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汽车工程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汽车工程论文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汽车设计能力;研究性教学;汽车设计;车辆工程专业

汽车设计能力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很多学生到毕业时仍然不具备所需的汽车设计能力,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工程师。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全局性的视角,探讨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出高水平的设计人才。

一、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一)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尚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2]。1.基本设计能力不扎实。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基本设计能力,例如,进行汽车设计时,出现汽车机构分析错误、绘制图纸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先修课程期间,没有意识到该课程与汽车设计能力的联系,没打好扎实基础,致使后续学习《汽车构造》等汽车专业课时,费时费力。2.汽车设计产品实用性差。部分学生勉强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但是,要么所设计的汽车产品制造工艺性差,要么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不方便使用,汽车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实现产品批量化生产。其原因是学生主要学习课本知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不清楚所设计产品能否符合制造工艺性、人机工程学、工程伦理等多方面需求,脱离市场需求。3.汽车创新设计能力薄弱。很多学生进行汽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以模仿前人已有设计为主,很难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其原因是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创新设计实践,没有形成创新设计的习惯。

(二)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为了解决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系统性地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3]。

二、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途径

汽车设计能力提升是日积月累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学阶段时间上不断线努力,通过各课程协同研究性学习、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协同努力实现。通过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汽车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毕业设计等各阶段贯穿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和自信心,显著提升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

(一)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校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给大一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由专业教师们给学生讲解大学的知识体系以及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的热爱,清楚汽车设计的重要性,树立目标,明确大学阶段重点学习哪些课程,在各个阶段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可持续性的学习计划。

(二)进行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通过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学生将汽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汽车实际应用有机融合。例如,汽车实习教学包括汽车拆装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制造工艺性实习等。在进行汽车拆装实习时,学生熟悉汽车基本构造、拆装顺序,教师结合一些重要构造让学生研究性学习,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例如,观察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的特殊性,分析其设计目的。进行汽车驾驶实习时,学生熟悉汽车的使用方法,教师布置一些研究性的题目,例如,如何设计转向系统实现汽车转向性能好;为什么要避免猛踩制动踏板;急速转向时,车身姿态有什么变化。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性实验、实习教学,学生更明确汽车设计与汽车使用、汽车制造、汽车性能之间的联系。

(三)进行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汽车电子》等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有机联系的,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由于汽车组成复杂,课程内容多,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汽车设计》针对重要的汽车子系统按照设计目标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顺序,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总体设计,如何进行关键部件的选型与主要参数设计,如何进行零部件的详细设计。给学生赏析知名工程师的设计实例,邀请企业知名设计专家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

(四)进行研究性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通过研究性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系统地训练学生进行一定的汽车结构设计,具有独立设计能力,并能进行学术交流、完成学术报告。每届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与时俱进,例如,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是研究重点,选题适当选取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指导教师不局限于学校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工程师做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增强学生的汽车工程意识。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指导,使学生结合未来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题目。在毕业设计全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查阅资料、确定研究重点、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设计要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规范制图、完成格式规范、简明扼要的学位论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考核、成绩评定要重视学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学生能凝练创新点,体现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

三、结语

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各个要素共同作用。学校建立良好的研究性教学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汽车企业为学生提升设计能力提供学术交流、实践的场地、机会,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会促进学生设计能力提升。多年的研究性教学改革证明,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进行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进行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毕业设计,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未来汽车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庭琼,范健文,杨磊,刘梦.《汽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才智,2018,20:153

[2]文少波,臧利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8,7:49~51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车辆工程;工程教育

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步伐加速背景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建立了“能力导向”的认证标准,重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管理和实践经验,通过校企合作制度,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借助企业资源和人才优势,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和企业课题,实现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就岗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适应工程教育改革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模式的探索,提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一、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新思路

毕业设计工作是本科教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当前工程教育的背景下,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强化毕业设计的工程性和实用性,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同时,注重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是第一批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高能力、多方向、模块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将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学校也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三协同办学模式,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协同办学,共同构筑工程教育。汽车工程学院目前已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等76家企业深入开展协同和合作,为营造真实的工程教育育人环境提供了保障。通过对工程教育中毕业设计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和现有条件分析,可以看出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是体现工程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构建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与以往只有校内指导老师的毕业设计模式有很大不同,科学构建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实现校企联合指导的关键,本文将从毕业设计选题、指导、过程管理和答辩等环节构筑校企联合指导模式。1.毕业设计选题。严格按照“一人一题、真题实做”的模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来自企业真实的工程需求,在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专业相关。车辆工程专业本身属于交叉类学科,包含机械设计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可涉及领域较多。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坚持专业相关,应符合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2)注重工程实践。毕业设计教学应给学生提供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实践锻炼,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时有较多接触实践的机会。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3)明确基本任务。选题应有一定的工作量,难度要适中,能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完成。(4)反映专业前沿。本科毕业生除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基本专业技能外,还应该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毕业前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或称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前沿性。结合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选题需要对应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要求,按照以上选题原则,根据毕业设计的不同类型,制定毕业设计的选题评定标准和量化任务标准,利于校企导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遴选。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负责。一方面加强校内指导教师的培育和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强化企业指导老师的遴选机制,增强企业导师的责任感,提高指导学生的质量。校内指导老师硕博率100%,优势是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指导经验。为提高校内指导老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规定老师必须有企业经历,熟悉工程实践情况,承担或承担过应用型研究课题,鼓励老师到生产一线企业产学研践习,推行团队导师制,提高青年老师的实践指导水平。对于企业导师的遴选,要强化指导老师的遴选要求。制定《企业指导老师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企业指导老师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学院对企业指导教师的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聘任合同,并颁发证书。学院负责对企业指导老师的上岗培训,明确企业指导老师职责,建立考核制度,发放一定的导师津贴,以示激励。

