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语文课件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语文课件论文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1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黑板、粉笔就是教师教学的全部工具,教师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和背诵。当前,许多语文教师仍然沿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每天照本宣科。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渴望,长此以往,学生还会逐渐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放弃学习语文,对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有着很深的影响。

2.教师的能力素质不高

教师的能力素质对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能力素质高的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的知识有限,不能及时的为学生扩展知识。有些语文教师意识到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乏控制和驾驭的能力,使得语文课堂出现混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部分语文教师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仔细研究课文,准备教学内容,语文课堂上完全是应付学生,学生的能力素质很难形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就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只起到辅助和指点的作用。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2.合理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愿意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速的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斑羚飞渡》这节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星期天,一个男人带着他的母亲、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去公园划船。可出现了意外,船翻了,所有人都落入了水中。这家人中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而他的能力只能救一个人。那么他应该救谁?为什么?有学生会认为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是这个家庭的未来。还有学生认为应该先救母亲,因为母亲养育了他。这个故事里面包含了一个人类的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斑羚飞渡》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找到想要的答案。通过一定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快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3.高效课堂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了解的重要途径,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提问是必需的,教师在提问时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简到深,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文章,通过问题加强对文章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节课时,学生预习课文后,教师进行提问:从标题上看,文本主要写的人物是谁?从内容上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是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又无处不在。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课文中,我们看到是盼、赶、赞、骂、躲于勒,而从小说上看却是赶、盼、赞、骂、躲于勒,为什么安排这样的情节:(1)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2)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如果设计成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可以吗?为什么?通过问题的不断深入,使学生逐渐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把握文章。

4.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自身优势,为学生播放与语文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等,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努力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素质对学生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能力素质高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讲解更多的语文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讲课技能、把控班级的能力,促进语文教学顺利开展。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总结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

作者:尚晓玉 单位:望城区黄金中学

第二篇

一、故事导入,兴趣引导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提到课文外的典故和背景故事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都被快速吸引,显得积极性非常高。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听课特性,那么无疑能够更好地导入课文,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如下的导语内容:“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来讲一个关于作者安徒生的小故事。安徒生有一次去参加一个舞会。一位漂亮的小姐对安徒生产生了好感,于是热情地走到安徒生面前与他交谈起来。她向安徒生询问:‘先生,我这件衣服漂亮吗?您喜不喜欢?’安徒生只是淡淡地回应道:‘不是特别喜欢。’小姐随即反问道:‘那您认为我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才能显得好看呢?’同学们觉得安徒生会做怎样的回答呢?他开口说道:‘皇帝的新装。’”学生们之前都预习过课文,听到这样故事都会不禁被逗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之后又将课文导入做好,学生们更好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导入方式充分的结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故事的爱好与好奇,在故事之中就被不知不觉的引入到课堂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兴趣中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情境导入,引人入胜

由于平时的生活与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创设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便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融入课文内容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听一些贝多芬所创作的音乐,伴随着音乐声,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贝多芬:贝多芬在28岁时就已经患了耳疾,听不见声音,其绝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患有耳疾之后创作的。在表演时虽然台下的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但是他却听不到。即使如此,贝多芬还是依然坚持音乐创作,与病魔顽强的斗争,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这种情境导入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在不自觉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三、激趣导入,简化知识

课文的标题是我们学习时最先了解的东西,它往往是课文内容的精华所在。导入也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学生们寻找新颖生动的东西。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题目故意写成“走两步”。学生们看到会立即向教师纠正道:“老师,题目应该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可以向学生说:“走了一步再走一步不就等于是走了两步吗?作者写这么多字的题目被我三个字就写完了,大家看我写的这个题目是不是更好呢?”学生们回答道:“不是。”教师说道:“那好,大家请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在课文中寻找作者这样命名课文的原因吧。”这样的导入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寻找到课文的主旨,即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通过这种问题式的激趣导入,能够将原本深奥的哲理变得更容易使学生们明白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设计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把导入的目标放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从而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而定,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课堂导入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在课堂导入中学会更多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与增加课堂实用性的目的。

作者:王? 单位: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第三篇

一、重视朗读,渲染课堂气氛

学生在进行课堂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文章体裁就语音、语调、语速等给予一定程度的指导。有些文章需要具备非常饱满的感情,声音柔缓,比如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著名文章《春》,需要用欢快的语调轻缓地读;有些文章需要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比如所写的《泌园春•雪》这篇文章在朗读过程中需要把革命家心忧天下的磅礴气势表达出来。朗读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中描绘生动而形象的画面。

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地朗读过程中在脑海里会呈现文章中所描绘的人与物,让学生感悟文章中所描绘的澎湃之美或者安静之美,从而让学生对这篇文章回味悠长。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语感,进而发现更多问题。语感指的是在文章语境中感知词语的内涵、用法以及节奏等。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总结语言表达有何规律,慢慢培养自身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初中生在语言运用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比较容易读错或用错的词语并及时进行纠正。这样,便能使学生加深对该词语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放慢节奏,由学生掌握教学节奏

语文教学堪称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得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语速、语调都会对学生的听课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按照文章讲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声调和语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可以慷慨激昂,有时可以娓娓叙述,有时可以抑扬顿挫,有时又会声情并茂。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达到心灵的共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大纲,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学节奏应稍微加快一点,让这些学生能够“吃得好”,而对那些学习稍微靠后的学生,教学节奏应稍微放慢,难度也要适当降低,让他们能够“吃得饱”。这有利于所有学生共同发展。

三、善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现已发展成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因为年龄比较小,阅历不多,对很多文章还不能理解得十分透彻,这时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把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然而教师教学也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承“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多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文章情境,使其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能使教师教学更加成功,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有选择性,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得用,要按照文章内容来决定运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语文学习的外延进一步扩大了。语文学习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局限在语文课本与语文课堂中。相反,语文课本与语文课堂只能算作一个引子,教师应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向学生灌输无限的知识。教师在制作语文课件时,要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查阅资料,将这些资料的精华融入课件当中。教师把以前课堂上没办法表达出来的东西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让整堂课更具含金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四、幽默趣味,课堂上讲究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使用较为幽默的语言,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那些比较幽默的文章串联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温习之前所学的内容,还能使其感悟到原来幽默如此简单。要善于积累具有幽默意味的素材,比如笑话、视频以及小品等。生活是幽默的真正源泉,教师应懂得从生活中挖掘幽默素材,让幽默为语文教学提供服务。幽默能够体现语文教师的聪明与智慧,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使用较为幽默的语言,不但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使其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其创造力,而且也能使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收获激情与活力。幽默需要按照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较为幽默的语言目的是使教学更加成功,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但是幽默运用要掌握好度,幽默的使用应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开动脑筋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找准使用幽默的时机,千万不能为了使语文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而无所顾忌地滥用幽默。

作者:张玉美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六中

第四篇

一、初中语文生态课堂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1.初中语文生态课堂应该具备整体性

整体性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埃德加莫兰认为:“人们不仅不能把部分孤立于整体,而且也不能使各个部分互相孤立。”所以,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包括老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包括老师学生加上构成这个课堂其他物品和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

2.初中语文生态课堂应该具备开放性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初中语文的生态课堂应该具备开放性。要实现这种开放性,老师开展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可以带同学们到教室以外的地方进行语文的学习,比如体会大自然或者一些社会人文文化等等。其次,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开放的,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都要打开自己的心扉,用心和彼此交流,创建一个真正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后,在教学的内容上也应该是开放的。老师进行教学的内容也不应该仅仅是教材当中的内容,更应该包括生活、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内容。

3.初中语文生态课堂应该具备共生性

“共生”是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共同特征,也是人类最文明、最具现代意识的合作关系和生活方式。在初中语文的生态课堂当中,他们是一个共同体,这样的一个共同体当中,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优势,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他们在这个生态课堂当中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因此这个生态课堂应该具备一种共生性。

二、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分析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中,中学的语文课堂以传授基础知识为目的,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就是以进行多少知识的灌输为标准,这和新课改当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上大相径庭。而生态课堂则在这方面有了很好的改善,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上都有全面的提升,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习方式方面,学生也转变了传统的被迫接收,变成了自主学习的方式。

2.重视导学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体验

要构建初中语文的生态课堂,就要突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作用。老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意愿和需求,在这之后再引导学生完成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学生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的预习,老师要教给学生在预习时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完成什么任务,那么学生在进行预习之后就能参照老师给出的内容进行自主体验,体验自己的预习是否到位,进行了自主体验这个过程之后,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充分的讨论,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从而营造了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

3.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建设,师生之间的彼此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是课堂的支柱精神所在。上一个策略当中讲到了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的过程,对于预习成果的检验,老师就要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预习结果进行交流,探究在预习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有更进一步了解的目的。这一部分可以这么进行:

