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展览范例6篇

传统工艺展览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1

工笔热

近年来,工笔画的创作发展和收藏市场成为国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比如,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举办的全国性展览中诸多工笔画作品不断获奖,同时,在收藏和拍卖方面,不仅传统工笔画市场稳步上扬,在当代艺术市场“新工笔”也掀起一股风潮,如各地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也频繁举办各种工笔画家的个展、群展,并出现了把工笔画置入各种名目的当代绘画展、艺术展的潮流。学术与市场、传承与创新、沿袭与突破、装饰性与观念性等诸多问题也由此开始浮出水面,在这一大背景下,“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的出现和呈现无疑将对现在和未来的工笔画发展具有阶段性意义,也因此,展览一开始就引发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本届展览因为坚持学术品质,实行开放办展,所以一经公布消息就引起艺术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年轻艺术家表示,之前没有想过参加工笔画大展这样历来“比较保守”的半官方展览,不料本届工笔画大展策划委员会真的提名自己参加展览,让他对展览的开放性、学术性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年轻艺术家们也纷纷拿出自己最得力的作品参加展览。

本届展览因为同时涵括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学院派中坚艺术家的学术积淀性作品、新工笔画家的中西融合探索之作,以及部分新锐艺术家跨界进行的综合材料、绘画装置类作品,因此作品形态异常丰富,同时对近年来工笔画相关领域各种创作倾向的全面呈现,影响也波及收藏、拍卖、画廊等市场方面,展览开幕前已经有近200家媒体报道展览消息,有媒体认为本次展览将拉开当代工笔画学术和市场价值重估的序幕。

规模宏大

由中国工笔画学会创立的全国工笔画大展之前已经举办过8届,是工笔画领域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学术性展览。“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共展出146位艺术家的近400件作品,包括18位特邀艺术家、60位学术提名艺术家、68位社会征集入选艺术家,基本囊括了当前最为活跃、在工笔画各个领域最有创新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参展。

展览特邀艺术家包括以山水花鸟著称的林凡、冯大中、莫建成、杜军等,以人物绘画著称的何家英、萧玉田、孙志钧等,也涵括我国台湾地区艺术家袁旃、海外艺术家李华弌,从中可以观察传统工笔画艺术在1980年代以来演化发展的不同路径以及形成的一系列典范性作品。

学术提名艺术家中,有江宏伟、陈孟昕、喻慧这样以对传统题材、图示进行转化和创造的新学院派精心之作,有刘金贵、王冠军等呈现当代社会景观的人物画作品,牛克诚、王裕国、栾剑等当代工笔山水的探索尝试,也有徐累、张见等以中西融合为导向而又追踪中国艺术传统哲思的艺术家出场,而姜吉安、徐华翎、曾健勇、杭春晖、秦艾、彭薇、郝量、肖旭、涂少辉等则在不同方向持续探索工笔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

社会征集入选作品则是从各大艺术专业院校、各地活跃的中青年艺术家投稿的6,000多幅作品中经过两轮评选所得的66幅作品,风格上多元性、差异性显著,个别作品具有较强的学术探索性,显示出工笔画界正在注入更多新鲜力量。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2

关键词 展览 色彩 艺术性 现代性

美术展览是指各类美术作品在一处精心设计空间内的展示,有时附有简略文字性的解释。如今许多美术展览已成规模,以往我国传统的美术展览大致通过三种传媒方式:一类是官方的、体制文化的,如国家型的各届美术作品展等;二类是学术的、专业的,如知名美术家个人展览等;三类是商业的、经济的,如美术作品拍卖展等。这三种传媒形式的展览构成为了艺术文化的传播平台,已成为了美术家传播艺术思想的盛会,同时也成为了商家的投资新选择。但现代的美术展览已有了很大的融合,大多以三类展览与网络相混合来进行的,体现了今天传媒中美术展览与社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展览文化也变得日益丰富繁荣。现今,美术作品展览中的艺术性和现代性作为展览的重轴,对美术展览的发展还承担着引导和指向作用。

