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创新范例6篇

城市管理创新

城市管理创新范文1

一、城镇化与城市管理规律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制约瓶颈是“问题导向有余,基础规律性研究不足”。城市管理是一个动态平衡性质的系统,其行为的有效性需要具备诸多条件。要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的视角,从目标、组织、条件和空间等方面,研究和分析保障城市管理活动增效的若干条件性假设。合理测算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并基于其承载能力来合理进行城市开发决策,是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要明确城市综合承载力测算的基本思路及城市综合承载力测算中的关键问题。城市综合承载力不仅需要进行定性研究,还需要进行定量测算研究,以便科学确定不同城市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科学发展。“匹配”层面和“结构”层面的均衡状态往往意味着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得以顺应的状态。要从城市与经济、用地与人口、不同职业人、用地结构、规模与资源等方面分析城市发展规律,从城市发展规律的视角深入探索城市发展理论、土地管理、城市社会管理、环境与资源管理、人口管理等城市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要基于对规律性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的把握来实现城市养老住宅的有效供给。城市养老住宅既有一定的经营性特征又兼具某些公共产品的特征。城市管理者需要研究养老地产需求的规律性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二、城市空间管理创新

“软性创新”是实现东北地区二次振兴的关键。产融结合是振兴东北工业的新支点,两化融合是振兴东北地区的必由之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互动是振兴东北地区的重要支撑,国企改革和国资改革相互促进是东北地区改革的重大课题。应以尺度重构理论为视角,着眼于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多维重构,分析在尺度重构过程中的发展制度和治理制度的变革,探究部级新区的运行机制。评价和提升城市的中心性要重点关注在城市网络中的关系和影响。由于发展水平、规模及比较优势等条件不同,城市在网络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角色。可以在空间理论和网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中心性来表征城市规模分布,以便更好地衡量城市网络的整体特征。可以用中心度、中心势和网络密度等指标和参数评价城市群网络中心性,进而对我国主要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中心性评价不仅要考虑单个城市的规模和实力,更要强调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在动态的网络关系中衡量城市功能以及中心城市与城市分工的合理性。要通过多规合一、一体化市场和盘活存量来推动城市土地管理创新。近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意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方式的革新,要通过坚持规划的引领作用,倡导多规合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配置制度体系;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注重存量土地挖潜,转变土地依赖型城镇化模式;完善土地制度体系,创建城乡土地利用管制政策体系。

三、城市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

城市管理创新范文2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借鉴社区再造的既有研究,就其中的社区流程再造展开探讨,以求为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提供可行的实施途径。依据社区流程再造的基本思路,结合公众对社区发展认识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流程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就社区的组织结构、职能关系和参与平台三方面提出流程再造的策略。

关键词:

社区再造;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公众参与

市场经济体制和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致使我国社会结构反复于断裂与重构之间[1],社区制逐步成为主要的城市基层管理方式,社区管理走向自治,公众参与不断热化。然而,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虽已有较多实践性尝试,但尚不完善且存在严重失灵,集中体现为行政权力下沉和自治组织“内卷化”[2]、社区组织功能冲突和非营利组织参与不足、社区管理与服务流程不协调和社区服务竞争性差、制度变迁非对等博弈和公众参与程度低、居民个体“原子化”和内在社会资本缺失等[3,4,5],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城市社区的有效治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崭新阶段,“2014年是中国智慧城市落地的元年”[6]。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7]。

同年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指明了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杜绝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强调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建设[8]。关于智慧城市,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9,10]。目前在我国,智慧城市是指以数据、信息的深加工和利用为核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这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多是机制、运营模式和资本运作的创新[11]。智慧城市下的社区建设,重点在于社区的管理与服务,通过构建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以使公众能更便捷、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8,12]。由此来看,我国转型期中的城市社区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虽然智慧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为社区的创新提供了众多政策和技术的支持,有利于网络化流程和公众参与平台的构建。但是,智慧城市的目标又对社区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为了给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提供具体的实施途径,一些学者尝试引入(流程)再造理论和借鉴政府再造,提出社区再造的命题,并明确了社区再造的原则、内容和战略路径等。