3.1通过老师的引导,成立小组进行探究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文章,以初中生的水平来说,即使是成绩很好的学生,在预习之后也不能很到位、很具体的认识。老师在布置过预习任务之后,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对这篇文章的交流和进行预习经验的分享。老师可以随机的把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小组分别说出在预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并获得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如喜欢某一段文字,喜欢一些表达方法的原因等等。这时候老师只起一个简单的引导作用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交给学生了,学生们彼此的关系比较亲密,交流起来也更容易敞开心扉。老师时不时的给出一定的点评和纠正。这样的合作是自然和谐的,也是具有很高的课堂效率的。

3.2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小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得到较全面的认识基本的知识,这个时候需要帮助学生对于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由于许多学生对于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很明确,老师就要通过训练对同学们进行重点的强化。重难点的界定,并不是指以参考教参上的为准,老师还应该从学生们掌握的实际情况入手,总结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解决不了的疑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4.在评价方式上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生态课堂的教学,在评价方式上也一定要与众不同。老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要参考学生的兴趣、动手能力、努力程度大小以及创新的精神等,评价时也不能只靠老师个人的评价,还可以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或成立小组,小组互相评价,然后将老师评价的结果和学生之间的评价结果综合起来。这样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生态课堂。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进行生态课堂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策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们应该为此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尝试。

作者:肖玉荣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学

第五篇

一、思考——细心预设,虚实有度

《怀疑与学问》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传统课文。学习该文的时候,学生已经接受了一年多的培养,形成了主动按照语文学习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学习的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的速读达500字每分钟,理解度达60%以上。本文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议论文,这一入门学习,影响着学生今后对议论文的态度。介于以上两点,我在设计中,除让学生按常规进行预习外,还要求学生先行搜集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包括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方法、基本结构和语言特征等;在课堂上,我的行进思路是:①展示预习成果;②说明什么叫分论点;③寻找论点和分论点;④概括寻找论点的方法;⑤画文章结构图;⑥提出问题,展开合作交流;⑦分析各分论点的论证方法;⑧归纳总结;⑨拓展延伸。我打算自己要讲的内容有:②④⑧⑨,其余的都由学生去做,自己最多是点到为止地参与,如多给予鼓励性评价,在学生讨论出现瓶颈的时候稍作点拨等。大量的留白,让学生有了能力发挥的余地,激励的点评,使他们品味到了更多学习的甜头,两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目标,还对下一篇议论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二、探究——合作讨论,注重实效

合作探究是课改后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在教学实践中扎实高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有些教师将这一环节当作公开课的酒旗般招摇,让听课教师只见热闹,不见实效,导致招来一些非议。但我还是以为它是有实在意义的,只要深得其味,便会明白,这一环节的运用,可简单,可专业。通常我首先会在班上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之后,才开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简单地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提醒轮次、组织讨论等,组长可以轮流做。为了降低游离率,也可以将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安排一定的工作,如组长、记录员、材料搜集员、材料整理员、发言人等。但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拉住学生的心,只要心在人便在,否则,再用什么形式绑架身体,也只有一个样子,人在曹营心一样会在汉。因此我强调的是,在合作之前,学生一定要先学会自学课文,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人人做好了这一点,合作讨论自然会有实效。

《夏天的旋律》是七下的一篇散文,七年级学生对散文的认知还很肤浅,缺少生活阅历,思想比较幼稚,他们常分不清散文和记叙文,没有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对于没有故事的比较散的散文,就是束手无策,但经过一学期的引导,他们已经学会了一些预习和提问的方法,因此,对本文他们是有很多问题要问的。于是在教学中,我在欣赏名家朗读,学生自己美读之后,简单系统地介绍了一下二十四节气,便让学生自主学习,整理问题,接着组内讨论,组长发言、提问,班里解决,教师引导解决疑难。虽然是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但在学生尚未完全具备合作交流能力的时候,教师还需要时时点提,将小组探讨的时间掌控得紧些,主要的讨论放在全班进行,研究时要经常性地小结思路。如“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种问题假使之前讲过,这时便可以让学生回答,若没讲过,或讲过学生尚未掌握,教师便可以直接讲述:“其实,这就是一道赏析题,赏析的方式可以从修辞入手,可以从词语入手,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法,赏析方式是‘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放在本句就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化的快速。”然后再让学生找几句拟人句加以巩固。

三、规律——深入内在,寻求根本

任何一种学习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语文积累的含义不是学生学一点得一点,而是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每一点,都串联成为大语文中的有机因子,使学生在学完三年后,能对语文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基于教材的学习,向深处挖掘语文的内在规律,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正如女性的保养一般,不仅要在皮肤表面上作文章,更要重视让内在本质的调理成为常态。初中语文有一张立体的知识网,在教学时,教师每上到一个知识点,便要将之纳入网中,点明其位置,让学生逐渐构建起这语文大厦的根基。同时还应将运用的方法归结为1、2、3、4的步骤,或固定的表述句式,或总括选择,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于是知识和能力便同步运作起来。上散文《事事关心》,我课前设计了几个关键问题,在学生提问后进行了补充,对每一个问题的解答,我都会或引导或讲述,将问题的解答思路一一剖析。

如第十段第一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的,所有的句子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所以要逐层将“句子——中介1——中介2——中心”这样一个思路说清楚,如果中介是分论点、段落的中心句,也可能只止步于此;二是结构上的,结构上的作用分三个位置:开头(引出下文、总领下文、交代背景、铺垫、点明中心、设置悬念等)、中间(承上启下、小结上文、引出下文、照应开头、点题等)、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发人深思、照应开头、照应标题等)。文章中间的结论性短句或短自然段,都要考虑过渡作用。于是本句的答案很快便出来了:内容上后半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全段论证的是“只强调政治不努力读书”的错误,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以“或者”为界,前句小结上文,后句引出下文。另外,描写性或记叙性的句子,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回答:本句运用了方法,描写了景色(写出了内容),表现(烘托、渲染)了中心(心情、思想、哲理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厌其烦地花大量时间来为学生做这样的事,因为掌握了以上方法,学生感觉到最难的阅读题,便简化成了选择题或填空题,而且有了思路,他们也能够学着举一反三,自己以类似的方法,在看到参考答案后,借助网络查询,总结出其他的解题方式。

四、创新——有效运用,推陈出新

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养成,都是为了运用。因此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都是拓展、延伸,可以是联系生活式的延伸,抓住课文的主要情感、哲理等,将其迁移至学生的具体生活中,用亲身体验解读抽象的道理和情感。如《舌战群儒》的结尾,设计成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谈谈自己得到的启发。可以是比较阅读式的拓展,给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或其他作者的同内容(同名)文章,又或在主题上、手法上形成对比的文章,比较个中的异同。如学习诗歌《我们和青春对话》,课堂教学结束之前,让学生自己朗读搜集到的与青春有关的诗,与本诗作比较,从情感、写法、语言等多方面,点评其中的同和异,准确读出情感。也可以使用作业的方式进行升华,课内的简单些,课外的规模大一点,打印短文,推荐长文都是不错的选择。我还会要求学生模仿测试卷中的阅读练习,对自己所读过的课外读物出题,投机取巧的学生常会选择自己会做的题型来出,而那些老实的学生,则会亦步亦趋学着试卷一题题出,结果自己也做不出来,便会拿到教室里问这个问那个,被同学打诨,引起一阵阵笑声。《小石潭记》的课外作业,我就布置的是:请阅读一则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游记,仿照课堂作业中的阅读部分出两道题。学生出好题后,我让他们随机抽取别人的作业做题,再返回出题者那里批改,学生十分感兴趣。所有的运用,都应该强调“新”,与课文相异的“新”,要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内容里,新的条件下……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五、总结

有一种心理学效应叫“鲶鱼效应”,即将鲶鱼放入装满沙丁鱼的水槽中,使它们因紧张而不断游动,因而大大增加了存活率,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学中,便是运用竞争机制,激活组织内部的活力,促进人才队伍的持续成长。我想,语文教学也需要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浸润,我已经对上述教学过程得心应手了,根据课堂实际稍加变化,便能够紧贴学生心理运作。但实践也告诉我,无论怎样的艺术和技巧运用,都应该密切围绕学生展开,提高学生水平的核心,在于推他们动起来,只有学生动了,教师才能够省心,课堂才能够高效。

作者:李红梅 单位: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

第六篇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与实践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也应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究与拓展,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科学、自主、探究的行为。例如在《以人生来读小说,以小说来提高人生》这篇小说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资料的阅读与查找,比如利用电脑网络资源等媒介,对喜欢的作家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挖掘,在阅读与研读其代表作品后,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想与感悟,也可提出疑问,并将其以一封信的形式写出,在课堂上念出,由大家一起来研究与讨论,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而健康地发展。再比如《窗》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在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与涵义后,教师就可以合理地拓展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课文故事的续编:如果这间病房中住进了另一位新病人,那么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续编要尽量合理,并富有创意,最后由教师做出点评。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体验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时期,又因其个人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的不同,所以其在个体能力与价值取向上也存在个性化的差异。生本教学策略的实施,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作用,同时也应珍视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个性与感受,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建立科学的生活与情感体验。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韩麦尔进行分析,尊重学生对不同人物、事件的解读。比如:有的学生认为韩麦尔是一个有勇气、爱国的人;有的学生说韩麦尔是一个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但却有些可怜的人;也有的学生认为,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无论什么样的观点,教师都应该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有效实现整合,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其踊跃发言,但最终要将目标形成一致。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切身地体会自身以外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显示众多个性中的共性,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理解、宽容的优秀品质。

