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廉洁教育范例

教师廉洁教育

教师廉洁教育范文1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必要性;策略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力军。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廉洁教育,不仅是高校贯彻党的廉政建设方针的应尽义务,更是培养合格廉政建设主体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1]高校必须在充分认识大学生廉洁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之上,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形势,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点,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力量,创新教育模式和工作方法,努力摸索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举措,营造育廉育洁的良好校园氛围,构建风清气正、阳光上进的廉洁校园文化,让廉洁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让大学生成长为廉洁自律的国之脊梁。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既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2007年,教育部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大学阶段开展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增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引导大学生坚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德行自律意识,加强抵腐拒变的优良心理品格,慢慢形成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职业概念。上述文件强调了反腐倡廉的必要性,点明了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明确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高校要依托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开展系统全面的廉洁教育,坚定大学生廉洁做人和廉洁做事的基本信仰,引领他们肩负起为全社会营造廉洁环境的重任。

2.适应时展、建设校园廉政文化的必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越来越高,最后被成功录取的人数也随之增多。高校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服务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阵地,上述新形势的出现意味着建设校园廉政文化、开展大学德育论衡生廉洁教育等工作已经成为适应时展、顺应当前中国社会反腐倡廉政治风向的必然结果。高校要将反腐倡廉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同时将廉洁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使其立志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担当、有能力的时代新人,最大程度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3.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批理想信念远大、道德品质高尚、作风坚定正派、服务国家社会、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优秀时代新人。为了实现上述育人目标,高校教育必须做到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具有明辨是非、坚守底线、自觉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大学生通过这些方面的修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旨在引导他们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廉洁信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自觉,对他们在未来走得更远、更快、更稳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策略探究

1.加快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其本质是通过知识和环境影响人,没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去谈教育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营造优良的校园育廉育洁环境是开展廉洁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是组织廉洁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打造一系列吸引力强、内容充实的廉洁主题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浓厚的廉洁氛围,激发学生潜意识里对廉洁的初步认知,并将这种认识进一步升华为深层次的廉洁品质。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交由学生社团和组织积极开展,并由高校层面提供相应支持,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党团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环境氛围的潜在影响和精神激励等因素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二是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在高校营造廉洁氛围。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广播站、报刊、橱窗宣传栏等等。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平台与宣发手段,长期传播廉洁教育内容,及时整理展示反腐倡廉新政策、新制度以及相关成效经验,搜集分享廉洁道德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案例。同时,定期组织诸如集体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等活动,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调动多重感官体验为学生带来积极的思想与头脑“风暴”,从而激发学生的廉洁意识,增强廉洁教育的效果。三是深化教师师德建设,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用“四有”标准定义“好老师”时,把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放在最前面,重点强调好老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崇奉者和践行者。高校教师要持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修炼人格魅力,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就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而言,教师的廉洁意识及廉洁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教育成效。因此,高校必须先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提升他们的廉洁意识,这样才能让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发扬廉洁观念,用其强大的感染力教育呼吁学生,从而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果。[3]

2.完善廉洁教育制度体系。大学生廉洁教育目前尚处于起步和摸索的阶段,其运行和发展有赖于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一是建立资金保障制度。高校要想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理想目标,必然离不开大量基础性物质投入。因此,高校要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设立专项支持经费,来保证廉洁教育的人力投入、教研教育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考评体系中奖励机制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为廉洁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最基本的信心保障。二是健全责任分工和考评制度。国务院在1998年和2010年两度颁布、修订印发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借此明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政建设中的政治责任和使命。该规定引起了全国各级领导干部对廉政建设的高度重视,然而,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全国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仍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因此,高校更应该强调责任制的重要性,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整体运行明确分工到各级领导和部门,并将考核作为评价检验教育质量的客观标准。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明确分工,将责任精确分配到部门和人之外,还必须严格制定监督和考评制度,将教育过程和最后的教育成效与各级部门的评先、教师职称的评定以及其他各类评优挂钩,监督激励教育者和管理者积极投入,提升对教育实效性的关注。三是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日常管理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琐碎而无比重要的一环。因此,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管理,通过引导大学生在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琐事的过程中培养廉洁意识,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廉洁自觉行为,是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设计并完善大学生廉洁教育具体制度,以此约束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格和廉洁自律的素养。同时,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要引导班干部、党团骨干学生内化提升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以身作则带领其他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4]

3.创新廉洁教育方式方法。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必须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和工作方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是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做到廉洁教育因事而化。当前课堂依旧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一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中多少融入了廉政文化建设相关内容,某种程度上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或多或少接受过廉洁教育。然而,当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不能引起大学生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进而其中为数不多的廉洁教育内容也被大学生忽视,廉洁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廉洁教育内容更加深入学生内心,就必须以案例分析切入、知识竞赛巩固、主题辩论活用等方式丰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强大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大学生在节假日开展廉洁自律典型人物访谈、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活动来优化充实课堂内容,督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参与课堂,引导他们从丰富的事实中认识廉洁精神,并将这种认识进一步转换成个人的廉洁信仰。二是打造实践体验新平台,做到廉洁教育因时而进。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于学习生活习惯,寻找效果良好、切实可行的创新工作手段,摸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工作方式方法,打造廉洁教育实践体验新平台,是高校提升廉洁教育质量、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结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系统有效地开展廉洁教育。例如,征集廉洁修身故事,开展廉洁自律典型案例辨析等,打造大学生社团和举办廉洁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廉洁修身的必要性,从而培养自身的廉洁意识,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使命,深入开展廉洁主题的节日展演、交流学习、社会实践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锻炼大学生在未来毕业后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三是占领网络空间新阵地,做到廉洁教育因势而新。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栖居地”,针对这一形势,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充分重视网络传播,打造专属的稳定网络阵地,进一步挖掘网络育人功能。比如,开拓廉政教育微讲堂,实现由45分钟的课堂到全天候实时进行的课堂、由面对面说教到自主独立学习的有效转换;设立廉洁教育微信公众号,在平台上通过图文、热评、廉政时事短评等方式,用灵活的、更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对严肃的廉洁时事政策进行更亲民的解读,让他们在了解政策规定的同时展开深入分析和思辨,让廉洁教育内化于心。同时,网络空间由于不受后期制作加工的束缚,它的消息传播和推送要更加自由。每一个学生手中都至少有一部能上网的电子设备,这样他们每个人都能自动成为廉洁教育的传播者、施教者,这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参与感和主动性,加深他们对于对廉政文化内容的印象,促成高校廉洁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邓纯余.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与同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

[2]梅春艳.对当代我国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赵美英.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教师廉洁教育范文2

