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范例6篇

城市与环境

城市与环境范文1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建筑与城市环境”,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沈迪主持,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严鸿华为大会致辞。主论坛上,五位知名建筑师、文化艺术学者,结合多年来在城市建筑文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带来了精彩激昂的主旨演讲。

作为本次论坛的第一位主旨发言嘉宾,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以“建筑与城市文脉”为题,通过一则丰县迁址的故事开篇立论,明确了“建筑也许可以照搬,但文化不能移植”的思想。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国亮在会上代为报告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唐玉恩关于“传承文化的创新”的演讲。其中他着重介绍了“上海图书馆”、“绍兴博物馆”和“和平饭店北楼的保护与扩建”三则案例,并借此强调了建筑创作必须基于文化传承的理念。

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教授常青就一个悖论、两个事实、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分享了他对“建筑本土化的风土背景”的研究,并按语言、降水线、地质等标准对中国的风土做出区划。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总院首席总建筑师汪孝安,在讲话中以朴实的语言和贴切的案例为现场嘉宾解读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既包含文化层面,也涉及节能环保等环境问题。

作为主旨演讲环节的压轴嘉宾,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从人的角度谈起对城市身份的认同,在之前四场演讲的基础上重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许江以“城市这种‘群’”为题的慷慨陈词句句深入人心,赢得掌声阵阵。

为贯彻和落实首届论坛上关于“促进跨界交流,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推进论坛建”的倡议,本届大会正式成立了UACF论坛组委会,即UACF城市建筑文化论坛组委会。成立仪式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长福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郑重宣布组委会正式成立。他明确指出,“UACF组委会须始终贯彻城市建筑文化论坛的精神和理念,努力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致力为实现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做出贡献。”

随后,组委会分别为组委会成员颁发聘书,其中理事会理事长一职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鸿华担任;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吴之光、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桦、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被任命为理事会副理事长;理事会理事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长福、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等院校代表,以及华东六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共同担任;郑时龄、葛剑雄、齐康、钟训正、戴复东、程泰宁、魏敦山、吴建中、蔡镇钰、邢同和、王建国、沈迪、吴长福、唐玉恩、汪孝安15位建筑界大师、院士、知名建筑师被聘为组委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随即,UACF城市建筑文化论坛组委会第一次会议也在当天召开,30余位成员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会上讨论并通过了组委会章程,明确了组委会下设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职责和义务,并初步制定了后续相关工作内容。

为扩大论坛影响,真正提供一个开放的跨界交流平台,论坛在下午同时开设了三场圆桌对话,每场分别邀请到十余位来自建筑高校、国有大院以及民营单位的重要代表,就“建筑与城市生活场景的关联性”、“建筑与历史文脉环境的关联性”和“建筑创作机制与原创力的关联性”三大议题同台交流、互换思想。在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系主任张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总院院长张俊杰分别主持的三场对话中,嘉宾们各抒己见,他们深刻的剖析和独到的见解不仅让参会嘉宾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现状、意义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国建筑文化的决心。

城市与环境范文2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be accelerated ceaselessly. However, in th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 Our country city due to improper handling, infra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wait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city planning of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proceed, analyzes current our country cit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China'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 city to change proces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要关注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和越来越光鲜亮丽的城市建设,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比较薄弱,首先,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其次,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有,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远性。最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使得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建设不能随着更加完善,造成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合理解决等等现实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的各种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更为凸显,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更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城市规划工作做不好就会加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环境污染,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增强、噪声污染更加明显。当环境问题发生了恶化再想怎么去解决城市问题,则就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也不是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把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纳入考虑的范围内,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首要环节,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城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下形成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人均GDP保持着8%的增长速度,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等等,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

