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范例6篇

职业教育教学

职业教育教学范文1

就目前的职业学校来看,很少有学校设置有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便是有的,对于教学质量评价也不够重视,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例如,有些职校会隔一段时间,聘请督导员,让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听课,学习,并在教学期间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老师给与及时的谈话,但却没有响应的惩戒措施,教师对其重视力度不够。由于职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学校中缺乏能够全面衡量教学质量的硬性指标,不能及时的将教学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从而不能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严重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2]。职业教学旨在培养具有综合性职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职校教育中要重点突出实践特色,但就当下的教学实际来看,实践教学只做了很小的一个范围,亦或是某几个实践领域。此外,很多职业院校都没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在建立培训体系方面,也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职业教学中无法突出实践特色,学生困在教室里,缺乏知识应用和实践,严重阻碍优质职教生的培养。

二、职校教学管理策略拙见二三

1.提高师资力量。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随着职业教学的不断发展,提高职教老师的师资力量势在必行。一方面职教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和成长的环境,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在校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3];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培训,对于一些新进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或是采用“老带新”的方式,帮助新进教室尽快且顺利的进入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岗位,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职校可不定期的安排一些类似优质课堂竞赛,鼓励新、老教师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和传授,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2.转变教学观念。对于当前很多职教课堂教学中都持有的只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教学观念,想要摒弃它,就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观念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坚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理解和交流、愿望与追求、态度和情感等等诸多方面都能获得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提高职教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其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2]。3.完善评价体系。想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学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思想上的认识。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校的领导才会亲力亲为的费精力,花时间去进行教学管理,这样,教学管理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和评价,加强教师的综合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而且考核结果和评职、晋升、工薪挂钩,真正实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学人员的积极性。4.加强实践教学。职教学生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钥匙因为职业教育中的实践特色,能够培养出具有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职教教学中,一定要有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定位,能够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变化和方向,重点突出自己职教的实践特色,引导学生进去市场、企业去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尽快且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实现优质职教生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教学范文2

一,了解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趋同,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人才市场,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职业教育只有紧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进脉搏,才能寻找到自身快速发展的舞台。所以,职业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主旋律。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应当了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

1.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且越来越理性化和注重实效。在改革的方式上,不仅注意到宏观的指导意义,同时更加关注微观的实际操作;在改革的内容上,从单一方面的改革逐渐向综合化配套改革迈进。在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针对就业率的教育越来越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教育主管部门也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核准招生计划、批准新设专业等的重要依据;二是普通高校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这将预示着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不断创新,过去标志着某一系列知识和能力水平的统一化职业资格证书,将被模块化证书、阶段化证书、写实化证书等所代替;四是人才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更加注重实际,评价一个合格或优秀人才将坚持“四唯四不唯”的尺度与标准,即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而是唯品德、唯知识、唯能力、唯业绩。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评价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应当理解这些影响的实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方式。

2.积极适应“五化”趋势

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在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和注重改革创新的时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地改革调整和发展变化之中,并且,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五化”趋势:一是培养目标具体化。职业教育不再是培养“万金油”式的“通才”,而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胜任某一具体岗位的专才。如遇转岗将依靠其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而非培养目标设计的包罗。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化。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争课时的现象是众人皆知的,其根源是没有弄清职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忽视了文化课教育的功能是为专业课学习做铺垫的,文化课应以“够用”为度。三是专业教育实践化。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导向,认为实践不足可以在工作中弥补,而理论不足不易在工作中弥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声誉。专业教育与职业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实践化是专业教育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四是教学过程活动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基本原理和方法后,应当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活动,并且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增强适应能力。五是质量评价社会化。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成效如何,既不能由学校自己说了算,也不能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定论,而应当由社会来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评价,通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便可显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只有积极适应以上“五化”的发展趋势,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明确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是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视角和创新理念来审视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二是不断优化专业培养目标,瞄准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客观要求,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准确定位,按需培养;三是要调整课程组合结构,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组合结构,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的新课程组合;四是要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宗旨,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以“综合职业能力”的标准来评价和检验教育教学成效。根据上述四项要求,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工作的组织必须与之相适应,一是确定新的培养目标;二是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三是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四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4.明确职教课程改革达到的目的

