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术论文范例

大美术论文

大美术论文范文1

(一)无法明确把握学科属性

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们往往对其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学科实质的考量,没有从专业角度理性认识其特殊性并为其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致使其与美术教学间的关系变得模糊。所以,当前的室内设计教学都是在“美术”教育思维的惯性作用下展开的,教师往往将室内设计的学科基础与美术基础画上了等号,更有甚者将室内设计的基础训练规划为绘画基础练习,这根本是对室内设计学科本质的一种偏离,将其教学定格在了视觉审美的表现层面之上。室内设计源起于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经过漫长的演化才被列入现代“艺术设计”,可以说其发展过程也是其经历工艺美术教化的过程。因此,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教学模式。现代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仍然将艺术设计归纳为一种视觉艺术,致使学生无法明确把握其学科属性。事实上,传统美术教学只为室内设计教学提供了基于视觉方面的基础支持,两者间的关系表现得十分模糊。如色彩展现与空间构成的界限不明。目前所使用的“三大构成”教学法主要引导学习者以美学对比原理去分割存在于空间中的平面与立体,其要求必须具有和谐的构成比例关系以合乎视觉审美对色彩应用的要求。这一教学思想令平面的色彩展现与立体的空间构成界限变得十分模糊。存在于传统教学体系中的各种目标的实现,可以充分体现出室内设计教学的视觉审美价值,这也是美术学惯性教学体系为其提供的支持,但同时也将这门学科的教学定格在了表达技巧和设计表面的层次之上,以至于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模糊了学科基础应用与美术教学间的关系。

(二)缺乏正确的学科体系构建基础

以美术教育平台为基础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将审美教学定为中心,这种概念性的偏离令室内设计教学片面地定格在了纯视觉的表象上。但组成室内设计学科的所有基础性学科的创造都不可能是纯视觉上的,相反,设计类的学科往往更加倾向于科学研究。换言之,只有依靠科学研究的理性结论才更适合室内设计教学,这也是这门学科的功能本质所决定的。与之相对的“美术”教学中心论则恰好相反,其将理性学科与视觉创作不合理地分离了,这种做法在无意间令室内设计的理性学科基础“边缘化”了,致使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充斥着虚假的“装饰主义”和空洞的“形式主义”。从本质上分析,室内设计完全不同于工艺饰品、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形式,其属于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室内设计常采用静态的方式进行表达;而为了体现其在人们生活空间中的形式存在,其又会采用动态的方式加以参与。室内设计,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建筑的内部空间展开的艺术设计。设计师应该从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实际情况入手,通过艺术处理与物质技术等手段,在保证功能科学合理、外形美观、居住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切合使用者心理和生理需求来进行室内环境设计。以上种种无一不在说明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正确的学科构建基础。

(三)基于室内设计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通过访问一批批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室内设计毕业生,得到了这样的反馈:在室内设计教学内容上根本无法正确地将学科体系的基础定性为设计应用,而是过分强调了美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缺失。所以,在进行实际项目设计时,我们发现现实情况与校园中学习的一些知识相距甚远,即便是自己觉得非常不错的设计作品,也会在投标竞争中惨败。换言之,在我们看来极富创意与美感的设计,却可能会给施工工艺造成非常大的麻烦。这就说明,在目前的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以至于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无法及时发现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方面:首先,基于“大美术”背景下的室内设计教学思想模糊了理性学科基础应用和美术教学间的关系,不但令其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学科属性,而且缺乏正确的科学构建基础,进而陷入了发展瓶颈而不知。长此以往,会令室内设计教学与施工工艺产生“分离”,实用性变得极差。其次,教学目标与既定目标发生分离,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再次,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室内设计产生了更多的要求,如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等,这些都没能及时地反馈给设计教学。所以,室内设计教学发展到今天却没有一个科学正规并且完善的评价体系绝对是这门学科的一大缺陷,也是教学界需要深刻反思的一个问题。

