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范例6篇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范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电力调度、行车调度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面对拥堵迟缓的交通状况,人们更青睐于方便快捷、安全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如今,很多大城市都逐渐改变当前的交通状况,努力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主要的公共交通,以此来改变城市的交通状况,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其可靠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调度出现了问题,轻则影响市民出行,重则发生严重事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要统一的综合调度系统来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和供电一体化的调度力度,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主要包括了电力调度系统以及行车调度系统,其中电力调度系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生命线,它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供应提供综合调度策略,行车调度系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脑,它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控制提供综合调度方案。

2.1.供电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主要由主变电站、降压变电站、牵引变电站、馈电线、接触网等部分构成。其中,主变电站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城市内110KV的输电高压降成35KV高压,并将其配送至轨道交通沿线的各个牵引变电站,同时为了确保主变电站的可靠性,为主变电站安装两路以上的进线电源,以防止供电事故发生而影响一、二级的负荷供电。一般的主变电站110KV进线端接线方式分为环进环出线路的变压器组接线方式和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通过两路不同源的110KV进线接线方式,确保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可靠性,同时也维持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调度的灵活性。而主变压器的35KV的输出端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的方式,通过馈线开关直接配送至牵引变电站。

牵引变电站主要作用是将主变电站配送的35KV高压通过降压整流编程1500V的直流电,并通过馈电线接其传送至接触网,为轨道列车提供电能输出。为了确保城市轨道列车供电可靠性,两个车站区域之间都会建设一座牵引变电站,如果局部牵引变电站发生故障,其他的牵引变电站也可以实现跨区域供电。一般的,从主变电站到输出到牵引变电站输入采用的是两路35KV输电线,采用单母线环进环出的接线方式,而输出端则为1500V直流的单母线接线方式,引入4台直流高速开关以及楚王隔离闸刀,从而将电能输入上下行的接触网内,为城市轨道列车行驶提供电能输出。

2.2.信号系统

城市轨道列车能够安全可靠、准时高效地行驶和运营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它是实现行车指挥、列车运行以及管理自动化的基础设备,也是构成现代化智能综合调度系统的重要标志。只有一个安全完整高效、具有自动化水准的信号系统,才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短距离、高密度的不间断运营。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信号系统是计算机实时控制的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 System)系统,它集合了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于一体,是城市轨道交通高度现代化智能化的体现。ATC系统包括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以及ATO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从而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自动管理、自动控制、自动监督。其中ATP(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主要由车载测试、测距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以及列车紧急制定系统等构成,从而通过测速测距设备实时采集列车运行速度以及与前方列车的距离,进而判断列车此时最佳的形式速度,配合紧急制动系统与数据通信系统,实现了列车之间的间隔保护以及列车最高形式速度的防护,避免严重的事故发生。ATO系统又称为ATO车载单元,列车车载单元与ATP系统相连,通过直接从列车车载单元接受工作数据来对列车进行控制,通过与ATS系统相连,接收地面信息,根据实际的线路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列车驱动和制动曲线,从而实现了列车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驾驶。ATS系统通过信息采集设备,对列车的运行状态以及线路设备的占用情况进行实时显示,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提供动态信息,从而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实施监督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会朝着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系统更加先进可靠,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调度系统和行车调度系统,控制中心就可以对全线的城市轨道列车进行统一管理和指挥,从而实现对城市轨道列车的运行、电能供应等方面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城市轨道交通的控制中心的调度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调度、行车调度以及环境调度。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供电系统内的电力监控子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全线的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控制和监控,当供电系统发生异常或者事故警报时,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实现对供电设备的现代化、自动化的调度,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行车调度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综合调度系统中的信号系统,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信号系统的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计算机,即可完成对列车进入控制区、运行、出站、停靠等城市轨道列车行驶的调度指挥工作。环境调度主要是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对车站内的空调、电梯、安全门、排给水、照明等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进而为轨道交通维护是以的温度、适度环境,为列车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4.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主要是基于轨道列车的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来为城市轨道列车提供综合调度,通过对供电系统的主变电站、牵引变电站以及信号系统ATP、ATO、ATS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控制和指挥,从而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高效、准时可靠的城市轨道交通。

