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供给侧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

从客观现实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从中梳理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想,进而形成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成长这个“需求”,去推动幼儿教师自身“供给”的改革,就可以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育;供给侧改革;专业成长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词,其源于经济学,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与相当程度的指导作用。如果将其转换为教育学论述,那就意味着教育领域要做的事情就是:立足于提高教育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育改革,矫正教育要素的配置不当;通过放松某些过紧的教育管理制度、增强教师改革意识,消解当前教育中“师本”的过剩产能,增加幼儿(学生)的“生本”比例,从而实现提高教育行业标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增加有效的教育产品供给,从而让师生生活在健康、生态的教育环境当中,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供给侧视角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

第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不强。在供给侧的视角之下,专业成长的意识就相当于一处结构性改革的意识——改革的是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而从现实来看,幼儿教师无论是公办身份还是民办身份,在较为繁重的保育任务之下,个人的专业成长往往被搁置。第二,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向不明。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看,教师对自己的成长方向不明确,这类教师工作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目标的吸引,而是来自于任务的推动。而这是最容易让教师进入供给过剩状态的——过多的干预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第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不畅。客观地讲,当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并不太顺畅,除却过多的日常琐事之外,幼儿教育相对于其它学段的教育而言,其受重视程度与幼儿教育的地位并不相称,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幼儿教师进入了一种路径依赖,寻找不到新的更好的成长路径。

二、以供给侧思路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我结合幼儿教育的实践,以及对当前供给侧改革思路的理解,我以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基于以下三点思路从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借力:其一,瞄准幼儿,立足“供给”。供给侧改革是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需求,同样,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为了服务于幼儿更好地成长,只有建立了这一思路,专业成长才具有其应有的价值。当前,幼儿成长更多的是个性成长,因而教师的“供给”应当是立足于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需求。如果幼儿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能够摸清不同幼儿的需要,那专业成长就有了坚实基础。其二,解放自己,挖掘“产能”。这里所说的“产能”,是指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行为,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是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没有寻找到一个可供发挥的教育场景而已。教师自身的产能如何发掘,取决于教师如何把握幼儿的成长需要,而产能一旦被挖掘,其出现的就是优质的供给产品。其三,基于成长,提供“产品”。任务驱动的幼儿教育所提供的产品并不全部指向幼儿的成长,而从幼儿的成长需要,放下传统教育中的某些包袱,为幼儿的成长创设更好的环境,选择更好的玩具或学具,设计更有趣的、能够让幼儿身心俱喜的活动,则是成长的重要方向。供给侧结构改革清晰地理清了供与需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知道了要从哪个方向发力才能实现专业成长。有此二者,专业成长便变得更为现实。

三、教育作为一种“市场”环境隐喻的成长本义

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中,特别强调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于是我思考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创新呢?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呢?第一,制度创新固然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给出相应的政策,但作为一线教师个体,不一定非得等外界条件具备才去实现成长。只要教师纯粹地从幼儿实际出发,通过幼儿在园的一言一行去把握幼儿的成长特点,那就可以丰富自己对幼儿的认知,然后还可以判断不同的幼儿在哪些方面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并尝试因材施教,以幼儿的实际发展判断自己的猜想。这如同科学研究一样,充满了探究的魅力。第二,专业成长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更多的应当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如过去朱智贤先生所著的《儿童心理学》,以及今天幼儿教育专家所做的幼儿心理研究,都是幼儿教师指导自己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这些理论往往是超越经验的,又或者说其是可以由幼儿教师去寻找经验验证的。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正是技术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过程。

总之,把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精髓,是幼儿教师指导自己实现专业成长的根本保证。实际教育中需要研之、践之!

作者:朱赛男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