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现实情况,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当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四大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全新的改革与调整。一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按照“实用、有效、够用”的原则,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和学而无用的内容;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三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四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阶段化,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期受教育者的特点,把系列庞大的内容,按内在递进关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以便于学习组织、教学考核和学生把握;五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化,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按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与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组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二、理解和运用好职教教材

1.把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走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和建设工作呈现出五大走势。一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教材建设的基本导向,即目标职业化;二是通过教材内容的综合提高课程教学效益,即内容综合化;三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活动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即组合模块化;四是按照“基础——实践——选择”的方式分层次实施教学,即进程层次化;五是力求变奉命被动学习为主动的个性化学习,即方向个性化。

2.力求充分体现“三以”思想

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本质特点,教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地与实际职业活动的过程相统一。在内容和体系构架上,要彻底打破传统教材形式的影响,大胆地进行从形式到实质的改革创新,要从过去大纲规定什么内容就组合什么内容到学生宜学什么内容才组合什么内容,从教师会救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到学生需要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从学生应学什么内容安排什么内容到学生能学好什么内容安排什么内容。同时,教师在把握和驾驭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人格塑造紧密结合,做到教书与育人和谐统

一、死教材与活对象相得益彰。

3.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办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改革,包括系统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制度的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重点,教学制度的改革是难点。然而,职业教育要增强生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质量,就必须突破教学制度改革的“瓶颈”,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制度与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相协调。因此,在新的教材建设体制、体系和构架等方面,都应当赋予其与新的教育教学制度相适应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观,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观,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为宗旨的目标观,从实际出发适应多种规格标准的质量观。尤其是在教材内容的组合安排上,应当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间与余地,设计更多的选择权力和机会,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彰显个性,发展潜能。

4.实现教材的综合立体配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对学习材料需求的多样性,职业教育教材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职业教育的教材应当实现综合立体配套。一是对传统的纸质教材进行精耕细作,做到“多形式、大信息、小分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有趣性;二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大力编制先进的电子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三是提倡形式新颖活泼的辅助与辅导教材,适应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与能力的要求,以巩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成效;四是适应开放式教育的大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采集和编制对课程教学有补充作用的信息资料库,或针对课程教学组织编制“信息资料包”,以增强学生对课程把握的深度和广度。

三、了解学生水平的现实状况

当前,由于高校扩招、办学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多种原因,不仅造成职业教育生源上人为的相对枯竭,而且也带来生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这样,又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盲,职业教育院校的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

1.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他们渴望在新的天地里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然而,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的他们,面对与中学不完全相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往往又不知从何下手。

3.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太多投入。

4.思维灵敏活跃又常常自惭形秽。

5.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他们对信息的范围并不介意,对信息的质量并不筛选,可谓“旁证博引”。但是,由于长期固定单调的学习方式的约束,他们对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获得信息这一重要途径,往往会感到枯燥和厌倦,有时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就使得他们对理论学习增添心理障碍。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从客观方面努力,也应该从主观方面进行尝试,既可以在学生方面进行引导,也可以在教师方面进行挖掘。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向教育教学改革要质量和效益。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市场经济永远不变的法则是永远都在变。这句话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变了,职业教育所拥有的生源变了,职业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当然也应该随之变化。

1.明确目标与模块

教育教学质量是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应当向每一个学习单元或每一节课要质量求效益。在组织每一个单元或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都应当明确三大教学目标,即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同时还必须事前确定三大教学内容的模块,即基础模块(基本模块)、选用模块(提高模块)和实践模块(技能模块)。并且,要努力做好三大目标的融合和三大模块的协调。

