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例6篇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文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开课部门:汽车工程学院

课程代码:Qqczh

学分:4

学时:60(理论30 学时,理实一体 30学时)

授课时间:第5学期

授课对象: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B类课)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汽车实训车间

二、课程定位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修理工职业升迁必须具备的能力。分析汽车常见故障原因,正确使用常用的检测设备与工具,制定合理的故障检测方法与手段,确定故障排除方法与维修步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是对前期课程《电子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和《汽车转向与悬架系统检修》等核心课程的综合与归纳,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的综合检测、分析判断、排除和修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熟练将前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对汽车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觖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X431、KT600、、GDS、博世综合故障诊断仪等智能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汽车的各种基本参数;

(2)会正确操作汽车性能检测线检测汽车各项性能参数;

(3)能利用经验诊断法诊断汽车常见故障;

(4)能应用检测数据对汽车技术性能做出正确判断;准确判定故障部位、确定故障排除和修理方法;

(5)能正确使用各种专用工具、量具。

2.知识目标

(1)掌握被检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2)熟练掌握各种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

(3)掌握常用检测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流程。

3.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喜爱汽车行业的兴趣;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3)培养安全和规范标准意识,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4)培养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

(5)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内容选取主要依据汽车机修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参照国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和有关国赛规程,遵循高职学生技能形成规律,以课程目标为基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汽车机修工职业能力培养,选取课程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系统化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意识,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汽车实训车间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按照突出汽车机修职业岗位情境性与科学性并重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1)课程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步骤和排除过程,掌握常用检测设备和专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为重点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总结归纳出汽车常见的十二类故障现象,以这十二类实际故障案例为典型任务,以常用检测设备为诊断手段,通过对故障的检测、分析和排除过程,设计制作十二个故障案例教学模块,使学生能通过有限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故障案例,尽快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故障的排除方法和技巧。

(2)教学方法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基于汽车机修岗位工作过程,以“六步”教学法为主贯穿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习单元内容特点,有针对性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启发引导法。

仿真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故障检测。学生先在教学软件上进行仿真训练,熟悉检测方法,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检测,积累工作经验。

案例教学法,将汽车4S店汽车维修典型案例引入教学中。首先告知学生汽车故障现象,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确定故障可能出现的部位,最后与案例中故障出现的部位相比较,若一致,总结经验;若不一致,分析出错原因。

启发引导法,主要适用于故障的分析和判断。教师从故障现象开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检测方案,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故障部位,确定维修方案。

(3)教学组织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采用教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制定诊断流程和检测、维修计划,分组讨论确定维修方案,并通过开放实训实施,最终完成常见故障排除的训练。

2.课时分配(总学时52)

学时分配原则:以汽车4S店机修项目工时为基数,考虑学生掌握所需知识与运用时间、技能掌握与技能提升时间、教学组织与考核所需时间,依据学习任务内容与难易程度分配教学任务学时及课程单元学时。

序号

课程单元

学习任务及教学要求

参考学时

1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

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现象,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流程,发动机主要工作参数的检测方法。

4

发动机运转速度不稳故障诊断

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表现,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4

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增加故障诊断

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现象,掌握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故障原因及分析方法

4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现象,掌握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步骤和原因分析

4

2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汽车行驶不稳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摆头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诊断步骤,

4

汽车操纵不良故障诊断

转向操纵异常故障诊断过程,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4

舒适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玻璃升降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中控门锁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后视镜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6

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倒车灯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制动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转向/警报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雾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大小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8

3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现象,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8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现象,掌握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6

总计

52

3、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单元1

课程单元名称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课时数

16

学习

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表现形式。

2.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3.掌握汽缸密封性的检查方法。

4.掌握单缸断火法检查工作不良缸的方法。

5.掌握跳火试验法检查点火系故障部位的方法。

6.掌握利用诊断仪检查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方法。

学习

内容

1.发动机密封性检测;

2.单缸断火法判断各缸工作性能的方法;

3.跳火试验法判断点火系故障部位;

4.发动机运转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过程;

5.发动机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过程;

6.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过大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7.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古杂会难过的分析过程;