1.基础理论夯实阶段

国外建筑师注重培养动手能力,自己动手做一些木工活、装修房子等,这些实践经验对建筑师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利。学生在基础入门阶段就要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简单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感,结合低年级设计课程尽可能多地安排模型设计环节。学生运用空间模型对小型建筑进行研究,通过不同材料表现建筑的材质,做出楼板、楼梯等建筑构件,获得深刻的直观感性认识。真实的动手实践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提高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

?1?设计与实践的互动。加强组织学生展开实地调研活动。教师首先将参与类似项目的实践经验通过理论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深入周边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气候、环境、场地等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在设计选题上尽可能安排实际项目地段,以真实场址和使用者作为设计基本依据,培养今后工作中与甲方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加强技术课与设计课的关联性。在高年级的课程中设置专题研究型设计,如以材料、构造作为设计主题,技术作为贯穿整个设计的主线,又如以建筑低碳、节能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具体的技术措施引入生态等设计理念,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起较全面的技术知识框架,学生自然地把融合技术设计的思想贯穿到今后的建筑设计中,使方案设计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共同提高。

?3?理论课与设计课整合。各年级配备年级主任负责理论课与设计课教师之间的协调,在理论课中增加自主性教学内容比例,结合设计课的进度穿插专题性理论讲解等。为减少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之间的距离感,使理论课与设计课在不同阶段能够保持一种递进交互的课程安排,相互穿插,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深入提高阶段

实践应用方面主要是建筑认知实习、构造实习、建筑测绘实习、设计院毕业实习,在这些环节中强调关注建筑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实践始终贯穿于教学中,穿插专题讲座、讨论会,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建筑设计竞赛等。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从事工作后都会参加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在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与注册建筑师考试制度相适应。

二、建筑设计类教学实践的模式更新

1.教学模式更新

?1?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将教师分组负责不同的设计题目,学生自主选择设计作业,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采取大教室合班设计教学,推选高水平教师作为年级设计课题辅导负责人,进行整体把关,明确设计理念和操作模式。

?2?建立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相长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为中心,组织分组协作、方案讨论及汇报答辩,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的模式;重视相关专业的关联性,多学科交叉带来的建筑学科发展,探究人文、自然、社会等领域的新成就能够拓展建筑设计领域,增强学生的综合知识培养和理性思维方式,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3?由学生指导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设计类教学中通常一名教师要指导十多名甚至二十多名学生,课堂时间和教师精力有限,辅导中难免产生疏漏。若由教师指导若干名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再由这些“带头”的学生利用平时时间辅导其他学生,这样一个对几个的模式实现了“双赢”,指导与被指导的学生设计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教师只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并参与其中。

2.课程设置模式更新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探索国际合作的联合培养方式。这种联合培养方式也可应用到地方院校中来,加强地方院校联合教学的强度和频率。城建学院作为独立院校可以和东北地区的建筑院校之间建立长期联合教学的模式,相互推广借鉴优秀课程,引入精品课程,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增强与外校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设计实践中起到主流和先锋的作用。

3.教学组织与结构更新

?1?适应时展的建筑学人才应该是教育者、设计者和实施者的完美结合,因此培养的建筑教育人才同时也应是合格的建筑师。实现创新实践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实力和经验。通过培养部分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设计院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并将实际工程项目带入课堂。在毕业设计中,提供相关专业如结构、水暖电、设备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讲评指导,培养学生具备专业配合的观念和宏观把控能力。做好师资队伍的优化整合,多引进动手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来带动和培养青年教师,挖掘广大教师的授课和教改热情,发展具有实践创新性的教师队伍。

教师廉洁教育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方式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板书加上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方案主要是围绕教材展开。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大班授课制,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但是,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案显然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只通过教材进行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并没有从多维度切割英语知识,致使学生只能通过一个角度去审视英语,选择性差,部分学生不能构建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

(二)学生积极性差,缺少学习兴趣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还是以应试为主,在通过等级考试后不用因为英语成绩而担心不能顺利毕业,所以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会松懈下来,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学习。在枯燥的语法知识和阅读写作的训练中,没有学习兴趣是很难坚持的,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

(三)缺乏语言环境,应用性不足

模仿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缩短沟通时的反应时间,最后将语言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但是,目前学生缺少语言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张不开口。即使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熟练的使用英语,但也需要教师进行指点和校正。同时,外教资源比较匮乏,造成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四)教学工具落后,辅助性欠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工具也在不断的升级换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主流。通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传递知识。但是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目前的教学工具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课下时间,它们不能提供整合知识体系的复习工具,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出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及评价体系,也不能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提供便利。

二、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优势

(一)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英语教师是教学的发起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时间较短,不能及时进行答疑,有效性欠缺。相比在互联网教育下,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例如通过慕课、微课等课程平台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对掌握不牢的知识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知识。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更多的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并且还可以推荐优质的视频资源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测验和考试的题型通常会采取问答的形式逐一进行讲解,这样不能查找学生的知识缺陷,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而通过大数据算法,教师可以在每次测验和考试的题型中,总结出学生易错的和预测出可能出错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指导,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除了上课时间外,平常很少联系,这也造成了教师反馈的延迟。而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线上交流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中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以及批改学生的音频和文档作业,这种方式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面授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方式下,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翻转课堂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分块学习和吸收。同时,教师的面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学习各个知识点时,可由教师为学生推荐或指定视频资源进行学习。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面授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建立大数据自主性学习平台

1.利用大数据学习平台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首先,在大学英语教学开始之前,利用大数据学习平台在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验,综合评判学生各个维度的优势及劣势,生成学生的综合评分,并且可以通过蛛网图或柱状图等更直观的方式展现给教师和学生。其次,分析测验中各环节的评分,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痛点,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英语的综合水平。[3]2.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训练方法也要因人而异。第一,学习平台需要根据评价体系中的综合评分划分学生等级,并且根据等级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并且在适合自己水平的训练中,每次阶段性的提高也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第二,训练方案中的练习题要针对学生各项评测中的痛点进行推送。该阶段可以尝试使用协同过滤的算法。协同过滤是指利用已有的用户群过去的行为或者意见,预测当前用户最可能喜欢哪些东西或者对哪些东西感兴趣。很多学生虽然可以做对练习题,但是可能并没有真正的读懂和理解文章,通过该算法可以预测学生的潜在痛点,并推送相应的训练题以巩固知识点。第三,找出学生易错的题型,由教师统一讲解。在个性化训练之后,教师也需要通过周期性的观察学生是否出现群体性的知识盲区,平台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算法,挖掘多个拥有类似特征的学生群体。社交网络算法是为了研究节点和节点关系的算法,可以理解为每个学生是一个节点,通过所做题型的行为数据而产生关系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社交网络算法,平台可以计算出阅读差的学生可能是因为语法的问题,并且计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大,通过网络图可以发现群体性现象,那么不管学生之前是否做对过该类型的训练题,平台均应该为此类学生群体推送相关联的训练题。因此,大数据算法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精准地定位问题,识别知识盲区,提高学习效率。3.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写作和口语是重要的项目,对于有意向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在自主性平台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上传到平台,首先由平台检查程序性的语法以及标点符号的错误,随后由教师进行文章结构的点评和句式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更便捷的沟通。同时,对自主训练和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同样可以给教师留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英语水平。

(三)学习效果的追踪及反馈

通过平台中的自主性学习,教师需要周期性的对学生进行测验,检验学习成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出总体及各维度的学习情况,以校验平台的预测推送训练与学生实际的知识盲区是否保持一致,并不断迭代平台中的模型算法。教师针对每一阶段反馈出的问题,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从而引导学生使用新的学习思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官振中等.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5-8.