二、针对“大美术”背景下室内设计教学思考及建议

判断室内设计教学真伪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把握这门学科的本质,能否明确教学的培养目标,能否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构建起更符合学科特质的教学体系。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应正确分辨理性学科基础应用与美术教学间的关系,明确把握学科属性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室内设计发展速度极快,且在不断地吸纳不同的新专业。在这种趋势下,艺术设计将会以现有的专业为基础进行新的重组或者演化。然而,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和复合性也令艺术设计开始困惑于自己的学科属性。目前,对于设计专业学科属性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是空白,这恰恰正好说明学科是动态发展的。那么,为了在理性辨认的基础上明确室内设计的学科基础,就应该从本质上否定功能性与视觉审美的必然因果关系,然后以功能性为核心,合理地确定其学科基础,捋顺其与美术教学间的联系。所以,需要对室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并重新界定美术教学对于其的意义,调整相应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让理性学科基础成为教学的核心框架。

(二)应以正确的学科基础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改经验教学为学理教学

在“大美术”教育格局当中,应该将理性学科基础的教学课程建设定为核心环节,因为其直接决定着室内设计教学实施的正确与否。鉴于此,就应该将水电基础、设计物理基础、设计伦理、建筑学基础、建筑美学、环境科学、工程管理、环境心理学、创造学、合同法、建筑法、技术美学和材料学等20余种相关学科纳入课程规划当中。同时,以设计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学科的新颖性、边缘性和交叉为依据,立足于培养目标,构建起坚实而明确的学科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科特质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三)应以设计应用为学科基础,建立室内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大美术论文范文2

1.学缘关系不明确

由于室内设计学科起步较晚,缺乏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缺少应有的理性认识和准备,出现学缘关系不明确现象。在美术教育的影响下,将美术知识体系作为基础的室内设计教学与学科本质相违背,出现室内设计教学过于表面,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学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虽然,美术教育造成了室内设计教学学缘关系不明确的现象,但是,美术教育对室内设计在视觉表达方面提供了帮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设计方面,扎实的绘画基础,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空间造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还能够控制设计整体效果的表现,从而提高设计水平,实现设计目标;其次,空间以及色彩表现方面,美术构成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美学对比原理,将室内空间分割成平面、立体形态,不仅能够优化视觉审美结构,而且通过合理的色彩布局,能够完成色彩设计和目标;最后,设计技术方面,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将计算机技术与室内设计教学有机结合,利用现代设计软件,学生能够准确的设计建筑形体,并运用空间建模技术将建筑模型展现出来,而photoshop等软件还能够美化和完善设计效果。

2.理性学科边缘化

室内设计与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形式存在本质上的差距,室内设计需要同时满足静态、动态两方面的设计要求,其涉及学科范围较广,例如物理学、科技学等,这些学科内容为室内设计教学发展提供了支持,然而,将美术教育作为基础的现代室内教学,过度追求视觉表象,忽视理性教学的重要性,最终将室内设计学科理性推动边缘化,导致室内设计空洞、缺乏真实性,不仅如此,纯视觉美术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室内设计教学的发展。

二、构建理性室内设计教学的有效措施

明确学科本质,处理好美术教学与理性学科的关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要求逐渐提高,也推动了室内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完善设计学科,只有通过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充实设计专业内容,才能够实现室内设计现代化目标。室内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逐渐呈现交叉、复合等形式,另外,室内设计学科研究并不深入,还存在许多空白。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室内设计教学效率和质量,将功能性与视觉审美分离,并在理性学科基础上定位学科属性,加强建立以功能为中心,明确室内设计学科基础,并处理好美术教学与理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最终构建以理性学科为基础的教学结构,从而促进室内设计教学不断发展。

1.构建学科基础,完善教学体系

学科基础是教学建设的关键,在“大美术”教育影响下,加强理性学科建设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影响室内设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理性学科基础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学科内容,例如将建筑学、水电基础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内容都纳入到室内设计学科基础之中。另外,室内设计本身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等特点,应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这些特点有机结合,构建坚实的学科基础,并完善教学体系,为我国现代建筑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将设计应用作为评价体系

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过度重视设计视觉表现,更多的是强调效果以及画面的质量,侧重美术在室内设计的效果作用和影响,这种传统重视视觉效果的教学方式,错误的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解释设计而非设计本身。因此,构建将理性学科基础在室内设计中推广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必要,也是推动室内教学设计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教学观念,是建立新教学评价体系的前提,将室内设计教学与设计学科有机结合,并直接将教学引导到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构建室内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且,通过学科的互联性,还能够深化学生基础知识。另外,现代社会中,构建节能、环保以及友好型社会成为发展主流趋势,一切活动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原则。基于此,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广泛关注社会需求变化、行业信息等多方面信息,并积极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室内设计教学逐渐转向应用型学科。