美术展览并非只是简单的美术作品陈列,若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美术作品的魅力,除了美术作品自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传媒展览的艺术性也会给美术作品增加传播作用。美术展览作为一种传播艺术语言体系,在展览过程中体现的不仅只有运作方式和操作技巧,还包括选题视角、人文理念、艺术内涵,主要就是展览的艺术性问题;许多的学术团体、展览机构或美术馆都研拟自己的策展决策模型,使展览信息的传播快速、广泛的送达到接受者,从而使展览的信息得到较好的传播,但,这种展览模式的套用仅是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一种需求,从展览的本质目的出发,体现艺术魅力,展览还需要本身艺术价值,规范的、科学的展览流程中加入丰富的艺术元素将使展览更可观、可研。在现代传媒中美术展览中加入艺术元素主要有以下具体环节:

选择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在举办展览前期需要一份详细的调查和预测,调查预测出展览对象及其可行性并提出,之后制定详细流程计划。全面精心的前期策划至关重要,是美术展会成败的第一步。前期准备完毕就是选择艺术品,如果是官方展览,这些美术作品来自不同的机构;如果是学术展览,主要来自美术专业机构等;如果是商业展览,很多来自企业、画廊和收藏机构。美术作品的选择是根据展览的目的而定,确定展览的主题,定位于是什么性质的展览来选择所展览的美术作品,但是其中有个协调的过程,无论什么性质的展览,都需要分类进行,所以美术作品的选择就需要考虑到展览目的和作品分类问题,也就是整个展览主题的艺术性统一、和谐。

设计展览空间的艺术性。展览的具体展现内容包括美术作品、标签、正文镶板凳,有时也包括目录。根据作品数量、作品风格、作品定位等对建筑环境进行与作品相协调的设计,包括展览柜台、展览框架、照明选择等。掌握展览室内总体设计风格。设定总体环境色调,在此环节最为重要,除以上因素外,展览的氛围还需要环境的衬托和强调,涉及到色彩和诸方面,定位色彩元素对展览的艺术性有良好的调节视神经作用,所以色彩常被人视为精神上、感情上的重要语言是有道理的,它确实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表达。暖色传达给人以兴奋,冷色给人平静、清爽的感觉,而黑色白色则给人以严肃、素朴的感觉,灰色给人以安详、舒适的感觉。不同色彩的搭配、变幻、调和,更加显现风格迥异的感官映像,给人多种媒介汁感觉。它能更深刻的吸引人,达到传媒神经的最高境界,加强造型的效果,它直接地、更好地传递展览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影响。除色彩不仅给人以美的感觉,同时还会带来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展览中色彩的运用在现代传媒中要有穿透力和时空感,要做到传递的感官丰富性、多样性,就不能仅停留在色彩的形式变化上,展览空间色彩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实来自于设计师的意设,没有意念的空间色彩传递,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的色彩躯壳,只有将创作意念配合色彩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中,设计才有灵魂,那些颜色就会向观众传情达意,发挥出色彩对展览的配合、衬托灵动作用。传媒色彩的单纯、明确有很强的符号性,适合学术性的展览和宣传,这类的色彩设计相比展览在目的上更加着重传媒本身的价值,它能有效地统一总体特征。突出个体面貌,对作品起到较强的衬托作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会刺激人的感官,引起某种情绪和心理的变化,这样的色彩应用于集体展览宣传上,可以融合作品的多样性,统一展室视觉;柔和微妙的色彩则含蓄内向,令人细细品味,对民族风格、乡土风格的展览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色彩设计。因此,美术展览的艺术性和现代性在当今的传媒视觉冲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的色彩使展览的个性明显,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也强;丰富的色彩能极大满足视觉审美,带给观众更加全面的视觉享受。

色彩是展览艺术的完善和补充,通过色与色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及色与色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达到色彩的和谐,构建统一的展览,延伸空间影响。例如,补色是视觉对立中最具有对抗性的,而在媒体补色中一旦得到调和而形成更加完美统一,并通过今日的工具:相机、电脑、电视电影等来实践三类展览媒体激荡人心的和谐的力体目的。色彩具有不稳定性,色彩的各要素之间又相互依赖。在展览空间色彩设计中,在灵活运用各种形式法则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整体效果的把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审美形态。设计者运用色彩艺术知识与应用表现相结合,完成色彩语意。不管是哪种形式。色彩理论是有章可循,可以把握的,恰恰相反,激发全新的想象,找到突出的个性(潜能的独特的特征),结合色彩表现的创意,将全新的演变转化成展览的个性色彩。前者是凭直觉,后者是熟练掌握了知识后赋予的展览空间色彩的主观表现,即精神的前者是直观的观察和表现色彩。所以,在当今设计思想的进步下,我们要努力打破常规的传统色彩设计方式,从模仿的技术导致的程式化中的转换成创新思维的设计,也是目前的理念。就空间艺术性设计还需要细致到作品位置的摆放,充分考虑到展览参观者实地的参观路线,让作品尽收眼底也是美术展览艺术性的一方面。总之,经过周密考虑而将展览空间设计得富有艺术性,让美术作品在富有吸引力的建筑环境中展出,能够给参观者提供激动人心的环境,激发他们对作品互动的兴趣。

