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专业范例

汽车工程专业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1

面对空前的发展机遇,汽车工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国汽车工业正以飞快的速度,朝气蓬勃的向前发展,它以其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就业面广的特点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着突出贡献。但我国汽车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研发水平不高始终是制约我国汽车行业核心竟争力提高的关键。国内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几乎被外国品牌所垄断,国内较好的合资企业,也仅能够对引进产品进行局部改进,而不具备独立开发新产品的基础研发能力。长此以往,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缺少市场研发能力,仅仅成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基地。这将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初衷相违背。汽车企业研发水平不高,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问题导致,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才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影响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自主开发能力快速提高一个严重制约因素。为此,经过大量实际调研及与汽车相关企业人员、资深专家学者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从校企业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望通过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来提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讨一种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等院校的汽车相关专业,虽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特色,但是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以及方法上,却具有一些相同的缺失。

(一)专业设置口径窄。

长时间以来由于教学方式、体制及学生重视授课看轻自主学习的思想,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窄,专业口径范围小。使得学生的创新、创造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力。

(二)目前汽车工程相关专业教育缺乏系统规划。

现行的工程教育不仅要加强系统思维和团队协同合作能力、创造性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培养,还要把工程教育置身于全球经济背景中进行系统规划。“工程”是一个范围广阔的主修领域,为了能培养出符合国际工程要求的现代化人才。除了提供汽车工程为主的工程教育计划,还应提供经济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教育安排。

(三)教育学术化。

由于受到实践条件的限制,往往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学术以及理论性的内容,而减少了实训、实践的内容。

(四)重理论轻实践。

在没有实践场所训练的情况下,我们往往通过图片或PPT来展示实践内容,学生的工程实践、实训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的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要改善我国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院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可以说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校企应进一步加深合作与交流

现在的企业用人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仅看一个人的文凭,更看重人才的团队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实训期间,利用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企业,进一步懂得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教他们怎样做好工作,怎样从一个校园人成为一个社会人。因此,当我们在积极探求办学体制多元化、教学理念多样化、内容机制灵活化的时候,可以把眼光瞄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企业机制是我们借鉴的对象,企业人才是我们培养的方向,企业技术是我们开发的内容。基于企业的力量,通过自身的深化改革,发挥各方优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现代化的建设。

四、结语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2

关键词:研讨式;《汽车工程英语》;实践

1引言

《汽车工程英语》教学习对车辆相关专业学生来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近年来才得以引进的学科。《汽车工程英语》教学不仅能够帮助车辆相关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够进一步拓展车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空间。但是,目前的《汽车工程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定位不清,与教材脱节以及教学质量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研讨式教学在《汽车工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车辆工程专业《汽车工程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虽然怀抱热情,但是由于对《汽车工程英语》的认知不足,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无法长期维持。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汽车工程英语》的时候。学习态度都非常端正,但是由于《汽车工程英语》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专业词汇也较多,句型过于复杂,一般都是以长难句为主,学生学习任务较大,且很难在《汽车工程英语》中获得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态度会越来越消极。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当中,专业英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汽车工程英语》教学仍在进行,但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过于落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很多高校也并未结合时代变化对《汽车工程英语》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的现状导致《汽车工程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最后由于《汽车工程英语》教学不具备纲领要求,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过于随意,无法与学科系统匹配。大部分的教材都只是将教学内容限制在英文介绍汽车结构这一方面,简而易见在实际的车辆工程对外技术交流过程中,仅仅掌握车辆构造的外语表达是不够的。

3《汽车工程英语》的教学特点简述

《汽车工程英语》是我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选修课之一。一般情况下,《汽车工程英语》这门课会在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和少部分的机械工程以及交通运输类专业开设,开设时间一般都是在大学三年级。我国青岛大学早在二零零三年就已经将《汽车工程英语》教学纳入了车辆工程方向相关专业的学习当中。但是在四年后又曾因为调整培养方案而将这门课移除。但是将《汽车工程英语》移出车辆工程专业范围之后的很多年,学校发现无论是对本科阶段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还是对研究生阶段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汽车工程英语》相关知识方面存在显著的短板,这一问题的存在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对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学生的培养难度,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由此,从二零一七年开始青岛大学又重新将《汽车工程英语》课程划入了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但是,目前学校推行的《汽车工程英语》教学模式依旧只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翻译,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不够灵活,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无法有效展开,《汽车工程英语》教学也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受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和新工科建设背景的影响,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能够以服务支持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发展、汽车技术拔尖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是《汽车工程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汽车工程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寻求全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期待本次研究对研讨式教学的分析能为《汽车工程英语》的教学寻求到新的突破。

4研讨式教学在《汽车工程英语》的实践

高校《汽车工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依旧采取原先单一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时代的变迁来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善于转变位置,从原先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引领者。同时课堂模式也会由原先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会由原先的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样的转变为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汽车工程英语》教师的教学改良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当下高校的《汽车工程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引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详细措施如下。

