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例6篇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1

但是自从实施初高中分离制度后,大多数地区的初中和高中几乎各自成为两个独立而封闭的系统,又因高考、中考要求的不一致,导致初高中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加上近年来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目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诗歌教学的脱节与衔接的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高中诗歌教学脱节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归究起来有如下几点:

新课标在初高中阶段对诗歌教学的要求不一。新课标在7-9年级的初中阶段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而在高中阶段则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o予恰当的评价。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初高中的教学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初中更重视多诵读,中考是考默写诗句,而高中更重视的是会鉴赏,高考是考诗歌鉴赏,二者差距之大,导致许多高中阶段学生这个台阶无法跨越,诗歌赏析题学生怕做、得分极低。

诗歌教学中关于艺术手法方面的问题存在盲区。高中课标的“表现手法”与初中课标的“表达技巧”就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且“表现手法”的下级概念有哪些,它以初中哪些知识为基础,师生们也觉得最为模糊。其实它的下级指标还可以分解为象征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结合以及一些修辞手法等等。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网络系统,所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诗歌欣赏活动时就无法调动旧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加上初中诗歌课堂教学本来就不重视艺术手法的探讨分析,学生对此就更加茫然混乱。

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中生的感知能力明显发展,想像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占优势,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不强,这就决定了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而诗歌鉴赏就是能力型的题目。就是那些学生可能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尚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缺乏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自然这类学生就缺乏诗歌鉴赏能力。

初高中教师在认识上存有两个问题。首先在对待诗歌教学的认识上、教法上存有问题。许多老师对是诗歌的认识陈旧,了解不足,特别是对当代诗诗坛、诗人、诗风不熟,甚至无知。诗歌教法的单一性令人厌烦。读背法是最常用于诗歌教学的,特别是不知该如何教一首诗时。串讲法使得诗歌教学程式化,貌似鉴赏的精讲法,常把一首诗意盎然、意境优美的佳作给分析得索然无味、面目可憎。诗歌教学中,接受主体严重缺失。其次在对待初高中衔接上存有问题。有的教师对于高初中诗歌教学衔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通过上几节课诗歌鉴赏课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个别教师在进行初高中衔接时存在对初中课改认识不正确,总是抱怨“初中老师这也没教、那也没教”;还有的教师存在重诗歌知识衔接、轻赏析方法衔接的现象。这给本身就难教的诗歌教学带来更多的障碍。

针对上述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脱节的问题,采取具体可行的衔接措施是当务之急。

一、打破各自的封闭系统,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

初高中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多相互交流,在教学实践上应多互动合作。通过座谈,在明确学情的基础上,明确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的任务是什么,强调初中课堂教学要注重与高中诗歌教学相关的知识能力的养成,通过课外练笔,如模仿学过的课本里的现代短诗,引导学生的诗性、诗情。

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来加强初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互动合作。初中教师开设诗歌教学公开课,高中教师开设诗歌鉴赏示范课,高中教师开设诗歌鉴赏专题讲座,从中找出初高中诗歌教学的断层,找到初高中诗歌教学的衔接点。初中课堂教学应初步建立起关于诗歌鉴赏方面的网络系统,特别是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诗歌鉴赏题的答题程序,以便进入高中阶段的诗歌欣赏活动时能够调动旧有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高中教师要研究初中教材、中考要求,力争从教学上以旧带新

高一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了解中考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背默。然后在诗歌教学中通过用初中学过的诗歌导入新课,用学过的诗歌与新教的诗歌作比较阅读,从引导初中生用曾学过的较为熟悉的常用修辞手法进行浅层次的赏析,慢慢引导他们用更多的其他艺术手法进入更深层次的鉴赏。如,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可用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引入新课《沁园春・长沙》,从学过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方法。

三、要研究初中的学情、学法,找出高中相应的教法、学法

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不强,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重知识记背,轻能力迁移。进入高中,要及时让学生明白初高中有别,高中不仅要求学生读背一定量的诗歌,掌握相关的诗歌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此应对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目,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如何学习一首诗,如何举一反三。如课前预习应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际、写作背景,课堂上教师补充后,学生课后要有意识地整理归纳,从而拓展学生在诗歌鉴赏上的期待视野,为以后在课外做题再碰到同作者、同题材、同手法的题目时会进行知识能力迁移。诗歌课堂教学要多用比较欣赏教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思维碰撞中“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解诗的基本方法,如四看一审(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夹注,审清题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