三、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施和组织管理

为了保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质量及校企合作运作,要制定校企联合管理组织体系。1.健全组织机构。企业和学院均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团队,在企业期间以企业管理为主,落实到专人管理。2.建立毕业设计质量定期反馈机制。学校随访制度:校内导师在毕业设计期间至少1次前往企业进行随访;校内指导教师联系卡制度:要求根据毕业设计的不同环节规定和校内指导教师的见面次数;企业导师培训制度:学校组织对企业导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介绍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和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设计专家督导制度:成立包括专家在内的专家督导组,针对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以查促改,保证培养质量。3.建立综合保障制度。设置专项基金,保障学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同时学校还统一为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购买相应的保险。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工程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工程教育的要求。通过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建立毕业设计的选题标准,明确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规范企业指导老师的遴选,建立并完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7-23.

[2]赵立新,杨玉海.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模式探索与实施研究———兼论车辆工程专业发展如何应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的需要[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136-137.

[3]左恒忠.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5(9):61-64.

[4]吴娇蓉.面向工程教育基地的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贯通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40-43.

[5]朱荣福,赵雨杨,刘龙超,等.产学研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4):278-280.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3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新形式下企业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开发成为现阶段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继续教育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应用型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体系建立的目的及意义,接着就该体系的内容及重点进行分析,最后对获得的成果进行汇报。

关键词:

继续教育;企业现场管理;应用型管理体系

基金项目: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XJKT1514)

随着国内外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已经成为竞争的核心,因此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继续教育则是指在经过学校教育之后,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完善身学习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体系文件来落实企业现场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得教育质量得以保障。

一、体系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继续教育的首次提出是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对部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以便于掌握飞速发展科学技术。随着该教育工程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得到了我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被提出,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有着推动我国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为确保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振兴,我国专门设置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专科),旨在为我国大型企业提供适应二十一世纪改革发展的专业人才。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大批应用型专业人才被社会及一汽集团所吸纳经过多年的实践,为社会和一汽集团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通过建立企业现场管理专业的教学运行体系并实践,可以将经验辐射到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的其它专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体系的内容及重点

(一)企业现场管理的需求和要求。

为确保专业的企业现场管理人才能够得到企业与社会的认可,并起到其相应的作用,则需要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在调查与了解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现场管理理念、人员要求、方法、工具等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为优秀高校经验进行研究可知,高校企管应用型人才开发目标应有如下定位:能够灵活运用多方面专业知识,并在个别专业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或是具有较深的研究。为确保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高校需要着力于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来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能够在我国大型企业和社会中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使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得到合理的运用。除此之外,对于高校自身的企业现场管理专业也应具有较高水平或较深的研究。

(二)研究教学运行体系的组成及功能。

为确保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则需要教学运行体系的有力支持。教学运行体系主要包括三要素,即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三个要素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沿这闭环控制路线循环运行,三个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渠道,其主要包括备课、讲授、讨论、作业、答疑、考试等多个方面,理论教学需要突出课堂体系的改革与教学内容,倡导启发式、研究型的教学办法。(2)实践教学。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3)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是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其课外活动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讲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随着教学运行体系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企业现场管理专业的应用,该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成果汇报

随着继续教育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应用型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在校学生过程管理的工作流程也得以确定。其相应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6个步奏,即教学管理流程、班级管理流程、实践管理流程、论文管理流程、免考管理流程、报考管理流程。随着流程图的确定,与之相应的还包括“流程要求”,“注意”两个方面。“流程图”是每个工作过程要遵守的程序,“流程要求”是针对该过程如何实施提出的要求,“注意”是该过程中重要环节或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特殊说明。