三、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娴熟、艺术地驾驭课堂与学生,进而打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且富有激情的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强烈情感,引导其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语文环境之中。例如《风筝》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以“我”的角度讲述和小弟弟的童年,并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促使其进入“我”的感情世界,体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然后,通过自己的分析,尽量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做一个四五百字的口头练习,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与爱心,使其领悟对人性的深入思考,感受作品的人性光辉。文学,需要想象与创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更应“以生为本”,鼓励其拓展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在理解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

四、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从理论与实际上都要时刻关注起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和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探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发挥生本教学策略的优势,构建和谐的“生本”课堂,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作者:张桂芳 庄胜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实验中学

第七篇

一、课堂导入要精心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课堂导入尤为重要。课堂导入,即教师开始一堂课,都需要一定技巧将孩子们的思路引入课堂当中。万事开头难,能否利用有效的导入将孩子们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考验着每一位老师。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要精心设计一个巧妙、有趣的开场白,把孩子们涣散的精力吸引到课堂当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只有孩子们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语文课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方法多样,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不同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同一个老师即使面对同一群学生,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特点不同,教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灵活处理,不可生搬硬套。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堂短短四十分钟,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乐学、爱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自信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多次感受过成功感,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有意降低学习难度,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些较简单的问题,给他们举手发言的机会,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教师对学生进行赞赏有多种手段,可以在语言上表扬,还可以利用教师特别的眼神和微笑,相信学生一旦在教师的眼神和微笑中看到真诚的赞赏,他们一定备受鼓舞,自信心树立起来,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2.学生做语文课堂的小主人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老老实实听,如把这样的课堂比作一场舞台表演,教师就是台上唱独角戏的,学生就是台下看戏的听众,是旁观者,多年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失败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进行着巨大而深入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教师走下台来,换学生上场,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由客人变成主人。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机会,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设置每个问题,促进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有着活跃积极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3.课堂富于变化,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初中语文课堂上,如果总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死气沉沉,缺乏活力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智慧,使课堂变得活泼新颖。这里的变化,主要有三点:首先,教师要变化,四十分钟时间,足以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讲重难点时,教师要善于变化语气、语调,还要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眼神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学方法要变化,教师多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避免长时间唱独角戏,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学习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讲短篇小说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的形式受学生喜爱,气氛热烈;最后,教学手段要变化。时代在进步,多媒体在学校课堂上逐渐普及,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各体裁文章时,可以用到图片、音乐、视频、甚至动画,这种教学手段直观有趣,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接受了新知识。

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师生关系影响着教学效率。教师是普通而又特别的职业,因为教师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思想,学生喜欢你,自然就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懂得怎样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提高人格魅力;其次,要随时随地做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最重要的是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总之,学无止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廖学 单位:重庆市璧山中学

第八篇

一、上课要实在,扎实推进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上课怎样开头,创设什么样的语文情境,怎样结束,是要经过反复推敲的。开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无穷的。无论是开头还是结束都要力求短小精干,不能拖泥带水的。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点要突出鲜明。教师要善于提出鲜明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一节课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刻骨铭心。概括起来就是教学风格要朴实,双基训练要扎实,教学容量要厚实。语文课一定要上的有语文的味道,不要有"温度"而无"深度"。笔者也听了很多语文教师的公开课,在很多语文课堂上,我们看见孩子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常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觉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缺少了语文的味道。就好比是一个外表打扮的很妖艳,却缺少内涵和文化修养的人一样。这样的人也不会让人心动。因此,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无疑都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教师要处理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价值引领的关系。

二、教师要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批完全班作业教师心理要清楚那些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好,那些知识还有那些同学没弄明白,这些作业都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吗?是否存在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作业的现象?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坚决杜绝学生相互抄袭现象的发生,如果学生真的抄袭成风,即使课上的再好,语文成绩也不会提高的。其次,尽量做到每天的作业每天清,当天上交的作业一定要当天批改完毕。这样,不至于留尾巴,不然你今天留一点,明天留一点,差生就会越来越差的。

三、教师辅导要精,不搞题海战术

课外辅导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中有的老师每一节课上的都很好,可教学成绩却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课后辅导的不够精细。首选,辅导的内容要精选,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的宝贵因此辅导的内容一定要精选,选择有代表性和有价值的或者学生有共性错误的问题进行辅导。其次,对学困生的辅导要精心,这种辅导形式有很多种,你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可以让好学生带学困生,一帮一的形式。但这里要注意老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进步情况,多鼓励。

四、做好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工作,严把考试关

首先,考试要严格考场纪律,对待考试的态度是要么不考,要考就要考严格,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为只是学生真实的答题中老师才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矫正,另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也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其次,严把改错关,考试结束后教师要针对一般性的错误进行回授,然后进行改错。关于改错的方法也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共同研究,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试卷发下去,学生改完交上来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样的改错方法还是过于放任的,学生的错是改了,但至于这道题为什么是错误的,学生知道吗?还有的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把整个试卷抄一遍,其实这样做无非是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我认为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卷子上的错误,也可以让学生只把错题做一遍,至于生字、生词再仔细辨认书写几遍,牢记方法就可以了。

五、小结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将常规的备、讲、批、辅、考等几大环节做细、做实,并且坚持经常并常抓不懈,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作者:王丽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桃江学校

第九篇

一、老师的文学休养的百度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对于文学作品内容的解读,人们熟悉的是“一千人读者眼里有一个哈姆雷特。”是的,对作品中人物及事件的解读,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只是读者个性的理解,即便是这种个性,这种个性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对于整体的、宏观性的东西,还是存在着共性的。就以“哈姆雷特”为例,不管多少读者眼睛有多少个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但哈姆雷特在剧中作为一个王子,他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的爱情,有勇有谋,不向邪恶的势力屈服与低头,这样一个光辉的性格形象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作为中学的语文老师,在课文这种文本面前,我们要引导学生的,就是在总体框架的思路的厚度之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心灵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解读。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不会上成死气沉沉的一言堂,而是会成为思想与认识碰撞的智慧的场所。

二、要重视课堂导语的设计,让导语成为一堂精彩课的开始

在写文章的时候,人们常常说,题好一半文。对于教学的课堂来说,好的导语,是一节成功语文课的开始。课堂导语,是一节课开始的第一环节所在。特别是对于初中生,他们处于身于和兴趣发展最积极的时期,特别是对于外界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探究。所以,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在上课开始,设计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又符合初中生成长特性的课堂导语,为这节课的成功,无疑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来自对生活的思考、批判与赞美,极富有教育意义。所以,学习课文,决不是单纯地对课文的学习。因此,语文老师面对课文,不仅是教授课文的内容与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与生活、与自己的认识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发展学生作为未来人的综合素养。为此,要使课堂教学发挥有效性,就应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的重点,唯此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引入一些具有深刻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观点与做法远远不是以上提到的这星星点点,这里所说的一切,都是我作为语文老师自己课堂实践基础之上的个人之见。

作者:任莹花 单位: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静升初级中学

第十篇

一、着力提升合作意识

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使他们乐意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合作小组的成立决定了学生在讨论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负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取长补短的氛围。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小组只需提交一份答案,亦可不表扬(代表本组回答讨论结果的)学生个人,而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有助于形成讨论小组的集体向心力。并且,各讨论小组必然会存在竞争,教师可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推动小组之间的有序竞赛,用竞争的压力提升各小组的凝聚力。当某小组提交有价值的讨论结果时,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回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小组内的讨论比较激烈,甚至组员之间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教师要安排一些时间用来分析分歧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把确实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一步讨论。在总体点评时,除了知识方面的梳理、总结,教师还要点评各小组开展讨论的情况,使学生了解本小组在合作讨论时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有待提高。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单能提升小组讨论的效能,还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宽容、负责的良好心态。

二、合理编排讨论小组

一般的精品课、展示课,执教教师多为借班上课,对所教班级非常陌生(又缺少了解学生的时间),只能仓促地按固定座位(大多前后左右几名学生)组成临时讨论小组。如果老师对如何科学编排合作小组缺乏思考,而是照搬照抄,就会出现讨论小组内优秀生主宰讨论、积极发言,其他学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的情况,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所教班级是熟悉的,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组织能力、个性差异组成若干合作小组,没有必要按照学生固定的座位编排讨论小组。教师可以指定组内的某位学生作为核心来组织讨论,核心学生也可由组内学生推举产生或轮换。这个核心学生要组织组内成员有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要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并安排某个“发言人”代表本组参与全班交流。一般来讲,课堂上需要小组展开讨论的,都是具有一定难度或迷惑性的问题。教师要时常对核心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鼓励中等学生发言,能引导学困生倾听他人观点并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设定讨论时间