4.1布置研讨题目

教师在《汽车工程英语》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将具体的研讨题目发放给学生,结合《汽车工程英语》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提供以下四个题目来供学生筛选,分别是:ElectricVehicle;ElectronicFuelInjection;AntilockBrakingSystem;ElectricPowerAssistedSteering。当然,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这几个题目之外的题目。

4.2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选择题目的时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和实际状况来完成选择,在选择好题目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组队,小组组成之后,每一个小组需要选出一名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组长一职,由于有的小组之间选择了同样的题目,此时教室就可以针对不同小组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1]。比如:有两个小组在选择题目的时候都选择了教师给出的第一个题目“ElectricVehicle”此时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对两个小组进行了相应的针对性指导,经过教师的指导,一个小组最终选择从“HybridElectricVehicle”的角度展开研讨,另一个小组则选择将“FuelcellElectricVehicle”作为此次研讨的重点。在所有小组都确定好题目之后,研讨组的小组长需要对每一个成员分配相应的研讨任务,协同成员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在研讨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这样不仅能够缓解不同成员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还能够保障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小组研讨过程的具体环节如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搜集文献和资料;其次,第二个环节是翻译好用到的英文文献;第三个环节是及时制定出具体的研讨内容;第四个环节是制作出研讨PPT;第五个环节是展示出研讨内容。由于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未采用过研讨式教学模式,学生也是初次参与研讨式教学实践,所以教师在学生筛选资料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其详细的指导。

4.3课堂研讨

由于本次研讨的题目本身就是结合《汽车工程英语》的教学内容设置的,所以具体的研讨进度也需要按照教学进度来进行同步安排,在《汽车工程英语》教学进行到相应的位置时,课堂研讨随堂开始。在课堂研讨开始之前,每一个研讨小组的成员都需要对自己研讨的题目和内容充分了解[2]。课堂研讨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展示研讨内容,该环节耗时大约在二十五分钟左右,需要由小组内原定展示研讨内容的学生来将本组研讨内容展示出来;研讨内容展示完毕之后,需要进行的就是分组讨论环节,该环节大约需要耗时十分钟左右,具体流程就是每一个小组针对研讨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掌握研讨内容;在讨论完毕之后就到了提问交流的环节,该环节耗时同样是十分钟左右,在提问交流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需要针对其他小组的研讨内容提问,而展示小组则需要及时回答问题,当然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提问交流;最后就是教师总结环节,耗时五分钟,由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研讨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状况给出相应的评价。

5研讨式教学在《汽车工程英语》的实践效果

从上文可知,研讨式教学在《汽车工程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虽然最开始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但是通过不同环节的准备以及明确的分工落实到位的研讨流程,再到课堂研讨环节,同学们的积极提问以踊跃发言,充分体现出了研讨式教学在《汽车工程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值得应用推广。

6研讨式教学在《汽车工程英语》的建议

虽然研讨式教学在《汽车工程英语》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研讨式教学的实践还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期待《汽车工程英语》教学效果稳步提升[3]。

6.1合理地分组

研讨式教学的分组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讨式教学的公平进行。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评选出一位组织能力与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来担任组长一职组长在整个研讨教学当中需要及时地分配任务,协调组员关系,让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够相互学习,将自身的长处发挥出来,实现共同的进步。同时组长在分配任务的时候,需要结合其他组员的实际状况和组员之间的个性差异,将每一项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组员,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研讨教学的积极性,还能够避免出现浑水摸鱼的学生[4]。在整个小组合作研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问题的难度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学生应该积极独立思考,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难度超大的问题,则需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来集思广益,共同完成目标。学生在完成资料查阅和分析总结之后,需要在小组内部进行成果分享,最后每一个组员分享完毕之后,需要将所有学生的方案整合出来,制成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参与了研讨式教学,同时在研讨式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分工明确的合作才能有组织,有纪律地完成目标,才能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6.2科学的成绩评价

一直以来,教师采用的评价系统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但是在研讨式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研讨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但是由于教师并不了解研讨式教学准备阶段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表现,所以这种评价模式依旧会出现失真的情况,由于这样的评价系统不能实现准确与公正,可能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遭受打压[5]。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去评价学生的课堂研讨表现,还需要在评价过程中增添小组同学的互评和学生自评。在最终的评价成绩中,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综合起来,保障评价体系的公平公正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结语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3

关键词:汽车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人才培养

引言

21世纪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复合型、创造性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质量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现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对既有实践能力又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2]。在顺应世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质量的必然趋势。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理念,目前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21世纪前20年是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研究全面推进付诸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创新意识培养重要性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获取知识的关键;终身学习的保证。2019年我国每天新登记企业2.02万户,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2018年上升3位。“双创”对就业增加的贡献约为20%。2019年,创业公司在互联网全网招聘人数达到263.64万人,比上年增长85%;新登记注册青年创业者达到446.7万人,增长4%;大学生创业者74.1万人,增长9%,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一种需求。而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华北创业中心;二是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为核心的华东创业中心;三是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华南创业中心;四是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创业中心;五是以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西部创业中心。成都作为汽车第三城,汽车行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机遇巨大,如何培养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典型的课题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仔细研究国内、外汽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发现汽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2.1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外家庭达到了人手一辆轿车,学生从小就在接触汽车,从汽车认识到汽车驾驶都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国外车辆改装和赛车运动普及,学生能够在整个环境中感受到汽车文化的氛围,提升兴趣,通过研究分析兴趣培养到能力突显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各类研究中,如何启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一项重点研究内容,而如何持续引导学生保持兴趣成为众多研究的难点,设计合理的项目,特别是项目之间的衔接就尤为重要。

