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范例6篇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范文1

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努力帮助高等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课本理论、知识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过的课本理论、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过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术,要对不同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教案的设计及课程案例要与时俱进,不能老是使用课本的例子,同一个课件等。

二、使教师的地位转向主导地位

课堂只注重讲授,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建构,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发挥主导作用,从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指导、辅导为主。这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的地位转向主导,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忙于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到课堂中,以达到教与学的整合,从而使学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例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章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如系统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利用文献,领导讲话内容等知识来组织活动,让学生以小组来进行活动或个人来发言,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深层含义。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以上活动,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进行形成性、总结性评价,不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知识点,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范文2

[关键词]和谐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19-02

大学阶段是年轻学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近年来,全社会都在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并由此开始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系列活动。以和谐理念的视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营造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谐理论

和谐理念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和谐理论就有所体现,如“和者,天之正也”,“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理论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方面的理论,它已经渗透到具体的每个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领域。和谐理论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新理念,和谐理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勾画出的人类生存发展的美好图景,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来改造和建设世界的目标”。也有学者把马克思的和谐理论称之为“人道马克思主义”、“人本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人本质“复归”和两大矛盾“真正的解决”思想。

二、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错位与失位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缺失

回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路之上,曲曲折折,艰难前行中质疑之声时有回荡,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颖性、方式方法的创造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机制的创新性以及教育的成效等方面,常常面临难于突破的困境而为世人所诟病。比如,有人认为,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表现为“乏力,失重,底气不足,与生活实际脱节”,“停留在抽象概念的自我解析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维护”,而缺乏实效。有人认为,“作为社会主义教育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其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求”。用这样的一个眼光来看待多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同行们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努力的成果,而是为了更好地检查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手段以及方法上的不足,甚至失误,以便裨补和修正。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

多年来,我们许多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工作经常难以突破,有时是观念上的,有时是方式方法上的,有时是内容上的。甚至,我们常常感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陷入了困境,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应该讲,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普遍地存在以下问题:内容上偏重理想状态的价值观念的输入,缺乏与社会实际接轨的教育;偏重于形而上的理念的教育,缺乏将大学生定位为合格社会公民的观念教育。手段上过于强调影响受教育对象外部规则的使用,重视数据量化在评价机制中的作用,缺乏以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为准则的多样化、灵活多变的衡量指标和评价体系。在观念接受上强调外力的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则把“管理”置于首位,强调督促学生成长的外部法则的完善和实施,忽视或者轻视了“引导”、“示范”和“参与”等以人为本观念的作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相适应

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和关系着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近年来,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的大学生由于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而引起巨大的和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紧张引发的尴尬处境、就业压力加剧带来的思想负担、大量贫困农村学生自身携带的自卑感等由此引发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日趋增多。从一定层面上看,人们只有处在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从主观上积极地接受教育。心理素质是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的,心理问题需进行耐心的心理疏通和心理引导来加以解决。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状况,其教育效果自然收效不大。

三、和谐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界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和谐”首先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积极性,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复杂矛盾,把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和谐”理念就是基于此的精神指向和追求。以它来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会出现全新的景观。可以说,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尽管我们也强调关心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但从来没有提高到像今天这样的原则高度。将和谐理念引入指导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寻找到一条有别于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打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视界。

但是,以和谐理念来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两个方面形成认识,那就是:首先,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和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培养任重道远。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将和谐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并有可能落到实处。

四、和谐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新原则

用和谐理念的视角审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脱节、效果不佳的现状,我们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人的和谐发展原则

衡量个体是否实现了和谐发展,达到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主要是看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大学生的信念、能力、心理等这些构成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要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调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把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素质,激发个体素质的充分、均衡、全面地发展,并为以后的发展积聚潜力,使他们达到个体内部的和谐发展。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个体与整体间的和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群体的正面示范作用、群体对个体的积极影响作用不能被忽视,同时,也要让教育对象深切体会到自己对于群体的作用。在这种关系中,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和合”理想要得到大力培养和鼓励。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这种精神也是迫切需要的。

