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范例6篇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范文1

一、群文单位对校园文化教育辅导的范畴和任务

校园文化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包含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所说的群文单位主要是指各级群众(文化)艺术馆、文化馆(下属乡镇文化站、室),是国家文化事业性单位,主要任务是负责文化艺术辅导和文艺创作、美术、书画展览,其工作的服务性很强。群文单位加强对校园文化的辅导,主要是指它对校园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即文化艺术和文艺创作)的辅导。不难看出,在各大、中、小学的艺术团、社团文学、美术、书画协会及其爱好者都处于一种相对松散、自由的发展模式,但不可否认,现在校园中的这一批批文艺爱好者绝大多数是将来的文化人,他门将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做出一定的贡献。作为群文单位,理应以一种长远的、宏观的眼光来看待校园文化的发展,把它当成我们的一项任务,积极的引导、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并把它纳入群文单位正常的工作中。明确的把任务落实到美术部、艺术部、培训部等,并实行岗位责任制。由各部制定出详细的辅导、培养计划,努力推动校园中各社团的发展壮大,发掘各类文艺新苗并把其列为年度重点辅导对象,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发掘一批扶持一批,在人力物力上舍得投入。力争使校园文化发展迅速,气氛浓烈,人才辈出。如:江门市群众艺术馆艺术部的同志长期以来以学校为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舞蹈表演,协助条件成熟的学校成立少儿芭蕾舞团、少儿民族歌舞团等,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二、群文单位在加强校园文化辅导工作中要抓好辅导教师的工作

学校能否顺利的实施素质教育,各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否能够真正地开展起来,虽然与教育部门及校领导的重视分不开,但更与各校的各类艺术教师有密切的联系。各类艺术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否重视本校学生各类艺术才能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的精神风貌。群文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条件,创办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先把各学校的各类文艺教师和爱好者聚集起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真正有效的扶持与指导。以江门市群艺馆为例,他们根据地方特色创办“江门市美术教研会”、“江门市漆画研讨会”,招收的会员主要是各学校的美术教师;学会每年都有课题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曾经在省、市获过奖的漆画作者和在某课题研究上颇有成就的教师、画家给学员进行专题讲座,并在江门市文化城举办了一次漆画展。与此同时,群文单位为了提高广大文艺教师对本专业的工作热情,调动广大专业教师创作的积极性,特创办了文学社团、教师艺术团、教师舞蹈团、教师和唱团等,这些社团在群文单位的辅导下各项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近几年来,由于江门市群文单位重视辅导教师的作用,江门市各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相当浓烈,并在广场文艺演出中扮了重要角色,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繁荣了江门市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三、群文单位加强校园文化辅导工作中要抓好新人的培养

学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但是,由于当前社会上许多宣传媒体的误导(如庸俗的地摊文学、情爱文学书籍,暴力、色情、恐怖的影视片,纯粹娱乐性的漫画等等,作品思想格调低沉、题材狭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对校园文化的发展非常不利。为此,群文单位应协助各校的各类文艺教师,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并致力于培养校园各类文艺爱好者有着非常积极意义,具体做法好下:

1. 成立各类活动小组,如校报编辑组、摄影艺术组、文艺比赛组、美术书法组、板报宣传组等,由专业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学生参加这些有益的各项活动。群文单位各部的负责人不仅要意识到开展这些活动的重要性,还要定时亲临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表演、演讲、书画展览等,以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群文单位可在寒、暑两个假期举办一些辅导班,招收对象是校园里的各类文艺爱好者,在较为短期的辅导过程中,辅导者不仅仅要帮助、辅导学生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技能,还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辅导对象的精神世界,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这方面江门市艺术馆每年各部均举办一系列培训班,培养了一群骨干。

3.群文单位在辅导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文艺骨干和文艺人才,挑选那些具有文艺潜质的人才,集中或个别培养,让他们能够得以系统的学习,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去实践,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和施展他们的才华。今年以来,市艺术馆组织综合艺术团,以教师为主,请省市专家集中培养,登台表演,造就了一批艺术人才。

四、群文单位在辅导校园文化工作时要致力于把精品推向社会。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范文2

【关键词】信息时代 艺术档案管理

文化艺术档案是民族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基础保障,文化艺术档案也是档案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中的艺术档案是档案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艺术档案的建立完善,能够全面系统详细地反映出一段时期内的我国艺术生产、发展、教育的艺术成果,能够全面记录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对于艺术教育留下的足迹,是我国艺术发展的研究创作、教育交流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来源。本文将对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一、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档案的管理首先要从认识上给予重视。首先,管理核心人物就是单位的领导,所以领导对于艺术档案管理的认识程度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单位在艺术档案管理中质量的高低,领导的重视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其次就是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也要从根本上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知识的学习。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在根本上保障艺术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有法可依的。要严格遵循《档案法》《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艺术档案归档制度》《档案的借阅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使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能够让法律在档案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各个部门要通力配合,要制定相关人员的工作规范和职责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上纲上墙,真正做到一岗一人,保证艺术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完善制度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监督管理规范,利用制度约束工作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保证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效。

三、建立档案归档范围和方法

(一)形式分类法。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不同的分类,目前有的资料有文字、图片、视频和数字档案几种形式。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相关的归档分类。

(二)年度分类法。根据档案的归属年度进行一年的分类的方法。

(三)内容分类法。艺术的形式不同归档的类别不同。艺术档案有个人艺术简历、剧目类

以及综合类等。

(四)专题分类法。不同形式、不同年度、不同内容,但同一主题的艺术档案的归类。这些都有利于专题的寻找。对于艺术归档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书画的归档,书画的归档都需要做专业的装裱,放置在干燥的地方进行存放。

四、艺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加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首先要做好艺术档案的数据库建立,传统的艺术档案的目录检索册,在信息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检索数据库,建立数字化的艺术档案管理档案库是信息化的重要部分。其次要做好日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录用工作,信息档案的建立不是一日完成的,需要在日程的管理工作中加强数据的归档工作,以确保不同部门的不同档案及时归档进行信息化的综合处理。信息化档案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信息的数据整理管理工作。对于信息化的档案建设,要加强对于艺术档案数据形式的数字化处理工作。

五、挖掘档案宝库,走艺术档案特色之路

艺术档案是一个宝库,档案的优化和挖掘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档案是一个综合的整理过程,但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在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作为艺术档案的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本单位的艺术特色,把能够体现艺术特色的档案挖掘整理出来,提高本单位在艺术领域的知名度,促进与各地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和传播工作,满足公众对档案的需求利用。

六、提高艺术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档案工作人员。档案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对于艺术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强化意识,培养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档案的管理工作繁琐复杂,艺术档案更多的是涉及各个艺术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所以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加强对自身艺术感的培养和档案知识的学习,以及信息化数字管理能力的提高。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全面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更好地做好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七、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