宣传展览的艺术性。利用媒体是当代艺术活动的特色之一。媒体与美术展览便成为不可分的孪生一对,构成美术活动的一体。诸如办展览前的新闻,展览前后的媒体报道和刊登作品。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行为和追求的目标,所以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可忽视,尤其在现代传媒如此发达的阶段,很好的运用传媒这个媒介,美术展览的影响力将极大的提高,因此有效地利用媒体发动广告攻势,是抢占宣传策略高起点的必然手段。艺术与媒体的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得到展开的,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显现出媒体的影响力,如何有效地选择媒体,就需要把握传媒特点,选择恰当的操作方式,根据展览性质、地点、观众的层次有的放矢。作品是基石,传媒是外衣,现代艺术的发展是在许多不同层面上展开的,一者属于消闲类艺术,在众多人群的支持下,表现出一种主流性的态势,它所反映出的是艺术本体上的问题。对于艺术未来发展的贡献确有限,但是,它已经成为媒体主要服务的对象。另一方面。属于少数人群体的艺术另类和新兴艺术,如动画,以其实验性的新奇和感官的刺激,又成为媒体猎奇的目标,艺术成为媒体娱乐大众的素材,是媒体的造势,推进了这一潮流的前进。所以说展览是美术作品借助媒体走向社会的平台,它与媒体的宣传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到美术展览的宣传不可或缺的需要准备是展览相关资料,例如目录、画册、光盘、视频等。方便参观者的快速了解和收藏。同时,展览之余,整理美术作品出版画集,能够进行学术研究?收藏和延伸扩大展览的影响和典藏。

提高展览的艺术性应注意到的是:制定科学的展览模式,融入艺术的创新。展览的艺术性首先在策展环节中就应提倡,中国美术展览的现代格局已经明显,但是在体制上尚缺一个基本的模型,展览决策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少形成严格的决策模型,由于决策失误的可能也比较大。因此,要提高美术展览水平和其艺术性进而能与国际同行接轨,加强展览决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决策艺术媒介做衬托。从目前情况来看,美术展览策展决策模型应基于科学的专业学术理论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必须做到不仅要充分了解展示与宣传的内容,而且要充分了解国内外专业学术团体和展览机构与之相关的动态和艺术市场状况。在科学展览模式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各个展览的特点,融入创新元素,配合作品内容,进行品味艺术新颖形式的布展,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观众看到作品后,所得到的传媒作用,媒介的影响何等的深入人心并一望可知。

色彩是展览艺术性表现的最直接工具。色彩是装扮展览空间、衬托作品表达、提升展览艺术品味的重要工具。美术展览中色彩的艺术性,最起码要让色彩符合展览的层次定位,表现到作品的特质,这就是说展览在空间色彩上注重了情感,也是以理念为根本、色彩为方式完美体现展览空间设计的表达。

请进展览参观者,奉献艺术大餐。作为国家美术机构、学术团体或是美术馆,是最大的传媒传播机构,其所策划或举办的美术展览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无论是主题性展览还是实验性展览,都必须考虑将观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首位,调动一切手段、尽一切可能地吸引最多的观众来观看展览,作为学术性的展览,使观者更有理解性的互动,不仅是层面上的观赏,还要切实的理解。另外,展览作品的风格、形式、内容、材料有不同的样式,展览还必须就此考虑作品与观众的交流问题。从美术展览的组成部分说。举办作品展览首先要考虑的是参观者。在分析并确定了参观者数量最多的那类后,按照其身份和分析参观目的进行布展,不仅仅是符合参观者的欣赏口味,应该是对参观者对展览受欢迎程度上将有很大提高。

体现以人为本,为艺术而展。欣赏美术展览的另一种目的是在休闲享受的同时,媒介的艺术性深入人心,让参观者陶冶在艺术的氛围中。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在某些情况下,对观众进行引导和演讲,会给人们了一顿艺术盛宴,也是增加了展览的艺术性的又一窗口,体现媒介中的新的理念。