教师设定讨论时间时,要立足学情,兼顾各层次学生,不可因急于完成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巡视小组讨论进度时,需根据情况延长或缩短讨论时间。一般来讲,小组讨论的时间以中等学生能完成任务为限。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方面的差异,占学生人数最多的中等生自然比优秀生需要的时间多,教师需要正视优秀生与中等学生的讨论“时间差”,千万不要让这些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对于少数的学困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其思考、讨论,不可求全责备。

四、辩证看待讨论评价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必需要对讨论的质量、结果给予适当的评价。理论上来说,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在实践中,一般较少选择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这不是教师理论修养或课堂操控能力的问题,而是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及时间设定,令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评定他们小组或其他小组的讨论的质量,更不用说对小组内的组员表现分别进行评价。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2

摘要:语文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是对基础语言进行学习的重要课程,因此语文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更应该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语言艺术是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工作时的一项重要原则,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对知识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读音,并且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以此增强学生欣赏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艺术;规范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音韵和谐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课堂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达到相关标准,还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运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其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确保小学生学会体会语言的魅力,尽快掌握语言运用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本文中作者将对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教学语言规范准确

重视教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非常重要,小学是学生对语言知识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积累的重要阶段,为确保小学生语言基础掌握的牢固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语言应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规范性进行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能够使用流利的标准普通话表达情感和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进行规范,普通话等级在二级乙等及以下的人员不得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进行具体教学时教师需要用清晰的语音和标准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要确保教师在讲课时所使用的语句和词语正确无误,在对语文相关知识和语言知识进行讲解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传授的准确性、不能使用具有模糊性或存在歧义的语言进行教学,否则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另外,还要重视教学语言的简练性,力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通过使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直接的意义,这样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防止语言反复非学生带来抵触情绪和疲惫感。教师确保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能够对学生学习语言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规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推动小学语言教学质量提高。

2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教师讲课的语言对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使语文课堂的氛围得到活跃,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课堂注意力并不容易集中,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早已僵化的模式化语言无法达到集中学生思维的目的。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升教学内容的画面感,实现教学内容的情与理的完美融合。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使用口诀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通过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句子将生字的特征完美的体现出来,不仅确保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还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认“坐”字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两个小人土上坐”的口号来让学生对“坐”字的结构和形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不仅体现了汉语言的生动形象的特点,还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幽默不仅是趣味语言的一种,更是教育教学艺术的一种。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如调味剂中的鸡精,它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迸发小学生智慧的火花,营造出一种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语文教师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此外,幽默还具有一个更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和善性。它能够非常有效地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为和谐融洽。一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全能的演员,要使他的学生与之产生共鸣,能够共同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要想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就要学会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要使教学语言幽默化,教师就必须善于使“小词大用”“用大词小用”“抖包袱”等语言技巧,以达到幽默风趣的教学效果。但教师还要明白,幽默风趣不是为了博取一笑,它还要具有“高雅”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时,一定要出于对学生的爱心,而不是讽刺挖苦,还要注意到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的层次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4教学语言音韵和谐

音韵是构成中国语言的基础要素,也是汉语的主要特征之一。汉语在朗读和日常应用中具有抑扬顿挫、回环反复和整齐押韵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音乐的主要特征都是共通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汉语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通过使用停顿合理、扬上得当的语言可以准确的表现和传达情感,同时也能将汉语言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课堂中使用音韵和谐的语言,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舒适程度,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迅速掌握语言音韵表达的特点,还能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完善语文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音韵美进行建设,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语言知识,还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不但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还能对小学的审美能力及辨别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语言在应用过程中的音韵和谐,以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5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语文课程的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这个学习生涯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学习效果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和日后整个学习生涯的学习效果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重视语言艺术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素质培养,通过实践不断弥补自身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不足,以此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作者:马丽丽 单位:黑龙江省安达市羊草镇中学校

参考文献

[1]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2]杜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20).

[3]于秀霞,王玲玲.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进行教学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令该类群体各项潜能得到妥善锻炼基础上,愈加有效率地研习各类创新知识点。作为优质化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大这部分导入工作的重视态度,透过研究、创新等巧妙导入形式贯穿,推动课堂教学实效改善进程。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集中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类合理化导入艺术形式,避免令小学生像以往般引发思维紊乱迹象并且拖延课程讲解进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用模式

导入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如若教师能够针对该类艺术加以协调化把控,便能够令课堂教学实效变得愈加理想。须知足够精妙的导入艺术,可以令小学生群体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克制以往课堂注意力低下隐患前提下,激发出他们无限的潜力。所以说,尽快理清现代小学语文课堂科学化的导入艺术形式,系统化贯彻落实素质化教育指标,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必须引起各类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

1借助问题导入艺术改善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

疑问可以说是推动学生持续深入性思索的核心力量,更是调动他们自主式学习欲望的必要途径。特别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讲,他们时刻保留坚定的猎奇和求知信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征,为小学生设置各类富有针对性的问题,借此激发他们更为强烈的思维冲突效果,进一步积极思索、学习知识并提升个人实践技能。如在进行《迷人的张家界》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巧妙的问题设置途径,引导学生及时介入到积极的思考状态并主动获取各类关键性语文知识点。至于这部分问题内容则可以表现为:“同学是否去过张家界、作者是透过哪些角度将张家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加以表现的?”归结来讲,这部分问题设置,要尽量保证和课文内容联系的缜密程度,与此同时,还要适度激发学生的长期猎奇心理,令他们至此过后自主阅读课文并从中提取整理相关问题答案。这样,便可以令学生透过文章精细化阅读等途径,明白张家界拥有秀丽别致的山水和无比珍惜的动物。由此看来,问题导入对于改善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的确存在非凡的辅助功效。

2配合故事导入艺术调动小学生长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致

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倾听故事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故事导入艺术环节设置,借由该类群体听讲需求全方位满足基础上,调动出他们更为深刻的学习兴致,令他们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体验到学习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对于今后小学语文课程良性教学效果强化,影响作用非凡。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期间,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故事导入艺术,令学生快速掌握该类课文的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回忆中国除夕夜的景象,包括品尝丰盛的年夜饭、观看无比精彩的联欢晚会等。在学生沉醉于美好回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入安徒生经典的童话故事,即一个拥有着善良之心的小女孩,在富人们庆贺新年之时,为了卖火柴而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在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小女孩为何如此不幸的问题基础上,调动他们挖掘作者内心情感的积极性,保证他们至此对各类新课程保留强烈的关注度,在该类情况之下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必将能够赢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音乐导入艺术实时调节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不同阶段中的主观情绪

最能撼动人心的莫过于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导入音乐,不单单可以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智慧和陶冶其情操,同时更可以令他们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之上紧跟教师讲解步伐,最终顺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讲解期间,教师便可以借助音乐导入艺术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情绪,令学生在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有没旋律的前提下,快速且集中地投入到语文课程学习活动中;再就是消除紧张情绪,获取情感陶冶的高尚成就。

4通过多媒体等高端设备导入艺术

组织学生学习丰富的课程内容多媒体设备的投入应用,目的就是保证课堂教学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即借助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元化、灵活形象的表达模式,令学生深刻地感知语文课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激发出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事实证明,此类课堂导入艺术的贯穿,极为迎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征,保证该类群体顺利认知难易程度各异的课程内容。如在进行《桂林山水》课文讲解期间,教师便可以考虑结合多媒体导入艺术制作精美的演示课件,令学生透过视觉、听觉等感知角度清晰地体验到桂林山水的别致景象,令自身仿佛置身其中。之后他们学习该类课文就会显得更为轻松一些,对于文章中各类重点内容也会有着更为深刻的见解。归结来讲,开端处理得足够妥善,距离日后的成功顶点才会愈来愈近,而一节实效性较高的小学语文课程,同样需要凭借科学性的导入艺术作为支撑。如此才能时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并加快各类新课程的讲解进程,为整堂课的有效进行,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希望日后相关教师能够多加注意并予以灵活应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贯穿融入各类导入艺术,需要教师预先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即保证将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特征等要素充分考虑进去基础上,运用富有针对性的导入形式激发他们的猎奇和探索欲望。长此以往,使得他们紧跟教师讲解步伐并强化自身对各类知识点的学习实效,最终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协调化发展结果。

作者:李小燕 单位: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凤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14):137-156.

[2]王翼炜.引生入文,导出精彩———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9(11):87-96.