首先,水污染问题严重。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其次,大气污染日趋恶化。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交通、燃料等产生的有害气体,一些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建筑物有腐蚀性,损害农作物,更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全球来看,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再次,固体废弃物的泛滥。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泛滥成灾,不能及时的处理,不仅不利于城市环境卫生,侵占土地,更加剧的传染疾病的机率。从整个生态系统看,也将加剧水体和大气土壤的污染。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已泛滥成灾。

最后,城市中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污染,那就是噪声污染问题。城市越来越发达,其中的工业、交通、娱乐等各项事业比较健全,噪声也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不可不说的问题。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三、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发展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轨道。因此,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成为我们接下来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期考虑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在规划工作开始之前,就应总体了解城市环境实况,考虑具体城市的具体环境保护工作。从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到社会环境,例如,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还有城市的污染产生与治理状况等,这是都是城市规划必须要研究的资料。

城市与环境范文3

关键词: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居民生活垃圾;城市大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城市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如何建设一个清洁、高效、健康、环保的城市社会?众所周知,主要的城市居民的环境问题如下: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大气污染严重、如何清洁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等。以下将分别详细的介绍这些问题,在城市环境中的危害与防治,通过这几个重要方面的突破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的新旧处理方式对比 

居民的生活垃圾若处理的不当,其间所含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大概通过以下途径污染环境:对土壤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垃圾的处理方法分为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在目前尚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情况下只有将垃圾混合填埋,即使今后有条件将垃圾分类处理后,仍然有部分经减量、缩容后的残余物和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需要填埋。这些方法在固体垃圾处理的方面发挥过重大的功效,但是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环保,迫切需要可以再利用的方法。随着科学激技术的发展,垃圾已被证明具有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价值。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着手研究垃圾资源化问题。到目前,西欧各国垃圾资源化率已超过50%。通过高温、低温、压力、电力、过滤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垃圾进行加工,使之重新成为资源。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才刚起步,需要提高人们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垃圾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现阶段通过裂解的方式生产液态燃料,塑料废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水泥、化肥编织袋、餐盒以及食品包装袋等。以这些垃圾中的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为原料,可用于生产液体燃料,生成烃类物质,然后再经分馏分离出汽油和柴油。 

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 

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大气污染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一种情况确信无疑,那就是近些年来,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破坏都证明了与气候有关,此外,城市环境中工厂废气导致酸雨、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等等严重的威胁了城市人口的身体健康。 

大气污染的治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理解是从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第二种理解是指治理,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将污染工艺更换为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废弃物或者有害物质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到环境前,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是降低它们的危害程度。 

四、生活用水与工业废水的处理途径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种污水的总称。其中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相对于工业废水来说,生活废水比较好处理,但是工业废水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不易降解和净化,危害性非常大,已经成为城市废水的主要来源。目前就其处理历程来看工业废水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废水处理通常是物理方法,主要目的是清除污水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组成装置有格栅、沉淀和浮选等步骤。格栅出去了大半的悬浮物质,然后沉淀步骤去除砂砾状细颗粒物质,而对于比重较轻的油性颗粒物质,浮选法比较有效。 

二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把废水中呈胶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除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降解成简单的物质,这时二级处理中的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的基础主要的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过滤法。 

经过二级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水体,其中还是含有不同程度地污染物。必要是,仍需要采用多种的工艺流程,如曝气、吸附、化学絮凝和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氯消毒等,作为水体的深度处理和净化,这个过程是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对于城市污水的问题来说很重要。其中的工艺包括悬浮固体物的去除、可溶性有机物的去除、可溶性无机物的去除、氮的去除重金属的去除。 

五、总结 

城市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城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污染方面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近些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视觉污染等。当然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还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因饮水不洁而死,污水和国体废弃物还会造成土壤及其它污染,引起不止是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是社会方面的问题。所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升温,成为了人类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

[1]梁爽,姜楠等.城市水源地农户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

[2]李莹,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城市与环境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 this paper is elaborated mainly from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city use andpolluti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city use and pollution statu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city basiccountermeasures.

