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例6篇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文1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在职培训;校本课程开发

我国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公共课课程;(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3)教育专业课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和教育实习。有学者指出,这种课程设置暴露出功能定位不明确的问题,过分强调师范生对任教学科领域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而忽视了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必须接受的全面素质教育[1]。这种单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资很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在知识、能力和品格方面均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提高英语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尤其重要。

一、概念的界定

杜惠洁、舒尔茨认为,跨学科教学是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2] 。跨学科教学不是学科之间简单的内容综合,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学科为中心,整合各学科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二、提升英语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纲领性文件的方式规定着本课程领域所要达到的基本培养目标,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规定着教学实践和操作的基本要求。它的总目标强调:“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互相补充。”[3]这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跨学科的设计。

(二)教材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它为教学提供了所需的内容、话题和配套练习。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在选材上注重时代气息,信息量大,融入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能够满足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超越了单一的语言学习目标。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理念,它以英语学科知识为出发点,通过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知。例如,NSEFC 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中心话题是奥运会。阅读部分通过对阅读文本“An interview”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一些基本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奥运精神,更加关注奥运。从这一部分来看教材整合了体育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对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历史知识不了解,教师就无法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教学就无法深入,教师也就只能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三)高考的要求

高考英语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所有选材都与当代社会生活有关,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和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发挥英语学科的工具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开阔的视野中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丰富他们英语学习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提升英语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拓宽知识面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对语言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面临来自于学生的巨大挑战。作为一名称职的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知识的积蓄上,不但要阅读英语知识为主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还要经常浏览相关网站,及时了解社会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笔者在上完NSEFC Book 1 Unit 1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后,曾有学生提问:在中国,东风表示希望,是春天的象征。为什么在英国,表示希望和春天象征的却变成了西风?这个问题涉及了一些地理知识,如果教师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给学生满意的回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地理、文化等方面进一步了解英国。人类对于自身和外界的知识都浸润在语言中,英语学科蕴含着人类获得终身发展的巨大养料。这对于教师本身来讲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二)跨学科听课

除了平时加强学习外,跨学科听课也是教师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听课前,要对所听内容提前预习,与授课教师交流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听课中,认真做好听课笔记,主要记录授课教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处理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衔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听课后,参加评课活动,学习不同学科处理重难点的方式,借鉴不同学科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高招”和“妙招”;撰写听评课反思记录。学校要给予跨学科听课制度上的保证。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时要安排好跨学科听课的时间和授课教师,在年度考核中给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给予加分的奖励,印制跨学科听课专用听课记录本,建立跨学科听课的长效机制。积极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努力涉足其他学科,特别是关联度较大学科的基础知识,弥补自身知识的短板。利用各学科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三)鼓励在职培训

新课程“综合性”“开放性”的理念要求在教师的培训方面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最新教育理念培训的同时,邀请校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鼓励校内各学科资深教师举办学科基础知识讲座。校内跨学科教师集体研讨,这种研讨有助于打破各学科教师的固定思维模式,相互吸收其他学科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建立跨学科知识框架,更新教学理念。鼓励英语教师参加提升本专业能力的各类考试的同时,参加除本专业以外的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对于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的教师学校按相应比例报销学费,学校应该在科研经费、研究条件、学术环境等方面从制度上对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给予保障。

(四)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目的,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方式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从以上定义来看,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会与其他学科交集,因此,一旦教师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肯定会对该教师在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起到促进作用。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合作开发跨学科校本课程《我们可爱的家乡――宁夏》,该课程的校本教材是教师自己编写的英汉对照读本。读本包括宁夏概况、宁夏旅游景点、宁夏回乡风情和外眼看宁夏四个部分,涉及宁夏的政治、经济、农业、气候、工业、教育、宗教等20多个方面。在编写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一方面要保证英语译文语言地道、简练、通顺、语法正确,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另一方面与各学科教师积极合作,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对文本的汉语部分进一步润色,请教历史和地理教师确保文本出现的历史事实、农业和气候方面的专业术语准确无误。英语教师在编写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喜悦,更重要的是为跨学科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师能够熟练地把农业、经济等的专业术语应用在英语课堂中。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优化了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取跨学科教学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氛围和教学成果几个方面积极探索,促进教学能力提高。始终坚持是从一个主题或问题出发,将相关学科的知识集中在一起,采用开放性思维方式,改变由于学科封闭和人为造成的知识断裂。但同时要注意,提升英语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并非要求英语教师成为“全能人物”,而忽略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孔珍. 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J]. 课程・教材・教法,2007(9):74.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是民办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民办高校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民办教育外部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民办高校发展日趋稳定,教师自身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这三个层面探索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政策先行和践行:营造有效的外部激励环境

