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范例6篇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范文1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课程,是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课程。高职院校必须从自身特点出发建设精品课程,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高等数学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能力之一。因此,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其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从这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出发。

一、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等职业教育己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名 副其实的“半壁江山”。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 低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水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高等数学也不例外。开展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从改革的现状出发,建立崭新的教学观念,重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高专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肩负为后续专业提供数学知识支撑和学生素质教育双层任务,其精品课程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二、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内容

1、课程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更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一是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优化、职称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注重教师在教学中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师资水平。等数学要为不同的专业服务,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此方向的前沿动态比较了解, 建立“研究方向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还可以使本学科的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重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精品课程的内容与课程体系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趣味性,要反映出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这就要求高等数学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是必须遵循“理论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 的的原则,合理定位,重点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并 从实际出发,使数学理论和生产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人才目标服务。二是具有高职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开设高等数学的目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第二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数学的内容体系可在尊重科学性、不恪守严格的学科体系、 强调应用性的原则下,进行改革探索。三是确定科学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 价值观三个层次。四是课程内容突出为专业服务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注重与专业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应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教学要求。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作为各个专业公共必修课的高职数学教学,要尽快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结构体系,更好地为专业教学乃至培养目标服务。

在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时,应以培养必需的数学素质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体要求,以突出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为主导,适度考虑学生的深造发展。以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技能与应用的素质培养与能力训练为目标。

3、教学方法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教学方法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课程建设质量,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师生互动,使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学中,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原则与“互动、参与、提高”的现代教学思想相融合。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案例驱动式和分类分层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新知识的讲授时,采用系统教学法;在章节总结教学时,采用技能教学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时,采用心理障碍排除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时,采用设问情境法;用于习题课教学时,采用参与教学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广泛组织数学建模活动,教给学生使用数学软件求解数学问题的方法。

在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电子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构建好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等)、例题解答(题型分为基本类型,提高类型,综合类型, 教研类型)、电子教案、名师讲课的视频、师生交流的论坛、相关的信息介绍等。

高等数学实验课的开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传统高等数学“重理论、轻实践”的这一教学思想的好方法。在高 等数学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高专数学实验的设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数学建模,还可以根据设定的函数图形,用纸板或木头制作相应的教学模具,甚至可以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计算,如 分期房贷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等。数学实验的设计应当遵循:第一难度适中原则,第二启发性原则,第三与实际结合原则。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高职高专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精品课程 建设

2003年至今,国家推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有七年多的时间,该项目的发展初显成效。已经审批通过的国家精品课程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高职教育来说,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高职院校,应抢抓机遇,以特色优势学科为突破,高标准打造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进而带动其他各门课程的建设,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本质特征是“职业性”,是“为某些职业培养、训练人才,而不是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视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应用性,而不是理论创新、学科的系统性和基础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既可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2、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态势下,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即遭遇待业,这一方面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出台的下岗职工优先就业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教学质量下降导致毕业生素质的下降。人才素质的下降势必会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以提高教学质量事关重大。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3、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真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看,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制造中心。从我国就业结构看,全国劳动力资源8.8亿人,城镇劳动者中登记失业率3.6%,加上下岗职工则失业率达7%,已达到国际警界线。我国目前一方面失业率较高;另一方面高级工短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简单的“课程设计”,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

二、结合新指标体系建设精品课程

从近几年精品课程评审方案与评审指标的变化来看,精品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更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大分值;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比重稳中有升;教学条件的权重逐渐降低;“政策与支持”观测点的分值有所增加。高职专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围绕新的评审指标体系,更新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素质为基础,以针对企业岗位职业素质教学内容为核心,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职业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建设,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提高高职教学的质量。

1、将精品课程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从目标层次上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统驭课程建设,或者说课程建设只是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从操作上看,要做的具体事情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很多都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将两项工作进行沟通,从而实现工作结合、成果共享。 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目标主要有:探索并形成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时代特色、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形成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培养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富有实践经验、结构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设备优良、体系完备、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等。这与精品课程中“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目标都是相辅相成的。