[2]陈 敏.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变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22):211-213.

教师廉洁教育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英语;教师素养;新媒介

我国在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正处于认识提升的阶段,因此在很多措施的实施方面表现出探索的特点。互联网+的背景作用下,高职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必须不断的优化,要站在正确的角度来探索,促使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思路不断改变。另一方面,新媒介素养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在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中,要让教师畅所欲言,对目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新媒介素养的具体要求明确,这样才能在长期的提升上得到更好的成绩。

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各类知识的传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高职英语教学在近几年正不断地思考新的方式,最大的目的是希望在长期的教育和发展上,能够按照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完善,并且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强化。互联网+的背景作用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各类措施、方法必须不断调整,尤其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探讨,对不同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及学生的英语技能提升,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来调整,最大限度的促使英语教学的质量更好提升。互联网+背景的条件下,高职英语教学遇到的难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同学们能够通过新的方式来学习英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体,此时对于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背景带来的辅助技术是非常多的,而且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注入了新的理念,这是一种机遇,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从内到外的革新,并且在各类问题的综合处置上,能够借此来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对高职教育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同学们对互联网+背景的掌握并不弱于教师,如果教师的素质不能高过学生,或者是难以对学生创建正确的指导,则意味着高职英语教学会出现很多的影响,这是新的挑战。高职英语是比较重要的科目,对学生的成绩提升、素养巩固、能力进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为了在今后的教育效率、教育质量上更好提升,一定要在互联网+背景的融合水平上更好地改良,在各类问题的综合处置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策略来转变,对相关不足的解决告别单一的思路和方法,在全局工作上取得更加卓越的发展成绩。

2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意义

2.1增强对新媒介的运用和创造能力

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育,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比较多。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开展上,完全按照灌输式教育来开展,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同时,很多学生意识到,想要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单纯依靠教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开始通过各类培训班和网课来学习,同时也会自己购买复习资料和锻炼的习题,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结构。但是在教师层面上,依然是按照自身的经验来教育,这对于教师的素养提升并不好。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旨在让英语教师对自身的眼界更好的开阔,在不同的知识教育、指导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来完善,在新媒介的运用过程中,由此来与同学们开展深入沟通、交流,既要在知识的综合教育上不断的创新,同时在自身的教育素养上也要不断加强,这样才能对高职人才更好的培育。

2.2促进学生准确地把握新媒介信息的内涵

随着高职英语教育的理念不断转变,对于学生的教育思路、引导方法也在不断调整,最大的目的是希望在长期教育上采取科学的策略来创新。高职学生虽然在新媒介的应用上比较多元化,但是在内涵的把握上并不显著,各类新媒介的使用,无法按照融会贯通的模式来完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对高职英语的综合教育质量造成了较多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在于对同学们的新媒介信息更好把握。例如,很多学生对网课的信赖程度较高,花费较多的资金来购买,但即便是在认真听讲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得到英语成绩的显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同学们错误地估量了网课的影响力,觉得只要听网课也能够学习,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英语教师的存在感就会很薄弱。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是让同学们在新媒介的应用过程中,站在科学的角度来思考、探究,对不同的知识点做出全面的掌握,在各类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过程中,能够按照全新的理念来调整,这样不仅在英语的学习效率上改善,在学习的质量上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巩固效果。

2.3有利于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和适应社会发展

目前,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必要性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完全可以借此来帮助教师在思想道德素养上更好提升,督促教师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有效处理教学与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方式方法。基于新媒介角度强化教师自身素养,一些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有待提升,教学中容易固执坚守己见,师生之间矛盾容易加剧,导致各类知识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未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这对于英语教学的进步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教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各类知识的教育、传授遇到较大的阻碍,而且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取得突出的成就。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过程,就是教师的自我革新过程,让他们对不同的知识点更好掌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在自身的形象建立上不断强化,由此在高职英语教师团队上不断创新。

3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3.1通过自学方式,提升新媒介素养

目前,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想要在提升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让教师在自学的力度上进一步加强。很多英语教师自认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但实际上培养的人才数量非常少,而且在教育的评价上并不优良。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出现了严重的局限性,在各类知识的教育、引导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看起来完成了教育工作任务,但实际上偏离了教育的正确轨道。所以,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思路,要加强自学方式的研究、创新,让教师们能够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新媒介的解读更加准确。例如,教师在微博、微信、网课等方面都要深入的掌握,微博的热议话题、微信的公众号和小程序、网课教学方式等,都是教师重点了解的对象。新媒介的掌握和素养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确保教师在自学过程中,能够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对不同的教学要点、教学思路有效的整合,基于科学的方法不断强化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缩减授课中遇到的问题。

3.2加大培训力度

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已经进入到非常关键的阶段,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高职教育形象的建设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培训力度的提升是必要性的手段,而且在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综合保障上能够更好强化。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对于当前的互联网知识教育应用、互联网的特点、新媒介的应用意义等,站在理性的观点来解读,并且对不同的英语传授方法开展对比,积极应对学生的反馈,优化沟通模式,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要围绕各类新媒体技术技能的学习展开。例如,教师在小视频的编辑技能、动画技能、卡片设计技能、课件设计技能等方面,都要按照科学的方式来完善,只有在培训力度上更好提升,才能让教师真实地感受到新媒介素养带来的帮助,要让教师主动的学习。培训工作的实施,还要对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核,观察他们在长期的学习、长期的进步中,是否能够按照新的思路来完善教育,是否能够在不同的知识解读上得到更好的成绩,如果未能够得到突出的表现,丰富教育内容,深化对教育内涵的理解。