四、充分尊重个体体验,提高诗歌阅读质量

因为中考不考诗歌鉴赏题目,所以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作为阅读的接受主体的初中生常常被忽略,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诗歌的“确切”意思是什么,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个字有多么精妙…花一定的时间就能把相当数量的诗歌教授完毕,腾出更多的时间为中考服务。但是,从初高中诗歌教学的衔接上,我们要提倡尊重接受主体。课堂上,要确立学生接受主体的地位,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接受,多给学生“指点”诗词,激扬文字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为确保学生在诗歌课堂教学中的接受主体地位,教师应留下教学空白。为学生留出几段相对可以独立使用的“空白”时间,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时间上的落到实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诗歌教学中来,确保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空白”的设计,着力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而教师应是教材(诗歌本文)与学生(读者)的中介,教师要成为学生体悟鉴赏文本的桥梁。当然教师适度的点拨和引导是必要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2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学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行为能力,重视对学生个人修养和优秀情怀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勇于实践创新的新时代青年,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只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缺少一定的课外延伸活动,致使学生只进行了浅显层面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科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健全品格,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使立人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战略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面临一项又一项的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育理念,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可取之处,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展开英语教学,使教育教学内容符合时展的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条件。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提倡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3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与英语相关的技能、观念、基础知识以及情感、品质等。英语教师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需要采用情感态度渗透的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教学。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其认知心理过程非常的复杂,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其英语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情感态度的影响,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情感态度。英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都是基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目标,三者相互联系。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推动与催化,学生的自信、兴趣、意志、注意力以及学习动机等都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进行英语的练习与学习,同时英语教师还应该第一学生的健康个性心理进行训练、培养,让学生做到敢于与他人进行英语的沟通、交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进行英语的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时,其情感态度会发生积极的变化,有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进行英语的对话讨论环节时,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应的情境:“It is raining cat and dog. I think we have to postpone our picnic.”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况进行合理的对话,通过对话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学生在对话中能够得出不同的回答,如“Yes, I think so. it's heavy rain.”、“Yes, we can make indoor dinner party”、“No, we can have a picnic in tents”。在情感态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相同的关爱,让学生找到自信,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恢复“Yes,I can”的自信。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

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需要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进行培养。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学生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进行跨文化教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 比较强,并且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很高,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广播、英语新闻以及各种英语读物对学生进行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此外,跨文化的语言环境是英语教师为学生所必须营造的,在跨文化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语境,并制造英语情境。学生在英语情境中能够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并且在情境中能够学习英语,及时的将学习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例如,在学习“be bad for ”这个短语的运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语境“Reading books in the sun is bad for your eyes”。在学习“be helpful to sb”时,教师可以通过“Exercising is helpful to your body .”、“Reading aloud is helpful to you .”进行引导。英语教师还应该适当的拓宽学生的视野。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精美的英语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知识、文化背景以及社会风俗等。这些英语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和文化精髓,是兴国之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起到一种有效的积极作用,对初中生的教育意义重大。本文从语文教师的行为示范、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阐释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确立,他们的知识面得以扩大,独立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个人视野变得开阔,对一切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有着广泛涉猎的浓厚兴趣,个人的能力也得以充分发挥。而在此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占据了课程的主导地位,在课程分配的时间和分量上都有着其他学科无法超越的优势。语文课程除了教授他们最主要的语言文字等基本知识之外,其重要功能就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因此语文学科特有的知识性、实践性、文学性、美育性等特点,使得语文学科成为重要的培育和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载体。正因为这个作用,语文课程教学就应充分发挥其重要功能,在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得语文教学对象的青少年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可偏废的属性,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青少年对祖国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先天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还要着重进行青少年的价值观培育。

