心负责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并对培训及受训新教师进行监督和评价,协助新教师提出专业发展建议和具体专业发展方案。

3.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到新教师入职培训中。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行业企业应该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具体到教师发展角度,应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到新教师入职培训中来,引进行业企业级相关培训机构组织的新教师培训,这样既有利于开拓新教师的视野,又提高了新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4.引进第三方,加强对新教师培训的监督和评价。目前培训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均是因为监管不力造成,而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殊性,虽然各上级主管部门也会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考评,但均流于形式。为了更加公平、公正、准确的进行新教师入职培训监督和评价,建议在培训的重要环节引进第三方。例如,现在师资培训工作的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为了规范这部分经费的使用,学校大多引进了财务评审机构进行联合评审。建议在培训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方面引进第三方,既能保C评价结果的公平,也能通过第三方的力量,全面分析现有培训存在的问题,引导培训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霞.高职院校教师入职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12-113.

[2]秦传江,徐益.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策略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2):56-57.

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范文6

1.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

1.1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呼唤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培养和开发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培养和开发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专业化培训成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经历近20年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培训制度不断完善,培训规模不断增加,培训内容日趋丰富,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差异性需求重视不够,分阶段的专业化培训尚有不足,部分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等。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念出发,结合我国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实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来解决上述问题。

1.2教师职业发展生涯的阶段划分

教师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入职到退休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目前国内外虽有不少学者提出将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阶段,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可将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①入门见习期,即新教师到一所学校的1-2年,是形成基本专业行为的时期;②热情建构期:在入职后的3-5年,进入热情成长的阶段;③专业挫折期:在从业后的5-10年,开始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困扰;④稳定更新期:在从业后10-20年,职业素养和专业思想趋于稳定;⑤离岗退休期:在稳定更新期结束一直到退休,职业理想和发展取向进一步纯粹化和个性化。

1.3教师职业发展生涯的阶段性需求特点

教师职业发展生涯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入门见习期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理念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需求较高,更愿意接受与教学能力提高有关的培训;热情建构期的教师比较重视提升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更愿意接受新的方法、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专业挫折期的教师开始面临着来自家庭等社会性角色因素的困扰,感觉教学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希望通过教学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稳定更新期的教师专业知识已基本稳定成熟,他们比较重视教学方法的提高,并希望把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离岗退休期的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产生一定的职业危机感,因此对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较感兴趣,希望掌握一些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素质。

2.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的重大决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赋予了高等教育事业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快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才能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

2.2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升高校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

随着近十几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国际化浪潮的持续冲击,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现象逐渐显现,高校生源竞争态势愈加明显,不断优化办学资源、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成为很多高校的头等大事。在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各种影响因素中,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通过专业化培训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形成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

人才是一个国家实现兴旺发达最可宝贵的基础资源,能否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判断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支撑。只有通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2.4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校教师群体的内在动力

追求专业化发展和进步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尊严、获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源泉。高校教师职业是一项需要长期钻研投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的工作。如果高校教师的工作变成纯粹的机械性重复劳动,就可能会逐渐丧失教学兴趣和工作进取心。通过专业化培训,能有效发展教师的自身优势,激发每个教师内心的成长渴望,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其转化为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3.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培训资源配置不均,专业化发展能力不足

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从尚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也应当对应地体现出层次性的特点,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目前高校教师的培训主要涉及高校人事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等机构。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各类培训机构基本上各自为政,教师培训资源配置不均,造成培训工作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3.2培训工作理念落后,自主性培训意识欠缺

高校教师群体一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培训意识和能力。目前的高校教师培训通常采取政策规定的方式,对教师培训提出硬性目标和具体要求,比如:将教师是否参加进修培训、是否获得培训结业证书作为学校考核教师、职称评审、晋级的依据之一。导致不少高校教师把进修培训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基本上处于被动参与的学习状态。

3.3培训内容形式老套,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目前高校所提供的教师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设置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处于被动的学习者地位,主体性作用不明显;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同一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基本相同,培训针对性不强。

3.4培训评价方式单一,无法产生激励作用

对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既是反映培训组织工作的实际成效,客观上也是为了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现行培训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考察、上交心得体会、作业和论文等结果性考核形式,培训考核基本上都能通过,难以客观反映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和现实表现,必然会降低教师培训考核工作的价值。

4.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培训,只有深入分析教师培训的科学规律和内在机理,积极创新培训工作方式和手段,才能真正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1转变工作理念,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教育培训的效果取决于教育培训产品供给与教师内在需求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对教师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健全政策法规,保障继续教育的实施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部门要从教师职业规划的角度进一步健全相应的教育政策,将教师培训教育作为一项制度,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开设相应的专业化培训课程,建立适合高校工作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的培训标准,采取必要的配套保障措施,保证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和资金。

4.3优化培训形式,满足差异化的培训需求

高校教师培训既要注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注重教师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我们应针对教师所处职业阶段的不同特点,掌握高校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采用针对性的教师培训的平台和培训课程,引入先进成熟的培训模式和授课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