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业务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师业务管理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1

目前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现状很不乐观,主要表现在:意识淡薄,缺乏开放性;管理混乱,缺乏共享性;更新不及时,缺乏时效性;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再结合笔者在高校的工作经验,发现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产生一个设想,就是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简便的管理系统。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对ASP.NET、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进行深入学习、研究,进一步研究、开发科学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

2相关内涵界定

所谓教师业务档案,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形成的各种材料记录,这种材料记录往往具有保存价值,通过这些材料记录可以进一步反映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等。教师业务档案一方面可以真实地反映教师的个人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展现学校的整体素质、师资队伍结构和办学水平等,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职称评审、学校各项评估等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对于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来说,其用户类型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普通的教师和系统管理员。其中,教师的功能表现为:编辑、查询和修改本人的信息,同时可以对本人的登录密码进行修改。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其功能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具有教师的所有功能,另一方面能够查询、修改所有的用户数据,同时能够注册新用户,并且可以对用户进行删除操作等。对于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来说,其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查询、输入和存储教师信息,并且教师可以添加、更新个人的信息,同时可以设定和修改密码;对于管理员来说,能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删除、添加等操作。在设计方面,利用模块化方式对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将整个系统的各个功能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对模块进行开发和设计,完成系统的修改与更新,同时维护数据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添加、删除、更新、查询和打印相关数据的需要。根据需求分析该系统设计了以下功能模块:教师个人信息、任课信息、科技项目信息、论文信息、著作信息、社会兼职信息、学术团体兼职信息、国内进修学习信息、出国(境)学习工作信息、专家信息、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师业务考评信息、教师实践经历和管理工作信息。

4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基于B/S体系结构,真正实现零客户端。采用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分层体系结构开发设计该系统,无需安装相应的客户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管理。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交互性,系统采用SQLServer2005,对数据进行储存、检索和维护等管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同时能够容纳大量的专业知识,在安全性、准确性、运行速度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端提供快速、稳定的运行环境。前台的开发工具选择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该开发语言由Microsoft公司推出,并且基于.NET2.0框架,这一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的战略性,Microsoft公司所有的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被VisualStudio.NET框架统一起来,并且可以创建、配置和运行Web服务以及Windows平台,可以很好地连接SQLServer2005。它以构件化方式进行开发,统一了接口,并且访问简单、升级容易、易扩充等,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今IT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B/S (Browser/Server)模式的三层架构模式,这一模式具有严格的分层定义,首先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分解,将其分成相对简单的小分块,每一层只实现系统相应层的功能,相邻层对应的功能模块通过相互调用的方式完成层间的交互,由接口完成信息的传递。系统功能利用三层架构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为系统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对于程序设计人员来说,可以方便地将该方案转换为实现应用系统功能的B/S模式,这一计算方式由传统的C/S发展起来。对应于三层架构的多层结构,其含义是一样的,只是细节有所不同。三层分别是: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三层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通过访问数据库操作层提供的接口,业务逻辑层可以对数据库操作层进行访问,对于同样的数据库操作层来说,访问数据库访问层则是通过访问数据库访问层提供的接口来实现,对于客户端来说,通过界面层对业务逻辑层进行访问。在三层架构之间派生类去实现接口,对派生类的方法和属性进行调用,并且三层之间可以相互调用。

5结束语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内涵建设

一、引言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内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铁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加强,优化作业流程、简化作业手续、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办法的不断涌现,对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铁道运输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地方铁路运输企业、有专用铁路的大企业、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部门、地下铁道及港口铁路运输部门等,可从事铁路客运服务、货运服务、行车调度等工作;具体可从事车站值班员、行车调度员、列车值班员、货运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工种。因为毕业生就业面广泛和运输企业用工需求量巨大,所以对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紧跟时代、注重理论和技能结合,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高速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无纸化车票、无纸化货运单据等新事物、新技术、新举措的出现,使得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也在悄然变化,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需要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具备以下业务能力:

(一)懂专业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很多,如客运服务礼仪、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铁路行车规章、运输调度工作、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等。这些课程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货物运输工作中的取送车工作是由行车部门完成的,涉及到货物装车用的车辆还和车辆段的工作有关;又比如现在的货运营销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于营销人员的礼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课程里属于客运服务礼仪的内容;再比如铁路信号设备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等,这些铁路知识互相交叉互相作用,如果能将各门知识融会贯通固然是好的,但是受限于学生的专业设置和课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将每门课一个不漏的学下来,这就造成了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空白区,而这个空白区就需要我们专业教师来填补。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就要具备一桶水。

(二)擅教学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中受益。如果教师不懂得如何将知识清楚、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那么教师本身即使储备了再多的知识他的业务能力也等于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部分课程都是专业性强,章节和科目间关联性大,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些学生一次课没有听懂或者没有记住很可能会影响之后的课程学习,因此每节课的学习成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水准。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式、设问式、情景模拟式、讨论式等适当的授课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由知识输入到技能输出的转化。一节好的课堂,不应该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而是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合理组合。这样学生在一堂课中,既能充分参与课堂又能将自己带入现场工作环境,轻松而愉快的掌握了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不用总是费心去维持课堂纪律,学生自己想要主动学习,也会因此带来成就感。