现代传媒中美术展览的时空是它的现代性,主要是指现代技术在美术展览中的应用,如计算机虚拟展览、影像动态展等。由于现代美术展览是集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多学科类的综合性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展览形式与艺术性的设计的审美要求也趋于综合更高的境界。所以,较好的运用现念与现代科技作为媒介手段。使展览呈现更加富有魅力的展示艺术形式是必要的。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3

以下就平面设计在展示陈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思考,展览设计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平面设计贯穿于整个展览

平面设计贯穿于整个展览,大致包括:了解展品的分类进行设计,适合展品展示的色彩表达和字体选择,设计构想配合展品展示方式。

如笔者设计的以下两场展览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历史文物类展览:如2009年10月由温州博物馆协同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金玉同辉——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西周青铜器、玉器珍品展》的展览,其展出的88件珍贵西周青铜器、玉器,是宝鸡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写照,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先民历史发展进程和至高的艺术成就。如何通过平面设计将这些美轮美奂的文物更准确清晰的展示给观众,使之更深刻的领略到商周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了解展品的分类进行设计:充分的与文本策划者沟通,共同分析展品的分类。将这些展品种类齐全、器型厚重、气势磅礴的青铜器按照实用功能分类陈列展示,依次分类为礼器、饮食器、酒器、乐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展版按此分类进行设计,分类展示使观众能通过各种不同类别器物而更清晰的感受到周秦时期的人们在文化生活中体现出的高度文明和精湛的艺术创造力。

(二)色彩表达和字体选择:根据展品涉及文化感受,定位出适合展品展示的色彩表达。整体色彩定位需要设计师敏锐的感受能力,准确的定位出展览的整体色彩倾向,找准主色调,为下一步设计工作打好基础性工作。本展览以灰蓝色做为整体色彩定位,故展版均以灰蓝色为整体色彩基调,一是凸显出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凝重感,因出土青铜器都是灰绿色调色彩沉稳。二是在色彩设计上配合器物为主。在色彩和形式设计上不花俏,不抢夺实物展品的视觉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衬托叙述展品。在平面设计中主标题字体选择定位也是至关重要。怎么样的字体更符合此展的文化感受,需要设计师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在此,笔者采用了主标题浮雕化的碑型字体,使之抓住要点更突出的切合青铜器、玉器雕塑感的特点。(图1)

(三)构想配合展品的展板展示方式:这批青铜器数量众、精品多、纹饰华丽、铭文多、价值珍贵。为展现青铜器精美纹样和铭文,笔者通过电脑技术设计出拓片效果的纹样,将之局部展示,在整体展览中进行穿插点缀,使欣赏者更便捷地观察到器物细节。

工艺藏品类展览:如2012年4月由温州博物馆、温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温州工艺美术研究院、温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承办的《温州石雕艺术展》。温州石雕艺术,历史悠久,博采众长,其所映射出的艺术光华,绚丽多姿,具有典型的区域文化特色与风格。

(一)了解展品的分类进行设计:温州石雕艺术展展品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名作,也有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更有初出茅庐新生代的佳作。由于艺术家众多,对予展品如何平衡合理安排成为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将老一辈的艺术家展品为引首,逐步按以部级工艺美术大师到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顺序进行展示陈列是较为妥当的方法。平面设计则按这一分类进行思考。

(二)色彩表达和字体选择:石雕展品本身色彩多样,那么展板背景色彩选择上就不能过于艳丽而喧宾夺主,但又不能过于沉稳而失去非物质文化手工艺绚烂的亮点。所以设计者采用以中灰色渐变到灰白色的中性做为整体背景色彩定位,既突出石雕展品立体感又体现了展品的色彩感。在展标标题字体选择上运用了粗宋体字。宋体字为早期雕版印刷所采用的字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使用它即简明大方又不失传统感。

(三)构想配合展品表达的方式:在展版设计上采用竖条型背板,为了避免与展品的展示造成视觉上的直接重叠冲突,背版进行了与展品的错位展示。石雕小件居多,在展示时细节中的精美之处难以观赏,展版内容设计形式上采用展品精美之处局部放大使观众能更清楚的欣赏到细节。

