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范例6篇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知识学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85-01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的重点还是应付高考,很多学习的内容都要围绕着高考这个中心进行,所有学习都是为了中考或者高考这样的硬性考试做准备,在初中的学习中,中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高中也是这样,新课标在这方面规定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并不是考试的内容,但不是说考试的时候不会考这些内容,考试涉及的问题也和这方面相关。

一、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的的语文语法知识教学几乎都已经不存在了,在初中教材中虽然涉及到语法教学的内容,但是由于考试不考语法知识内容,老师也不会在这方面下工夫,学生为了高考也不会主动去看这些内容,这样造成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根本不明白汉语组词的方式,也不知道汉语词语的分类的知识,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病句和病句如何修改以及句群和句群内部的关系等等。学生作文中出现词语随意搭配、缺少主干成分、不合事理、不合逻辑、表意不清的病句随处可见。

例如: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

1、几天过后,那些关于各个学校招生分数线的报纸便订了出来。”

2、我跑出去后,我看到的队伍居然是一个葬礼。”

3、那个身影慢慢地穿梭在人群中。”

4、希望他们的孩子生活如鱼得水。”等等很多这样的句子,从一个初中生的作文中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句子,由此看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为问题,所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不应该淡化语文的语法教学,淡化语文语法教学的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语文语法的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语文语法是一种语言的结构规律,其中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方面语文语法本身是民族语言存在的规律,要遵守一定的社会不成文规定。另一方面是一种语法的理论,是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客观认识,可以总结成抽象的理论,语法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语法著作,是先有语法后有语法著作,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要尽量的看懂这些知识,这样才能够使语言的组织能力上升到一定的档次。 中学生本身就是民族语言学习的一份子,学习语言的重点在于要遵守语言的学习规则,不要只是学习语言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把语言知识服务于实践,也就完成了语言教学的目的。

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好处

1、中学生学习语文语法能够掌握语言的规律,从以往的感性认识语言上升到理性认识中,从小学开始学习的字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材料逐渐增加,到了中学的阶段学生通过语法的学习,把这些语言材料放置在一起,形成条例性的语言,这样就自觉、主动的提高对语言的认识能力。

2、对于语言语法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更加规范化,中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时候,对语言的认识是理性的,这是学习语法的第一阶段,但是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这些语法规律,才能够在语法的内容指导语言实践,使口语和书面表达更符合语言规律、合乎语法规范,不犯或少犯语法错误,更好地表情达意。

3、学习语法知识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把握文章的内容,这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四、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措施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老师和学生要明确语法学习目标是什么,端正学习态度,学习语法的目的并不是要当语言学家,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刻意的去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也不要带着应付考试的心态是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语言的规律、应用习惯,提高语言知识的实践能力。

其次,进行中学的语法教学要和教材联系到一起,把课文作为进行教学的重点,从课文中找出一些语言的材料让学生分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文章大都来自作家的名篇,符合语法规律,在这方面进行语法教学,学生不会感觉语法教学很枯燥,能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学到语法知识,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学会了语法知识,提高了语言的应用能力。

最后,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法的知识的而基础上,掌握文字的运用规律,能够在写作的实践中,有效的运用这些知识。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集中的讲语法知识,否则会使课堂变得乏味,教学效果不好。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法教学是必要的,中学生应该学点语法知识,以便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月红.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之我见[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6):6-7.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初中生对词语、诗词掌握和积累较少,语言能力处于形成阶段,所以语文基础知识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以语文基础知识为教学的切入点,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力,进而提高其语文能力。但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师生双方都以考试为目的进行教与学,只注重诗词的背诵、写作的训练,对字音、字义、字形等基础知识关注不够;忽视对句法、修辞、逻辑等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不能掌握复句的概念,对修辞的作用认识模糊,有的甚至不能在阅读、写作中正确理解、使用标点符号;教师以程式化的方式讲解语文知识,以练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能力训练相分离,不能将语文基础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以上种种弊端要求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培养,以文章、写作等知识的讲解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讲解所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去分析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通过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实现两者的同步提升。

一、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同化的过程,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学生缺乏合理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就不能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就会使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这对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主要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短语、句子、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基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一般常识;文学知识则包括基本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大纲要求掌握的这些知识用表格或知识树的形式系统地为学生列出来。实践证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从宏观地把握认知语文基础知识的整体结构,对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重要。

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时期,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学常识比赛、成语竞赛、常用字书写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这样动态、活泼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

1.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

教师可以对语法、修辞、标点、逻辑等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其概念、不同的语法、修辞、标点的意义有所了解,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训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2.与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中渗透着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便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掌握。教师讲解课文,不能只注重分析文章,而应结合语文基础知识讲解课文,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语法和逻辑的作用等。同时,应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实际来讲解基础知识。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注重对学生欠缺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写作中常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在教学中对所涉及的字词、修辞、语法等进行补充,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其使用能力。