社区再造是以大幅度提高社区效能、效率、适应性和创新力为目的,从根本上培植社区意识、改造社区组织流程、促进社区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转型过程,在我国台湾地区表现为社区营造[4,5,13]。社区再造包括社区形象再造、社区公民再造、社区流程再造和社区制度再造四项基本内容,并以组织流程为中心,社区流程再造是当中的重点。因而,本研究将以社区流程再造为切入点,在梳理其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众对社区发展认识的调查分析,探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流程再造,以提出创新社区管理的策略。

1社区流程再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社区流程再造,就是从社区公众的需求出发,对社区的组织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和重新设计,形成网络化的工作程序,以提高社区组织的绩效[5]。对于社区流程再造,现有的研究虽尚未形成完整的实施方法体系,但已有相对明确的设计原则与路径。

1.1基本思路:遵循社区再造的五项原则社区流程再造作为社区再造的有机组成部分,需遵循社区再造的五项原则,这也是社区再造的目标:(1)获得授权的社区,即行政权力与社区自治组织相分离;(2)居民驱使的社区,即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鼓励公众参与;(3)企业型的社区,即建立有效的选择性激励措施,以高效、优质地满足居民需求;(4)协作型的社区,即强化居民、各类自治组织与政府机构的双向互动;(5)竞争型的社区,即引入竞争机制,遏制社区服务提供者的寻租行为[4]。

1.2基本方法:依据社区业务流程梳理组织结构社区流程再造的关键在于,将社区业务流程的需要置于职能分工之前,实现社区组织结构由职能型向流程型的转变[5]。社区业务流程大体可划分为行政、沟通、议事和服务四个方面。就其中的行政活动,王星认为,只有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等社区管理的权责型参与者积极支持与干预,社区自治才有可能走向社会有序,而且多部门合作是其中的关键[14]。丁木水指出,街道是我国本来就存在的社区,其行政化应向社区化转变,使地处辖区内的、又不归其管辖的企业单位对社区具有归属感[15]。所以,在社区管理中,保留行政机构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街道更应作为自治而非行政主导的社区单元。非行政活动方面,在转型背景下,现行以“属地管理”为基础的社区建设对基层整合的效果将越来越弱[16],而独立于社区之外的NGO则能提供促进邻里融合的服务和活动,社区兴趣活动等开放型社会网络的培育能更有效地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并提高社区居委会的治理水平[17]。也就是说,NGO的介入可改善纯辖区内组织管理的整合力,促进居民自治组织治理水平的提高,在社区管理中可适度强化。

2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流程的主要问题

为能提出我国社区流程再造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开展了公众对社区发展认识的社会调查,以了解社区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社区业务流程需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我国“大部制改革”最早的基层政府实践地,其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该地也是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其社区能较早地体验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为此,本研究以顺德为案例组织调查研究。在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多名高年级本科生的协助下,研究组于2012年7月至12月间对城市居民展开以社区发展为主题的问卷调查。研究组选择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大型商场和步行街对市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式问卷调查;考虑这两个调研点的中青年群体比例较高,研究组另选老年人较为集中的茶楼和公园,分别在早茶和晨运时间补充调查。此外,还联络当地教育部门向中小学生家长发放问卷,以扩大样本数量和覆盖面。本次调研共发放并回收问卷1433份,其中有效问卷1388份,有效率达96.86%。

同步,研究组就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居民代表进行相关主题约30人次的访谈。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访谈主要通过召集相关负责人举办座谈会;企业单位的访谈通过与行业协会代表交谈;社会组织的访谈对象选择当地社会工作开展得较为成熟的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选择广州的启智服务总队作为志愿者组织方面的补充调研对象;社区组织的访谈选择当地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居委会,并由居委会书记代为对话;居民代表则通过社区居委会引介,与不同年龄层和职业的人员交谈。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流程存在三大问题:

