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范例6篇

职业教育语文核心素养

职业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与人交流能力 高职语文

近几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办学的理念、规模,还是培养人才的质量、数量,都显示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国际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也与以往发生了改变。改变主要表现在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上,这些已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标准。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各高职院校调整教育理念,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职业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的三种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行业同样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之一,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对人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它主要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项。

其中与人交流能力被排在首位,这与每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所呈现的作用相吻合。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求职应聘、入职试用还是晋升发展,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往往成为各项能力之首。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职业招聘会现场,几乎所有职业岗位都提出需要与人交流能力强的应聘者。在职业发展中,人们花费大部分时间与人沟通、交流。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每个职业人的发展、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的建立。在职场中,与人交流能力的高低往往是决定职业人才职业活动成败的首要要素。

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流的活动形式有多种,主要涉及听、说、读、写四种。而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语文课程教学是基础和关键。

但是,在当前的各高职院校中,以往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教学理念还继续存在,甚至有些院校已停止开设《大学语文》等相关人文素养课程。另外,高职院校与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理想信念淡薄,自卑心理较强,价值取向不明确等特点。基于以上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与人交流沟通困难等不正常现象,并在走出学校后无法尽快完成角色定位,职业核心能力缺乏,人际关系差,社会适应能力低,与人合作不够成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提升语文教学的地位,对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与人交流能力非常重要。

那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如何满足职业人才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高职院校语文要更新教学理念,要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它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落后的教学理念则会使教学实践走入误区。作为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落后的方面,更新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思考和创造。

在更新教学理念过程中,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中的重要性,不再将语文教学边缘化,让高职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对高职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让现在枯燥乏味的语文课程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更促进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完美健全人格的塑造。同时也可以使高职语文真正承担起提高受教育者职业核心能力的使命,完成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从而最终圆满完成高职教育的神圣任务。

更新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语文教师除了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有较高要求,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语文教学内容在根据专业需求和特点设置的同时,要兼顾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满堂灌,而忽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致使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学生的实际技能无法形成。

高职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质: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高职教育通过系统的语文课程群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质培养与形成的过程是渐进式的,高职语文教育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对经典文学文本的诵读解析和历史人物的介绍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精华的内涵;通过《应用文体写作》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具备较强专业文种写作能力;通过《普通话》与职业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口头交流表达能力,同时在上述课程群中贯穿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与人交流沟通的提高。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与人交流能力又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首要能力。高职语文教师通过运用语文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以及较强的交流沟通职业能力,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把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和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业昆.有效沟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

职业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范文2

    现在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上,这些已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标准。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各高职院校调整教育理念,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职业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的三种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行业同样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之一,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对人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它主要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八大项。

    其中与人交流能力被排在首位,这与每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所呈现的作用相吻合。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求职应聘、入职试用还是晋升发展,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往往成为各项能力之首。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职业招聘会现场,几乎所有职业岗位都提出需要与人交流能力强的应聘者。在职业发展中,人们花费大部分时间与人沟通、交流。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每个职业人的发展、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的建立。在职场中,与人交流能力的高低往往是决定职业人才职业活动成败的首要要素。

    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流的活动形式有多种,主要涉及听、说、读、写四种。而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语文课程教学是基础和关键。

    但是,在当前的各高职院校中,以往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教学理念还继续存在,甚至有些院校已停止开设《大学语文》等相关人文素养课程。另外,高职院校与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理想信念淡薄,自卑心理较强,价值取向不明确等特点。基于以上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与人交流沟通困难等不正常现象,并在走出学校后无法尽快完成角色定位,职业核心能力缺乏,人际关系差,社会适应能力低,与人合作不够成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提升语文教学的地位,对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与人交流能力非常重要。

    那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如何满足职业人才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高职院校语文要更新教学理念,要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它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落后的教学理念则会使教学实践走入误区。作为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落后的方面,更新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思考和创造。