二、展览的视觉传达设计统一性

展览中除了展标、前言、说明牌的视觉传达设计统一性,还需要展览导向牌设计,开幕式背景设计,宣传海报设计以及纸质平面宣传手册等视觉元素统一性设计制作;这些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以遵照展览平面设计所确定下来的色调和字体定位、形式艺术手法等为依托进行视觉统一性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套临时展览独立的视觉识别系统。

如《故宫珍宝——清皇家御用金银器特展》中的平面设计为例;展览的展品都是出自故宫精选出的极具代表性的器物,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瑰宝;这些皇宫的御用珍品,老百姓自然不可亲近,也颇具神秘感。主题就必须围绕着它来展开设计,色彩上以暗红色为基本色调定位,在设计展标创意运用了故宫带有琉璃瓦屋檐外墙做为主图,直观的反映出了故宫皇家珍品难得一见的题意。本次特展由三个内容部分组成:礼仪用器、宴飨用器、宫妆用品,所以展版以暗红为基准色,配合以暗蓝色调、暗紫为分类的三个底色,一是为切合三个分类内容,二是运用深色调的底色来增强对比度,衬托出金银器的质感。展板与展板之间相互连接以达到展示的整体性,增强皇家御用品的宏大感。在画面中将器物局部放大,使之器物的精细纹样展现无遗,观众可更好的近距离地观赏这些展品,可窥见宫廷皇室的奢华生活,了解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领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导向牌设计中采用故宫宫殿的正面建筑作为要素,把天空处理成故宫墙壁暗红色的基色,使之在设计上有统一感。在纸质平面宣传手册中封面设计与导向牌的设计形式相统一,内页中着重体现精美展品图片,在封底里运用了整幅的皇帝画像。展览的户外海报是重要的对外展示宣传,观众在未看展览之前是先通过海报得到展览信息得。所以海报设计上也是同样根据展览内容,兼顾整体色彩定位,在故宫珍宝展的宣传海报设计也同时运用了清皇帝画像和故宫围墙做为元素,适当缩小了标题文字,突出图形更直观的传达给观众展览主题信息。(图2)

三、关注观众的视觉感受

关注观众的视觉习惯主要包括观看层次习惯、距离习惯、明暗色彩习惯。注重观众的视觉习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平面展板的层次感受

观众在观看展览的一组或一个版面中通常习惯是以顺时针视觉流程顺序来观看,并且会首先关注大字大图,所以设计师需通过点、线、面、色彩最佳结合进行整体布局设计,当内容复杂繁多时设计师必须要整理清楚分类,在大分类中体现小分类,归纳错落有致,单纯又不失变化,即主要的、次要的、再次之的内容,进行不同手法设计,以求突出重点的主要的,按次级分层关注。特别注意的是应避免为了注重平面设计视觉效果至上而忽略了内容设计在整体布局中的关系,从而导致展示内容时左时右的分类穿插,前后内容跳跃,使观众在观看顺序上混淆不清。

(二)平面展板的距离感受

博物馆展示中的平面设计和通常广告平面设计有所不同,博物馆陈列展示物品和展板基本上和观众都一定的距离空间,在设计时必须要照顾到展示距离对于观众观看的视觉影响。首先就是字体大小距离适应,如展品说明牌、展板的字体大小设置等问题;其次图片大小距离的适应,一般来说大图放置在离视平线较高的上部,小图应该放置在视平线周围的地方,以便于更舒适将信息传达给观众。

(三)平面展板的明暗度和色彩纯度感受

通常展品背墙有展板展示,展板画面的明暗度和色彩纯度的把握即要照顾到与展品效果又要考虑到整体环境关系,同时配合灯光明暗度。通常情况展版只能作为背景衬托为用,那么展版给予观众视觉传达上就不应不过于突兀,应以弱化和谐的处理或不可超过展示品本身的视觉呈现感为妥。

结语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4

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伊廷将自己历年来珍藏的近50套各国民族服饰、乐器和手工艺品无偿捐赠给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收藏展示。中共宝山区委副书记、宝山区人民政府区长汪泓代表宝山接受捐赠,并向伊廷颁发荣誉证书。

伊廷先生与宝山有着20年的深厚友谊,是宝山人民的老朋友。他倾力支持着每一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并且见证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发展历程。在他的引荐下,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于2004年荣幸地成为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大家庭的一员。

