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社会教育的缺失探讨

道德社会教育的缺失探讨

在当今的学校道德教育中,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道德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道德的本质———实践性。

涂又光先生的一句话说得好“知道为智,体道为德”,所以道德教育必须结合生活、融入社会。

一、道德社会教育的缺失

社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文化、教育等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各种社会成员所开展的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指的是社会发展、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具有一切教育意义的一切活动。广义的社会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我们这里所谈的是狭义的社会教育,主要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重点谈的是以社区为主的社会教育。

道德是在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源于人的生活,所以它应渗透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学生嘴上能说一套大道理,可是一旦面临现实道德情景,却难以付诸有道德的行为或不知所措。长期以来,我们把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割裂抽离出来,仅仅靠单独的课程(公民课、思想品德课等)、配备单独的教师、设立单独的机构(如政教处、德育处等),来实施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过程,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要发挥知、情、意、行整体功能。德育既不能从人的活动中分离出来,也不能限定德育的空间范围,德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脱离活生生的人际交往,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课,学生是很难对它产生兴趣的,也就很难形成道德体验,并进行道德判断、选择,进而产生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所教的道德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德育也就缺乏实效性。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社会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建立更新或完善了一大批与社会教育有关的法律和行政规章;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获得了社会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但是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一种形式化的状态,如果说结合的比较紧密的话,那也就在时期,况且还做得过了头,在现实的教育体系中,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仍然是纸上谈兵。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承担了社会教育的主要功能。

在21世纪不会外语、计算机的人被列入功能性文盲,那么,从社会能力来说,不能与人友好相处、不能与环境协调一致、情感缺失、生命价值意义缺失的人都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不再是一个地域概念,它是架在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政治地位和不同教育水平的全体成员之间的一座桥梁,从而使各个文化素质的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成为一种可能。社区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的社会化、社区活动的教育化和居民教育终身化。社区教育在打破教育封闭状态上,在扩大教育与社会各界联系上,在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社区教育便于统筹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密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的关系,形成教育网络,便于德育的实践和落实。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以社区为依托来发展道德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趋于一体化,已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德育的发展方向应当由学校道德意识的培养和社区的实践结合起来。

二、国外道德社会教育的成功经验

目前世界各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道德教育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全社会各个方面都要重视做好道德教育工作,因为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很多,小说、电影、录像、电视、音乐、体育、青年团体、宗教团体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学生,而学校不可能成为阻断这些影响的独立的教学机构。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是学校、全社会各个部门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不能只靠思想政治工作和少数德育工作者去做。

美国中小学普遍开设“公民教育课”和“法制教育课”,全美建立了中学生社会服务网,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具体服务内容,如为穷人募捐,在贫民收容所帮厨,为低能儿童当家教,到社区或学校自助餐厅无偿服务,帮助无家可归者,自愿教跑步、游泳、体操等。全美现有志愿服务人员6000万,中学生占很大比例。教育机构认为,引导中学生尽力而为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才能,做力所能及的无偿服务工作,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公共社区的责任感,一个人年轻时就做好事,往往一辈子都做好事。

在新加坡,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忠诚周”、“礼貌周”、“孝顺周”、“睦邻周”、“清洁运动周”、“国民意识周”等特别周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新加坡1999年颁布《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英国学校的社会活动有两种,即社会政治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英国大多数青年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例如,

(1)国际特赦组织中的年轻成员从1988年的1300人增加到1995年的15000人;(2)在申请参加社会志愿者的全天之员工人员当中,18岁以下占60%;(3)绿色和平组织中年轻成员从1987年的8000人增加到1995年的420000人;(4)一份来自英国志愿者中心1991年大报告中显示,在1990年,有55%的18~24岁青年参与到一些志愿者行动当中去。通过社会活动,使在校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需要,增加他们对社会结构和过程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个人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发展。

国外的道德教育切切实实的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三、社会教育———我国道德教育亟待补充的一课

当今社会,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社会,正确而灵活地做好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想有效地达到德育目的,必须遵循德育规律,掌握德育方法。但重点要落实在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德育主体或再生产德育主体的过程。我们不能仅仅把学校德育过程看作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而应看成以学校和社会双向互动的教育和受教育过程,学生主体德育的养成过程。在社会转型期,学生处在道德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加上受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他们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进行道德评价时已经不再轻易的将其简化为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好坏、善恶的对立。对于学生自己来说,道德评价的结果和道德评价体系不仅会促使其依据一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还会促使其依据一定的道德理想来激励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自我的良好的道德评价体系,科学客观的道德评价对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社会来说,有德无才的人是脆弱的,有才无德的人则是危险的。#p#分页标题#e#

道德是个体与社会在良性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形成的。

西方新教育运动就是针对旧道德提出来的。他们要求尊重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和经验,认为不存在一种绝对的道德真理。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道德判断能力而不是机械的品格训练,儿童道德是在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各种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国外德育重视与社会教育相结合。那么我国的社会教育应如何实施呢?首先,将学校德育与社区紧密联系起来,走出德育仅仅是教育部门责任的误区,使全社会参与管理。社区领导要走进学校,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而学校也应多与社区教育委员会联系,进行合作、沟通。其次,发动社区支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社区应从物质上、精神上帮助学校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社区可以为学生建立一系列社会实践、思想教育基地,将活动长期搞下去,在活动中育人。再次,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安排,资源共享,与学校紧密结合,进行基地、活动中心、培训班等建设。最后,学校也要进入社区,组织家长学习,形成新的教养观,以支持配合好学校工作。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功能,融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为一体,重视德育的实践性。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基本道德行为的养成,在道德品质的教育中,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在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和培养各种才能的同时,正确评价和选择社会信息,在实践中完善个体的道德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个体与集体的评价标准的趋同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