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例6篇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思想品德;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36-01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确保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基本上都是以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处理事情道理方面出发,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是主体。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条件,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兴趣是他们学生和生活的最显著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其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面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地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在各种信息的社会里,这样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由于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孩,全家都将爱集中在这个小孩身上,每个人宠着,从不敢"怠慢",过分溺爱,家长们只重视教学科知识,而根本就不重视教他们如何做人从而导致小孩从小就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以期收到好的效果。

3.德育工作对于小学品德教学工作的优势

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营养的重要途径,而品德学科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新课程下的品德学科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同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统一,也就是说,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它在德育体系中的作用更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为学生思想观念的确立和品行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采用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细水长流"、点滴浸润的方式,也为学生的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概括了德育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对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如何做人奠定了基础。

4.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激发兴趣,这给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要改进过去墨守成规"死教书,硬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经常采取"讨论法""对话法""让学生说"等教学方式。如我在教学《和同学友好相处》一课中,首先让学生说说,你同学不小心把你心爱的东西损坏了,你的第一反应是怎样?一部分同学说:"只要他道歉,没关系"。一部分同学说:"很生气、不理他"还有一部分同学说:"要他照价赔偿"。我笑着问:"同学们,你们都按自己的心愿处理了这件事,开心吗?"同学们有的说开心,有的说不开心。有一个同学则说:"前几天同桌把我的文具盒弄坏了,他向我道了歉,我说没关系,回家我让爸爸修好了,他没有责怪我,还夸我是好孩子"。针对上述发言,我高兴地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大家想想,刚才的发言中,谁的想法最值得大家学习?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结果我与同学们达成共识:心胸开朗,不斤斤计较,乐于交往,和同学友好相处能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相互促进学习。

5.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

由于课堂提问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因此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针对性的对内容进行思考,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传统的提问方式是教师将一系列问题的标准答案提前教给学生,让学生记笔记,并对这些答案加以记忆背诵。当出现问题时,学生可根据之前背过的答案与相应问题对号入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重复记忆。这种提问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对标准答案产生依赖,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创新思维式的提问,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的时间。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提示和指引,使学生发散思维,相互交流、探究问题的本质,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理解相结合给出学生答案。并将学生的答案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一起参与并判断这些答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判断和评价答案时,教师应该以鼓励和激励为前提,找出不同答案各自的独特性和闪光点。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自己没有良好的品德是不会育人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法,才能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2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对象一致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一致的,即“育人”,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初中学生,同时两者也都集中在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引导和教育方面。

2.教育内容存在交叉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两者的教育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对学生情感、意志、认知等心理层面上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则更注重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观念的引导与教育。但两者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一致性,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且都是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认知层面实施教育。

3.教育目的一致

初中教育的对象尚处于青少年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情感、身体健康均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做好心理引导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所在。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整和改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人格,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通过人文熏陶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两者虽在途径上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却均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共同目的。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情境体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假设或模拟真实场景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并获得个人感受,再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经验与感受获得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过程。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思想和态度。例如,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某同学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把自己的强项科目考砸了,回到家受到了父母的批评,此时应该如何表现?教师可引导同学将自己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表演出来,再开展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借这一情境体验教会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和发泄压力的方法。

2.通过案例启发式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真实的或假设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启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行性。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上册《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案例:小丽看到小明的父亲开车接小明放学,回到家冲自己的父母大发脾气,抱怨父母不能开车去接自己放学。请同学就这一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请同学举一些事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最后教会学生如何转移对生活的不满并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同时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

3.开展小组讨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当学生之间观点矛盾时可能引发争论,关于道德、情感等话题的争论有利于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纠正自己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偏差。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应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始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应选择那些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话题、案例、情境等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总结讨论的结果和产生的矛盾,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对创造性的观点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分析那些错误观点,尤其是指出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对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错误思想得到及时纠正,进而促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小学教育 贴近生活

翻开报纸或者网络新闻,中小学生打架斗殴或者其他类型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至于不遵守交通规则或者乱扔垃圾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分析总结发现: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码事,生活中是否遵守社会公德又是另一码事,这不得不使教育者深思,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育局限性分析