文化艺术档案的内容非常丰富,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包括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载体形式),均属归档范围。一是做好对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将每一单项(盒或盘)作为一个保管单位,单独编排档号,并采取按年度结合内容的方法分类整理和编号。其中与文字材料有直接联系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为便于利用、保管和安全,我们对文学剧本、导演阐述、剧本审查意见、与剧本内容有关的依据和历史考证材料、取材或者改编前的原作、服装(道具)设计图、演员定妆照(场景)、工作日志和主创人员艺术创作总结以及获部省级奖的证件、复印件,都进行了备份。二是做好个人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个人艺术档案反映了每个艺术工作者的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创造能力,它是对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考核,评定艺术职称,晋级等工作的必要依据。档案工作人员在平时剪报和收集各种资料过程中,对于剧团最近的演出、活动、会议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平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报刊、杂志的报道,将相关资料收集起来,并及时归档。用科学的方法对文化艺术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编目立卷、归档以及提供利用。艺术档案的编目,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借鉴文书档案、图书资料的编目办法。

总之,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是记录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艺术教育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数据库,是造福后代的重要财富。在新的时代,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要从思想上、方法上、内容上,全面做好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保障实现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俊.我市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N].承德日报,2008.

[2]赵天勇.地区交通局档案管理工作见成效[N].铜仁日报,2008.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范文3

【关键词】神像画 艺术人类学 盘瑶

【作 者】黄建福,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4-454X(2009)04-0070-008

Anthropological Art Interpretation of Yao Ceremonial Paintings

Huang Jianfu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thropology, The ceremo nial paintingsare rite from paintings drawed by the artists who drivened by the power of relig ion, the ceremonial paintings are a series of symbol systemit is the evidenc ethat people recognize and respect the PanYao Taoist religion.The artists insist in drawing the ceremonial paintings because they believe The Yao taoismAt the same time, the ceremonial paintings also express the conception of worldview an dcosmologicalIn PanYao community, this also have the function of synthesizin g community and keeping social harmony.

Key words:ceremonial paintings;art anthropology;PanYao

张道一先生曾经指出学界美术史研究偏颇的四种倾向,即“以汉族为中心,忽视了其他 五十五个民族”;“以中原为中心,忽视了周边的边远地区”;“以文人为中心,忽视了民 间美术”;“以绘画为中心,忽视了其他美术”[1]时至今日,张先生的论断对我 们今日的 美术史研究依然具有警示的作用。在当前的语境中,艺术与文化的各个层面更加密切地联系 在一起,人类学者把目光投向艺术,探究艺术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流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 加深刻地认识艺术,更加有利于我们认识艺术所对应的文化体系。本文即是以目前学界关注 甚少的盘瑶神像绘画为对象,运用艺术人类学的视角,阐释其文化意蕴。

盘瑶神像画(又称仪式画、神仙画)是盘瑶道士在重大节日或者举行重大仪式的时候所 用的描绘有神灵画像的图画。通常,一组盘瑶神像画有18张或者24张, 这些画由道师收藏 ,所画的内容多为道教神仙人物和盘瑶本民族崇拜的神灵。在盘瑶的道教仪式中起到解释和 指引的作用。在盘瑶传统艺术之中神像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盘瑶神像画文化资源的发 现与研究,可填补南方少数民族绘画史的一段空白,有助于探明瑶族民间绘画艺术在中国绘 画艺术中的地位与历史意义,也有助于丰富瑶学研究的内容。

一、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回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当时意识形态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非西方社会具有普遍优 越感的影响,进化论者把西方文明置于最高点,非西方放在低点,将非西方社会看成是西方 社会的过去,是历史的残余。在进化论者的艺术研究中,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视为 艺术发展的最高顶峰,而非西方艺术则是这种艺术的雏形或者是拙劣形式。进化论者把舞蹈 视为原始艺术的核心部分,他们将原始舞蹈和仪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弗雷泽在《金枝》 中记录了众多作为巫术仪式的舞蹈,他认为巫术仪式属于进化的初期阶段。同样,进化论学 派也关注的艺术起源,例如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就是此类研究的代表之作。

历史特殊论学派的创始人博厄斯认为非西方艺术同样具有自身的价值,他通过对原始艺 术的分析研究,讨论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发展问题及能动条件。博厄斯强调形式的美感是随技 术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认为“当工艺达到一定卓越的程度,并且,经过加工过程能够产生 某种特定的形式时,我们把这种工艺制作过程称之为艺术”[2]。他认为对称、节 奏等形式 法则是一切艺术最古老、最基本的特点,“任何形式的表现艺术必须引起人们对形式的一致 的反应,才能产生表现的效果。然而现代社会的艺术品无法满足这个条件,因此,现代的表 现艺术只有那些具有高度修养、能够理解某一艺术大师思想感情的人才能欣赏;只有某些众 所周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象征符号才能产生象征艺术的效果。”[3]。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学界对“ 西方是最高文明阶段”的命题产生怀疑,也使得西方学者们对非西方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认 识和定位。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艺术人类学关注的是:“艺术是从表现形式进化到几何形式 ,还是从几何形式到表现形式?技术对风格有哪些影响?地域艺术如何加以定义?艺术品如 何在文化的宗教、社会和经济生活中行使功能?创造艺术的过程的本质是什么?艺术角色的 定义如何影响这一过程”[4]50年代后,艺术人类学研究的范围已经超越了对艺术 的形式、 风格、分布的研究,人类学者们将艺术品还原到产生场景,着力于研究艺术的功能或从运用 结构主义分析艺术品中蕴含的同一性。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功能主义强调不同文化具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不应被抹杀,不能贬低非西方文明为低 等文明。马林诺斯基认为习俗的功能就是以特定的形式来满足个体的需求,是文化对个体需 要的满足。例如,马林诺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描写的项链和手镯,不仅是一种艺 术品,而且是一种在库拉交换仪式中体现出的不同人群之间经济交换的缩影;布朗在《安达 曼岛民》中将安达曼岛文化中的艺术品作为技术文化范畴来研究,以便全面了解当地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人类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战后,欧洲丧失了大量的殖民地 ,导致了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无处可行,但这也使得人类学家们在困境中酝酿出了结构主 义理论和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方法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结构主义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关系、社 会行动和文化中寻求其背后所隐藏的稳定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普遍性、确定性的特点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最主要的观点即是认为人类思维的特点在于类比,人类以自然 为榜样,从自然向文化过渡,在人类的行动、思维和语言的使用中,模拟自然界的二元对立 结构,人类用这种二元对立的方式来对主体和主体以外的事物进行联想。列维-斯特劳斯的 真知灼见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远,他对艺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艺术活动与 社会的关系,如列维在亚洲及美洲艺术的研究,集中体现在《结构人类学》第一卷和《忧郁 的热带》中对卡杜维奥人面部彩绘的解释;作为特定文化显示的艺术的定义,主要是《野性 的思维》中有关艺术的部分;“音乐理论”或作为对于文化批评的艺术;[5]第四 部分是列 维-斯特劳斯在80年代以后的研究,例如,探讨面具的造型意义的专著《面具的奥秘》。

