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方法范例6篇

社会教育方法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45―01

以幼儿社会性教育作为推行幼儿素质教育为主要抓手与突破口,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同幼儿社会性素养及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切实促进幼儿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决定幼儿的社会认同感与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一环。因此,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组织和实施,不仅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更有着实现幼儿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转换,以及改革幼儿园课程与改革幼儿教育的普遍意义。

一、基本途径

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日的生活和学习情境就构成了幼儿直接触碰到社会环境,它是有效培养幼儿社会化素质的平台,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重要舞台。在实践中,笔者依据幼儿的特点和社会性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以下几种社会性教育实施途径:

第一,专题活动。以幼儿社会性素质养成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为目标的系列活动课程。重点选择对幼儿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典型事例或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为主题,并以此开发、创设丰富多样的专题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比如,以“我的儿童节”为主题,组织幼儿创作绘画,并把选出的幼儿的优秀作品粘贴在荣誉墙上,供其他幼儿学习。

第二,渗透活动。在幼儿社会性教育统摄下,将幼儿社会性课程的内容向其他常规课程与活动渗透。如,通过把幼儿在园中的日常活动和教学活动课程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素养、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起来,将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渗透其中,当然还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性素养的幼儿。

第三,生活模拟。幼儿教育活动中,笔者常采用“角色游戏”的教育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是开展社会性教育的良好途径。首先,将通常的角色游戏转换为“生活仿真”游戏,强化游戏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应性关系,加强游戏的生活“真实性”及其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增强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效果;其次,对角色游戏进行创新改造,如,把简单的游戏内容改造成丰富、稍复杂些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丰富的角色情感态度和责任,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幼儿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第四,家庭强化。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习惯与能力,首先来自家庭生活的濡染,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获得强化。家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自觉程度如何,对幼儿社会性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与影响,是实施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开展对家长的社会性教育的帮助、服务与指导,建立向幼儿家庭开放与功能辐射的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新型课程。

第五,社区活动。社会生活始终是影响幼儿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将幼儿与大众传媒的接触纳入社会性教育的课程内容,积极组织幼儿参观、访问社区、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可有效加强并保持幼儿同社区生活的关联。

二、主要方法

根据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创新理念,针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具体实际,笔者通过实践形成了实施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一,环境创设法。把日常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入进社会性教育这一目标体系中,为幼儿创设各种仿真、模拟的社会生活情境。如社区生活、饭店就餐、厨房做菜、旅游导游、商店售货等仿真社会,并积极地营造开放的、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在无形式约束、无班级年龄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分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第二,情境教学法。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幼儿的个性特征,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让幼儿热情地参与到多姿多彩的社会性活动中。如,开展情境讨论,或者生日PARTY、春节拜年、才艺比赛等幼儿非常喜欢参与的社会性活动。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2

论文摘要: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采用原始教化以及个体的自我教育,利用各个群体内部的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个体成员形成维护群体存在、促进群体发展的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完成其道德教育。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主要有渗透性、平等性、民主性、单一性和参与性。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很朴素也缺乏科学性,但在艰苦而漫长的原始社会生活中,为原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虽然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但是原始社会也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是原始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一种由诸多代代沿袭、约定俗成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所构成的生活实践方式。这些具体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在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人群中的具体表现也许有一些差别,但其功用属于道德文明传承。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就是利用各个群体内部的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个体成员形成维护群体存在、促进群体发展的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完成其道德教育。

一 原始社会的教化方法

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单独的个人根本无法与自然力和野兽进行斗争,于是形成原始的群体生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几乎完全融为一体。但在原始集体中,个体的自觉意识难以显现,自觉意识只是在集体的共同心理层次上以神秘、互渗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体把个体联合为一体,形成集体意识。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使群体继续发展下去而不至于灭亡,生产活动就必须适应与自然力斗争的要求。群体内部的有经验的老人或者长辈就承担起了对年轻人和下辈进行教化工作的任务,年轻人从教化中获得知识,进而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模仿有经验的人的行为,形成适应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具体的教化内容主要是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