    在更新教学理念过程中,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中的重要性,不再将语文教学边缘化,让高职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对高职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让现在枯燥乏味的语文课程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更促进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完美健全人格的塑造。同时也可以使高职语文真正承担起提高受教育者职业核心能力的使命,完成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从而最终圆满完成高职教育的神圣任务。

    更新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语文教师除了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有较高要求,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语文教学内容在根据专业需求和特点设置的同时,要兼顾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满堂灌,而忽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致使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学生的实际技能无法形成。

    高职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质: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高职教育通过系统的语文课程群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质培养与形成的过程是渐进式的,高职语文教育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对经典文学文本的诵读解析和历史人物的介绍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精华的内涵;通过《应用文体写作》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具备较强专业文种写作能力;通过《普通话》与职业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口头交流表达能力,同时在上述课程群中贯穿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与人交流沟通的提高。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与人交流能力又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首要能力。高职语文教师通过运用语文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以及较强的交流沟通职业能力,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把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和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业昆.有效沟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

职业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创新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作用

1.促进完美人格的塑造

中职语文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归去来兮辞》带给我们的是热爱生活、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前赤壁赋》表达出作者的超脱旷达及其身处逆境时自我调控、泰然达观的心态。 这些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丰富审美素养

中职语文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启迪审美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使学生透过美的语言受到潜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有着显著特色,且不受困于升学率的学校,没有了升学率,就没有了压力,学习就没有了动力。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几乎没有。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一提作文就头疼;还有学生认为,我们在初中已学过语文,早会了。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表现为: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弄不清楚,有的干脆抄作文选。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入门,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是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三、创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

专业化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指的是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和特殊性,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就不能等同于普通高中,从生源比较来看,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过去大幅度下降。虽然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要求初中以上的学历,但据初步估计近年来中职新生中有很大比例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语文教育具有低起点的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由此可见“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理清中职教育的内涵,重新解读中职语文的性质,确立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导向。

转贴于

2.创新教学内容

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分析和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风格和人文内涵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使大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大学语文“学以致用”。

3.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数也不一样,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选讲教材中的某些篇目,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以文学欣赏为主,发掘作品中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教师还应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有效的途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使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

4.创新考核方法

现阶段单凭一套试卷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很有限的。在考核过程中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闭卷、开卷笔试以及口试都是常用的考核方式。如对于必要的理论知识、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文写作等,可采取笔试。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可要求学生写赏析性文章。这样虽然会增加阅卷难度,但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作用。笔试以外,口试对于考核学生的读、听、说的能力很有效。高职大学语文考核不应该杜绝口试。如在平时开设的口语训练中掺入考核,能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热情。考核的形式很多,如读报、演讲、讨论等。通过考核促进平时的训练,激发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不同专业其考核形式亦可不同。如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可侧重理论基础知识与口语相结合的测试。教学离不开考核,好的考核方式能够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高职大学语文应该不拘一格,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变一元化为多元化,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准确、科学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参考文献:

[1]罗毅.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A].第十届全国大学语文学术年会论文[C],2004.

[2]程丽丽.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学语文教育模式[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1):13.

职业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范文4

论文摘要:高职语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单一的课程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出发,探析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提出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公共必修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和考核模式,以解决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仍处在摸索和创新阶段,而高职语文作为一门融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化基础课.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受到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高职语文教学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高职语文教学特色的形成。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实践表明,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考核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需求。

一、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职语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单一的课程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语文教学固有的弊端也日渐明显。

1.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院校只认识到高职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大多数专业只开设《大学语文》,甚至不开设;有的专业不开设《大学语文》,或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没有认识到高职语文也可以作为一门综合的技能课程,也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2.高职语文教学存在学科地位弱、课时量少、教学形式和手段落后、评价体系单一等诸多问题。

3.高职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不足与社会对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把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对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缺少基本礼仪和面试技巧。对应聘岗位了解不多,答非所问是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一些高职生在毕业时。连自荐信都不知如何写。

