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能力 培养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既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语感能力强的学生很快便能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及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在阅读中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语言能力起根本作用。例如:《山中访友》中,当我们读到对古桥的赞美、敬佩时,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是不费吃灰之力的,但若我们要想真切地感受到其中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时,是非要有一种直觉、顿悟,即较强的语言能力不可的。阅读教学的语言能力培养就是要训练学生感知语言的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的理趣,从而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调语言能力,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亦即表现为一种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一种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领悟。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影像、动画、演示、图片等等资料,正好可以弥补学生这些方面的缺陷的不足,使他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性。引导学生努力去理解课文语言的张力,去具体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种种好处。例如:《穷人》,尽管学生读得认真,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积累,也不一定能想像出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也就为品味作品的语言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如果我们恰当地演示一些图片影像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材料较容易地进行表象组合,形成接近于作品的所描绘的形象,再联系作品语言,从而就为其进行深入地体味分析语言地表现力和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奠定感性基础,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另外,品味作品的语言从实践上看,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那便是诵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可以借助磁带,影像等朗诵资料,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含义,从听读、跟读到独立朗诵,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课程理念;阅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024-01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阅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做法

1.培养读书兴趣,扩大学生视野

2.指导阅读方法,作好阅读笔记

3.推荐阅读作品,选择不同读物

总之,只要能给学生打开一个科学的窗口,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探索、开阔视野,从而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阅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总结的确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的阅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来抓。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读书兴趣,扩大学生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开展阅读活动中,学生明确了目标后,重要的是激发兴趣,让在读中感悟、读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学到想象以外的知识。而兴趣的培养可采取多种形式

1.组织开展读书会来培养兴趣

读书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交流读书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形式。比如;课外文章朗读会。朗读时要求介绍书名、篇名、作者及主要 内容,可分为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

2.博览群书介绍来扩大视野

学生自已阅读感知趣闻轶事,在班上交流,使每一名同学都 能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为了鼓励每次都评出优秀者,给予奖励。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作好阅读笔记

书海茫茫,学生怎样读书才能从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并能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从中指导。

1.教方法,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规律,告诉学生抓主旨:本文学什么?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激发兴趣,抓内容框架理清思路,以便加深理解。

2.作好笔记,终身受用

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要求勾、画、圈、点、扫清字、词、句等的障碍,找名言、格言、哲理性句子、精彩片段,记在笔记本上,同时写上心得体会、保存好,经常查阅。持之以恒的坚持,会得到终身受用的效果。

三、推荐阅读作品,选择不同读物

学生一旦没了兴趣,很可能漫无目的地看书,不分主次,究竟哪些书对自已的影响大,对度的把握应适中,这就要教师的引路拱桥。

1.根据不同的学段,推荐地、不同的作品

对于初中八年级学生而言,对四部古典已通过电视有所了解,但对《经楼梦》还有所欠缺。所以应让学生把这部书认真读下去。对优级生、阅读能力好的同学,可推荐〈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九年级,就应大量推荐课标中所推荐的书目,教师要进行有意地引导。

2.选择不同的作品,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阅读;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7-0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创造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实现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文化传递和精神传递的纽带。因此,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说明了兴趣对于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重要性,学生阅读也是如此。作为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阅读欲望,喜爱阅读、主动阅读、快乐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体验,自我充实,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用开故事会、演讲赛、说英雄、谈感受、背美文、编童话、写续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阅读成果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这样,就必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二、培养习惯,让学生自主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意、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大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喜欢阅读,坚持阅读,勤于动手,制定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爱好图书,乐于交流,善于归纳,注重效果等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融洽关系。创设浓厚的阅读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更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如果养成了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自觉阅读并勤于阅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知识、享受阅读的乐趣。持之以恒,将会收令人欣喜的效果。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真正达到得法于课堂,得力于课外,得益于生活的目的。在阅读指导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对象和目的,运用朗读、默读、诵读或浏览、略读、精读等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和需要,运用悟读、感读、带问题读、批注读、想象读、反复读、对比读等方法。通过不断指导,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达到读熟、读通、读懂、读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让学生分层读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乐读、爱读、会读,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题材文章和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选用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五、有扶有放,让学生创造性的读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和心灵对话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被动的索取,而是积极地发现,主动的构建甚至创造新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和好书推介之外,还应该打破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让学生自主的去读,创造性的去读,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真正发挥出阅读涵养心性,熏陶情感,培植道德的作用。

六、以写促读,让学生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4

一、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主动阅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阅读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提高自己阅读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下列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解疑。如教《向沙漠进军》一文,我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了这篇说明文的大概意思,并理清了这篇文章的脉络。又如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固”如何解释?与“固以怪之矣”、“吾义固不杀人”中的“固”解释一样吗?使学生对三个“固”字的解释产生疑问,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终于弄明白三个“固”字的解释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和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反复推敲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构建意境,引起兴趣: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对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文章,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再现文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情感诵读,生发兴趣: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如教《出师表》一文,我采用了“用读激情,声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阅读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看。看包括以下内容:看课文中有无新名词、新术语,看看是什么意思,若有不懂的记下来;看课文中有哪些需要理解的概念或要记的东西,读一读、记一记;看课后的问题,能否尝试解答。通过看,使学生初步了解要学的内容,促使学生学习的效率。

2.引导学生想。教师可拟定阅读题纲,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了解甚至达到基本掌握内容的程度。