3.3增强资助力度

当前的时展不断加快,高职英语教学的各项问题解决,发现问题根源,制定优越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做出铺垫。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介素养的提升过程中,资助力度的增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很多教师的培训都要聘请专家、教授来完成,而且在培训的时间上要合理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的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养,促使各方面的问题解决,能够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在长期的规划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教育部门及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增强资助力度,应不断加强校园网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师新媒体素养提供硬件支撑平台。确保校园网成为支撑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基础条件,使校园网成为师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沟通的主体网络平台。完善高职英语教师教学研究体制机制,鼓励教师紧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沿,加快创新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4总结

教师廉洁教育范文5

教育理想目标是要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心智和才能,与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的目标是一致的。英国教育者约翰•亨利•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中提出,大学的目标是要培养人的心智,使其成为一种哲学习惯,因为“人的智力一旦受到了适当的训练并对事物的内在联系有把握,它就会根据个人的特质和能力或多或少地显示它的力量。在大多数人身上,它表现为良好的判断、清醒的思考、明智、坦诚、自制和稳定的观点……它会使所有人都有能力相对容易地进入任何思想主题,头脑敏锐地致力于任何科学或事业。”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个性的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他希望现代人通过教育或美育能够达到像希腊人那样完整和谐的人性。我国学者王国维认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理想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纽曼和洪堡作为英国、德国现代大学理念的倡导者,对西方古典和人文主义知识非常重视,美国在现代大学的改革中也十分重视西方文化传统,并将其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的作用曾有过激烈的论辩,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曾导致通识教育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成为美国的头号政治辩论内容。甘阳认为美国大学将其生命力自觉地植根于西方文明的深处,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接受西方古典教育,这恰恰是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制度的突出特征,这样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共同教育”,因为“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特点是社会的高度分殊化,因此社会离心力极大,不同阶层之间,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年龄群体之间,都日益缺乏共同语言,因此难以达成社会共识……解决之道在于要提供一种共同教育。”

这样的共同教育是美国社会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是美国社会的文化根源,它的存在增强了美国社会的凝聚力。美国通识教育作为共同文化内容的教育是美国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以共同文化内容教育为基础的通识教育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和意识培养的核心之所在,是大学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之所在,也是实现民族崛起、国家富强的基础之所在。作为共同文化内容教育的通识教育强调共同的知识经验,塑造、构建了一种文化共同体,这是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存在依据,既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肩负培养国家公民、反映教育公平的重任。另外,通识教育表现出对人类社会发展各种知识永恒因素的追求以加强其文化共同体的特征,也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了趋向一致的发展目标,有效提高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二、个体多元化对通识教育的消解

多元化在本文中的含义是指“个体性的多元化”,它是消解通识教育的力量。个体性的多元化表现为教师、学生面对教育的不同诉求,不同的诉求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并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研究表明:社会出身不平等会导致教育的不平等,从而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不平等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巨大,它可以使教育制度在经济条件平等的情况下,把社会特权转化为天资或个人学习成绩,从而不中断地维护不平等。”现代社会是主体性突出的时代,个体性的多元化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从文化发展角度看,自从本体论不再是哲学的中心,尼采宣称“上帝已死”,非理性主义和解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增强后,主体内在性地位日益突出,“对内在性的重视和强调,使得个性的地位突现出来,也使得个性与普遍性、愿望与命运、有限与无限的内在冲突日益激化。”这种非理性的内在性是一种对物质欲望及其延伸为目标的内在性,并非对普遍精神追求的内在性。

(一)欲望拒斥理性

虽然通识教育是以限制性和统一性为前提,提倡共同文化的教育,但今天个体性的多元化体现在教育的核心———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身上,以一种难以抵挡的力量在消解、销蚀着文化教育的共同性,成为阻碍通识教育发展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被大量生产,由此形成以效率和物质为中心的社会观念,兼以工业生产和现代传媒的发展,更刺激了主体对物质的追求,造成主体性精神世界的匮乏,匮乏之主体无法寄希望于永恒的、本质的理念,只能寻求更多的刺激或快感,物质欲望的暂时性满足和无法永远满足的特征又导致更为严重的匮乏,最终形成不断追求短暂快感和物质欲望暂时满足的循环怪圈。主体内在性的匮乏,导致主体追求的特殊性和具体化,教与学的主体就面临多元化的问题,换言之,多元化成为主体性突出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的主体对同一问题可能出现不同的诉求,对每个主体诉求的重视或许是时代的进步,让人们无法再回到众口一词、万众一心的局面之中,脱离了传统教育的宏大叙事与一元化。但是,多元化的兴趣追求同时也会破坏文化共同体内容的学习。在多元化的今天,教的主体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诉求的最大化,忙于各种课题与会议,忙于各种能扩大自己影响的学术圈子,“就大学教师的个人价值取向来说,相比教学和传授已有知识来说,进行科学研究和创造新知识更能产生个人成就感……研究卓越更能得到其他同行的认可和尊敬。”

教师不再将教学作为自己必须做好的事情,即使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可能为了获得学生欢迎和好评而降低教学要求,在放逐教育理念上与学生达成共谋;学的主体则表现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对永恒、普遍的知识并不感兴趣、亦不接受,对社会现象表现为偏激的、断章取义式的批评判,这种状况被渠敬东描述得更为准确与细致:“今天的大学教育突出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一、道德和心智上的虚无主义倾向,即教育的知识和道德效果,反映为反知识和反道德的效果,学生应对、克服生活和思考之困境的最终武器,是不带任何价值确认的虚无主义……二、意气上的教条主义倾向,学生守持一种意见或借助意见构造出来的信念,这些意见或信念都是相当抽象的,而拒斥一切思考的可能性……”教师和学生在主体性匮乏的时代同时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追求,转而追求自身欲望与兴趣的满足,对知识与文化为代表的理性表现出一种拒斥的态度,对共同文化教育和建构采取漠然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像蚁穴溃堤一样对文化共同体不断侵蚀,使其无法产生有效的凝聚力量。

(二)怀疑消解中心

受尼采宣布“上帝已死”和海德格尔反对逻格斯主义的影响,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解构主义思想,反对西方理性的逻格斯主义。逻格斯主义认为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中心语词、支配性的力量和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格斯,所有人和物都须遵从于它,违背就意味着走向谬误。德里达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等,提出了销蚀、瓦解逻格斯中心主义的一整套策略。反对权威,消解中心,反对理性崇拜,强调差异无处不在,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容纳各种状态等,成为解构主义的主要内容。德里达的方法和思想在社会文化领域内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社会文化领域打破现行秩序的浪潮。