1.图腾、宗教。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把它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原始群体中,那些长辈级的人会从小就教育下一代对图腾的崇拜和信仰,使图腾成为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群体组织的方式之一。通过图腾标志、图腾祭祀等活动达到图腾的认同的目的。当图腾在集体中得到认同,个体的自觉意识便在图腾和禁忌中间接的渗透出来。原始氏族社会的宗教,包括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祟拜。根据考古所发现的原始宗教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其信仰之表现形态多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以及与原始氏族社会存在结构密切相关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亨利·柏格森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认为,对人的道德意志的“训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明时代的诉诸人的理性—一认知和反思—一的训练,另一种则是原始社会中的“神秘的方式”,即通过图腾和信仰来形成个体心中的禁忌。

2.礼仪、制度。

原始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极其匾乏,但仍然存在一些礼仪和制度。不管是诞生礼还是成人礼,对于原始群体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习俗。在各个氏族内部,基本上都有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制度,维系原始社会成员之间的平衡关系。举例而言,摩尔根母系氏族就有包括氏所推选一个酋长和一个军事领袖并可任意撤换;氏族内部人要互相帮助、保护不受外族伤害;氏族可收养外人入族;氏族有共同的墓地、共同的议事会等制度。这些条款不一定以明确的文字记录下来,但通过长辈对下辈的言传身教,使制度和礼仪得以传递下去,只要这个氏族还存在,那这些制度就一定制约着氏族内部的成员的日常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以强制性的公共道德约束个人,使集体意志不被打破,集体利益不受损害。

3.神话传说。

神话的产生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或者物,作为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很容易在原始村落中流传下去。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原始群体中,长辈利用神话故事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成为他们对抗自然力的精神力量。

4.原始歌舞。

根据许多古文物和古文献的记载,原始歌舞是原始人群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再现氏族采集、渔猎、驯养农耕、战争生活和男女爱悦,并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以及对生殖的崇拜。原始歌舞总是与原始人群宣泄情绪的心理和寄托祝愿的观念结合在一起,具有氏族群体祀神娱神的性质。他们创造的这种渲泄情绪、寄托祝愿的歌舞,既是对生活的再现,也是在这些象征性、拟态性的动作中传递了伦理与道德。一代一代相传的舞蹈,并不会被残酷的自然环境所中断。例如,狩猎民族的舞蹈一律是群体的舞蹈。通常是本部落的男子,也有许多是几个部落的人联合演习,按照一样的法则和一样的拍子动作。在跳舞的活动中,许多参与者都混合而成一个,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动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蹈的感觉和动作融合成一体。原始舞蹈的教育意义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和自由平等的观念。 二 原始社会的自我教育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虽然以言传身教为主,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自我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方式。毕竟,那些用来言传身教的内容即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最初都是在先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原始人群在不断的对抗恶劣的自然力和凶猛的野兽,寻求生存的过程中总结,并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来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不管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是怎样的,道德教育始终要经历一个由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

老人的经验和长辈的言传身教只是一个外部灌输的过程,如果要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将外部灌输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在对抗自然力和野兽以及外族人侵的过程中,先民们早就认清了现实,单凭一己之力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于是形成了部落来集体生存和发展。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合理的分配着生产任务,对所获得的为数不多的劳动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照顾到老人和小孩。在这样物质匾乏的情况下,要继续生存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毕竟物质上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未成年的个体最初是被教化去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那当他们成长成为部落内部最有生产力和最有决策能力的成年人时,就需要自己教育自己,将以往的教化的结果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

除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之外,原始部落的个体还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处理个体之间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习惯方法。比如在氏族内部,经常举行议事会来决策。氏族议事会是成年人的会议,未成年者不能参加。如果要成为部落的正式成员,需要经过成丁仪式。这种议事要在严肃的氛围里,对成年的人进行毅力和智力的考验,以检验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氏族或者部落的成员。母系氏族的这种议事会和成丁仪式,几乎完全是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一套道德规范。这样的道德规范,就不仅仅是靠教化就能达到的结果。

三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不一样,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说,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是朴素的,直观的,未能形成科学的完备的系统。但是其道德教育对于整个原始社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维护了群体的意志和集体的利益。总的来说,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有渗透性、民主性、平等性、手段单一性、参与性等几个特点。