2.实施“五双”模式教学

职教与普教的教育目标是有所区别的,其教育功效的差异性就决定了教学组织和方法的重要不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与就业岗位的密切关联,决定着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共融。为此,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益,增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双计划、双大纲、双课堂、双师资、双证书的“五双”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

3.提倡“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就必须适应客观现实的变化,改革不适应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积累与技能形成的指导者、引路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要由被动的学习改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应当是导演或主持人,真正出色的演员应当是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从“权威——依从”的关系变为“尊重——合作”的关系。

4.做到因材施教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尝试实施分层教学,并且制定实施差异化的评价尺度与考核标准,按照非统一化的衡量标准培养多样化的实用人才,做到学以致用。

职业教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育者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40-02

1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探究的现实意义

2012年7月11日,重庆教育委员会就《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展开了讨论,市教委决定淘汰不适宜学校特色发展、专业建设质量差、就业率低的专业,连续2年学生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原则上不再新增英语、法律、文秘、会计等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单招用于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计划原则上不低于30%。到2015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扩大到30%左右,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可见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关键所在。当今形势下,职业教育已然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教育不仅属于教育的范畴,而且在培育经济领域人才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的带动下,尽管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观,但当前职业教育中仍有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存在,尤其是在对发展中经济社会新局势的应用方面。就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而言,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基础普遍较差,很多职业学校教学设备不全、实训基地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都制约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对而言,会计专业又是一门专业性强、应用性强的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了解企业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熟悉关于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等的基本能力。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职业教育者应结合实际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利用教育的合理性,提高教育质量,使会计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它特有的优势,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这一突破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传统教学方法下的缺陷及难点

2.1许多会计职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资源、设施缺乏

教材陈旧、更新缓慢,教学设施不齐全,师资水平不高,实用灵活性差,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无法得到及时的实际训练,不能将学到的加以巩固,无法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不利于教育者有效的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2.2教育者难以做到简单易懂、浅显易学的教学方式

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特点,使得很多即使多年从事会计专业教育的职业教育者都无法改变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生厌这一特性,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培养一切爱好和习惯的良师”,采用简单易懂,浅显易学,生动活泼,融会贯通的方式,对于教育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差异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有一部分已经从中等人才改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这一举措提高了培养会计专业型人才的针对性:(1)针对当前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与其在学习中的专业不对口现象和一些会计人员转岗、跳槽的情况十分频繁的情况,若仅把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很明显其培养范围偏窄;(2)高等职业院校的兴建及扩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学习。因此,制定培养目标时应考虑更加全面、切合实际。

2.4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考虑到学生以后工作、从业后的需要,学校会对其进行课程上的安排与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是有部分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出现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一些学校为学生开设的教学课程和实际进入社会后要用到的知识联系不大;一些学校为了创特色,为学生开始一些发展类型的课程,虽为学生在综合发展上提供了很好的作用和条件,但是就其专业性而言就无多大的提高。

3相关应对措施

(1)针对教学设施跟不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会计教学者,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功能,也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更新自我储备的专业知识,具备专业发展的时代性,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把握时代前沿、备课充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

(2)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快乐学习,让教学方式符合会计教学中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将会计教学分步骤进行:

3.1浅显易懂的理论基础知识讲解

会计基础教学中,应该以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为准则,借助网络等工具了解知识点更新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变化,获取直接、准确的信息,保证传授给学生与时俱进的知识,让学生发展与社会同步,符合变革进步时代的要求。

3.2深入浅出的案例解析是专业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引入实际生活中案例论证知识的正确性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找真实会计实务中的相关案例,在课中留时间让他们展示其网上收集的案例,分享应用知识所带来的快乐。这样也能减少教学设施不全等问题在教学质量上造成的客观影响。