8.熟练掌握利用解码器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的方法。

教学

方法

和建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汽缸压力表及接头、车用万用表、解码器,接线及接线夹、发动机性能检测仪。

学生已有基础

对熟悉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熟练掌握待检测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发动机点火系、燃油供给系、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润滑和冷却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有充分的了解。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悉发动机的构造,掌握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和功用,熟练掌握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对各部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参数非常了解。

课程单元2

课程单元名称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课时数

22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车身抖动、摆头和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方法。

2.掌握汽车转向操纵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及诊断过程。

3.掌握变速器操纵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修理方法。

4.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修理方法。

5.掌握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过程和故障排除方法。

学习

内容

1.汽车起步抖动故障的原因和诊断流程;

2.汽车行驶中方向盘抖动(俗称摆头)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的分析过程;

3.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故障分析和排除过程。

4.灯光控制系统原理及检查步骤。

5.玻璃升降及中控锁的控制原理及故障检修方法。

教学方法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实验实习车辆、频闪灯、四轮定位仪、钢卷尺、游隙检测仪、专用拆装工具。

学生已有基础

前期已学过《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故障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转向与制动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汽车的整体结构及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尤其对万向传动装置、转向系统、悬架、四轮定位等要非常了解。会使用和操作游隙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等。

课程单元3

课程单元名称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课时数

14

学习

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

2.了解底盘主要技术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故障判定方法。

3.熟悉底盘主要部件的拆解和修理方法。

4.掌握传动系间隙的检查方法。

学习

内容

1.汽车行驶无力故障产生的原因;

2.汽车行驶中异响的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对底盘的参数都要能实际检测,通过检测确定其性能的好坏,检测时建议对学生实行分组,对检测数据各组进行比较,确定所使用的方法和检测过程是否正确。

学生已有基础

前期已学习《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各主要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底盘主要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熟练使用底盘测功仪、游隙检测仪,会调整主减速器啮合间隙。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方式考核。

过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开放实训成绩构成;

结果考核在模块化课程结束后进行。

考核内容主要分为理论与技能考核两部分。

2.考核组织

理论考核部分由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卷,实行“教考阅”分离;

技能考核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校企教师共同实施考核。

3.考核范围

理论考核包含常见故障的诊断流程的制定、检测设备及检测参数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检测与诊断。

技能考核以系统拆装、检修后运行效果、故障排除后系统性能参数与标准参数的差异等可检测内容为依据,设置考核项目。

4.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结果考核成绩50%;

过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开放实训30%;

结果考核成绩=课程理论考核成绩50%+课程技能考核成绩50%。

六、教材

使用教材: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李勇主编。

参考教材:

[1]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孙志刚、董大伟编著

[2]《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2版,闵永军等主编

七、编制说明

编 制 人:李远武

编制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研究室

编制日期:2021年8月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汽车底盘;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加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步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紧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方向,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功能是培养生产一线从事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检测维修、检测设备的使用、汽车底盘维护保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汽车底盘的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名称、基本结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学会汽车底盘维护、总成拆卸、零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熟练掌握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等操作技能。

1.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直接用于课堂教学,2011年我们建设了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室,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与轿车底盘、微型客车底盘、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转向器、组合维修工具等结合为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的教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性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车型和模拟故障,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2012年我们与浙江众泰汽车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三年来每届汽车专业的2个工学班都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汽车底盘生产顶岗实习。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新进教师必须先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目前汽车维修专业7名教师中4人获得汽车维修技师证书,3人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5名教师成为扬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汽车维修高级或中级考评员。

3.教学的基本方法多样化建设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训练。课程共分为“四个项目”“十七个任务”来完成。 例如,“四个项目”是:①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②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③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④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基本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一边是教学PPT的展示,一边就是所讲内容的实物,通过讲解相关内容及实物演示操作,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有重点、有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汽车底盘维修中实际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4)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都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5)分层递进的教学法。在变速器教学中,先学习桑塔纳2000型轿车二轴四挡手动变速器,再学习东风EQ1092型三轴五挡汽车变速器,最后学习难度较高的自动变速器。三个层次之间采用层层过关形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否则只能停留在原地。