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下流行的怀疑、解构、戏谑的时代文化潮流也使教师和学生对作为通识教育的共同文化以追求所谓个性化为借口而加以拒斥,甚至标榜以反文化、反传统姿态。首先,教师对共同文化内容的通识教育已缺乏神圣之感,表现出疲倦之态。尽管共同文化内容塑造、构建了文化共同体,但时代社会发展向教师讲授的共同文化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变化与创新,时代社会背景的变化使得对经典作品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教师讲授的难度,一味追求新的阐释使经典作品的神圣色彩消褪,并对其神圣性阐释产生质疑。另外,共同文化内容基础性知识的恒定难以完全改变,虽然可以根据时代社会发展进行新的阐释,核心内容的恒定性让教师的讲授模式难以骤然突破,导致对其产生疲倦之感。

其次,对学生而言,共同文化内容的通识教育所具有的强制性本就是最大的束缚,年轻的心对自由的追求大于对知识本身的迷恋,强制带来的反对效果也远远大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通识教育所具有的强制性首先成为被反对的对象。另一方面,大学生甚至还延续着高中时期的学习惯性,没有老师的要求就不会主动学习和思考,而大学相对的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恰恰为学生提供了放逐学习的理由,通识教育又成为首当其冲的被反对者。加之共同文化内容的恒定性、作品产生背景与现代社会的断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陈旧,学生对通识教育失去兴趣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状态下,解构、戏谑的风格对经典作品解读的新意犹如带来的虚幻、激奋之情刺激着教师与学生的心弦。解构主义消解中心、怀疑一切的目标与方式,以同样的方法消解着通识教育的凝聚力量和建构作用。于是,网络上出现各种解构、戏谑的文本、段子都以经典文本和宏大叙事为解构对象,而这些解构文本所带来的戏谑效果受到学生甚至教师的热烈追捧与竞相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一种解构的精神,通识教育就这样成为解构的牺牲者与教育尴尬地位的受害者。

三、超链接加速多元化的消解作用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了电子化时代,超链接就是电子化时代信息媒介的一种表现特质。通识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在此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所凭借的媒介与以往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人类发展过程中凭借的媒介经历了口传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电子媒介主要随着电视、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的发展而进入人们视线,并迅速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大量的媒介信息为人所占有的同时也控制着人自身,因为“媒介会对文化进行再创造……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与感知方式……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重塑人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超链接”是与计算机、互联网相联系的一个术语,是多元化在教育技术媒介方面的表现,它加速了多元化的形成,并与多元化一起对通识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超链接在本质上属于一个网页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允许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连接的元素……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当浏览者单击已经链接的文字或图片后,链接目标将显示在浏览器上,并且根据目标的类型来打开或运行……”超链接使得信息媒介从一个文本转向另一个文本,从一个载体转向另一个载体,没有一个文本或载体是中心,再没有一种知识能够以绝对的优势成为教育的中心,在此状况下,作为文化共同体的通识教育同样遭遇中心被消解的问题。

(一)互文淹没中心

互文性是超链接最大的特点,由一个网页指向下一个网页,恰如文学研究中由一个文本指向另一个文本,文本间的互相补充与指向形成的互文性可以构成对知识的完整解读或者引向深度追踪。不过这一互文性的优势也是其缺陷所在,因为不断地引向其他文本最终会导致对最初、经典、核心文本的遗忘与颠覆,对经典与核心文本阅读的意义与追求会完全失效,从而丧失其意义。对通识教育而言,超链接的互文性带来的繁杂丰富信息和异彩纷呈的观点会淹没经典文本的核心观点,在超链接的信息追求与阅读中,会产生为了片面追求信息的丰富和阅读的速度而导致读者思维方式发生改变:信息的丰富与多样代替阅读者自身的思考,阅读速度的追求超过对质量的追求。最终,超链接使教师在讲课时忙于介绍各种各样的观点,而难以深入地讲解中心内容,难以认真、深刻地精读经典作品;使学生目不暇接地惊奇于知识的各种眼花缭乱的物质媒介,看重超链接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对网页或媒介所包含内容的精读,甚至不去阅读经典原著,从而以极简单的形式———视频形象化、肤浅的阅读来代替想象与深度阅读,形成满足内在性匮乏的主体对短暂、浅显的欲望的追求。

(二)媒介影响思维

媒介的发展对人类文化知识进行着重塑和再创造,并影响人类生活和感知方式。如今,文化知识已经进入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电子化媒介时期。通识教育作为人类文化知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在电子化媒介时期的内容、深度和宽度与以往相比有很大变化,文化知识所凭借的媒介具有了超链接的特征,对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同样具有了超链接特征。在超链接的电子化媒介时期视觉形象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图像化”社会,海德格尔认为“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根本上世界成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现代社会的图像化既是社会本质的表现,又是社会特征的显现,由此,视觉文化不可避免地来临,“一个可以经验到的发展趋势是,当代文化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倾向于高度的视觉化。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及其解释已成为当代文化生产、传播和接受活动的重要维度。”视觉形象的生动性和立体感会给文化知识的传播、学习带来便捷,但也有其负面作用,视觉形象的连续变幻性同于超链接的互文性与变化性,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电子化媒介包含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和视觉形象向人的大脑发起高速冲击,不管大脑能否在短时间内接受、消化这些内容,它们都被后续的内容所代替,或许大脑根本无暇思考,更多的信息、观念进入的同时转瞬即逝。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缺陷也正是如此,教师和学生在此情形下或许都很难进行深刻思考,平面化的理解方式悄然而生,越来越多的视觉形象和信息代替了原本更应该深刻的思考。超链接在消解中心、改变人们思维方式的同时,悄然改变着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这一深刻而重要的改变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必然会对通识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四、应对策略

个体多元化与超链接对通识教育的影响,既是思维方面的,又是技术方面的,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无论是欲望主体拒斥理性还是主体怀疑精神消解中心,抑或是超链接特点淹没中心、新媒介特征改变思维方式,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识教育工作去面对。那么,如何克服个体多元化与超链接给通识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进行思考与应对。

首先,通识教育作为文化共同体塑造的基础,其基本内容是文化传统与经典的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与经典作品的解读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核心,丢弃这一核心就如水无源、木无根,通识教育就会丧失基础并无法确定发展目标。因此,通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回到文化的根本,在多元化愈盛、离心力增强的时代,只有立足于延续与传播自身文化传统,才能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信仰,才能应对多元化与超链接对中心的消解作用。重视文化传承必须从阅读经典作品开始,在高强度大量经典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进行视野开拓和思维训练,大学是人生中各方面能力都健全而协调的时期,知识的接受、思维的灵敏、智慧的培养都非常快,这样的有利条件需经过大量训练才能导致智性的飞速发展,而少量平面、浅度的训练反而会带来有害的结果,让人的智性陷入麻木与迟钝之中,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通识教育的实现。高强度的经典作品阅读既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传承文化思想的有效途径。