3.3适时适当的实践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内容后,避免长期不用造成的遗忘,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循环特点,让学生融入模拟会计环境中学以致用,也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参加真实的实践。通过接触单位会计工作,以实际工作应用的各类凭证、账簿进行模拟,确保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应用,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相互比较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周而复始循环便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3.4采用幽默诙谐的教学方式

会计专业的系统特点决定了会计学习中的枯燥与乏味,理论知识教学可以把较为枯燥的知识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借助职业高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特点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进入工作“现场”,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角色,进行流程化模拟、逼真似学习,以一套简单而完整的做账程序为例,通过幽默诙谐形式对其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表演展示,展示后分析。这样既生动形象的表现会计工作的情景,又能全方位掌握会计岗位的特点,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的仿真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不足,给自己纠正。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一系列模仿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发现自己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找到独特的学习方式。

会计所提供的产品既是各种与会计相关的信息,又是一个内容较为复杂且涉及专业领域较为广泛的专业学科。会计信息整理提供的加工方式,信息及其表达方式也会有着较大的区别。会计专业人才的工作涵盖了单位企业的会计人员、出纳人员、仓储管理人员、统计人员、办公室文员、银行柜员、业务人员以及各类商企收银员、销售员、售后服务、市场调查人员、咨询人员等等的一系列工作。

从会计人员的典型工作职业来看,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大多集中于各中小型企业,包括商品零售批发、服务业、商品产品制造业,街道,乡镇等单位的会计,其中大多属于非国有企业,手工会计岗位的工作主要有仓管、出纳、制单、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会计、存货会计、薪酬会计、销售会计、往来账项会计、资金会计人员及报表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只要有相关数据的录入,数据的保管以及数据的呈报。

通过会计专业岗位的职业分析,可以将所需的职业能力对职业学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提出参考的依据。培养学生具备的工作岗位协调能力、业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外语能力等。因此,设置针对性课程将为学生更早的社会化做好准备。

4思考及展望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应具备从事会计专业的知识,技能的特殊性反映在思维模式上。要有职业化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应用生活案例形成一个思维方式,学以致用。面对会计专业抽象、复杂的理论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引用热点话题材料,巧妙结合会计、计量等方面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将生活中应用相结合,可以降低对系统知识的生疏感,证明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使学生意识到将学习知识对人生的价值。

结合中等职业学生的心里特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教学初期,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多积极、正面的鼓励,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易于学生掌握所学。给予学生适当的权利,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重要性。改变过去传统授课老师满堂灌的局面,把枯燥的专业知识演绎成生活化的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务实、创新精神的,具备够用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掌握手工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确认,计量以及呈报能力的不同岗位之间的迁徙能力,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所以,会计教学也是一门技巧性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要开发他们灵活创新的潜能。将学习由被动化主动,由消极转积极。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着,并且充满竞争力的世界,现代教育又是一个时展,进步的关键。作为教育者,应将学生出入社会所需的创新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体合作能力、自我发展与完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要求邮寄的结合融入会计教学内容中。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中,理论升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引导,实现时代赋予教育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职业教育教学范文4

一、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对教材版本及主编的介绍以及整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析本节课在该教材中的作用,并且结合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技能需求,联系实际,指出通过学习本节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何种技能水平。学习者分析,是指对接受教学活动的对象进行分析。分析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及特点,分析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根据学习者的现状,提出要求和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例如,化工机械检修专业初中班学生,对于他们的分析:男生群体,性格活跃,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同时理解和计算能力欠缺,但动手积极性强。针对以上分析,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法学法时,就将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在完成该节课程学习后,所能掌握知识的数量、水平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我国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职业教育是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学校是教育资源的集散地,是提供教育的服务站”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深入人们的头脑,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制定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首先,一节课要有一个总目标,总目标下又可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目标。掌握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的技能知识,学会相应的操作过程,是职业教育中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例如,《机械基础》中“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这节课中,教学目标就是掌握曲柄摇杆的概念和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别原则,能够依据工作场景中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四杆机构的运动形式,来判断它的类型,同时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技能水平,来确定哪一部分是掌握技能必要的知识点,从而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要贴近技能要求,以服从就业要求为目的来确定教学重点,做到“有求必应”。教学难点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掌握情况来确定,难点的确定要基于技能的提升程度,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来确定难点的难易程度。如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成为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教学大纲和教学理念的改进,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一般采用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去感知知识,从在做中学突出重点,以自主探究,主动感知来突破不易接受的难点。例如,在机械制图中“圆柱的投影及表面取点”这节课中,圆柱三视图的绘制为重点,表面取点为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圆柱模型,自主选点进行探究归纳出投影特点,并且得出要利用积聚性投影取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资源