(三)会技能

这里的技能包括实践技能和教学辅助技能。实践技能是指对于铁路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节、企业结构和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等情况教师都要烂熟于心,这样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能够根据现场工作实际有的放矢、详略得当;教学辅助技能是指为了充实课堂所用到的多媒体手段。相比纯文字的PPT和传统的板书,图片和简单的动画更为直观,并且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新的要求:会使用简单的动画、视频制作软件,能做出容易吸引学生的PPT甚至会简单的编程是当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与时俱进所必会的技能。

(四)能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日益普及。若是教师本身不与时俱进,势必遭到时代抛弃。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时刻站在行业的最前沿,了解行业新动态、新举措。同时应该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沉下心去研究专业知识,研究教学技能,研究学生心理,不流于表面,厚积薄发。

三、高职院校铁道运输专业教师的内涵建设

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为了提高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的服务能力,突出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参加企业实践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紧密相关,教师不能局限于只钻研自己讲授的科目,其他相关联的课程都要研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张严密的网。如果教师只局限于自己讲授的科目,会在知识面上存在“死角”,在讲课时就会含糊不清、讲不透彻,也不利于学生将科目之间连接起来。除了形成一张知识网,教师还要通过积极听讲座、参加培训和自主学习等及时更新这张网。实践出真知。如果光有理论没有实践的话,这张知识网将因为缺少支撑而脆弱不堪,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企业现场实践,了解企业实情。高职学院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深入铁路站段、货运中心、地方铁路、物流企业等单位调研学习,使自己先具备“一桶水”的资质。

(二)提高教育服务能力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运营、管理、服务能力,授课内容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居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会用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比如行车规章课程,知识点零散且侧重记忆,学起来难度大。再比如,铁路货物运输组织课程,货物的发送、途中和到达作业流程抽象,学生光靠想象是难以掌握各个流程的作业要点的。因此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精细梳理知识点,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将知识点以图片、动画、小视频或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将零散、抽象、枯燥的内容形象有序地传授给学生,化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外,新媒体、无纸化车票、无纸化货运单据等新事物、新技术、新举措的出现,以及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危险货物运输、驼峰解体作业等,使得路局很重视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教师应主动参与到企业培训中去,企业和学校之间应该建立起积极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组织教材,制作PPT和在线题库等,达到校企双赢、共同提升。

四、结论

为了营造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势必要打造一支专业和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当今形势下,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的要求已经不只停留在讲好一堂课上,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心态,面对挑战,与时俱进。担负起为铁路现代化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水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程宇,宋美霖.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3):63-66.

[2]吴昕慧.高速铁路发展背景下铁道信号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内涵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5,01(4):48-49.

[3]刘筠,袁希平,张宇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71-79.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可配置;可柔性;绩效管理可

柔性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系统是一款基于对高校日常绩效管理以及人员评估测定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系统自编码和动态扩展功能,自动生成数据库结构,同时可按照需求进行动态功能开发和权限分配,可实现针对不同的类型教职工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估标准和指标。通过可柔性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对根据管理功能需求进行自定义模块和功能,较好满足高校多层次复杂考核工作需求。该系统灵活性、扩展性强特点,极大提高了教师绩效管理效率,同时绩效管理规范性也得到提高。

一、系统功能特点

人才不仅要遴选得好,还得评价得好,但在多数情况下人才评价滞后于人才发展[1]。顶级研究型大学教师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体现在大学章程和教师手册的规定中,还体现在在教师聘用和绩效考评的过程中[2]。绩效考核系统开发为高校人才评价和绩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张宏业等研究了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协同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强调高校部门在绩效工资管理中的协同合作[3]。本文可柔性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系统具有配置自编码特征,即通过业务管理员配置,系统自动编码和生成数据库,可支持多部门对工作的审核和数据的传递。系统分级分配管理权限、支持多层次考核指标、动态支持多账户管理、多任务分配、多方法计算指标、多层机构数据流转等功能。系统提供了教师可以便捷查询到自己的工作量及其他评估结果。高校、院系分级管理相应专业的教师绩效工作,提高了教师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

1.模块功能授权管理,系统功能可柔性

模块管理功能包括模块维护、功能维护、模块功能分配、职工模块分配、单位模块分配功能。模块管理功能就是把功能分类,达到功能细化,分级管理、分级分配。以教学工作模块为例,模块管理功能可以对教学工作设置具体细节进行设置,比如设置学时,研究型教学,教学质量评价等字段属性。系统会按照业务开发管理员的对功能的配置操作自动生成数据库结构和操作界面。系统支持动态化模块扩展,系统功能分为单表模式、流转审核模式和分转模式。每一个功能对应的数据可在不同功能模式间流转,如数据通过单表模式功能操作后,可流转到审核模式。分转模式主要用于打分评价,由于单条数据需要多人评价,因此需要复制分转并综合计算。模块和功能动态组织好以后,可以分配给个人或单位,从而实现个人或单位的不同数据截面。功能配置界面如图1所示。