4.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上,理与实交替进行,相互贯通。底盘理论基础知识与底盘系统总成实物认知,相互对应与结合,一边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一边展示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学生学习时直接面对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不再需要想象,也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底盘系统总成实物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与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底盘总成检测维修所需的实践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所学理论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实学习是一体的,在一个教学任务(如2个课时)中,其中理论基础教学占40%,教师示范占15%, 学生实际操作占40%,总结、评价占5%左右。为了强化技能,我们还设计了一整周的底盘总成件的拆装,通过一周的实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项目引导下,将汽车底盘的专业理论教学融入实习、实训教学之中,整周实训由理实两位老师搭档共同指导,学生在完成实训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相关作业,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

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正向教学过程信息化迈进。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件PPT、教学视频、案例与习题、学习指南、实训项目与实训指导、试题库、教学参考资料全部上传到“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并借助“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将该平台空间中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以提升我们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水平。

总之,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宝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文3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维护与保养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总

时】

120学时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技能模块中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能完成汽车一级维护、二级维护、汽车美容、汽车整车拆装等作业内容;具备从事汽车维护、整车拆装等工作岗位的职业基本技能。

【岗位任务及课程目标】

1、

岗位任务分析

根据汽车机电维修有关职业能力的要求,本门课程主要承担汽车拆装与维护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达到获取“中级汽车维修证”考证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从事汽车维修方面有关机电维修工作岗位工作。

2、

职业知识目标

(1)

掌握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

(2)

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

(3)

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

3、

职业技能目标

(1)

能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检测仪器、仪表。

(2)

具备对汽车进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的作业技能。

(3)

掌握汽车整车拆装、调整操作技能。

4、

职业素质目标

(1)

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民的良好职业道德。

(2)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课程逻辑结构图】

汽车维护与保养

一级维护作业

二级维护作业

汽车拆装

汽车美容防护作业

检查紧固作业

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

润滑和补给作业

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底盘的维护作业

电气部分的维护

汽车美容

汽车防护

汽车的拆卸

汽车总装配

【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

项目序号

项目名称

工作

任务

教学要求

课时分配

教学课时

机动及

考核课时

一.汽车一级维护作业

1

项目一:润滑和补给作业

1.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2.

检查、补充冷却液;

3.

检查、更换变速器、驱动桥、转向器的润滑油;

4.更换制动液

1、掌握汽车各总成的润滑和补给作业方法及要求;

2、会正确检查油量及判别油质好坏;

3、掌握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步骤及要求;

4、会正确选用机油、制动液、齿轮油。

6

2

2

项目二:检查、紧固作业

1.汽车各总成的检查、清洁;

2.

汽车各总成紧固、调整作业

1、

了解一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

2、

掌握一级维护竣工检验技术要求;

3、

掌握汽车各总成的检查、清洁和简单调整作业的方法及要求

6

2

3

项目三: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

1.检测点火系性能;

2.

检测发动机性能。

1.了解二级维护作业前检测的工作程序,熟悉作业内容;

2.掌握检测方法、标准及要求,并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的深度。

6

2

二.汽车二级维护作业

4

项目一: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1.

发动机上部、下部拆装、检查、清洁、紧固

1.了解发动机二级维护的主要内容;

6

4

2.

曲轴轴向间隙检查、调整

3.

气门间隙调整

2.掌握发动机上部、下部及附件的拆装、清洁、调整、紧固方法;

3.掌握曲轴轴承间隙、轴向间隙的技术要求;

4.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会气门调整;

5.掌握润滑系维护要求和方法。

5

项目二:底盘的维护作业

完成对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车轮、制动系统、轮胎等的二级维护作业

1.了解底盘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

2.了解汽车行驶、制动、转向动力传递;

3.掌握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车轮、制动系统、轮胎拆装、检查、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6

4

6

项目三:电气部分的维护

1.完成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灯光、仪表、线路的维护作业;

2.点火正时的调整。

1.了解汽车电气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

2.掌握发电机、起动机、蓄电池、全车线路等的维护要求和方法;