[3]刘颖.让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更加精彩[J].现代经济信息,2015,26(24):115-123.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并且充分认识到,应当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小学语文课改奋斗愿景

1.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民主体现在知识方面,教师负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平等体现在情感方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应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护。只有做到了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课堂效率也提高。

1.2语文教学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了,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探索和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能动性增强,对新知识的渴求比较强烈,同时,因为和别的同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状态良好,可以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特别是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不断的扩充知识面,这就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和学习,全方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分为以下三种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每一步成长,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评价,应当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语言给予表扬。同时倡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合作竞争。教师之间也应当互相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对学生的状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共同帮助学生成长。(2)学生互评。教师和学生评价的角度不同,学生可以补充教师的不足,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3)自我评价。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从服从他人的评价到进行性独立的评价,从片面的评价到全面的评价。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

2.1朗读法

通过朗诵诗歌,朗诵课文,学生可以徜徉在优美的旋律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想的精华,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悟文章的内容。朗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朗诵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组织朗诵会、读书会、进行朗诵比赛,写读后感等等。

2.2想象法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想象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很重要,许多作家的文章中渗透着想象的画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并进行交流。许多的文章重在意境,在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同时,让学生闭目,发挥想象、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课文中的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2.3表演法

学生在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体会人物的灵魂和思想,文中的人物也会更立体化。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动作、语言、表情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帮助记忆。

2.4分层法

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类,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问相对简单的问题,布置简单的作业;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问相对复杂的问题,布置有难度的作业。同时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2.5悬念法

悬念是指人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需求。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需求和愿望,会积极主动的探索,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思维会更加活跃,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和问题进行积极引导。

2.6故事法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故事,合理的故事既可以帮助学生很时,也能帮助学生扩充课外知识。

2.7音乐法

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鉴赏水平和道德修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小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3结语

近年来,语文的教育教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积极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马天礼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中心学校艾家湾小学

参考文献:

[1]丁喜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

[2]赵志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6(10).

[3]高世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吉林教育,2016(46).

[4]邓涛.刍议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江西教育,2016(33).

[5]策划人语[J].教育视界,2016(22).

[6]王春荣.巧用语文课件,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1).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学好课本知识,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挑战,原有的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必须要做出调整。因此,赏识教育被逐渐地发掘出来,并得到教育界的重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充分地理解赏识教育,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培养与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综合素质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影响,师生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调整。教师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对老师存在敬畏心理,致使老师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等,这将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因此,赏识教育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贯彻落实。

一、实施赏识教育的积极意义

1.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一个感性教育的过程,语文也是一门语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更是个比较敏感的群体,教师在教课中的语言、动作、眼神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保持对学生赏识的眼光,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大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我自己的真实事例充分认证了赏识的重要性。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老师上课也不怎么关注我,爸爸妈妈在其他家长面前也很少夸我,致使我的学习成绩都是平平稳稳没有进步。直到升入四年级时,我们班主任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说我的字写得很漂亮,让我当语文课代表,从此以后我便更加认真地学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格外浓厚,最重要的是在学习成绩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并且一直保持下去。由此看出小学语文老师的赏识足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老师的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它是我们前进的催动力,不断鼓舞我们前进。

2.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素质

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彰显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学识,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其做一名优秀文明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学会赏识他人本身就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小学语文老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赏识教育可以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如主动阅读优秀书籍,看与优秀人物相关的视频等等。这样可以慢慢地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其逐渐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同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

3.赏识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当代社会,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友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一步。赏识教育的充分运用可以让老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激励。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赏识与鼓励后更愿意向老师打开心房,彼此交流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普遍进行赏识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生的启蒙导师,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赏识教育,提高对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会鼓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要认真观察,并给予适当的语言、精神方面的激励。小学生处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初级阶段,老师在语言、行为方面的鼓励特别重要。比如,老师在批改家庭作业时,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适当地写一些励志的话语,学生看到后会充满学习的动力,更加喜欢老师,热爱学习。

2.为赏识教育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前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程度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催化剂。师生之间的融洽舒适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赏识教育的顺利开展。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将学生的缺点缩小化,并逐渐引导其改变。老师对学生经常性的鼓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让人情绪放松的音乐、视频等,让学生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情来上课,这样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3.在口语教学中贯穿赏识教育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口语的锻炼与运用能有效地带动赏识教育的发展。赏识教育也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与赏识,换句话说就是老师掌握了语言表达技巧。因此老师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说话的技巧,逐渐地了解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赏识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被很多教育者所青睐。根据时代的发展,研究与探讨适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赏识教育方法,找到新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是当今的当务之急。赏识教育不应只应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而应该将其逐渐推广到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其得到普及与应用。

作者:是甦云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南环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马生霞.小学语文赏识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4(27).

[2]郭伟东.课堂教学的激励艺术[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8).

[3]于永正.教育有个名字叫“激励”[J].青年教师,2009(5).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探究

摘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恰当的、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学习,同时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虽然语言只是教师教学所使用的一种工具,但是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展开,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重要性;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学语言是教师所使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具。语言是知识、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情感的载体,以及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对学生还是教师自身以及整个班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1.1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学素材,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内容和体裁丰富多样,不仅涉及了国内的优秀作品,也涵盖了国外的名家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内容,成为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教师恰当地使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能使深奥、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形象有趣,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样也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阶段学习语文课程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对人们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3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不应该是单调、乏味的字词句组合,而应该充满丰沛的情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需要讲求艺术性,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双向动态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有利于其与学生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不仅是在学习方面,也有益于指引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建立。

2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

2.1明确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概念:事实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所指的“艺术”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上的艺术概念,而是涵盖着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准确性就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其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传道授业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就是传授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使用必须是能够准确表情达意,并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这一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将相和》、《草船借箭》这样的经典历史故事来说,虽然小学的相关课文较为简单,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比如时间、朝代,人物名字等,小学阶段是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的记忆是十分牢固且不容易被更改的,因此,教师更要注意其语言艺术中的准确性;此外,幽默性和生动性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且时效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幽默、生动教学语言的使用无疑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时效。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这一组课文中,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对于闰土看瓜刺猹这一情节的理解,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给人一个美丽的意境)哗啦哗啦哗啦……(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猹又在咬瓜了。这时,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让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到闰土的勇敢、能干。再如在课堂上对于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去提醒,如教师在布置完课堂书面作业后,发现有一位男生趴在桌上没有动笔,他的同桌说道:“X老师,××趴在桌子上,不做作业。”老师可以这样回答:“同学们知道,咱们做作业以前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可能XX正在想问题呢。老师相信他现在一定是在认真思考怎么把作业做得更好。”教室里的学生都笑了,这位男生慢慢抬起头来,朝教师感激地看了看,拿起笔做起了作业。教师这种语言的使用既幽默又委婉,既提醒了这位男生,也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并且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

2.2提高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之中,教师是主要的执行者,而其本身所具有的语言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师是否可以做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艺术。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这则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来讲,其首先应该重视与其他教师的沟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如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使用也有所不同。比如同样是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注重课文中鲁迅先生对于各种情景的生动描写,比如闰土刺猹的过程,其使用的语言可能就会更加生动、活泼一些,并且辅助以形象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有的教师可能更加注重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比如对闰土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其使用的教学语言则可能更加含蓄、深沉一些。这样,教师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理解和经验,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语言素质。并且,教师也需要注重自我学习,多阅读相关书籍、论文、网站等,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其次,学校也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有关于教学语言艺术的专题讲座,定期开展一些培训课程等,如果说教师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因素,那学校则是强有力的外在因素,对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教学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好的一种工具,教学语言艺术也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的问题,通过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使用,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吴才珍 单位:四川省峨眉山市龙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周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科教导刊,2013(4).

[2]吕燕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0(24).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3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对有关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育领域对学生成长和发展问题都尤为关注,现要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强化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稳步进行,教育工作者研究表明,现今,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指导与教育。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启蒙,只有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做好铺垫,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更加的轻松,学生也会感觉到整个生命都会得到升华。

1“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且在学会尊重、珍爱、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同时,提高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性质的活动[1]。其实,在生活中,人类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大都只是一些侧面性的理解,其主要有两点含义:一种生命教育是指人类仅仅对自身生命的认识,主要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还可以扩展大大自然的生命;另一种就是对人类的生命教育,包括人类个人能力和自身生命价值的培养与提升。也就是说人类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每一次生命的活动都对其整个生命的升华起到促进的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声明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与关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2“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2.1加强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随着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其相关研究表明,在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对“生命意识”产生兴趣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长春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其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运用教科书识字、练习、阅读、写作、课文这五部分所包含是生命教育内容约200篇左右,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总文章的2/5,所以,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和小鸟最相亲相爱》中,儿童文学家冰心作者运用儿童般的语言,生动形象优雅的描写了几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并从中体会到小鸟在自然中无悠然自得的生活,让读者体会到自己内心的那种真正的快乐,并让学生懂得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与对世界生物的热爱之情。