参考文献

[1] 廉铭,江志彬.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10)

[2] 张学兵,俞太亮,李广刚.地铁列车运行调整策略选择与制约因素分析[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05)

[3] 刘炜,李群湛,陈民武.城市轨道交通交直流统一的牵引供电计算[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08)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拓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45-02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新兴行业,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技术发展快,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由于全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项目建设规模大、速度快,致使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运营管理、驾驶、检修等岗位人才短缺尤为突出。轨道交通需要大量能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车调度、客运值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应具备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运输指挥、设备操作与管理等技能和经验,同时掌握系统工程、运输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知识。

1 行业形势与现状

深圳市自开通地铁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深圳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1],未来深圳市的轨道交通将由16条线路组成,总长585.3公里。按照深圳市规划方案,2030年前将建成深港、深莞、深惠、深江4条珠三角城际轨道线[2]。

应深圳市及珠三角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契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校”)于2005年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下称“城轨运营”)专业,2012年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主要面向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综合素养,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行车、客运、突发事件处理、沟通与服务等核心技能,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的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票务员、厅巡员、相关企业文员、服务人员等职业岗位。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逐步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创建了“双向互利、订单培养、优质就业”的校企合作平台,为深圳轨道交通行业累计输送了300余名无缝对接的优质准员工,树立了专业品牌。

然而,当前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均高速发展,在这一典型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作为信息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之一,城轨运营专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期[3]。一方面,蓬勃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更新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4],同时也为专业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思考[5]。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以地铁为例,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地铁车辆、地铁信号、地铁通信、地铁供电、地铁环境控制与车站设备、轨道线路和车辆段几大部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设备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通信、定位、自动控制与安全等技术。随着上述各种信息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单纯的站务、票务、客运等基本技能已无法满足轨道交通行业日益成熟的运营要求[6],从业人员对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与系统的使用、维护等技能已逐渐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

基于上述现状,本专业向信息化方向的全面转型已迫在眉睫,其必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专业主要培养地铁站务员。受地铁建设与运营的本质性周期波动影响(俗称“大小年”),每年的站务员需求量不等。相对较窄的就业面让处于“小年”阶段毕业的学生无所适从。

2)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企业对站务员的技能要求逐年增长,抑或会出现站务员整体外包的趋势,如不尽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未来的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

3)目前就业大户主要依赖于地铁公司等寥寥可数的几家单位,市场形势的瞬息万变和国有企业的体制约束使得本专业在实训、顶岗、考证、就业等环节处于被动,正在逐渐失去话语权。

鉴于此,若本专业增设“信息工程”方向,学生通过增强综合竞争力,可在地铁公司内部胜任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护等工作,也可在交通运输行业内地铁公司以外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就业,扩大就业面的同时也可保证对口率。此外,本专业教师也可依托信息工程,实现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如拓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讨订单培养等。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城轨运营特色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拓展,本质是增设信息工程方向,继而建立起该方向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为:通过密切联系行企,从企业需求细化就业岗位,逐层反推课程体系建设、实训项目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实现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

实践基础 在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拓展的实践基础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1)依托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本专业在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等环节均已逐渐成熟[7],可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作为本专业信息化方向拓展的坚实基础;2)通过已开设了三轮的智能交通系统等信息化特色较强的专业拓展课,教师已初步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与专业知识难点,可合理把握新方向的突破口;3)深圳市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方向有大量可利用的企业资源,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内部均汇聚了上百家优秀的企业,可作为本专业的企业资源库;4)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国内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方向直接对口的企业频繁接触,更新了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思路。且本专业已与其逐步建立起长效的良性合作机制。

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思路和实践基础,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拓展应解决的问题可细化为:1)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工程方向学生就业的主要企业和岗位群;2)由就业企业和岗位群要求的基本技能所决定的课程体系;3)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训项目及其具体实现和运作方式;4)目标就业企业群对该方向毕业生的考核要求与聘用模式。