1.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平等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公益性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在丰富教育资源和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在对此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然而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在地位上的显著差距蚕食弱化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欠缺归属感和责任心的青年教师更关心如何能考入公办院校或如何寻求一份让他们有安全感的工作,试问他们怎能用心追求当下工作中教学能力的提升?所以,民办教育的地位需要进一步落实,这是宏观层面上促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2.继续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毋庸置疑,当下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与公办高校教师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巨大的差距使民办高校教师职业信念不坚定,流动性强。有心从事民办教育的青年教师想寻求更多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机会,然而往往由于民办院校自身资金受限、意识不到位等原因,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容易在现实中受挫。安居才能乐业。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和自身能力提升。《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可以缓解民办高校发展经费的不足,稳定青年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心志和热情,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敬业心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尽意地追求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学校正视和努力:营造积极的内部激励氛围

1.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民办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至少包括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中往往占很大比重。然而受年龄阅历所限,青年教师相比中老年教师,在教学技巧的娴熟运用和教学知识的累积等方面现实差距较大,总体而言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的培训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快地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其自身的自信和责任感,最终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然而专业能力的培训需要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营利性的民办高校而言,增加教师培训的投入在短期内会影响学校的教学投资回报。除非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对青年教师培训有着长远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否则很难愿意牺牲一定的收益做出此举。另一方面,是学校对青年教师职业感和忠诚感的培养。基于多方面的综合原因,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人才流动较为严重。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对青年教师职业感和忠诚感的培养,更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目前民办高校普遍通过大力招聘的方式来补给人才流动的空岗,缺乏对于现有人才的忠诚度和责任感的培养,这样解决人才流失的方式治标不治本。2.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工作管理与监督机制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并没有建立或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和监督机制,有的没有专门的教学督导管理机构,有的没有专业的教学督导团队,有的没有健全的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等。无规矩不成方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创造一个积极的教学工作管理与监督机制来约束和激励。缺乏这个机制,完全仰赖青年教师的自律和自觉来自我提升教学能力,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认识到位的前提下,设置教学督导管理机构和聘请专业的教学督导团队,相比摸索健全的教学督导管理办法要容易得多。民办院校的教学督导管理办法不能直接照搬公办院校或其他民办兄弟院校的成熟经验,必须考虑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区位优势、专业设置等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应及时根据督导效果来调整管理办法的细节,例如教学督导的评价指标、教学督导评价的反馈与教学效果的改进、教学能力提升的激励和教学能力退步的惩处等。3.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发展科研长进是教学能力提升的“源头活水”,若无科研工作做后盾和底蕴,大学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将会失去后劲和根基。科研薄弱是目前民办高校长远发展必须重视解决的硬伤,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重这个、轻那个。对于科研不能不重视,但也不能过度重视。过度重视科研,容易引导青年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分配在科研工作中,而忽略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此将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教学发展停滞甚至退步的内伤。民办高校领导层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重视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发展,引导青年教师建立科学的人生科研规划和教学能力成长规划,为青年教师从事科研提供校级资金资助和激励,还可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灵活的方式,对青年教师中的教学能手进行表彰与奖励。4.提供有效的教学实践平台民办高校多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有着年轻人的朝气和热情,愿意挑战新时代的实践信息,然而实践平台的建设即硬件和软件的采购及实践人员的培训,需要民办高校的办学者耗资巨大才能完成。有的民办高校高调重视实践教学,但吝惜资本投入,有的民办高校斥资建设了实验室,配备了实验器材,然而由于忽视相关软件的配备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导致教学实践平台不过徒有其名,无法真正为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有的民办高校积极发展论证特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申请省级特色专业成果,获得不菲的经费支持,从而可以更深入地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有效缓解搭建实践平台的资金问题。部分民办高校积极利用扶持民办高校的利好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办学的资金筹集渠道。当然,更重要的是民办高校办学者自身提高对于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长远战略眼光。