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理论不应是空洞的、死板的,而应该贴近生活,与生活相关,就目前教育教学而言,思想品德教学授课方式、教学理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本本主义”,使课堂缺乏活力,缺乏师生交流,最终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1.缺乏教学引导,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教学引导上,首先,在全校范围内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氛围,绝大部分教学仍然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很少参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相关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导致学校把思想品德学习当做一项应付老师的差事,理论知识也是死记硬背,实际生活中更是无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约束指导自己,违公德现象时有发生。

2.教学方法陈旧。

很多学校的新课标教育教学还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依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随处可见,教学主体仍然是老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观念转变较慢,思维惯性的局限性,短时间内仍然无法转变。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适当的沟通,教师不能合理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仍然是老师制胜的“法宝”。其次是教学设备运用不灵活,即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设备仍然是板书和课本,往往忽略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独特功能,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将生活与理论结合起来,加之教师对学生的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对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提升道德水平。

3.评价模式存在问题。

在评价模式上,很多学校仍然以学习成绩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果,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靠期末成绩“一锤定音”,导致很多老师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取得“理论教学新突破”,将学生的实际能力置之不理,导致教育教学畸形。

二、让思想品德教育贴近生活

思想品德与其他不同,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来自于生活,又略高于生活,所以将思想品德教育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与新课标教学目标贴近。

1.更新教学理念,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学设备,加强教学实践。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果。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尤其注重加强生活中道德行为规范的交流与认识,在交流中提升,其次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与生活最为贴近,案例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如果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相结合,让学生在短片中发现不符合道德规范和学习的榜样,提升学生的自我分辨能力,将会达到更佳的教学成果。最后,教学实践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每完成一大章节的教学,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组成“清洁小分队”,带领学生清理操场垃圾,告诉同学们,美丽干净的环境是大家一起维持的,不应乱扔垃圾。也可以带领小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告诉小学生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社会。

2.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丰富课堂教育形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更变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环节,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及行为纠正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可以成立几个讨论小组,对于案例中的行为展开评判,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使用漫画、图板等形式告诫自己和他人遵守社会公德。

3.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在教学评价上,学校与教师之间存在某种矛盾,学校依然采用原有或者在原来基础上稍微变更的教学评价模式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学研究中要求教师培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导致教学畸形。应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素质和成绩在教学评价中占到合适的比例,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注重素质,注重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的动力,同时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所以学校应该注重教学评价改革,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向,同时,在教学硬件设施上,学校要增加资金投入,支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三、结语

在新教学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学以致用,切实影响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变更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实践,积极丰富课堂形式;学校亦应该加强教学资金投入,加强教学评价改革,所有措施以贴近生活,加强应用为中心。

参考文献:

[1]卫花岗.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340.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4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性不断丧失。长期以来,我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与同类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见表1),具体表现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如何改变现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研学后教”是广州市番禺区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它体现了“研”“学”“教”的有机统一。“研”是前提,“学”是基础,“教”是保障。“研”“学”“教”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谓“研学后教”,是在利用“研学案”的基础上,有机融合自主、合作与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研学后教”的核心是“研学案”的编制与使用。“研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为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方案。“研学案”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研学案”强调学习内容的结构化、问题化和层次化,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研学案”旨在将教师的“研教”与学生的“研学”相结合,在强调教师“研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研学”,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

二、利用“研学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益的实施原则及有效策略

1.编写“研学案”的原则

(1)结合思想品德教材

思想品德教材是核心教学材料。学校要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思想与品德。因此,“研学案”必须源于教材,重点把握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2)结合学生实际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地域、背景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且学生的受教育基础、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研学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结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与考试、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它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它倡导“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学习。因此,“研学案”内容的编写要符合《课程标准》。此外,《课程标准》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学科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有合理的考量,对学科的目标、内容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规范表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特征和学习需求。

(4)结合思想品德评价标准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评价标准》)在改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发挥三方面的基本作用:首先,它能引导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其次,它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它力求引导教师和教学评价人员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学业评价。

2.思想品德课“研学案”的实施策略

(1)制定学习目标

思想品德课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分析课标,吃透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目标;二是目标要明确、具体、科学和具有可操作;三是围绕学生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我将学习目标表述为三方面。其一,熟记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之源。其二,列举我国近年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其三,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举例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2)预习与梳理

“预习与梳理”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即让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内、轻松的环境中对授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换句话说,就是学生通过课堂的教材阅读与相关知识的学习,能找出重点和难点,从而在“研学案”教学中消化与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