keyword :city environment; groundwater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保护水资源越来越受重视。我国城市水污染严重,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也会对整个城市的环境产生影响。

二、城市环境与水环境的概念

水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大,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不仅造成水环境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与水环境

城市水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等以河流为中心的多种水循环存在。河流是水循环体系中的一个要素,由其空间功能、生物功能和水环境功能这三个具有互补关系的功能组成,是城市环境的重要一环,在城市中起着综合功能的作用。

在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必将进一步加快。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任意排放,不仅造成水环境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同时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为了确保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水资源的管理,逐步从防洪、水资源利用量的管理向水质管理、空间管理和生态体系的保护等综合的管理发展。在这一转变中,以恢复丰富、优美、清澈的流水为目标的水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大课题。

2.我国城市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位居世界第 109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缺水问题还将进一步凸现。

与此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据统计,200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537.0亿吨,比上年增长2.4%。目前,全国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到31%。全国 95%以上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已受到严重污染。苏锡常和杭嘉湖地区城区河道水质均为 V类或劣于 V类水,海河和辽河流域、山东沿海诸河,约有 50 %以上河段水已不符合农灌标准。水源污染造成农作物减产、水产养殖受挫、工业效益降低、居民饮水困难、粮食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增高、居民癌症和肠胃病等流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自来水制水成本逐年增高等一系列后果。

21世纪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高度城市化时期。我们必须开拓城市规划新思维,把水污染控制问题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来研究,引导正确的城市化方向和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创造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三、我国城市地下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现状

据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统计,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以山西阳泉市为例,根据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地下水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全市21个监测站井中,符合Ⅰ-Ⅲ类水质的井有5个,占监测站井总数23.8%,符合Ⅳ―Ⅴ类水质的站井16个,占监测站井总数的76.2%.[3]地下水总硬度以及地下水中的硫酸盐、硝酸盐、有毒物质(主要是氰、酚)等污染物明显超标.我国南方城市的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相对北方来说,地下水水质恶化程度较轻,在主要城市中仅成都、贵阳、安顺、昆明等4个城市存在硝酸盐急剧增长的趋势。

大量开采地下水,虽然增加了我国城市地区供水量,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突出表现在过度开采引起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危害,以及污染状况严重引起的疾病流行、可供水量减少、经济损失巨大等不良影响,尤其污染现状更加不容忽视。

我国城市地下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重于南方城市。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对全国 75个城市地下水源调查表明,就有 41 个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北京,天津,沈阳,西安,太原等城市的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总硬度普遍升高。20 世纪 90 年代的调查显示,以地下水为水源的 18 个大城市中已有 17 个受到了污染,河北省地下水污染面积达391.97km2,太原市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源数占 7.2%。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相对较轻,昆明市2000年地下水检测结果显示水样总合格率为57.25%,少数地区仍保持良好地下水水质,如深圳市宝安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显示其地下水源大部优良。

四、城市地下水污染途径

城市地下水资源受污染的途径很多,主要是生物性污染、化学污染以及超量开采引起的盐水入侵,其污染来源也很广泛,包括生活污水、工业三废、农药化肥、城市垃圾、粪便及海水等.以下分述之.

1.城市近郊的污水灌溉及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会引起地下水污染使用化肥,尤其是为获得高产,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氮的化学肥料,结果造成的污染更加严重.在含氮的肥料与土壤作用的过程中,氮的利用率为30%―60%,凡是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未被根层土壤吸收、吸附、固定的氮化合物(以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O3―N的形式存在)就会向下渗透转入地下水,使水体受到污染.