三、结语

大美术论文范文3

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构建一种“宽口径、厚基础”和“通识艺术基础”的模式,在基础教学改革上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我国当下美术高等教育,主要是在对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去继承和发扬,结合国际上较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实践中探究“通识艺术”的基础教学模式。以主动适应新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文化对高等美术教育的要求为目的。教学研究的重点由造型技能逐渐转变为视觉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入美术高校以前,考生因课程压力过重、机械式训练等所遗留下的死板、单调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而不利于美术高校专业知识吸收。对此,学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教学节奏。而这个适应的过程在如今高等美术教育的研究中,尚未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和专业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专业美院一些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因为课程容量等原因无法直接复制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等理论类课程无法很好的与专业技能课衔接,甚至出现脱节。因此,提高学生基础能力与教学质量,需要一个将课上与课下、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法相衔接的桥梁。

二、艺术学院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一)研究目标

1.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研究的目标

(1)建立并完善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各项制度,形成良性模式持续循环,成为常规教学补充和学生提升自我的平台。

(2)加大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中的教学试验和改革,为常规教学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参考依据。

(3)指导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每二年举办一次汇报展览,展示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

2.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研究与理论实践

(1)改正美术、设计低年级学生因高考应考而养成的不良绘画习惯。

(2)扩展学生眼界,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基础”的深刻内涵,和动态的外延。

(3)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与特长,多角度深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4)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吸收国内外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运用到第二课堂教学,并以高水平的展览、竞赛来检验教学效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为教师无偿指导和学生自觉自愿的组织行为。因此,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师对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中不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降低指导效率。教学内容可以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调整变化,体现最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通过对艺术类高校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调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以现有基础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常规教学之外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集中培养优质人才,并总结出培养方法。

(1)研究常规教学之外的课题补充。常规课堂教学受时间、排课等因素限制,教学中课题设置有限,通过第二课堂可以得到补充和加强。

(2)具体研究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课程安排,使之成为常规教学的有益补充且不与之冲突。

(3)研究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环境下,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冲击各种高水平展览、竞赛,取得好的奖项。

(三)研究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1)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与时间,拓展多样化教学和学习手段。

(2)衔接常规专业课程间因时间安排而造成的空档,加强专业学习延续性。

(3)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4)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

(5)有针对性的培养优秀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美术展览及创新创业能力。

2.对学校与教育事业的意义

对学校:研究常规课程之外如何补充对学生有益而又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旨在对优秀学生专业拔高既而辐射整个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现在的美术教育:从更多的角度和手段上摸索和建立具有地方综合性高校特色的美术基础教学模式。

三、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一)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的实践方式

首先,基础培优课堂从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收集研究国内外艺术基础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学计划,合理拓展基础外延,将传统文化、综合材料等和常规基础教学相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其次,基础培优课堂成为艺术学院第二课堂,将是常规基础教学的延续与加强,在教学思想一致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拓展教学手段,在小范围内推行精英试验教育,为新形势下的基础教学模式提供改革参考。最后,打造艺术学院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在多方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向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转化。在一个相当的范围内着重培养一批基础厚重、学识宽泛的高水平学生,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赛能力,在学习上成为年级的带动者,形成广大的辐射效应,既而提高整个学院的办学水平。

(二)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作为教师无偿指导和学生自觉自愿的组织行为,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性。在教师对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中不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降低指导效率。教学内容可以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调整变化,体现最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基础培优课堂对艺术学院提高基础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环境和土壤。最终成为提高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的先行实践

湖北省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先行建设实践:

(1)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选拔了一批具有学习积极性与正确学习观的学生,并完成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各项制度的建立,且持续运转。

(2)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指导学生完成一批形式多样的基础作品,并整理备展。

(3)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产生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基础作品,举办学院内部作品汇报展,并鼓励学生作品参加各项比赛或画展选拔。

(4)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对此项目进行总结与成果整理: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前,由于专业课程的连续性不足,学生缺乏绘画主动性与作品比赛参展方向性。通过基础培优的第二课堂方式与大环境熏陶下,学生作品参展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于艺术学院“迎新画展”、“三峡大学桃花艺术节”、“湖北省楚风杯书画类作品比赛”等各项画展比赛均有数学生参展并获奖。