2.数据状态切换功能,支持多部门审核流转

设置数据状态并通过功能管控状态变化。设置数据状态切换限制,将数据状态切换功能动态分配给相应的单位,实现数据在不同的部门流转。在绩效指标经过计算之前,还有一项是要经过院系审核甚至是校级审核,审核就是对教师提交的工作和实际的完成进度与在特定时间段里取得的学术上的成果以及教学上完成的任务进行评断,审核成功说明是相应的工作完成受到了管理部门的确认。每一次状态变化都会形成操作记录,数据可动态添加数据所有人列,可支持排名,如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项目人员排名等。

3.独立的指标体系管理,灵活的指标分配

高校通常将构建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资源条件一级指标及多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按照考核办法[4]。在高校中,不同级别的教师又拥有不同的考核指标,因此指标计算或是考核相应有区别,学校对教师近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又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对应的权数又不同又分为:1、0.8、0.6、0.4(不同院校相应权数会有变动),通过量化计算将教师绩效评价出来。根据教师级别分配的指标以及工作完成的情况结合权数计算绩效成果。系统中实现考核指标树状变量结构,首要是先将指标设置好,再对教师分配指标。指标管理就是将工作需要安排的指标设立完善,为后面指标分配奠定基础,管理员可以只对多账户管理员设置指标,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院系和教学科研工作文件的要求,自己设置指标评价标准。

二、系统结构与可柔性的功能设计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专注于学生教育的质量,还专注于教学质量的创新,因此为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制定一套合理公平的指标体系尤为重要。可柔性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系统以绩效管理办法为蓝本,以指标体系为核心,通过业务开发管理员按照业务需求柔性开发和系统,系统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1.用户角色分析

按照绩效管理中的业务情况将用户分为业务开发管理员、业务管理员、部门管理员、普通员工四类用户。整个业务系统为业务开发管理员开发,业务开发管理员可通过系统界面添加数据库表,添加数据库表属性,给数据库表计算列。可给系统添加功能,功能分为单表模式,流转审核模式、分转模式。业务组合模式为系统开发人员预先开发并且可扩展。业务开发管理员建立功能后,通过功能分配,将功能分配给相关部门管理员、部门和普通员工。系统权限分配具有可继承的特征,如将自然科学功能分配给信息工程学院,那么所有属于该学院的教师都能够输入自然科学论文。同时可以为员工单独建立功能,并进行分配。系统开发管理员开发好系统后,通过服务器代码生成器生成业务的服务器端代码并编译,通过客户端代码生成器生成对应的Javascrpit文件处理模块,完成客户端数据验证和界面数据处理。系统由业务开发管理员开发并生成代码以后,柔性到服务器上,形成整个业务流程。业务管理员管理整个单位的基础数据,系统由业务开发管理员开发后进行柔性好以后,业务管理员添加完整的组织机构、教职工数据。建立绩效标准模板和绩效指标模板,并给员工设置绩效指标,一些已有数据,如教学数据教务系统中已经存在,可通过Excel文件形式上传,并自动分发给相应的教职工(通过学院、姓名、工资号自动匹配)。在员工数据输入并经过审核以后,业务管理员可通过系统自动计算绩效结果。部门管理员主要功能通常为流转数据,通过部门管理员审核操作,保证进入的数据真实,只有通过审核后的数据才能参与绩效运算。普通员工主要为输入自身工作,大部分为科研数据,一部分科研数据为科研部门通过Excel数据上传,由教师从系统中领取。

2.系统可柔性设计

(1)系统功能的可柔性设计

传统软件开发有瀑布模型(图3)和蛛网模型(图4),即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迭代式的软件开发方法。瀑布模型强调开发工作标准化,开发的目标是有序、高效、高可靠性和少错误。结构化有其负面的影响,它可能妨碍程序员的创造性。蛛网模型强调的是需求、设计、实现和测试要不断循环进行,然后达到全局成功。瀑布模型适合需求明晰的较大系统研发,蛛网模型的优点是能较快发现需求错误,便于与用户交流。蛛网模型开发需要能够较好建立系统原型的开发工具。可柔性系统将瀑布模型和蛛网模型更好的结合起来(图5),在开发过程中,底层系统开发采用瀑布模型方式进行开发,业务开发则采用蛛网模型进行开发。将开发过程分成系统开发和业务开发,系统开发面向的客户为业务开发管理员,而业务开发管理员面向的是系统的最终用户,即教师、科研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等。通过业务开发管理员通过免编程方式快速开发系统,开发过程在系统界面上操作完成,并系统供业务人员使用,使得所开发的系统适应需求变化。业务开发管理员与传统的系统分析员工作不同,系统分析员的主要工作是调研需求,并不包括开发最终应用系统。由于业务开发管理员只要熟悉柔性系统的功能就可以,不需要编程,使得一般的业务人员也可以从事业务系统开发。业务开发管理员调研业务需求的同时,实际开发系统供最终用户使用。业务开发管理员不需要过多的编程知识,只需要简单了解系统业务模式功能就可以开发出复杂的绩效管理系统。