2、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就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在新的指标体系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分值高达20分,可见高职的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要做足功夫。对此,就要从专业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而非简单地从课程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是提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等六个方面;而从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角度考虑,则需要综合考虑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双证沟通”的要求等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在选择精品课程内容及组织安排过程中,从专业发展的全局考虑,而非单纯的“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于专业课程应强调根据企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来确定教学内容;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则应侧重考虑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确定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以此为依据制订课程教学大纲、选定合适教材、编写课程教案等。如武汉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从确定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体系或门类入手,在综合考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双证沟通”以及教学改革与建设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一个会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体系,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职业道德与经济法规》。这四门课程,既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的一个知识框架,也包括了会计操作性技能、规则性技能和现代会计信息处理技能等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另外该专业负责人也提出,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要求来看,还应将整合开设专门的会计实训课程,并将其也纳入会计专业精品课程体系中来。

3、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与“学科型”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实践性内容占相当的比例。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性训练,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训)室的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合作机制,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建成能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精品课程把理论讲授、实践辅导、社会考察、工厂实习等不同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将课堂教学、家具实训基地实操、工厂实习、家具博览会参观、社会专业调研、企业设计项目、家具设计大赛、专利发明创造都全部贯穿于教学环节之中,构成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真正的创造性和应用性家具设计能力的课程体系。

4、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切实发挥“双师”作用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与本科院校不同,应突出“双师”、“企业工作经历”的特点。课程主要负责人及主讲教师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双师”建设在操作和落实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教师职称的达标,还应将“双师”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及实践中。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另外考虑到成本因素,也可以将教学任务结合实际工作现场制作成采访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将被动的理论灌输转向为生动的形象演绎,从而使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双师”的职称和使用双达标:一方面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达标,即实现真正双师;另一方面强调实践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情况的达标,实现学以致用,知以致用,通过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带动和促使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而实现教育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完美接轨。

5、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创新意识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也正是如此。要推陈出新、形成自家特色,这不仅要求精品课程具备其他课程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要在不同院校的比较中脱颖而出,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这就需要深入地理解各级指标的含义以及工作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如武汉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开设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职业道德与经济法规》,充分实现了与双证考试的接轨;如康定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精品课程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可以在线练习和考试,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在线练习,另一方面能很大程度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6、建立精品课程长效发展机制,精益求精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获得“精品课程”荣誉决不是某门课程建设的终点,而只是个起点。因此各高校应该建立精品课程建设、完善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精品课程的建设。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后续工作的检查、监督,保证教学内容始终能够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水平,能够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的改进、完善,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精品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实施。

三、加强深化教学,系统建设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是抓重点、出成效的主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的特色和专业优势有所侧重的选取精品课程建设的科目,在建设过程中按部就班的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建设的信息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长效发展机制推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的长足发展,最终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2] 周跃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范文3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Think and exploration for quality courses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 vocational for the computer class professional

Shi Baohui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8,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f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lmost all of th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set up professional of computers.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s courses; study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s of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include the ranks of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reform.

Key words: quality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 and study; integrated teaching

2003年教育部开始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把建设一批部级精品课程作为建设目标之一。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会上指出,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1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课程质量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位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并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而课程质量的高低,又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和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着同样的背景、内涵和意义,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在课程建设的理念、模式和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和特殊内涵。因此,我院出台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将课程建设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实现加强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有效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

2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实现“五个一流”,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1)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由主讲教师负责、双师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还需要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承担兼职教师,并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IT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教学内容必须保证先进性和实用性,并及时反映IT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另外,在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的原则是以培养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企业职业岗位调研,内容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实际工程技能培养的要求,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引进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设计“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将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图1为与H3C公司合作开发课程的模型。