2.任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污染地表水而导致地下水受污染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表水体的污染极易导致地下水的污染,特别在土层渗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往往较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大面积的地下水受到污染.目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已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工业废水污染占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氰、砷、铬、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据统计,1999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量为197亿吨,占总排放量的49.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全国78%的河湖水体和85%的城市附近水域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水的污染进而影响了沿岸地区地下水水质.著名泉城济南市就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地下水污染事件.当时,严重污染的护城河水通过干涸泉口进入含水层,使岩溶水质恶化、细菌数超标和铬含量剧增,造成了严重后果。

3.城市生活垃圾也会引起地下水污染

我国人口众多,居民的生活垃圾数量很大.4亿多城镇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1kg计,8亿多农村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每天约产生90万吨生活垃圾.目前,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在城郊和乡村露天堆放,其渗漏液会渗入地层并污染地下水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饮水和农产品安全。

4.海水倒灌引起的地下水污染

沿海地区的地下水与海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过量开采地下水,往往会造成海洋咸水向沿海淡水层区域方向移动,即“盐水入侵”.我国有大陆海岸线1.8万km,目前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约有1/6的海岸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

省,总入侵面积达1000km2。

六、城市地下水污染的基本对策

地下水污染的严峻现实,要求必须明确和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即既要积极治理现存污染,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同时又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新污染产生,以全面保护地下水资源。

1.积极在公众中加强有关地下水资源知识的教育,树立节水观念。由于人们思想上存在一定误区,把地下水资源认定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忽视保护和节约,导致地下水严重污染和浪费,所以要在全社会普及水资源知识教育,使公众真正认识到水资源对今世后代的战略意义,牢固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中设置相应内容,从小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及通过高等教育培养有关专门人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揭露和批评对水资源的破坏行为,鼓励和表扬保护节约行为,鼓励公众对破坏现象进行监督;对凡是从事生产、存储和运输活动及其产品可能成为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源的工矿企业,更要让其认真了解地下水污染付出的代价,促使其采取步骤逐步减少污水数量和强度,并为污水处理和改善环境制定长期治理规划;规划和建设决策者由于其职责权限所致,对地下水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育也是刻不容缓。

2.完善有关地下水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以及《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定》、《城市供水条例》等都规定了有关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但是一般都把重点放在地下水水量的保护上,而对地下水水质的保护则涉及不多,并且规定得比较原则。因此建议出台专门保护地下水水质的法规,尤其重点加强对规划和建设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同时,由于各地区水文情况的差异,不可能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水平保护地下水水质,所以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当地地下水保护标准。而这种标准应当取决于:地下水储量及其对污染的脆弱程度;可开发的地下水资源量;该地区当前的和今后预期的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标准也应不断变化调整。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搞好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

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程度是受含水层易污染程度控制,而流入含水层的污染物质的类型、数量和位置,则可能是由土地使用活动决定的。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中,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与城市职能和性质无关的工业,尤其可能造成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企业,一律不准进入市区,已经在市区的要逐步搬迁出去,大力发展卫星城镇和郊区工业;对划定的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卫生防护带要严格管理,对化工、采矿、电站、养殖等企业要严格选址。

4、减少地下水的消耗及补充地下水:

当河道水位高于河道岸边地下水水位时,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要求对河道的水文特性和河道岸边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年内河水补给岸边地下水的河段和时段,逐河段进行年内各时段的河道渗漏补给量计算。对于那些汛期补给地下水、汛后排泄地下水的河道或河段,若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则将两者的差值列入该河道或河段的渗漏补给量中;若排泄量大于补给量,则将两者的差值列入该河道或河段的排泄量中;若补排水量大体相当,可不进行该河道或河段的渗漏补给量或排泄量的计算。要求将跨水资源一级区调水形成的河道渗漏补给量单独列出。

基础建设中加强计划调节和审计其规模以控制区域性的自燃排水的减少,以减少有组织排水的增加的;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地下工程施工措施有一项是降水法,将地下或浅表水抽出排放,是可以引起区域地下水位降低的一种问题。故:对于施工方法严格审批及监督,尽量避免局部降水波及整个区域地表水、浅表水及地下水的无意义损失(如:楼宇的降水法施工可以考虑以地下防护连续墙做维护结构加以基础处理的其它方法辅助减少降水的消失水资源);尽量减少地面的覆盖率或找出一种透析不可逆的建筑材料、方法及手段替代在这种混凝土密实覆盖方式,以减少有组织排放雨水增加绿地。