在这四个问题的驱动下,信息化拓展的具体实施可着眼于下列五大方面的主要内容:1)搭建总体框架,制订培养方案;2)优化行企资源,关注需求动向;3)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4)探索实训规划,明确发展思路;5)找准就业出口,力争订单培养。

技术手段 为保障上述主要内容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可采取的技术路线与手段有:1)加入深圳市轨道交通行业联盟、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等专业性团体组织,紧密联系行业内信息化企业,及时掌握市场最新需求;2)充分利用本专业现有资源,积极开拓行业内优质企业资源,不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与潜在就业企业群,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3)充分进行企业调研,不断完善现有院内实训室建设。同时根据就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力争与部分重点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无缝对接。

4 结论

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的信息化拓展从本专业衍生出信息工程方向,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从地铁集团一枝独秀到行业内多家企业百花齐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与岗位群;从行业协会的高度制订培养方案,完善政校行企合作模式;从就业企业与岗位群中直接探索校外实训基地,促进订单培养稳步实现。预期将会在教学、实训、就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体现其应用价值。总之,城轨运营专业的信息化拓展势在必行,这一举措必将在未来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简炼.地铁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赵时.轨道交通信息工程案例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仇海兵.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报告[R].深圳,2012.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范文3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范文4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工程系 05交运2班 于鸿泽 周琳 20052612

【引言】读了许多关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的论文、报告,我总结今后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大运量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智能交通 可持续发展

【正文】

一、轨道交通

1、 轨道交通的优势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50%。现庄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种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站论文由中国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我们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拓宽道路的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中心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撑城市的发展。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

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

2、 轨道交通系统给城市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对于提升城市结构,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经济与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站论文由中国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 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降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3、轨道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益,主要反应在其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进行估算。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可通过时间价值这一因子进行测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节约了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节约时间等于增加了收入;其直接经济效益为:∑(利用人数·收入·节约时间/标准劳动时间)

(2)间接效益。这是轨道交通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难计算的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环保的特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和沿线周围地区的房地产必然增值,应该把房地产增值的相当比例,例如1/4,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效益;又如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特点而减少的环保费用也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效应。

二、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问题是困扰现代大城市的世界性难题。当前, 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汽车化浪潮汹涌澎湃,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矛盾,社会各届强烈呼吁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建设畅通、高效的现代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许多城市主城区的面积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流在一个高度集约化的地区高度聚集,加之,近几年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保持着约20%的增长率,而道路建设缺乏系统而科学的规划。这些问题都使得城区交通的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严重。上下班高峰期,城市中心区主干道近80%的交叉路口拥堵,行车时速只有10公里左右。

1、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城市永远不能提供满足小汽车交通需求的道路空间,过度的小汽车交通,不仅导致交通拥挤,而且侵占人行道、自行车道乃至公共空间,严重影响环境和人居质量。

城市交通的总体目标是以人为本,以最小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实现人和物的流动。与此同时,使交通运输所产生的贵社会环境和公众健康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所以,应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专家学者的建议与昆明市交通规划“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稀缺的城市交通时空资源得以更合理和公正的分配;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公交营运成本降低;削减了专用道沿线的车交通量,交通污染降低;改善了公众特别是低收入者的交通出行质量,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政府的公交优先政策得到各方面的广泛接受。

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路都证明了这一点,道路增长的速度不可能跟上小汽车增长的速度。美国是典型的“车轮上的城市”,而现在的纽约也是走过这段弯路后改以公交为主(60%乘公交车)。

城市交通已经进入快速机动化时期,经历过和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为我们展示了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失败和成功,也对交通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这对处于困惑的城市交通,无疑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公共交通是一种集约化运输模式,能以最少的空间资源提供最大的有效运输效率,同一尺度的空间,若采用BRT(城市快速交通系统)或轨道交通,其运送效率是小汽车道的10—50倍。换言之,建设BRT或轨道交通,相当于建10—50条机动车道。另一方面,随着公交技术的发展,现代公交交通的品质已能满足现代生活水平,而且大容量公交站点周边往往成为地产开发的热点,聚集着丰富多彩和高品质的城市活动。