渗透性。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在氏族或者部落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完成的。不管是长辈的言传身教还是个体本身的自我教育,无不渗透在日常的实践中,从图腾崇拜中渗透禁忌与信仰,从礼仪制度中渗透权利与义务、从原始神话中渗透理想与勇气、从原始歌舞中渗透自由与团结。而与此同时,这些被教化的禁忌、理想、勇气、自由、团结等道德情感无不通过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形式得到加深并通过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下去。

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始社会虽然生产力低下,缺乏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但氏族或者部落内部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这为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基础。氏族或部落内部每个成员都有获得道德教育的机会,所接受教化的内容也几乎是一样的,教化的方式都是一代一代人的言传身教。民主性在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原始社会中,氏族的首领几乎都是由成员民主的选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撤消。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平衡。道德教化的过程中,不管是接受教化还是自我教育,成员之间既接受来自长辈的经验传授,也贡献自己的经验给他人。

手段单一性。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由于受到自然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像现代的道德教育那样形成一个具有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榜样教育等多种教育方法的科学的系统。它的手段是很单一的,除了自我教育,几乎全部的道德教育方式都在于原始的教化、言传身教,即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3

 

关键词:原始社会 道德教育 方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虽然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但是原始社会也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是原始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一种由诸多代代沿袭、约定俗成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所构成的生活实践方式。这些具体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在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人群中的具体表现也许有一些差别,但其功用属于道德文明传承。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就是利用各个群体内部的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个体成员形成维护群体存在、促进群体发展的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完成其道德教育。

    一 原始社会的教化方法

    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单独的个人根本无法与自然力和野兽进行斗争,于是形成原始的群体生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几乎完全融为一体。但在原始集体中,个体的自觉意识难以显现,自觉意识只是在集体的共同心理层次上以神秘、互渗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体把个体联合为一体,形成集体意识。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使群体继续发展下去而不至于灭亡,生产活动就必须适应与自然力斗争的要求。群体内部的有经验的老人或者长辈就承担起了对年轻人和下辈进行教化工作的任务,年轻人从教化中获得知识,进而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模仿有经验的人的行为,形成适应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具体的教化内容主要是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

    1.图腾、宗教。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把它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原始群体中,那些长辈级的人会从小就教育下一代对图腾的崇拜和信仰,使图腾成为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群体组织的方式之一。通过图腾标志、图腾祭祀等活动达到图腾的认同的目的。当图腾在集体中得到认同,个体的自觉意识便在图腾和禁忌中间接的渗透出来。原始氏族社会的宗教,包括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祟拜。根据考古所发现的原始宗教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其信仰之表现形态多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以及与原始氏族社会存在结构密切相关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亨利·柏格森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认为,对人的道德意志的“训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明时代的诉诸人的理性—一认知和反思—一的训练,另一种则是原始社会中的“神秘的方式”,即通过图腾和信仰来形成个体心中的禁忌。

    2.礼仪、制度。

    原始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极其匾乏,但仍然存在一些礼仪和制度。不管是诞生礼还是成人礼,对于原始群体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习俗。在各个氏族内部,基本上都有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制度,维系原始社会成员之间的平衡关系。举例而言,摩尔根母系氏族就有包括氏所推选一个酋长和一个军事领袖并可任意撤换;氏族内部人要互相帮助、保护不受外族伤害;氏族可收养外人入族;氏族有共同的墓地、共同的议事会等制度。这些条款不一定以明确的文字记录下来,但通过长辈对下辈的言传身教,使制度和礼仪得以传递下去,只要这个氏族还存在,那这些制度就一定制约着氏族内部的成员的日常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以强制性的公共道德约束个人,使集体意志不被打破,集体利益不受损害。

    3.神话传说。

    神话的产生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或者物,作为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很容易在原始村落中流传下去。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原始群体中,长辈利用神话故事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成为他们对抗自然力的精神力量。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法院干警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认真整改背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实问题,做到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和法院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目的意义

1、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标志着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央政法委部署在全国政法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执法工作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的客观需要。