2.1社区自治组织发育不良,市场组织难以全覆盖针对现有的政府组织(如社区居委会)、市场组织(如物业服务企业)和社区自治组织(如业委会)等社区管理主体,居民对它们在社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满意度总体评价一般,略偏向于有点帮助和比较满意(图1)。这说明,这些组织的参与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仍有待改善。特别指出,居民认为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并不亚于居委会,且大于业委会。认为物业服务企业对社区管理有帮助的居民占55.1%,居委会为52.4%,而业委会则占48.5%;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表示满意的居民占42.4%,对居委会为43.0%,而对业委会则为40.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区自治组织发育不良,可能与居民目前更关注社区设施管理而非自我意愿表达有关。从访谈了解到,物业服务企业并未全面覆盖所有社区,特别是居民自建房集中等难以实现封闭式管理的地区,此时,作为政府组织的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大部分的社区管理职能。然而,政府方面尽管已建设社区警务E超市①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公众互动平台仍然缺位,不能即时回应社区居民所需。可见,居民对于社区自治组织的认同度并没有学术研究认为的高,这会影响到居民组建自治组织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治组织的完善,形成消极循环。而现状居民认同度相对较高的物业服务企业等市场组织,却难以在传统街区等管理界线不明晰的地域实施,不能全面推广。

2.2社区内组织缺乏有机联系,服务未能互补优化以顺德大良街道北区社区为例,该辖区的企业人口除大型工厂的外来人口居住在工厂配建的宿舍里外,其余职工(特别是外来人口)基本居住在辖区老城区内,企业职工的自维组织——工会也落点于老城区,与社区居民有一定的互动关系。辖区企业也为社区内每年举办的30多场大小型活动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员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了社区居委会的资源短缺问题,可该社区却没有提供专业性社会服务的NGO组织的介入。就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来看,以顺德大良街道中区社区为例。该社区于2011年引入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的便民服务。该中心以提供公共活动平台为主,并通过陪同走访等方式帮助居民处理行政事务。社工中心通过投标经政府研究后设立的项目,获得相应的活动经费及硬件设施的支持,并与辖区内外企业合作,获取一些基金会等的赞助。不过,社工中心并没有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面向全社区各类群体的大型活动,服务对象比较局限,针对的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志愿者组织方面,广州在国内最早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管理模式的志愿者组织,故本研究以广州最活跃的志愿者团队——启智服务总队为例。其下属的心心之家分队与沙面街道的社区服务合作内容最为丰富,包括教育拓展、独居老人探访等。由于志愿者来源甚广,在活动筹办方面相比社工中心更具优势;活动资金渠道更广,可获得团市委、企业和个人等的支持。但志愿者组织与辖区企业互动较少,对所服务社区的认识较薄弱,且成员以志愿参与为前提,其活动推进的适宜性和保障性不及驻点的社工中心。不难看出,辖区企业、社工中心、志愿者组织等社区内组织在社区服务的提供上各有所长,对社区联结的强化具备一定作用。然而,各类组织在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的情况下,其短板凸显,例如:辖区企业和志愿者组织提供的服务不如社工中心专业,社工中心的人力财力相对匮乏等。