2、发展快速公交系统

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它利用现代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的运营管理,使传统的公交系统基本达到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其投资及运营成本又较轨道交通低,与常规公交接近。

BRT作为当今世界上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矛盾的先进技术,拥有优于轨道交通的经济合理性,又有足够的容量和效率,特别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规划了公交专用道路网,它可为城市中心区75%以上地区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我国在混合交通环境下,实现公交优先的技术和手段,创造中国特色的公交专用道模式。然而,对照国际上先进的BRT系统,而现代BRT的其它构成要素,如网络结构、车辆品质及选型、站点与场站、营运调度、公交票制、乘客服务系统等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技术水平。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国的公交专用道的服务水平、效率和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未达到政府和公众的预期目标,加之近年来快速汽车化对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部分社会群体开始质疑政府的“公交优先”战略。因此,能否建成真正意义上的BRT,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出行比例提升到社会认可的水平,将对昆明城市交通发展产生战略性的影响。

三、智能交通

1、ITS的概念及其意义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ITS将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以推动社会信息化及形成新产业受到各国的重视。目前已形成世界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

2、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如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结构不改善,自行车拥有量将会有增无减;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

(4)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已逐步由无烟煤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据之有七。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以车况较好的北京市为例,平均日故障次数达500次以上,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3、中国发展ITS的目标及基本框架

中国ITS的发展框架应逐步实现以下三个阶段目标:

(1)前期阶段

·目标

缓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减少中心区交通负荷。

·措施

1)完善道路网系统功能,实施主干道(含快速路)的交通监控;

2)加强交通需求管理(TDM),实施中心主要道路的收费管理,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

3)减少路口非机动车干扰,实施机动车—非机动车时空分离及对自行车实行IC卡管理;

4)路口渠化。实施信号灯优化配时及多相位信号控制;

5)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吸引一部分交通量,实施公交优先道路及优先信号;

6)公交线路网智能调度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运用GPS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实施运行起讫点的调度,运行期间的控制、突发事件的处理,并向乘客提供实时的车辆运营情况,车辆间隔时间等服务信息;

7)建立城市机动车紧急救援系统。机动车突发故障是目前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及时、有效地处理故障将大幅度减轻交通堵塞的发生。依靠成熟的GPS定位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利用城市现有厂、站、救援车辆资源,再加以适当扩充,可以很快形成生产力;

8)严格执法,加强违章处理,实施电子抓拍和电视监视等科技手段;

9)开展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方法研究,实施集中式交通控制系统软件的开发。

·目的

该阶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主要解决中心区交通拥堵,有目的地改进交通控制中心监控系统,改善交通结构,减少交通需求,为ITS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和交通环境。

·阶段任务

1)ITS标准化的制定;

2)ITS相关部门完成本行业ITS发展规划及信息化建设目标;

3)加强宣传、教育,发动有关企业开展ITS开发;

4)加强国际交流,了解国际ITS的动态,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发我国ITS技术及产品;

5)进行ITS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应用ITS技术;

(2)发展阶段

·目标

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形成信息管理、信息通信、信息服务子系统,实现交通信息双向交互;实施交通指挥、控制,达到减少堵塞时间、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护环境的目的。

·措施

初步建设以下各系统:

1)城市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按城市GIS数据库、信息网络、车辆管理信息等分步建设,不仅为ITS系统提供直接相关的动、静态信息,同时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2)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及信息三部分组成。

信息采集:实时采集交通拥挤、事故发生、道路施工、气候变化及停车泊位等信息。

信息处理、分析:采集的各项信息经交通信息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信息:将经过整理的实时信息及分析后的预测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屏、net网,车载器向出行者及驾驶员。