2.2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是兴趣的升华,大家长说纸上得来总觉浅,实践获益多如山,汽车专业学生创新更是强调以实践为载体,德国、美国汽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汽车自主改装为载体,学生将自家的私家车改装成运动赛车或者加装自己设计制造零部件改变汽车性能。国内现在较为普遍的是以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有代表性的是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大学生方程式、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通过参与这些赛项,以项目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比赛检验创新能力培养成果。

2.3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国外学生新的想法和设计都会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会过去的强调成功与否,更多的是给学生引导与鼓励,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通过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创新。国、内外汽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均是以激发兴趣为起点,实践为载体,打造氛围为最终目的,逐渐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结合我校汽车专业实际状况,将汽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教学实践有机的融合,研究以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为载体,探索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之间内在联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探索基于汽车工程实践的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造多元平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本研究以参加大学生巴哈的团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跟踪学生从团队组建,赛车设计、制造、组装,、调试到最终参加中国大学生巴哈大赛全过程,重点深入分析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思路意识、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基于汽车工程实践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3.1汽车工程实践教学能够启发汽车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分析对学生团队的组建过程,团队成员的共性,是否因为对赛车有兴趣才加入该团队,验证汽车工程实践教学是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前期的采样中可以看到学生因为兴趣和爱好的占比为35.3%,因为好奇新鲜占比14.7%,想学技术占30%,其它原因占比10%。通过接近半年的跟踪,再次采样调查,发现兴趣和爱好的占比为上升至41.5%,好奇新鲜占比2.5%,学技术占55%,其它原因占比6%,数据变化非常明显,汽车工程实践对提升学生兴趣作用十分明显,在变化过程学生想学技术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这是引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一体现。将研究重点放在赛车设计过程,因为赛车设计从无到有,从单一配件构图到整车总装图,收集学生整个设计过程的相关资料,发现和了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创新思维,研究创新思维的出现与汽车工程实践教学[3]的内在联系,分析汽车工程实践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占的比重。通过采样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进行汽车工程实践前后有创新想法占比从20%上升至95.8%,感觉创新很难得占比从95.2%下降至12.3%,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加十分明显。

3.2汽车工程实践教学能够提升汽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团队在车辆生产制造与总装过程中实践能力提升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赛车制造与总装过程,结合大学生巴哈大赛的赛车制造规则。学生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制造,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纸讲解分析,告知学生设计中的关键要素,由学生自主设计。在设计图完成后,对学生再次进行采样,主要指标为学生加工制造工艺流程、总装流程、实践动手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等。采样结果显示学生对加工制造工艺流程听书过占12%,不了解占80%,了解占8%;总装流程听说过占1%,不了解占99%;实践动手能力能完成任务的占14%,基本能完成任务的占40%,需要培训后完成任务的占46%;实践能力提升能够培养创新能力的占23%;不能提升的占37%,不清楚的占40%。从前期采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不清晰,普遍认为二者是不相关联的。在实际的车辆制造过程中,学生按照图纸行试制造,在制造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如图纸与实际的加工工艺之间有冲突,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商量对策,修改图纸或者在不改变性能的前提下进行新的尝试[4]。学生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发现初稿设计的立柱为钢板拼接件,设计强度达到了要求,但质量较重,在实际加工工程中采用了缕空方式,侧面增加三角行加强筋焊接方式,焊接而成的全地形车立柱,将立柱进行抗压测试,测试压力达到600Mpa,强度大大高于原有的设计。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修改创新的产品完成后,倒过来修改设计图纸,进来模型,利用软件进行仿真,证明了修改产品的性能更优,该产品最终海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当比赛车辆制造完成后,学生发现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想法可以尝试和实施,而且修改后制造的产品大多效果更佳。在车辆制造完成后再次多学生进行采样分析,实践动手能力能完成任务的占72%,基本能完成任务的占20%,需要培训后完成任务的占8%;实践能力提升能够培养创新能力的占92%,不能提升的占1%,不清楚的占7%。通过前后对比,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创新能力。

3.3汽车工程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积累创业思路。车队的队员通过在车队的学习和生活,全面提升了自身素质[5],部分有条件的同学开始尝试自己创业,利用在车队学习到的团队合作、团队管理、实践检验、专业素养等知识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有的同学开始自己造卡丁车,做卡丁车主题公园,有的开始已儿童赛车的设计和制造为主题,开展儿童劳动素养课程开发,走进中小学,为培养未来的汽车人做共享;有的打算开一家咨询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帮助企业各取所需。