(3)师生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是“研学案”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多维探究、学生合作讨论与共做结构导图等方面。旨在以“学生之脑、学生之口、学生之手”将所学内容转化为结构导图,使学生将知识的整体逻辑结构记在脑海中,从而逐步形成构建知识框架的意识。

“师生共同探究”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分组合作,讨论释疑。学科小组长明确分工,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整理与展示。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拿出来与组内成员交流。第二步,班内交流,组组合作。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交到全班,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步,教师点拨,有效拓展。教师在学生争论之际,及时点拨、启发和追问,使问题迎刃而解。然后,教师针对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拓展,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掌握规律。

(4)巩固与提升

“巩固与提升”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即通过深化与提升,强化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一学就会、一做就知、知而践行”的效果,最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内化和掌握。这部分“研学案”的编写要加强“变试训练”的设计,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要注意把握题目的难度,引导学生用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进程,严格进行限时训练,以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巩固与提升”的效果。

(5)学习与反思

“学习与反思”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所用方法进行主动回悟,建立本堂课的知识框架图,从而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与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教师的“导学”变为学生的“研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思想品德课实施“研学案”教学的实践效果

1.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研学案”教学适应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可有效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学习过程中,“研学案”教学可有效检测评价、板演展示,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实施“研学案”教学能把学习内容问题化,把课堂的“学”和“做”有机结合,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与复习任务。可见,“研学案”教学能有效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学生成绩,有助学生发展

“研学案”教学主题突出、主旨明确,令课堂教学具有高度、效度、精度、密度与速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例如2011学年,通过比较我校初三政治中考成绩(见表2),便知“研学案”教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积极意义。采用“研学案”教学的实验班的成绩超过同类学校2分多,未采用“研学案”教学的常规班比同类学校少5分以上。可见,“研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学案”教学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积极互动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研学案”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通过实验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对比(见表3)可知,“研学案”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5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嵌入德行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八德”,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学生的德行教育,既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深层次内涵。初中思想品德课发掘国学经典《弟子规》内容,从“八德”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对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八德”嵌入德行培养的重要意义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行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八德”分别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谓德行培养,实则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是教育教学的宗旨。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重视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对学生的德行培养,将《弟子规》中的“八德”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从“八德”入手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亲爱长的孝悌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人际习惯;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八德”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行,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正视自身不良行为与习惯,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追求,培养良好的品性。同时,将“八德”嵌入德行培养的课程资源,也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对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行是必然趋势。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嵌入《弟子规》――“八德”的教学思想

《弟子规》成文的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那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的教育、科学的发展等方面。那时人们所著的《弟子规》,对现代的人们来说,有一些思想内容是有益的,有一些思想内容则为封建思想的糟粕,初中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不能要求学生完全遵守《弟子规》中所说的内容,而应引导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思想得到升华。

1.去粗取精的思想

前人所撰写的《弟子规》,提出的言行准则是符合那个时代的标准的,现代的人或者不适合照《弟子规》中提到的内容执行;或者必须去除《弟子规》中包含的思想糟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古人认为子女必须孝顺父母呢?因为在子女成长的时候,父母给过子女很多关爱,所以,做子女的也应当关爱父母。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应当怎样关爱自己的父母呢?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提炼《弟子规》中思想精华的时候,可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

2.与时俱进的思想

《弟子规》中具有一些封建的思想糟粕,这也不意味着《弟子规》不值得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引а生以这些思想糟粕为镜子,找出正确的学习方向。比如,《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是说当父母责备子女的时候,子女不能与父母顶嘴,只能顺承自己的父母。这段话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学理念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当我们的意见和父母不一致,父母开始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育学的理念来思考思想品德问题,让学生从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中找到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果应用与时俱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就能让学生把古人的思想和现代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3.知行合一的思想

《弟子规》中有一些内容直到现代依然值得提倡。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落实。比如,《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讲文明礼仪规范的,直到现代,人们依然认为这套文明礼仪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照这套文明礼仪来做,争取做一个具有思想品德修养的中学生。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嵌入《弟子规》――“八德”的有效途径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不仅是新课改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教育的实质就是育人,这是教育的前提,离开德育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当今世界学校德育目标的共同走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则注重学生个性的体现,正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强调培养民族精神。但是从我国中学阶段德育实施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德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德育尚未真正落到实处,使得学生在适应社会时出现各种问题,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种形势,初中思想品德课嵌入《弟子规》,以“八德”培养学生的德行,就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现状的出路。