例如, 200QJ32-26/2水泵每小时降水排水32立方,一个月抽水量=24×32×30天=23040立方,如果30台共抽地下水:691200立方,这些水基本排入城市管网。如果一个城市有十几个在建项目就相当于抽走一个地下水库。回补这些地下水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在降雨量多大、渗透量多少、多少年才能达到人类自然生态。

七、结束语

加强可持续发展是基本国策,我们应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张华庚.浅谈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05):24

城市与环境范文5

影响现代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城市形态、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随经济的发展、人口剧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城市垃圾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环境质量不仅是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的前提,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被垃圾包围的不利局面,现有的城市垃圾是把危害转稼给城郊和乡村,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随着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垃圾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垃圾已开始威胁到水源、土地,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大部分城市垃圾还没有做到无害化处理,更谈不上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垃圾的处理多以卫生填埋、堆肥等简单处理,一些小城市没有把环境卫生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城市没有环境卫生规划,人们对环境卫生规划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垃圾的处理选在郊区大坑简易卫生填埋。

2、环卫设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环卫设施落后,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机械化程度低,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3、没有垃圾有效处理技术,并且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队伍。

4、环境卫生管理手段不完善,居民环境意识差,缺乏良好的社会公德观念。

环卫事业发展缓慢,制约制度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卫生事业仍然是计划管理体制,没有市场机制。

2、环卫事业资金完全靠政府投入,不可能满足人们对垃圾无害化再处理等要求。

3、没有与环卫事业相配套的相关产业,不能满足社会

日益增长的环境意识要求。

环卫事业要健康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必须要有近期、远期的环境卫生规划,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相应的环卫产业满足城市发展要求。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础工作:

1、发挥政府职能

环境卫生规划是政府行为,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理实效的环境卫生规划可以净化、美化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良好的卫生民惯,从而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因此,环卫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环卫规划的实施完全靠政府和群众的统一认识,政府通过立法、检查等形成监督管理,居民自觉响应政府号召,把自我生存环境建设好、管理好。

因此,要积极倡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垃圾处理、人人有责”的观念,鼓励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市民的环卫意识。2、实施市场机制,完善价格机制,发展环境卫生产业

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和有害物质大量增加使垃圾危害增大,必须增加环境卫生产业投入,完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很多中小城市环卫事业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管理体制的水平,完全靠政府投入负担很重,我们应加大全市环卫工作全面的综合管理,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对卫生有偿服务费、排放费、污染费等相关费用的收缴力度,预留环卫事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措施,把环卫科技工作做好,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用科技振兴环卫事业。

完善城市环卫规划

城市与环境范文6

关键词:生态要素;建筑形态;建筑环保与节能

1从生态要素到建筑设计:对建筑形态与外观的影响

建筑出现伊始,无论“穴居”或“巢居”,都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人类的庇护所,却时时刻刻体现着与自然的交流和对话。生态因素对于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阴影、降雨、水文、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参与了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方方面面影响着建筑的功能和外观。

建筑不是大地的“领主”,建筑的造型语汇是自然风景的直接反映,任何建筑最重要的关系是与自然的协调。建筑的形式、布局、室内外空间组合应与不同时(季节、时令)空(场地)充分联系起来,力求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控制温湿度。

气候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设计师在了解建筑所在地区的温湿度、风力风向、太阳辐射、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后,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建筑体量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程度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架空等设计语汇。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纳阳为主,形成双层墙(窗)、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封闭等设计语汇。而对于温带地区,则需建筑空间具有可转换的灵活性,即空间有开与闭,内与外的双重性。中东地区传统的双院式住宅小而荫庇的庭院比大的庭院凉快,从而形成空气压力差,引起空气对流。即从小庭院(凉)到大庭院(热)的穿堂风,而两院间过道中的水槽又可以冷却微风。

