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管理范例

城市生态管理

城市生态管理范文1

“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并不是生态城市和旅游城市指标的简单相加,而需要在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的总体指导思想下构建城市的生态建设指标体系。通过对国外优秀的生态型旅游城市的研究,如威尼斯、日内瓦、堪培拉等,总结出它们在规划建设方面考虑的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和空间的开发与管理;旅游要素与其他要素空间的合理组织;城市产业结构的生态性;优美的城市环境;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公共设施的供给量与配置的完善程度。这些能作为我国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的借鉴因素,而观光性、生态性、可持续性是构建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的要求。

二、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管理方法

由于城市旅游业的兴起,关于城市旅游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已经颇多,主要从指标体系管理的目标、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管理目标

“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或保持旅游所带来的最小成本和最大经济效益的平衡。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以下三个子目标。

1.旅游体验目标。旅游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旅游者需求的满足,所以为旅游者创造第一手的、参与性的、启迪性的旅游体验经历,是城市发展旅游活动的前提。

2.经济效益目标。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初衷就是谋求经济利益,如果不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则不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很难为城市环境的保护带来有力的支持,更不会对城市有更多的经济补偿。

3.生态保护目标。生态环境是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载体”,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敏感于生态进程,必须使旅游介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旅游管理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与获取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管理目标来对待。

(二)管理原则

1.量度依赖原则。“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管理是依赖于“量度”的管理,将量度标准与管理手段相结合,避免旅游管理始终停留在概念化、观念化的层面上。此“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中的量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2.政府介入原则。由于“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中许多指标将限制许多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因此若要使该指标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由当地政府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将其纳入当地旅游法规的范畴,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信息传播原则。“城市旅游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有效实施,与旅游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环境保护意识息息相关。政府、公共组织、学术界等需要担负信息传播的责任。传统的城市旅游开发和发展,在满足旅游者旅游体验需求的同时却忽略了满足目的地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的要求,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业生态建设的量化指标体系对城市旅游的开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是规范和引导城市旅游开发,保护目的地生态环境;二是规范城市旅游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三是提高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增加旅游业科技含量。

三、总结

城市生态管理范文2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建筑;施工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渴望亲近自然,享受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而言,生态园林是他们亲近自然最为有效和便捷的途径之一。因此,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有了如火如荼的发展。然而,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施工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化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是本文需要探讨的课题。

1城市生态背景下园林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园林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园林工程建设具有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是城市的“呼吸机”。然而,如果园林工程的规划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作用就难以得到发挥。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一些施工企业不考虑实际情况,追求城市园林宏伟壮观、色彩丰富的视觉效果,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刻意打造大型人工水体,不仅提升了工程难度,延长了工期,还导致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这一行为违背了生态园林建设的初衷,需要进行纠正。

1.2施工管理不够系统化

园林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其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比较特殊,但是二者的基本施工流程是相似的。然而,目前园林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发展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施工管理效率受到影响。施工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体系,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对施工管理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1.3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构建健全而完善的监督体制,对各种施工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也是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监理单位在目前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不可缺少,它可以有效保证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对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影响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生态园林的发展刚刚起步,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导致在监督过程中难以发现在工程施工的各项问题,无法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

1.4具体施工行为存在问题

完成现代园林建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园林施工行为。施工行为的合理与否影响着园林施工的管理效率和工程建设的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施工行为存在问题,特别是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因此,必须对此重视起来,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2城市生态背景下改善园林建筑施工管理的策略

2.1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园林规划工作

要想充分发挥园林工程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首先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园林规划的工作,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护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保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具体的实地调查,了解城市特点和发展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主要位置,避免主次不分,过分注重形式美感而影响生态园林真正作用的发挥。1)在规划过程中,植被为主,造景为辅。根据实际情况将植被和造景进行有机结合,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发挥园林工程的最大化社会效益。2)在树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树种本身的美观性,又要将其与城市环境协调起来,同时还要考虑树木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特殊气候区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要首先考虑树木的实用性,使园林树木在减少恶劣天气的发生上发挥最大作用。3)外来树种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在园林施工中受到青睐。但是,为了植物的安全性,要协调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关系,避免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在外来树种的复杂管理上,避免不必要的病虫害。

2.2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制定施工管理计划要立足实际,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特点,并对施工成本、施工难度等各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注重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园林建设的工程效益。

2.3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规范施工

对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现场阶段和施工验收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体系,使得施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施工的规范性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要求,它不仅能够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还能保障园林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以国家法律、行业规范、企业制度为指导,加强施工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园林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2.4完善监督体制,保障工程质量

监督机构能够促使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因此,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是园林工程建设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有效保障。在进行监督工作中,监督机构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施工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防止返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理念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理念,生态化发展也是当今城市发展总的趋势。如何在园林建设施工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使其更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此,施工人员需要重视生态理念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措施将其应用于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好园林规划工作,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完善监督机制,解决园林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人们对和谐自然的需求,促进园林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海满.谈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注意事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1):14-15.