其次,在个体主体性日益强大、个体分歧愈加强烈的今天,围绕共同的内容进行塑造和建构,还需各个体之间能够加强沟通与对话。对话是多元化时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对话者的沟通。通识教育实践也需要通过话方式来解决,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需要对话,因为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与其他主体沟通的过程,只有对话才能有效检验阅读经典的成果,才能达成真正的沟通,思想的火花得以撞击产生,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训练而提高,才能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形成真正的通识教育。在学习文化经典与对话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学习,为以后的自我学习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主体内在性匮乏得以消除,人的精神会逐渐充实、心智会趋向成熟。

再次,就超链接的弊端来看,在通识教育过程中需将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不能一味追求新的现代教育方式,而将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抛弃。因为新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可能带来超越空间的便利,但它会让人在一个个网页、界面的链接之后,为了接受信息而最终沦为被信息所控制的工具,“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超链接的优势会转化为其劣势,使接受者在平面化的思维、视觉形象的追求中颠覆、否定自身,来不及思考或者彻底放弃思考。因此,必须有效利用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并将其与现代教育方式很好结合,以服务于通识教育工作。(本文来自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五、结语

教师廉洁教育范文6

关键词: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

长期以来,医患关系相关问题都是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高度关注的内容。而医生廉洁医德的缺失,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一大原因。因此,廉洁养成教育一直都是医学院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尤其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生医德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廉洁养成教育更是医学院重点抓的思想教育工作。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则能进一步促进教育效果的全面改善。

一、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现状

(一)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存在一定缺陷

虽然廉洁养成教育是医学院非常重视的工作,并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应的教育体系,也构建出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而科学的体系。但是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新媒体技术的飞速进步,都使得医学院的廉洁教育体系呈现出较为落后的问题。廉洁教育体系与时展相脱节,自然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和不足,不够健全与完善。特别是对新时代学生特性及新媒体优势的关注不够,都使得医学院廉洁教育体系难以充分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二)教育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兴趣

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不同,廉洁养成教育并没有被纳入到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之中,或者是只在考核体系中占很小部分。如此一来,部分学生对廉洁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就较低。再加上廉洁养成教育的内容较为枯燥和单调,学生的兴趣就更为匮乏。也就是说,要想有效开展廉洁养成教育,必须要充分刺激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帮助医学生意识到廉洁医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如缺乏互动的课堂教学,枯燥的专题讲座,单调的反腐倡廉宣传片等。这种单一的教育形式,往往会令医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更可能令其丧失兴趣,严重影响教育效果。

(三)教育理念落后,效率低下

在时代快速发展得情况下,医疗行业及社会对医生廉洁医德的要求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细微变化。因此对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而言,必须要充分强调教育的先进性,不能与时代需求脱节,否则实际教育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廉洁养成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高医学生廉洁道德水平,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具有廉洁医德的医疗人才。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及时学习、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依旧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开展廉洁养成教育,结果导致教育效率较为低下。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进廉洁教育体系的完善

在新媒体快速兴起的背景下,医学院传统的廉洁教育体系暴露出了诸多的缺陷,其中就包括对新媒体利用不足这一点。而依靠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实际上就是将以微信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纳入了廉洁教育体系之中,进而促使后者不断得以创新与完善。也就是说,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看作当前医学院廉洁教育体系的重要探索途径,其对后者适应新媒体背景并快速得以完善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二)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的一大难点在于学生兴趣不足,不愿意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导致实际教育效率难达预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廉洁养成教育的内容本身较为枯燥,同时教师的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容易令学生感到乏味。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当代医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受到了大量学生的喜爱与使用。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功能较为多样全面,可以为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廉洁养成教育的形式可以得到充分丰富,同时也能有效吸引学生兴趣。譬如杏林清风公众号就通过推送大量图文并茂、具有极强吸引力的微信消息,让很多学生主动了解推送内容。

(三)提供优质内容,保证教育质量

长期以来,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都存在缺乏优质内容的问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不管是课堂教育,还是专题讲座,又或者是反腐倡廉宣传片,其内容都大同小异。这是因为相关教师缺乏足够的资源获取途径,主要是以相关部门及学校下发的文件为核心,结合相应教材及参考资料制定教育内容。而在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搜索、查找、筛选和整理相关资源,进而全面丰富廉洁养成教育内容。这不但可已有效拓展内容范围,深化内容深度,更能强化内容趣味性与时效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四)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让廉洁清风深入学生生活

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意味着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接收消息,从而摆脱了课堂、讲座等教育形式对时间及地点的限制。譬如教师就会通过杏林清风,定期向学生推送文本、音频、视频等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同时也会向学生发送相应的问题。学生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就能随时随地接收这些信息,完成教师要求的任务,回答相应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将廉洁养成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从而促使学生在各个细微处养成廉洁的良好品性。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策略

(一)完善微信公众平台运行体系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以健全、完善的运行体系为基础。杏林清风微信公众平台在开通初期,就已经针对相应的教育计划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同时结合学生情况、微信特性等因素,构建了粗略的平台运行体系。其中,运行管理机制是杏林清风平台得以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杏林清风平台开通上线之前,相关人员就对宣传推广、内容编辑、内容推送、信息处理等平台运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研究。尤其是在内容编辑和推送方面,不但要保障内容足够丰富,新颖和具备极强的廉洁教育作用,更要确保内容足够吸引学生和定期推送,从而为平台的长期运行打牢基础。

(二)组建优秀的微信工作团队

杏林清风微信公众平台的稳定运营除了完善的运行机制做基础外,更少不了一个优秀的团队进行支撑。实际上,杏林清风的运营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与内容,因此在组建微信工作团队时,首先需要合理划分团队分工,设置科学而合理的团队分组。杏林清风微信团队被笼统划分为图文统稿组、音频制作组、视频制作组与交流互动组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着明确的分工。而在招募人才、组建团队的过程中,教师就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需求,招收大量优秀人才并将其分配到适合的岗位。其次,教师需要扮演好自身统筹规划的管理者角色。基于对新媒体的了解和使用水平的考虑,杏林清风微信工作团队除了教师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医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扮演好自身角色,做好对应工作,从而强化杏林清风平台在廉洁养成教育方面的实际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对整个团队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团队内部交流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三)落实宣传推广工作