2.2引导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构建: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起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大多数都是教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都会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可以让教师看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变化。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课堂上师生感情互动增进的重要教学环境,并且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提问、课堂的评价和辅导,让学生真正的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和生命的升华。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王子》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教授本节课程之前,为学生引用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名言警句,如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和对事业的兴奋;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的平静;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愉悦的,他多一半是一种胜利等。然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到微笑是征服困境的利器,也是改变心境的良种,只要生活中充满微笑,笑对生活,就会在无形之中有种不可比拟的力量,也会让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会得到一种智慧的提升。让学生慢慢的懂得如何去构建生命。

2.3注重学生课外读物中对“生命意识”的丰富: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对阅读的教学,理解和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生命得到一些认识。有句名人曾经说过,阅读是人类生命前进的动力[2]。阅读不仅可以使人类增长知识,而且还可以使人类的感情有所抒发,激发起人的生命意识和各种潜能。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为学生讲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故事和推荐一些和本节课所讲述文章相像的阅读读物,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巩固,还可以使学生对“生命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信第一课》的教学完成后,让学生领悟到自信,是指自己要相信自己。人类不管是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要拥有自信,因为自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成功,它可以使人成功后变得更加的快乐与更加自信,让人类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所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自信的故事,如有一位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再一次世界级比赛过程中,就是因为它具有自信,把评委“故意”给出的错误乐曲大胆自信的向评委指证后,才拥有了现今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之称。可想而知,在当时他不知道其实这是评委们精心设下的“圈套”。就是因为他拥有自信,才给自己赢得了指挥家大赛的桂冠。并且通过讲完事例后,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自信的书籍,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理解的更加透彻。

结语:

如此可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教育工作中,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是一个人素质的载体,对素质而言,没有生命,素质就无法体现,没有生命,也无道德可言,所以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事情。

作者:杨雪飞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汪加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03期

[2]冯铁山.论“探究取向课堂教学”的构架与实践———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教学问题,引起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有了新探究。本文主要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新探究,以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仅要给小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培养小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阔小学生的思维,进而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究,采取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新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1以素质教育为理念,探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古人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语说的意思就是:给人一条鱼吃,只能让他暂时填饱肚子;不如教给他以捕鱼的方法,使他能够终生有鱼享用[1]。这句古语体现了当前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是要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要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小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用语文老师传授的方法自己去“捕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做一个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向导、好伙伴。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以下几种新教学方法:第一,要给小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的氛围[2]。例如:每天下午课前早到学校的学生,要求他们不准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可以读书,对那些积极读书的小学生让班长把他们的名字记录在班级“我爱读书”的表扬栏里,以此带动大家积极自主学习的氛围。第二,要求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语文课文。第三,利用兴趣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动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鱼,使小学生享用终身。

2以小学生为主体,注重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为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式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体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探究路径,来培养和锻炼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己独立自主的探究问题,让其自行组织活动。例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有教师很好的运用了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教师设置有孩子掉到了湖水里爬不出来,即将快要淹死了,你如何去救他?小学生们提出了多种多样方法,让他们自己比较,最好选择出最好的营救方法,经过讨论探究,让小学生明白,在危机时刻如何才能救别人而又不贸然下水救人的方法。通过众多情境假设,探究教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媒介,探索

“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助推剂,兴趣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兴趣是探索和创新的内驱力。小学生处于爱玩儿的年龄阶段,这是有小学生的天性决定的,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小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多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一个小学生对阅读有情趣,他会在阅读课上积极认真的读书,反之则表现为爱东张西望,变现得不认真阅读。经课堂观察表明:课堂上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听课认真,注意力集中,积极回答问题,而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小学生上课爱走神,犯困。其次,针对课堂观察情况,创设阅读接龙的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以逐渐转变那些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态度。让这类小学生慢慢的喜欢上语文课,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语文不再是一种负担[3]。最后,“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出更多的新的“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

4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探究多媒体新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讲到:“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在教育上广泛运用。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有着前所未有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方法,给小学生带来了绚丽多彩、生动、美妙悦耳的课堂学习生活,给小学语文老师带来了方便、快捷、新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世界不再是那样单调的“黑白世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图文并茂的PPT语文课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辅助课堂教学,使小学生的课堂变得生动直观,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生机勃勃,吸引了大多数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小学生的积极性[4]。在网络多媒体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使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而挖掘出更多的多媒体新教学方法。

5结语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探索出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以迎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挑战。

作者:高桂英 单位:德惠市大房身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森.对培养农村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认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

[2]郭俊玲.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J]网路财富.2010,(7).

[3]徐守琴.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愉快式教学[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25).

[4]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4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语文一门基础的学科,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个语文老师首要目标。本文从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着手,探究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基本的基础,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的使命。而语文是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核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由此说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纵观所有伟大的发明家,都是起源于质疑,质疑就开启创新大门的钥匙。伟大发明家牛顿就因为在苹果树下勇于质疑从而提出问题,最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由此看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胆质疑,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思考的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不管对与错。就算学生提出的错误的看法,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观点。老师要在课前预习、课中探讨、课后延伸中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质疑,在《小萝卜头》教学中,学生看到课文的题目的时候,就会质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小萝卜头是谁?是人吗?如果是人,那是怎样一个孩子呢?这样就能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解惑,这样能为更深层次理解课文而做铺垫。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层次进行质疑,如在《凡卡》的教学中,有一段话是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这句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凡卡曾经对生活有什么希望?在再次阅读课文中或者在学生互相讨论中,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到凡卡内心的绝望,这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在《青蛙搬家》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掉下来后会发生什么,从而进一步在文章里寻找答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在语文中鼓励学生质疑,能够使小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同理,兴趣也是思维发散的最好的推动力,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一般来说,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而不感兴趣的知识根本就不想学习。好的氛围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老师应该适当活跃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教学的推动力,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创新能力。正所谓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开始,好的开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进行积极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好奇心来吸引学生进行教材的解读,让学生发现教材有趣的知识是很丰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体验文章的精彩程度。在一节课的的开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此来让学生觉得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老师在课堂上合理的导入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根据所学的知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运用创新意识进行思考。

3鼓励发散,调动创新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开拓思维,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思维更加灵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本然后以相同主题的课文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导入图片和同类型的文章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中,进行情景式教学。在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好的走向作者,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新思路和自己的想法,着重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课堂教育只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渠道,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占重要地位。我们所学的语文,它是一门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情感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多阅读,推荐一些发散点,激起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养成。在平时的读写中结合语境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一般文学作品大多采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在阅读的同时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脑海中画面缺失甚至空白,这就给读者创造了想象的空间。一般文章都会采用留白的的方式结尾,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善于利用这些留白自主想象,用想象力充实这些留白。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新时代下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以发散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小学生都能够具有创新意识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作者:王建安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教育局基建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刘富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蓝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想象力训练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发展语文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效的创造性想象力训练,能够整合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训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根据设定的教学目的,通过词句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的“理想蓝图”的形象。例如童话故事中的七仙女、《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等就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创造性想象是人类创新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创新性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有独特性的想像力。

1填补情节空白进行训练

创造性想象不是过去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的新的形象,因此它能结合以往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新的设想,提出新的假设,这是创新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填补课文中的情节空白,再进行抽象的想象训练。例如,在学习《金钱的魔力》中,我在读悟“伙计托德”这个环节中,抓住“他”原来的刻薄傲慢的神态描写到后来接钱时的满脸的笑容来因势利导,想象他前后变化如此之大的内心活动,填写出文本的空白,在头脑中重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以达到深刻体会出人物的性格教学目的。还可与学生的大胆质疑,发现问题相结合。如一位教师执教《桂林山水》,在学到桂林的奇石还有很多,像“仙女散花”“天狗抢球”“仙女指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多姿多彩的巨石,正等着大家去给他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吧!那么你还看到什么奇石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有的学生说看到了二朗神追狗、吕洞宾过河、济公摇扇…有的说看到了嫦娥下凡、白兔运南瓜、老鼠吃玉米…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发散中选优、在差中求佳,不片面追求新异。

2续写课文片段进行训练

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形象,是创新能力的支柱之一。它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样本,而是以记忆的表述为材料,独特地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实践过程。小语文本中,在许多文章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创造新形象。例如,在学完《穷人》一课之后,让学生以《拉开账子之后…》为题进行续写课文。学生以记忆表象做材料,创造出了西蒙的大儿子不理解妈妈对西蒙比对自己好的新情节、新形象。这样,学生根据文中的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续写出生动的情节、新的形象,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想象“文外之意”进行训练

想象是思维的表现,而创造性想象更能拓宽思维的空间。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没有语言文字阐述的文外之意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我在教学《穷人》教学片断。先问:“渔夫一家将来的日子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说:“从课文中‘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字可以想到他们的生活肯这是艰辛劳累的,日子都是在煎熬中过去。我趁势引导,让学生设想一下他们怎样“熬”的事例。学生思索了一会儿,便想出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这些事例都展现了渔夫和桑娜善良的内心世界。渔夫一家将来的日子会怎么样,文章并没有进行阐述,但一个“熬”字可以看出日子的艰辛,学生透过表面的语言文字,以及文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善良”的思想品质,便可以合理地创造性想象讲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升华人物思想情操的同时,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受到了训炼。