20世纪60年代末,解释人类学的兴起,将艺术的研究推向“深描式”的民族志撰写。所 谓解释人类学就是各种民族志实践和文化概念反思的总称,它是在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占支配 地位的帕森斯学社会理论、经典的韦伯社会学、现象学、结构主义、结构和转换的语言学、 符号学、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以及阐释学的同样影响下产生的。[6]解释人类学 对象征体 系的关注,使艺术成为阐释文化意义的重要切入点。解释人类学通过细致地田野工作,获取 有关传统艺术的第一手材料,将语言、神话和艺术等相结合,探询其中所蕴涵的复杂意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更关注的是艺术行为,艺术人类学者们重新审视 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在艺术人类学的反思过程中,艺术人类学者为艺术人类学的发展 找到了另一条出路,即对西方本土的批判性研究。他们认为人类学本身即是对文化知识的生 产,而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已经成为了文化生产的一部分,因此应该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来理解 艺术和人类学之间的关系。

近年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其角度、视角更加广泛和新颖。例如探讨艺术的生物性、以 女性主义来研究视觉艺术的功能和意义、将艺术视为身份诉求的途径等等。另外,艺术的政 治含义也得到学者们的关注,艺术可以是政治统治的“手段”,也可以是政治反抗的“武器 ”;艺术又是日常生活中身份认同的工具,艺术与生活中人们的心灵深深交织,因此艺术也 不可能仅仅只是“艺术”,所以,对艺术的探寻一直是人们追求心理慰藉的方式。

在具体的学术实践中,人类学要求人类学家在进入某一具体的文化空间时,要用整体文 化观的视角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对特定人群或族群进行系统的观察、调查、研究,不能任意 地截取文化片段,要在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及其文化背景。既要了解现在的艺术行为,又要 顾及过去的艺术行为;既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又要顾及民众对艺术的反映态度;既要顾及 理性的艺术行为,又要顾及非理性的艺术行为;既要顾及艺术行为的文化渊源,又要顾及艺 术的实物来源。因此,我们对盘瑶神像画艺术的研究必须透过线条、色彩、形象等层次,去 了解其背后所蕴涵的各种文化形式,去探寻艺术背后人们行为活动的深层意识。下面,我们 试图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盘瑶神像画做出阐释:

二、作为符号象征体系的神像画

“从本质上来说,人类的艺术活动就是运用象征符号创造性地去塑造、阐明物质世界的 一种活动。”[7]其实从艺术发生学上看,不论是“模仿”还是“表现”,都带有 很浓厚的 象征色彩。例如人们扮演成野兽故意落入网内,象征着第二天人们能够真正打到猎物。在众 多的民族艺术当中,一些符号、事物或者具有某种意义的标志物就是象征的表现,有些还是 从原始宗教的崇拜物演化而来的。如佛教中释迦牟尼胸部的“”字,这个符号在波斯、希腊及印欧语系人当中也相当流行,有学者认为它 很可能是源于古代雅利安人所习用的原始宗教的太阳神崇拜符号。也有学者认为“”字图案可能就是太阳图案的演变。[8]道教艺术 中象征性的艺术也非常明显,“从广义上看,道教的书法、绘画、雕塑、建筑以及音乐曲线 谱(又叫声曲折),道教的舞蹈动作、道教戏剧的人物科步、道教仪式等,都是人工符号” 。[9]

盘瑶人便生活在一个隐含的道教化的世界,他们的思想观念深受道教的影响,而作为表 现盘瑶人世界观的神像画也蕴涵着盘瑶人宇宙观。神像画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神灵、妖魔鬼怪 、神话传说、动植物等等,其实都是在盘瑶人所认可的宇宙象征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图像化。 象征人类学认为,人类的本质性就是体现在人类采用了象征的符号来掌握世界,人类是在客 观的行为模式中创造一个符号象征的世界,因此,可以说文化其实就是象征性的。文化表现 出了不同的类型,原因只是象征在不同层面展开的结果。又因为文化是具体的,故不同时代 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才会出现差别,也因为如此,不同文化的象征便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其 实,盘瑶神像画以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在于它的象征性,我们 可以从盘瑶神像画之中梳理出一条象征符号线索。在盘瑶的神像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种 象征符号:

神与圣的符号:神像画主要就是神灵圣贤符号,表现在人物画像上。有三清、玉皇、圣 主、天师、元帅、将军、海幡、把坛、功曹、盘王、五旗兵马等等。这些神像人物都是盘瑶 人心中神灵形象的具体符号化。

祈祥的符号:主要是神像画中神灵手上所持的法宝,例如元始天尊手上所持的长生不老 药、灵宝手上的如意、道德手上的日月扇、观音手上的玉静瓶、把坛吹的牛角等,还有一些 用文字写出来的吉祥语,如“五谷丰登”、“福禄寿”、“国泰民安”等等。

镇妖驱邪的符号:这些符号如神灵的坐骑,有麒麟、虎、龙、狮子等,还有神灵手上所 持的武器、驱除鬼怪的法宝等等。

磨难历练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的是盘瑶人历史上经历的苦难,如五旗兵马画像中的船 、扶桑树等,都是让盘瑶人感受历史苦难的标志性符号。再有就是一些表示考验度戒者意志 的符号,如把坛画像之中描绘的度戒者需要攀登的刀山。

生死轮回的符号:例如十殿阎罗神像画中描绘的转轮就是一个表示生死轮回的象征性符 号,再如神像画中出现的类似太极八卦的火轮状符号,也是具有生死轮回的象征意义。

我们还可以看到色彩的象征,最为明显的是红色。神像画中主要以红色为主色,其亦有 象征生命轮回的意味。当然,神像画之所以用红色为主色也是为了渲染仪式气氛的需要。

以上六种符号是盘瑶人所信奉的共同象征符号。在盘瑶神像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神 仙崇拜、自然崇拜、生死轮回等传统的哲学观念。神像画创作的动机是盘瑶人对道教的信奉 ,对神灵信仰的热情,也是对生命至高无上的追求。

神像画的符号象征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但是神像画中人 物、动物等等描绘对象的形象并没有多大程度的变化。如三清还是道教的装束,元帅、将军 等还是古代武将的装束。其实,在盘瑶人心中所想象的神灵人物已经和神像画上所描绘的神 灵形象互相吻合,当人们提到某位神灵之时,自然就会想到神像画上所描绘的形象。因此, 即使需要更换新的神像画,盘瑶人也会按照旧的神像画中的神灵形象照画,不会随意更改, 否则就会被认为画得不像。因此,尽管神像画不断地更新,但是盘瑶神像画中的神灵、动植 物等形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原来的形象。