(2)绩效计算的可柔性设计

系统中实现考核指标的树状扩展设计,首要是先将指标设置好,再分配给教师。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院系和教学工作文件的要求,设置指标评价标准。院系设置指标与工作分级审批功能。指标设置的同时可设置指标的计算方法,每个指标被看作一个变量,在实际运算时动态填入参数运算。系统提供计算模板,管理者根据指标添加参数。在功能维护上,将添加好的指标与对应的考核内容关联。可针对教师关联工作模块,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工作模块的计算方式,体现较强的直观性。关联成功后会有计算方式的编辑,教师的绩效考核计算方式可以多种,可以自由的设置参数,保证参数的准确性,为教师指标考核得到的结果有一个正确性的保障。系统开发了独立的计算处理方法,这方法为指标体系和表计算列所使用,作为独立的组件开发。数据计算模块不仅支持算术运算,还支持求平均值,值大小比较,三元符运算等,提供了可靠的运算系统。计算系统包括算术运算(如可运算字符串3+20-5*9/3+abs(3*20/10-10)=12)、字符串及数字比较运算(如①2a=2a②1=1D在①中,比较成立,返回值为1,在=比较符号的特点中,是数字和字符串都可以比较,数字和字符串结合也可以比较。在②中,比较整一个字符串,两者并不相同,结果返回值为0。)、条件判断运算(如cond(abs(42/7-10)*2<7,1,0)返回值为0,其中cond函数为condition缩写,为三元运算符支持函数)。由于支持判断运算,字符串比较运算,有效解决了判断科研上EI,SCI分级,教学上研究型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新课教学分级计算问题。高校绩效评估要实现从过去传统的仅以个人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申请课题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为考核标准的模式向团队整体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模式的转变[5]。由于系统采用动态功能可柔性的设计,系统能够有效支持教师团队考核。正在进行开发的团队贡献计算框架,可通过评分及计算公式设置等方式辅助计算团队贡献分。

三、系统应用

本系统2016年底试用于Y大学教务绩效考核,能够通过从教务系统下载教学数据,上传到系统中,系统自动识别业务完成人,并通过配置好的指标体系和公式计算工作量和绩效报酬,计算好的报酬目前采用下载后传送的方式。系统运行大大减轻了数据计算工作量,同时计算结果可以网上登录后查询。由于系统采用柔性的设计,各学院可以在系统上建立自己的指标体系,能够较好适应不同专业和学院的实际工作特点。

参考文献:

[1]孙绪敏.高校青年人才绩效评价的困境与突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101-104.

[2]刘昕,王许阳.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绩效管理实践及其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7(3):90-93.

[3]张宏业,张艳军,李志河.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协同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5):56-60.

[4]应望江,李泉英.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5):45-50.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4

BPR的提出,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资料表明,约有70~75的欧美公司正计划进行BPR,更有许多企业已经通过BPR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国内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尝试以BPR理论为指导,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或重构。申传斌、刘吟、谢蓉等将BPR理论引入高校管理,在图书馆管理、高校教学管理、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

2现行业务流程诊断

2.1现行实验教学管理概况

现行的实验教学管理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由教师申请开设实验课程,并提交开课申请表、实验教学大纲、教案、预做实验记录表、实验教材(指导书)、实验使用的软硬件要求等资料。上课时,学生到指定的实验室做实验。教师实验项目信息,学生根据的实验项目的要求,进入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后,学生提交纸质实验总结,教师评阅实验总结;本次课程完成后,由任课教师填写实验教学过程记录表,并由实验室管理员核实。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出勤情况、项目任务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学生评定实验成绩。实验室管理员根据实验任课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协助指导教师预做实验;协助指导教师完成实验教学,监控实验教学过程;整理统计相关数据;做好实验教学资料管理工作。

2.2现行业务流程诊断

采用鱼骨图对现行业务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实地调研、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到人员、设备、管理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对资料整理并制作出鱼骨诊断图。通过鱼骨图分析诊断,现行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相关人员沟通不足

现行业务流程涉及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实现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参与者之间必然需要足够的沟通。在现行业务流程管理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只局限在实验指导时,而教师和管理员之间的交流只局限在实验过程的登记时,学生和管理员基本没有交流。然而实验教学管理的对象是课程信息,服务对象却是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缺少足够的交流必然会影响业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教学资料再利用困难

在现行的业务过程中,收集起来的实验大纲、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教学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等纸质教学资料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但是要做查询、修编、统计、分析等再利用就非常困难,有些几乎不可能。

3)实验过程监控难度大

实验过程记录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等内容,由任课教师课后手工填写。由于无法实时取得课程进行中的数据,多种原因都可能造成记录填写不实,实验过程监控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能。

3实验教学管理业务流程重构

通过诊断现行业务流程,找出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验教学管理业务信息化的需求,对实验教学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构了实验教学管理顶层业务流程。