2、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一次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法院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把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贯彻始终;把联系实际,改进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贯彻始终;把思想教育与专项整改、制度建设贯彻始终。通过学习教育达到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和法院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为达到预期效果,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学习文件、提高认识。二是清查思想、正本清源。三是重点培训、深入研讨。四是考试抽查、确保效果。

三、方法步骤: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从6月初开始,到10月底结束,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动员学习(时间2周6月5日至6月16日)

主要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真正把每位法院干警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增强搞好集中教育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学习内容:

1、总书记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指示及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

2、省委领导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讲话及省法院领导讲话。

3、市委领导的重要讲话及市委政法委领导的讲话。

4、中央政法委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5、**院长在全市法院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学习要求:采取集中学习与干警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要求学习要有记录,要有体会,学有收获,切实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

第二阶段:

专题培训(时间8周6月17日至8月10日)

主要任务: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求。主要内容:

1、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的专题讲座;

2、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的专题讲座;

3、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的专题讲座;

4、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的专题讲座;

5、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的专题讲座;

6、请本系统英模人物作事迹报告;

7、邀请市委领导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报告;

8、中院领导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报告。

方法与要求:一是采取集中专题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三是全员培训与轮训相结合。按照内容每周安排一个专题,要求全体干警参加培训。

通过五个专题的培训和三场报告的学习,使广大干警一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二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不断提高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四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五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始终坚持党对法院的绝对领导。为下阶段对照检查和专项整改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阶段:

对照检查(时间5周8月11日至9月14日)

主要任务: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结合全市两级法院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检查广大干警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剖根析底。

对照检查的重点内容:

1、检查依法治国的思想是否树立;

2、检查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是否牢固;

3、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否增强;

4、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是否真正确立;

5、党的领导的观念是否坚定;

6、在执法办案中是否存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注重社会效果的问题;

7、工作中是否存在着拖案不办、司法不公、、徇情、徇私枉法的问题;

8、在法院内部管理上,检查是否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制度措施是否健全,工作运转是否正常;

9、在廉政建设上,检查廉洁自律做得是否存在不足和有问题;领导干部的自身表率作用是否发挥到应有作用。

方法与要求:

1、领导带头。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自己找、领导点、集体议、群众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个人自查。对照重点内容: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自身的问题写出自查报告和剖析评议材料。

3、开门征求意见。通过问卷调查、专访座谈、举报热线、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廉政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律师、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群众意见和建议。

4、结合当前正进行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评点案件。对因裁判不公、执行不力、工作不负责任、作风简单粗暴引发的上访、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进行核查,发现问题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5、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认真对照检查的基础上,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法院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要邀请纪检会、政法委、组织部等部门的领导参加。

第四阶段:

专项整改(时间4周9月15日至10月15日)

主要任务:针对查找的问题,逐一疏理归纳,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逐项抓好落实。

整改内容: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并且认真做好组织调整、责任追究和建章立制工作。版权所有

整改方法:针对问题,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确定整改时限,逐项逐件抓好整改落实。

整改要求:一是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联系;二是要与规定司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紧密联系;三是要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密联系;四是要与法院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既要认真查找和解决司法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理好全国法院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的十个方面的关系,认真落实全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第五阶段:

总结验收(时间2周10月16日—10月31日)

主要任务:按照验收标准组织检查,验收集中教育的效果,认真搞好集中教育的总结。

检查验收标准:

1、思想认识到位。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全市法院干警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态度端正认真工作积极主动,真正达到“两不误,两促进”。

2、组织领导有力。法院党组重视,“一把手”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密切协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集中教育活动有声有势,并取得明显成效。

3、工作措施落实。方法步骤、主要环节、工作质量符合方案要求,联系实际密切,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4、目标任务完成。集中教育活动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完成,取得明显教育成效。

验收方法:中院组成5个验收组,会同市政法委考评组对各基层法院进行检查和验收,具体做法: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的测验考试(与各个阶段结合,每次考核考试结合总评);

2、听汇报、看资料;

3、征求当地党委、人大、政协、纪委、组织部、政法委的意见;

4、采取走访和随机问卷调查方法,请各界人士对集中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四、组织领导