神像画符号象征体系的内在结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宏观上神像画的符 号象征体系是指人们心中呈现的世界的构造及形式。在盘瑶人心中,神像画呈现出来的世界 构造及形式与人们观念中世界的构造和形式是一样的。神像画的符号象征体系对世界的理解 和形象的呈现,就构成了盘瑶人赖以维系的思想观念基础,其揭示了一种宇宙的构成模式以 及一个活的现实世界的整体。在这样的符号体系内,容纳了现实世界中各种合理有序的事物 ,也有各种怪异、邪恶、矛盾的事物,它们都能在这统一的整体中得到综合表达。其次,微 观上理解,人们所理解和掌握的神像画的象征体系是以现实世界为蓝本的。过去,盘瑶人的 生活世界当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团体以及各种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器物、物品。如既有当地 的政府官员和瑶人头领、家族和宗族成员、来自汉族或者其他民族地区的陌生人,又有各种 盘瑶人认为吉祥并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的一些动植物。在盘瑶神像画中所描绘的不同阶层的 神灵和各种吉祥物,实际上就是盘瑶人对自己现实世界中不同阶层和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 品的象征性划分。因此,盘瑶人对神像画的理解和参拜,既是一种仪式行为,也是盘瑶人自 己世界观的展示。

三、道师宗教地位的体现

学者们在评论艺术之时总会将艺术品和特定社会的政治权力联系起来,艺术品被描述成 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世界上许多原始民族的艺术品,在人类学家看来也具有象征政治权利 的意义,如莱加族的艺术品就与一种叫做布瓦米的父系血统制有关。布瓦米不但决定这莱加 人社区内的政治领袖的崛起,而且还控制着对艺术品的所有权。在莱加人社区内,艺术与领 导人们的地位、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品表现的是领导人们的思想,而且只有 在社区内享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被赋予对艺术品的所有权和保管权。[10]然而,盘瑶 的神像画却并不是盘瑶社会政治权利的体现。

其实,我们所接触过的大多数的盘瑶道师的从道经历都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首先要经过 度戒,因为度戒是成为道师的基本条件;其次是需要有大师傅所说的天资,因为道师需要背 诵很多的经书和仪式程序,从道者需要有相当的记忆力;再者是本人必须喜爱从事道师这一 行,具有奉献精神。至于是否在族内或者社会上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与其能否成为道师没有 必然的联系。

广西金秀大瑶山内,长毛瑶② (即茶山瑶和花篮瑶)人一直处于“山主”的地位,经济 条件比较优越,而且整个大瑶山的石牌头人多数是由茶山瑶或者花篮瑶人来担任,因此长毛 瑶政治条件也占优势。长毛瑶的道师在掌握着宗教权力的同时还掌握着世俗的政治权力,据 调查,金秀四村近百年来,在所有的头人中,只有三个不是师公和道公。六巷门头一带的花 篮瑶头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师公。[11]因此,茶山瑶的神像画或者其他仪式道具可 以说与茶山瑶的政治经济条件有密切联系。

然而,盘瑶的情况却不一样。过去盘瑶人“由于必须租耕山主的山地而处于山丁的经济 地位,虽然有的也有本族系的石牌,但是在政治性质上,只能在参加石牌的居民内部 起作用。山主是满不把它放在眼里的”。[12]又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 过山瑶与 长毛瑶所立的石牌中,过山瑶从未能当上大石牌头人”[13]可见,盘瑶人一直处于 被统治的 地位,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因此,盘瑶的道师在政治上则没有如茶山瑶或花篮瑶道师那样的 政治权力,他们在政治上和普通的盘瑶人没有分别。那么,让盘瑶的道师在没有或者有很少 经济利益的情况之下从事道师职业必定有另外的因素,我们认为这个因素就是盘瑶人对宗教 的热忱以及瑶传道教力量的驱使,使得盘瑶道师们满怀热忱成为盘瑶道教仪式的执行者。

既然盘瑶的道师并不是政治上的领导阶层,那么盘瑶道师所占有的艺术品是否仍然如莱 加族首领所占有的艺术品一样具有政治权力的意义呢?答案是否定的。盘瑶的神像画多为祖 上传承下来,但并不是所有的神像画都能得到道师们的使用。例如我们在田野调查过程中, 发现的广西金秀古堡屯内收藏有四套神像画,但真正用于仪式的仅仅是赵有贵家收藏的那一 套神像画。村内其他人手上收藏的神像画也是祖上传下来,虽然流传至今,但是由于家里没 有人做道师,因此神像画也就派不上用场。收藏者不敢卖掉或者丢弃这些派不上用场的神像 画,原因也是宗教力量在作祟,因为人们认为神像画是圣物,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另外,人 们认为神像画之中驻着神灵,在神灵没有移居他处之前不能卖掉或者丢弃神像画。实际上, 这些没有使用的神像画的收藏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实际的宗教意义。真正能体现神像画宗教价 值的是收藏于大师傅家里的目前仍在使用的神像画。另外,盘瑶的道教世界是有等级的,在 盘瑶的道教世界之中,处于最上层的是道师中的大师傅,其次是普通的道师,再者是普通盘 瑶人当中的度戒者,最后是盘瑶人当中未度戒者。正如雅克•勒穆瓦纳所认为那样“事实上 ,一个理想的瑶族社会就是一个‘师父’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成年的男性都投入 宗教,因此他们在道教世界的官僚架构中都各占一席位。”[14]因此,盘瑶道师对 神像画等 艺术品的占有,实际上是其宗教地位的体现,也是这个理想社会中人们对道师身份的认可和 尊敬。

四、画师对瑶传道教的崇信

艺术品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差别经常被艺术研究者所忽视,多数的研究都倾向于将艺术品 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结构或者体系来进行研究。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对视觉艺术的研究只是 限于和绘画、雕塑有关,并不涉及艺术家;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艺术品似乎可以同艺术创 作相分离,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如果没有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存 在,实际上艺术家创作任何艺术品都需要通过某种行为方式去进行,因此,“首先我们应该 研究生产艺术品的人”。[15]在过去的艺术研究当中,对艺术主要采用的是系统的 、结构的 描述,对于艺术形成过程的主体行为研究却是相对甚少的,而对艺术家创作行为的研究又恰 恰是我们能够理解人与艺术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果我们对神像画艺术的创作行为 作深入研究,那么我们就能更多的理解艺术背后人的行为的深层因素。

画师是神像画的绘制者,也是神像画包含人的因素的直接原因。因此,了解神像画的绘 制者是我们研究神像画的前提。在我们的田野调查之中了解到,盘瑶神像画画师每绘一组神 像画需要费时一个半月左右,道师们所付的报酬通常是二百元或者三百元。因此,画师的酬 劳是相对较少的。那么,这里面必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我们认为这个因素就是宗教的力量。