1)实验课程管理业务流程

管理员根据实验课程及实验室资源情况建立实验教学课表(可以从教务管理系统导入);任课教师通过实验课表查询所任课程的安排情况,并对所任课程的信息进行管理,上传实验大纲等文档资料;管理员可以增加课程,并将课程增加到实验课表中;学生可以网上选课、查看课程安排、下载课程资料等。

2)实验过程管理业务流程

上实验课时,任课教师当次课程的实验项目;学生登录系统,签到,查看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完成实验;任课教师和管理员共同确认上课班级、课程内容、出勤情况等信息,并由管理员记录本次上课相关情况;管理员可以查询某个时间范围内的实验过程记录信息。

3)实验项目管理业务流程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创建若干实验项目,填写实验项目卡的详细信息;在上课时,本次实验要完成的实验项目;学生查看教师的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完成实验,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项目总结;教师在线评阅实验项目总结;学生可以查看实验项目总结的评语情况。

4)成绩管理业务流程

在实验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任课教师根据平时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学生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学生评分,并登记所有学生的实验成绩;学生在对该门课程评教以后,可以查看该门课程的成绩。

5)学期归档业务流程

在每学期结束后,管理员对本学期的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文档和学生成绩信息进行归档处理。如果该学期有毕业生,则对毕业生信息进行归档处理。同时清除系统产生的中间数据或者不必备份的数据。

6)报表统计业务流程

在每学期结束后,管理员要对设备负载情况、实验项目、实验教学工作量、设备申请情况进行统计;教师对学生成绩分析、学生成绩单、学生评教信息进行统计;负责人对打印输出的文档审核后,报送相关部门存档。

4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根据重新设计的实验教学管理业务流程,参照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相关规范,设计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主要包括权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成绩管理、实验课表管理和报表中心等八个功能模块。

1)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和系统参数管理三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管理系统中涉及的用户信息、系统参数信息和实验设备信息,可以录入、维护相关信息。

2)实验课程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课程信息管理、课程文档管理和选课管理三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实验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课程名称、课程描述、课时、授课对象等;管理课程相关文档信息,如课程实验大纲、指导书、教案等;选课管理主要的功能有教师查看任课信息,对选课学生进行确认,学生查看可选课程信息、已选课程和进行选课。

3)实验项目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实验项目创建、实验项目维护、实验项目、提交实验项目总结、评阅实验项目总结五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创建实验项目,查询和维护实验项目信息,实验项目,提交实验项目总结,评阅实验项目总结。

4)实验过程管理模块

实验过程管理包括考勤管理和实验过程记录管理两个子模块。考勤管理主要的功能是学生登录系统签到,任课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出勤情况;实验过程记录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系统根据教师的实验项目、学生签到情况自动生成上课时间、上课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实验内容等信息,由管理员核实。

5)实验成绩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登记实验成绩、查询实验成绩、学生评教管理和实验项目汇总四个子模块。实验项目汇总是系统根据教师设置的条件对学生前期完成的实验项目汇总并给出成绩;登记成绩是教师向系统录入学生的实验成绩;学生评教管理是学生对本实验课程及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6)实验课表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实验课表导入、实验课表维护和实验课程查看三个子模块。实验课表导入功能提供了从其他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直接导入实验课程安排;实验课表维护主要功能是管理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如教室资源、教师资源)合理地安排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查询主要功能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情况查询实验课程的安排情况。

7)报表中心模块

该模块包括成绩统计、评教统计、设备负载统计、实验项目统计、实验教学量统计、设备申请统计六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根据需要,统计出相关的数据报表,供相关部门参考或做决策用。

8)权限管理模块

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授权管理两个子模块。系统涉及的用户类型有教师、学生和管理员,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和对指定的操作员可以授不同的权限,这样,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

5结束语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5

(一)ASP.NET

ASP.NET摆脱了ASP使用脚本语言编程的缺点,可以使用VB.NET,J#,C#等脚本语言编写,编写的代码易于维护和重用,结构清晰,降低了WEB开发的难度。

(二)AJAX

AJAX即“异步(Asynchronous)Javascript+XML”,是一种能够应用交互式网页开发的技术,创建快速动态网页,在与后台和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的条件下,实现网页的异步跟新,而传统的网页,想要更新页面的内容时,需要重现加载网页页面,这表明AJAX可以在不加载整个页面的情况下,对网页的部分进行更新。

(三)SQL Server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使用强大的数据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安全可靠地存储功能,具有扩展性、灵活性和集成性。能够提供数据管理的平台为各种规模的用户服务,具有集成的开发环境,安全可靠,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简化数据库建立的程序,帮助程序人员减少工作量,所以具有容易管理,安全可靠,可伸缩,可用的特点。

(四)Visual Studio

Visual Studio2010作为应用程序的集成开发环境,用以开发生成ASP.NET的WEB应用程序,充分利用.NET Framework的功能,使用相同的集成开发环境。