4结语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4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十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旧保持上涨的趋势,企业对汽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仍然巨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然而,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市场需求,使其在人才招聘时看重的并不仅仅是文凭和学历,而更多的是对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我校汽车工程专业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为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而开设的专业,是紧密围绕汽车行业的动态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更新培养方式和方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应用型专业。

1明确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汽车工程专业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能力,运输车辆技术使用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能在交通运输、汽车服务行业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等汽车后市场服务工作的,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和良好个性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就业领域十分宽广。毕业生可在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汽车营销与贸易企业、汽车鉴定评估与检验机构等汽车后市场各类企业从事现代轿车的机电维修、大型运输车辆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维修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从事汽车运输管理、汽车企业管理等工作,其职业岗位发展前景是汽车维修主管、汽车维修经理、汽车维修技师、汽车维修工程师。

2毕业设计课程的设置

汽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学习后,就业方向拟定领域为:可选择在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销售公司、汽车保险公司、汽车广告策划及咨询类公司从事汽车市场营销策划、汽车金融、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产品的媒体推广和产品信息咨询等技术及管理工作,也选择在汽车物流、汽车检测与维护、汽车保险与评估、汽车营销等汽车服务工程领域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行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鉴于汽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设汽车领域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毕业设计课程为例,在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安排这一课程,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了解市场动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完成毕业设计课程后,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将毕业设计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类,由学生在可选范围内选定自己感兴趣的调研目标,展开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融入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多以传授和讲解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和环境,从而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学生就业时往往面临实践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当进入企业实习面对实际工作岗位时,学生感到不自信,缺乏应有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去适应企业需求。面对这些不足之处,开设项目类训练课程,以完成项目的形式将各课程的知识加以串联应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我校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经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学校构建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始终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成为培养具有“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精神的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的发展和未来方向都指明了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优秀工程师,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式上也采用了创新高效的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了让毕业设计落到实处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就业的转变,让学生真正进入“毕业设计”实战状态,2020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联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汽车工程专业的协同创新实践平台,使该实践创新平台能更好地服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双方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教学尝试,取得一定的实践教学效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从事汽车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咨询、服务、维修、污染治理服务及其他相关的下属企业会员单位数十家,依托行业协会的优势,协同企业会员单位进行该专业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这些会员单位每年能为汽车工程专业学生提供近一百多个毕业设计真实的实践岗位,同时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平台资源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

4加强分层次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推进

4.1加强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建设

汽车工程专业依托毕业设计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分层次推进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尝试。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对于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建设要和汽车工程专业学科专业建设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相匹配,以防分散配置以及重复建设。毕业设计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紧密结合汽车工程专业特点,努力把实践教学内容与作为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做到互惠互利与共赢。

4.2与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密切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

学校应该积极主动争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如学生可以到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进行企业实习,了解社会需求及增强自身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可直接参与汽车工程培养计划的制订和有关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使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鼓励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管理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和学校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课题,增强本科毕业课题的实际运用价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本科毕业课题的工程环境。这有利于学校和学院及时了解汽车工程的先进技术运用情况,及时了解新时代当今社会的企业需求,从而改进本科院校的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式,实现工程教育认证的“基于学习产出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4.3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加大实验实习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其次,一些专业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汽车工程专业的课程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可以在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进行,便于本科生加深汽车工程专业课程理解,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消化专业基础知识。再次,汽车工程专业课教师应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应用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教学的方法改革和教学的手段创新,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的最新技术,并针对汽车工程行业最近的发展,积极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尝试,积极推进分层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5更新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有助于学校优秀人才的培养。然而目前本科高等院校汽车工程专业教师大都985、211高等院校博士毕业后进入本科高等院校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对汽车工程实践领域了解甚少,从而不具备企业实践的经验。为了提高新时代工程教育认证形势下本科高等院校理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学校和学院要更新和完善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增加对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评价,制定有利于汽车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人事制度,鼓励教师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认证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另外,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单位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机会,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必然要求。

6结语

通过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协同创新平台资源,实施分层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不仅能满足本专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不同层次的要求,而且使得行业协会企业也加入了高校学生培养的体系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为毕业设计和就业打好了扎实的基础。依托行业协会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分层次毕业设计,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和企业为中心转变、全面实现本毕业设计环节学习产出成果的达成度,体现了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在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适时调整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将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杨明顺,等.利用Excel准确实现毕业要求目标达成度计算与评价[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4:91-93.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5

关键词:新四化;汽车类专业;培养体系;专业课程

1引言

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内相关高校培养的汽车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为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随着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的全面变革,汽车产业从“链式关系”向“网状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快速转型[1],汽车产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时代。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本质是新科技革命导致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生产关系的重新构建,加速了人才知识结构由单一学科型向多学科复合型发展的转变进程,要求汽车类专业科技人才建构符合新产业要求,具有工程创新、跨界整合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个性化复合型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新时期工程教育对象学习与思维习惯的响应[2]。目前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上仍以传统汽车工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现有汽车科技人才知识和能力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四化”发展趋势。