3)微波接入网系统

该系统与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及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联网,提供开放式联网支持,通过车载单元(微波标识卡)和路边单元(微波天线及其控制器)有效地采集交通数据,提供信息及交通控制。

4)网络下的电子收费系统

该系统是车路间信息通信系统,通过微波通信技术实行不停车收费。该系统将在全区域内实现收费路网“一卡通”。

5)多式联运管理服务系统

该系统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交通方式的运费、服务系统联网,为客、货运输提供联运服务,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的

该阶段的目的是信息通信网络化,建立信息通信平台,实行人、车、路之间相互传递实时、准确信息。

·阶段任务

该阶段需要同时完成以下任务:

1)ITS相关部门在信息平台建设中,要统一规划,联合攻关;

2)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信息产业的开发和产品研制;

3)加快智能车辆的研制生产,以适应ITS发展对汽车技术提出的要求;

4)有指导性地抓好示范工程;

5)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3)成熟阶段

·目标

以ITS的发展推动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创立新产业,开拓新市场。

·措施

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并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现有水平;

2)在城市综合交通实现规划、运营智能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各交通方式的综合运输规划、管理运营智能化;

3)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交运量占较大比重;

4)完成车间通信系统;

5)成批生产电动汽车、环保车辆及智能车辆;

6)建立社会化信息服务系统;

7)形成ITS新产业。

·目的

1)建立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化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2)实现科教兴国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推动人类迈进信息化社会。

【 《北京轨道交通业开发分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考》

《上海轨道交通箭指何方》

《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当前紧迫任务》

《公共交通在昆明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与时俱进的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探讨》

《用绿色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都市》

《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思考》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框架构想》

《智能运输系统--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范文5

作为首都,北京的城市空间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速度惊人,这使得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城市运行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以北京的地铁轨道交通为例,随着四条新线路的开通运行,日客运量在今年5月份已经突破1100万。与此同时,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缓解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保障民生的城市发展目标,如何打破市民“出行”困境,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张可认为,面向多模式的交通运行服务需求,打造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协调体系是出路所在,也就是建设北京的“大交通,大智慧”。根据规划,北京将逐步建立以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综合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基于新一代的通信平台、全流程数据采集、处理与决策支持的新方法,着重建立“一个中心、六大平台”,为交通运输规划管理决策、运营组织服务和公众出行提供城乡一体化的新应用与新服务,实现人、车、路及环境信息互通和谐运转。

大交通

北京智能交通的建设总体分为领域。

首先是在城市路网的动态信息服务方面,北京基于出租车动态GPS数据自主研制了国内首套最大规模的动态交通服务系统,并推广到国内29个城市。汽车厂商也已经把动态导航终端作为前装设备,而电信运营商则通过增值服务的方式为老百姓提供动态的出行服务,一些大的门户网站也开始通过浮动车系统为老百姓提供动态的信息服务。

地面公交建成了地面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公交救援抢险等9大应用系统,每条线都配有相应的智能运营道路情况,地面公交智能调度运行体系基本形成,并且开始进行实时的地面公交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软件、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公交实时到站信息。

地铁轨道交通建成了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共接入17条运行线路,掌握的信息资源包括行车信息、客流信息、视频图像,实现的网络化运行统一指挥、逐级负责、协调联络,建成了全路网的票务清算管理中心,实现了20个重点车站出入口换乘通道客流的实时监测,并且结合自动售检票数据实现了全网客流动态监测服务。

出租汽车方面,北京在今年6月1日正式推出了出租电召平台,96106整合了全市5家出租调度中心电话叫车业务,实现了电话按规转接、订单按规转派等功能,向市民提供联合电召服务。同时,现在正在建设出租车监管信息平台,落实出租汽车企业的主体责任,实现全市出车率、电召率、投诉率、违章率这几个重点的行业运行指标的全面监测,实现对出租汽车企业的考核及监管。

在停车管理上实现了停车基础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推进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示范工程,在东城、西城、朝阳三个区进行试点,并且现在已经组建了全市的停车管理中心。同时在CBD、金融街、西单商业区等重点区域建立了停车诱导系统。