3.掌握点火正时的调整方法和要求。

6

4

三.汽车美容防护

7

项目一:汽车美容

汽车清洁、抛光作业

1.熟悉汽车清洁步骤;

2.熟悉汽车抛光步骤;

3.掌握汽车清洁技术规范;

4.掌握汽车抛光处理技术规范。

6

4

8

项目二:汽车防护

1.汽车防爆太阳膜粘贴;

2.汽车防盗器安装;

3.倒车雷达安装。

1.了解汽车防爆太阳膜的作用、种类及选择;

2.掌握防爆太阳膜粘贴流程及施工技术要求;

3.了解汽车防盗器的工作原理;

4.会汽车防盗器的安装;

5.了解防撞雷达的工作原理、组成;

6.掌握防撞雷达的安装技术。

6

4

四.汽车拆装作业

9

项目一:汽车的拆卸

1.

发动机附变速器总成的整体吊拆;

2.传动机构的拆卸;

3.空调系统拆卸;

4.车内座椅拆卸;

5汽车电器及线束拆卸。

1.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和技术特性;

2.了解各大部件总成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

3.进一步巩固汽车电器、底盘发动机、空调的构造知识;

4.掌握各汽车总成的拆卸方法和步骤,

16

6

10

项目二:汽车总装配

1.

发动机、变速器、传动机构、空调系统、座椅、汽车电器等总成的装配;

2.整车检测及调整。

1.掌握汽车总装配的顺序、方法、技术要求;

2.掌握汽车各总成的调整方法及技术要求;

3.掌握汽车总装后的检测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4.掌握汽车总装竣工验收规范。

18

6

合计课时数

120

【教学评价】

1、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由项目负责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进行,综合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配分如下:

考核配分比率

过程考核(40%)

结果性测试(60%)

其中技能测试占60%

其中知识测试占40%

2、过程考核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出勤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模块

项目

考核点

成绩比例(%)

1.汽车一级维护作业

项目一:润滑和补给作业

各总成的润滑和补给作业方法、要求;油量检查、油质好坏判别;机油、制动液、齿轮油的选用;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步骤、要求;

7%

项目二:检查、紧固作业

三元催化净化器结构、原理、技术要求;空气滤芯清洁、更换;V带张紧度调整;火花塞的拆装、清洁、检查;清洗、更换汽油滤清器;点火系的检查、调整;传动轴、万向节的检查、紧固;轮胎气压检查、检漏、加气;蓄电池、灯光、信号、线束的维护;空调系统检漏、抽真空、加冷冻油、加制冷剂;检查紧固车架、车厢及附件支架各部的螺栓。

7%

项目三: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

检测项目:点火系参数、发动机动力性、起动系参数、汽缸压力、曲轴箱窜气量、汽缸漏气量、进气歧管真空度、配气相位、前轮定位

检查项目:发动机油、水密封;曲轴前后油封漏油;散热器、水泵水封、垫、水道侧盖漏水;曲轴轴向间隙;转向系的转向盘自由转动量,转向器工作状况及油封密封状态;传动系的离合器工作状况;行驶系及车架的轮胎偏磨;仪表信号、机油压力、水温、发电机充电指示。

7%

2.汽车二级维护作业

项目一: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发动机二级维护的主要内容;发动机上部、下部及附件的拆装、清洁、调整、紧固方法、技术要求;曲轴轴承间隙、轴向间隙的技术要求;气门间隙调整方法;润滑系维护要求和方法;汽缸盖螺栓校紧次序和扭矩。

8%

项目二:底盘的维护作业

底盘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汽车行驶、制动、转向动力传递;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车轮、制动系统、轮胎拆装、检查、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8%

项目三:电气部分的维护

汽车电气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内容;发电机、起动机、蓄电池、点火系、全车线路等的维护要求和方法;点火正时的调整方法和要求;灯光测试及调整。

8%

3.汽车美容防护

项目一:汽车美容

汽车内饰清洁、消毒、杀菌;汽车外部清洁步骤、方法;汽车抛光步骤;汽车抛光处理技术规范;上腊操技术要求

7%

项目一:汽车防护

汽车防爆太阳膜的作用、种类及选择;防爆太阳膜粘贴流程及施工技术要求;汽车防盗器的工作原理,汽车防盗器的安装;防撞雷达的工作原理、组成,防撞雷达的安装技术。

8%

4.汽车拆装作业

项目一:汽车的拆卸

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和技术特性;各大部件总成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汽车电器、底盘、发动机、空调的构造知识;汽车总成的拆卸方法和步骤,