2汽车类专业培养体系研究现状分析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类专业学生培养体系的不断更迭,以适应行业对于学生在专业理论基础、技术交流沟通、工程问题解决和创新技术研发等多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纵观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培养体系研究,主要着眼于“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并逐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1)将真实的工程开发过程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强化课程教学的真实性。该措施主要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运用多样化和更具灵活性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优化课程实践环节[3,4]。

(2)改革课程评价模式,丰富课程设置。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对课程评价进行归纳,制定完善的标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4,5]。

(3)整合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模式。健全学分管理制度,促进教育创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6]。

(4)构建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理论相结合的能力。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筑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1,7]。

(5)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运用过程性的考试模式,在客观评价学生知识理论和技能操作的同时,要注重良好职业能力的养成,体现出新工科背景的专业建设的交叉融合的特点。推进项目制考核方式改革,以毕业生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采取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思路,用一个实践项目将学生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以考核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1,8]。这些改革措施均在一定上提高了汽车类专业大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升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但面向汽车新四化的发展需求,汽车工业越来越需要具有人工智能、控制、传统车辆结构等复合型知识结构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面向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以上这些措施无法提供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解决方案,相关工作存在明显不足。

3培养体系升级改造的措施

面向汽车产业“新四化”需求,针对“怎么培养人/和谁融合/怎么融合/和谁协同/怎么协同”等一系列问题,以长沙理工大学汽车类专业学生培养为案例了,组建面向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共同体实施团队,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增强培养应对汽车产业变化的新工科个性化复合型创新人才能力和水平,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

3.1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课程体系,升级改造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点

(1)调研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体系的需求,以汽车类人才培养为例建立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多维度模型。组织团队成员、行业专家、跨行业专家及骨干教师等,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组织会议等手段对新业态下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综合调研,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为特色,与行业协会、企业等协同建立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度模型。

(2)实现通专结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对汽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整合和优化。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比重,提高通识教育课程质量,充分发挥其“培养高尚人格、塑造完美心灵”的功能。建立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挖掘和丰富具有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优化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针对新业态环境下行业对于汽车类专业人才在学科知识体系与岗位能力素质的新需求,对机械大类课程进行重构,尤其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控制、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与“新四化”需求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并在车辆工程专业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模块,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增设“汽车质量与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模块。这些增设专业模块中所设置的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通过开展课程需求调研、课程知识点重新梳理、按照工程逻辑结构构建模块化课程、以学习成果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建立学生能力达成和课程体系之间的矩阵关系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构建面向汽车产业“新四化”需求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2面向学习质量改进教学方式,全方位提升育人成效

(1)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实施“主动实践”模式。进一步扩大采用CDIO教学模式的比例,以“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大学生巴哈大赛”、“本田节能竞技大赛”等赛事项目为载体,积极地探索实施项目式、启发式、参与式和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自主设计实践内容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充分利用“智能道路与车路协同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智能汽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实践教学资源(图2和图3),结合长沙理工大学在道路交通领域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最终实现变实践辅导为实践引导、变静态实践内容为动态实践内容、变面向实践结果为面向实践过程的“三个转变”。

(2)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深入推动个性化教育与智慧教学。引入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优质汽车类课程线上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对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智慧教学,如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慕课、虚拟现实等,充分发挥时间、空间和资源的灵活性,让学生充分实现个性化学习,如图4所示。

(3)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就业”产教融合生态。发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行业协会的资源统筹优势,完善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汽车讲堂”走进高校活动与学院的“匠心学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邀请学会的专家会员到我校进行讲座交流、校外导师指导等活动,使专业老师和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需求。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校企共建共享课程与专业机制、开展学分互认课程、企业共建课程等,畅通校企合作渠道,形成“‘3+1’校企联合培养+就业”的产教融合生态。

4结语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6

关键词:汽车体验工场;辐射功能;实效性

0引言

2021年4月13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汽车相关的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汽车专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对汽车设备的配置、项目的开发及人力资源的培育起着核心作用,是汽车产业链的生命线。早在2014年,教育部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促进学生吸收养分、集聚能量、孕育精神。在“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快了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逐步启动建设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特色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现代化中职专业群和职业学校智慧校园,中职学校的实训实习设备有了长足的改善。与此同时,设备的使用和功能的开发、示范、引领与辐射,以及与之适配的教师素养提升、教学团队建设等就显得尤为重要[2]。建设中职校汽车体验工场在新形势下应契合“1+X”证书制度和创新团队建设,着力进行功能重建,把汽车体验工场辐射功能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职业学校实训教学纵深发展[3]。第一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项目协助。协助解决学校专业发展难题,积极承接各类汽车项目教学培训,为专业转型、提级奠定坚实基础[4]。第二方面为落实人才培养提供项目模式。探索“2.5+0.5”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基于“1+X”证书制度做精汽车体验工场辐射功能的实效性项目,寻求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肯动手、会学习、能大赛,受企业欢迎,有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利用名师网站与学生、学员互动学习、助力提升,增强实训教学、企业实习、技能大赛等方面的辐射作用。第三方面为打造专业团队提供项目平台。积极承建体验科研全面成长的、具有高尚师德的汽车项目体验教学团队。体验实践的经验成果对学校、对教师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有效解决部分校内外汽车方面的疑难问题。第四方面为产业支撑提供项目依托。贴近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充分运用体验教学诊断平台,转变汽修行业修车理念意识,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员工培训提供支撑。