4.高职语文教学师资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有待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这些都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正确定位《大学语文》,树立以人文教育为主的“大语文”教育观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教学,只能解决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一门课程的教学只能解决某一方面的教学课题。当前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很模糊,大多把它作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能教材,笔者认为这既不合理又不科学。虽然,一些学者和基层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提出了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难题和瓶颈.特别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徐中玉指出:“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基础课”.“对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方面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更应该侧重人文性和审美性.多进行人文教育。这里讲的人文教育主要是针对唯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流弊提出来的。“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目的,以‘文’为手段,实现人文关怀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题.以文化建构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体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和原则”。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更多地把语文作为工具性来看待,因而注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字词讲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写作特点总结等固定模式教学,却忽略了整体性的解读,往往造成整体意境的割裂,进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构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突破这一模式,教师应有“大语文”概念,结合天文地理、自然科学,更多地用比较联想的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事的原则和道理。《大学语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以情感人.这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三、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语文实际上也是人的一种技能,更应该把语文当作一种技能进行学习和传授,而不仅仅是基础。很多学校在分科目的时候,也把语文放在基础学科里。到了大学,也把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直至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多文件讲话中,也把语文列入基础性学科。这些固然都没有错,但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有意无意中就淡化了它的技能性,以及它作为社会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交流能力。”可见,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把它作为是一门综合课程,一种技能来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流能力,提升学生获得外界信息和指令并进行筛选运用交流的水平,成为学生面对职业变革,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这就要求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突破原有的传统思维,扩大内涵,延伸解读,从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写作教学三方面建立公共必修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以便解决高职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不足和社会需求提升矛盾的问题。

1.在阅读教学方面,建立以《大学语文》为主的基础课程,对外延伸,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筛选运用信息能力。教师可着重进行阅读分析和文学鉴赏,让学生体味中外文学经典,通过了解和体会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学品位,促进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在听说教学方面,可以选择开设《演讲与口才》、

《应用口才》、《商务口才》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个人知识、智慧与能力的综合反映.体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它能让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人取得事业的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采用仿真环境的模拟实训和考核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展开有效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水平,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并由此引发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内在需要,最终实现内外兼修。

3.在写作教学方面,可以选择开设《商务写作》、《应用写作》、《文学写作》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通顺又扎实不可。”其中“实用的文章”就是应用文。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不仅具备职业的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不论是市场调研、商业策划、企业书函,还是个人求职书、工作报告、竞聘演说等都需要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高职语文教学中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高职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必备语文能力的需要。应用写作的教学是一种实用性、应用性、技巧性很强的写作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建构基于课堂教学、校园网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和课外实训的开放性、立体化应用写作教学训练体系,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

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考核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过去以文学知识、语言知识考核为主,侧重对学生的记忆和阅读分析能力的考核.对听说写方面的考核不够重视,这种考核模式不太符合高职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太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为此学校应改革教学考核模式,通过对高职学生从事职业的岗位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准入考核,进一步夯实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以适应职业的技能要求、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求。

1.转变以知识考核为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考核模式。

过去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主要是以知识考核为主,听说写方面不够重视,为此,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注重过程的考核办法。鉴于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课程的考核应以课内成绩和课外的动态考核相结合,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着重听说写方面的考核。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两者有机统一于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又能培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职业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高职英语

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如此。培养应用型、实用性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而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而英语作为一门注重实用性的学科,高职院校要想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需要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角度去审视当今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也可以成为关键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时具备的除专业的岗位能力之外的其他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可携带、可迁移,不管从事哪一个职业岗位都需要这种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可以从容的应对外界工作环境和岗位的变化,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的企业界中,在被一些企业采纳后,逐渐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他们认为高职类的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教学核心和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当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其教学的核心,在实践课程教学、专业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够重视。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教育者对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还不够明确,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考证”目标,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够重视。