【流程要求】

1.报名表

(1)报名表上的信息要认真核对1)报名号:学员报名的顺序号;2)准考证号:学员参加第一次考试后自动生成,每人的准考证号为唯一;3)身份证号(2)保存

2.编班

按照编班的要求形成班级编号针对流程图和流程要求就可以将开班的工作准确、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注意】1.由于社招的学员随时都可进行报名,要注意信息不断更新;2.学员由于各种情况可能出现退学,要及时记录;3.通常在学员参加第一次考试以后,班级信息确定。此时应确定班级准确信息并形成新版的开班信息,与之前的报名信息如果不符,要备注说明。

结语:

依据本文所提出的继续教育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应用型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其主要目的是在于通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体系文件来落实企业现场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需要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为国家、社会的继续教育企业现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宋秋红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技术咨询;汽车制造业;补短板;降成本;增创新;供给侧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意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产业链短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动力在于科技,科技服务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供给侧改革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科技服务业也为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1]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市场化,高端咨询服务是将科技服务以平台管理的方式相融合,使科技服务市场化,以充分发挥并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推动技术升级、产业变革。高端咨询服务是依靠智力成果、大量聚集智慧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智慧工程。所谓高端咨询服务,是针对社会生产经营需要,独立的第三方,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运用各种学科专家们的群体科技知识、经验、智能、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的服务平台。[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汽车工业作为我国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从技术引进到合作、从国产化开发到自主创新,迅速缩短了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我国汽车制造业积累了一定的开发经验,生产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十四五”阶段,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企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未来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将重塑汽车工业的格局。新时期、新形势,迎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传统汽车制造业必然要加快转型步伐,实现“补短板”、“降成本”,“增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以顺应时代发展。现代咨询服务业正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的能力。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高端咨询服务平台可以参考过往产品失效案例,为制造业的 FMEA 潜在失效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合理有效的控制计划,规避开发风险,在产品设计或开发验证阶段通过测试数据分析,找到问题根源,及时提供有效整改建议,避免反复验证浪费时间和资源,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及项目完成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及客户抱怨机率。使高端咨询服务业更有效地渗透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充分发挥高端咨询服务在供给侧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高端咨询服务业与汽车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可以降低企业流通成本,实现共享式发展,从而弥补企业技术短板,构筑企业竞争新优势,对促进供给侧改革并达到二者双赢的目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以汽车制造业中的零部件企业为例。当企业在产品设计或开发过程中遇到非常规问题时,可能涉及人、机、料、法、环等方面更深层次的研究领域,受企业内部资源限制,独立解决这类问题比较困难。目前的行业现状是,企业内部单独培养相关专业的技术团队,对人才技术经验要求较高,团队培养周期长且耗资大;与高校联合进行产学研合作,双方常因存在文化差异、经验背景不同、各主体间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对于问题的出发点及紧迫感存有分歧,导致技术问题攻克受阻;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只深耕于测试领域,业务领域较窄且深度不足,没有研发、生产、物流、存储等行业的技术背景,对于材料的性能、零件的设计、样件的生产及包装存储等方面都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无法给出专业的失效分析和有效的整改建议。因此,一个可以整合高校、研发机构、制造工厂、检测机构等各环节的高端咨询服务平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高端咨询服务平台还可以集合高校中的高端人才,通过对其研究方向及所着手的项目课题进行充分解析并掌握,作为人才储备的一种形式,将人才信息进行数据化分类统计。当企业有技术难点需要攻克时,平台对信息进行分析匹配,确定关键领域的高校人才,达到快速促成产学研合作的目的。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以专业的服务质量,有效化解校企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意见分歧,并积极跟进完成情况,提高效率。每一个被攻克的技术难关都值得被记载并作为一种技术资源收录进技术平台数据库,并以发表论文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借鉴思路。高端咨询服务平台通过这样的运营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制造业的技术短板,同时也可以化解产学研合作体社会化服务差的弊端,从而促进校企合作,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受环境污染、石油危机等大环境影响,汽车新能源及轻量化制造成为当前汽车工业的紧要任务。新的技术、新的材质、新的组件构成、新的供应链,甚至是新的回收报废体系,这些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时代赋予汽车制造业的重大使命,企业应当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一是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高端咨询服务快速获得新技术新经验,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解决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效率低下问题。二是结构调整方面,新形势、新要求,企业需要向创新性企业转型,从追求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增长,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以达到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高端咨询服务提供的技术支撑,使市场、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经验协同发展和进步,快速攻克技术难关,化解转型面临的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结构优化,重塑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三是资源配置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但人才战略的实施也必然会引起企业人力成本的攀升。通过高端咨询服务既提高整个区域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防止科技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又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还能对人才技术增长能力起到激励作用,从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4]

二、总结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5

1课程思政对理工科类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一系列思政教育的政策和经验不断出现,进而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和面貌将逐步变化,其中核心的点是“育人”这个自古至今的主题,它的内涵已经拓展至“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换言之,高校的教育要多角度、全覆盖的完成知识传授和德行引领的任务。显然在这方面,理工科类的人才培养从各方面均相较于文科类专业“弱一些”,因此课程思政对理工科类人才培养具有更为重要且特殊意义。