1、强化责任。中院成立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政治部主任**为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的社会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基层法院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实行党组书记、院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政工部门牵头组织,各业务部对口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把全市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5

 

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化教育的作用

 

1.1提高受教育者能力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伸至日常生活和工作,引导我们如何树立正确思想和端正心态。譬如帮助学生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种社会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独立思考,并在实践当中理解相对晦涩的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有可能在社会实践当中得到充分调动。

 

1.2端正教育思想观念

 

社会的动态发展,各种思想教育工作,均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即便同一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可能由于地区和受教育者身份的不同,存在差异性较大的教育背景。譬如医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向于医德医风,而文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向于人文道德等。思想政治的社会化教育,正是要求倡导紧扣具体的教育背景,区别性地对待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尚未接触社会之前,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无非从听闻、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间接渠道获取,譬如从有关大学生就业后不堪生活和工作压力自杀的新闻,学生联想到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及意志力等。思想政治的社会化教育,将突破单一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紧扣实际生活和工作,达到预期的实践化教育成效。

 

1.3盘活理论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化教育,将继承传统教学的各种优势性方法,同时利用包括多媒体和电脑等各种技术性教学手段,尝试性地突破单向和封闭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声音教学、视频教学、图片教学和文字教学等综合性方法,试图盘活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期间,课堂中不仅有生动的实例案例,还会通过各种专题讲座,围绕讲座主题,为学生整体性地释疑解惑。譬如以“工作压力”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列举了社会上各种不堪工作压力做出负面行为的实际案例,然后针对案例分析产生工作压力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如何在工作中卸下思想包裹,端正就业观、工作观和生活观。这种类型的专题讲座,能够更生动地诠释各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思辨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化教育的科学方法

 

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化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因此,社会化教育的尝试有可能出现各种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在做好社会化教育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1社会化教育准备工作

 

不同的教育方法,所需借助的教育资源可能有比较大的出入,尤其是思想政治这种对时代性要求比较高的教育工作,更需要贴近我们的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开展社会化教育之前,我们所需作为铺垫的准备工作,要分为两步:

 

2.1.1教育规划的统一。即便是差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最终也要回归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实践化的教育工作无法结合受教育者在不同阶段的主客观情况。这样教育工作可能出现紊乱性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化教育工作,由于是针对学生而言,因此需要保证教育规划的统一性,以序列化的整体性教育,协同促进社会化教育工作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步。

 

2.1.2教育队伍的建设。为避免造成师资资源的浪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理论专业的教师,也将担任社会化教育的工作者。因此关于教育队伍的交涉,要考虑到师资的全方位原则,不仅不能够和理论课程造成冲突,反而在社会化的教育涵养方面,必须端正教育队伍的正确认识,在理清社会化教育的主流方向后,同步提高自身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修养水平,特别是二者的协调开展,务必保证互相紧扣和相得益彰。

 

2.2社会化教育资源整合

 

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课程理论的内化,除了要与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有关外,更多时候必须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化教育的平台,在共享和互补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化教育重要的物质条件。

 

2.2.1紧扣国内外社会发展情况。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和国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宏观事务息息相关,在宏观环境改变之后,细微至学生身边的工作和学习,也将随着调整。譬如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又如国家规定公司都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学生在就业之后,必然能够获得更多待遇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随着国内外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变,必须根据环境的改变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合理的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主题。比方说近年来主席提出“中国梦”的社会发展理论,学校应该围绕“中国梦”开办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专题研究会议,通过对“中国梦”内涵的深刻认识,提炼出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有关的思想政治文化精髓。

 

2.2.2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课程活动的组织。所谓社会化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亲身投入社会实践中,在学校内部各种社会化教育课程活动的组织,同样是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形式。譬如某校邀请毕业后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学生,回校参加毕业生动员大会。这些毕业后的优秀学生,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讲述职场的真实情况,并引导后者如何端正心态和刻苦钻研,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打一剂奋斗拼搏的“强心针”。又如第二课堂的开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办各种类型的活动,要求学生撰写学术报告,以此检验自身的思想行为,并总结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方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闭门造车”的桎梏。