4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训练

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在文学上,幻想为作品增添无限风采和魅力,而科学幻想又常常是发明创造的先行。中国演义小说中的许多幻想,如腾云驾雾,已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幻想可以表达高度渴望、复杂心绪,抒发心中的隐秘。如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姑娘眼前出现的五次幻想:温暖的火炉,朝她走来的喷香的烤鹅,点燃、明亮的蜡烛,挂着漂亮卡片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和奶奶飞向天堂,这不正是又冷又饿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吗?这些幻想使小女孩悲惨的命运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从而感受到文中传递的作者憎恨不平制度、同情穷苦人民的感情。所以,在阅读中如果也能引导学生运用幻想进入文本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领会作者感受,又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促使学生展开幻想进入情境,这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触发幻想的“幻想点”。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荷花》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引导学生想像的: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意思,然后在原图上添加新的内容,把一朵一个孩子脸蛋的大的荷花插入图中,为“幻想点”,再让学生想象“眼前可能出现的画面,这就为学生创造出一个遐想空间。孩子们兴趣浓厚,争抢着描述自己幻想的荷花图。有的说:“身边的荷花妹妹侧过身子,和我头挨着头说悄悄话。”有的说:“此时看到荷花姑娘低着头,正在欣赏水里嬉戏的小鱼儿。此时,喜爱荷花已不再是作者的感情,而自然地转化为全班同学的感情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各种途径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

作者:林蓉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三实验小学

第五篇:新课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实践中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增高。为了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国家的教育部门对教育理念和目标进行了全新的改革。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促进的作用,同时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该次教育改革中,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状况下,本文将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对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本文的论述是在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水平,使其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

前言:

语文不仅是综合人文科学,也是一门语言课程。其综合型较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其课堂的教学水平、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当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对教育领域实施的课程改革,使得小学语文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实施、课程内容和课程的评价均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新的进展。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循序渐进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而使学生逐步的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进而积累较为丰富的知识。这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具有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应准确的指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并培养学生的阅读方式。

1.1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在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对课外书籍进行阅读。这样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读物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指导[1]。在对学生课外读物选择的过程中,应对语言以及文字相对规范、具有积极向上思想的读物进行选择,进而扩展学生情感和思维空间。同时还要对与课本中有关联的读物进行选择,进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扩展,以此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题材较为丰富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选择。进而扩大小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式:

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良好的阅读方式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并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对小学生阅读方式进行培养时,应注重有效阅读方式的培养。在对小学生阅读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养成学生对读物内容进行圈画、记录、反复翻看、写观后感等习惯。指导学生在对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圈画,对关键词和佳句进行记录,并对重点和佳句的记录本进行反复的翻看,并在阅读后写观后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能辅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提升阅读的效率,进而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2.1对情景进行合理的创设:

基于现今的学校中基本上都配备多媒体设备,这就使得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形式多样化。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景,进而提升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对描写风景的文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网络资源中,将相应的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对课文章描写的景观进行体验,进而了解课文中语言和词汇的运用[2]。因此,在教师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并将教学中的内容,通过利用多媒体设施,创设色彩鲜明和声画并茂的资源,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予刺激,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2对课文进行充分的利用:

基于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利用硬件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利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语文知识,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状况,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进而对以上四种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在对记叙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改编,或按照课文内容进行续编。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对记叙文中主人公的对话进行分组表演,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3]。

结论:

基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新课标中的新课程理念,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该种理念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对其学习语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教师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该课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有效的开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作者:郭燕云 单位: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方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13):83.

[2]归明月.新课堂教学理念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7(09):60.

[3]孙映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05):98-99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走进教材,让学生体验人文精神,提升审美情趣

1.形象美涵盖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

教师创造丰富逼真的氛围,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精彩的画面,形象的表演,让学生入境悟情,接受审美的教育。教师还可以运用文中的插图,借助音乐渲染,凭借语言描述渲染美,让学生和教材实现共鸣。

2.文采斐然的语言面貌从精美的词句中品味出来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精美的用词,生动的语境,通过朗读来感受审美的形象,带领学生走进文采斐然、充满魅力的词语意蕴中,细细赏析,慢慢品味。

3.内在的意蕴和情感等待我们细读默念,感受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或者悲壮,或者激昂,或者含蓄等,教师要激发学生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用文章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中的情感美。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拓展阅读渠道,丰富美的感受

作文教学要从观察和描写入手,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克服学生思维的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化为审美的态度,在审美的眼光里,“彩虹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地挺立着,是坚强的斗士的化身”等,让学生将事物从单纯的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让审美的感受给事物蒙上美的光辉,给没有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的意味。创造美也要有丰富的想象,教师要带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更要走向创造美的更高的境界中。这就需要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表情朗读,让学生感情和作者感情交融。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写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作者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不需要多解释,也不需要进行枯燥的分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去自己体会文章的妙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在朗读的同时适当提醒学生欣赏作品所流露的情感,通过朗读来展现北大荒秋天的美,让学生享受到再创造的喜悦和幸福。

三、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尽量臻于完美,提升学生美的感受能力

1.挖掘动力源泉,让兴趣滋生于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兴趣,就会在内心产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2.读好书好读书,让观念悄然而生

好书能陶冶学生的感情和气质,让人高尚,好书能用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陶冶,帮助学生主动追求真、善、美,确立好的审美的观念。

3.提升审美能力,让能力萌发自然

教师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让学生体会读,带领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研究作者的行动,分析作者的思想。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进行描写,带领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人物的美点。教师还要抓住精彩的语句让学生朗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默读,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通过眼睛、嘴、脑、耳朵等将文字转为语言的阅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行动,帮助学生想象作品的情境,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采美。教师还可以抓住意境想象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视文章的意境描写。有的在开头、有的在文中,有的在结尾。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进入情境,和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例如:《槐乡五月》第一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维吾尔族姑娘的发辫,观看瑞雪初降的精美画面,带领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教师还可以抓住构思和布局联系起来朗读。教师在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想到开头怎么写的,读了文章的构思和布局,联想自己平时是怎么谋篇布局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像精心雕刻艺术品一样来进行作文构思,提高作品的结构美,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教师要处处体现美,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1.讲述童话故事,丰富学生美的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美育。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促进学生深入进行语言学习,养成美德,形成美感。小学生很喜欢模仿,讲童话,讲故事的过程,学生就在充实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这样,学生头脑中美的形象多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就提高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精美的童话故事。

2.在对比中提高审美的水平和能力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美”和“丑”两种现象或者事物。教师应该抓住不同点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美和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小学生欣赏美,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获得灵魂的洗涤,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乐趣。

作者:胡金凤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寓言教学作用

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寓言以一种拟化的故事形式出现在语文教学中,它本身具有朦胧的神话色彩,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寓言教学的真正教学意义。

一、寓言教学对人生的启迪

寓言以拟人化的故事形式代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中,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尽情投入学习当中,而寓言教学的加入,也明显让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说,在小学语文苏教版的教学《螳螂捕蝉》这一个寓言故事中,讲述捕食者的天性,为了专注捕食,而忘记自己也是被捕食者的一员,从而未能了解到黄雀就在自身的后面,给自己带来潜在的危险。这个故事告诫学生在为生活做斗争的时候,也要把一切危险排除在外,这样才能在不顾一切奋勇向前时,不至于被其他危险所打败。所以说,一个寓言故事就是一次人生的忠告,所有寓言故事都可能成为教学题材的一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寓言故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教会学生人生哲理。

二、寓言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有些寓言故事在讲述的时候,掺杂一些神话色彩的元素在其中,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得不也运用这种教学的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为何呢?在小学语文教学《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讲述一个人为了想要把阻碍前行的山移走,带领全家坚持不懈、一点一点地把山移走。而在真正的现实当中,很少有这样的人有勇气去用尽全部生命去做某一件事,所以,更需要在教学中谈及这样的事件,给予小学生人生的启发。在最后的故事情节中,愚公坚持不懈的行为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仙人为愚公解决了挡在他们前行道路上的山,这样具有神奇色彩的结局,是告诉小学生在人生中,一定要有信念,有了信念,才能有可能成功。这个寓言故事,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同样是告诉小学生在生活中要像愚公一样,为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好某一件事,才能不负这一生的使命,同时这样具有神奇色彩的故事,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小学生学会在寓言故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