1.对应教材,选准德行嵌入的切入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嵌入《弟子规》,实现对学生德行的培养,需要找准德行嵌入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德行的重要目标。就以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比较低,教师“可有可无”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参与课堂兴趣欠缺,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偏低。深入发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很多内容与《弟子规》中的“八德”息息相关。比如,八年级第一章课标内容为“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其中第一课时“爱在屋檐下”和第二课时“我与父母交朋友”就与“八德”中的“孝”密切相关。选准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思想,就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孝”的真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嵌入《弟子规》的重要目的。

2.探索实效实用的情境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情境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不仅实现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拓展,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作用。深层次发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征和《弟子规》“八德”本质,在选准德行嵌入的切入点的基础上,利用实效实用的情境课程资源,实现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教师伴我成长”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师生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2015年感动中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事迹,生动的故事使得学生将注意力牢牢集中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并深入思考。所以,实现德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嵌入,还需要积极探索出实效实用的情境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从而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德行的重要目标。

3.巧妙导入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适当导入案例,不仅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探讨教学案例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德育教学背景下,将《弟子规》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八德”入手,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案例的重要作用,以教学案例说明“八德”的具体内容,让学生真正对“八德”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八德”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标。例如,在教学“友好交往礼为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这一单元与“八德”中的“礼”理念相同,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选用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孔融让梨”,让学生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初步认识,再读“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分析这个故事,明白“礼”的内涵,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而且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嵌入“八德”培养学生德行,必须重视教学案例导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八德”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融合,既是两者理念不谋而合的基本要求,也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作为礼仪之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将“八德”嵌入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对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 顶.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知行合一”教学策略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81):125.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6

一是一些学校和思品课教师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一些学校认为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因而陷入了重视分数,轻视德育的误区;一些思品课教师把思想政治课看做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学是为了应试,上课时只注重帮学生找答案、背答案,重分数而轻思想品德教育、轻能力提高,甚至以练习、考试代替讲课,不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陷入了思想品德课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怪圈。

二是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当前,在高中以中考分数高低作为录取学生的体制下,不少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纯粹的知识理论课,学习这些理论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只是被动地抄答案、背答案、甚至陷入题海,不懂得把理论知识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再加上思品课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观臆断,造成学生反感、排斥心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这就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难以发挥。

三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仍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学生所接触到的生活现象,为上好理论而上课,而不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解决自身在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因此,有的学生感觉上课乏味,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只知死记硬背,不能把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相联系,理论知识转化不了自己的观点,不能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能解决学生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观念导向等问题。

可见,思想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远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使学生既能从思想品德课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呢?

第一,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学校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认识到,单纯为了追求分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观念和以分数的高低去评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的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要克服应试教育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坚持思想品德课的方向性、教育性,发挥其作为德育工作主要阵地的作用。当然。我们的高中招生体制也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不然追求分数的观念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促使学生从错误认识转变到正确认识上来。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不但要从思想品德课中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从而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实践。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活的灵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从“封闭”型教学走向“开放”型教学。“封闭”型的教学只注重课堂教育。忽视社会的实际需要,忽视各方面的教育因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放”型教学重视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从本质上说就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作用。最终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把知识转化为觉悟和观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第三,在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同时。大胆地处理教材,补充事实、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一方面,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运用了大量的材料。从内容来看,既有我国历史与现状的比较,也有我国与外国的比较:既讲正面的事例,也讲反面的例子;既讲我们的优势,也讲我们的不足与困难,内容非常丰富。因此,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教材的可读性与可教性的关系,在教学中重视挖掘、运用教材本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教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现行的教材也有明显的不足。从时间上看,教材的材料、事例有陈旧性,无法反映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从空间上看,教材无法兼顾城市、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无法体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因此,思品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处理教材,有时应将教材的例子作为课前或课后的阅读材料,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点。如有位教师在讲“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使学生看到新中国60年来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使学生看到广大农村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的基本轮廓,并将教材的观点以幻灯形式投影出来。这样,学生就较容易理解、掌握这些观点,思想教育性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