2.3诉求渠道错位,互动平台缺失,需求可达性差调查数据表明,居民向政府表达社会管理意见以网络方式为主(42.68%),电话次之(33.45%)(图2)。而目前的公众参与多以座谈、听证等面对面的方式进行[18],与居民偏好的诉求渠道存在错位。因而,大多数(57.5%)居民认为当前的诉求渠道畅通情况一般。相关性分析显示,诉求渠道的畅通性与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了解和向政府表达意见的首选途径关系最密切。对智慧城市了解更多以及偏向于网络和电话等信息化渠道表达的居民,诉求渠道更为畅通(表1)。就互联网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2014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32.5%的平均水平,但也仅为46.9%,远落后于发达国家78%的平均水平[19,20]。难以运用信息化手段表达意见的居民仍占大多数,诉求渠道的畅通性也因而受到影响。在互联网用户中,通过网络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偏低,经常在网络上就社会管理问题发表意见的用户仅有7.5%,这也主要与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了解程度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社会发展前沿敏感度较高的人,不但诉求渠道更为畅通,也更愿意参与社区管理,反之相对消极。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了受习惯的反映方式和参与积极性的影响以外,诉求渠道的畅通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长时间使用,并与学历和职业等相关(表2、图3)。调查显示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学历越高,渠道越不畅通,这可能由于学历高的居民对诉求渠道期望更高,但目前以非信息化为主的参与渠道难以满足这类群体的需要。职业方面,非公务员的单位职工诉求渠道更畅通,而农民、工人等一些日常获取信息渠道受限的群体则更加难以参与。就信息互动途径来看,居民除了手机短信外,还希望通过公告栏和互联网两大渠道获取信息,三者的支持比例分别为39.60%、31.90%和18.30%(图4)。最常使用的信息化产品方面,50岁以上居民与其他居民存在差异,首选电视,次选电话(包括手机和固定电话),且其中的手机短信多为单纯的阅读而不回复,这主要因为该群体受到生活习惯与能力的限制更倾向于传统媒体。总而言之,我国既有的社区管理诉求渠道未能满足居民需求,尤其给农民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参与造成一定障碍。加之,目前智慧城市在社区层面落实的成果主要是单向的信息查询或收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互动性较弱。这都不利于及时了解公众的真正需求。

3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流程再造策略

考虑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要求以及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社区业务流程需要着手,构建社区流程再造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并就其社区内组织的职能划分和需求反馈平台的建立提出建议。

3.1策略一:强化“外力”,重组社区组织结构体系综合国内的实践情况、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实施经验,参与社区管理的组织与群体大体可划分为四类:官方组织、半官方组织、营利性组织和非官方非营利性组织(表3)。结合调研结果发现,在社区自治组织发育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社区可以通过一定的“外部”力量来凝聚社会资本,以优化社区的组织结构。就辖区企业而言,其职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多聚居于邻近的社区,可借助工会这一既有的自维组织,来集中反馈诉求,并向企业争取资金与物资支持,同时也可满足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社工中心由于非政府非营利而形成中立性,使其可成为联系居民自治组织与辖区内外企业、其他公益团体的沟通与合作枢纽。本着社区再造的获得授权、居民驱使、企业化、协作性和竞争性五项原则,结合社区业务流程的需求,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对社区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考虑新旧体制易于转化等必要,笔者认为,社区管理应将原街道办事处的政府职能往上集中,将原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往下细化,将原社区服务机构和社区规划工作室的服务功能去行政化,强化NGO和企业工会等社区自治组织以外的“外部”力量,整合社区数据的电子化,把组织结构划分为市区、社区和邻里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现状市区、街道和居委会三个层面,形成行政集于政府、公众易于进入、议行相对分离、服务专业高效、信息公共互通的协商式扁平化组织框架(图5)。

(1)市区层面:行政集中。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市、区层面的社区管理主体主要是官方的组织机构,作为基层机构负责行政管理和监督。就我国的官方组织机构来看,即便是经过大部制改革的顺德,各部门在不同专项管理之间仍有信息更新与共享的问题。因此,市、区层面应收归现有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职能,设置汇聚各项信息的社区服务部门,作为市、区政府的联络机构,履行社区管理方面的行政职能,负责政府职能部门社区方面的工作协调、社区相关政策的制定、资源与资金提供、政府指令整合下达、服务监督、社区成员意见整理反馈等一些常规性事务。同时,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还应汇总社区及邻里层面各方面的管理数据,并电子化形成数据库,供各类社区管理主体通过一定的平台进行查阅。其成员构成方面,可择优提拔现状各街道办事处干部,以利用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与居民之间的人脉关系。也可通过公开招募录用,广纳相关管理专业的精英。该部门应定期召开社区发展讨论会,审议重大决策并监督部门日常工作,出席人员包括各政府部门社区方面相关负责人和社区服务部门干部。