五、结语

大美术论文范文4

1.1试验材料

大马士革玫瑰瓶苗来自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组培中心,以健壮、生根的瓶苗为试验材料。

1.2炼苗条件

组培苗经过20d左右的生根培养后,选取符合出苗标准的瓶苗,移到智能温室进行炼苗处理。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炼苗7d,先松开瓶口1d,然后解膜到1/2处1d,再全部打开封口膜,把生根苗移入营养钵中。利用智能温室空间,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人工喷湿,保持相对湿度80%~90%,控制温度和光照。温度控制在19~26℃范围内,光照一般在30000Lux以下。

1.3试验方法

1.3.1瓶苗根部处理

将大马士革玫瑰瓶苗炼苗后,用镊子从培养瓶里夹出来,将根部培养基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杀菌剂或清水处理。

1.3.2栽入不同基质

瓶苗洗净、消毒后栽入不同基质。基质分别为草炭土∶蛭石=1∶1,草炭土:蛭石=2∶1和草炭土∶蛭石=3∶1。

1.3.3不同施肥处理

营养钵苗生长过程中应该适当追施肥料,用以提高苗的生长速度,本试验共设4个施肥处理。

1.3.4结果与统计

成活率=(成活苗数/总苗数)×100%,按100株进行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出苗时不同杀菌剂根部清洗对成活率的影响

大马士革玫瑰瓶苗出瓶时,将根部培养基清洗干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清洗后用杀菌剂处理能显著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清洗后用1000倍绿亨二号、800倍多菌灵等对组培苗进行蘸根杀菌处理,然后栽在营养钵中。结果表明:不用杀菌剂的处理成活率较低,杀菌剂绿亨二号和多菌灵相比,用绿亨二号比用多菌灵的成活率明显高。

2.2不同基质类型对大马士革玫瑰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瓶苗洗净、消毒后,移栽到基质。移栽试验基质有∶草炭土和蛭石的比为1∶1、草炭土和蛭石的比为2∶1、草炭土和蛭石的比为3∶1。大马士革玫瑰的移栽苗在草炭土和蛭石的比为2∶1或者3∶1的成活率高于1∶1混合的基质,但草炭土和蛭石的比为2∶1与3∶1差别不大。从成本上分析,草炭土和蛭石的比为2∶1作为基质最好,因为草炭土疏松,且有营养。

2.3不同施肥量对大马士革玫瑰营养钵苗生长的影响

营养钵苗生长过程中应该适当追施肥料,用以提高苗子的生长速度,本试验共设4个施肥处理,不同施肥方法对营养钵苗生长的影响。0.1%尿素水+0.1磷酸二氢钾处理最好,苗生长最健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此处理营养比较全面,能补充小苗生长所需的N、P、K等元素,满足生长需要。

3结论

大美术论文范文5

以农业科教片为代表的影视媒介就是运用电视电影精彩的画面艺术表现手段,以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表现内容,以解决现实农业生产中需要的技术问题为目的,指向性和意识形态明确的,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推广方式产生的作用特点是内容形象逼真、显示深刻、音像效应、容易理解、推广范围广、成本低。网络化推广媒介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推广传播的形式。农业技术的推广也正在朝着网络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利用网络推广农业技术的主要表现为农业数据库、农业网站和专家系统。网络媒介可以数字化、全球化的传播推广农业技术信息,并且易储存、复制、检索、传播大量的、多样的信息,能够快速的运用多种媒体,交互式的兼容多种传播方式,可以个性化的、多元化的、自由的加快农业技术推广速度,拓展农业技术推广的角度,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2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的特点

通过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可以做到传播信息快,推广迅速且互动性强,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反馈。利用大众媒介平台可以在更广的受众范围内推广农业技术,并且内容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由于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大部分农村居民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这些设备接受到所传播的技术推广信息,农业技术可以声画并茂,图文兼备的快速传递出去,通俗易懂,让人们一看就能明白,从而提高了推广工作的效率。在利用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还会改变农业受众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促使农业受众逐渐形成信科学、靠科学、用科学的价值观念。在其取得的良好推广效果和现实作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农业受众对政府的信任以及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促进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生活积极性,提高其幸福指数。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农业受众通过大众媒介接受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影视艺术的审美享受,从而娱乐生活。