(二)坚持教育创新的原则

在教育观念上,要始终确立一种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精神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每一个大学生的智力、体力、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充分、自由和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地以某些方面的发展指标衡量教育效果。在内容上,要始终紧扣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公民基本道德建设这些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把关乎国情、世情的最新思想成果和理论成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在形式与手段上,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理论熏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传统传媒与高科技时代新颖传媒技术相结合,主动拓宽传播方式方法的领域和手段,赋予多年来始终难脱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以新鲜的形式和活泼灵动的个性。

(三)坚持以和谐的环境育人原则

和谐美好的环境在塑造人格、培养性情方面是极为重要的。和谐的育人环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校园美好景观环境,它与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和谐。二是在校园中倡导和营造公平、公开和诚信的风气,它与大学育人目标的价值指向相和谐。三是大学校园周边的安定、安静的办学环境,它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多年来,在环境影响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反作用力主要源于此三个方面。特别是在今天的人才市场化、教育市场化的条件下,环境美好、社会纯净以及教育公平、竞争公平、发展公平、就业公平、校务公开、办学透明的实现,将直接造就良好和谐的育人氛围、育人环境。否则,校园和谐、社会和谐必将受到伤害,思想政治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落入假、大、空的境地,显得苍白无力。

用和谐理念审视和指导今天的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价值的深切体悟,适应了当今中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确实是摆脱大学思想政教育尴尬的新探索,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感及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汪子嵩.希腊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程恩富,顾海良.海派经济学第十七辑[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范文3

我们通常说的幼儿教育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幼儿教育论文是指三至六岁的儿童接受的幼儿园教育,广义上的幼儿教育是指三至六岁的儿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的总和。陶行知认为,六岁以前是形成重要习惯、人生态度以及关键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好好培养,只要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调教,即可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若没有进行好好的培养,一旦你有些习惯和毛病在幼儿期养成,是很难改变的。陶行知先生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的指出,教育要从小抓起,而幼儿教育则是根本。我们要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不可忽视小孩子的天性和能力,更不能漠视了对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让我们明白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创新幼儿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技巧地启发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只有意识到了儿童的创造力,才能重视儿童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先生认为封建教育的弊端是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没有言论自由,更没有动手的机会,学校仿佛是一个鸟笼,而孩子就是小鸟。 

2 陶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开始关注并重视外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密切关注国内的教育事业,关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与国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比较,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因为幼儿教育是开始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生可能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儿童成长的这一个关键时期,加强对儿童个性和习惯的培养。只有做好幼儿教育,才能够保证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成长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儿童若得到好的教育,国家则发展得好,儿童若得不到好的教育,国家则面临危机,这也就是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强弱的关键就是能够得到好的教育。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根本。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对幼儿教育进行普及,尤其是农村,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让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走进课堂,接受教育。保证儿童接受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对妇女劳动力的解放,让妇女能够安心地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明辨善恶,在早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1)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在幼儿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目前的中国教育教学中,其理论思想和现实意义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明确的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兴办幼儿园不仅可以解放妇女劳动力,还可以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儿童健康成长。同时陶行知还提倡在农村多多建立幼儿园,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普及到农村,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的机会能够接受应该受的教育。在农村扩建幼儿园,也使儿童有了更多接触自然和认识自然的机会,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情操,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性格。陶行知这种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关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如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师资力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2)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转变。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转变。首先,使我国更加关注国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逐渐向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化教育转变,逐渐从重视城市幼儿教育向农村幼儿教育转变,并逐渐普及化。陶行知指出,我们不能一味地光顾着学习别人的东西,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列宁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有太多的未接受教育的儿童,这个国家是无法实行社会主义的。可见,幼儿教育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很好地促进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大转变,并且这种转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化的意义,由专注城市幼儿教育事业向注重农村幼儿教育及建设相应幼儿园的道路上转变。