(二)教学内容脱离专业实际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在制定英语课程时,过多的借用了本科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式不当和培养力度不够大的现状,过分突出了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目前,每个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版本不一,但这些版本的教材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英语能力为教学目标而编制的,这个教学目标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有太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更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没有创新

目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依然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通过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法、词汇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并容易出现一个压抑沉闷的课堂氛围,使教师失去传授知识的动力与快乐,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四)评价标准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具备机构管理能力、工程建设能力、商务服务能力等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的技术技能,不仅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还具备商务社交能力。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方法模式僵化的搬用本科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所选用的教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是过于重视理论教学,重视基本语法和词汇的记忆和应用,根本没有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真正的意义和用途所在。我国的英语等级考试也过于重视考察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如主要就是考察学生的词汇、语法等的记忆和应用情况,只是通过一张英语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够科学合理的,也完全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断送了学生长远发展的机会,也很难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当前高职教育的英语测试方法通常以书面考察的形式来完成的,这样根本无法测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实用性强是英语科目的显著特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下改革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能够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其次,对当今高职英语教学实施改革也是顺应时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课程改革也要加快其前进的步伐。依据新课程标准,学生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只需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即可,以此来培养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一个教学分工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满足教学改革要求。

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根据培养目标,改革英语教学课程体系

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依据这个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教授学生知识相结合,真正的将素质教育多是到位。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基础课中包含实用英语课程,那么从教学内容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大纲的定制等真个体系都要将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形成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的素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设置教学课程时,不仅要确保学生学到各种技能和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技能和知识的能力及与人合作的精神等综合素质,真正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能力、素质、知识等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高职院校还应为学生开设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历史等方方面的选修课,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又能使学生能够用一个更轻松的心态了解英语,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乐趣。这种能力就是学生在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能像用自己的母语那样娴熟,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就是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应用意识

教师应放弃传统的重视文章内容的讲解,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重视语法和单词分析,忽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应用能力较弱的问题加大重视度和培养力度。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下面的两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一是可以模拟情景教学的环境,加强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二是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侧重点的培养不同行业的异域语言应用能力。

(三)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

1.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有熟练的英语口语能力,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尽可能多的英语教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在授课或与学生交流时越多的实用英语,学生就可以越多的得到接触英语环境的机会,从而激发起其用英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投稿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致。

2.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有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讲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此一来不仅活跃里课堂气氛,使学生参加了课堂活动,还可以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思考并探求问题的答案。

3.开展了外活动,搭配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建议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一些经典英语电影或听一些英语歌曲,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英语活动,是英语教学的过程更加趣味化、具体化、多样化。

(四)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知识的变化速度让人应接不暇,一个人要想得到持续的发展,需要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在高职学生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是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一生成就的大小,决定他们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否能够轻车熟路的驾驭不断更新的知识,决定他们是否具备持久的市场竞争力。不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还是决定努力考取更高水平本科学历,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终身学习能力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来进行。比如,教师多搞一些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社团、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会、英语角、晚会等活动。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青壮年阶段,所以都会喜欢那些有创意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活泼的活动。在举行这些活动之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宣传和指引工作,让学生不仅知道要举办这些活动,还要让他们真正的了解举办这些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并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之间不仅要在生活上要互帮互助,在学习时也应这样,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建立英语学习中心的方式进行。学习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语言材料和人机英语对话的机会,通过模拟真实的英语环境为学生提供实用英语的机会,弥补了在学习过程中语言环境不足的问题。此外,英语学习中心提供的学习内容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和补充巩固。

五、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及时的对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要照眼于未来,确保高职院校所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模式符合时代的潮流,并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既职业核心能力,并以此作为引导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2]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4-8.

[3]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7):41-43.

[4]刘莉,田小芳.试析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J].南方教育,2009(2):74-7.

[5]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3(18):156-157.