3通过大众传媒推广农业技术的注意事项

大众媒介推广农业技术要注意其目的性和时效性。目的性就是指在选择推广媒介时要考虑技术推广的目的性,推广的内容决定推广的形式和载体。推广技术信息的内容长短,表达方式,理解的难易程度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要利用适合的媒介形式以保障达到推广的目的。对于农业技术信息而言,其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于推广者而言,要综合考虑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时差的因素,以保证选择适合当地有效的媒介形式推广农业技术要在有效的时限内发挥最大的效果。还要注意有的放矢性和因地制宜。在利用大众传媒推广农业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推广对象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教育文化程度,以及基础设施普及率,这些都决定了推广效果。我国的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也存在巨大差异,各地的地理人文因素也有很大的不同,南米北麦,差异较大。因此在推广农业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做到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还要注意其科教性。推广的农业技术要具有科技含量和现实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具有推广价值;农业技术推广信息要具有科学和谨慎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推广内容要完整连贯;农业技术推广不要忽视其教育性和应用性,这是推广受众接受先进农业技术的前提。

4通过大众传媒推广农业技术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网络传播媒体环境下,大众媒介成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农业推广体系名存实亡,网散、钱断、人散,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真实现状写照。虽然现阶段在大力建设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政府开始注重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但是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主要还是依靠拍摄农业科教宣传片和开发农业技术信息系统等进行推广;在大力建设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推广新的农业科技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背景下,大众媒介下的农业技术推广陷入了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的局面。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推广体系和主体机构,对于大众传媒推广农业技术,政府依然没有足够程度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一种资本进入市场流通,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十分混乱,导致了大量虚假信息的出现,这也是农业技术利用大众传播媒体推广所带来的负面效益,使得信息市场真假难辨。

5总结

大美术论文范文6

1.1增加知识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去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凭粉笔和黑板很难讲解清楚计算机硬件内部的结构,学生无法清楚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再配上简明的解说,可以将计算机内部结构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视觉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1.2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图片、音频、文字、板书、动画等各种元素结合起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比如在讲解《大学计算机基础》Excel电子表格的填充功能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时,可能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只停留在理解概念的层次上,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四种填充的功能和不同之处。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方法,可以将填充的过程以及这四种填充得到的不同结果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进行对比,同时再结合教师的现场操作和讲解,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以及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外,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对于一些文字理论的讲解,不仅是教师难以表述清楚,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可以模拟教学所需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教师处于主导位置,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1.4重点、难点突出,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讲解计算机如何实现运算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语言描述讲解运算过程。如果利用多媒体,可以制作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可以制作一个动态的运算效果图。这样就可以把运算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和抽象、形式与逻辑之间的矛盾,可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不足

2.1多媒体制作过程花费时间过长,消耗精力过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固然能够将需要展示的效果动态展现出来,但目前用于多媒体制作的软件很多,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还得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并且还要收集与上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制作出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这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需要教师花费比传统备课方式多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年纪的教师,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和精力,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使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来了,可能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2.2教师授课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

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但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过多地追求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功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处于主导作用,整个课堂仍旧由教师来掌控。必要时,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表情言语、肢体动作以及进行现场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仅是面对着电脑屏幕按照课件的内容从头念到尾,从开始播放到最后,平铺直叙,没有抑扬顿挫,没有任何言语情感,那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扬声器的作用,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适当时可要求学生到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2.3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位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应该清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师生之间将会缺少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被多媒体所取代,教师应该通过必要的言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存在交流时,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能够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

3总结

大美术论文范文7

在任何一项设计当中,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自身没有强大的理论结构。因此,视觉传达艺术非常倾向于实用主义。现代数字技术与软件技术在设计中的大量运用,有效的转变了设计人员思维的有效发挥。正是因为这些现代技术的出现和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设计的难度和方便了对设计的修改。所以,伴随着媒体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体艺术在设计理论以及美学方面的继承了一些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过去的理论体系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依然适用,因为在艺术理论基础方面,还是有下面的几个共同点:(1)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艺术设计,在本质上必须满足对功能的要求;(2)在美学中,所有的审美理论基础是完全一样的;(3)设计的平面视觉创意法则以及理论法则大体上是一样的;(4)设计以及表现方法方面的是一样的,可以相互融通,可以说,新媒体艺术的出现,让视觉传达艺术更加的丰富。