一、初中语文教师行为示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圈大部分都在学校内部,而教师在青少年的学校交际圈中占着重要分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要提高初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必须让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确保教育的正确方向。教师在与学生日常的接触交流中,要坚持言行一致,除了在课堂上渗透价值观教育外,更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让每位学生都能感知它、领悟他,从而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的优势。十后国家首次凝练了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概括。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自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各种书籍刊物学习、各种会议精神的落实,领会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并能解疑答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遵循基本的教师职业操守,然而,现实中有一些教师做得远远不够,更谈不上给学生做好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自我素养的提高,正确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符合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其次,在认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要做到知行合一,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从小到大,教师一直都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听老师怎样讲,更会看老师怎样做。在学校里,从小学生就会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思想教育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容易受到社会诸多阴暗面的影响,思想发生偏激,最终直接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将这种阴暗面或偏激思想传染给学生,对学生的消极影响难以估量。所以,从学校的管理层面来讲,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文化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情操,建立实施品行操守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教师中出现的不良思想问题并妥善解决,以免学生深受其难。初中学生只有真正切身感受到教师身上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观察到教师良好的品行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才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各种教诲,从而学习、效仿,进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日常行为,并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细化,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马克思主义,形成自我内心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语文阅读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语文学科一直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格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语文课程也是如此。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有舍生取义的先人,有为信仰而战的革命先烈,有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普通老百姓,这些人鲜活地呈现在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堂上,这些人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对信仰的执着,对工作的热爱,这些人的行为也教育学生要学习的人生态度———勤奋务实、认真负责。课文中也不乏诚实守信之士、大仁大爱之士,他们的荣辱观念,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向学生们传达着自己对信仰和真理的追求与坚守。现如今,有人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国家,其实中国人缺少的不是对神话宗教里对鬼神的盲目崇拜,而是对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的坚持与追求。而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千万不要浪费其中的养分,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元素,用心去感染青少年。中学语文课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阅读课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有时过多地讲解分析课文,忽视了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开发,让学生被动式地听讲。被动式地接受而非主动式地吸收很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传输给学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挫伤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需要初中生在平时阅读中体会、感悟和升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利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在阅读中感悟学习

在很多初中语文课文中,展现了很多人物事迹,其中既有伟大的英雄,又有平凡的小人物,他们的事迹既纵横中外,又涵盖古今,他们身上往往具有善良诚实的品质,又有坚强的意志,这些人物的人性美和高尚情操,值得初中学生去反复感悟,认真思考,有的人物甚至成为学生一生的坐标和榜样。通过反复阅读体悟,这些人物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进而净化自己的心灵,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这些榜样的引领,学生就会时时刻刻以榜样为目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在实际的行为中就会自觉践行这些美好的品质,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2、在鉴赏中陶冶情操

在平常的语文课文的讲授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文中的一些文学作品,其人文精神内涵非常丰富,这些内容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往往产生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在作品中,这些内涵通常会借助于语言文字蕴藏在作品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和事物中。所以,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注重阅读方式的变化,以语言文字为突破口,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篇进行品析,这样在学生的大脑里,对文章中所表现的人、事和物了解地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在训练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感悟得更加深刻,同时会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进入了阅读教学中了。

3、在诵读中升华情感

诵读是深刻领悟文章思想内涵的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反复的诵读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使他们深刻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品味出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边诵读边想象边思考,在语言的感悟中,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和提高,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除了在阅读、鉴赏、诵读这些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语文教师在日常备课时还可以多准备一些与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文章,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给学生进行推介。这些文章需要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在细节描写上丝丝入扣,感染力强。比如生动的故事、耐人寻味的寓言、高屋建瓴的议论文等等,在阅读中让初中学生自己体会、领悟、发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要灵活掌握授课方式,把握好时机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发言,与学生共同探讨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边被动为主动,心悦诚服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三、语文写作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除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如果说阅读是源泉,那么写作就是阅读的升华,是对写作者思想的提炼。对初中生进行写作能力的锻炼,不仅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内在素质。写作是借助于文字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作者进行自我认识、认知世界从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则是学生们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表达运用到写作当中,让他们在写作中有更加正确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品德和才华方面的素质可以直接通过写作体现出来,学生的真实情感也可通过写作含蓄或直接表达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渗透在写作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也要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1、在观察中辨别美丑