2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痛点

车辆工程专业除了具备典型的理工科类专业特点之外,还体现了更为多元的学科交叉、应用与管理知识技能并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初构等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专职教师、实践教师大多出自工科、企业技术人员等技术型人才群体,因此难免在日常教学以及师生交流过程中,往往更多的关注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效果,从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课堂思政的政策和制度不断落实推进,车辆工程方向的专业带头人、教学管理者乃至普通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这部分的短板,但是鉴于对于课程思政本身认识程度普遍不高,课程思政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思政往往存在如下几类痛点问题。

2.1课程思政内涵理解和认识不深入

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很多车辆工程专业或者方向的教师仍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一部分教师仍然认为思政教育应当是思政课程的事情,是辅导员、班主任、学工口老师的责任,课堂教学仍然是辅助作用,实际上自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开始,历次有关中央高等教育的会议精神、制度以及发展路径均明确表示,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工作和任务,所有课堂都应该有育人功能。其次,即使是教师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往往仍然难以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首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有明显区别和界限的,思政类课程是一类具体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内容及核心目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学科专业属性;课程思政可以认为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育人树人的深度融合。

2.2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欠缺

车辆工程专业或方向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更加侧重于知识技能传授,思政元素更多的体现的随意性、分散性强的特点,换言之教师往往会无意间想学生传授诸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新的课程思政下的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成体系、有关联且贯穿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始终,这就要求教师要先学习、先感受,然后挖掘课程“潜在的”、“有深度的”思政元素。显然,上述要求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需要一个持续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2.3思政元素内化入课堂教学不足

教师在完成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前提下,即需要将思政元素内化入课堂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思政元素往往与课堂教学内容融合度不够,有些关联紧跟时事的思政内容仅仅是罗列在课堂前或者课后,这样使得课堂知识内容与思政要素往往是“两张皮”,思政变成形式,思政教育在课堂教育中被割裂开来变成了“孤岛”。再者,教师未能先学习,或者即使先行进行了学习,但未能真看、真听、真感受,很难入心入神,当然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极容易形成“尴尬式”、“标签式”、“生硬化”的讲授形式,在此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在课堂思政的过程中受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这个“德”也在对应的这门课程过程中就立不住了。

3有效挖掘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

本文所涉及的有效挖掘思政要素是指在课程思政的目的下,重新梳理需要传授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前提下,提炼车辆工程方向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用知识体系教人,用价值体系育人,用创新体系做事、用历史文化艺术授课。车辆工程方向的课程思政元素可以按照下图的路径进行挖掘。

4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实践

4.1课程育人目标确定

本文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面向交通运输专业开设的《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为例,分析研究其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映射的课程知识能力目标关联。《汽车电器及电控技术》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之后,根据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其育人目标如下。首先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把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建立专业课程教学的知识传承与主流价值引领融合体系;其次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核心,培养工程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工程伦理意识;第三需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2挖掘重点措施及有效融入