4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提高幼师地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和“学”是一件事,主张寓“教”于“学”。做老师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知识并不是可以使用终生的。但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是幼师的待遇和地位低都很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幼师相关工作,尤其是男性幼师就更少了,可能也与男性很难与幼儿相处和沟通有关,这就导致幼儿园中男性幼师严重缺乏。城市是如此的境况,农村的幼儿教师就更不受重视了,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去农村当老师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重视幼师的地位,给予他们以肯定,要切实地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和地位,并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幼师的师资队伍,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幼师行业,才能不断壮大幼师队伍,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这是前提条件,也是当务之急。所以,加强幼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幼师的地位,主要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改善幼师的经济待遇,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幼儿教育中。 

(2)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无论是幼师还是家长,都要学会对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行有效的保护。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许多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不懂的事,都会马上对老师和家长进行提问,就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个时候作为幼师或者家长切记对孩子说“不懂就不要问”这样的话,这样只会打消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其实,很多幼师或者家长由于没有耐心,在无意间就会犯这样的错误。使得孩子下次再有疑问时,已经不敢说出口,这就导致孩子们的好奇心被一点点地扼杀,甚至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好奇心。失去好奇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可悲的,是不符合他们年龄段的现象。作为幼师和家长,要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宝贵的财富。当孩子有疑问,充满好奇心时,作为幼师和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解答,千万不能默不作声,要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 

(3)会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玩耍的阶段,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找到与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最好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到知识,在玩耍中有所感悟。但是,目前有很多老师和家长一心只追求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小小年纪就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参加各种补习班,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作为幼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在玩耍中教会他们学习,开发他们的智力。此外,还有很多老师和家长经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觉得别人的孩子永远比自己的孩子优秀,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学会在玩耍中教会他们学习,更要学会尊重他们和鼓励他们。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他们远离压力,远离厚重的课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4)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越来越重视,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很容易导致幼儿教育的“西化”,这是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所鄙弃的。但目前,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存在并热衷于西式管理和教学的幼儿园。而家长们总觉得“西式”教育相比于“中式”教育是先进的,家长们希望孩子上最好幼儿园的这种心态,也将“西式”幼儿园推向了高潮,尽管这种幼儿园的教育投资很高。这就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一般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却步,甚至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由于家庭困难,根本上不起幼儿园,使这些孩子接受学前教育成为了困难。所以,我国应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而不能一味的崇拜和模仿外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从目前的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应该借鉴陶行知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状,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创办真正适合我国的幼儿园,同时还应该加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5 总结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界的先驱,他的幼儿教育思想无论在理论意义还是在现实意义上,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不仅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还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幼儿教育需要幼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努力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建立陶行知先生期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平民的幼儿园,实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芳妹.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26.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范文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想教育;运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04-02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以平均水平的普通人为研究对象,利用心理学研究者已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优秀品质和美德的心理学思潮。其首倡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en M.E)。该理论改变了传统心理学偏重于治疗和改善负面情绪的理念和做法,将心理学的功能转向了人类自身积极力量(积极的心理体验如快乐、希望、幸福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如责任感、自尊、自信等)的建设。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设计目标、实施理念与积极心理学理论不谋而合,越来越多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包含的方法论,并自觉地将其运用于思想教育的各个领域。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运用的探索

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

彭海霞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有共同的逻辑,发掘大学生的积极品质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提,增进大学生的积极体验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支撑,培育大学生的积极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目的。

2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王贺认为,可以采用树立积极教育理念、增加情感体验、完善积极人格、营造积极组织系统等方式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励骅在研究中提到,要通过确立适当的发展目标、加强综合训练、培养意志力等帮助学生树立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认知,形成乐观人生态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通过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赏识学生、积极暗示、提供榜样等,保持学生的自尊,维护他们的自信,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念;通过培养学生自我决定能力,促使学生独立发展。郑祥专则提出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采用宏观认知结构重建策略,帮助大学生淡化人生境遇,增强挫折耐受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3 在思想教育工作各个具体领域的教育方面