善于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的事物是学生们写作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将视角伸向广阔的生活舞台,充分发现生活的美好,将这种亲身经历的、所感所想的感悟写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师引导学生吐真情、讲真话,引导他们学会歌颂和赞扬生活中平凡的人物,由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敢于抨击社会的假丑恶、弘扬正气,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2、在日记中抒情言志

除了善于观察生活,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是真实生活的反映,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更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日记就是一个人放飞心灵的港湾,在这里可以尽情吐露真情,心灵得以自由放飞。通过写日记,学生自然就会多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物,并且通过自己的所思所感,引发对真善美的思考。学生还会通过一些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媒体焦点等,引发自我对地球、环境、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因此,通过写日记,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同时完善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能过于强调对学生文采和写作技巧的要求,而是要强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达,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价值引导力。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把现实生活中涉及到社会道德领域的新的主题素材作为写作的话题,或者将目前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以及价值取向的分歧作为话题在课堂上讨论。可以给出某个社会现象,也可采取话题讨论,让学生围绕着这些背景材料进行自主命题写作,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不受题目的约束,自由抒感,在学生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地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以“最美乡村女教师”为题材培育学生的奉献意识,以以“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法制背景题材的故事为素材培养学生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民主精神,通过了解科学领域的如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故事,引导学生为祖国而骄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四、增强学生人文素质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的初级阶段,大力培养其人文素养,有利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增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感。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就是指在人文素质方面人们所达到的发展程度或者具有的综合品质,重点是学会如何做人。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哲理和思考逻辑授给学生们,通过课堂互动讨论,达到学生思想的共鸣,以期获得文以载道、润物无声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师尤其要警惕目前客观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带给学生的困扰,防止学生思想的偏激与价值观的错误。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些初中生崇拜的明星失德容易导致学生效仿、价值观偏离;少部分政府官员的贪腐行为容易导致学生对中国执政党产生怀疑,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抗拒心理。老师们一定要警惕这种大环境带给学校教育的冲击,在课堂教学中要自觉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当前出现的负面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大环境与我们现在的社会比较相似,很多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太多欺骗和伪装,不愿再轻易相信别人,用虚伪和冷漠来伪装自己,内心怀疑美德的存在,他们不听从别人的劝告,一味只相信生活中只存在大量的丑恶,不相信还有很多值得珍惜的,神圣的,美好的事物。针对这种现象,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在其《人性能达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去圣化”的观点。这种“去圣化”就是上述这些年轻人的防御机制,为了逃避丑恶的现实,将自己包裹起来,用冷漠和虚无来对待身边的人和社会。而如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一样,面对社会的部分阴暗面,不自觉地用防御性的抵抗做着自我保护。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识别这些个体,并用合理的方式对这些个别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回归到核心价值观的层面上来。另一方面,在初中校园的文化建设中也要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比如朗诵经典、讲故事比赛、革命传统精神的宣扬等等,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启迪功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初中学生除了在校园里面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外,在校园外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自然和社会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明确提出要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的同时,要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与社会对话,洞察人间百态,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运用观察、采访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不同百姓的生活,探究社会生活的实质,养成思考人生、珍惜生活的良好品德。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从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入手,在日常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有意识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初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师应遵循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充分挖掘课文中价值观教育的因素,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在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更深刻体验文本的情感、文化、生命、艺术,达到思想升华、精神充实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与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常璐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2):14-15.

[2]郑凤.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8(4):2-5.

[3]张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教资料.2010,(34):106-108.

[4]石林鑫.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108-110.

[5]刑立娜.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现代教育观的内在统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15-17.

[6]高青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大学生健康成长[J].吉林教育:高教,2009,(12):22-23.