(2)社区层面:议行分离。访谈发现,现有社区居委会在社区(街道)层面已有一定的群众互动平台基础,包括政务论坛和办等,起到收集信息、联系政府部门的作用。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NGO的基本运作,大体是通过投标政府项目为居民提供技术,是联系政府与居民的桥梁。该层面的管理需强化对市、区和邻里上下两个层面的联系作用,因而可分别由社区咨询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规划工作室、商业企业和NGO履行行政服务、沟通议事、规划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的职能。社区咨询委员会是日常行政服务的联络组织,作为半官方组织,负责社区人口及物业等信息管理,并将其汇总至政府的社区服务部门。借鉴我国网格管理人的实践,依据社区成员的同质性将社区划分为规模相当的网格单元,每单元的行政事务各由一人负责。其成员由原街道办事处职工和社区居委会干部择优组成。社区管理委员会承担议事和沟通职能,负责社区重大事务的处理,协助社区规划工作室传达城市规划资讯。定期召开会议,向社区服务部门反映社区诉求与意见。结合政府网站或借用社区活动场所等,与邻里层面自治组织及居民沟通。网络招标信息聘任和监管商业企业,并与NGO合作组织活动。其成员由社区咨询委员会干部、业委会和工会代表组成。社区规划工作室担负与社区紧密相关的规划服务,一方面协助政府推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另一方面指导社区建设、制定空间发展计划等,与政府社区服务部门共享社区管理及规划数据。其进驻团队面向各规划设计单位,以招标方式确定。NGO负责以社区层面为主、邻里层面为辅的技术性社区服务,自负盈亏。鼓励原社区居委会职工通过社工培训考试上岗,填补社工类人才缺口。商业企业是独立于社区以外的专业性营利组织,以竞标方式获得业务,为社区提供看护、安保、保洁等专项基本公共服务。

(3)邻里层面:企民兼顾。邻里(居委会)层面的管理将重点放在扩大参与渠道,激发公众的自治能力,摘掉社区居委会的空帽子,将权利还归于企业与居民、业主与租户等的利益共同体。结合访谈发现,不论是企业单位还是行业协会,均表现出对社区建设的忽视,该层次的社区宜提高企业自维组织——工会的话语权,在争取作为租户的职工的权益之余,及时沟通企业的意见,与业委会一起组成基于业缘与地缘的共同体集群,与上层面的社区管理委员会进行沟通。该层面的封闭式小区和大中型企业等主要由商业企业中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综合性的日常服务,协助NGO举办社区活动,并由其业委会和工会监管。其他界线不明晰的开放式小区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依托其他专项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在社区层面统筹管理。

3.2策略二:建立角色互补的三大社区组织成员关系重组后的社区组织结构体系中,NGO和商业企业之间、业委会与企业工会之间存在两分的关系,他们应在社区管理中形成职能互补的角色关系。(1)NGO组织。NGO组织大体可分为两类,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志愿者组织。访谈发现,社工中心和志愿者组织分别在专业服务和人员方面占据上风。因而,社工中心应以专业社工为骨干、以志愿者为补充,通过整合政府和企业提供的经费和设施等资源,提供专业性的社区服务,并为社区内外各类主体提供交流平台。而志愿者组织具有人力丰富、成本较低的优势,可作为社工中心提供服务的良好合作组织,一起优化社区的人际关系。(2)业委会与工会。业委会和工会分别负责业主和企业、租户方面的沟通和议事,并不承担服务功能。借鉴济南市天桥区纬北街道康桥社区经验,封闭式小区的业委会应成立社区业主接访中心,与物业服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共同负责[28]。这样的管理方式,可强化业主参与社区自治的有效性。(3)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在看护、安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具有优势。以物业服务企业为例,其在安保、设施设备维护、卫生清洁等方面获得较高满意度,但不善于投诉处理[29](图6),而这些弱势刚好是社区自治组织的相对强项。考虑专项服务的规模效应及物业管理的综合性,物业服务企业主要承担邻里层面的服务,其他服务企业则面向社区层面。

3.3策略三:构建能及时反馈需求的公众参与平台社区流程再造以社区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有效的公众参与平台是社区流程再造的基本保障。为满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需要,其公众参与平台的构建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公众对社区的认识、社区组织结构重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信息平台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决定了社区公共信息走向数字化的大趋势——公共信息将逐步从纸质语言转译为数字语言,形成可联网共享的数据库。公众可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接入数字化公共信息平台,便捷获取资讯。