3.指导学生找。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找出不会、不懂的知识,为参与上课讨论或有重点的听讲做好准备。

4.指导学生比。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进行比较区分。

5.指导学生画。让学生把感兴趣的地方,难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明确问题,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学会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课文。

6.指导学生记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进行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一边把重点词语和精彩的文段记在读书笔记上。

7.训练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阅读成败的关键。

三、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世界很大,学校很小,教科书的世界更小,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广阔的世界。中学阶段孩子开始独立地阅读思考,拓宽自己的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未来的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要养成哪些好的阅读习惯,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1.要养成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

2.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运用工具书,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阅读的好帮手。

3.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选择“好”的读物,内容要健康,同时应该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年龄有差异,感兴趣的事物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不妨和学生一起讨论、选择书籍,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和兴趣。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

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为了尽快让学生走出这个阶段,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前沿阵地作用,在课堂中应用有效的方式,形成课堂“风格”,让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形成习惯,最终实现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我们学校在洋思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课堂改革,形成了自主的课堂模式,即“农村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共同解惑,然后再对所学的只是进行巩固和提升,介于此,学生在阅读这块的学习上,我们也尝试了这样的方法,所以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教师要长期坚持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习惯,形成你的一种课堂阅读教学“风格”。而且要注意你的这种风格是有益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习惯可以让学生非常明确的知道:我节课首先要做什么、其次要做什么,他就会去主动的完成你安排的任务,长久了就形成习惯了。习惯一旦养成,每当阅读的时候,他都会无意之间重复你预设的步骤,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其次,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升阅读能力,尤其是自主阅读中怎样才能抓住文章的关键去领会文章饱含的思想内涵。这是阅读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所以,语文阅读课堂中以下几种能力是必须形成的:一是能自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工具书等了解作者及解决文章中不能理解的字、词的含义的能力,即首先做到无障碍阅读;二是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明确最能反映文章内涵的段落、文字;三是能自觉的诵读文章,诵读中品味。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悟。”;四是能与同学合作探究,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突破句子关卡,要学生准确理解句子,才能正确理解课文。要理解句子意思,学生首先应在文中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比较简单的句子通过读就能理解意思了。但是有些句子不是一读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在教学中,我运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一、配合演示动作,帮助理解句子

个别句子中带有连续动作,不容易理解,教师一般采用一边读句子一边通过做动作演示,来辅助理解句子意思。在读时,教师只要让学生们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表情表演出来,再现课文情境。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一节,教师可先以悲愤的语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悲壮动人的情景,再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还要通过表演“砸、带着、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的动作,引导学生从壮士的群体形象中体会豪迈的气慨,激发壮烈的情怀,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学生凭借多种感官,从教师的体态语言中感悟情感,产生共鸣。又如教学《舍身炸暗堡》一课,教师以刚劲有力的手势,坚毅的表情,再现托起炸药包时视死如归的视觉形象,让学生从感知中品味催人泪下的英雄壮举,激发慷慨的情怀,形成与英雄心灵相通,与课文感情相融的心境,油然升起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结合教材安排,强化单项训练

语文新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对于学习理解句意的方法,也分别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安排在具体的单元、课文中进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学习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前后衔接,有的放矢地进行单项的强化训练。三、四年级主要是通过读句子说说、联系上下文说说、学习提问题、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先回答问题再说说、学习比喻句、想想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子结构等方法来理解句子。那么,这些学法的指导一定要落在实处。尽管有的方法平时也一直在用,但学到了就应该重点地加以训练,一步步加以规范。如学习比喻句的方法。在一、二、三年级的课文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比喻句,学生一般都能判断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也知道用了比喻句文章写得好。

四年级上学期的《荔枝》一课中第一次出现了要求学生学习比喻句。教师出示这一比喻句:“漫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浓绿中挂着无数红艳艳的果子,好似迸跳的火星儿,又像一颗颗红宝石。”首先,学生判断出这是一句比喻句。然后,要求说出“句中把无数红艳艳的果子比作什么?”最后,说说“通过打比方,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学习比喻句就按这三步来说――这是一句比喻句;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通过打比方,说明了什么。于是,教师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大量的比喻句,就按这三步进行大面积的强化训练,做到人人会说,人人会理解比喻句。在以后学到比喻句或课外阅读中读到比喻句时再鼓励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去说说,去理解。学习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的安排上也注意了这一点。就如学习比喻句,四年级的要求是这样的,到了五年级,那就要在现在学的基础上加深,要求学生说说“这样比有什么好处”。所以,教师应该知道每一个阶段的要求,掌握好尺度。

三、鼓励积累运用,进行综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 ”之所以要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各种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会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了鼓励学生积累各种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我就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多种方法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

如四年级《蝴蝶王国》中的一句:“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野花全遮盖了,真像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学生们根据课后要求,通过理解句中划横线和浪线的词语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是说蝴蝶多而美。接着,我就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其它方法来理解。这一下可热闹了。有的用学习比喻句的方法,有的抓关键词来说,有的通过想象来理解,还有的做动作来说,思路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习任务在一种轻松、踊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当然,还可以把综合练习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已学过的知识作一次回顾与总结,从而“温故而知新”。

学生知道了,理解句子的方法是很多的,一个句子有时有几种方法可以去理解,就看你方法运用得活不活,效果好不好。一种方法不行就要换一种去试试,有时就得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

四、鼓励积累运用,帮助理解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