艺术家对于艺术来说是一个创造者,艺术作品之内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例如东巴 画的内容多以宗教题材为主,是表达东巴艺术家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趣的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16]盘瑶社会是一个隐含的道教化社会,神像画之中所描绘的神灵就是盘瑶人 普遍信 奉的道教神灵,画师们既是神像画的绘制者又是一个神职人员,执行宗教科仪也是盘瑶道师 的神圣使命,就是在这种使命的驱使之下,盘瑶道师甚至会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替盘瑶百姓 做法事,也是在这种使命的驱使之下,画师们怀着对瑶传道教深厚的情感而全身投入地绘制 神像画,使其艺术创作行为成为了一种宗教行为。其实,神像画的绘制过程也是一个接受宗 教洗礼的过程,是一个对神灵致敬的过程。

画师在绘制神像画之时会自然流露出一种虔诚的宗教情感,其实这也是在履行宗教职责 。无论是画师或者中学生绘制神仙画,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绘画者在绘制神像画的过程中 学习熟悉了盘瑶的宗教、历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特别是一些 道师在请不到画师的情况下,让中学生前来绘制新画,虽然绘制神像画的水平稍微差点,但 是另一方面却使得下一代接受了一次宗教的洗礼,也使得宗教文化得以传承。因此,画师坚 持绘制神像画实际上是对瑶传道教崇信的表现。

五、盘瑶人宇宙观念的体现

在许多宗教中,图像在创造宗教崇拜的经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各个时期的 各种文化中不但表达而且构成了(因此也记录了)不同的超自然观:即对神和魔鬼 、圣徒 和罪人、天堂和地狱的看法。[17]神像画是在盘瑶的历史传说和这个基本 框架之中 ,精心挑选出个体人物来表现浓缩的历史和信仰,并且根据宗教地位、具体职能、威望程度 将这些个体人物分为几个类别:按照地位高低可以分为高级神灵,如三清、玉皇、圣主;中 级神灵,有元帅、天师、天府、地府、阳间、水府等;低级神灵,如四值功曹、养财神等等 。按照具体职能分类,又可以分为:管理天上事务的神灵,如玉皇、圣主、天府;管理地下 事务的神灵,有十殿阎罗、地府、阳府、水府;管理宗教事务的神灵,有三清、天师;管理 人间事务的神灵,有元帅、养财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神灵,有行司、五旗兵马、海幡、把 坛、太尉等。

总的来说,神像画所体现出的主要为三部分神灵――天神、地神、人间神,这也恰恰体 现了盘瑶人心目之中宇宙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天界、地界和人间,这俨然是盘瑶人所认 为的最基本的宇宙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使我们形象化地理解盘瑶人观念之中的宇宙观。因此 ,将一组绘画转化为宇宙的缩影,是盘瑶神像画的一个基本目的。

神像画体现的结构系统容纳了宇宙观的同时,也提供了盘瑶宇宙观的阐释模式,这也为 神像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盘瑶民族宗教艺术当中,神像画是盘瑶人宇宙观 念的艺术表现中心,我们在其中所看见的是一种有机的宇宙观念,这种宇宙观有着一定的对 应关系,并充斥于整组画像之中,如天与地、神与人、祖宗与后代等等,而这些对应关系正 是盘瑶人所普遍尊崇的世界观和信念。其实,神像画既是表现盘瑶人宇宙结构的艺术表现中 心,又是神灵、魂灵寄托之处,也是盘瑶人进行仪式活动和祖先崇拜的中心。

在盘瑶民间艺术当中,民族习俗和共性是艺术创造的关键因素,盘瑶的民间艺术的创作 都是根据此因素来完成,即盘瑶的民间艺术是根据传承习惯方式来制作与表现的。这一特征 也使得盘瑶的民间艺术缺少表现个人思维的明确标记,在宗教艺术中尤其如此。而盘瑶神像 画正是这种特征的集中表现,即神像画是盘瑶民间艺术程式化的表现。神像画的画师们根据 传统将盘瑶人信奉的天、地、人间三界各路神灵描绘于画像之上,把原本抽象的概念显现为 具体可读的符号,表现出了三界在盘瑶宇宙观念之中的具体形象,并用此形象指导人们的行 为活动。例如,神像画一旦绘制出来,通过一定的仪式之后,祖先和神灵的灵魂便居住其中 ,神与人、死者与生者之间的交流通过对神像画的不断祭拜得以延续。祭拜最重要的功能便 是为人们提供与神灵、祖先交流的机会。在盘瑶社会之中,人们通过举行仪式、供奉祭品来 表达他们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也是通过仪式与供奉,神灵和祖先才能普降恩泽于人们。这 种双向交流的方式乃是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根本,并作为一种宗教规则存在于盘瑶的各种 仪式以及日常生活之中。

六、社区整合的功能

本世纪20―30年代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提出功能论并批判了进化论和传播论。但是功能 论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一旦功能的观点被绝对化,便会成为落后事物的庇护词。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功能论对于文化现象的解释仍不失其应有的价值。事实上,不少的人类 学家在批判功能论的同时却仍在利用功能主义的观点对各种文化进行阐释。功能主义在用于 阐释艺术之时,注重强调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形式的功能,即艺术在维持社会结 构中的作用。

人类学认为,特定社会的艺术形式是这个社会文化的反映,而且,各种相关的艺术元素 都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统一的作用,对社会有相当的整合作用。例如,丹尼尔•比拜克(Dani elBiebuyck)描述中非Lega Bwami仪式中的艺术而得到这样的结论:社会的内聚力、社会 的稳定和仪式的自觉性通过雕刻和其他的启发性物品得以提升。[18]其实,从艺术 的象征性 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对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等等,具有媒介的作用。也就是 说,艺术能够承载特定社会的文化内涵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因而,艺术具有提升社会内聚力 的功能。另外,艺术能够将文化主旨所想要表现的观念、情感以激动人心的方式展示出来, 通过艺术展示,使得全社会的情感凝聚在一起。例如,在原始民族当中巫师所唱的一首歌或 者舞蹈就能够使整个社会的人们热情高涨。作为象征符号体系的神像画是盘瑶人所共同认可 的,也是村落与邻里社区共同认可的象征体系,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盘瑶道师正是通 过神像画、乐舞等艺术形式使得整个仪式场面或热烈、或紧张、或严肃、或悲哀。人们通过 神像画等艺术形式理解仪式的内容、含义以及仪式进程。例如盘瑶道师替人办丧事的时候, 道师举行仪式首先就是悬挂神像画,前来吊丧或者观看道师作法的人们这时也可以从神像画 描绘的画像之中看到自己平时信奉的神灵的具体形象和瑶族历史上的传说故事。人们在观赏 道师举行的各种仪式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次文化上的熏陶和教育。也就是通过这样的仪式, 人们才能从忙碌的生活中抽空相聚在一起,交流和增长感情。