首先是明确教学内容:车载电源、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及指示灯系统、汽车电器设备电路、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系统、电子防抱死及防滑转控制系统、其他电子控制系统。再者需要精心提炼思政教学元素:围绕培养主流价值意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突出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工程伦理素养。之后需要不断精制思政教学素材库:通过引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重要人物介绍,发现的中华科技先驱,运用央视的大国重器、科技工程、超级工程、美好生活产品创新的人物榜样,国学典籍、学术作品、专利著作权,教学团队砥砺奋进的思政及科研成果等。体系化以后的课程思政要素一般以团队服务社会的图片、视频、论文、专利、著作权、产品、科技成果、社会评价为素材,围绕课程内容,精心编制知识应用案例,将优秀教师行为、习惯、心理素质与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形成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教学正能量。最终需要以全周期教学环节为载体:其中包括理论讲授、课堂测评、雨课堂、大作业、作业、习题讲评、虚拟实验、实验课、课后辅导、问卷调查等。部分本课程的思政要素与课程内容的映射关系以及具体的融入点按照“课程基本内容+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教学预期成效”罗列如下。课程思政要素发掘1:汽车电源-铅酸蓄电池/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和今天的成就-吉利和比亚迪走出国门;典型人物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作为中国汽车轮胎力学的奠基人,放弃千万身家,投身一汽的建设与研发,伴随了中国汽车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为当代祖国科研人才提供了一个永恒的标杆;关注电池绿色发展,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课后QQ群视频:汽车的动力电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多媒体PPT/短视频:《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60年》;实验:铅酸蓄电池的使用维护。课堂讨论:电动汽车节约能源的优势和动力废旧电池回收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增强科技自信,树立学习科技、创造一个新世界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理解技术的两面性,技术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获得基本实验技能。课程思政要素发掘2:汽车电源-交流发电机/学生动手设计电子调压器电路,并进行模拟或实物调试,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多媒体PPT;CNTV短视频:中国大飞机研发历程与技术突破;我的故事:大学生创新项目汽车用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的设计和制作介绍;实验:交流发电机性能实验。/传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传播自强不息中国工匠精神。课程思政要素发掘3:启动系统/通过“一汽”建厂和红旗轿车的研发与制造,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辛、吃苦耐劳、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优良品质/多媒体PPT:讨论:起动机的启动控制电路是如何控制的?实验:起动机性能实验/“科学家研究的是这样一个现有的世界,而工程师则创造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世界。”传递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获得实验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的实验设计能力。课程思政要素发掘4:点火系统/点火系统三个阶段的对比,创新才能有进步、有市场;主流价值观(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多媒体PPT;2015央视315晚会曝光:4S店针对发动机点火系统小病大修成通病;实验:点火系主要部件性能参数测定。/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工程伦理意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实验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思政要素发掘5:汽车电气设备总线路/汽车电路识图就是化繁为简的过程,从哲学角度而言,化繁为简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它要求凡事找规律,在抓住事物本质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以最简洁、最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多媒体PPT;讨论:面对现代汽车电路越来越复杂,其识读技巧与要点是什么?实验:汽车全车电路故障诊断。/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课程思政要素发掘6:汽车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DCT、CVT)/介绍我国各汽车整机厂DCT的研发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勉励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土,善于把自己的奋斗放到时代的平台上去,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多媒体PPT;我们的故事:国基金项目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预充油及扭矩脉谱自适应方法研究进展;DCT硬件在环系统开发。/工匠精神实践行动,挖掘学生创新方向;培养独立自主的开发设计能力,勉励同学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中。

4.3课程时间成效

通过对于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交通运输专业连续三个年级《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其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课堂案例教学生动真实,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二是教师明显感觉到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积极,低头族越来越少了,认真听讲成为了主流;第三就是学生普遍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对未来不再迷茫,有了更加清晰的职业规划。

5结语

课程思政对于每一位高校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任务、新课题、新领域,这条路没有终点,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树立自身垂范,做好终生学习和真看、真听、真感受、真传授的育人路径,挖掘出课程本身的有效的思政元素,并最终有机合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形成立德树人的第一级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4]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6

1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技术基础及专业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在教学上,强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培养既懂得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应用型的综合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现代企业急缺的工业工程师、物流工程师、企业生产管理专员等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联系理论教学和生产的纽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传统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实践教学过于程式化,内容单一

专业培养突出实践性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高校自身特点,实践教学过于死板,实践项目过于单一,程式化,且每个教学周期都是一成不变的实践项目,虽然这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实践教学的开展,但对于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却远远不足。

1.2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于校内建设的实验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较多,不仅包括了基础IE实验室、人因工程等专业实验室,还包括机械工程若干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一经建设,若干年不会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升级和重建。造成实验项目一成不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实践场所,但很多企业怕影响企业生产,或是设备贵重,涉及学生操作安全的问题,这些实训基地不能够充分利用起来,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只停留在学生到企业参观这一层面上。

1.3实践教学设置上不够合理

很多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都是由实践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课程和时间来进行的,没用充分考虑学生实践过程中与理论授课的衔接性,与学生自身成长环境的联系性,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全班同学都是一个实践项目,没有创新性。

1.4实验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企业对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还不重视,很多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也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因高校办学经费不足,造成对该方面投资不足。造成实验设备老旧,先进的实验仪器相对较缺乏。

2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思路

2.1实践教学安排

从实践教学安排上,打破原有的实践课程安排在第5-8学期的安排方式,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接触实践教学,了解专业知识,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培养专业兴趣。并且每个学期末,都进行16+x模式的实践教学,其中x为实践教学的周数,它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的。

2.2实践教学内容

从实践教学的内容上,改变传统实践内容只停留在认知和参观时间的模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基础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改变一成不变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学生自我开设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实践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当前所需人才的技术要求,开设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项目,而至于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企业合作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3多种渠道,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

由于我校属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还有很多不足,但很多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资源,通过企业捐赠,校企合作等方式,逐步完善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并建立了6个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的投入资金,建设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实验室。

2.4实验指导教师的挑选

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上,充分发掘专业教师的工作背景和专业背景,特别是一些有过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让他们设计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验项目逐级深入的实验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能学得懂,学得会,又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同时,我们加强对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所有实验指导教师每年暑期都会安排到当地的生产企业进行企业培训,掌握企业需求和企业的先进技术,为指导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5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进行