杏林清风作为全新的廉政养成教育微信公众账号,大部分学生都对其不够了解,甚至不知道该平台的存在。因此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医学生关注该公众号,是促使杏林清风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为更多学生推送优质内容的基础。在杏林清风的课题研究阶段,其主要是将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2班作为实验班,因此要求实验班的所有学生关注了杏林清风微信公众账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杏林清风的受众就被限制在了这两个实验班中,其作为面向所有医学生的廉洁养成教育平台,应当积极拓宽受众范围。因此在要求实验班学生关注公众账号的基础上,微信工作团队还从各个方面展开了相应的宣传推广工作,如在校内张贴海报,在宣传栏进行文字宣传,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渠道进行宣传等。在长期宣传推广及大量优质内容的支持下,关注杏林清风账号的医学生越来越多。

(四)全面提高推送内容质量

如何编辑制作成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微信内容是杏林清风微信工作团队必须解决的难题。对此,工作团队将相关文件作为基础核心,为内容的编辑和制作提出了思想层面的要求。与此同时,工作团队结合当代医学生兴趣和思想道德情况,在内容形式上进行了一定规范。尽量避免完全由文字所组成的推送内容,并以更为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吸引学生兴趣,如图文内容、视频内容等。在此基础之上,工作团队更加强调推送内容的时效性,尽可能结合社会热点内容编辑相应廉洁养成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对推送内容做出更多思考。例如在2015年9月,襄城县卫生局就丁营乡卫生院疼痛科主任石超违规私自收取2名患者治疗费400元一事,对石超进行了行政记过处分。虽然石超违规收取的金额不多,但也反映了廉洁医德缺失的重大问题。杏林清风平台就此事向学生推送了图文并茂的报道,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事件的同时,引发学生对廉洁医德的深入思考,有效促进了廉洁养成教育的进步发展。

(五)强化教育互动

强大的交互性与互动性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大优势,因此在医学生廉政养成教育中应用微信平台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促进实际教育的有效深化。杏林清风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就对此非常重视,教师的常规工作如布置作业、通知提醒等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给教师留言提问,并且也不局限于文本,可以给教师留下声音,增加了与教师的互动。如此一来,教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能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廉洁养成教育中来。而学生也能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廉洁医德的内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廉洁品德。

(六)关注教育反馈并不断改善

微信公众平台被作为全新教育形式加入现代教育体系的时间还较短,其在实践应用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再加上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本身的缺陷,必然需要通过不断探索与完善来更好地对其加以利用。因此在杏林清风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微信工作团队十分重视教育反馈,并通过实际反馈情况,不断对运营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课题研究阶段,课题组就通过调查了解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杏林清风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情况,并提炼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中的应用经验,并撰写论文、联系发表等方式,深入了解了研究班学生对杏林清分微信公众平台的反馈情况。而在平时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交流活动组人员更是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题,认真分析学生反馈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对杏林清风的运营改善方案进行了探索。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融入到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之中,能够全面促使后者创新发展,进而有效提高实际教育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杏林清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际运营情况,从完善运营体系,组建优秀团队,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内容质量,强化教育互动及落实调整完善工作等方面,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生廉洁养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简单探讨,但愿能为医学院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进步发展起到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晓庆,殷科.对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多维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7:86.

[2]黄建永.对医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9):700-703.

教师廉洁教育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探析

党的报告提出,我们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这不仅是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位优秀青年的激励。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优秀的青年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他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内在涵养的形成。“修身为本”从来就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强调人们要将道德教化转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晏婴辞礼”“羊续悬鱼”等廉洁修身的故事至今仍被我们所铭记。廉洁和修身从来不是割裂开来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修身不单单只讲廉洁这一方面,也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丰富的内容。廉洁修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人生修养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有所为,以达到良好的境界。“人人廉洁、人人争廉、人人促廉、人人保廉”的社会廉洁氛围不单单需要当代大学生的努力,也需要社会每一位成员自觉地追求廉洁修身。

一、廉洁教育的理论基础

廉洁话题历久弥新,修身养性古今永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洁话题在的讲话中多次被郑重提及,清正廉洁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渊源。廉洁可以简单概括为:不接受不应当的财务,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修身可以简单理解为陶冶、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努力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一词具有治国理政和个体修身的双重含义。明学大师薛?在《从政录》中对廉洁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其中,理想信念坚定、有高尚的追求并为之自觉自律,是为上廉;注重个人名节,不贪污受贿,是为中廉;畏惧法度威严,贪享钱财厚禄,是为下廉。由此可见,古代廉洁的境界是与个人的修养层次密切相关的。而在现代,廉洁的内涵更加广泛,主要是指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以及据此所产生的道德行为和社会状态。

二、当前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内容和形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廉洁修身意识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具有时效性、直观性、传递快捷方便等特点,所以,网络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网络信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部分大学生不具备分析海量信息与分辨是非的能力,一些不良信息会影响这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特别是网络中充斥着的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久而久之会对个别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腐蚀和扭曲。另外,网络也容易使大学生沉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不仅使其思想空虚,而且也容易使其荒废学业。这些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此外,大学生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基本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突出,想法新颖,自我意识也比较强。部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能力、明辨是非能力等比较弱。

(二)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相对缺失

在上一部分我们提到了网络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廉洁教育不仅应包括在校教师和各个岗位的管理者,也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当前,一些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廉洁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宣传和良好氛围的营造,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好比一张白纸,高校要为这张白纸绘上“又红又专”的颜色,让大学生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高校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绝不是提提口号、做做样子,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做好相关建设工作。

三、推动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将廉洁修身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更是他们习得个人修养的重要平台。当前,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采取多种举措推进该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高校管理者要将廉洁修身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扎实推进廉洁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某个方面来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基本上都是社会的产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让大学生坚定信念。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将廉洁修身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积极推动廉洁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廉洁修身文化教材和学习读本的编写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要确保教材与读本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另外,我们也要重视专业课中的廉洁教育资源,专业知识教学和廉洁教育结合是很好的廉洁修身建设的创新方法,值得专业课教师深入探索与研究。

(二)优化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环境

加强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环境建设,对强化大学生廉洁修身意识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是开展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活动的场所和平台,为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创设一定的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依赖于一定的场所和空间,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平台并不断挖掘新的空间和场所。其次,高校管理者也不能忽视校园文化景观的建造。廉洁宣传标语的张贴、廉洁教育摄影展、廉洁教育广告、廉洁教育视频等都需要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予以重视。最后,高校可以尝试成立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社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团等理论类社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壮大廉洁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氛围的营造仅仅依靠华丽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脚踏实地地践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在教育事业上,教师要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求真务实,用好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好学力行、廉洁修身。

(三)加强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制度建设

廉洁修身是个人品德和心性的体现,它的培育和养成需要依靠一定的外力,这外力既包括教师的课堂授课、校园环境的熏陶、道德模范的榜样激励,也包括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制度的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廉洁修身行为,能更有效率地保障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制度体系。用制度的约束力确保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长效性,用制度来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培育其清正廉洁的品行。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体系,合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最后,高校要建立健全监督考评和激励制度,充分激发大学生参与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廉洁修身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和进行。

参考文献:

[1]夏云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改革与战略,2006,(8).