总而言之,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应该在瑶族整体的文化环境之下分析盘 瑶神像画,在描述神像画的同时,着重关注那些隐藏在神像画背后的文化因素。神像画对于 盘瑶人来说,是一种象征,一种观念的表达。在盘瑶人看来,神像画上图案的好坏并不妨碍 仪式的进行。对于他们而言,神像画上的图案只是神灵的象征,是一种象征神灵的符号。神 像画上描绘的神仙并不是画师情感的艺术化表达,众神仙的形象不是艺术家个人心灵中的任 意产物,而是瑶族宗教仪式传统的表现。在仪式活动中,神像画是宗教艺术的表现中心,人 们对神像画的参拜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和消除困惑。人们不仅从神像画所描绘的象征符号 体系及其所表现的内容上取得力量,而且还能从神像画自身及其体现的人神之间的交流中 获得力量。

注释:

①主要神像画有:三清画像(分道德画像、元始画像、灵宝画像3张)、玉皇画 像、圣主画像、天师画像(分张天师、李天师2张)、天府地府画像与阳间水府画像、十殿 冥王画像、元帅画像、行司画像、海幡画像、把坛画像、四值功曹画像(分年值功曹、月值 功曹、日值功曹、时值功曹4张)、五旗兵马画像和大道龙桥画像。另外,一些地方的盘瑶 道师还有监斋画像、禁庚画像、养财画像、家先画像。参见黄建福:《瑶族仪式画的艺术人 类学阐释―――以广西金秀平道村岭美屯盘瑶仪式画为例》,载《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 第1期,P13-14。

②通常将金秀大瑶山内经济条件较好的茶山瑶、花篮瑶、坳瑶称为“长毛瑶”;而 称经济条件较差的盘瑶、山子瑶为“过山瑶”。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著:《跛者不踊――谈美术史论研究中的倾向》,见《江苏画刊》,1990年第1 2期。

[2]弗朗兹•博厄斯,金辉译:《原始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P2

[3]弗朗兹•博厄斯,金辉译:《原始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P332- 333.

[4]Mills,George,“Art:An Introduetion to Qualitative Anthropology”, inharlotte M.Otten(ed),Anthropology and art,New York:the Natural History Press ,1971,P66.

[5]若斯•吉莱姆•梅吉姆著,怀宇译:《列维-斯特劳斯的美学观》,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P2.

[6]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切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 化批评的 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P47[7]马广海著:《文化人类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365。

[8]何新著:《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版,P9。

[9]詹石窗《道教符号刍议》,见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

[10](美)罗伯特•莱顿著,勒大成等译《艺术人类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P5 8。

[11]莫金山著:《瑶族石牌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P44。

[1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 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P31。

[13]莫金山主编《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的中心》,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P79。

[14]雅克•勒穆瓦纳著:《瑶族挂灯度戒仪式中的龟象征》,载《瑶族研究论文集》,南 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P45。

[15]弗朗兹•博厄斯著,金辉译:《原始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P144 。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范文4

Abstract: Art profession is a special class of profes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ts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combing with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rt class specialty;personnel training;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95-02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类专业又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比较特殊的专业,这就意味着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除了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外,同时还具有艺术类专业自身的人才培养特点。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问题仍然不少,而且多数是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改革对策。

1树立适应高职艺术类专业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艺术类高职院校已经或者正在逐步改变过去传统、陈旧的人才培养思想与观念,但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院系,其人才培养观念或者是不明确,或者是仍然沿袭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思想,完全不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真正涵义,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同时片面强调专业的发展,而忽视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类型,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那么,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还具有艺术类专业自身的人才培养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艺术类专业办学过程中,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办学方向,认清就业岗位,以市场为导向,按需培养,多层次、多路子,拓展办学渠道,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市场快速发展的能力。在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扭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并结合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研讨,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并及时更新,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艺术人才。

2合理设置专业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和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相对接,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然而,事实上多数高职院校在艺术类专业设置上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还在沿袭着学科型本科艺术类专业设置模式,结果是专业设置与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对接不上,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

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艺术类高等教育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灵活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和岗位需求。我们要及时了解现今社会、市场需要的多数是什么样的艺术人才,有哪些新的艺术类职业岗位是目前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短缺急需的。并且根据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市场的需要,并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有效地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当然,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从学科型本科艺术类专业设置来看,与其所对应的培养目标无疑是选拔和培养少数精英艺术家,但多数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一方面所学专业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已经趋于饱和,而另一方面,基础工作又不愿做,嫌丢面子,看不上眼,以致面临改行的窘境。而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正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够迅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新职业标准,逐步、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当然,我们既要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兼顾艺术类专业自身的特点,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考虑增加管理型艺术专业或者增加管理类课程,以便能够适应国家对各级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既要坚持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长期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品牌专业的投入与建设。我们说,哪个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设置更早与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相吻合,那么其在毕业生就业和将来的招生工作方面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3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

对于学科型本科艺术类专业设置的沿袭,其结果是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的脱节。一味沿袭和继承过去所谓标准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缺乏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其结果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缺少与时俱进的新鲜内容。而且过多的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该问题目前虽然已有好转,但还不能称得上是艺术实践活动与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的真正对接。

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要积极与演艺团体、设计类公司、画廊、文化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一起开发紧密结合社会、文化艺术市场需求的课程和实训教材,同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艺术类职业标准,构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艺术类课程体系,规范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努力建设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经验,重视现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并及时结合先进技术的发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切实做到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即可,专业课教学则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结合区域特点,成立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以多家艺术类高职院校为龙头,通过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等多种形式,联合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和艺术行业、企业,实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努力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工学结合,即是学习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此,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即是其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一方面学校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学生的职业培训,另一方面企业在分享学校优势的同时,参与其改革与发展,形成学校主动为艺术行业、企业服务,艺术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推行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效途径,确保在校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演艺团体、设计类公司、画廊、文化馆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我们知道,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想让学生有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实践机会,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一方面建立校内艺术类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或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艺术工厂、虚拟艺术工作室、虚拟演艺团体等;另一方面,则在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直接把学生送到企业参与企业内部的生产、演艺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充分利用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共享人力资源,联合培养,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接受学校实习生和毕业生,实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努力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机会。同时充分发挥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的作用,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最初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到教学实施的过程,再到实训实习,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无不与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紧密联系,真正做到艺术类高职院校与企业全方位的合作,特别是在实训、实习方面的通力合作,为区域的文化艺术市场繁荣作出贡献。