20%

项目二:汽车总装配

汽车总装配的顺序、方法、技术要求;汽车各总成的调整方法及技术要求;汽车总装后的检测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汽车总装竣工验收规范。

20%

100分

注:每个项目考核中知识占40%,技能占60%。

【教学说明及实施建议】

1、

教学条件要求

(1)教材、教辅素材:教材内容应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编写应图文并茂,最好有立体结构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较好的完成实训教学内容,编写好工作页。

(2)校内实训场地:实训场地为一体化教室,建议配备好8个实训工位,保证实训过程中每四个同学有一个实训工位。

(3)硬件与软件:教学场地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中必须制作好多体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建议

(1)

本课程标准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具有通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专业实际,精选内容,因材施教。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文4

汽车维修技术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未来。我在培训期从事汽车维修光盘,书籍的收集,汇聚一流专家汽车维修培训总结,并作出自己的总结。

一、汽车维修理念

汽车维修从故障修理为主转向以定期维护、预防故障为主;除汽车维修外,具有一定规模的维修企业还兼营整车销售、配件供应、技术咨询、旧车交易、事故车维修等业务;维修企业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都非常强,“质量就是让顾客满意”、“质量就是零缺陷”、“质量就是我们的未来”等标语在车间随处可见;由于车辆设计注重了整体可靠性,汽车维修厂基本上以小修和维护为主,而且多为换件修理,一般不设大修工序。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我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生产企业也开发和生产了修车王、电眼睛、废气分析仪、点火测试仪等发动机检测诊断设备,但功能都比较单一,在检测诊断技术上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汽车诊断在维修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

汽车诊断车间是维修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修工的作业主要依据也是汽车诊断的结果。汽车诊断车间有专门的汽车诊断师(“汽车医生”),根据电子设备诊断结果再加上个人经验来确定车辆故障部位和维修方法。在我国,这种作业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没有专门的“汽车医生”,虽然要求汽车维修前必须进行诊断检测,但专门配备“汽车医生”对汽车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的企业并不多见。可能有些企业以维修工代替“汽车医生”,既进行诊断检测,又进行维修作业,这是一种进步,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汽车维修专业化的不断提高,“汽车医生”必将成为汽车维修的关键岗位,汽车维修工会越来越不适应这一角色。因此,加快培养适应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要的“汽车医生”,是今后行业人员结构调整和素质提高的重要任务。

三、优质的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使我受益匪浅,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培训中,我们体会到现代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以及现代汽车业对人才的需求概况,同时也感受到学校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与工厂的差距,明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进行“双元制教学”改革:工厂要的是胜任某一个岗位的熟练技术工人,我们的职业教育要顺应这种需求!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不能为社会所承认。因此,“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应该是我们高职教育所能努力的方向,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学校的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招生能力以及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把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办学真正成为有源之水,长流不止,永不枯竭。

另外,经过本次培训,我们对工人的生活方式、公司的管理制度、以及产品的销售状况,市场的同行业的竞争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汽修;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43-03

高职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更加注重技能型培养。我院是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是无锡市重点专业,也是学院的重点专业。本文着重研究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培养中融入国内外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引入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培养理念和培训课程体系。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与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将德国汽车服务技师的培训课程体系,嵌入到原有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打造素质国际化、能力国际化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为其他高职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作用。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一)“双元制”的本土化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引入德国“双元制”理念时,存在国内企业实际接收实习学生的现状与理念之间的矛盾。按照德国“双元制”的实施方式,应该是一周5天,1~2天在学校学习,3~4天在企业工作。而这样的方式很难在本地区实施。经过企业调研和多方协调,在保持“双元制”理念不变的情况下,基础理论知识、必要基本技能与企业实践实行按照年度的“双元”。在三年的学习中,第一学年学生到企业进行汽车认识实习(4周),学习内容是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汽车的主要总成及零部件结构;第二学年,学生到企业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实习(6周),由于学生已经在校完成了一年的学习任务,完全可以达到顶岗的要求,进行汽车一、二级保养和维护;第三学年是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前的整车维修实习(8周),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整车的故障诊断、故障排除,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好过渡和衔接。三年的实习项目逐渐递进、由浅入深,贯穿于整个学习进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