谢守成主张在积极心理学模式下增强贫困生积极情绪,注重贫困生潜能的发挥和培养,鼓励贫困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裴利华认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预防的意识;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注重积极主观体验;最后通过全方位的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构建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系统。凌取智认为,需要在诚信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全面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程肇基将积极心理学视为道德学习的新方式,认为积极人格的形成依赖于积极体验,积极体验是大学生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而李文英则主张思想道德教育应该高度关注人类生命本身蕴涵的积极品质。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运用的效果

1 积极心理学理论改变了高校思想教育“消极应对”学生的“问题处理”模式

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把学生当做问题的来源,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发现的都是消极的一面,诸如“虚荣自卑”“懒惰自私”“逃课”“作弊”“班级不团结、支部没有战斗力”“没有创造力”“就业率低”,等等;开展的很多活动也是基于“先给学生打个叉,再帮他们改正”的模式。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了负能量,强化了问题意识,扼杀了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而事实上,只有把学生当做是充满潜能的个体,把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与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价值与享受幸福的生活当做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问题意识才能得以减弱。

2 积极心理学理论改善了高校思想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积极地影响着学生,同时也是教育的客体,承接着学生的积极影响;学生不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可以通过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优秀、积极的品质等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积极心理学改善了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相长。

3 积极心理学理论拓展了高校思想教育的内涵和途径

传统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形式,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学业教育和学术发展割裂开来,不但造成了思想教育活动缺乏载体,还使得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发展、社会性发展缺乏“心理推动力”。蕴涵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思想教育活动都是致力于开发那些激励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的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我发展。

三、对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运用的思考

1 在高校思想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需要对传统加以继承

虽然在心理疾病治疗和预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对传统病理学视角下的心理疾病治疗工作的颠覆,但是将其运用到思想教育中,并不表示要对传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否定。诸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职业指导、情感疏导、危机干预等教育内容不会因为新理念的引人而改变,改变的仅是教育者的工作思路和形式而已。再如思想教育中实践的观念、制度建设的观念、系统的观念等都可以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相融合。全面放弃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内容和方法,不但不能发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甚至连基本的教育工作都难以开展。可见,积极心理学理念在观念上突破了传统思想教育的局限,是对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拓展和深化,但两者绝对不是冲突的。

2 在高校思想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需要把握好尺度

积极心理学理论给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推陈出新,使得教育形式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但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积极心理学也不例外。在诸如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想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在深入理解理论的前提下把握尺度。比如,针对积极道德教育,研究者周围认为,“开展积极的道德教育采用以正面、积极为主的教育方法,但并不意味着积极道德教育完全排斥惩罚,或者说把惩罚排除在道德教育之外,只不过积极道德教育对惩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因而也有了对惩罚这种道德教育方法的独特要求。积极道德教育认为完整的道德教育应该包括惩罚而不是排斥惩罚”。另外,在教育者的理念没有提升到能够理解新的理论之前,盲目地将新的理论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不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对教育目的的曲解。例如,在纪律教育中,并不是需要学生一定要在“违反纪律的体验中积极改变”,许多教育内容是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学生凭借自身的人生经验和知识背景是能够直接理解并获得良好认知的。因此,教师在运用新的理念时不但自身需要加强学习,也要教会学生主动掌握这些新理念,防止在教育互动时过分解读,影响教育效果。

3 在高校思想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需要进行本土化实践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文化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63-03

作者简介:李波,男,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赵丽,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十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世代传衍、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等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和创造时代文化的重要阵地,而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宝贵资源。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实际、历史文化结合起来,这其中即包含了与积淀在社会与民众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近代西方的文明成果,汲取了欧美国家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自从它传入中国之后就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来呈现,[1]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使人们普遍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著名学者费孝通早就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先后形成了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在这背后一定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在起作用。有鉴于此,以张岱年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主张,“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这就是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母体文化,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作为激发现代化活力的异体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其主导作用的主体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和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中国现代化为主体目标,借鉴中西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2]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2.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传统文化却长期遭受忽视和排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去批判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结果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隔离,乃至对立。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冲击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在思想文化上形成了多元局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政治态度消极、理想信念缺失、道德品质滑坡、社会责任感差、享乐主义、自私自利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条僵化,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等缺点愈加充分地暴露出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吸引力不高、实效性差的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借用这些传统资源可以弥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些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资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帮助大学生了解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决心。[3]所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当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融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培养青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有利于贯彻党的文化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2011年,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党的十进一步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高校传播和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主渠道。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助于贯彻新时期党的文化政策,有助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人文素养