[2]雷藤.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5(3):230.

[3]石建增.生态园林施工中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6):180.

城市生态管理范文3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都市生态;问题

1引言

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出行能够提供更大的便利。而在实际市政工程建设中,也会对都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导致不良影响情况的发生。对此,即需要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做好都市生态问题的重视,从多方面入手保护都市生态。

2存在问题

在现今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有:

2.1生态理解错误

在工程建设中,部分市政管理部门虽然能够了解到都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但对于都市生态的概念却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并体现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还是存在较多的生态破坏行为,这也是导致生态问题发生的重点原因。如在道路路面建设中,大理石路面是目前经常使用到的材料,能够使路面具有美观、大方的特点,但对于该种建设方式来说,却能够在大地通雨水间存在隔离的情况,无法使雨水有效地渗透到地下,进而对城市生态产生影响。

2.2人文生态问题

在都市发展中,生态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生态方面,还体现在人文生态方面。在现今工程建设中,还是存在破坏人文生态的情况。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受到利益因素的趋势,存在盲目投资建设的情况,对于城市古城区、古建筑在保护上存在忽视的问题。其次,在普通群众当中,在人文生态意识上也存在较为淡薄的情况,进而对人文生态造成破坏。

2.3过分重视利益

在现今很多市政工程建设中,破坏都市生态的情况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即施工单位对于工程的经济利益重视程度过高,而因此对都市生态保护存在忽视的情况。在具体施工技术选择、施工方案确定中,仅仅对施工的效果、进度因素具有重视,而对于技术方案在应用中,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等则存在较大的忽视,该情况的存在,则会使工程在建设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3生态问题应对措施

3.1提升保护意识

为了对都市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保护,政府即需要能够从宣传层面入手,通过积极的教育、宣传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的居民能够参与到都市生态保护当中。就目前来说,很多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偏差,并因此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而通过适当宣传方式的应用,则能够使人们在接触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的情况下,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人人参与的情况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切实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3.2工程立项控制

在市政工程立项时,在对城市民生问题、经济发展情况做好考虑的同时,也需要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做好城市可持续发展情况的规划。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即需要能够从长远角度考虑,科学开展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在做好城市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做好雨水收集利用、景观绿化以及污水处理等工作,在积极建设生态市政工程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升地区发展环保水平。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也需要能够对城市发展同生态间的密切联系进行科学的处理,保证两者的共同进步发展。

3.3加强工程管理

在做好工程立项的基础上,对于工程管理当中的环境保护也需要引起重视,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在施工当中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为了避免市政工程同都市生态间形成矛盾,市政工程在施工准备中,即需要能够做好对于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在施工中充分的融入生态保护工作理念。作为管理人员,也需要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日常巡视以及检查力度,避免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于在施工中存在破坏文物等情况,在发现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在市政工程管理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与职责,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能够采取措施做好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要同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加强联系,积极听取专家给出的意见,之后再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进行施工,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工程施工前,也需要同当地的文物部门做好沟通,标识好当地的古建筑,并在施工中避开人文生态区域,为城市传统文化继承、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4做好项目管理

为了能够做好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市政工程管理也需要能够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的建立,在市政工程施工前,需要能够对工程做好分类以及综合评估工作,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就目前来说,市政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有城市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工程以及燃气管道工程项目等,其中,燃气管道、排泄水渠以及地下管道的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在施工中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如在施工当中形成的污水、粉尘以及气体等。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前,即需要能够全面评估当地施工现场,充分结合实际做好应对措施的制定,主要包括有施工废弃原料处理措施、城市污水排放措施以及粉尘处理办法等。在市政项目建设中,管理部门即需要能够充分结合施工方案做好工程项目监督工作,对工程项目在建设当中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对检查当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应对方案。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管理部门则需要结合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积极做好补救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4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都市生态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即需要能够积极转变意识,结合城市发展情况以及目前生态条件做好相关措施的针对性制定与应用,保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市政工程建设,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大春.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都市生态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45-47.