(二)小班制教学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德国技师班采用小班制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25人以内。小班教学,便于实施教学改革,有效地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小班教学,老师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我院中德技师班在具体实施上,严格控制班级人数,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利用实训设备进行演练。特别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教学,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转换教学思路

为了进一步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汽车专业负责人向运输管理处的负责人了解了汽车维修企业的分布及运行情况,比较详细地摸清了无锡地区的具有一类、二类资质的汽车维修企业。汽车专业教师和同学们深入汽车维修企业一线进行实际走访、调研,发放了大量的调查问卷,调查范围涵盖售后经理、技术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及修理工等各阶层,还对我院近10年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根据调研结果,整理学生从业岗位名称及相关要求。主要的工作岗位有:汽车维修工(技师),工作范围为汽车日常维护与保养,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修理、更换、安装与调试;汽车检测人员,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仪器和设备进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评价,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汽车整车、总成及零部件检测与调试;前台接待(主管),主要负责客户资料的运用与管理,指导客户汽车的使用与维护,零配件采购与供应,信息反馈。

结合中国汽车服务企业的具体需求,我院与中外汽车专家进行交流和研讨,制订中德技师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德国技师课程体系在保持基本模块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重新设计,与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融合,更加适合汽车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教学情境在一体化实训场所实施,体现课程设计的实践性。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法和项目任务单教学法组织教学,学生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演练和企业实习活动,学习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该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德三证”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完成学院规定的必修、限修、选修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能够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大专学历证书;在技能方面,学生在获得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汽车修理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颁发的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证书。

将引进的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课程,嵌入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由职业基本素质、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综合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四个模块组成,各模块互相融合。职业基本素质包括工程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与液压传动、汽车认识与工具使用、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职业知识与技能模块包括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基础电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传动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安全与舒适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网络信息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职业综合技能模块包括:汽车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检修、汽车性能检测技术实训、汽车整车拆装实训、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奔驰整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宝马整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包括:汽车修理工强化训练与考证、专业认识实习、汽车维护与保养实习、汽车整车故障诊断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

职业基本素质要求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态度;知识与技能课程采用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理论与实践相融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综合技能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引领,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学习情境;职业能力拓展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汲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工作流程导向法”开展教学,最大程度地在课堂上再现生产场景,并按照汽车企业的工作流程安排授课内容和授课顺序。通过这种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能够更深刻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快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缩短进入企业后的见习期,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学生学习的主要地点为汽车实训车间,以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流程作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师傅的角色。校内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都强调工作岗位的真实性。

通过对某一故障案例的原因分析、诊断过程,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故障诊断、检测、排除故障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解决检测、排故中遇到的问题。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四、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新性得到进一步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平台,如视频、字幕、网站、宣传窗等加强创新意识宣传。其次,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的思维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考试,如汽车营销师、汽车修理工及软件类等,使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在比赛的准备和竞争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难题,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还可以借助学生社团的形式进行。聘请汽车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社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汽车知识竞赛、汽车图片展、汽车模型展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我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省级院级大学生实践创新的申请工作。指派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指导教师。在实践创新工作中,学生们积极查找资料、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圆满地完成了多项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五、接轨国际文化

在中德技师班的学生培养上,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国际化。所谓视野国际化,即用知己知彼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就是要使学生在立足本民族文化基础上,用国际观念、全球意识去看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聘请外教开设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的讲座来实现。在教学上,我院不但开设了高职英语,还开始了基础德语,以口语为主,主要目的是方便学生和德国老师的交流。同时针对现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举办一些以西方节日为主题的沙龙,如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通过庆祝,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文化。

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国际化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卓越的创新精神,能流畅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良好沟通。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我院特别在第三学年,安排部分学生赴德国德克森州的“F+U”学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研修。主要培训内容涉及汽车基本的维护保养、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汽车空调系统等。通过研修,学生们了解了德国的理念和文化,深入德国汽车企业与汽车技师、维修工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体验德国人做事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通过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以此提高自身修养和自身技能,更好地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一凡,谢娟.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

[2]安小风,王雅蕾,朱光福.对在高职改革中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7).