对于工业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我们打破原有传统实习方式,改变原有的仿真实验或是实践,以实际的生产相结合,通过企业项目或是教师在研的课题,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根据不同的项目组,学生进行的实践项目也是不同的,这些项目都是综合性强,具有实际应用的项目,通过组织学生深入项目中,完成项目中一部分工作,来实现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3总结

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实验内容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实验条件。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新型的中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杨拴强 沈振辉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

第二篇

1工业工程专业“211”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1学科基础教育领域课程

该专业领域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学生分析、解决生产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A、概率论和数理统计A、大学物理、工程实训A、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等。

1.2专业核心领域课程

该领域课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使之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该课程包括计算机绘图、管理学原理、基础工业工程、运筹学、运筹学课程设计、质量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设施与规划、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计、系统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生产系统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1.3专业选修及实践实习领域课程

该课程包括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机械产品三维造型与创新设计、机械CAD/CAM技术、数控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管理信息系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经济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现代物流学和专业社会实践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既具备坚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

2“21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素质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前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学生还必须修读非本院、本学科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完成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体育专项课程等,学生必须修满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5学分,思政类课程的实践学分5学分纳入自主修习课程考核。其次,“211”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共性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创新是以思想的自由为前提的,个性是学生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能力的表征;如果说通识领域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专业核心领域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

3校企合作背景下的“211”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要求

为落实“211”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工业工程专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工业工程专业积极联系校外企业,与之对接合作,采取课程实训和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措施。

3.1明确实训大纲,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为了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效果,“211”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所有的实训课程都有实训教材或指导书,这些实训教材或指导书由本专业的老师集体编写和修订,并贯彻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2)实训课前,教师和实训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备课,检查实训设备、设施的性能和实训材料的有效性,以保证实训的正常运行。

(3)实训教师需严格管理学生,向学生讲明实训规章、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批改实训报告。对那些违反实训章程,操作不规范的学生,应该明令其停止实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实训报告,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重做。

(4)实训结束后,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并认真批阅报告,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成绩,将其记入实训成绩档案。

3.2构建实习管理体系,促进实习效果的提高实践实习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促进工业工程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且对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实践实习取得良好效果,湖北文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按照本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制定了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编制了与实习各环节管理相对应的《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变更实习单位申请表》、《实践实习进度表》,以及一系列能够反馈实习效果的《实践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实习单位意见调查表》和《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意见表》等,这些实践实习跟踪管理文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与监督作用。

作者:贾利梅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第三篇

1校企合作的模式

(1)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

该模式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这样,校内实训室俨然变为了企业生产车间。实训室以企业为管理主体,将企业产品纳入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学校然后根据企业产品的生产要求,为学生设计实训课程。于是,学生有了理论联系生产实践的机会,在基地顶岗中实现了专业职能与企业岗位的对接;而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又有了提升理论水平的机会。

(2)院校国有民营模式

该模式遵照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将学校的国有资产独立出来,实现资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然后利用民营企业的生产设备与技术进行运营生产。这种模式将学校的经营与管理权交给企业,企业有了自主权,就可以按照产品的质量和销售的数量来开发课程、设置专业,将企业岗位要求、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工业工程的整个教学计划中,这无疑会使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资产和资本实现了优化组合,有利于双方资源的真正融合。

(3)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该模式利用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与企业共同研发生产技术,然后将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创造效益。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科研、生产与应用的一体化,既有利于校企之间的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也有利于高等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工业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学范式

为了进一步落实“211”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之间的真正合作。本课题按照校企合作的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

(1)工业工程专业与机械、汽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

研究基础工业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设施与规划等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以及工业工程与机械工程和汽车工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现有的,雄厚的机械工程和汽车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立深化机械工程背景,专注某一产业(比如汽车产业),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各课程实验大纲,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统一实习与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探讨

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内容以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业进行实习,优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专项实习、毕业实习之间的关系,设计与各阶段理论知识相适应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内容避免重复,使各阶段实习相互衔接,逐层深入,研究学生自主实习的考核机制。

(3)实验室、校办企业与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实验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的模式,把实验教学引入企业和实习基地,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内容,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使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改变学生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

(4)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与评价模式的改革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7

工业工程来源于生产实践,只有将该专业的知识紧密应用于实际才能更好体现该专业的价值。因此,主动与企业结合进行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性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一个较好的发展途径,适合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毕业设计为纽带,将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培养,教师的科研联系起来,使三方均受益。对学生而言,踏进企业做毕业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提前感受踏入社会工作的陌生感,适应未来的工作。对教师而言,与企业合作,能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更紧密地服务社会,也有助于自己科研方面的发展。对企业而言,与高校合作,能较好享受高校的优质资源包括先进的理论、最新的成果,也有利于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

2校企联合培养的实施办法

湖北文理学院工业工程在专业建立初期,由于本地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联合人才培养缺乏兴趣。为了主动适应工业工程专业的本质要求,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专业以年轻教师为主的生力军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探索。通过多次企业调研,初期免费为企业实施案例,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合作企业,每年均有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就业。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如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80%来源于企业实践,对实践效果较好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2.1合作企业的选择