职业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范文6

核心能力是任何职业、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一般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高职大学生而言,核心能力对适应社会生产方式、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变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的核心能力状况总体来说并不理想,在礼仪、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比如:缺乏大学生应有的人文素养;缺少耐心、毅力;心智不成熟,做事情绪化;自我意识强,缺乏与人合作的态度与精神等。这些缺乏的东西需要在接受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进行补充。当然高职学生也有可爱之处、有美之处,只是需要激发使之成为常态的表现而已,激发其美需要高职教育来承担。所以说高职教育必须始终贯穿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而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有契合点,如果采用适合策略将二者融合起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能力提升。具体来讲,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到,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服务的。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本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三者的结合。就公共英语课来说,它与关键能力涉及的内容有许多联系点,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在阅读、写作、语言交际等内容教学中承担了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任务,因此首先从理论上讲,通过高职公共英语教育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只要刻意将二者结合进来,应该能取得教学质量与能力提高的双赢效果。笔者均是多年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文中将就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论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策略及意义。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策略及意义

(一)教学模式创新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以我校为例,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原有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依据,创立EGP与EOP相融合的“非常3+1模式”,即在原有三个模块(听说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的基础上又增加项目活动模块。项目活动模块就是依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设计的工作项目,如针对教材中FOOD主题,设计了“SERVINGYOU”的项目,即让学生设计菜单,编写就餐对话并进行角色模拟表演。每个项目都是团队合作完成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有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准备、学生课堂展示、活动评价总结四个环节。要完成每一个项目,学生需要充分合作、积极准备。在每个项目进行的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查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当众演说、竞争意识等关键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这一点从项目进行一学期下来的教学成果中得到了印证。

另外,针对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我们进行了分级教学实验。通过学期初的测试,选出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进入实验班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班学习。这样,两种班级能采用水平相应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确立各自相应的更为实际的目标,以更大热情投入英语学习中,获得宝贵的成就感。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当下在校高职学生从年龄上说,基本属于“95后”,他们在思维和行为上都有新的特点。僵硬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他们面前是无力的。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遵循“快乐学习”主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参与”意识,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必需的。如听说内容中,由学生依据创设的情境编写对话,进行角色表演;阅读教学中,由学生分组合作,学生变为老师,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在应用文写作中,由学生设计出精美的菜单、名片等。总之,在每个模块进行中,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既学知识,又锻炼核心能力。

另外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课下也不会主动学习,那么怎样使他们保持注意力,并在课下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呢?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课件很能吸引学生眼球。另外,我们还开设了互动式课程网站、教师个人博客等,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电脑使用技能及沟通交流等核心能力。

从教学方法及手段革新来讲,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已经进入高职英语教学中,为教学及能力培养提供了新尝试。

(三)过程考核方式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课程考核方式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以我校为例,在英语课程考核方面,改革原来由一张期末试卷评定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的做法,采用注重过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过程考核内容既有如按时出勤等日常行为评价,又有课程内容掌握程度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要想通过考试并取得好成绩,需要持续努力才行。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他们缺少的。同时具体考核内容测试采用开放形式,如应用文写作测试就是由学生手工或者电脑设计名片、菜单、邀请卡等,在设计完成过程中,一方面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有机会展示、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丰富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除了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外,我们还增加了一些辅助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其中包括刻意添加的内容,如每个单元内容结束后会有一次英文电影欣赏课。还包括适时添加的内容,如行课过程中,甚至课间十分钟,适时加入与当时适逢的节日、发生的事件、热点人物等相关的英语内容,材料选自《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希望英语》、《二十一世纪英文报》等。加入这些内容,在丰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学生语言文化感知能力,欣赏水平、情商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念可以渗透教学各个环节。对高职学生而言,核心能力对其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实现人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英语教学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有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将学生语言技能发展与职业素养提高、核心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质量与能力培养的双赢效果,从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0(7).

[2]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浙江大学学报,2000(7).

[3]徐朔.关键能力培养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外国教育研究,2006(6).

[4]姜大源.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