[7]吴培英,郝静,张艳红,李润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融通的实践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8.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5

一、提出

1. 直面识字教学难点

识字不仅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的识字教学的现状堪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负担重、实效低,需要从语文教育的核心入手,重新构建培养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思维,以“三文”识字教学模式,使识字教学脱离浅表的层次,直指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学实效。

该教学主张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思考、总结与提炼,以真实的教学实践作为支撑,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2. 回答教育核心问题

教学基本问题无外乎是“教什么”“怎么教”,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成就高品质的教学。

“三文”识字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力图让学生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受到广博、深厚的文化熏陶,目标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从而清晰回答“教什么”,指出“怎么教”的路径,从根本上避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

3. 符合核心素养诉求

2002年,韩雪屏先生便提出了著名的语文素养“冰山模型”理论,即文化为语文素养“冰山模型”的隐性基座,素养与文化不可分离。这为笔者教学主张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公布,“三文”识字教学的思路更为清晰:文化底蕴是核心素养的基础部分,国家认同最重要的是对文化的认同;“三文”识字教学指向的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素质培养,正符合核心素养的诉求。可见,该教学主张坚持将语文教W置于文化语境之中,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前瞻性。

二、思路

“三文”识字教学的主张基于核心素养,立足教材文本,从文字着手,关注文字背后的文化。

以“器”的教学指导为例。“器”看起来部件很多,教师教起来觉得复杂,学生学起来觉得“头晕”,是教学中的“麻烦点”。但以“三文”识字教学的思维来思考和设计,从“器”背后的文化着手,便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我是什么》中“器”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下图)请看图:这是最初的“器”字写法,是形容叫的声音很大很大,同学们猜猜,是谁的叫声大?

学生(异口同声):是狗的叫声。(听课的老师一片笑声。)

教师:的确,“器”最初和现在的意思有所不同,最初就是形容狗的叫声很大,为了表示叫声很大,特别用了四张“狗嘴”来强化、夸大。看这是不是最初的扩音器的原理图?

学生:(议论纷纷)原来这四个口是狗的口,是“狗嘴”。

教师:后来,这个“器”的意思有了变化,这四个“口”不再表示“狗嘴”了,而是指器皿。请看这个“器”■。器皿里面装着宝贝,派狗看管。“器”和现在的意思差不多,指“器具”。

学生边看图,边观察,兴致很高。

教师:在写这个字的时候,“犬”不能离这四个“口”太远,否则,就看管不到了。

又如教《学弈》中“弈”时,先讲解“弈”字理(“亦”同“腋”,“大”是指人正立,两点指腋下。这是象形会意字,表现出正处于激战状态的人,双手撑在桌子上),再让学生了解“弈秋”的意思(即最擅长下棋的那个人叫秋),最后用“因为……所以……”将“善弈”“弈秋”连成一个句子。这样的教学设计意图是教学脱离浅表的层面,进入文化的层面。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让语言文字应用和思维的培养相结合,走向深刻,才灵动有效。

三、模式

“三文”识字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集中呈现,检测预习――选准文字,多法并举――提前读写,着眼素养――及时反馈,优化评价。

环节1:集中呈现,检测预习

首先,教师可在课件中出示生字词,力求整体呈现,即出示含有拼音、去掉拼音的词语(不提倡单个生字)。整体呈现含有生字的词语,便于学生培养语感,避免指读、唱读等不良习惯。

接着,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鼻音、边音,轻声、儿化和多音字等。让学生同桌互相当小老师,检测对方是否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测,使目标变得具体、可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同时,可强化预习的习惯,为学生提供“预习成果展示台”。

最后,在同桌互相检测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和记录,根据学生预习及检测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做到“以学定教”。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整体呈现能够强化词的整体感,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语感。其中,读准字音既是识字的要求也是培养语感的途径。②同桌互相检测的设置,能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打通课内、课外的界限。③同桌互相检测还起到“展示台”的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预习的成果,培育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桌展示、目标具体、礼貌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往”等核心素养。④同桌互相检测便于教师观察学生预习的情况,从而能够选择、生成教学内容,做到“以学定教”。

环节2:选准文字,多法并举

文字灵动起来,文章才会灵动起来,才会让语文教学充满文化的味道 。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识字教学策略,有字理识字、看图识字、字串识字、分散识字等方法。这些识字策略不仅着眼于知识层面,更着眼于识字方法及思维训练等素养层面。