高等院校是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整套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体系,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精华正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该把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庸之道的价值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以及仁政德治、民本主义、大同理想、实践理性、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传统,等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来自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要合理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表达。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注意恰当、合适,不仅要以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刻性呈现出文化的内容,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客观、历史地评价传统文化,使之顺应时展的要求,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与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功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还要广泛阅读传统经典书籍,积极从事社会实践调查,吸收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扩充、深化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传统人文素养。

2.更新教学观念,利用新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现代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由教师依据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教学方式由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转为师生双向的交流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也要采纳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选择并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要注意利用新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新媒体具有传播快,成本低,信息量大,检索便捷,超文本,互动性等优势。这些优势和特点,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工具。“新媒体的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不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社会动态信息提供了可能,也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对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4]所以,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平台。诸如,思政理论课教师可以将历史文物或文化事项以图片、文字、视频、互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高清大图、3D效果、视频效果、音频效果、超链接效果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感性认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上可以设立传统文化版块,鼓励学生在上面参访学习、发表见解、参与讨论;可以利用微博、贴吧、群社区等新媒体的便捷传播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皆可以借此交流学习经验,交换学习心得;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提供的高效的搜索功能、丰富的资源储备,以及极具感染力的展现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文化经典,主动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进程,提高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组织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以及学校思政教育管理人员可以依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地方文化资源对于实践教学具有颇为重要的价值。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都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特征,这些地方文化“距离学生比较近,它往往就是我们身边的。甚至曾经就是我们校园里的事件和人物,学生对其具有强烈的了解和认知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内容有亲切感,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是可供利用的鲜活生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俗民情,搜阅相关文献,写出调查报告和读书心得,制作视频短片等活动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可创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长期的、常规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此外,还可以在校园内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播放经典影视,观看戏剧演出,举办古典音乐会、传统艺术展,组织知识竞赛、讲演比赛、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民俗节日、爱国纪念日组织学生参与纪念活动,以激发他们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情;适当增设富有传统风格的校园人文景观,如借用传统名人或名句为学校的楼馆道路命名、运用中国传统的美术风格装饰校园和布置教室等,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张岱年,王东.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和综合创新[J].教学与研究,1997,(5).

[3]安涛等.试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据调查显示,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不受广大学生欢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视学生兴趣,不善于调动听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落后、单一。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在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单一讲授,具体表现为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较少留给学生主动的学习吸收时间。这种传统落后、单一的教学方法所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就是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养成教育。

教学方法决定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积极推行本文研究的更加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推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①。

二、基于“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及“实施方案”(即“05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内在逻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并在实施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 构建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平台

(1)课堂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打造有效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平台,首先,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各校以某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试点,编写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师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研究。其次,要加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要制定有效措施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校级精品建设,努力做到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至少有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校级精品课程获批。再次, 制作有效多媒体课件。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研室要组织思政教师通过反复研究新教材,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编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道德》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均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实效性。最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高职院校可采取集中培训、集中备课、观摩教学和“手拉手”等方式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水平,要培养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①。

(2)实践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可打造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指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各门课程都要有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计划。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指要建有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要试点与各院系(部)签约“双基地,双实训”,即: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基地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活动,既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在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教育策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联系实际,采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让学生走出校门,从“小教室”走向“大课堂”,了解社会②。

(3)网络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应探索构建理论、实践、网络三位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及相应考评体系,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和资源丰富的网络免费空间,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和信息资源应用,建立网上班级和精品课程。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开设微博,和学生交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时更新网络内容,建立网络学习辅导与交流互动平台,并不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召开座谈会,共同研讨网络技术使用的经验,以便不断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如可在“人人网”等某一互联网站建思政班、设邮箱,申请QQ号、建QQ群、博客,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教师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用的经验,以便不断提高使用效果。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1) 探究教学法