1中职校汽车体验工场建设现状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这种对接是由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关系决定的,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标准应与不同教育阶段学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目标相对应,保持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但地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建设与行业对接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汽车工场建设变化辐度不大、项目推广力度不够、团队提升效率不足。在工场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吸纳优秀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建设的理念陈旧。校企合作停留在冠名班、设备资助、岗位实习等低层次交流,企业、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没有真正渗透到汽车工场建设中。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了《中职学校汽车体验工场功能重建情况调查表》,对汽车体验工场设备充足的10所中职校汽车体验工场功能重建内容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设备资源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工场设备添置与使用情况,体验项目开发,体验团队建设,项目推广平台等。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汽车工场功能重建还不够深入,校内部分设备长期闲置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项目实施很难与教学实践结合,更无法与当地行业对接,难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师生技能水平仍需不断提高,同时部分师生也存在一些认识偏见,一味追求成绩,又很难一步到位,更无意识去考虑如何将体验的成果回归课堂,将体验效能推广于地方建设。对于汽车工场的功能辐射、技术引领作用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实际教研活动中理、实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理论或实践单方面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

1.1汽车工场功能重建对接现行制度意识不强

功能重建(PhysicalFunctionReconstruction)是2002年公布的医学名词,主要指躯体功能重建(PhysicalFunction)。肌体的修复及肌体功能重塑代偿等机制必须在内环境稳定的状态下才能发挥高效作用。然而“汽车体验工场重建”在“1+X”证书制度下运用考证、大赛、单招、学测等项目元素,调控平衡重建体验项目,难以使工场功能得以稳定高效发挥[5]。在信息化时代下,应当以体验工场项目为抓手、多媒体为平台载体,通过教研手段,制定出适合中职学生的体验方案,开展体验工场体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同时致力于体验项目开发,综合实践案例,最终形成实用型体验项目,以供师生及学员在课堂体验运用。真正使实训教研中形成的案例项目再次回归生产,使体验项目真正运用到现实生产中,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1.2汽车工场功能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随着汽车体验工场设备不断添置,所能承载的项目越来越多,同时闲置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体验项目不能适应学校与社会的需求,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希望通过搭建多样化平台将研究思想、研究成果及时在中职教学、汽车市场、乡村振兴中试行运用,寻求成效性途径。通过各种平台建立和运用,将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整合形成一定的体验项目与成功案例,形成一批优秀的项目设计、信息化课件与体验心得等资源,满足项目体验师生使用需求,逐步达成预期辐射功能。通过对体验项目的综合研究,课题组不仅着力新项目的开发与研制,还积极探索体验成品功能性研究[6]。每一次体验成品必将回归汽车教学、汽车市场,突显其现实价值,真正达到实践成果在汽车体验工场重现,丰富、充实学校实训教研内容,激发师生实训积极性,实现师生技能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服务于地方发展的目的。

1.3汽车工场功能重建对接学校汽修团队建设深入程度不足

调研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单纯依靠理论学习培养所需专业团队已显得力不从心,注重师生体验实效性,是未来教学的核心。体验工场承载的项目涉及教学、技训、考工、单招、行业等全方位项目,经过项目的体验培训,不仅要使在校师生逐步熟练掌握技能项目,还要让体验者真正领会项目的运用内含,在各自领域充分体现价值。2中职学校汽车体验工场辐射功能建设路径从当前中职学校汽车体验工场建设现状可以看出,实现汽车工场实效性的辐射功能,需要进行多方面和多维度的互动与融合,重视核心素养提升,依托团队建设、服务产业、项目开发等,逐步孕育形成产教融合、校企结合模式下的双赢效应。

2.1做实中职学校汽车体验工场功能重建,满足项目辐射需求

2.1.1基于教学大赛、技能大赛、技能教学的中职汽车体验工场功能建设通过项目开发、设备重组、功能建设使汽车工场体验功能重塑运行,在一定的教学实训环境下发挥高效作用。2.1.2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汽车体验工场功能重建让汽车体验工场教学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运用考证、大赛、单招、学测等项目元素,调控平衡重建体验项目,使工场功能得以稳定高效发挥,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向前迈进[7]。

