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分析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分析

一、校企合作现状问卷调查

2014年下半年,我们从校企合作广度、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合作持续度和校企合作有效度四个维度设计了问卷,分别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对象(政府、行业、学校、企业、教师)设立36个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政府(行业)调查主要内容

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效果;②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效果;③校企合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④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⑤政府(行业)介入校企合作的方式;⑥地区校企合作机构设置情况;⑦校企合作政策支持情况。

(二)学校调查主要内容

①校企合作机构设置情况;②校企合作单位数量;③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④校企合作领域及主要内容;⑤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情况;⑥接收企业投入资源情况;⑦与合作单位的平均合作周期情况;⑧每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单位比例;⑨校企合作成果;⑩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12促进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

(三)企业调查主要内容

①单位行业性质及合作意向;②校企合作内容与成效;③接收学生实习补偿机制;④合作意愿。

(四)教师调查主要内容

①专业校企合作内容;②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情况;③专业教师挂职锻炼情况;④签订书面协议开展校企合作情况;⑤专业校企合作成效;⑥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⑦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⑧促进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

二、校企合作的地区比较分析

本文将分别从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持续度和效度的若干重要指标进行地区间的比较分析。

(一)广度

校企合作广度用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学生覆盖率、专业覆盖率、合作项目等来衡量。表2中顶岗实习百分比是指在合作企业安排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学校数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课程建设百分比是指与合作企业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的学校数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师资建设百分比是指在合作企业安排了教师实践的学校数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企业投入百分比是指接受了企业的资金、设备投入的学校数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教学评价百分比是指与企业共同进行了教学评价的学校数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研究机构百分比是指与企业共同组建研发中心的学校数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

(二)深度

校企合作深度用企业接收实习人数百分比、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百分比、校企共同开发课程门数、企业兼职教师课时、企业接受培训人次数、研发成果数量、校企研讨交流次数等指标来衡量。表3中企业接收实习人数百分比是指合作企业在2013年所接收的实习学生人数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百分比;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百分比是指合作企业在2013年所接收的毕业生人数占同届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共同开发课程门数是指2012年—2013年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门数;企业兼职教师课时百分比是2013年兼职教师所承担课时数占学校年度内总课时数的百分比;研发成果数量是指校企共同研发项目数量(含授权专利数量)。

(三)持续度

校企合作持续度是通过学校所在地区是否成立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或服务部门、学校所在地区政府是否出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与措施、学校是否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协调组织、学校与企业的平均合作时间等指标来衡量的。地区成立管理部门百分比是指成立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或服务部门的地区的学校数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政府出台政策百分比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出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与措施的政府数占被调查政府总数的百分比;学校成立领导组织百分比是指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协调组织的学校数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学校与企业的平均合作时间百分比是指与学校合作时间在两年以内、两年以上的企业数分别占与学校合作企业总数的百分比。

(四)效度

校企合作效度是通过对校企合作的政府满意度、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促进就业满意度等指标来衡量的。以上满意度调查是对成立了促进校企合作机构或组织的地区、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参与了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师进行的。需要说明的是,①调查样板设计所涉层次不一,调查越深入、越系统,分析更有针对性,数据才更具说服力和使用价值。②由于所采集数据不能完全保证问卷填答者完全是真实意愿表达,因此表中所列数据难免有偏差。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持续度和效度的各自若干指标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和政策(或法规)支持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稳步提高。校企合作成效明显,各地区之间校企合作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1.各地区校企合作总体水平评价

综合各地区校企合作的四个指标,本文认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校企合作的总体水平(成效)略高(好)于西部地区,但同时西部地区存在有不少特色个案(学校、地区、合作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地区和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需要通过“错位发展、依托发展、外求发展”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宏观指导与放权相结合,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的总体发展战略,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东、西部的对口支援。

2.四维度分析

(1)广度。

就每1000名学生校企合作企业数(量)而言,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学校统一安排、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较大差距;在学校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服务)方面,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距明显;校企合作中,各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工作,但深度不一。

(2)深度。

本文认为,校企合作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企合作效度。校企合作深度与校企深度合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企深度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就调查数据而言,不能简单地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存在差距,但在学生实习指导与管理、开发课程方式、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校企研讨交流形式与成效等方面,校校之间存在的差距是显著的。

(3)持续度。

对已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而言,各地区校企合作持续度差距不大。但如果把学校规模、合作企业数量等因素综合起来,其中的差距便会显露出来。

(4)效度。

从效度数据对比来看,东、中部地区学校与教师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西部地区的学校与教师则对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有新的期望。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成效显著,政府、企业、学校、教师普遍对校企合作前景持乐观态度。

三、问题与建议

(一)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校企合作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有的地方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使得学校校企合作举步维艰;有的地区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可操作性差,实践中经常流于形式,或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实践中经常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

2.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个别学校产学研合作仍是空白一片;有的学校刚刚起步;有的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合作研发水平偏低;有的学校尚未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制度,或制度不健全。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教师成长,从而影响到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的发挥。

3.校企融合度不够

或者说校企合作水平偏低。这里面有政府政策扶持体系的原因,有学校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不强的原因,也有企业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似乎是把“包袱”丢给企业,而对于实习的联管联控则涉足太浅;有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单一,在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培训等方面下的功夫太少,因而时常会出现“有求不应”的现象,久而久之,连浅层的合作关系都很难维持。

(二)根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决定》中明确提出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提到要“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各地区政府要本着最大限度发挥校企合作双元主体作用,借鉴宁波市政府的做法,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与需求的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规,正确引导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在政府投入、税收、招生、就业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或法规)体系,确保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2.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决定》中指出,要“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学校要把产学研合作作为自身的一项基本功能,自觉、主动地开展产学研工作。首先,应建立起相关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其次,可采取校企共同申报不同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校企共同组建技术中心等形式,把产学研合作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3.加快校企一体化进程

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是校企一体化,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要制定校企合作行动方案,从校企合作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入手。例如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及指导、招生就业、技术研发、综合评价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逐步铺开,整体推进。当校企合作达到较高水平时,可进一步着手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逐步实现校企一体化,真正实现校企的双赢、多赢。

作者:王贵兰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