(3)“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多媒体取代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教学观念与教学理念的更新。特别是在IT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的组织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要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将一个以企业案例为背景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经过加工和设计成为教学项目组织教学,任务项目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完成项目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课程的教学组织需要在实训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辅,以学生操作为主,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6步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方式组织教学,以网络安全产品配置与管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在“安全网配置与管理”项目中,通过了解安全网关的基本原理(了解企业的安全需求)选择安全网关部署方法(制定安全的策略)制定安全网关和网闸系统部署方案(制定实施安全方案的计划)进行安全网关和网闸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实施企业安全方案)检测安全网关和网闸系统的配置(检查配置的正确性)项目验收与答辩(评价完成情况),通过6个步骤组织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但在学生实践操作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习行业标准、理解操作规范,严格按企业工程规范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最后学生进行答辩讲述自己(或小组)的方案及实施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完成企业安全网关和网闸配置与管理的全面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

(4)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精品课程需要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在教材建设中,必须注重精品意识,在教材的选用过程中,优先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另外,还要组织教师开发精品课程配套的精品教材,以保证让精品教材走进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作用。

在精品教材建设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的模式,要在充分理解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基础上,以企业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根据课程方案中的项目设计,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教材,将理论知识的解析融于项目实训过程中,做好精品教材的建设,同时开发项目指导书等配套的实践教学资料,主讲教师自行编写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

除了教材建设之外,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开放、互动、高效的网络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必须是多种形式的,既要有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等,又要有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习题集、试题库、电子图书、资料库、在线测验试题等,要形成立体化的教材及教学资源,并通过校园网的环境免费开放,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整的教学方案,实现师生在线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5)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实训平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精品课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院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实训室建设。在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安全与安全类IT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以仿企业环境的方式进行了实训环境建设,从而方便了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这种工作组式的教学环境设计,方便了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每个工作组具备一套完整的实训设备,能满足学生2~4人组进行操作,促进了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图3为我系已建成的仿企业环境的网络安全实训室,这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6)考核与评估体系建设。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课程的考核与评估体系。我们将原来以理论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综合考核的方式,即理论考试只占其中很少的比例,重点是对学生课业的考核,即项目设计方案的撰写(课业报告)、项目实施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完成项目后的答辩情况等多种考核方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7)机制建设。精品课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出台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同时对承担精品课程试点教学的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促进了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

3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1)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的授课任务较重,导致许多教师抽不出足够时间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因为生源基础较差,组织难度较大而无法实现。

(2)校企合作难度大。高职教育的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课程的设计最好有企业参与,从而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高技能职业人,但由于国家没有配套的职业教育法相关政策,在没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全力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更谈不上作为兼职教师授课了。

(3)教学理念落后,质量意识淡薄。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培训,部分老教师还是不能改变传统学科体系的教育观念,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解不深。另外,部分青年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质量意识淡薄,缺乏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对教学质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生命线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对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认识存在误区。

(4)对精品课程指标体系解读不够。高职部级精品课程指标体系中,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1个特色及政策支持,每个二级指标都设有观察点,在学院计算机类精品课程验收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指标体系的内涵理解不足、意识缺乏,上交的资料没有体现“精”与“特色”。

(5)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学院虽然制定了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但没有配套的支持政策,在精品课程建设前期,学院没有任何费用投入,这就导致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企业兼职教师聘请难度较大,不能保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是学院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和载体,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计算机专业类精品课程建设应以IT类职业特点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重点,注重学生新技能和新技术的获取能力。精品课程建设要认真研究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体系,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分析每一个观察点的内涵,即①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②教学条件的权重逐渐降低;③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比重稳中有升;④教学效果的比重稳中略降;⑤课程特色逐步强调学校政策。

另外,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学院有配套的激励政策和学院领导的支持,更需要承担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有敬业精神、敏锐的观察力及新技术的获取能力。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信息技术发展更新快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市场人才职业能力需要分析,随时引入新技术,更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开放创新思维,力求在“精”和“特色”上做出成绩,实现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范文4

摘 要:课程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活跃因素,课程建设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体现课程建设的水平,并且对其他课程起辐射、带动作用。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教学考核评估等多方面的建设,其在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全面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精品课程 高职教育 要点 意义