就拿字串识字法(如图所示)来说,用它学习由同一部件和不同偏旁部首组成的字串,如“姐、粗、组”等字。这不仅在于学习“姐、粗、组”等字(知识层面),还可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文化层面),学习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方法层面),同时还可以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思维层面),直接指向核心素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学得快,但同时“回生”问题是识字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有研究显示回生率达29.1%), 这些识字教学的策略不仅是教学策略,更是解决“回生”问题的重要策略。学生在同类型形声字的对比复现中,能够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从而牢固地掌握字词。

生字复现的形式和方法很多,但都应指向文字背后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文字认读中感受汉字文化的乐趣,才能解决“回生”问题。

环节3:提前读写,着眼素养

当前识字教学最大的瓶颈在于课内与课外的界限未打开,识字教学的着眼点多集中在课堂教学本身,尤其是识字的数量上,而在如何解决学生“回生”问题、如何打通识字教学与核心素养的通道方面意识比较薄弱。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以下两方面:①指向文字背后的素养,改变以往由于教师只关注识字数量而忽视质量,更未直接关注到素养,而造成的识字效率低、“有数量低素养”的现象。②打通课内外的界限,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内。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享受学习的成功, 提供复现生字的语言环境,将“回生”和语言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英语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以课例形式,探索如何在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为现行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外研版)第二册Unit1Foodforthought的阅读部分。该单元的主题语境是多元饮食文化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从介绍不同国家的代表性食物开始,本单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美食和世界各地的餐桌礼仪,丰富学生对饮食文化的认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最终达成对多元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并且反思和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单元的Startingout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不同国家的代表性食物及其英文表达,激发了学生对话题的兴趣。本课例基于单元的第二部分Understandingideas,文章的标题是“AChildofTwoCuisines”,文章讲述了一个中英跨国家庭的饮食故事。本堂课以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黑暗料理”为导入,引导学生对课文标题的理解,并通过阅读,探讨文章的主旨大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单元主题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课例的教学对象是进入高中学习两个多月的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等阶段的学习,他们已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能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并参与教学讨论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背景知识及课文表层理解等任务交由学生课前完成。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学生对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合作学习有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三)学习目标

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准确理解和阐述标题的含义;2.精读课文,快速找出文章中表达对食物观点的句子,梳理细节;3.引导学生了解中英饮食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加深对单元主题的认知。

(四)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先学课前先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通过课前查阅相关文献和预习课文,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理解文本表层意义,为课堂深入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2.深层次理解课文教师引领学生深层次阅读课文,理解人物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饮食的差异,了解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在目标语言输出。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和思想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话题选择的空间,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想象力,使学生体验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关系、内心活动、对白情绪等。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是及时运用和巩固目标语言、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课前先学———先学先行,课堂铺垫

学生课前“先学先行”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围绕相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在上课前一天,教师编制“预学案”并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完成相关预学任务。Task1Listthefoodyouhaveeverydayandthinkaboutthisquestion:cantheyprovideyouwithenoughnutrients?Task2Readthetextfastand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s:1.WhatisMum'sfavoritefood?Why?2.WhatisDadgoodatintermsofcooking?3.Whatdo“I”thinkofstinkytofu?4.Whydo“I”feelathomewithfoodfrombothcultures?设计意图:作为先学任务,Task2是对学生是否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检测,它既是课堂合作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保证,因此是“硬”任务。Task1让学生列出日常的饮食并思考它们为我们提供的营养,为培养学生健康饮食意识打下基础。