三、教师热爱和追求:打造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内因

1.提高教育的责任感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与公办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根基不会有太大差别,多数教师都以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为理念。但不得不承认,民办高校给青年教师提供的薪酬和福利等待遇与公办院校教师待遇相去甚远,让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现实的生存压力下,往往无奈地追求工作量及课时费过于追求教学质量及学生收获,同时等待时机跳槽,对于所任职学校的情感归属逐渐减弱。信仰缺失的当代,让相对清贫的民办高校教师义无反顾地守着教育事业着实很难,但能坚守到底的,无一例外,都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热爱是教育事业腾飞的原动力。教育的对象不是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且独一无二的个体。若不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华横溢的人站在讲台无论如何滔滔不绝,也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而不能造就台下的学生。因为没有热爱,师生之间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热爱教育,才真爱学生,才会根据他们未来的成长所需设计自己的教学重点,不惜课下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只为看到学生收获满满的笑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应常常回顾自己选择教育尤其是民办教育的初心,眺望自己对于教育事业起初的热情,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和责任感。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民办高校教师的准入门槛虽然逐年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和资质与公办院校青年教师的学历和资质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高校青年教师的普遍特点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即毕业之后直接从教,没有接触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和阅历,实践知识储备不足,不利于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信息化社会进程迅猛推进和教育改革浪潮此起彼伏的当下,为迎接严峻的挑战,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不仅仅应提高教育的责任感和热情,也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底和与时俱进的知识积淀,否则,对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将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此,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树立时时充电、终身学习的理念,夯实自己的专业文化底蕴和知识结构,拓展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和思维空间,通过自学、进修等形式,主动获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适应新环境。3.加强教学反思大多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都能认真对待课堂教学,通过用心备课,对于所授内容了如指掌,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然而现实的教学过程总有得有失。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职业归属感和教育责任感不强,在这个欲望横流的年代心气浮躁,较少注重教学反思,教学水平容易停滞不前。教学反思是所有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只有反思,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取长补短,才能有针对性地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教学反思的范围很广泛,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对应、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认知、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专家督导提出的建设性意见等。教学效果是个永恒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能谦卑静心的反思,总能找出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更好地完成下一堂课。4.摆正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容易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处理中走极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轻科研"的情况较为普遍地存在:有的人在学校科研激励不足和自身科研认识不到位的情形下,对科研漠不关心;有的人因为科研工作太过辛苦对科研望而却步;有的人有科研热情却缺乏科研经验和科研规划,对科研开展茫然不知所措。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轻教学"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地存在。部分人特别注重科研带来的职称晋升等名利双收的“福利”,在教学方面的关心和投入不足,纯粹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方向与教学专业没有紧密结合,以至于丰硕的科研成果对于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产生推动作用。对科研与教学的态度不可偏颇,只有从教学中发现值得探索的课题角度来激发科研,从科研的启示和成果中汲取精华促进教学,两者才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罗佳.民办高校教师幸福感及其与职业认同、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

[2]张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59-160.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一、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传播,信息技术已渗入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及思维模式,这标志着人类已全面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由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为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信息化时展的必然产物则是教育信息化,教育在信息下背景下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各种新兴教育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的大量涌现在深刻改变着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校围绕教育教学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推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大力推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入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实现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历史实践证明教育是一个国家实现繁荣富强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时期,能否培养出顺应信息化时代,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在自身现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创新的“信息人”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角色转变,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信息化教W能力最早是由我国学者胡小勇、祝智庭提出的,他们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传统素养、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三部分组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相关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马若明老师 (2005)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充分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运用到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教学环节最优化。他指出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和思维、运用信息技术的智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等都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组成要素。王卫军老师 (2009)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全面掌握信息技术为前提,以适应信息化教学条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手段,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为宗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能力。他认为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应包含四个方面,即: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知识、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智慧。何克抗(2010)认为: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检索、开发、利用、管理与整合的能力。顾小清(2011)认为: 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教师除了具备对于信息资源获取、分类、加工、传输等基本的信息素养外,还应具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成功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设计、实施、优化和创新,并且富有信息化教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纵观以上文献,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我们达成以下共识: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知识、技能与情景互动的结果,是指教师以信息化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支撑,将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优质高效地融合。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完善者,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依赖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单一的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缺乏感官刺激,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求知欲望不强的学习状态。在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教师应具备信息化教学思维和理念,努力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加快提高对信息化教学内涵的认知,更新原有教学理念,积极以日常教学重难点为切入点,利用信息资源与信息要素,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可听、可视、可交互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苦练内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借助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将人类的历史文明传授给学生,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经验的接收者,两者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互动。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教育的封闭、单一状态被彻底打破,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数字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呈现多样化、数字化、共享化,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将教学软件、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尤其在教学的重难点这些关键环节设计信息化切入点,借助信息化教学媒介创设出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突破课程重难点。

(三)开展竞赛,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为了贯彻落实这项规定,自规定制定以来,教育部已经联合相关行业,组织开展了各项大赛,近三年来参赛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己经成为展示中职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信息化教学大赛在促进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及发展中作用突出,主要体现在:增强参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动机;提升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参赛教师个人和团队的持续发展。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既需要自身积极主动的去改变,也需要管理阶层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做好管理工作,同时需要教师通过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重态度、强监管、抓培训、建平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2012(8).