按照新的思政课教学大纲和要求,新课程大力提倡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创设相关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成功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相关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及特点周密考虑各种细节,据此制定明确可行的探究目标,不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有效地指导探究过程,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创设出情真意切的质疑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善问,主动思考③。

(2)经典导读法

读经典才能了解本质,掌握精髓。思政课教师精心选好经典、努力让学生读好用好经典,组织开展课前、课间“学马列、读经典”活动,让学生亲近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政课里的一道风景。比如,从导读的人生经历及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中,更能让学生感悟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学习的必要性。经典导读有利于学生学习做人做学问的基本道理。比如,让学生阅读保加利亚伦理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的《情爱论》,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的正确关系。

(3)情感教学法

思政课教师讲课做到有激情。只有授课教师有激情,学生学习听课才有激情。比如,在讲到国内、国际重要的事务时,授课教师能够做到充满激情地对此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一道进行讨论,能让广大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教师在整个日常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感情。教师讲授的语言要准确,做到用丰富的感情语言来弥补客观性表述的不足,增强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师生动活泼、抑扬顿挫的语言会使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变得精彩;做到对学生要热情。授课教师能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课上课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乐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授课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相互贴近和沟通、在情感上相互交流和激荡,形成学生对授课教师的信任感,转化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①。

(4)模块教学法

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问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在学法上强调知识与技能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建立体系模块、内容模块、教学模块,改变单纯按照章、节、目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实施模块教学,一是明确模块化教学的目标。确定模块课程结构,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大纲,编写模块教材,建立科学先进的模块课程体系;二是建立模块课程体系。模块课程体系就是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以实用能力和必备素质为培养目标,采用模块教材形式,改进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综合原有内容,形成各个全模块课程集合;三是开发模块课程。立足于突出应用的教学目标开发模块课程。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②。

(5)双语教学法

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的要求,如针对高职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航海技术等特殊专业及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特色班,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把学生喜爱英语的兴趣转移到思政理论课程学习上。主要做法是运用英语口语教学,分层分班要求,评说政治经济热点时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英语书本上所接触不到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新词汇,既拉近了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距离,又满足了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这些特殊专业和班级的学生今后对国际交流日益增长的需要。采用双语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之以往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课堂上亦可以与教师呼应,教学效果较好。

(6)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应做到普遍选取重大典型、时效性案例进行正面引导。党的创新理论、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直接的案例。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选取爱党爱国的先进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选取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无私奉献;选取创业就业的先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据有关调查发现,在使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真正达到教与学水融,教学效果明显不错③。

(7)互动交流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交流、沟通,增加互感、互动、互促,访谈教学名师,访谈模范人物,访谈优秀学生。通过互动交流,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摸清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讨论,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教育。选择学生普遍关注并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针对问题交流,教师运用课本理论知识、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每班抽五至十名学生代表,实行回答谈话制度,做好记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及思想上的疑问、难题等。

(8)综合考评法

把思政理论课教学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从总体上考评,在多个环节上考评,特别是在学生考核上实行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卷面考试与其他考试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特征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开卷考试、自选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综合全程考试模式”,围绕“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建立测评体系。比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其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期末考核可设为开卷笔试形式,考核内容适当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材料分析题所占比重,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听讲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等为依据,占总成绩的4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的期末考核采取随堂测验的形式,测验内容均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①。

3. 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

高职院校应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可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单独开设《廉洁奉公宣传教育》、《大学生诚信教育》等选修课程,组织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编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廉洁奉公宣传教育材料》、《大学生诚信教育材料》、《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学习材料》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生活实际、生活环境紧密结合。为方便学生学习,高职院校还可组织教师自编“八荣八耻”等相关知识系列学习卡片,每生一片。另外,还可以组织编写适合本校办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简明学习手册》,以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大大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