[2]梅春艳.对当代我国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江全.关于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5).

[4]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教师廉洁教育范文8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

为了在大学生中普及廉洁知识,进一步提高廉洁素养及道德自律意识,形成廉洁自律的思想品质,在校内掀起学习廉洁知识的热潮,营造崇洁尚廉的良好氛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让师生员工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课题组以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台州学院10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网络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研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廉政文化教育现状

1.1大学生对腐败现象高度关注

根据调查了解,浙江省大学生高度关注反腐工作,有98.1%的大学生表示对社会上腐败现象高度关注。92%的大学生认为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调查显示,83%的大学生跟家长或者老师聊过廉政方面的话题。如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说,“我平时会跟家长聊,比如我们山西省的塌方式腐败。”一位来自浙江大学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家长是公职人员,很支持他参加廉洁教育活动,希望能学习和传播廉洁的价值观念,“但不能超出边界”。被问及何为边界时,他说自己的理解是,如对贪污腐败的举报,这需要掌握具体的证据,可操作性要求高且风险很大。

1.2对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

据了解,浙江省的高校正在努力探索廉洁教育进大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大一年级学生始业教育、大四年级毕业离校教育、主题党团活动等载体,大力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如浙江理工大学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廉洁教育,增强宣教活动的趣味性、实效性、创新性。绍兴文理学院多措并举,运用微信群、微博、贴吧等网络交流载体开展一系列廉洁教育,提高教育方式的广泛性。浙江工商大学每年举办毕业生廉洁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引起热烈反响;为了使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前再给他们提提醒,大学应届生集体庄严起誓,并在签名墙上郑重签下自己名字,在誓言中加上“从业以勤为先,为官以廉为本。牢筑道德防线,弘扬正气清风”这几句话。温州医科大学开展“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打造廉洁文化精品,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廉洁观,培养“德高医粹”的医学人才。浙江师范大学重点加强大学生廉洁诚信教育,着力培养业务精湛、品格优秀的师范人才。浙江海洋大学给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开展反腐倡廉的案例教育,同时对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建设性意见。宁波大学未雨绸缪,将廉政建设工作前移,加强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廉洁教育,为学生未来在职场工作中知廉守廉注射免疫剂。

1.3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资源压力

高校开展廉政文化教育需要两方面资源,即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方面,高校内部掌握专业廉洁教育知识、具有多年相关经验、可以举办公益讲座的师资相对欠缺。资金方面也是一大难题,如到廉政教育基地考察、举办大学生廉洁夏令营等缺少经费,希望政府、学校及相关方面给予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体系真正实现“广覆盖、可持续、有效果”。

2相关对策建议

2.1廉政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与第一课堂相衔接、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与党支部主题活动相统一、与人才培养方向相匹配的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广泛性。坚持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将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廉政文化教育于思想教育、学风建设、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之中,确保廉政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坚持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发挥优秀干部和教师的表率作用,特别要发挥老师对大学生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加强学生、教师、干部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建设,以正面教育为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确保廉政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坚持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相结合。根据学科、专业和年级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适应学生身心特点、个性特点、思想实际的具体措施,做到层次分明、衔接畅通,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保证廉政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2廉政文化教育的主要对策

2.2.1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开设廉政文化教育课程。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有的高校结合“两课”教学,已经开设了专门的廉政文化教育课程,效果反映较好。如浙江大学推行学生廉洁教育“五个纳入”制度,将“腐败的形势与对策”作为《形势与政策》必修课的固定教学专题;在“两课”中分别结合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设计廉洁教育内容。二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积极引导学生是非分明、崇洁尚廉,树立诚信道德理念,陶冶高尚情操。充分结合廉政文化教育和传统课堂文化知识教学,借助学校的精品课程、特色课程,科学安排廉政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发挥高校专业学科优势,把廉政文化教育与特色学科建设、素质教育建设充分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学科的廉政文化教育资源。三是通过讲座、展览、座谈会等形式,积极组织大学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知识教育,促进廉政文化教育走进校园,大力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觉悟提高的过程中学习廉政文化,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2.2.2精准借力“第二课堂”的渗透作用

一是成立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大学等省内多所高校已经成立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有的高校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如浙江省水利水电学院2010年5月成立了廉政文化社。该社团的指导老师说,除了在校内开展一些针对师生的廉洁知识推广外,我们还尽可能地走出校园,与广大市民及社会组织、企业等进行交流和共建。二是依托学校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寓廉洁教育于其中的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大力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宣传舆论作用。通过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广大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开展自我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收看相关教育警示片和廉政教育节目,让同学们在正反角色的对比中获得心灵震撼,通过组织学生座谈、讨论、研究,深化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在理性思考和辨析中接受廉洁教育,增强廉洁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以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特色基地为依托,开展特色廉政文化教育申报评比、风采展示等活动,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四是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主题党日、团日、干部培训等活动,扩充业余党校课程中廉政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把廉政文化教育融入“两学一做”的教育长效机制工作中,增强学生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五是发挥大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让校园网成为廉洁教育的新阵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就反腐倡廉有关方面的问题与广大学生进行研讨,使廉洁教育活动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培养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增强拒腐防变、正德修身的能力。六是紧密结合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例如举办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拓展廉洁教育项目,提升廉政文化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2.2.3注重增强干部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

一是大力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系列学习讨论活动,使广大教师深化对高校教师标准的认识,使“四个相统一”“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成为教师共同的职业追求,全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职业道德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开展树立典型、榜样引领等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广大教师用高尚的学识风范和人格魅力,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三是要构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探索“把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把廉洁教育与课程开发、学科教学、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三融入”“三结合”模式,编辑出版一批校本廉洁教育试用教材和读本,创新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打造一批廉洁教育品牌。四是把廉政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毕业生廉洁寄语和召开毕业生廉洁教育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将廉洁教育作为毕业生教育的一种常态,引导毕业生明白廉洁自律和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拒腐防变的能力。五是把加强教师廉洁教育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题责任的重要抓手,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借助漫画、故事、照片、数据,以通俗易懂的“廉政微党课”扬廉洁之风,树党员正气。积极引领大学生在校内掀起学习廉洁知识的热潮,营造崇洁尚廉的良好氛围,让师生员工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李红权,张春宇.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19-121.

[2]马国荣,程海威,滕小艳.大学生廉洁教育制度的创设途径与实效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