而公共自行车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公租自行车让老百姓在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得到方便。整个系统已经开始试运营,现在投入的自行车总量达到14000辆,已经在东城、朝阳等区提供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后续会在丰台等其他几个区大面积铺开。同时制定了《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经营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为了监管运营企业的运营行为,还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统计评价系统。

另外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北京市依托交通部信息示范工程建设了东直门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平台示范工程,通过该平台实现枢纽集约化管理、应急处置的集中控制,便捷化乘客信息服务。提高了枢纽运行换乘效率,以及枢纽信息服务水平等。

在电子支付和电子收费领域,一个是市政交通一卡通的推广,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和部分出租车及停车场,累计发卡量5000多万张,日均刷卡量1500万次左右。另一个是ETC不停车收费系统,覆盖100%收费站,建有412条ETC车道,用户已超百万,平均通行比例达到30%,高峰时段主要收费站点接近50%,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实现联网不停车收费。

大智慧

而把这领域串联整合在一起的便是有北京智慧交通神经中枢之称的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

TOCC是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协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的初衷就是要促进北京市交通发展模式从各行业独立运行向综合协调转变,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北京对TOCC的定位是“四个中心”——权威、全面、实时的交通数据中心,交通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中心,多种交通方式的运行协调中心,以及统一对外的综合交通信息中心,实现运行监测、协调联动、决策支持与信息服务。

“从建设情况来看,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整合接入行业内外的27个应用系统、6000多项静动态数据,6万多路视频,这些视频系统都是我们跟交通相关的各部门历年来建设的,我们实现了统一的接入。目前静动态数据存储达到10T以上,每天数据量达30G左右。总体来看,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对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监测的条件和能力,也为下一步构建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协调体系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张可表示。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范文6

我国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峻,以及高端人才短缺等挑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全面振兴,以旨更加有效地为各个领域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装备及其服务的保障。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正是有基于此,各地都把发展高端制造业作为“强省兴市”,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目标诉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五个细分领域。未来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达到15%;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带动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发展动力十足,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新增长点,但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快增强,特别是在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运行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包括(1)部分装备行业核心技术过于依赖国外;(2)基础技术、基础机械和基础元器件发展滞后;(3)有些装备市场仍以外资企业为主导;(4)部分行业在软硬件方面与发达国家“落差”较大;(5)装备制造质量水平、技术水准、劳动生产率,以及作业技能与先进国家业界相比“差距”甚大等。

纵观上述问题,其中多数是客观存在的,且予以突破与改变,是需要综合实力作依托与支撑,并需要时日的;然而,装备制造加工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准、劳动生产率,以及作业技能的“差距”,是可以且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予以缩短的,综观今日中外装备制造的整个要素环境与过程,“硬件”、“硬实力”,已经相差无几,主要是“软件”、“软实力”,关键是掌握与操作装备制造人的综合因素及其技能,此间的“反差”,还十分明显,例如:在高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方面,美国大约是中国的3.7倍;又如:在发达国家,一个工人可以凭借机器人或者自动生产线,看护数十台机床,而在中国则是数个工人围着一台普通的机床“团团转”等等,这其中的效率差距不言而喻。因此,加快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加大在线工人的职业与岗位培训,增强劳动力素质与作业技能水平,对正在全面推进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来说,可谓:迫在眉睫。

正是有基于上述,专致于产业经济领域岗位与职业智能化、数字化情景模拟高端培训的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作为,积极聚焦国家及各地倾力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一流专家,集成优势资源,率先研发且创新构建国内首个以定向定标培训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线、在岗员工为主体目标诉求的,具有指标示范意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情景模拟技能培训中心,以旨全力打造“中国版”装备制造智能化培训港。