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要点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条件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同时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建设是核心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是相呼应的。精品课程的内容必须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要设计合理;同时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要齐全,使之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并且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三)队伍建设是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建设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首要指标。一门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是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长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展开, 形成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精品课程负责人应是由具有较高科研水平、较强管理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他应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又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也是教学研究以及课程资源的学术组织者,对课程或课程群的建设质量和教学水平起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手段建设是切入点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不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更方便了学生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五)考核评估是保障

课程质量评估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开展课程评估是做好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对课程的硬件和软件的评估,可以了解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把好课程建设质量关。通过课程评估和对合格课程的检查验收,为制定重点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学校、系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领导和教研室主任要亲自抓好这项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保证。

二、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精品课程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必然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业务素质、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从而保证优质课程和资源的丰富。而且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团队形式出现,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由一个人牵头,带领团队齐头并进,整体提高。不但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的“传帮带”模式,而且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训练营。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全面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精品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例如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一目标的。广大师生想要从事精品课程建设或使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就必须提高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对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品课程的一些评判标准也是对参评学校的网络建设、网络连通率等间接地起到了强制性改进作用,一旦有问题暴露,马上推进问题的解决。

(三)有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尽可能去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求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对外影响,让更多的人可利用这种资源来学习,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前者是开发利用资源,后者则是校际间的共享,这种共享只有在精品课程建设框架下方可实现。精品课程汇聚了最优质的教学教育资源,各高职院校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将减小资源浪费。在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中,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必须要上网,并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一并上网。精品课程建设中,从课程的筛选、申报、评审到公示、公开和使用,都要通过网络进行,最终必将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和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四)有利于推动专业系列课程整体建设

面对高职院校大量扩招,师资紧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矛盾突出的现状,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所提供的优质资源也影响着其他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它的建设还推动着专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着专业系列课程的整体建设,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其他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精品课程是相对基础的,同时又能使多数人从中受益的课程。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搞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此外,高职课程有示范性和推广辐射作用,通过宣传和推广精品课程,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期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应重在过程和发展,使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洪一、杨东铭.能力本位与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55-58.

[2]罗然.精品课程建设十大辐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9(1):62-64.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范文5

[关键词]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质量,高职学生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淡化基础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强化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教育部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决定实施“质量工程”,而其中第一项内容就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了使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能顺利、有序地开展,教育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建筑结构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工民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

1 精品课程与高职院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21世纪初提出的概念,精品课程要体现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规划用五年时间建成拥有数千门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结构课程面向工民建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影响大。该课程在工民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房屋建筑及相关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另外,它又是学生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对高职学生来说,《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包含了砼结构、砌体结构等内容,它有着抽象的结构计算理论,烦琐的构造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高职院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进校之前对计算机的把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另外,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职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考级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改革,是高水平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标志之一,也是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 以“五个一流”为核心,把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院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建设要以“五个一流”为核心:就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适应相应层次的优秀教材和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这是集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

精品课程首先要有一批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成果显著的主讲教师。教育部在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首先提出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工民建专业教师是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建筑结构教师的课程观、课程研制水平、课程决策权力和课程改革的态度等是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必须按照“双师型”师资梯队打造。形成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组成的兼职教师、专业主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主讲教师必须通过国内外研修、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教科研等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动手能力。充分利用高级工程师这一兼职教师资源,使课程内涵有序、完整、层次清楚、目标明确;来自一线的技术骨干和高级技师主要负责施工实训讲授与指导,使教师和学生能获取真实的经验。对于青年教师,要切实施行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假期挂职锻炼和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

“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方面应充分体现“必需为先,够用为度”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强化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同时,要加强与企业专家座谈,参观大型工程建设,从中了解现代建筑结构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新技术,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的教学中,坚持使教学内容与国家最新规范接轨。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流的教学方法”要求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筑结构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抽象知识多,为适应课程的特点,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首先,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里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能真实再现;基于网络的课后教学:利用丰富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与复习提供方便。电子课件(包括教学计划、教案)、网页课件(包括视频、动画、案例与施工图片、模拟练习、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网上答疑系统、课堂教学录像等),学生可以实现网上自主学习和模拟练习。同时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聊天室、邮件、网上留言实现答疑;实训教学:注重体现岗位情境。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一般到工地上走马观花就算完成了。现在,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一个仿真的施工工地,让学生接受最真实的现场教学。