[2]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周红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06).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文4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青年教师的特点

转型发展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客观要求,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更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突破发展瓶颈的内在需求[1-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硕博毕业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行列并成为其主力军,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青年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而且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3-4],但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其教学能力不足。同时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往往令许多青年教师感到茫然和不适应。因此,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转型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2.1培训形式单一,重形式,轻内容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进入高校的第一课,对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变起着催化作用与指导作用。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方法单一,多以讲授型为主,重形式,轻内容,教学理念和方法过于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变通性,而且某些培训活动只是“走过场”,不利于受训青年教师创造能力的培养。

2.2学历层次高,缺乏教学经验

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来说,一般具有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但未接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驾驭课堂能力差,节奏快慢把握不好,致使教学内容空洞无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3心理压力较大

首先,许多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压力大,无法精讲一门课程,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要承受多种压力,如职称评定压力、科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再者,由于青年教师收入低,没有积蓄,同时又要承担组建家庭、买房、结婚生子等重担,心理压力巨大。

2.4重科研,轻教学

目前许多高校把教师的职称评审、奖金、职务晋升等都与科研项目、数、申请课题数、出版专著数等科研成果息息相关,而教学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青年教师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造成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局面,最终他们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2.5重理论,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实践操作环节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造成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脱节,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6团队合作和交流意识淡薄

部分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学历层次比较高,往往功利心较重,不愿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此外,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不愿意在团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申报项目孤军奋战,喜欢“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

3转型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

3.1加强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最基础的手段。高校应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青年教师师资培训体系,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题系列教育培训,引导青年教师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促使青年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尽快适应教学环境,站稳讲台。

3.2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可为青年教师选配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教学骨干担任其指导导师,指导他们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巧,充分发挥“传扶帮带”作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青年教师要多观摩专家型教师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取长补短,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名师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青年教师可以少走弯路,较快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3开展科学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众所周知,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通过教学过程,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为科学研究活动打下更好的基础;而只有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把最前沿的科研成就传授给学生,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高校要鼓励青年教师有计划地下基层,走进企业、工厂第一线,甚至安排他们挂职或顶岗锻炼,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度。

3.4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活动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强教学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另—方面,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到教学团队课题研究、教改论文撰写等教研活动当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3.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板书比赛、教案评比、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对获得教学优秀奖的教师给予奖金鼓励,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可制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管理制度,对他们进行教学达标认定。

3.6加强“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定期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和挂职锻炼,积累一线实践经验,同时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实现企业、学校合作共赢。学校也可以将“双师型”人才请进来,让他们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这样经过培训和帮带,能够培养出本专业需要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3.7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除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面临着沉重的科研负担,存在一系列生活压力。学校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诉求,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3.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青年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主学习,更新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善于把握教学规律和捕捉教学灵感,克服庸、懒、散心理,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4结语

总之,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广大青年教师要严于律己,踏实工作,不断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主动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杨志广 谢建平 姚新建 陈亚红 彭鹏 武文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巧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280-280.

[2]张煦.关于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8):230-231.

[3]夏雪,郎青.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对策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29-30.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13-02

我国教育部面对现在的教学观点指出,一个国家今后的发展离不开孩子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培育人才的基础,而人才的培养主要点在于教师。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我国将来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我国现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说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发展不断地进步,幼儿园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师也就有着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技巧;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懂得教书育人等等。在这么多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因此,幼儿园园长应该注意该问题,面对这些幼儿教师时,首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快速地完成幼儿园交给他们的任务。根据我国现在的教学现象,本文总结出如何快速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面临班生数多的问题,给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师对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把握不准,进而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和内容的主次分不清的情况。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吸收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教学环节的进度控制得不好、驾驭课堂能力差等等。如在科学教育活动《鸡蛋浮起来》的实验中,教师急于让幼儿说出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这些问题都是经常出现的,这样就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教育效果。

2.对教材研究不透彻。教师的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备教具学具,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幼儿,备幼儿的前期经验,备幼儿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等。不备幼儿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课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只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不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忽视活动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材选择要考虑是否适于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否适于本地区的资源、文化特点。只有灵活、创造性地选择教材,分析教材,才能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