这次,伊廷先生又促成“蕾丝”这一比利时传统民间手工艺到宝山,与中国水族马尾绣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同台展出。比利时手工蕾丝织品和中国水族马尾绣无论从文化背景,图案风格,还是制作工艺来看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充分体现了博览馆作为中外民间艺术交流平台的价值所在。

本次展览共展出蕾丝作品187件,包括粗造花边、狭条花边、克鲁尼花边、弗兰德斯花边、花式花边、梅希林花边等各种类型的花边。作品按用途分有十六世纪末期服饰、婚纱上装、挂毯、方形披肩、桌布、桌垫等。马尾绣作品56件,包括马尾绣的传统应用,如水族人背小孩用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小孩帽福、女性的套装、围腰、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此外还展示了运用马尾绣技艺的现代生活用品,如女靴、领带、纸巾盒等等。

手工蕾丝作品是按照一定的图案用丝线或纱线编结而成,制作时需要把丝线绕在一只只的小梭上面,每只梭只有拇指大小。一个不太复杂的图案需要几十只或近百只这样的小梭,再大一些的图案则需要几百只小梭。制作时把图案放在丝线下面,根据图案采用不同的编、结、绕等手法来完成。一个不太复杂的图案要一个熟练的女工花上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通常蕾丝编结完工后要进行染色处理,高级的蕾丝则要先经过纱染。因编结的手法因人而异,蕾丝作品一般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所以每一款蕾丝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此次参展的比利时手工蕾丝织品是由比利时阿托菲尔蕾丝学校提供的。这所学校的成立宗旨是指导高层次蕾丝制作,使其制作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学校经常参加国际蕾丝竞赛,在捷克、西班牙等地多次获得第一名,作品在澳大利亚、捷克、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展出时大受民众欢迎。

而展览另一重要元素,中国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分布在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内,是该地区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因此马尾绣也被称作刺绣的“活化石”。它的制作技艺和方法很特别,作品具有浅浮雕感,主要由马尾线和彩色丝线制成。制作者先取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然后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接着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最后再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一件纯手工马尾绣背带通常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2006年5月20日,水族马尾绣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参展的马尾绣作品由三位来自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马尾绣传承人提供。其中潘勉和潘玉品老师拥有四十余年的马尾绣制作经验,造就她们独特的马尾绣制作技艺,作品多次被选入国内展览并获奖。另一位年轻传承人的代表潘小慧老师自幼跟随母亲学习水族马尾绣技艺,能根据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和功能需求对传统图案进行变化改造,因此被誉为“水族马尾绣之花”,是三都县特聘的水族马尾绣对外宣传大使。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5

展览地点: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等联合主办的“凿枘工巧·中国古坐具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

展览以中国古代坐具为展示主题,荟萃了来自海内外藏家手中真品珍藏,展品时间跨度自辽金至民国近千年,展品近百件,将传统文化精髓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传达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意境。

“凿枘工巧”是为期五年的中国古代家具文化艺术系列展,以中国古典家具卧具、坐具、乘具、庋具、杂具五大类为主题。2012年,继成功举办“中国古卧具文化艺术展”后,2013年继续推出“中国古坐具文化艺术展”。此次展览通过坐具的展示、研究,体现出坐具所蕴含的独特文化艺术基因。

将目光着落在中国古代坐具之上,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得以穿越古今,沟通交流。其间传达的讯息,表现出文明的轨迹,照亮我们探寻其文化的方向。使公众藉着古坐具这一载体了解其内在的、隐含的气质,及其承载的中国文化。

设计上海·2014 上海国际设计创意博览会

展览时间:2014.2.27~2014.3.2展览地点:上海展览中心

“设计上海·2014上海国际设计创意博览会”集合了众多国际优秀设计力量,逾150个世界知名设计品牌将齐聚上海,其中90%的品牌首次在中国亮相。

本次展会由英国设计展览组织者Media 10公司和上海艺博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超过1万平米的展厅内,分为3个部分:当代设计、古典设计、限量/珍藏设计。当代设计馆将呈现当代家居设计的最高水准和前沿设计;古典设计馆将追根溯源,把代表西方百年历史和传统工艺的品牌带到中国;在限量/珍藏设计馆内,观众则可以看到经受历史考验的传世之作和精湛的限量版新锐设计。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