工业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制造业,选择合适的制造企业,是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培养能否成功实施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应对当地企业进行定位分析,找准突破口。在企业的选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选择和高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重视校企合作,重视技术研发,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2)要了解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知度,在企业的接触中要多宣传,推广工业工程,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了解工业工程,在初期可以免费为企业进行IE推广,现场改善。3)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选择,如选择一些大批量定制生产和小批量多品种的混合生产的企业。湖北文理学院地处襄阳地区,工业企业较多,制造基础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度高。工业工程专业在近几年中,主动联系企业,寻求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大部分课题都来源于企业实践,主要在本地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

2.2选题的研究

课题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题目与专业联系的紧密性,二是企业的实际需求。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研究类课题,特别是指导老师的理论研究课,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题目。选题时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考虑,也可根据指导教师、学生调研发现问题来命题。结合企业特点和本专业主要方向,工业工程专业近几年主要确定了以下几类毕业设计题目(详见表1):1)生产线改善、优化类题目。如“××轴承厂生产线平衡与改善研究”;2)质量管理类题目。如:“某生产线工序能力分析与改善”;3)厂区、车间物流规划类题目。如“××车灯厂××车间物流设施优化研究”;4)工厂管理类。如“某企业5S推进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在某企业的推广应用”。

2.3时间的安排

为了缓解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因素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矛盾。建议从第7学期中期开始就公布毕业设计企业和相关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将初步任务书下发给学生,一并包含时间进度表安排表。任务安排上,重点任务尽量避开考研复试期和找工作黄金月。通常第7学期要求学生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复习相关知识。一般第8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在企业期间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工作,学生定期向老师反馈。

2.4做好过程指导与监督

学生在实习企业,由于时间较短,企业一般不会安排特别复杂的事情,通常企业会告诉学生他们存在的问题,或者想把某些方面提高,但不愿花费很大的人力去指导学生,尽管企业也安排了指导人员。这时需要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否则学生极易处于知道问题但无从着手的状态。因此,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实习中的盲目与茫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课题,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精确到每一天,这样即使企业放松管理,学生也知道每天该干什么。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初到企业,新鲜感和好奇心都较重,很容易偏离课题方向。而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下降,学生处于盲目状态,不知道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不至于无所适从。2)要求学生主动去生产一线,多与一线工人接触。要多问,善于问。充分了解公司目前的现状,并做好记录。3)要求学生每周汇报总结一周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所需要的帮助。一般学生的潜力是较大的,初次完成独立的任务,给予一定的压力,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通常能较好地完成。特别是深入了解课题后,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且常有创新,他们出的主意想的措施一旦得公司的认可,学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故指导教师在前期要多指导,让他们尽早真正融入课题,到后期学生的自主能力很强。

2.5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企业完成的毕业论文其考核评价方式应有别于完全在学校完成的毕业论文。可采取由企业评分、指导老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指导工程师依据学生在企业的考勤、工作表现,对企业的贡献率等给予评分。教师评分可根据论文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大小、论文的实用价值等方面评价。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实用性、与专业知识结合性及现场答辩情况给予评分。在评价中注重论文核心内容和应用价值,淡化论文的写作及排版等。

3结语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实践探索

新时代,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课程思政建设也逐渐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为培养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3]。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科属性不同、学生层次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入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理工科的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由于课程本身专业性强,拓展领域相对狭窄,课程内容复杂,给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取及融合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如思政元素与课程关联度太差,会扰乱教学过程,降低专业课程效果。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理想状态是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既能够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意识[4-5]。文章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这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方法与实践,以提高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程度和教学效果。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问卷实践调研,分析自动化信息类专业典型课程的思政实践内容和方法。

一、思政元素融入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意义

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在高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控制科学、电气工程、计算机、测控技术等专业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在驱动社会各环节的变革,这些技术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对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些技术的突破与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这些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在职业道德、集体荣誉感、国家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等多维度的培养[6]。相对于传统的思政课程而言,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在信息类高新技术人才的多维度培养中更具有目标性,可以根据具体的信息技术现状、政策、任务等课程内容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

二、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案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最忌讳的就是课程与思政之间“格格不入”,如果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衔接生硬,关联性不强,则学生的接受度不高。在自动化信息类专业有许多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理论性强、工程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7],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广泛,涵盖了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电气、自动化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都是国家现代化的支柱行业,关系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文章从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3种类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来研究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并分别阐述3门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提取与课堂融入,以及专业内容上存在的必然联系。自动化信息类专业各类课程内容上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在思政内容上也可探究其内在的层次递进关系。3门课程的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自动化信息类专业典型课程思政实践