以“景业崇德、格物致知”,为企业机构发展理念的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职业教育、引领专业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师资培训服务15年,是国内专业从事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型+专业型”培训机构,是国家“双软”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已于2014年2月成功挂牌上市;上海景格凭借其优势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为国内外职业教育机构(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师资培训、专业课件合作开发等方面的服务,为职业院校提供专业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包括:仿真教学软件、虚拟实训软件、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管理平台、考试系统软件、实验实训设备等;多年来,上海景格相继为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提供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培训资源建设、培训课程开发和校企合作咨询管理服务。上海景格的合作伙伴遍布中国、香港、台湾、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安哥拉等12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数量逾3000多家。以下是上海景格构建与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情景模拟技能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景格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的整体构架。

一、“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的中英文标准冠名

1. “国家装备制造业(上海景格)智能化培训港”;

2. “国家装备制造业(上海景格)智能化培训营;

3. “国家装备制造业(上海景格)智能化研修中心”。

二、“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聚焦的主要产业领域

“景格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首轮开设的高端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聚焦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智能化农业装备、机器人制造业,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等国家与各地急需的先进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域。

三、“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

“景格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提供的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服务功能:一是为“中心”重点聚焦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门类中的各道重点工序与各个关键岗位及其员工,提供智能化与数字化的作业技能培训;二是为“中心”重点聚焦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门类所制造装备的使用企业及其员工,提供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在线在岗操作技能培训。

四、“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开发的主要培训产品

“景格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为“汽车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智能化农业装备、机器人制造业,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域,提供的主要系列培训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其中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汽车制造业/方面

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汽车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

2. 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新能源汽车维修等。

(二)机械加工制造业/方面

1. 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等;

2. 数控技术应用、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等。

(三)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方面

1.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维护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等;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等。

(四)轨道交通制造产业/方面

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

2.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维护专业等;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等。

(五)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产业/方面

1. 通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2. 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五、“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提供的智能化培训模式

为了满足且确保“景格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首轮聚焦的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需要的目标诉求,“中心”正在邀盟业内外专家,加紧分门别类地设计开发智能化培训模式,现将“中心”已经成功开发,且已在“汽车制造”与“工程机械制造”两个产业领域在线实施运营的智能化培训模式,简介如下:

(一)汽车制造业智能化培训模式

1. 网络培训课程定制开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愈发成熟,国内外的整车企业对网络培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愈发地提高网络培训课程存在着覆盖面广、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场地及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等优势,“景格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已经帮助BMW等国内外整车企业开发了众多的技术及非技术类WBT课程。

2. 整车虚拟实训系统开发 整车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利用对整车的真实三维建模,采集车辆真实数据,建立起虚拟的实训环境,能够帮助整车企业解决员工的初级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培训效率。景格从2008年至今,已经陆续帮助长安铃木、上汽集团等国内外整车企业建立起整车虚拟实训系统,提升了企业的培训效率,节省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3. 生产线工艺流程培训 通过视频、三维、FLASH等表现手法,让企业生产线一线蓝领员工在实际上工位之前,预先了解到企业内部每一个工位的操作内容、技能要求、劳保知识等一些有用的技术知识,帮助企业缩短员工岗前培训时间,节省了新员工从进入企业到实际产生生产价值的过程,变相地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二)工程机械制造业智能化培训模式

1. 工程机械数字化培训资源开发 采用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人性化的视觉设计和交互体验,基于科学的教学培训设计理念,为全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开发工程机械维修技术、工程机械售后服务 、工程机械制造生产线的培训课程(WBT)、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等数字化培训资源。其优越性不仅仅表现在节省资源、节省资金、节省场地、节省能源等方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发挥着实物培训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如危险性实验实训、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破坏性过程、微观过程观察等。

2. 工程机械数字化培训资源开发 针对职业能力培训特点的数字化网络培训及学习平台,在完善培训的功能外,更增加了交流、协作、评价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强大的易用性和丰富的功能模块,使讲师可以有效地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制作网络课程、管理课程、创建和布置作业、在线考试和加强协作学习。使学员可以轻松学习、快乐交流、热情参与,帮助企业实现网络培训的实时控管和提升,更富乐趣、更有效果,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 工程机械模拟器开发 景格以高度仿真形式实现培训内容硬件装置与软件系统的交互操控。通过结合三维虚拟场景,运用真实的操控装置实现实验实训项目在模拟工作环境内的实时仿真操作,有效弥补了真机训练时间不足、场地受限的缺陷。让学员在安全、环保、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机械操作的技能技巧,为快速熟练学到真机实机操作技能奠定了基础,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智能化培训的主要平台