展览时间:2013.12.28~2014.6.30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由山东博物馆和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展览共展出历代香器和珍贵香料238件(套),其中自战国直至近代的香器180件,产自越南、印尼、海南等世界各主要产地的顶级沉香58件。涵盖了陶器、瓷器、青铜、玉器等文物类别,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展品最多、文物等级最高的沉香文化展。期间还将举办沉香文化论坛、沉香文化讲座、线香手工制作等公益文化活动。

首届中国(合肥)庐州国际灯会嘉年华

展览时间:2013.12.18~2014.3.18

展览地点:合肥非遗园

首届中国(合肥)庐州国际灯会嘉年华日前在合肥非遗园开幕。近百个大型灯组、几千万盏彩灯为人们带来了空前的灯会盛世。灯会共有六大主题板块,其中最大的灯组高达12米。园区西南角的大宋庐州府展区中,还按照真人大小比例制作出人物灯组,结合各地风味小吃现场“烹、炸、烧、烤”,再现昔日老巷小街的场景。同时,灯会还举办了传统戏曲联唱赛、非遗传承人展示、灯谜竞猜等活动。

非凡之美·非洲雕刻艺术展

展出时间:2014.1.3~2014.3.2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展览以木雕为主,兼有陶雕和骨雕。180余件作品来自撒哈拉地区10余个国家的上百个部族,展示出独特的异族风貌以及夸张的非洲文化艺术。

非洲雕像、图腾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既有配合祭祀、丧葬、庆典仪式等制作的宗教性题材,也有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等题材。雕刻的许多物品都作为沟通神灵、祖先的媒介,是力量、权力的象征,有的广泛应用于祈雨、婚丧嫁娶、播种丰收、成年等各种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

第十届广州国际包装制品展

展出时间:2014.2.26~2014.2.28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6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策划;组织工作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77-02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而博物馆作为人民群众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推动力之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显得极为重要。其中,展览布置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工作,它的运作情况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文化传达力度,因此,极需要具有优秀专业技能以及独特策划理念的展览策划人。下面分析我国近年来相关独立策展人运作展览的成功经验,结合博物馆展览运作实际情况,为培养博物馆业内自己的策展人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为博物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策展人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一个复杂的角色

策划人即根据自己独特的学术理念来策划组织艺术展览但策展身份不隶属于任何展览场馆的专业人士。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机构设置的不断完善,西方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首先开始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的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近年来我国的独立策展人也不断涌现,参与者多是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和美术理论家。随着“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雕塑精品展”等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展览带来的良好反响,我国的策展制度也逐渐完善,并总结了一些策展工作前瞻性的经验。

目前,临时展览策展人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被探讨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这样认为,博物馆临时展览策展人不是馆长,但在具体的展览工作中,他应该有馆长思路的体现;他不是商人,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能将商家的意图得以发挥;他不是完全某一个专门领域的权威泰斗,却能在策展过程中,去力求拔擢一些倾向。一言以蔽之,展览要成功,策展人必须把自己当作一个在展览领域的专门家,标准不是级别,也不是职权的大小,而是展览最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博物馆的策展人是展览组织工作的专家,是身兼数职的通才,是一种需要实际工作技能的职业,可以说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一个复杂的角色。

二、设立和培养博物馆策展人是博物馆发展的内在需要

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博物馆,由于各馆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具备实力引入独立策展人的还是少数。虽然有些博物馆早已采用了“展览项目负责人”、“总策划人”等专项负责,但就其工作实效来讲,大型的临时展览基本上是政府机关领导牵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则成为具体的执行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展览策划人员。而博物馆自身策划的展览除了几个固定陈列外,就相对比较少。有些小型展览其展览的形式,往往就是简单的文物或图片展示配合说明文字,还是最原始的最简单的“直线性”展示构思。至于主题研讨、举办活动这样更能显出学术价值的展示程序是没有的。另外那些引进的展览,大部分都是属于名声在外的成熟型展览,大多属于文物精美、展览大纲和展览主题都已清晰,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也已阐明,展出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针对这些展览主要开展的工作,就是根据自身的展厅情况,挑选对方提供的文物清单,筛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较好且能刚好满足展览空间的展品,然后进行自身的展厅形式设计、宣传海报设计及展览的画册出版。由于自身的展厅、人员、经费等限制,在展览形式上也无法作出更大的创新,能加入的元素就是只是多媒体的播放,简单互动设置,观众参与互动问卷,与展览相关的讲座、论坛之类的学术性活动,则很少举办,因此大多临时展览在学术性挖掘上是做得非常不够的。