文章对“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3门课程开展课程分析,挖掘其思政元素。这3门课程有着各自代表的意义,“C语言程序设计”是自动化信息类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主要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信号与系统”是自动化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在大三年级开设;“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课程,作为很多专业的选修课,主要在大三、大四年级的选修课程中开设。

(一)专业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许多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基础课程,在软件类专业、硬件类专业、强电类专业、弱电类专业的学习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讲解可以融入国家信息类行业的情况,如我国这些行业存在的优势、取得的进步、面临的挑战和短板等,这些思政元素的融入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概述中,需要讲解C语言的发展历程,同时可引入同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C语言对我国信息类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并介绍C语言的学习对学生步入职场后的重要性。教师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授课过程中,会讲解语法基础、程序基本流程、数组、函数、预处理、指针、结构体与共同体、文件等知识点。通过对语法基础的讲解,引入生活、学习、工作需要遵守的规则,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遵守国家的法律、集体的规章,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基本流程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在工作、学习中做事要理清楚因果关系,找对合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选择结构的讲解可以融入选择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应该慎重选择,并承担相应的选择结果。循环结构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在循环重复着相同或相似的事情,但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小事情做好,可以带来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数组是同类型数据的一种集合,人、事、物本身也是按照其共同属性和特点来进行分类的,小到企业与企业的商业交往,大到国与国的交往,都是寻求彼此的共同点来得到利益和效率的共赢。排序和查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排队、班级的集体活动等场景中找到,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指针的学习是C语言学习的重点难点,可以在指针的学习过程中强调意志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函数的讲解可以引入人们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有整体把握的全局观,又要有善于局部操作的能力,理解整体与局部、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内在关系。预处理的讲解可以引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做事方式。结构体是不同类型数据的一种集合方式,讲解时可以引入兼容并包的处事方式。文件的讲解可以引入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二)专业必修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实践

“信号与系统”是信息类、控制类、电气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其课程教学内容分析,掌握好该课程需要学生以“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电路原理”等基础课程知识作为支撑,同时该课程也是通信原理、现代通信、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等信息控制类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就业、考研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号与系统”涉及的前沿和后续课程比较广泛,这也为“信号与系统”思政内容的挖掘提供了更多的切入点。在“信号与系统”的讲解过程中,首先要对信号与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学习。在人类从古到今的发展对信号传播的认识过程中,总结出博大精深的劳动人民智慧。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爱国科学家在信号领域呕心沥血,突破技术难题,助力民族崛起,如“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为了祖国和人类打开“天眼”,探寻更多未知世界的信号,在探寻过程中体现出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卓越的创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很好地激励新时代大学生为国家的崛起和复兴而不懈奋斗。“信号与系统”课程中主要强调三要素:激励、系统、响应[8]。在整个“信号与系统”课程中主要讲解这三要素其中两者求解第三者的方法及应用。通过课程讲解引出人、事、物可以进行“激励(输入)—系统(分析处理)—响应(输出)”的划分,有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专业选修课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思政实践

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需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因此“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信息控制类专业提供更加实用的应用领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不仅仅需要学生了解汽车相关的控制原理,还要熟练地掌握信息控制技术,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融入时要有更加广泛的知识量引入。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概述中,需要针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讲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也恰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9]。课堂讲授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引入我国信息化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在欧美国家强势垄断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突破一项又一项的关键技术,填补我国一项又一项的技术空白。通过这些讲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从汽车工业的发展角度讲解,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有了自主生产的汽车,但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还十分薄弱。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外资技术,推动了我国自身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传统汽车领域国产汽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碳中和”“碳达峰”等概念相继提出和实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汽车发展的新方向,而我国经过多年的积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处于前列。这些内容的讲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而且可引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对民族的复兴崛起起到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以及新时代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内容,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同时也做到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融汇贯通。典型课程中“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诸多软件语言的基础,对于推动“信号与系统”中的算法演练起到重要的作用;“信号与系统”中强调“激励”“系统”“响应”,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中的“传感器”“处理单元”“执行器”相对应,因此这些课程思政元素的提取和实践也存在内在递进联系。“C语言程序设计”可引入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命运关系;“信号与系统”可引入人物精神和人生哲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可引入国家的行业发展历程,并关系到国家命运。这些课程的思政元素彼此存在相互关联和递进的关系。

四、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实践调查分析

在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等专业共计211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一)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学生实践调查

在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教学与考核方式进行实践以后,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开展实践调查。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在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方面学生所接受的选项数量。题目1: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调查该项问卷调查主要是在课程思政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在3门课程实践后,学生对实施的思政内容认同情况。题目2: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采用教学方式调查该项问卷调查主要是实践后学生对不同教学实践方法的认同情况。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接受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题目3: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考核方式调查该项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学习后,思政内容考核方式接受程度。每个调查方向,学生均可多项选择。211名相关专业的学生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二)自动化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