在确定教法、学法之前首先分析该节课的特点,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方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教法是教师如何去教,动作发出者为教师。传统常用的教法一般为讲授法,教师运用语言直观向学生传递知识。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例如,在课程导入时我们往往采用问题引导法,在阐述某一理论知识时,时常结合图片教具采用直观演示法向学生展示等。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动手操作,成果展示,对比教学的方法来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应的教学环节就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法学法是如何让学生学习,针对学生为主体而设计的学习方法,动作发出者是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法、讨论法,实验法等。随着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也经常被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教育政策等内容。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种资源互相配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包括所有的教学环节以及课堂评价。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复习导入,新课内容,课堂评价及小结。以机械基础上“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这节课为例。先是课前准备,发放任务单和学习用具,进入课堂导入环节,接着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按照任务单依次完成各任务:任务一,观看动画得出机构曲柄摇杆数目;任务二,分组完成铰链四杆机构的装配;任务三,各小组展示装配成果,指出本组机构中曲柄和摇杆,绘制出铰链四杆机构的简化示意图;任务四,检验成果,任务拓展;然后进行课堂评价与总结。我们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课堂评价这一环节。课堂评价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又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做到真正的自主式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调节,纠正学生的偏差。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应保证完整,合理,有效。

六、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

职业教育教学范文5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分别是基础理论课、技能课及教育实践实训。基础理论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识公共课,一部分是学前专业理论课。通识公共课中,重点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知识的工具性为切入点,淡化理论知识的推导,注重对教学知识的挑选和更新,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如在《法律基础》课程当中,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应重点突出对我国《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除掌握基本计算机知识外,可重点突出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教具教案的制作,如运用PPT等软件制作动态动画等。对于公共课教学重点应放在针对专业的实用性上。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课程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是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主体。把这部分知识放在低年级开展有利于学生后期在技能和实践课程中对知识的领悟和升华。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课程论、幼儿营养与保健等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在开展核心课程的同时,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将相关从业资格证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大致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育婴师证等。

幼儿教师资格证是从事幼教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业资格证,因此可设置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结构。针对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不到幼儿园教学的情况,可设置保育员、育婴师的专业知识,如早期教育的生活保健与护理,早期教育教学组织等课程,以此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适应除幼儿教师以外其他工作岗位,加强职业性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也是培养的重难点。技能课属于实用技术,重点强调应用性和实施性,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化的重头戏。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技能如幼儿语言、数学、音体美的教学法和教师口语;音乐技能如钢琴、声乐、视唱练耳等;舞蹈技能如舞蹈和少儿舞蹈创编等;美术技能如简笔画和儿童画的创作辅导;幼儿游戏设计、手工制作等。在这部分课程中,应注意本土文化与教育技能的融合,可以开展相应的舞蹈、声乐和手工课程,如藏族的舞蹈、东北的剪纸、民族地区的蜡染、雕刻等。在课程中除了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上技能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把这种能力综合运用到教学中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如在美术课上,除欣赏经典作品外,还可启迪学生进行绘画构思与设计;舞蹈课上除了让学生会跳会创编外,还应让学生认识“身体语言”并将该语言带入教学中,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音乐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爱弹爱唱、敢弹敢唱、弹好唱好的能力;手工课除了锻炼学生利用日常物品制作作品的能力外,重点要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总之,技能教学不仅是基本教学技能的熟练和习得,更应是艺术素养的熏陶,使学生在几年职业化熏陶之下以饱满的职业姿态走上工作岗位。实践和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三大核心课程。实践实训对学生的知识促进作用非常显著,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如此。