“一流的教材”要求坚持选用部级优秀教材。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在自编教材工作中,应针对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加工,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块,以真实的施工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结合真实的施工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实现教学内容与“双证书”结合,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获得。课程内容里融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以适应本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范文6

关键词:行业职业标准 专业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80

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唯有在课程建设上做出特色,才能践行“工学结合”的理念,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

1 突出专业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实际上是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方法问题,它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密切相关。2007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精神,教育部推出“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高专,2007)”,引导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教育特色。2008年,教育部又及时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现了政策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更加突出了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1.1 专业精品课程凸显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结合特色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中,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提出专业课程设计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对专业精品课程的评审要求凸显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结合特色。

1.2 专业精品课程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高职教育专业精品课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专业精品课程是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的,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1.3 专业精品课程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专业精品课程始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2 融入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把握的关键

1999年,我国颁布的《职业分类大典》认为,职业标准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处于龙头的位置,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职业标准是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依据。在专业精品课程中,融入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确定教学内容,使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鲜明特征。因此,融入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2.1 融入行业职业标准,进行工作分析

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依据行业职业标准,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形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作用,按照行业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行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对照行业的职业标准制订课程标准。

2.2 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体,一门课程能否成为精品,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具有一个配置合理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对教师个体素质和结构组合的要求都尤为重要。首先,在年龄结构上要形成老、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合理梯队,保证精品课程的持续发展。其次,在学缘结构上,除了具有教学水平高的主讲教师外,还要注重培养一定比例的辅导教师与实训教师。既保证专业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也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使课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效连接,教学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保持同步。

2.3 参照职业标准中职业技能的要求,建设先进的实验实训环境

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应考虑课程对学生工作技能的要求和实训室综合功能的发挥,既让学生学到课程要求的岗位技能,也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工作现场的氛围,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2.4 对照行业职业标准,实施教学评价

对照行业职业标准对能力的要求,围绕学生是否具有职业胜任能力进行教学评价,即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是考核教师“教”了多少,学生“学”了多少,而是考核学生能不能“做”,制定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

3 融入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3.1 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原则

3.1.1 职业性原则

融入行业职业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取源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围绕一项具体的行动化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开展,将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突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提高。

3.1.2 实践性原则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统筹考虑,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遵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有效使用的问题。

3.1.3 开放性原则

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要有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参与,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精品课程开发团队。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渗透到行业企业中去;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融入到职业教育中来,正确处理好职场的封闭性与职业教育开放性的矛盾。

3.2 专业精品课程相关资源开发

3.2.1 确定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对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提炼,确定了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为将能力目标具体化,横向上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能力进行细化和构建;纵向上按照从基本职业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关系递进。

3.2.2 编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反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将以往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结构大致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标准及学时建议、学习情境设计指导性框架、教学实施建议、教师基本要求、实训环境基本要求和考核评价等部分。

3.2.3 设计学习情境

以源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呈现出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和认知规律。对每个学习情境又从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环境与媒体、学生学习基础、教师具备能力、考核评价等方面做简要设计。

3.2.4 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取采用“倒推法”,即围绕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开展相关的系统结构、原理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仪器仪表和工具的使用、安全生产知识等多个知识点和工作要素的学习。教学内容组织按照职业工作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表现形式上,为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在保留传统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如:课程讲义、参考书、技术手册、实践操作手册、PPT课件和视频动画资源等基础上,针对每个工作任务编写学习工作页(或其他形式的任务单)。学习工作页设计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完成一个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3.2.5 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采用“教学做考”合一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考核侧重于实践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评价。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主要把握:①以行动导向法实施教学过程。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2.6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对照行业职业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参照行业企业人员考核测评标准,构建突出能力培养、适合行动导向的评价体系。课程综合考评成绩由每个学习情境的考核评价、实操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成绩核算,侧重于过程评价。每个学习情境的评价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生自查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