[3]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9).

[4]曾章伟.浅谈大学教育推行小班教学的必要性和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2,(5).

[5]金荣洲.高职高专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J].中州大学学报,2011,(10).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汽车维修 职业技术教育 发展方向

1、汽车教育的现状

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汽车维修中各种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的应用,以及汽车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象征,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也很广泛,对汽车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人才技术层面偏低,大都只懂一般的机械维修知识,从事一般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但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无法解决了,缺乏那种既懂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的人才。总的来说是低层次的维修工过剩,而拥有扎实维修技术功底的高级技术工人仍然紧缺。

2、汽车维修教学应该改革了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要根据生源体系构建专业教育,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上学需求,构建中职和高职衔接的平台,促进高职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选择更具有多元化。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专业体系构建专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主题方向,以市场需求为专业导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需有多学”的目的。要充分依托行业协会在掌握行业信息方面的准确性和适时性优势,在调动企业参与全行业活动方面的权威性与可行性优势,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随时把握企业需求及其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

2.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以日后的工作实践为基础的,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领会基础知识的内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革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汽修专业的教育中应结合汽车维修业的特点,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表面式”教学方式,使学员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

2.3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行业协会是由单一行业的竞争者所构成的非盈利性组织,其目的在于在促进提高该行业中的产品销售和雇佣方面提供多边性援助服务。而行业协会在汽车市场领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可以整合汽车市场的有用资源,可以明确汽车市场的供应关系,可以为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有益的导向作用。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积极引导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造企业、职业技术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整合资源,合理分工,组建有利于汽车“后市场”健康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人才支持。

2.4实训基地的建设

汽修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需要相当规模的场地,还需要充足的资金购置一定规模及数量的整车及总成件,能满足学生实习拆装与检测要求,包括各种电控台架、挂图等教学设备。其次,学生实习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台、工具车,常用拆装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等。在实训基地车间醒目位置,还要张贴或悬挂汽车维修行业所规定的各工种或系统的拆装及检测操作流程,以防学生在实习期间违规操作,造成事故隐患。另外,实习车间要进行合理规划,物品要摆放整齐,保持物有定位,确保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

2.5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

现在维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懂得汽车结构原理和掌握一定的修理技能,又要知道汽车文化背景,具备与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所以学校培养学生方向应符合企业需要的。第一,学校的教育思想是“先做人,后做事”,让他们懂得感恩;第二,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以锻炼学生的气度和心胸;第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六,改革考试制度,做好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工作。因而,既要考专业知识又要考专业技能,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内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职业学校要成为当地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学校应充分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和一定的导向作用,以《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准绳,以相应鉴定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从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两部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鉴定,以此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有机结合汽车新科技和先进检测技术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人员的重要机构,需要将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维修设备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培养汽修人员的优势,几点建议如下:1.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教师在上课时不拘泥于课本内容,针对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新科学新技术添加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及时掌握汽车科技发展动态,并对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作系统讲解,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课堂学习的新颖性。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及时捕捉先进的维修技术、维修设备,建立专业维修模块库,针对不同维修模块,在授课或校内实习时通过动画方式及时展现给同学们,并结合实操模拟训练,及时更新购买先进检测维修设备,并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充分的培训、学习、应用。3.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优势,将课堂搬到高校的实验室、汽车生产现场、设备使用现场,在生产、使用中充分与在场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学生对新科技和先进检测维修设备的掌握使用能力。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汽车科技的发展和汽车维修市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立足时下,适应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针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的不足,提出了 “两紧跟一结合”的教育模式,即紧跟高等教育的先进汽车科学技术发展理论、紧跟汽车先进的检测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两者进行充分结合的教育模式,以期探索新的汽车维修教育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汽修人才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