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德育思想研究

语文教学德育思想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技工教育发展进入新的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才兼备成为人才素质之本。在技工院校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德育思想融入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途径,以期为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德育教育;途径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倡导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从人文性上看,语文教育具有文化性、思想性、情趣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德才兼备成为人才素质之本。在这种形势下,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更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将德育融入其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1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在技工院校教学工作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教学科目,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从我国技工院校学生整体情况看,存在学生思想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对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和学生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知、情、意”能力的重要手段,更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德育教育,走文道结合之路,做到知识学习与道德培养的统筹兼顾。做好语文德育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比如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里,体现出了人的肉体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却由于思想性格及其它各方面的影响而造成人们对“高贵”的不同看法。其次,语文教材课文之中承载了深厚的思想内容,比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要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文中女主人公的虚荣心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区别的同时,也要理解女主人公诚实坚毅的一面。第三,语文教材所用的文体有利于开展德育。不论是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思想性都很强。充分认识了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将德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2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

2.1德育与智育的兼顾:

当前语文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语文课文是精湛的写作技巧与强大思想的结晶。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应做到两者互为一体,不可片面化。德育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但语文教学又不能做德育的附属,语文是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同时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就能够从更深层次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达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而后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明白这样的道理,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去逃避现实,而应当坚强面对。文中的母亲是伟大的,面对种种困难,她没有被打到,而是以自己的言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她是伟大的。这位母亲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含义,才能真正发挥语文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方面的积极作用。

2.2拓宽视野,增强阅读:

对于语文方面的学习来说,最离不开的就是开阔的视野和广泛的阅读。开阔的视野能让学生拥有更为高远的眼光,而广泛的阅读则能够有效地积累知识、储存能量。任何一个博学多识的人都离不开这方面训练和积累,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课本的寥寥数语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增加阅读量,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来理解、把握语文中的奥义,要根据所学需求和年龄层次找出适合阅读的书籍,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在知识的海洋中多读、多看、多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成为井底之蛙,亦或因为没有知识活水的流入而使知识储存枯竭,除此之外,注重阅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可以说是裨益良多。总而言之,拓宽视野、增强阅读,是德育融入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书籍和知识的力量,它能使得一个人焕然一新。毫无疑问,知识的积累、知识层面的拓宽、阅读量的增加都是其至关重要的内容,它们会在人们最想不到的地方和时候发挥出强劲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郎才尽”这两个自古流传的诗句和典故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突出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储存知识的重要性。

2.3广纳名言名句:

古今中外有很多书籍都潜藏着非同凡响的力量,很多引人深思和经久不衰的语句让人记忆深刻,这些句子以语言的力量充斥在漫漫历史长河。这些书籍不乏有值得人们学习的文学底蕴、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更是有警示世人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书籍充满了丰富情感和文字力量,它们才可以从一些冗长复杂的句子蜕变成简明扼要、意味深远的警示格言,这种精简是对文字语言精华的提炼,可以更为直接和简洁地表露语言深藏的含义。因此,在技工院校语文教育过程中,德育思想要着重抓好对名言警句的学习和理解,从前辈和先人穷其一生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中汲取知识、淬炼品质。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之时,不单单是对字面意思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文字中所蕴含的感情和含义。在教授很多文章时,教师对知识的表面讲解仅仅是基本的,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从初步了解上升为深入领略。从作者的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文章的宗旨等各个方面来理解文章和名言警句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在学习古人的文章和诗句时,往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的背景等来理解文章宗旨,从而才能体会文章中名句的魅力。

2.4注重德育,熏陶品德:

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品德的熏陶。从古至今,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朝代的人,先要立本、学会做人,具备最为基本的道德观念。在语文教材中,不乏会有许许多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和生平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高尚的品质,历史上许多革命先辈为国家的复兴和繁荣昌盛抛头颅洒热血,许多科学家不顾国外优渥的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许多科学家废寝忘食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而那些许许多多的平凡百姓则以自己兢兢业业的学习和工作来为祖国添砖加瓦。这些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息,仍旧生机勃勃的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看、向前进。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淋漓尽致的讲解这些先进事迹和令人可歌可泣的先辈,这是对学生美好高尚情操的完美阐释,以此来触动学生内心,使学生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地具有了中华美德。

2.5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从古至今,教师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一个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各方面会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逐渐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是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来教授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若是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要想达到更为深刻丰富的理解。一个品质高尚的教师,往往会带动学生刻苦学习。依据着这些方面,不难想象教师的言传身教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这种方式能够便捷有效地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完善技工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以榜样的力量督促学生弘扬社会正能量,以便尽可能地让院校学生获取自己老师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和道德精神。有了目标,有了榜样,就会有无形的力量驱使和鞭策着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这样一来,教师的表率作用就会充分地显露出来,使得人们看到学生从其教师身上所获取的经验、知识、道德、理想等等,这些潜在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3结语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之时,教师要深刻明白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差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面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时,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学生的根基素质薄弱,非常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时给予充分的引导和管理,主动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以语文教材为教学根本,寻找适合学生的不同方法和途径,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科优势,使得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能够成长为有理想、有价值、有抱负的人。德育,是一项关键性的内容,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育中占据着半壁江山。不论学习什么,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都是首当其冲的,只有拥有端正健康的三观,才能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才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才会在社会生活中具备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德育,作为一项最为基本的教育内容,需要完全的渗入到各个学科和领域,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具有深刻的价值和崇高的意义,德育的融入使得语文教学不再单调乏味,进而更加具有深远影响。

作者:梁志红 单位:来宾市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继辉.高职“问题”学生德育途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01).

[2]陈晓明.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增强学生公民意识与法治意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1).

[3]余晓林.关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04).

[4]周之良.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思想教育研究.2008(01).

[5]罗蔓,林忠文,莫薇,宁文珍.高职院校新课程生成机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9(11).

[6]许家琴.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