在实践和实训中,学生不断丰富感性经验,体验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领悟和升华已习得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职业化技能。真正的职业化培养应该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始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和实训课程应该贯穿三年学习整个过程,统筹安排好各阶段的实习活动,而非毕业前的突击实习。实践实训课程可以由教育见习、课堂观摩、案例报告、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如在第一学期设置1至2天到幼儿园的教育见习,重点是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活动,增强对幼儿园环境和教学等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理解;第二到第五学期每学期设置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到幼儿园进行专项教育实习,如幼儿园的教学安排、环境创设、一日活动安排、游戏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幼儿的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等;第六学期全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同时在第二到第五学期安排校内专项技能的实训,以观摩教学录像、教学比赛等形式开展。在寒暑假安排学生自主实践,并以报告形式总结假期中实践的困惑和经验,开学后由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通过一系列实践实训,学生始终保持对幼教职业的接触和认识,不断体验、升华、总结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幼教职业角色的历练中。实践证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使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得到落实,才能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才会更具生命力。

二、培养职业认同,进行职业教育指导

职业认同感指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体验到乐趣。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因此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对其职业化有重要意义[4]。大学是学生形成职业观的重要时期,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的学生会建立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在今后职业生涯中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在新生入学时即可进行系统的职业认同教育,且贯穿学习生涯始终。如在入学之初,集中开展专项活动,由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从不同层面对学前教育的职业特性、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教育。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对于本专业的肯定十分有利于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形成与提升。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认同熏陶,强调职业特性和良好发展前景。职业教育指导通常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针对学前教育学生而言,从入学初就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使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清晰的意识。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依据自身个性特质、社会现实等因素选择职业生涯道路和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

三、多元化的师资配置

职业教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加强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让人有强健的体格,但是职业道德的渗透也是很有必要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学校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呢

1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全班学生的视线之中,教师本人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时刻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严格要求自己。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如:体育教师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操场组织训练,每天傍晚最后一个离开操场,认真训练,精心组织上课,一丝不苟的搞好场地器材的维护。体现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上课不迟到、早退、请假、旷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工作纪律,体现出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观念。冬天面向寒风,夏天面向太阳,把方便献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和学生们一起训练,一起活动。干一行,爱一行,无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一种正确的择业观。

2 结合课堂常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也是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

3 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1 在室内课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平时的艰苦训练和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励志故事。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为集体奉献的精神。使学生从思想上打上在遵守职业道德的烙印,把职业道德根植于学生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2 在中长跑、爬山和武术等项目教学时,可渗透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没有艰苦创业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毕业时,只盯着待遇高或条件好的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下生产线;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中长跑、爬山或武术课中德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3.3 在球赛安排战术位置时,教育学生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团队意思和配合意思。要有“甘当绿叶”精神。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既有分工也有配合,同时渗透择业观的教育。尽管社会上职业种类繁多,内容也千差万别,但是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职业的合理构成。不可能大家都去从事某一“好”的职业。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将来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工作,能够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相应贡献。

3.4 裁判练习时,教育学生要根据“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裁判要求去执行,按照规章办事,公正执法。同时,可渗透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着社会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以规章制度等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这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4 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4.1 布置职业道德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职业道德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4.2 开展职业道德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以职业道德为保证,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向教师如实汇报。如爬山和中长跑或裁判工作等等。

4.3 建立职业道德档案,经常监督随机抽查,及时反馈。对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能以职业道德为保证的学生要大力宣传和表扬,对那些职业道德信誉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转变思想,使之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