2.2注重辐射平台建设发展,实施多渠道“灌溉”机制

积极搭建多样化平台,将研究思想、研究成果及时在中职教学、汽车市场、乡村振兴中试行运用,寻求成效性途径。1)运用课题主持人领衔的“车医生”名师工作室等阵地开展项目体验活动。2)成立体验项目教学讲堂,聘请大师和师生互动讲学引领[8]。3)利用课题研究平台,深入研究分析体验工场功能重建的价值与意义。2.3强化体验工场成品实效功能,实施作用量化,建立辐射项目实用性数据库汽车工场在体验项目开发评价体系的实践操作中,主要采用实效性成长日志形式,通过统计梳理项目运用的次数、环境、影响及实际生活中辐射程度,形成体验项目实用手册,并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阶段分析,反映每个项目实施效果的动态变化[9]。2.4强化体验工场团队建设,促进团队全员发展力求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索中职教师共同发展的规律,努力改善共同体生存、发展、创新的生态,促进体验教师团队的良性发展。1)项目引领,促使团队综合成长能力形成。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项目开发技术、机械运用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梯次发展,促进团队成员老中青全员提升。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保证团队成员老中青全员提升。3)成果转化,推进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带领团队成员规划职业生涯,明晰发展路径。围绕"对话、合作、共享"主题,大力推进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构建高质量科技教育体系,努力将体验工场打造成汽车教改研究所、青矝孵化器、项目攻关地和特色发展助力站、成果转化加油站、社会服务推广站。

3结语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7

关键词:机械设计;汽车工程;研究应用

0引言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是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我们的发展。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将我们的出行方式做出了很大的转变。汽车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交通代步工具。同时,机械设施设备的发展也是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地提高,也是变相着促进机械设计的应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促进新型机械设计理论在汽车工程的研究。

1新型机械设计发展意义与方向

在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中,机械是不能缺少的一个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机械化的生产也占据着非常的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的正在稳步的向上发展,同时机械的设施设备也是在不断的发展[1]。正是由于机械的不断进步,也是将人类从以前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机械设计理论相比较以前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1.1新型机械设计发展的意义

从大众个人的利益角度来看,汽车制造中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都可以为日后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促进了制造厂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研制出更加新型的设计,同时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也能给制造厂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使机械发展能更好的进行下去。现如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科技和技术的推动才能继续,同样,汽车制造厂的机械设计也能带动生产发展,提高生产力。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关系。想要机械设计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发展,就需要保证每一次的设计都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能符合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设计人员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设计出满足经济效益和实用性高的产品。

1.2新型机械设计发展的方向

现如今,由于制造行业市场的需要的多样化,再加上对机械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导致我们国家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也是迎合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简而言之,我国新型机械设计原理的方法和手段,都是要结合实际的需求来进行改变,就是要保证设计出来的产品要精确度高、效率高、智能化,同时还要小巧、便捷和多样性等特征。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小的一个零件,而是要满足社会和大众需要的一个产品,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产品。设计的样子上也是逐渐的美观,设计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使用的寿命越老越长。

2新型机械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2.1零件磨损度的研究

目前,全国的道路交通系统越来越发达,交通路线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与此同时,汽车的需求也是逐渐的增加。平均每户就会拥有一台汽车,这也是加大了汽车内部零件的磨损程度[3]。历史上,工业革命的开始,宣告工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机械制造行业也是开始壮大起来。逐渐的,汽车行业的零件制造商也是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因为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精细的零件产生一定的磨损,所以,汽车的零件制造商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零件的抗磨损性能。

2.2发动机变速器的研究

发动机是汽车的构件中的核心。其中,变速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变速器在运转时的输出转速是非常高的,所以扭矩和最大功率需要符合一定的速度才能满足。想要将发动机中变速器的功能完全的展现出来,就要通过严格的精密计算,分析各个零件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变速器的功能实现是通过其表面的齿轮活动,来实现档位的变化。当变速器的一个齿轮发生了故障之后,变速器就会受到影响。所以,需要保证变速器的齿轮质量和齿轮的数目,保障使用的次数,每一个设计都要符合实际的需求和稳定性。

2.3噪音和震动的研究

在汽车的后期使用中,尤其是在道路行驶中,要保证汽车产生的噪音不能过高。所以,机械制造厂要使用科学的办法,将噪音和震动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一些算法,来计算出汽车的减震和防噪音的指数,这样可以直接根据这些指标来进行设计,来对汽车的噪音和振动来进行控制。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大众对汽车的需求以及市场对其定位,来对噪音和震动进行控制。对汽车制造时,要考虑到环境的问题,不能影响到生态环境。在对汽车的结构进行分析时,可以结合一定的计算和算法,来对其进行监控,将汽车的设计进行一个合理的分析。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的工程方面,机械设计的基础原理和相应的理论,在汽车制造行业应用的前景非常可观,同时发挥着非常好的效果。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关于在汽车的设计和生产制造中,也是需要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在实际的生产中,都是考虑到零件的磨损和汽车的变速器、减震等一些设计,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新型机械设计原理中应该改进的。目前,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日益增长,对汽车的需求量也是逐渐的增大,这些也能促进汽车设计的进步,对汽车工程的发展也是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正面的。

参考文献:

[1]汤乐,彭子佳,谭立鸣.新世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的探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1):120.

[2]王亚平,张政,蔺宏良,郭建明.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7,46(06):49-51.