三、博物馆策展人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从博物馆策展人在公关、宣传、协调、科研这四个方面需具备的能力做简要论述:

(一)良好的公关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展览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在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年度展览运作资金是有限的,一个展览不管自己筹办还是引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用于展览前期的操作,开展期间的维护和撤展时支出。再加上博物馆的各项活动运营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完全依靠国家的拨款又难以维持其良性循环,因此,筹措一部分办展经费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博物馆策展人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则十分重要,他不能囿于“等、靠、要”的固有思维,需树立产业经营的思想,借鉴引进一些产业经营管理的做法和策略,在坚持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需综合自己的策划展览的主题和社会需要,做到在维护博物馆举办展览的公益性和艺术性的前提下去寻求各种资助,如若能争取得到与展览内容相关的行业或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力求与他们合作联办展览,适当筹集经费,解决部分临时展览的办展费用问题,对博物馆的临时展览运作将会十分有益。这样的合作对联办单位而言也是双赢的,在博物馆举办展览等于某种程度上的宣传,双方都可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二)创新的宣传能力

任何一个展览的成功都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博物馆临时展览的针对性、时效性较强,只是在一段时间或一个地区引人关注,策展人要使展览产生轰动效应就要充分调动媒体的参与,把临时展览信息更广泛地传达给观众。美国人曾说过,没有媒体宣传的博物馆充其量只是一个储藏室。所以,策展人具有创新意识的宣传能力对推广临时展览尤为重要。首先,他要用灵活敏锐的观察能力,去仔细分析判断形势,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把展览宣传出去。比如,印制展览宣传册,海报等在人口流动区进行发放或张贴。同时,还要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争取支持,以加大对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如在开幕前展览预告,播出展览筹备实况,在展览推出后还要进行跟踪报道,传播展览的信息等方式,利用传媒形成一定的轰动效应,使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成为人们近期谈论的话题,从而激发公众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让博物馆得到广泛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有积极作用。

(三)灵活的协调能力

协调是一种意识。策展人必须要具备一种协调的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本部门出发主动和别人协调。推出临时展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整体地把握运作策划工作,临时展览策划涉及内容、形式、宣传推广等多项策划,每个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首先策展人提出展览策划,并上报馆领导,由馆领导负责对展览进行最后审定。经核准举办的展览将由研究部门将展品清单及图录提供给陈列与设计部进行展览的陈列设计与制作,策展人为展览确定展厅,并协助完成展览的说明、展览图录的编辑等工作,完成展览合作方式、展品的担保方式等等。如果是涉及国外的展览合作,则需要完成相关的对外联络工作。这些工作纷繁复杂,需要策展人要将各单项全面考虑,在大多数博物馆这些单项策划都分属不同业务部门,有的展览还要涉及中标的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来承担,如果没有统筹兼顾,系统把握,策划工作会是一盘散沙,只有通过策展人整体策划,将各单项纳入到一个可操作的策划中,通盘考虑,交流沟通,使各单项达到高层次和谐统一,从而打造精品展览。

(四)专业的科研能力

博物馆很早就被定义为科学研究机构,但实际上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在研究方面的做的还是不够的,例如在展览策划工作上,展览前期的研究工作几乎是没有的。在我国一个展览筹展的时间不到半年,而西方国家筹展的时间一般要3到5年。正是因为我们的很多展览是仓促的,对于研究不够重视,所以没有体现出博物馆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展览是艺术与广大观者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艺术影响思想、文化、社会趣味的中介和平台。与此对应,博物馆策展人就需要在长期的策展工作中形成自己的学术概念系统,从而使展览活动真正进入学术层面的操作和价值回归。博物馆展览策划人筹办临时展览时,要具备让这个展览转换成为可以流传下去的一个学术成果的意识,一旦转化成学术成果后,博物馆在研究方面就会很有特色了。另外,通过展品的展览、出版、研究也是博物馆开展收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由博物馆这个国家的机构去完成出版、展览、主持活动的工作,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展品的研究工作、资料整理工作,艺术家或个人收藏者会很愿意将作品和藏品捐赠。所以说策展人的科研能力对发挥博物馆收藏功能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对于博物馆业内展览策划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博物馆行业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制度创新以及理念创新,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形成优秀的管理机制,才能最好地体现出博物馆展览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