3.对幼儿缺少关爱、重教书轻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关注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教师经常提出问题后没给幼儿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也不关注幼儿的回答是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环节设计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能灵活地追随幼儿的表现,顺势提出引导的问题,将幼儿的思维转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环节中。缺乏关注、接纳幼儿不同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没有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没有尊重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质量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老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如何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是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辛勤的园丁,他的职业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了解相关法律,如《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洁身自好、在职守法、团结互助、认真教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了解自己教学方向,给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规划,积极向上地引导幼儿,告诉幼儿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不要把社会不良风气带进课堂,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让幼儿对不必要的事情产生过多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一言一行很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面对孩子时,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青春、斗志昂扬的信念、坚定不移的决心,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勇敢,为孩子树立更多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而作为幼儿教师,孩子的启蒙教师,更要把孩子的“门”领对了,让孩子今后可以自己走下去。“讲授在课堂,功夫在门外。”幼儿教师更应该在上课前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合理地安排一些情景教学,教师准备些用到的道具,更加方便让幼儿自由地发挥。例如:在“帮助小白兔”的主题活动中,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的期间,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培养幼儿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同时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后,教师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让他们站在“大森林”中,亲身地体验,并且积极地参与。接着,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情景,如:小盲兔寻找回家的路,表演过后让幼儿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带上墨镜,体验小盲兔的真实感受。教师在孩子进入故事中后,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解小盲兔的故事;幼儿为小盲兔设计回家使需要的道具等。整个教育的过程,链接有序,环环相扣。设计时,有静有动、时快时慢。让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地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下去,活跃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从上课开始就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运用讲故事、谈话、游戏、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语言表述、角色扮演、开拓思维,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活泼好动的幼儿,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内心所想,积极引导,告诉幼儿怎样做是对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躁,耐心地引导,不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学应该因人而异,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认知的特点,因材施教,慢慢地引导,才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幼儿教师在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要注意随时与幼儿保持互动;要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以关怀、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每个幼儿交往,关系热爱每个幼儿;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首先,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为教师提供学研互动平台。倡导教师人人参与的互动式教研,以教研组成员走进课堂,教师走进教研活动中心的形式,在年段教研时教师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总结提炼成专题研讨,如:大班年段――评价环节是否必要?怎样组织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中班年段――怎样使活跃课堂与良好常规相一致?当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进行调控?小班年段――在主题活动中如何收集资料?如何体现资料的价值?等专题活动。开展教师自身的教研,同伴互动的教研,教师与教研组互动的教研,从而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其次,充分利用互相听课的形式,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有效地落实教育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要求教师要坚持经常性下班级互相听课,听完课后开课教师要说明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听课教师要依据设计者的意图和自己对本活动的理解,让听课老师互相对话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会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更能取长补短。又如,每学期由教研组针对本园的实际和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确定教研专题,以举行“人人一堂公开课”和“一课多研”的形式,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尊重教师教育个性的成长,在评课中,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提出质疑的困惑,为教师营造自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使教师的各种观点在激情碰撞,迸发出教育行为的思想火花,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教研平台,为老师的可持续发展务实根基。

教师是其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主体,只有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并且付诸行动,不断地自我学习,主动参与、实践,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反思、分析、总结,才有可能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发展,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龚艳冰.高校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61-63.

[2]韩同伟,孙保苍.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课程能力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8-70.

[3]徐振贤,徐玉清,姚成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石油教育,2000,95(4):18-21.

[4]孙彩霞,沈为民,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讲课比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65-66.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文6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能力提升;探讨

一、课标的实施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在新课标的实施下,中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未把角色的转变真正落实

课程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促进,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鼓舞者。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貌合神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过分地强调合作探究、自由学习,殊不知并没有注重实际效果。

2.语文课堂教学中缺少人文化

教学中,语文学科具有人文化魅力,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出现了这些现象:过分重视图像化的教学过程、教学课件的使用。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语文语感的积累和语言文字的沉淀。

三、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1.在研教材、了解学生,真正地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2.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注重教学实效。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善于反思,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在成长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3.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多积累专业知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本来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许已经无法解决不间断地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如果依旧采取以前的那种学生都熟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对课堂失去兴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尝试多阅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及报刊,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或者也可以跟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有时间就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存在哪些不足,善于改进,及时补足,以此来提高自己对教材书本的把握,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就能更自由、更有效地驾驭课堂。

在当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思想、学习各方面都担负着很重要的作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唯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任国防.初中语文教师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思考[J].才智,2011(33).

[2]阿依努尔,玉山.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应从哪几方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