(2)沟通渠道信息化。调研显示,居民总体愿意选择信息化的途径进行沟通交流,故社区信息互动渠道除了传统的公告栏以外,还可寻求手机短信、互联网等途径,整合社区论坛、QQ群等渠道为互通平台。考虑不同群体的需要和使用习惯,未来的社区管理可从两方面着手促进:一方面,加大网络等信息化方式的建设力度,以方便公众参与,特别是让高学历群体获得更广的渠道;另一方面,保留并优化传统媒体方式,使传统企业老板、老年人和农民工等偏好收看电视和拨打电话等群体拥有更为贴近自己生活的参与方式,譬如,适当地运用电视投播、电话访谈等方式。

(3)常规参与集中化。如上文所述,社区内外的沟通主要通过社区管理委员会来完成。这就要求公众参与平台重点指向该委员会常规活动的开展,在其中设置可访问社区公共信息数据库的接口,并配备专人指导使用。环顾国外的公众参与,其有很多生动、有效、具有强生命力的方式,如焦点小组(FocusGroups)、公民论坛、公共调查(EnquÊTePublique)、公共辩论、工作坊(Workshop/program)、电话答疑等[18,30,31]。

参考相关的评价方法,笔者从提供信息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与公众交往的效果、获得广泛抽样意见的能力、信息数字化的难度、常规化开展的成本和公众的接受度七个方面,综合概括各种公众参与方式的有效性(表4)。对于不同参与手段,其“提供信息的能力”可根据其一次性可传达信息量的大小来衡量,“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其所提供信息的解析力和易读性评判,“与公众交往的效果”依据公众与信息方之间的信息流向关系断定,“获得广泛抽样意见的能力”通过参与方式对各类群体的准入门槛进行判断,“信息数字化的难度”以转化为数字信息的工作量来度量,“常规化开展的成本”比照参与方式的平均开展成本,“公众的接受度”以调查结果为准。结合不同参与群体的特征,优先考虑公众接受度,抽样效果及数字化难度次之,再权衡其他方面,笔者认为,社区流程再造的公众参与平台应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基础,在常规活动中,分别选用网络论坛、微博等即时信息工具、手机短信和QQ等社交软件、电话访谈、宣传栏等作为社区和邻里层面与公众沟通的手段,并借助社区(街道)政府网站实现不同手段间的信息关联。譬如,只要在论坛上信息,则QQ、微博、电子公告栏等均可见。公众也可从上述任意渠道查询在其中一个渠道提出的疑问回复。对于议会召开前的信息采集等非常规活动,则可增加电视公示、公共辩论、焦点小组等途径,以更深入了解公众所需(图7)。

4结语

城市社区管理自治化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社区向高质量发展,调动社会的自组织能力,重视社区成员的有效参与,实现公共设施、公益资源和事务等的智能化管理。为使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拥有具体的实施途径支持,笔者基于对社区再造的基础研究梳理,着重探讨其中的社区流程再造命题。考虑行政服务集中供给、自治单元精干亲民、社区服务专业高效、公共信息数字化等要求,本研究构建了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沟通核心、“市区—社区—邻里”三层管理的基本组织框架。创新地提出以地缘和业缘为抓手,兼顾业主和租户、企业的需要,借助现有的业委会和工会作为社区最基层的自治单元。并在原有社区管理人员的转换方面,把居委会职工作为专业社工的后备力量,解决了就业去向和社工人才短缺的问题。本研究还初步理清了NGO和商业企业之间、业委会与企业工会之间的职能关系,探讨了社区的公众参与平台构建,指出平台应基于社区管理委员会,根据管理层面和活动频率运用电话访谈、社交软件和社区论坛等手段,以此作为完善社区管理公众参与的引介。

由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样本主要集中于佛山顺德区,且缺乏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企业工会的深入调查,因此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分析仍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杨琳.2011,中国遭遇社会转型拐点:社会管理体制需创新[EB/OL].

[2]何艳玲,蔡禾.中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内卷化”及其成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4-109.