城市生态管理范文4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都市生态问题;建议

1引言

众所周知,生态问题是新时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城市化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然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都市生态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市政工程管理是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日益严峻的都市生态问题,如何做好市政工程管理工作,这是很多相关从业人员都在考虑的,同时也是本次研究的主题。

2新时期都市生态问题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得到了迅速的进步,然而与此同时,传统粗犷式管理模式也导致很多潜在的问题隐患出现。有些市政工程立项不够严谨,投资预算严重超出正常范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也没有做好材料节约工作,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最终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而粗犷式管理也很容易导致都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继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后续问题。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很难发觉都市生态问题所遭受的影响。然而这些问题却是实打实的存在的,最为突出的就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不成熟的市政工程却是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3都市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前文研究可知,不成熟的市政工程会对都市生态问题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难以逆转。都市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明知要破坏生态环境仍旧去破坏[1]。有些市政工程工作人员实际上是明白某些市政工程建设会对都市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依旧继续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这往往会给都市生态造成无可估量的破坏。当前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很多严重的都市生态问题,例如水污染、雾霾等等,这实际上就是由于改革开放初中期市政工程粗犷化管理的必然结果。时至今日,这些生态问题对都市生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②不知道破坏生态环境而去破坏,这种情况大多都是好心办坏事或者是无意为之。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素养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但是这却最终破坏了都市生态环境。不仅如此,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是为了面子工程而去搞都市生态保护,不仅浪费了不少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而有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过硬,在施工过程中也无意中破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在建设市政工程时,很多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工程的美观程度,往往都会选择设计某些只有美观效用的建筑,但是美观的同时却是生态保护能力的降低。有些工作人员过度使用花岗岩和大理石来提升美观程度,但是却降低了工程的排水能力。而有些工作人员为了美观大量引入某些具有观赏价值但却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这就导致后期为了维护而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无法起到其应有的除尘降噪功能。甚至于,有些市政工程只是纯粹的面子工程,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当检查过后就再也无人问津,最终导致大量的植物枯死,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市政工程造成人文生态的破坏也是很严重的,人文生态主要包括文物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而且往往是难以逆转。凡是历史悠久的城市都具有大量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却破坏了大量这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实在步入21世纪后,逐渐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也使得政府逐渐加强这方面的保护意识。但是我们仍旧要明白一点,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旧在破坏都市人文生态。究其根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工作的不利,政府部门是都市人文文化保护的主体,如果政府都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那保护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就是普通人民群众没有形成相应的保护意识,人民群众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者,没有他们的参与,城市文化遗产也就无法长久的保存下去。当前我国政府和平民都不具备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很多市政工程建设并没有切实考虑到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受于利益的驱使和自身的不专业,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都会造成人文生态的破坏。当年的圆明园修复工程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可是众所周知圆明园当年遭受八国联军侵华,最终被破坏殆尽。认为圆明园残骸实际上也是代表着一种文化遗产,一种激励国人不断努力奋进,从而不至于再次遭受列强侵略的精神[2]。也就是说,残骸的圆明园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圆明园,而修复后的圆明园这种效果却大打折扣。从这方面来讲,圆明园修复工程实际上也是在对人文生态的破坏,这是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破坏文化遗产最恶劣的一次。

4市政工程管理中都市生态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前文的研究指出了当前市政工程管理中都市生态问题现状及其原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4.1加强市政工程管理力度

在当前来看,市政工程建设其实并不是破坏都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但是市政工程管理却需要做好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确保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认为我国城市工程管理部门要完善现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要做好建设前规划工作,做好建设中保护工作以及建设后维护工作。在建设市政工程前,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分类工作,将市政工程可能会给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罗列出来,并且将其划分等级。对于那些可能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重大破坏的市政工程,要进行重点审核,只有当确认可以控制其对环境的破坏才可以正式投入建设。当前市政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园林工程、水电燃气工程等等,其中地下管道工程最容易对城市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在工程建设当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粉尘、废气和废水,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导致环境严重污染[3]。故而在正式开始建设前,相关部门要做好工程建设区域生态标准检测工作,同时预估工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如表1所示,这是道路生态问题分析表。此后要结合之前的评估制定出废弃物的处理对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标准。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也要做好工程建设监督工作,要检查市政工程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是否能够控制,并且采取针对性对策来解决。在进行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时,管理部门要评估好道路施工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点考虑这方面的内容,并且制定相应解决之策。在市政工程建设完毕后,相关部门要结合工程建设前生态环境状况和建设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结合数据分析来找出市政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状况。如果发现存在负面影响,要在第一时间做好补救工作。