(五)体系结构

本系统遵从WEB三层体系结构,将系统的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B/S结构易于扩展,若网络环境允许,可以尽可能多的增加浏览器和服务器,受原有网络资源影响较小。

二、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对高校教师培训进行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需求,指得是高校通过发展和教育工作本身对教师发展提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自身提出的培训要求,属于内部需求。只有满足教师内在需求的培训才具备持续稳定的学习动机,真正有效的培训应建立在教师内在需求的基础上。

(一)系统的用户及角色分析

系统的用户主要有作为校级管理员和院级管理员的管理员用户,也有教师用户和普通用户。

(二)校级管理员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需求

校级管理员业务管理平台属于管理平台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对网络资源的维护及审核、校级培训信息机院级培训审核、培训学分审核及认定、培训过程跟踪管理等,校级管理员的主要业务有对培训、报名和学分进行管理。

(三)院级管理员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需求

院级管理员业务管理平台主要提供院级主办及承办的培训的信息、维护、及培训过程和培训考核管理、培训学分的审核、网站信息的、本机构所有教师的信息维护、培训学分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

(四)教师平台开发的设计需求

教师平台针对教师对系统的登录以及对个人信息维护、参加培训及过程管理、个人教师培训信息汇总(教师目前所属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开始时间、本阶段获得的培训学分)、教师培训进度查询、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信息汇总等功能进行开发。为了方便教师使用,使之能及时处理亟待处理的事项,还开发出提供待办事项提醒功能。

三、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是高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前端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前端应用程序来说,系统要功能完备,容易使用,而对于数据库来说,要建立安全性能完善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的数据库。 系统包含网站和管理员信息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网站提供中心门户功能,除了常规网站实现的展示功能外,该平台的网站与业务系统数据实现无缝连接,即在业务系统维护的培训数据会以培训公告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在网站首页,同时已经登陆的教师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完成培训报名和报名取消操作。为了简化操作,将院级和校级的网站后台子系统的用户接口分别和各自的业务管理平台用户借口进行了整合,院、校两级管理员使用统一的业务平台接口便可完成对网站信息的维护和培训业务相关的管理功能。

四、系统的详细设计

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以通过访问门户网站,了解中心概况。校级管理员和院级管理员通过专用账号登陆进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校级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平台首页的信息浏览和系统菜单的操作,更好的实现对全校教师培训的管理,教师通过自己的账号密码可以进入教师本人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通过首页内容,教师可以查看当前任务,可报名情况等内容。

五、系统特色

(一)教师进阶自动处理机制的实现系统采用

B/S三层架构,给系统带来了优势,但同样的对教师进阶过程的处理也带来了不便之处。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独立线程配合IIS定时任务完成自动处理的方法,应用每天一次独立线程任务检测教师进阶条件,满足条件的教师自动进阶,避免了人工审核工作的繁琐和复杂,也避免了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同时,一旦教师达到满足进阶的条件,就会自动进阶,满足实时性。

(二)学分审核功能的实现

在学分审核过程中,需要授予学分的教师占大部分,而不能获得学分的教师只有很少数,为了审核方便、快捷,采用了先全部学分审核后,再修改某些教师的学分,降低了学分审核操作的复杂性,降低了工作量。通过审核按钮,将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学分全部审核,如需修改某些教师学分,再通过教师列表单独修改。

(三)基于工作流的协同机制的实现

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信息化平台中,所有的培训都是以可扩展的“状态字”的形式描述,并根据含义不同,封装在XML中,整个项目灵活可靠,培训的、培训过程的管理、培训学分的审核和认定过程,只要和培训相关的各环节的工作流都是统一控制的,提供了基于状态字的一体化全流程业务流转和管控模型。

六、结束语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情境教学法;视频教学;课程设计

1情境式教学的应用

1.1情境教学的特点。情境教学是在管理类、实务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或引入与实际业务相关的业务情境,通过学生扮演业务角色,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的教学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形式,提倡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上,一切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也会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对于管理类的实务性课程的教学非常有利,将教学活动置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对于学生有效掌握教学知识、满足就业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能够模拟展示现实企业管理业务的实务操作场景,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教学参与,情境教学有助于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解决传统课堂教学遇到的困难。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知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人员管理、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福利保险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等业务管理的职能,教学重点是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教学涉及的业务知识点多,业务模块间的内在联系复杂,其中合同管理、福利保险管理等业务模块涉及的法律政策严谨,学生既要学习本课程的知识,还要适当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同时,在实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实务操作性较强,学生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应用的问题,课程的实务操作性较强。另外,目前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技术,很多企业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业务管理。在实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处理中,某个业务模块的信息变动将牵动多个业务模块的管理工作和业务信息的连带变化。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教学难度较大。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学过程缺少实务演示和操作,所以学生难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进行系统梳理,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较弱。由于学生没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工作的实习经历,课堂教学方法缺少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情境感知,学生在被动听课中既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知识,又要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因此,学生所学的知识线索多,课程内容不容易掌握。