土地是建筑的载体,建筑适应于土地成为其存在的条件。土地通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影响着城乡、建筑的布局和形态。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的影响着城市布局与建筑形态。在中国陕西、甘肃、山西等黄土高原地区,窑洞作为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既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又体现了独特的地质特点。黄土高原的条条冲沟,块块坡地上挖掘而成的黄土窑洞,既不占耕地,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冬暖夏凉,适于人们的居住要求。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延续。地下空间的开发是对土地的创造性利用,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还意味着较低的运营费用和能源消耗。中国古老的“覆土建筑”——窑洞就是早期开发地下空间的居住地设计。

自然界为建筑的营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一般建筑通常采用当地资源:木材、石材、土等等。北京的紫禁城、雅典卫城、福建的客家土楼分别是由这三种材料建成的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植物材料可以利用。芦苇、麦秸以其柔韧的特性与黏土结合在一起制成土坯砖,可砌筑既坚固耐久又保温隔热的建筑材料,在许多地区。茅草是很理想的屋面材料。在非洲的有些地方,甚至用牛粪作为屋顶的覆面材料。竹子的应用就更为广泛了,既可以直接用作建筑的结构材料,也可以加工成各种构件。

2从建筑运营到生态环境:建筑环保与节能两重性

作为城市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其内外部的物流、能流、信息流的利用效率和程度关系到城市代谢质量水平。建筑从建设到使用需要不断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消耗地球资源,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欧洲,约有半数的能源消费被用于房屋的建造和维护。可以说建筑对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有直接的影响。而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生态因素建造房屋。既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运营时所需的能量损耗,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避免污染环境。下面就从节能、环保两个方面分析建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2.1建筑节能:针对不可再生资源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全过程(从建设筹划、建设、维持到建筑拆毁全过程)能量及相关能量链的相对减少,它的根本是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的减少。

2.2建筑环保:资源可持续性,再生性利用

建筑环保是指:建筑全过程对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相对小的影响,它的根本在于自然资源可恢复性和再生性地利用。

环保比起节能的分析要复杂得多。环保更像是平衡,一种对于自然大系统的平衡。我们不能只建立在一个房间、一个房子、一群建筑的范围来分析是否环保,很多所谓环保房子是对大环境平衡的破坏。比如大面积推广雨水回用和过度抽取地热(且不说热水是否得到100%的回灌),都会使得地表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发生改变,都是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一种建材是否环保,也不能进行绝对的判断,比如木头、石头是环保的,塑料是不环保的。同是取自天然的木材,过度砍伐和森林自然代谢,或是可恢复性砍伐,意义和性质将是完全不同的。

请看下例:“石材向来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列表里绝对没有它,因而只要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石头在建筑中的使用一定是环保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得出如此数据;买下一座山,山体上可用矿带只是一部分,或是极小的一部分,20%以上的算是好矿山了。采矿的普遍办法先是从山下的石材加工厂修一条简易公路通到山上。然后炸山暴露矿带,通过进一步爆破形成作业面,最后可供真正开采的仅仅是矿带的30%~40%。开采通过火焰切割机进行(烧柴油形成喷射火焰),切割下来的石块够得上荒料标准的,由大马力柴油卡车(多为进口)运下山,这样的荒料占矿带的1%~10%。荒料到了加工厂,要通过大砂轮锯的切割形成板材,砂锯片一般2至3公分厚,板材也是2至3公分厚,因此出材只是原有荒料的50%。这些石板还有根据建筑师的风格设计进一步加工,加上运输和施工的损耗,铺在地上、挂在墙上的也就60~70%。按照以上的步骤列成山体利用率的算式;20%×40%×5%×50%×7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