4.2提升市政工程质量,做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关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提升市政工程质量,要做好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实际操作时,管理部门要结合其他部门共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确保做好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沟通工作,要利用环保部门专家的专业意见来改进工程施工,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这也可以显著降低市政工程影响都市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市政工程对政府工作质量的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4]。另一方面,管理部门还要做好和文物鉴定部门的联系工作,当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与古建筑产生交接时,尽量确保避免这些人文生态建筑。如果不可避免,也需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转移,从而确保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

5总结

总的来说,本次深入剖析了市政工程管理过程中破坏都市生态环境的危害和根源,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相信只要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加强对市政工程管理所造成的都市生态问题的重视,那么在不远的未来都市生态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赵玺.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4(03).

[2]吴微,郭映芬.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

[3]岳戎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7(50).

城市生态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0引言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设计已成为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园林的道路。一直以来,城市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景象,空气污染较严重,人们希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因此,景观设计要重视生态理念的运用,将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相结合,加快城市生态建设。景观园林生态设计理念对于保护社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倡导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理念,把社会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在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只有充分运用生态理念,才能保证资源消耗最小化,确保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整体效应,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1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各种生态系统,如植物生态、水文生态、环境生态、污染生态、森林生态、城市生态等,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系统理论与协调机制是景观设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随着景观设计与生态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在景观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世纪70年代前生态思想被纳入景观规划的框架。但由于没有通用的生态系统,因此难以将生态系统直接应用到景观规划中。在80年代,景观规划集中于以能源流和物质流为中心的空间构造,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景观要素(生态系统)与整体结构的关系,注重功能与景观变化,并迅速纠正了这一缺陷。景观生态学关注土地与景观,利用空间与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一定的美学效应,从而达到目的。景观生态学具有完整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需要任何外部细节。这种跨学科的整体性方法克服了城市与城市景观之间的传统差异,显示出协调的整体性。

1.1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性。根据生态美学设计理论,注重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改善城市景观。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通过生态园林可以保持身心愉悦、减轻压力。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融合人文、自然、地域等文化特征,确保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生态性。景观设计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护好原始植物,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让各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有机生长,保证多种植物和谐共处。生态景观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运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从最初的景观设计到最后的景观建设,都能避免对原有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减少能耗,保障自然的和谐。但是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常出现以各种人为要素代替原有自然环境的现象,从而造成整个城市景观设计的不稳定。应以生态理念指导和规划城市景观设计,通过生态景观设计为人们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1.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风景园林设计原则包括合理的城市风景和景观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设计。充分考虑设计环境因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风景园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精神需求的极高借鉴,以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整体艺术价值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人认为,城市景观设计强调景观设计与服务意识的互动,强调区域设计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特性,将地方的自然与文化特征融入设计中。采用引入园林景观策略,要控制好品种的引种,既有人工种植草地,也有野生花草。园林设计要建立在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使绿色系统与自然形成和谐。运用生态学原理,创建良好的多层群落结构,使多种植物相互作用、共同生存,确保植物间的合理布局。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要建立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更要考虑城市的社会生活环境对景观的影响。其既体现了景观设计的艺术价值,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把园林设计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模式

2.1生态理念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1)生态理念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都市型园林建设要考虑人们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景观设计要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增加地域文化景观魅力。应结合地方环境特色和地方文化,体现园林的艺术价值;城市景观设计既要保留当地民族文化,又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体现生态理念。风景园林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保证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前提下,应为城市注入艺术文化功能。2)现代城市园林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既要体现人文精神,又要与城市结构相结合,以合理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和谐的自然空间,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景观设计应以生态建设为重点,通过城市结构的详细规划,进行景观设计创新。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缓解城市环境压力,保护城市环境,实现现代生态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

