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中的安全意识理论

体育教育中的安全意识理论

 

1安全意识是指各种人的群体对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现象的感受及其所采取的态度的总称,反应的是人们对某个安全问题的心理状态。   安全意识教育是指为加强人们对安全问题和安全现象的认识程度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安全问题、安全现象的认识程度,提高对学生身体安全的预见性,防止意外损伤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着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安全教育已被大家所熟知。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提出的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中把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第一条提出;新课标的五个学习领域中又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可见教育部门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等[1]”。   然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违背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对于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部分学校只是采取消极的措施来应对,如减少体育课的时数,降低体育教学的难度,甚至限制学生的运动自由等等,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开展。实践证实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类型   2.1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理论课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安全意识教育也不例外。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要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意识的理论知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及安全意识教育的概念、目的及意义,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意识薄弱会产生哪些危害,提高后又会有哪些益处等等,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安全意识教育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最后,在学生对安全意识及安全意识教育有一个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讲解一些安全意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等等。使学生了解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发情况有哪些,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及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2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实践课   安全意识教育的实践课简单的说就是将学生带到体育课的运动场地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其主要内容是: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体育课中的服装要求,场地、器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学生对服装、场地、器材方面的安全意识;其次,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讲解针对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应该采取什么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发生伤害事故后应该如何处理等,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最后,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各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向学生讲解不同运动项目易发的伤害事故有哪些,应如何预防。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如体操等),应向学生讲解运动中保护帮助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教育的实践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安全意识教育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安全意识教育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   3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1课前教育   3.1.1场地、器材及服装   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应准备好场地、器材、检查学生的服装。向学生讲解场地、器材的安排情况,与学生一起进行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对场地、器材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重视。   对于着装不合格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一个小小的惩罚,同时向全体学生讲解着装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教师对服装的要求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从而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3.1.2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运动者由休息状态逐步转为运动状态的过渡阶段,它可以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防止或减少运动损伤等。教师在课前应向学生讲解准备活动的作用,讲解一些因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所引起的运动损伤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做准备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准备活动方面的安全意识。   3.2课中教育   3.2.1教师语言提示法   语言提示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运动过程中对于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地方给学生以语言提示,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语言提示法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强化学生对某一动作可能引起运动损伤的认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教学质量。   3.2.2模仿练习法   模仿练习法是教师或学生将发生运动损伤的的过程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同时教师讲解该动作会造成哪些危害及产生危害的原因。此教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全过程,切实体验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认识到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己学习安全意识教育的积极性。   3.2.3运动技能与实践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可以防止运动损伤。   如教师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前滚翻技术动作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学习前滚翻的作用。如当快要跌倒时如果用手直接撑地可能会导致耻骨、桡骨骨折或脱臼,做一个滚翻的动作可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等,然后教师再做一个示范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前滚翻有哪些用途,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提高教学质量。#p#分页标题#e#   3.2.4游戏法和比赛法   根据学生爱玩的特性,在课堂中运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游戏前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的同时要讲清楚如果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游戏可能会出现哪些安全问题,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进行比赛前要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识。   3.3课后教育   3.3.1运动后的放松   当一节课的练习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向学生介绍放松活动的作用,对于不认真做的学生要提出批评,并讲明不认真做放松活动的危害。如:会造成肌肉酸痛,影响下次课的练习和文化课的学习等,提高学生对放松活动的安全意识。   3.3.2课后小结   在课结束时的小结中,教师要及时总结自己在课中的不足及缺陷,有哪些自己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发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正。对于学生在运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讲明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应当怎样预防等。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加强学生学习安全意识的自觉性。   4体育教学中实施安全意识教育注意的问题   4.1防止理论上重视,实践中忽视   只注重理论的教学而不注重实践,会使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当遇到突发情况时虽然理论上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在实践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依旧不能阻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防止只重教师的重视,忽视学校的重视   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重视程度。如果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为了达到学校或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会减少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时数和次数,影响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   因此,在教师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应加强重视。进行一些有关安全意识教育的宣传活动,如开展有关安全意识教育的讲座、在学校的宣传栏中介绍一些安全意识常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安全意识教育、开展安全意识知识竞赛等。也可对教师进行一些安全意识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教育的能力。只有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才会更加重视安全意识教育。   4.3因材施教,保证全体学生的利益   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学生们面对共同的教学内容、共同的教学方法、共同的教学环境、共同的教学要求等等,而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一般是从多数学生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对所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不同等,如果教师一概而论必定使一些进步快的学生感到“吃不饱”,使那些进步慢的学生感到“吃不了”,从而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尽量保证全体学生的利益。   4.4针对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由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要以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为教学背景,主要是要通过游戏、模仿等手段实现。目的是培养他们遇到危险时的躲避能力,这样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对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主要是教会他们判断危险的能力,传授一些遇到突发事件怎样处理的方法。区别对待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5防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性   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普遍的运用讲解法和示范法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手段大都用于文化课的学习,很少用于体育课的教学中。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安全意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运用诱导法、保护与帮助法、游戏法、比赛法,自我评价法等,讲解时运用各种标志、投影、挂图等等。   5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无小事,无论政府、学校还是教师都要重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