6努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艺术类专业教师过去所接受的学历和知识背景多数是学科型高等教育,明显是理论多于实践,加之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模式造成了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明显不足,缺少在艺术团体和艺术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践经验,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还有差距。而且多数高职院校是过去中职学校和成人院校升格或者改制过来的,还有部分艺术类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还明显停留在中职教育的层面上。这些不利因素,对现代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所谓“双师型”,即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设计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只有建设一支适合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提高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才能确保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学科型艺术类教师队伍已经逐渐跟不上社会、文化艺术市场发展和需求的步伐,必须努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顶岗实践或技术服务时间最好不少于一个月;另一方面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多形式聘请艺术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甚至民间艺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努力达到1:1。只有实行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变化的要求。同时制定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职务评审标准,把指导学生参加各项艺术类技能大赛成绩、为企业、社区、农村服务的成效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重要条件,努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7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程,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更是任重而道远,毕竟我们既要重视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同时还要兼顾艺术类专业自身的人才培养特点。让我们一起努力,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美好明天付之于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蓝皮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范文5

一、我市残疾人艺术团的基本情况

北京市有18个区县,目前有11个区县成立了残疾人艺术团,共有固定演出人员439名,其中残疾人演员占演员总人数的98.6%。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我市残疾人艺术团大体上可划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业余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北京市残联组建的“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和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石景山、房山、怀柔等9个区残联分别组建的区残疾人艺术团都属于此种类型的艺术团。这些艺术团隶属于市或区县残联,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注册登记,采取业余编制,进行松散型的直接管理。除了市残疾人艺术团以外,各区艺术团中的演员基本上由本辖区内居住的残疾人组成。平时训练采取不定期的走训,演出也是根据宣传任务视情况而定。这些艺术团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本地区残疾人艺术人才培训,参加全市性和全国性的文艺演出和比赛,活跃当地残疾人文化生活,进行公益性演出和宣传活动,演出范围基本限于本辖区内,日常活动经费由各区残联自行筹措。

第二种类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这种团体我市有一个,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登记注册,法定代表人是一名残疾人,另聘请一名外地来京人员任团长。截至调查日止,该团有演职员近40人,其中残疾人演员占全团人数的56%,外地演员占总人数的77%,这些人员多来自四川、黑龙江、山西等省。该团以我市一个区残联为训练基地,所有演职人员采取集中食宿的方式管理。自己联系演出事宜,并接受受演单位的“捐赠”,以此维持全团开支,演出范围基本在北京市地域,偶尔也应邀到外地演出,演员月工资根据募捐效益而定。

第三种类型:企业法人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这类艺术团我市有一个,该团挂靠在一个区残联,在北京市文化局注册,具有文化部门颁发的演出许可证,是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行登记的法人企业,经济性质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代表为外地来京人员。截至调查日止,该团有演职人员共30人,其中残疾人演员占总人数的70%,外地演员占93%,分别来自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省,该团租用民房,采取集中食宿、集中管理方式。经费来源主要靠演出收入,每年进行营利性演出近百场,演出范围不局限于北京市,演职人员的工资根据演出收益好坏和演员个人的艺术水平而定。

二、对不同类型残疾人艺术团的基本分析

以上文中提到的三种类型残疾人艺术团,业余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大都由各级残联组织管理,其管理形式属松散业余性质,人员也多为本地区人员,经费来源由各级残联视情况而定,可多可少,不会出现人员依赖性的包袱问题,演出节目水平高低不等。本文重点分析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和企业法人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这两种形式的残疾人艺术团是由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组织,该类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要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能靠经营性演出活动和接受社会捐赠。为了得到充足的经济来源,难免在演出运营过程中产生一些出格和不规范的问题,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着冒用名义演出的问题。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和企业法人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是由公民个人举办的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享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但是按照当前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他们在申办登记时还必须有一家业务主管单位,残联则无可替代地成为他们的业务主管单位。按照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业务主管单位并不是主办单位,只负责监督和管理的有限责任。此类艺术团在从事演出活动时,应该按照其法人登记时所注册的名称从事活动。但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扩大影响,它们往往打着业务主管单位的旗号去从事募捐活动和推销票款。有时甚至违背了社会道德风尚和法律,这种做法往往使残联的声誉受损,使残联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二)有演出宣传与实际演出阵容不符的问题。为了扩大演出场次和演出范围,个别团在印制演出宣传品时,将国家领导人接见其他团残疾人演员的图片和非本团知名演员的剧照印在宣传册上广泛散发,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许多观众看过演出后感到受骗。

(三)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团内的演职人员大多是外地来京人员,大都没有按照北京市户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在京人员登记。由于团内经济条件所限,租住地生活设施不完备,给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防食物中毒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外出演出的流动性很大,演职人员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也给外出交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经济运营情况不够透明。据了解,这些团在申办时的资金有的是法人代表的自有资金,有的则是借贷来的。业务主管部门不可能准确掌握其债权债务和运营情况,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容易给业务主管单位造成麻烦。残疾人演员与艺术团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建立“三险”,残疾人演员的切身利益保护没有制度化。演员的收入差距较大,经营者的收益情况不透明。

(五)存在着如何合理协调资源问题。培养一名有特殊艺术才华的残疾人演员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经费投入,许多残疾人演员的成功是他们自强不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努力得来的,当然也离不开精心呵护他们成长的艺术专家和各级残联的支持。这些演员的数量是有限的,许多艺术团都希望获得好的演员,由于经济杠杆的作用,许多优秀演员争相到收入高、条件好的团去演出。这就形成了残疾演员跨省市、跨地区的流动。人力资源的流动,提高了特殊艺术水平,增强了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但是也给一些地区造成了人才流失,有时会影响一些地区间的关系,影响中国残联和各级残联的演出任务和活动。

三、对残疾人艺术团发展的几点思考

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组织正在朝着多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我市出现的不同类型的残疾人艺术团体,符合当前社会组织发展变革的实际,也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各类残疾人艺术团的出现,总体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充分展示了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扩大了残疾人事业的宣传;三是安置了部分残疾人就业(主要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法人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四是促进了残疾人特殊艺术水平的提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以一分为二的方法从多视角去分析,尤其对新事物的发展,可能代表着未来的一种趋势,也可能是短暂的现象,因此,我们在看到残疾人艺术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探索和总结,对存在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规范和解决。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对残疾人艺术团的服务和管理。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残疾人艺术团,都是宣传残疾人事业,展现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的窗口和平台。各级残联是残疾人的代表、服务、管理组织,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如何为残疾人艺术团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工作领域和任务的界定是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残联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漠视不管。因此,统一思想和明确认识是必须的。一是必须认真学习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相关法规和政策。1998年国务院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和民政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依据此条例制定的6个政策法规和工商、文化部门制定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件》是我们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政策依据,要依据这些政策,准确确定残联的定位,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二是建议由中国残联召开一次研讨会。据了解,许多省市都存在着残疾人艺术团无序演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各地残联很难处理,中国残联有必要调查了解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艺术团,进行分类服务和管理。