3.把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言、语法、文字、词汇、修辞、句子、标点、逻辑等基础知识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例如,对句子的学习,需要掌握文字、词汇、标点、修辞等,句子的运用也涉及逻辑、修辞,它们彼此之间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各类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使语文课堂成为知识丰富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4.合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例如,在讲解一个句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这个句子,对句子的语法、修辞等进行分析,对涉及的词语、生字等通过查字典掌握,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个句子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分析。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所涉及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5.联系学生语言应用实际,注重实际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词,那是什么句,还要着重讲用法,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比如,可以结合作文评改,选择学生最容易出错的语言现象:错字、语序混乱、搭配不当、遣词造句不恰当等,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语言基本规律,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学生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基础。教师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实用性、引导性、趣味性等原则,积极设计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借助科学引导,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为目标展开教学,通过综合的、与实际相结合、自主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范文3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29-01

从古至今,教师即"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加速现代化的建设,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英语课堂的实效,要纠正只注重知识点、考点的学习,不注重文化背景、文化意识的渗透,这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诚然,有些英语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本渗透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但时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他们认为"文化背景知识不是考试考点,在教学中可以省略"。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我们教师依然围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观念几乎停滞不前。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及文化意识的讲解这一环节显得仍然比较薄弱。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纠正这一不足呢?这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们共同努力。

1.进行跨文化知识输入时要有的放矢

把跨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应该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细心地钻研教材,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不能脱离课本,空洞地说教。例如:对于初一的学生,学生习惯了国内传统的教育,当别人表扬时,会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啦。" "哪里哪里。"我会告诉学生当英国美国的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们会自豪地回答"Thank you."我们的教育要求内敛,外国的好多强调要外放。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两者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取舍和判断。尤其对于一些腼腆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学习外国学生的外放和那份自信。

2.了解英语文化,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名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语言文化,这些内容不见得会直接有益于考试成绩的提高,然而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到动物名称时,我就补充了不同动物在英汉文化中的理解差异。如汉语中的狗是卑微动物,相关习语多含有贬义(如"癞皮狗"、"走狗"、"狗头军师"、"丧家之犬"等等)。但在英语文化中,dog往往含有褒义,例如 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再如,green hand这个词的重读音节不同都有不同意思,是"菜鸟,新手"也是"园林好手"。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总结道:"原来英语也有多义词啊!"

3.跨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本土文化"来进行教学

例如,有次在教学"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大部分学生根据书本的答案回答:I drink milk and eat bread.这时有个学生小声的说,我喝豆浆。我立即就问,Do you know how to say 豆浆 in English?――Soy milk (这是老外更直接的说法)。因为两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不一样,英美国家的人平常使用刀叉、吃牛肉、面包;而我们使用筷子、主食大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素材大多是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与现状的,有时在课堂上翻译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让他们有"学有所用"的感觉,这能驱使学生乐于参与语言实践,在运用中获得心理满足和成就感,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英语学科跨文化意识的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和实际需要,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内化过程。作为英语教师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教材提供者、鼓励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应有恰当的位置,每一个教师都不应该把它看作是"鸡肋",更不应把它看成一种负担。作为肩负重任的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和意识,这是民族进步的需要,这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可以自己整合外来文化,不一味崇洋的新人。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范文4

从古至今,教师即"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加速现代化的建设,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英语课堂的实效,要纠正只注重知识点、考点的学习,不注重文化背景、文化意识的渗透,这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诚然,有些英语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本渗透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但时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他们认为"文化背景知识不是考试考点,在教学中可以省略"。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我们教师依然围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观念几乎停滞不前。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及文化意识的讲解这一环节显得仍然比较薄弱。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纠正这一不足呢?这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们共同努力。

1.进行跨文化知识输入时要有的放矢

把跨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应该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细心地钻研教材,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不能脱离课本,空洞地说教。例如:对于初一的学生,学生习惯了国内传统的教育,当别人表扬时,会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啦。" "哪里哪里。"我会告诉学生当英国美国的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们会自豪地回答"Thank you."我们的教育要求内敛,外国的好多强调要外放。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两者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取舍和判断。尤其对于一些腼腆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学习外国学生的外放和那份自信。

2.了解英语文化,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名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语言文化,这些内容不见得会直接有益于考试成绩的提高,然而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到动物名称时,我就补充了不同动物在英汉文化中的理解差异。如汉语中的狗是卑微动物,相关习语多含有贬义(如"癞皮狗"、"走狗"、"狗头军师"、"丧家之犬"等等)。但在英语文化中,dog往往含有褒义,例如 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再如,green hand这个词的重读音节不同都有不同意思,是"菜鸟,新手"也是"园林好手"。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总结道:"原来英语也有多义词啊!"