三、寓言故事改造人的行为与思想

从许多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故事中,可以得出,寓言故事可以给予人类思想,人一旦有了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方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为赢得人生而不断努力艰苦向前。所以,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寓言首先改变人的思想,从而改变人的行为,再到改变人的一生,最终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故事《守株待兔》一文中,讲述一个农民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飞快的兔子撞死在旁边的树上时,农民开始不务正业,等待兔子的再一次自我死亡,但是,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便宜而又不劳而获的事情发生,一个人要懂得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所以,在寓言故事的最终结尾,农民等不到兔子的再一次到来,而要接受被命运抛弃的制裁。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只有在付出的时候才能得到回报,付出的少回报也有可能少,付出的多,回报相对应也会增多,告诫小学生不能够不劳而获,需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去不断追求,不断付出,才有可能成为人生的赢家,要相信: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思想可以改变命运。

四、寓言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寓言故事中经常采用拟人的手法,或者是夸张的手法,来讲述故事发展的始末,并且这样的写作手法为寓言故事赢得了最高好评,使得寓言故事能够如此吸引人心,触发人类的真实情感,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文学素质。而且在寓言故事当中,也有许多成语或者俗语,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形式运用到生活中来或者写作中去,使人生能够更加自信,使文章更加优美,从而提升个人的精神世界。并且在寓言故事中,常常出现一些优美句,小学生也可以以此为本,把自身的文学素养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从这些方面来讲,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小学生在寓言故事中不断成长。

通过对寓言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寓言故事对小学生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一为启迪小学生的人生;二为改造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改变命运;三为提升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四为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从这四个方面,来达到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作者:张洁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影视文化探究

摘要: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在现代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同步改革。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对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字:

小学语文教学;影视文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启蒙教育。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呆板的教学方式消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果。影视文化就如一股清流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影视文化的运用将创造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将详述影视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意义,探究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方式和途径。

一、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为语文学习注入新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对于呆板的语文课本很难全程集中注意力,枯燥的课堂使得学生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书本中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教授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改革,就要引入影视文化这一重要元素。影视文化是运用声音、画面、背景、人物等元素将故事鲜活地表现在荧幕上。影视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锦,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影视文化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上静止的知识转变成立体的画面,将枯燥的文字变为悦耳的声音,将课本上的人物生动鲜明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影视文化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他们的认知世界,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递知识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收。影视文化将语文教学中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难以想象的内容以音频、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在全神贯注的观看过程中对于影视文化传递的知识能够有很好的理解,并且组织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学生可以体会到丑小鸭由自卑到变得美丽自信的心路历程,学生能从影片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传达出的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惧艰难努力拼搏的人生哲理。

3、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课本受版面限制有限内容,知识流于表面而不深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很浅显,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影视文化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将课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展,使得学生不只局限在课本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为学生提供国内外的优秀著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为之奋斗。在执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雷达和蝙蝠的视频和其它动物与人类发明的视频,鼓励学生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二、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式

1、根据教材有针对性的运用影视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影视文化资料要根据教材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影视文化的运用是为了语文教学的更有效的进行,教师不能舍本逐末,忽视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作用而一味地追求影视资料的应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以课本为主体,以影视文化资料为辅助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上,针对课本合理地选取影视资料,选取的内容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并且选取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在课本和影视资料的学习中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白鲸》一课中,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白鲸,教师就可以选取含有教材中所描述的白鲸的形态和习性的影视资料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并且可以教导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运用影视文化时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在选取影视资料时不能只为了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罗列,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需求,选取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进行安排。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使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生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可以体会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可以让学生自己品味历史,珍惜眼前的幸福。教师要让影视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之,将影视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符合信息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影视文化的运用,将为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将为以往枯燥刻板的语文课堂营造活泼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了解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培养学生知识、情感的全面发展。

作者:谢先将 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魏琼.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64-65.

[2]高霞.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6).

[3]盛淑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影视资源[J].知识文库,2015(19)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摘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实际应用中也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究

在新教育理念下,合作学习己是广大教职员工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事实上,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数合作学习背后也隐藏着忧虑———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如何建立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方案,是广大教职员工苦苦追寻的目标。接下来,笔者将从合作学习中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教师有效调节控制主导以及合作学习成果多元评价三方面入手,谈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关合作学习实施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1异质分组,人尽其才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进而提升实际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辅助于大家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高质量、高成效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分组人数不宜多,应控制在四到六人之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分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管理、组织和实施,才可以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分组情况为:我任教的班集全班六十个学生,男生有三十一个人,女生有二十九个人。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每组分配四个人即四人组,其中有一组组员为三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外,其余每组组员均为二个男同学和二个女同学,每组男女搭配分组方式主要用意在于利用女同学文静乖巧的性格能够制约男同学好动不专心的毛病,同时也可以促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根据每个同学的知识和能力强弱,每个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以及个性活泼的学生、个性文静的学生交叉参差分配,促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通过根据学生性格、知识和能力分配的学习小组,知识丰富的学生带动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文静的学生影响活泼好动的学生,才能不断缩小学生间的整体差距,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高效率进行的前题和关键因素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采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效调控,教师主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站在一旁看学生们讨论,而是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将整个讨论过程调节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中,进而保证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主题,营造一个相应的学习氛围,在自己的主导地位中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探究学习新方法。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没有将课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们:如果你是作者面对又大又肥的“鲈鱼”之类的诱惑会如何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的情况?你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的?假如现在的社会没有道德约束,将会是怎样?这些问题,都需学生仔细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我又将持不同观点的小组划分成正反两个大组,两个组通过“赞同———不赞同”的辨论形式,将以上问题争辨的明白透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辨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辩论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起到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换贏得两个思想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学生们很快明白了“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节控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话题,营造良好的学配氛围,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正确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多元评价,正面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面评价和激励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发展主要方法。只有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针对合作学习情况通过组内自我评价、组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几个方面的多元评价,查漏补缺,终结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经验继续发扬,摒弃学习过程中不好的东西,持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才能越办越好。比如,每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及组员参与教学的亮点充分肯定,如:资料收集全面充分、组长协调组织得当、资料总结归纳恰当、总结演讲员表达清楚、辨论员口齿伶俐等等都可算作合作学习的亮点。对于小学生给于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暗示非常必要,常常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手势以及口头的表扬,并配备适当时必要的物质奖励,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源泉。针对每一次的不足也必须认真总结,如:(1)小组合作不足,有的小组表达建议仍然是“我觉得……”、“我认为……”没有小组合作概念;(2)资料准备不足,有的组员趁机偷懒、不作为,没有认真去做收集资料这件事或者收集资料方向跑偏的问题,进行问题原因查找,扬长避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对小组及各个组员参与情况的多方面评价是非常必要,只有合理评价,充分肯定,正面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教育理念下的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组内每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人尽其长,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实现合作共嬴、共同成长的目标,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不断增强。合理的推行及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极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崔光汇 单位:云南省会泽县水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冬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上),2011(03).

[2]吴林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3]嵇正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2015(18)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摘要】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新课程颁布改变了这一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实践教学中,并开展探究性学习。所以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学习到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与学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而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并且教师应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对事物的情感以及体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语文知识技能。例如在学习《长城和运河》这一课时,教师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有关长城和运河的相关图片,给与学生更多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这两个民族奇迹,同时教师与学生分享了自身感受,并让学生说说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学生也更愿意主动的探究本文的内容,掌握本文相关知识。

2.留足独立探究时间,深化学生探究学习

独立探究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的探索学习,获取语文知识。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学生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将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加工、整理,建立知识体系。独立探究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能过多的参与,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由于独立探究需要教师留足一定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构建,促进探究学习的深化。例如在学习《九寨沟》时,教师采取学生独立探究的方式进行,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的内容,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探究课件中的问题,如“九寨沟有哪些美丽风光”、“你喜欢哪些风景”等等,探究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本文有了整体的认识。

3.摆正教师的指导位置,重视教师独特的作用

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探究式学习存在无趣,甚至完全不开展“接受式学习”,探究时,教师没有给与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指导,这种方式虽然符合新课程中所提倡的自主探究,但是不能忽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给学生任何的指导。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不同,在学习新知识和新事物时,有快慢、程度高低之分,所以探究式学习必须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更好开展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表演,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而且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编排经验,所以最后学生表演效果不好,无法表现出人物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第一组学生演完之后,教师就指出了不足地方,让学生进行完善,之后从第二组学生开始表演,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非常的重要。

4.采用多种探究形式,促进学生充分参与

探究的形式主要有独立探究、小组探究以及全班探究三种,在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探究的形式,充分考虑探究内容和探究目的,优先采用独立探究,若不能采用独立探究,就采用小组探究,若不能采用小组探究,就采用全班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应能够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外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正,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狼和鹿》这一课时,教师采用就是探究性学习,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狼和鹿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在你心目中狼和鹿是怎样的形象”,以及“说出带狼和鹿字的成语”,然后教师引出今天的课题,“本文中狼和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让小组回报成果,完成汇报之后,教师再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深入了解本文的内容,若在此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与指导。

5.总结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是小学语文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开展探究性学习,保证探究性学习方式科学、合理,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这对于学生以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娟 单位:宝应县柳堡镇芦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