2.2生态规划与城市园林向相结合。生态设计不仅要重视设计,更要重视自然本身,应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作为优秀的设计师,不应追求随意僵化的设计,而要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潜能。当然,其设计是基于自然本身的限制,例如在设计中,尽量使用可回收的原料,减少建筑垃圾,并保留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越来越遵循生态学原则,一般来说,一项设计只要与这些原则保持一致,就称之为“生态设计”。可将植物生态净化机制引入湿地设计中,使之与自然水体净化相结合。

2.3园林设计与生态规划相结合。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强化生态景观功能设计。注重设计与自然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设计质量。通过对现场材料进行回收,确保材料价值最大化。此外,减少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景观设计要尽量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特别是要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市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随意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否则易产生影响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景观设计与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根据自然演变规律,选择并利用适宜的设计方法与手段。如森林可转变成森林生态系统,水可以转变成状态系统,与周边生态环境相互影响,保证城市景观系统的完整性。

3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坚持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以生态建设为主体,将艺术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景观设计的前提是要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选择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树种。景观设计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充分利用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提高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景观设计与建设要结合地方特色,创新生态文化建设,提升景观艺术水平。

3.2注重丰富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要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由于公众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日益提高,景观设计逐渐走向多元化,设计的重心逐步向更细致、更独特的方面转移。城市建设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园林景观设计的出现,不仅缓解了城市景观建设带来的压力,也为园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即以科技为手段,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使园林设计更好地体现设计艺术的价值。

3.3社会环境相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与社会环境相结合,为丰富人们的生活创造社会价值。景观设计既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又要与公共观念相结合,使景观设计更多地被公众接受和喜爱,真正实现景观的观赏价值。要真正融入社会环境,增加公众对园林的使用,适当增加园林的实用性,使园林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4城市园林设计理念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城市景观总价值?若城市景观设计不能得到有效改进,会影响设计的可行性,最终造成景观设计的低效。许多理想景观缺乏生态价值的体现。与生态环境相比,许多设计者只注重景观的外观而忽视其内在特色。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方法和技术,而忽略了地域文化特色,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适应,严重影响景观与环境的和谐。

5以生态理念指导城市园林设计

在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园林设计,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以植物生长特性为基础的发展中城市景观设计为例。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庭园中设置水系,能与绿色植物相得益彰。从环境质量、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相关因素,可使城市景观设计水平显著提高。要设计一个能够达到景观整体效果的生态景观,必须对园林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有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优化了园林设计内容,选择合适的绿色植被,根据周围地质条件和土壤条件进行园林建设,采用合适的移植方式,降低园林设计成本,提高绿化整体效果,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娄底市通过近些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城区的景观设计和其他建设做到了有机结合,首先,娄底城区的道路网络建设和园林景观配合得很好,一路一景、一路一树,造型美观,养护管理精细;城区各式公园广场多,分布均匀,有孙水公园、株山公园、底星公园、石马公园、吉星公园、娄星广场、涟钢青山公园、开发区鸭丝塘公园等。可见,娄底的城市建设和园林景观设计基本上同步,外地人第一次到娄底都感受到其城市建设的精致性,园林景观独树一帜。近年来,娄底市人居环境位于全国前列。

6结语

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理念为设计依据,结合城市实际进行规划和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应将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保护地方生态环境,保障地方动植物生存。园林景观建设应以人的生存环境为主体,将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星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J].工程与建设,2019,33(4):521-522.

[2]胡丹彤.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循环思想探析[J].城市住宅,2020,27(7):164-165.

[3]程琳.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J].住宅与房地产,2020(4):66.

城市生态管理范文6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建设;管理

1城市公园生态设计概述

在设计城市生态公园的过程中,应尊重自然,尊重当地生态环境的特征和文化特征,并尽量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以便使生态公园的设计结果适应发展特点。同时,整个生态公园必须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通过考虑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设计,生态公园可以保护环境并留下美好的环境。

2关于城市公园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城市公园生态系统能提高城市园林项目的绿化效率,不仅增加了绿化空间,还为城市带来了强大的美化效果,体现了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由于公园是生活环境中的重要场所之一,是生活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室外空间,其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美丽的生活环境,而且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设施。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2]。城市公园生态绿化的好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达到改善气候条件和净化空气质量的目的。绿色环境的主要功能包括冷却和加湿、改善光线、净化空气污染物以及进行消毒。绿色环境还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果的功能。(2)由于城市公园生态系统中大规模绿色区域的不断建设,许多人长期生活在拥挤的环境中。因此,城市公园的绿化需要加快将旧城改造成新城的过程,相应地改善人们缺乏卫生设施和煤气的生活质量[3]。当涉及改造老城区和建设绿色植物以改善生态环境时,对国家和公众来说都是有益的,某城市公园彩平图如图1所示。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和及时补充地下水源的能力,并为野生动植物和相应的水流走廊创造良好的栖息地。可采取的控制城市污染的步骤为:(1)将城市工业航道转变为天然河道,并再生天然河道。(2)采用生化疗法处理城市中被污染的土壤,改善城市中的土壤腐烂,提高城市中微生物的基本活性。(3)通过在城市种植可以吸收有毒物质的天然植物,逐步改善土壤污染。