 

2.3社会化实践活动开展

 

社会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亲身投入社会实践中,譬如专业实习、实践指导、社会实践调查等,这些都是教育成本较低,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

 

2.3.1专业实习。专业实习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在校内开设实习基地,由校外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共同担任实习导师;另外一种是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由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类型的实习岗位,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亲自领悟各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涵,实现理论知识到社会化学习的升华。

 

2.3.2实践指导。学生实习领域的差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的社会化教育往往有诸多不同点。如果教育工作者未能紧扣实际情况,那么实践指导很有可能本末倒置,影响教育成效。对此,笔者建议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实践指导,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统一指导,并由学生提出各种社会化实践的疑问,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一一释疑解惑。

 

2.3.3社会实践调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众多,在短时间内,学生无法通过社会实践,对其进行一一领悟。在此,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必要选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与其自身生活、学习和工作最为密切的内容,设计社会实践调查问卷,以各种渠道进行实践调查,譬如某学生来自贫困地区,在校期间通过勤工俭学,并依靠奖学金勉强完成学业,但该学生在毕业之前陷入了迷惘状态,觉得自己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被勤工俭学代替,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围绕该问题,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参与职业的动机、职业道德理解等,归纳成一份社会实践调查问卷,并亲自到各家企业面试。后来得到多家企业的肯定答复,并有数家企业向其抛出橄榄枝。

 

2.3.4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会选择到某个企事业单位就业,在此适合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内容,职业道德素质可谓非常重要,譬如敬业、团结、守时、信用等,在没有参与社会工作的情况下,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通常会比较模糊。此时学校应该在专业实践指导时,列举各种生动的社会实践案例,让职业道德素质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习惯性意识。

 

2.4其他社会化教育方法

 

除了以上的社会化教育方法外,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社会化教育方法。

 

2.4.1规章制度的学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笔者认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该在全方位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之后,找到理解规章制度的切入口。规章制度是规范个人行为的重要微观型规范,对其学习,并非墨守成规地遵循,在发现规章制度存在漏洞时有必要提出个人疑问。至于学校,在设计规章制度时,要紧扣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情况,完成组织、阶段、课表、教务分工、实践培训、总结交流和考核等的安排,同时明确社会化教育的各种相应责任。

 

2.4.2教育者的严格指导培训,包括社会化教育的目的、意义、要求和安排等,都要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譬如某个学生选择了社会化实践的主题后,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分析选题的合理性,以协助找到选题中理论和社会化实践的契合点,这样社会化教育的思路才会更加清晰。在此笔者建议教育工作者合理设计指导培训工作文件,搜罗各种社会化教育的辅助教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化教育的主动性。

 

2.4.3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考核机制的设计,目的是检验学生参与社会化教育的成效,包括参与程度和综合表现等。适时可根据预期的考核标准,对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成效的评定,对于优秀的典型,应进行表扬和宣传,而对于成绩不优秀者,则要进行重新指导,必要时要求其重新参与社会实践,以此彰显社会化教育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原则。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分析前期教育活动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结合队伍思想和工作实际,对教育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学习、再深化,通过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健全完善队伍经常性教育机制,进一步提高广大干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要求的认识理解,解决在执法思想和执法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从概念到理念,从理念到指导执法实践的转变,切实提高执法和服务能力,树立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此次活动共分为宣传动员、集中学习培训、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时间为两个月。

1、宣传动员阶段(4月中旬)。局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和部署。各部门在局动员的基础上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2、集中学习培训阶段(4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取集中培训、组织观看资料片、开展“以案析理”讨论等形式,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再学习,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实质。区局将组织青年干警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周。

3、整改提高阶段(6月中旬)。在抓好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各部门和全体干警要紧密联系实际,通过组织“回头看”的形式,搞好自查和整改,建立健全教育的长效机制,抓好执法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同时,认真做好迎接各级考评验收工作。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搞好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查摆、带头整改,做学习、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表率。

2、做好结合文章。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执法规范化建设年”、“机关作风建设年”、“服务环境建设年”等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科学安排,互为补充,共同提高。要处理好学习教育活动与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关系,实现“两不误、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