作为综合性与系统集成型的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培训中心,“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将由以下六个“智能化培训平台”(或“功能载体”)构成:

(一) 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政策信息服务平台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家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制定请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支持与产业导向政策,因此,作为“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来说,首先应该构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其对内对外的双向功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对内/第一时间汇集与掌握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导向政策(或“法规”),有利于“装备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在设计开发培训课程与服务项目时“接天线、取名分、占先机”;对外/在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使用高端装备企业,提供“智能化技能培训”服务的同时,还能为相关企业提供“产业政策咨询服务、产业导向服务,以及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等增值服务,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功能模块”系统集成港

“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将由若干个“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模块”组成,以旨打造成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智能化培训系统集成港,其中包括:“汽车制造业智能化技能培训功能模块”、“轨道交通制造业智能化技能培训功能模块”、“工程机械制造业智能化培训功能模块”、“农业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培训功能模块”,以及“机械加工制造业智能化技能培训模块”等,每一个“培训模块”,都配置本“培训模块”周边系列培训服务配套系统,以形成一个个独立运作的技能培训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载体。

(三)国内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信息情报支持中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与前沿技术的不断导入,高端装备及其制造技术也将不断优化与升级,与此同步,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制造技术水平与技能培训水准,也将推陈出新,不断进步。因此,应用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设置,在“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建立“国内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信息情报支持中心”,是必要的且是必须的。因为,通过“信息情报支持中心”,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与掌握,以致导入与引进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技能培训”信息、方式,致使“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实施的“装备制造技能培训”解决方案,始终与国内外前沿、一流的“装备制造技能培训”水平保持同步。

(四)“国内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教研交流中心

加强业界教研交流,是提高教学水准与质量的主要途径,“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技能培训”亦然。“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旨在建立的“国内外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教研交流中心,其主要功能有二:一是,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界的教研培训互动交流,取长补短,集成优势,充实与完善技能培训内容、调整与改进技能培训方式、优化与提升技能培训质量;二是,通过“教研交流中心”的平台,为国内的同行业界,特别是为中西部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相关的“装备制造业技能”培训机构;同时,为这些地区的“培训机构”培训“培训管理与实操人才”。

(五)“高端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平台

“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除了担负“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人才”正常教学培训任务之外,还积极作为,主动承担“高端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的推荐与交流工作,“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旨在建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1)对优秀的技能培训人才进行表彰,并向技能培训人才的输出企业进行通报;(2)设立“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奖励基金”,对在“技能培训”中,有创新实践,特别是有独到创见的技能人才,除了及时总结他们的作业操作法,还视创新创见的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3)建立“装备制造业优秀技能人才信息库”,对有意邀盟与受聘的企业, 以及技能人才,提供交流服务的机会与咨询服务的平台。

(六)高端装备制造业职业技能鉴定咨询和考核服务平台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格装备制造智能化技能培训中心”,作为上海乃至国内装备制造业界的首创之举,上海景格完全可以通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国家先进与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及考核主管部门的权威认可与授权,以获得为国内参加不同级别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人员),提供“报名、培训、考核,以及发证”等“一条龙”服务的名分与资质。

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与授权的装备制造业/职业鉴定咨询和考试发证服务平台,其专项的服务内容包括:汽车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数控机床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与操作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港口机械制造与作业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模具加工情景模拟/技能培训及考核等。

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与授权的装备制造业职业鉴定咨询和考试发证服务平台,其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部级先进制造装备情景模拟/技能培训网络学习平台;部级先进制造装备情景模拟/技能培训考核中心等。

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与授权的装备制造业职业鉴定咨询和考试发证服务平台,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各类在线在岗从业技能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