2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2.1教学方法。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法以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依托,将课堂教学与情境教学相融合,通过搭建网络化的多媒体学习平台,利用视频技术和动画技术模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结合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教学演示、角色参与、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点结构、情境视频材料、案例及解决策略发送至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以知识点为单位的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方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翻转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2情境教学资源。情境教学资源包括情境教学剧本、教学视频、业务流程导图、案例解析。(1)教学剧本以课程的知识点为教学单位,利用计算机动画展示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2)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操作,录制实务操作的教学视频以供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能够形象地体现实际业务的完成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就是实际企业业务管理中的情境反映,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课程知识的情境中。(3)绘制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导图,便于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系统。(4)案例解析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业务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以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境为例,教师通过教育信息技术,利用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知识导图、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情境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过程拥有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理解。教学中利用视频或动画技术展示人力资源信息的流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间的信息管理过程,远比教师利用PPT教学、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2.3教学过程。情境教学模式利用校园网或网络云平台建立教学平台并用其保存教学资源,利用录播软件全程在线录制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随时回放、观看录制后的教学内容。情境式课堂教学过程包括:(1)教学指导。教师讲解课程的知识重点,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利用网络平台推送的教学资源浏览学习内容。(2)情境再现。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现场角色演示,通过情境再现强化学生对业务知识的认知。在学生看过业务情境视频或动画演示后,不同角色的人员模拟业务工作并展示业务情景。例如,将学生分组为应聘者、不同岗位的员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人员,每个学生承担一个角色,演示招聘、合同、入职、薪资、绩效等业务活动。(3)教学研讨。师生进行业务情境知识研讨、总结,通过学习指导、自主学习、情境再现进行教学内容总结。同时,记录和评价每个学生所学业务知识的情况。(4)教学回放。课堂教学之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随时浏览课程学习内容的回放,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自主学习。

2.4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心理学家研究指出,运用传统式的学习法,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遗忘[1]。情境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为主的模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业务情境展示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课,课程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情境展示、教学知识点考核、教学知识点研讨等学习资源全部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随时回放并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本学期既往课程的内容。另外,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法,能够采集和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通过学习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以上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总之,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方法有明显优势:(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保存课程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下可以反复浏览教学内容,满足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2)提供教学内容的情境视频或动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新颖的学习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注意力。(3)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能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学习数据分析技术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显得更加科学合理。

3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思考

3.1情境教学法改变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着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群体及社会的实际需要相隔绝的缺陷,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活动之内,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掌握上,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法,正是为了改变上述不足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制作情境教学资料,通过引入情境模拟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业务知识的角色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将教学中枯燥的说教变成让学生自主感知知识,通过教师指导、自主体验、总结构筑去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通过模拟企业的业务实际场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工作的基本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情景模拟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战演练,充分促进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2]。

3.2情境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应用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精心编制情境教学的学习资源,例如情境视频的编排和制作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情境视频不是业务工作的简单呈现,而是将教学内容与业务工作实际应用相结合,利用视频和动画技术展示出来。提供的视频资料的内容必须精准,视频资料中包含的知识点内容能够准确定位和播放,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进度,因此需要借助视频检索技术完成情境视频的制作。否则,情境视频的编制很容易流于形式,并出现教学知识点与情境视频资料相互脱节的问题。(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情境现场展示和教学知识点的教学研讨。案例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认知能力展开讨论,否则教育研讨很可能成为漫无边际的“闲谈”,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3)提高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将大量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需要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并且投入更多的精力准备教学资源。因此,需要培养教师灵活应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4)变革教育观念。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法是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的一种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优化教学过程是情境教学法取得成效的关键,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升学生职业认知的重要环节。情境教学法能将学生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拟业务环境之中,触发学生的直观感受,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管理类课程和实务操作类课程应用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法,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教育管理问题。学校及教务管理部门应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林.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75-77.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7

【关键词】师德师风;人事档案;对策

一、教师的特殊职业特点

教师职业具有多变性、特殊性,对学生的成长也起到示范及导向的作用。在工作内容方面还具备创造性及超前性,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及崇高性决定教师应具备学而不厌、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进取等精神,对自身行为加以规范,形成正确的师德观,这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二、现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及问题

就目前来看,现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分别从人事档案管理及业务档案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人事档案内容包括:教师学习经历、工作经验、教师业务水平及其成就,均是以个人单位为主。总的来讲,人事档案涉及诸多方面,是用来反映教师业绩、能力的相关材料。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学术成果与业绩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唯有获得奖励的证书方能纳入教师档案中,而未获奖的信息应被排斥。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教师的教学工作信息、教师备课最能被反映出来,教师每年上课多少学时、教学效果如何则是由学时反映出来,并由学生来打分。与此同时,科研情况也能从人事档案中充分反映出来。就目前来看,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院校依然利用干部档案模式进行管理,难以适应时代的有效发展。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教师在收集人事材料时,有十类最为清晰,包括:职称、鉴定、学历、考核等。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对教师管理工作带来弊端。