针对以上提到的三种类型残疾人艺术团,不能采取同样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应依据法规政策进行分类指导。一是对业余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各级残联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研究制定出一个内部管理办法,规范出残联和艺术团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对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必须依据国务院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做好监督管理。参照有关部门的成功做法,应与民政部门的社会管理办公室制定一个具体实施办法。三是对企业法人性质的残疾人艺术团,应主动配合主管部门按照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文化部门颁发的有关法律政策去规范,特别要注意保护此类艺术团中的残疾演职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三)加强法制教育,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任何类型的残疾人艺术团都应该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各级残联要对各艺术团所属人员,特别是对法定代表人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宣传教育,配合有关部门,监督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各艺术团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应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各类演出活动。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冒用名义演出、印制不实宣传品、安全隐患、保障残疾人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规范自身的规章制度。

(四)合理整合资源,服从服务大局。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范文6

【关键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 人文

艺术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35-02

我国医学院校学生人文艺术素质较低是其整体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医学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此,应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广西科技大学结合临床岗位的素质要求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特点,进行了构建医学高职高专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医学院校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当前,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管理艺术化、服务人性化、环境家庭化和医务人员的审美观与人际沟通艺术,以及手术的工艺等都渗透着各种人文艺术元素。这种变化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人文艺术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而长期以来,我们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人文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也提出:人文艺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所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地位。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世界;有助于启发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强化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建立“普及型与提高型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普及型”即把艺术类课程列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与本专业相关联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并以观赏、讨(评)论、讲座、体验等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型”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以课外组织学生艺术社团活动、职业礼仪培训、艺术讲座、艺术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1.课程设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广西科技大学于2007年7月将艺术鉴赏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2个学分(总课时32,其中理论12课时、实践20课时)。

2.课程内容。由于学制为三年的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二年、临床实习一年,而且医学课程繁重。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方面的精力投入更显不足。为了解决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与人文艺术课程开设所占用专业教学时间的矛盾,主要结合医学职业特点,开展教学内容的重整:(1)美学与医学。根据医学审美原则对医学生进行自身审美教育、审美能力培养,在传授美学和医学美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参与医学审美实践,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和分辨美与丑的能力,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能力。主要内容有:美学基本原理、医学美学基本知识。(2)视觉艺术与医学。视觉艺术是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美的载体,与医学具有广泛的联系,在医学领域,视觉艺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并在教学、科研、医疗中发挥作用。主要内容有:视觉艺术基础知识与视觉艺术作品欣赏、觉艺术与医学、色彩学常识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基本技能训练。(3)音乐艺术与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的作用在医疗中也得以体现。主要内容有:基础音乐知识与音乐鉴赏、合唱训练与指挥、“音乐治疗”的发展动态和基本知识。(4)文学艺术与医学。“文学”作为医学人文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医用文书写作更是伴随着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始终。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文学”提高医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审美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并以此促进、发展“文学”、书法等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内容有:文学基础、文学赏析、医患语言交流技巧、医用文书写作医用文书写作的语言特点、硬笔书法赏析。

3.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和艺术欣赏采取大课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及围绕临床检查、治疗和医疗技能操作等实践环节采取小课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艺术在为临床检查、治疗和医疗技能操作进行观察、模拟练习。同时,在教学中本着“艺术与医学”相融的原则,强调人文艺术教育与医学专业教学的融合,将艺术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即医学类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艺术类教师结合医学要求开展艺术教学。如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舒适性为原则,在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中,把“操作者个人形象准备、服务时与对象沟通效果、操作动作流畅情况”等内容增加到临床医疗、护理操作及医技操作项目中。

(二)发挥社团和校园艺术活动的载体作用。课外艺术活动一直都是学校艺术实践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以大学生艺术团、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手工协会、鼓乐协会、戏剧协会、吉他协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棋类协会等学生艺术社团为依托,以举办包含舞蹈、服装设计、中英文演讲、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戏剧、综艺、征文、主持人、国旗法知识竞赛等大赛和影视展播、影视评论、艺术讲座等多项内容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课外人文艺术教育。并本着“以赛促技、以技促艺、以艺促德”的活动理念,开展医学生职业形象大赛、医学职业礼仪比赛、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口腔工艺技能操作比赛等具有医学教育特点竞赛类项目。

(三)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开展广泛的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医疗岗位对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对评价体系结构、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建立符合医疗岗位素质要求的医学生人文艺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学生自评、校内课程教师评价和临床(实习、用人单位)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课内评价、课外评价、校外评价方式,强调实际工作的体现,最后形成一个人文艺术综合素质得分。在编写《医疗技能操作考核手册》中强调医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增加人文艺术方面的考核内容,体现对医疗操作时的仪态仪表、语言沟通、动作的流畅性等要求,使人文艺术教育与医学教育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四)加强师资队伍与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和基础建设关系着教学质量,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

1.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师资队伍的水平关系着教学质量。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人文艺术教育师资的不足,也存在着人文艺术教师与临床分离及医学教师人文艺术素质缺乏的现象。广西科技大学自2000年成立了医学人文艺术教研室,由4名毕业来自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教师和5名来自医学教育、医学临床教师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负责完成日常的课程教学任务及课外实践、训练和辅导。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医学类教师与艺术类教师素质的互融性,通过利用假期的对医学教师的培训增加人文艺术培训内容,对医学类教师进行人文艺术教育培训,派送医学类教师参加校外医学礼仪相关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书法、演讲、医学礼仪、绘画、摄影等比赛,提高医学类教师的人文艺术素养;安排艺术类教师参加医学专业听课及参与医学类实践操作考核,增加艺术教师对医学教育要求的了解。

2.完善教学基础建设。学校建有艺术练功房和馆藏的中国名陶、名瓷、玉器、奇石、铜器、字画、工艺美术品等上千件各类收藏品的人文艺术馆,近两年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内外艺术品展览、笔会及书画比赛等活动45次,共接待参观4000多人次;与柳州市书法院、文联、柳州市书法院、柳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等3个单位签订了人文艺术教育基地协议,为师生拓宽了人文艺术教育的实践场所。

(五)加强教学研究。多年来,广西科技大学教师在完成繁忙的教学、训练、辅导等工作外,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由广西科技大学教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学校规划教材《艺术鉴赏》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院校特色规划教材《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已在医学院校中应用。教师积极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重点资助项目)《医学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改成果三等奖,承担人文艺术教育研究课题4项。此外,教师多次受邀担任柳州市各类礼仪文化艺术比赛评委,为人文艺术教育的开展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重视和加强人文艺术教育,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人文艺术教育已成为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各专业平均就业率由90.18%上升到98.66%,毕业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在区内外医疗单位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杜华,刘理.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2]沈菀真,蔡竹,杨文波,等.谈医学院开设人文素质类等选修课程的重要笥和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3]黄明智.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河南社会科学,2012(10)

[4]傅义强.医学院校的艺术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医学与哲学,2005(9)

[5]沙涛.医学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徐盈.医学与音乐的关系之我见[J].广东医学院报,2002(5)

[7]刘德义.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书法艺术课程的必要性[J].浙江医学教育,2005(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200911MS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