(二)课堂实践———任务导向

1.问题反馈,课堂铺垫课堂教学从检查学生先学情况,即问题反馈开始。本节课的导入是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黑暗料理”,帮助学生熟悉话题,为深入理解课铺垫。2.任务引领,深层次理解课文Task3Whatdoesthetitle“AChildofTwoCuisines”mean?Explainitinyourownwords.Task4Readthetextagainandwritedownthemainideaofthepassage.(inacompletesentence,notmorethan25words).Task5Whatdoesthesentence“MumandIjusthavetofindawaytogethimintothekitchen!”(inparagraph4)mean?Task6Choose5wordstodescribethecontentofthepassage.Tips:Readthepassagecarefullyandaccomplishthetasksabove.Firstyouareaskedtoaccomplishthetasksindividually.Afterthatinyourgroupdiscussthemandthenchooseoneofthefourtasks,writedownyouransweronasheet,andgetreadytoshowitinclass.设计意图:首先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四个阅读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以上四个任务的设计对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任务4不仅要求学生真正读懂文章,还要运用精练的语言规范地表达出来,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了较高的要求。任务5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文本意义的能力。任务6要求学生选择5个词来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和以“文本”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可用foodculture,congruence,shock,conflict,identity等词来对文本意义进行提炼和概括。四个阅读任务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学生个体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相关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将其讨论结果写出来以方便展示。一方面囿于时间关系,学生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四个问题的答案完整地表述出来;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释等组内分享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达成一致意见,并集集体之智慧,用规范的语言将问题的答案表达出来,这既是集体智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课堂实践表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大多数小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合乎情理的答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3.角色扮演,目标语言运用Task7Supposetheauthor,togetherwithhisMumandDad,ishavingahotpotinChengdu,makeupaplayandthenactitoutinclass.Tips:Sinceyou'llmakeupaplayandactitout,youmustfirstassigntheroles(thecharacters)inyourgroups—Mum,Dad,and“I”andalsoanarrator…Youmustdecidewhichroleyoucanplaywellfirst,andthenassigntherolesproperly.Thinkaboutwhatisessentialforagoodshowandrefertothepassageyouarelearning!设计意图:英语角色表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想象力,使学生体验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关系、内心活动、对白的情绪,捕捉对白的语气、语调、语流等。富有情感的惟妙惟肖的表演,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能及时运用和巩固目标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同时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担当,又要顾全大局,该谦让时得谦让,为每一位小组成员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这种小组成员间的担当与谦让,分工与合作对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成为文明素养高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具有潜在的影响。

(三)课后拓展,巩固提升

Task8Prepareashortstoryaboutfoodcultureconflictandshowitinyourgroupanddecidewhichoneisthebest.Tips:Foodcultureconflicthappensfrequently.Notonlydoesithappenbetweenresidentslivingindifferentareas,butitalsohappensamongdifferentpeopleslivinginasametown.Italsohappensamongdifferentages.Whenpreparingyourstory,trytocreatea“Hint”,usingwhatyou'velearnedinthisunit,includingthewordsandexpressions.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讨论和活动空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任务设计,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从学生熟悉的话题“饮食文化冲突”谈起,让他们有话可说。同时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既巩固课堂所学,又增进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评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提升其学习能力。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设计出合理的任务。任务设计要能激发每一个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热情,使他们能运用已学的语言,做到人人有话可说。其中话题的选择和认知复杂度的确定是任务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学习小组的组建可根据班情进行,每组5~7人。组建时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个性特点、学科成绩等因素,小组建成后要对小组进行定时的考核和奖励,同时强化对学习小组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管理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管理包含以下内容:(1)程序,即不仅要告诉学生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做。在布置任务时,要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2)惯例,即反复操作形成的程序和做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之初,要明确要求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组织本小组的相关讨论,并代表本组做汇报发言。组长发言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开学初培训)。组长可每两周轮换一次,担任组长的顺序由组员自己确定。这样不仅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角色的变化也能教会他们学会合作、相互支持。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要进行监督和干预,适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并根据需要调整任务,提供必要的帮助等。最后,适时的反馈既是学习小组成功运行的动力,也是小组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反馈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是口头表扬和评价,也可将小组的表现进行量化,即新学期开始就告诉学生小组评分的标准和奖励的原则,每节课结束时对各学习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每周末将本周各学习小组的表现积分公布张贴在班级公示栏,每五周汇总学习小组的表现并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等。实践表明,以上这些方式能有效促进学习小组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阅读文本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张献臣,2018)。素养是无法通过机械应试途径得到培养的,应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来提高(夏谷鸣,2018)。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否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是此举成败的关键。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它既涉及任务设计、小组构成等因素,也涉及学生合作的技巧、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师监督和干预的技巧以及反馈的技巧等因素。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关媛.初高中衔接阶段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2).

[2]傅端屏.外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及成功的要素[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9).

[3]周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RISE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0).

[4]李冬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4).

[5]黄丽燕.策略指导促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5).

[6]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7]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6).

[8]林晓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