汽车工程专业范文8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汽车专业;措施;实践

1引言

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地方经济也步入了向高质量转型的发展期,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转型发展期的核心驱动引擎,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1]。我校作为一所向应用技术大学快速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为了更好服务地方经济,不断与时俱进,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着手点就是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完善创新创业专门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拓展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方面,学校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全面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汽车工程学院汽车类专业主要包含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在学校政策指导下展开了多种方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本文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存在的一些较普遍问题,就如何建设与完善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2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较普遍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基本处于初期阶段,高校如何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创新创业开展过程中,许多高校大多以公共素质选修课、创新性网络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学术讲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开课形式来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种体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的模拟训练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更高层次能力的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很多高校通过学科竞赛、各种科研及创新项目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参加此类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有限,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需改进。

2.2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较薄弱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思想上有些懈怠,对新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及要求有一定的适应期,在应付并不轻松的学业的同时,抽不出更多的精力去参加学分要求外的创新创业活动。也有些学生容易盲目跟风,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不会根据自身的优缺点来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制定合理的训练规划,缺乏内生的动力和真正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在问题和困难出现而自己又不能及时、顺利解决时,容易出现沮丧、挫败的感觉,造成对创新创业活动失去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中断和放弃。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创新创业不了解,觉得创新创业比较辛苦,成功率不高,从思想上选择主动放弃。

2.3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在当前形式下,各个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均展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但是有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跟不上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速度。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作为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以及创业技能与素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素养,还应该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理论、方法。而这样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需要科学的培养和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成长起来,但一些高校重视的是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而忽视了师资力量的培养,从而造成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3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措施

3.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验证性、演示性等基础性实验居多,学生主要是“听老师讲、看老师做、重复老师的操作过程”,大家人云亦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思考与探索的兴趣,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独立与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2]。为了加快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更多复合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学校出台了《兰州工业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以进一步深化我校实验教学改革。汽车工程学院在学校文件指导下,结合汽车类专业特色,针对每门课程特点,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等“三性”实验项目的申报与认定工作,科学地、合理地分配好基础性与“三性”实验,保证汽车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锻炼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与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2创新教学活动模式

汽车工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活动模式:(1)在教学内容方面,组织和鼓励学生通过选修网络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学科竞赛、参加各类型科技项目等多种途径来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帮助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2)在教学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有:①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多应用引导探究式、典型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车辆工程专业《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习》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给每个实习小组设置任务和考核指标,并提供所需的材料、工具、场地和必要的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最终提交复合考核指标的科技作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激发,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②将创新创业课程搬到实验室进行,采用讲座式、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式、答疑解惑式和自学式等多元化、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3]。③健全学院创新创业学生协会,定期举办纳新讲座并进行创新创业基本知识普及。对进入协会的新成员由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为他们进行创新基本素养培训,并根据各成员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创新创业规划和参加适合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协会成员间形成高低年级间的传-帮-带的创新学习模式。(3)逐步建立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全过程、多方式组合的严格、科学的评分体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3.3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地方应用技术大学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为更好地承担起我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学校《兰州工业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导下,汽车工程学院积极挖掘学院师资、实验室资源,开发并设置了《汽车设计流程与创新实践》、《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导论与实践》、《恩智浦杯智能汽车创新设计》、《汽车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等四门创新创业研讨课程,初步建立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四门课程的开设,以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汽车类专业教育为切入点,有机地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启发并鼓励了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知识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内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独立思考与观察力、团队组织协助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4]。同时,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了综合素质与能力,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断加强。

3.4创新开放实验项目

在传统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汽车工程学院将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不同科技项目引入实验室,为他们提供实验设备、平台、指导教师等保障和服务。并将一些典型的科技项目与开放实验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

3.5建设教学资源库

通过多种方式挖掘优质资源,建立学院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①编写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配套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性实习实验教材,并定期更新教材内容。②在新引进的实验设备、教师的纵横向课题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创新性实验项目。③尽可能多地收集历届学生参与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案例,学习成功案例的先进经验,吸取失败案例的经验教训。

3.6建立和健全递阶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及其它类型的科技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有效措施,但只有少数人参与此类活动;而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数量有限,覆盖面不够广泛。为展开全员参与的、与专业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汽车工程学院将历届的获奖作品、优秀科技项目等资源与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将其科学地转化成实习(实训)项目、课程设计任务、毕业设计课题等,有效地保障了全院学生均能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在大学四年整个学习阶段,从培养创新意识的素质选修课、网络课程、各类讲座等,到开展创新创业模拟训练的创新创业课程、开放实验等,再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科竞赛项目、科技项目、专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构成了汽车类专业学生全过程、创新创业能力递阶式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4结语

为契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导向,加快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坚持以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为社会输出了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并以此为推手加快了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转型。汽车工程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建立起了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能力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更深入的衔接、创新创业活动中企业参与程度不够以及校企基于互赢的长效合作、创业平台搭建和政策扶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周赞,孙立忠,龚跃球,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19(13):37-41.

[2]李晓峰,伍宗富,王南兰.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181-184.

[3]李炎,魏雪芬,张健,等.创新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9,9(3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