3城市公园生态建设的要点

3.1保持原始的生态特征。在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过程中,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以确保生态景观的自然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坚持生态设计,做出合理的选择,使用乔木、灌木、草、假山以及植被覆盖等植物进行水平组合,模拟天然植物群落并强调其原始生态,同时努力提高城市公园景观的自然和野趣。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植物的选择需要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减少对人工维护的投资,提供广泛的管理并恢复到真正的原始生态。

3.2多元化。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需要丰富多样的植物物种,以维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并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这需要在城市公园中开发景观植被,并充分利用周围的原生植被、森林农场、苗圃、公园和丛林可以用作建设城市公园的基础,并且可以进一步规划和改造,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植物作为园林植物。它们具有出色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长期快速形成和维持多样化的植物种群,在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4]。

3.3水景生态系统建设。水体景观是城市公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中,要加强水生湿地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统的作用,增添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完善水生植物群落。还应考虑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根据水资源合理选择水生植物、沼生植物以及湿生植物,采用多层次组成净化水体的配置,最大化发挥其生态效益,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发挥作用。

3.4减少人为因素对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维护公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有必要做好日常植物保护工作。植物的形状应通过自然修剪形成,以避免由于过度的人工修剪而损害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平衡。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原始状态取决于其长期生长和进化,修剪过多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5]。因此,在公园的生态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对植物的修剪,即使需要修剪,也应尽可能依据其自然特征进行修剪,以便植物可以以其最自然的状态生长。

3.5实现园区设施的环保节能。物质和能量循环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鼓励使用新方法以减小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于生态公园的建设来说,应当以此理论作为基础来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逐步改造公园的一些设施,例如,公园中的照明系统可以尝试使用太阳能照明系统来节省能源,公园内的人工溪流还可以利用河水的自然循环,避免使用自来水并造成浪费,目前这些项目在公园建设中正在开发利用[6]。

4城市公园生态园林管理要点分析

4.1计划管理要点。在整个生态公园的建设中,有必要根据公园的生态环境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组成,以使整个公园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植物分布,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植物景观的建设和规划,例如,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规划其所需的水源,使总体规划更合理,更加适合植物的生态生长,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4.2施工管理要点。在生态公园建设中,可以适当安装公园建设硬件设备,改善生态公园系统的组成,并将有机生态系统融入其中,例如,在一个生态公园中,我们创建了一些标志,这些标志应是环保的,并且应与公园当前的生态景观保持一致。它不仅使生态环境无害,还满足了生态园区建设的需要,减少过度集中对生态园区自然环境的破坏。

4.3绿化管理要点。绿化管理的重点也是维持生态环境的过程,在植物维护的过程中,植物构建可使植物生长达到其自然生长状态,提高土壤肥力,使植物可以快速生长。加强对游客的管理,避免其乱丢垃圾,以便管理城市公园的整体生态环境[7]。

4.4生态措施的应用。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丰富物种,扩大生物群落,建设更完善的生态系统。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层次越复杂,其自然功能越丰富,越有利于更多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根据原始植物的品种,将添加合适的新草本、水生或潮湿植物。同时,它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提高了城市公园的动感,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同时,鸟类可以捕杀害虫,鱼类可以以水生植物的残叶为食,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其粪便可以作为水生土壤中的养分,形成良性循环和更好的协调性,获得生态景观,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管理城市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将进行现场调查和位置观察,以了解环境和人口的变化,并参照此采取有针对性的生态措施,以提高管理效果。

5结束语

城市生态管理范文7

(一)城市规划

(1)重视城市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每个城市的灵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例如保留、修缮具有文化代表的街区、历史建筑,做好城市文化的传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做到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共同发展。(2)加强城市绿化规划。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染也日益严重,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是在进行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应对绿地、公园等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城市绿化带,改善城市环境。(3)突出个性特点。由于所处位置、气候条件、文化影响等因素的不同,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围绕城市特点进行打造,突出城市个性。