(二)业务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师除了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外,业务档案管理也同样存在问题。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涵盖信息量较大,涉及范围广,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依然处于初步阶段,教师缺乏对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视、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规范性不足,这些问题均影响到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为改善这一现状,应对教师业务档案管理问题进行处理,将档案作用发挥出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探索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综上,笔者对教师档案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师德师风进行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档案管理重要内容、提高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率,详情如下: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为促进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实施,应对师德师风加以建立,把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特点。基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念下,青年教师应全面贯彻党的执政方针,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部分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缺乏足够重视,导致教师队伍道德状况出现滑坡,据此提高教师道德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把握内容的创新性,构建一种新的师德师风规范体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反映。

(二)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人事档案的重要内容。教师师德出现问题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教师没有对师德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中学学校要采取措施让教师意识到师德在教育育人中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应强化教师的价值意识,要求将师德落实于实践,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第二,中学学校并不重视师德的建设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自觉深入师德意识。为改善这一现状,应将师德师风纳入人事档案管理中,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水平,并定期考核教师师德,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教师人事档案的信息利用率。信息时代的来临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教师档案信息利用率的提升。为达到这一目标,应对档案管理安全机制加以完善,提高档案管理安全保障系数,认真落实不同档案信息的备份工作,利用数字化技术,保障档案存储工作的安全性。同时,领导人员应适时进行法律法规等教育工作,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在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加入专业的保护措施。此外,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意识到使用互联网就会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相应的威胁,必须利用安全措施避免第三方攻击,避免信息外泄等问题,树立档案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使用电脑、存储资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障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就应重视整体师资队伍的师德素养提升。只有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才能够确保素质教育的开展,才能够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明芳.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175-178.

[2]荣立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校育人成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4):79-80.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8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能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广泛选取教学材料,充分利用实践设施,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建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能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如存贷款、银行理财、证券投资、结算业务等的实际操作。这为其将来从事银行、公司财务管理等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现状

1.缺少适合的教材

市面上,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相关教材品种众多,然而大多数教材要么理论性过强、达不到实用性的要求,要么光注重操作性、理论内容过于简单,能满足培养本科人才要求又切实考虑实践性的教材较好。另外,由于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商业银行在业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上不断推陈出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实的发展变化。

2.实践教学缺乏相应设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很多银行业务,如存贷款、结算业务、外汇交易、证券投资等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若学生能亲身实践操作,将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虽然近年来很多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建设了模拟银行实验室,但真正使用起来用于教学的院校少之又少。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实训软件在仿真上做得不完善,有些只支持柜面业务,有些只注重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实训软件的不完善使这门课程未能达到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目前,很多院校尤其是独立院校中教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师主要是刚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科研基础和实践积累。另外,一些老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真正从事过银行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加上银行业务复杂繁多、变化日新月异,导致该门课程缺乏能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教师。

4.考核形式单一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践

现行的学生课程成绩一般都由期末试卷分(70%)+平时成绩(30%)构成,期末考试由于形式所限,内容更偏重理论部分,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依赖考前突击,平时上课心不在焉,课后疏于思考,不注重实践内容的学习。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实践部门的用人需要。

二、推进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1.广泛选取教学材料,大胆整合课程的理论体系

学校要尽量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如二十一世纪、“十一五”规划等本科教材,以保证教材质量。另外,学校可适当选取各大银行编写的产品手册、培训资料、网站上的业务介绍等作为教学资料的补充。这样,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能很好地了解实际业务。此外,学校应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经营理论与实践,大胆取舍,勇于创新,整合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弥补过去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如银行理财业务等,同时可适当删减与其他课程重复的章节如证券投资等。

2.多种方式推进模拟实践教学

模拟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直接的办法。模拟教学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实训软件,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在适当的章节引入相应的实践内容。目前的银行实训软件大部分针对的是柜面业务,所以柜面业务的讲解,如存取款的操作、同城票据结算等都可以放在模拟实训室进行,一边讲解概念一边进行实操,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实操能力。其他一些业务,如零售业务中的银行理财、贷款业务中的贷前调查等,目前没有合适的实训平台,所以这些章节需要依靠教师引入实践内容。例如,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学校可要求学生选择2~3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期限、投向、收益等方面的比对,学习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同时可利用网上银行展示理财产品的购买。贷前业务的实践内容,学校可以给学生企业的背景资料,模拟保理、保兑仓等业务情景,要求他们撰写贷前尽职调查报告。

3.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目前,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师基本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讲师职称,专业基础都比较好。学校可多开展授课大赛、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技能。在提升业务经验方面,学校一是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定期选派教师到合作银行进行业务实践;三是聘请银行不同部门的职员做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师,让他们把工作经验带到实践教学环节。

4.考核方式改革

学校要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提升平时考核的比重。学校具体可按考核内容分成理论部分及实务两部分,理论部分采取笔试考核,实践部分依据平时实践成绩进行考核。例如,实施模拟实践教学后,实验教学课时占其总课时30%~40%,甚至高达50%,相应的平时实践成绩要占到总成绩的50%,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50%。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使学生平时努力学习和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韩颖.独立学院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2]潘家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