3.跨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本土文化"来进行教学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范文5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 初中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63-01

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对象是对社会刚有初步认识的未成年人,对汉语文化的感性认识较深,而对英美文化背景的历史渊源、人文背景知识等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英语交流中,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母语的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因为如此,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不再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可有可无的部分。相反,它的传授不但将正确引导学生如何用英语进行大方、得体的交流,而且将对中学英语教学起相当的推动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然而怎样教,教什么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对许多英语教师来说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教授:

一、讲授方法

(一)随机教授

目前初中学校没有开设专门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课程,所以只能按照现有的教材,涉及到什么就讲什么。但重点要讲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除讲清其概念外,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西方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13是一个新单词,应该告诉学生英美国家的人们不喜欢13这个数字(宗教原因),认为它不吉利。因此,在一些高层建筑和宾馆里不设13层楼,12之后就是14。如果把这个文化背景知识讲给学生,当他们和英美人交流时就不会再提到13,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

(二)文化背景知识讲座

文化背景知识讲座法是有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背景信息重新整合。定期、定时、有计划地对某一专题进行讲解,将一些分散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点加以串联,可以使学生更系统地了解所学英语。例如,我们可参考《中学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手册》《英美概况》等书的框架,选择有关专题进行讲解,也可请曾去国外进修的老师就自己在国外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为题,向学生介绍趣闻趣事和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

二、对比方法

(一)具体展示文化背景知识

以食物为例,当学习这个话题时,在教学中,可适当比较一下中西餐的不同,中国人以米饭类为主食,再配以几道炒菜、炖菜和汤,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用餐;而西方人爱吃牛羊肉、鸡鸭等,而且都是吃前先不切碎把一大块放在盘子里,通常用刀和叉子用餐。教师可边介绍边演示吃西餐的方式。当学到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第七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在讲“sandwich”时,可先向学生介绍“sandwich”的由来,再把事先准备好的“bread,ham,cabbage”等食物拿出来,边做“sandwich”,边说出步骤。然后,可请学生们动手学做“sandwich”,做好后互相品尝。这使学生亲自感受了做西餐和吃西餐,他们一定很兴奋。而且,他们很容易学习了文化背景知识,不仅了解到制作的过程,还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样,在讲授中西文化背景时,也应尽量让学生们多用英语表达中方传统习俗,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挖掘文化背景知识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背景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例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题目“My name’s Gina”,主要内容是自我介绍。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后,对英语的姓名有了初步认识,但不够系统深入,这时可以布置“英语姓名与汉语姓名的比较”这一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最后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互相补充完成。虽然存在相似点,但差别也很多。通过比较和课堂讨论,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英姓名特点的了解。通过归纳,学生对此也会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单词,而且了解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能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有意使学生通过对比与比较等方法了解两种文化背景之间的多样性,使学生们构建一种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使学生更完全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多样的思路,锐意创新,不断尝试,及时准确地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在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思路的必然结果。只有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英语语言天赋的人士。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深入挖掘英语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这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重要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30-01

前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涉及到很多的教学内容,且非常庞杂,并且与其他的教学项目存在着较大的交叉性,导致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难度的不断增加。而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且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基础知识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教学下,顺利的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任务,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基础知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例如,汉字、词语等等,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学习,进行作文写作。可见,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不佳,将会影响到其他学习项目的学习质量[1]。②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全面的语文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语文知识,而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也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分析

2.1 课前导入法。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课前导入。课前导入法主要就是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新知识的导入,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由于基础知识普遍难度较大,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2]。课前导入方法较多,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利用游戏、利用名人轶事以及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课前导入。例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其最大的教学难点就是文言文的很多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不同。在文言文中,妻子是妻子和儿女,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妻子就是指男子的配偶。因此,教师在课前导入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小笑话,核心意思就是将妻子的意思弄错了,学生在听笑话的时候已经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并且对文言文的词义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的质量。

2.2 情境创设法。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学道具进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快速的理解相应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上的语文知识进行紧密的联系[3]。教师可以为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资料,当然,这些资料主要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报纸、杂志等,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查找资料中词语用的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哪个学生找的最多视为胜利。而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学习和理解相应词语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4]。

2.3 问题引导法。所谓的问题引导法主要就是指,教师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课文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索文章中心思想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学习,当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和整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5]。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基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项目,也是教师开展其他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高度的重视,并且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需求科学的开展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以全面的提高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元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课外语文. 2014(24).

[2] 吴瑞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浅探[J]. 情感读本. 2014(35).

[3] 李霞.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文理导航(上旬).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