(二)城市建设

(1)硬件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应体现城市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城市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在进行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时,应充分结合城市的特点、历史、文化。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出来。(2)基础工程建设。基础工程建设应科学、合理。基础工程建设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现,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各种管道、线路铺设以及交通道路建设十分密集。特别是地下基础工程建设,由于工程具有隐蔽性等特点,监管力度被削弱。必须加强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减少返工、故障的发生。与此同时,基础工程建设必须具有瞻前性,延长重建时间。(3)产业经济建设。产业经济建设应考虑环境发展,产业经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必须注重城市环境保护。然而,在产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城市污染,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产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环境的承受能力,做好污染防范工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城市环境。

(三)城市管理

(1)完善城市规划制度,使城市规划纳入法律保护,对于城市的各项建设必须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确保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因私人利益或小部分人利益破坏城市规划,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坚持城市管理制度,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筑建设按照城市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城市绿化面积、城市容量等,对于交通路口、建筑高度、建筑朝向等题目具体要求并进行统一管理。(3)加强公共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的畅通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在合理进行交通道路规划的同时,应加强交通管理。首先,加强机动车辆的管理,根据城市交通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公交车、出租车、三轮车的多样化管理。其次,优化公共车辆的乘坐制度,为市民乘车提供便利,例如实现公交车与出租车的一卡制、一票制等。此外,加强交通法规培训,保证公共交通安全畅通。

二、城乡生态管理

(一)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城乡生态管理理念。传统的城乡管理理念已人为本,将人的利益作为管理的首要目的,无法实现城乡生态平衡。因此,城乡生态管理必须是将人与自然作为核心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高级动物,在不断进化发展中已经满足了生存需求,如今的发展重心应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利益。因此,城乡生态管理的理念应该是人与自然并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管理对象:城乡生态管理既然以人与自然为中心,管理对象应为城乡的“人-自然”系统。一切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都应划入管理范围。实现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促进城乡发展。

(三)管理方式: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连,这就决定了现代城乡生态管理是成为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要实现有效管理,其管理手段必须涉及到思想、法律、行政、技术等等多个层面。管理者一般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决策完成管理,城乡生态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信息的庞大与复杂,人力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管理信息需求,因此,可在管理方式中融入信息技术以及预警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搜集分析管理所需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实现科学、系统、全面管理。

三、结束语

城市生态管理范文8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校园;景观设计

高校校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校园景观的绿量和观赏效果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复杂的校园环境和对于生态理念的认识层次不够,导致一些景观设计规划不合理。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雨情况加剧,传统的校园景观建设形式在解决“校园看海”问题上效果甚微。将“弹性”理念引入规划设计,聚焦气候变化下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校园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弹性景观是反映生态价值观,具有一定弹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景观。查阅文献资料,对省内校园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和归纳分析,总结传统校园不具有弹性适应性的原因。

1传统校园不具有弹性适应性的原因

1.1校园不透水下垫面比率高,排水系统压力超负荷

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使校园的不透水地面铺装比率不断增高,雨水无法下渗导致路面雨水径流加大,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出,致使积水产生[1]。

1.2雨水排放设施老化单一,整体性差

多数有一定历史的校园排水系统都是早期建设,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极端天气的短时大流量的排水要求。校园传统的排水方式单一,主要通过沟渠收集校园内雨水,连接内部独立的雨水管网,再设置接口与市政雨水管连接。这种方式排水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校园积水,设施老化使得出现问题的频率增加,极端天气情况下更甚。

1.3植物空间设计生态因素考虑不足

校园内植物空间多是传统高于地面铺装的微地形设计,园林植物的配置多考虑空间的层次、疏密以及组团景观效果等,对于植物组合的生态效益考虑较少,对植物的抗性、吸污能力等生态习性以及依靠土壤、植物、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净化雨水考虑不足,校园景观的整体生态效益不高。

1.4屋顶绿化和绿色建筑少

在调查的校园中,对于构建海绵城市有效方式如雨水花园、道路和广场的可透水地面处理、植物的生态配置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调查发现,屋顶绿化和绿色建筑的考虑是校园景观处理最欠缺的一个环节。校园的屋顶处理方式较多采用坡屋顶,利于排水,但没有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