二、在新媒体艺术推动下,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

通常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观众传递信息,但是,要想传输信息,就必须依靠媒体来进行。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和媒体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媒体可以体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同时又限制设计的过度发展,同时,设计也受媒体的影响,成为新媒体继续前进的动力因素。所以,在进行新媒体设计时,在遵循传统的审美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媒体接受者的感受,让设计出来的新媒体,符合人们对信息需求已经信息采集的追求。新媒体艺术下的视觉传统的交互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文化凝聚力,不同的使用者在设计时,都借助新媒体将其实现凝聚,表现出更加的个性化和有责任感。在新媒体设计过程中,因为视觉传达有其交互性,这十分有利于满足社会民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满足,比如,设计一些漂亮的界面,正是用户所期待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而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性,或者实现了用户的某种需求。在新媒体界面上的视觉传达方面,需要构建一种机器和人交流的模式,优秀的界面会让人以一种更加良好的心态融入其中,有利于不同的世界协调相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世界的联系类型。或许计算机从本质上是无法完成的,但是,新的视觉设计的出现,或许会是对计算机交流障碍的一种良性补充,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趣味性更强。

三、总结

大美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改革开放;美术教育;发文量;发展趋势

美术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从美术教育的对象来说,它可以指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师范类美术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等;从美术专业教育的角度来说,它可以是专业的美术教育,如高等学校的美术类教育、美术类的师范学校教育等,此类美术教育专门培养面向非专业受众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可指代非专业的美术教育,如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科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等,此类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基础、美育为目的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

1从1980年以来美术教育发文量和中国GDP来看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

以“美术教育”关键词搜索知网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对检索结果数据进行解读发现(见图1),从1980年到2018年之间的38年间,美术教育类论文发文量达到34979篇,可以具体分为四个十年的发展区间:1980年至1990年、1990年至2000年、2000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8年,这四个时间段对应该时间段内发文量的最高值,进行横向对比,发现两个特点,一个是发文量逐步增加,第二是发文量增长速度提升。同时参照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图(图2),制作表1,发现美术教育论文发文量与GDP呈正相关态势。从纵向分析,特别是第四个时间段2010年至2018年,增幅明显,2017年达到峰值3000篇的发文量,而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则在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文化的繁荣发展。在2018年,关于美术教育的发文量相较2017年呈下降态势,我国美术教育理论已从讲究数量,发展到讲求质量的阶段。与早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同,在2010年以后,美术教育理论相关论文发文量增速放缓,这与严格的论文审查机制、杜绝学术腐败等一系列学术政策的严格执行相关,在另一方面,我国的美术教育理论趋向成熟,在某些领域上全球领先。

2从知网关于美术教育发文量组成分布来看美术教育理论发展

从组成分布来看(见图1),美术教育类论文分类达到40多种,其中数量最多的前六种,分别是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美术教育、艺术教育、美术课程、美术课堂,这六种分类占据数量一半以上量。通过分析各类数据,发现美术教育类论文围绕三个中心:美术教师、美术课程、中小学生。以美术教师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20%,以美术课程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45%,以中小学生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15%,其余20%的美术教育论文均从其他综合等角度来撰写。目前,从美术教育相关的论文发文量来看我国的美术教育理论,主要从美术教师和美术课程出发,即以美术教师和美术课程教学为主导的教育形式,而从学生为中心的角度看美术教育理论,则主要体现在心理学的认知领域上。

3小结

(1)1980年~1990年的美术教育,以工具论为主。结合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0年到1990年美术教育论文数量不超过200篇,此时我国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物质文化都非常匮乏,但是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升。(2)1990年~2000年,美术教育以社会为中心。关于美术教育论文总数不超过500篇,1994年相对1993年来说数量增长了一倍,缓慢上升。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更加注重美术教育的社会应用功能。(3)2000年~2010年,美术教育以学科为中心。有关美术教育论文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10年有关美术教育类发文量将近2000篇。此时,美术教育更加关注美术学科本身的课程开发与研究。(4)2010年~2016年,美术教育以儿童为中心。2017年,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2017年以来,达到3000篇的顶峰后,2018年下降到2700篇左右,此时,美术教育理论进入追求质量的发展。美术教育更加关注人文科学的创造性和美育,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学习上更加自信。政治与经济在美术教育理论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所感兴趣的却始终都是某种更能充分解释前景的发展。”[1]同时,美术教育又在源源不断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