2生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2.1雨水管理优先,景观系统性设计原则

海绵校园的建设需要将雨洪管理纳入海绵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雨水管理的作用十分关键[2]。设计应注重源头治理,通过透水铺装、屋顶花园、增加绿地面积等措施减少径流的产生;加强自然水体的雨洪调蓄能力,可以增加开敞型水体建设或适当扩大校园内自然水体,增设人工湖、湿地等。相互关联的各种功能性景观设施,组成一套适合校园环境的生态雨洪管理系统,雨水设施在兼顾功能的同时需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实现生态和景观效益的共同提升。

2.2因地制宜,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高校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富有弹性,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生态规划应注重场地原貌生态脉络的保护与修复,从多角度考量场地规划和设计对于环境的影响,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加强场地废弃材料的可再生使用。

2.3校园景观的科普文化内涵和体验性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的校园景观应结合场地设置科普性场地景观或体验性强的具有教育功能的场所,如生态体验的绿色建筑展示小品、雨水花园科普基地等,不仅塑造出供学生学习生活的优美环境,还可以扩展课程的室外教学空间,从实践和体验层面进行生态认知教育。

2.4集约原则

景观的营造与材料具有密切联系,根据园林建材的评价结果,景观石材的加工对环境的污染最大,且造成了大量浪费,应尽量减少此类材料如花岗石铺装等的使用。坚持节约减量化原则,针对原场地废弃材料进行简单处理后再使用,例如石笼的运用。节约的途径包括使用新能源景观设施,如利用风能、太阳能的节能园林建筑,使用加工过程简单、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以及种植管理、养护成本低的对环境净化作用大的植物。

3生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3.1自然水循环设计策略

校园景观以弹性理念为指导,强调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恢复自然水循环、自然存蓄雨水[4]。校园景观利用竖向设计将部分雨水排向绿地、雨水花园等,例如对暴雨径流的流向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传统屋顶落水管设计可改为跌水池。屋顶雨水下落可利用随雨势变化的跌水景观,结合雨水花园,雨水花园中的雨水设施可与校内的景观湖、池塘以及湿地等水体结合,成为雨水调蓄池,暴雨时作用明显,兼具休闲娱乐的功能[5]。结合展览牌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生态认知和教育功能。雨水调蓄池内可设计道路、活动场所,在池边种植乡土滨水植物,平时作为服务师生的景观休闲场所。雨水调蓄池底设计为透水性,平时常水位以景观休闲场所功能为主,暴雨时水位上升,池内的道路和活动空间被淹没,成为大型雨水存储池[6]。干旱时水位下降,雨水调蓄池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能够回补滞留池,回补的池水用于灌溉。

3.2雨水花园网格化设计策略

园林楼南侧水体如图1所示,南冲塘水体如图2所示。雨水花园的设计可以根据场地情况在多个位置点状布置,面积可以灵活调整,景观组合多样化,多个不同位置的雨水花园可以共同构成海绵校园网络。例如在建筑内庭收集屋面雨水的小花园,在路边吸收部分路面雨水径流的线状花园等。在形式和材料选择方面,碎石雨水花园可以不栽种植物,碎石的空隙可以收集和涵养雨水。

3.3道路和广场空间设计策略

在道路和广场空间增加透水性路面,透水性路面指雨水下渗被路面逐渐吸收,渗入路基的人工铺筑路面。包括砂、碎石及砾石等铺筑的路面、混凝土铺筑的透水性路面、沥青铺筑的透水性路面、嵌草砖铺筑的透水性路面等。透水铺装小道如图3所示。

3.4绿色屋顶设计策略

校园内有条件的建筑屋顶可以改造为简单式和花园式绿色屋顶。屋顶种植植物增加了立体绿化空间,植物土壤能够吸收、渗透和过滤部分雨水,降低径流量。屋顶绿化也能够使建筑室内温度降低[7]。

3.5植物空间设计策略

在校园广场中,树池是景观设计常用的元素,可以改变以往单个树池的方式,将树池连成一个树池带,增大蓄水能力[8]。将比树池带高的道路路缘石打开一段或局部开孔,增加道路的横坡坡度,使雨水通过路缘石的断开处和孔洞进入树池带[9]。雨水引流入绿化带再通过雨水设施处理可以增加雨水回用的占比,减少路面和广场铺装表面的积水。

3.6植物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