[3]田毅鹏.中国社会后单位时代来临?[N].社会科学报,2010-08-26(3).

[4]陈炳辉,王菁“.社区再造”的原则与战略:新公共管理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J].政治学研究,2010,17(3):8-13.

[5]谈志林,张黎黎.我国台湾地区社改运动与内地社区再造的制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16-23.

[6]陈恒.2014:智慧城市元年?[N].光明日报,2014-12-11(13).

[7]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

[8]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9]郭理桥.城市发展与智慧城市[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2-6.

[10]ChourabiH,NamT,WalkerS,eta1.UnderstandingSmartCities:AnIntegrativeFramework[A]//IEEEComputerSocietySystemScience(HICSS).201245thHawaiiInternationalConference[C].NewYork:IEEEPress,2012:2289-2297.

[11]佚名.“城市•产业•大变局——云时代的智慧城市高峰论坛”:解读八部委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EB/O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13]谈志林.台湾的社造运动与我国社区再造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83-86.

[14]王星.利益分化与居民参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困境及其理论转向[J].社会学研究,2012(2):20-35.

[15]丁水木.论街道社区和社区行政[J].社会学研究,1997(5):14-18.

[16]黎熙元,陈福平.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J].社会学研究,2008(2):192-217,246.

[17]陈捷,卢春龙.共通性社会资本与特定性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与中国的城市基层治理[J].社会学研究,2009(6):87-104,244.

[18]蔡定剑.公众参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EB/OL].

[1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ITC.TheWorldin2014:ICTFactsandFigures[EB/OL].

[21]张大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与创生:以武汉市院落自治和门栋自治为例[J].城市问题,2006(4):59-63,68.

[22]顾晓伟.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看我国旧城更新[J].现代城市研究,2007(4):48-54.

[23]王建军,夏志强,王建容.社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51-91.

[24]杨小华,苗天青.社区建设中的“三巨头(”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角色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8(7):27-32,54.

[25]窦延文,朱小亮,姚华.社区规划师工作室受欢迎[N].深圳特区报,2009-11-29(A4).

[26]李嘉靖,刘玉亭.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3(12):5-12.

[27]邹华,马凤领.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4(17):32-34.

[28]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创新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尝试:康桥社区“五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4):66-69.

[29]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2012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R].2012.

[30]胡亮,田冬,殷洁.国际化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研究[J].规划师,2011(2):33-37.

[31]许锋,刘涛.加拿大公众参与规划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2(1):64-68.

城市管理创新范文3

我局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县城管局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建管并重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部门联动,实施多元治理。一是对工业区、商业区、物流区、居住区、拆迁区分区制定管理规范,对后街里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以及人流物流密集区、生态敏感区等落实管控措施,因地制宜明确不同的管理形式、管理标准和责任主体。二是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由政府主导向村(居)民自治转变。针对拆迁安置小区业主户籍不同、职业不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的情况,安置小区选出回迁居民代表,除监督安置房建设质量速度、社区工作用房、物业用房配套外,还进行政策引导,牵头组建物业企业,进入小区管理。统筹考虑社区党建、居民自治、帮扶救助、居家养老、卫生服务、社区安全、环境治理、社区文化与属地管理的关系,不断优化资源配套,激发自治活力,努力营造自我管理的氛围环境。三是创新思路,实现从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模式转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小区物业管理、路灯广告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园林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农贸市场管理、环境污染管理、车辆管理,着力构建政府与社会互联、互补、互动的管理网络,提升管理效能与品质。

二、源头防范,建立评估机制。一是发挥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的作用,建立城市管理风险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做到群众投诉件件有落实,既调动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又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发挥群众参与城管的创造性,为城市管理献计献策,降低城市管理风险。二是健全政府部门协作防范风险机制,整合管理机构、流程与资源,强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辖区社会组织、单位、企业以及公众的协同配合,提升风险防范效能。针对部门工作侧重点和法律依据的不同,构建既协同配合又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防止以收代管、以罚代管、只审批不管理,以及重突击整治轻日常监管等现象的发生。三是立足评估体系科学化,评估方式多元化,评估制度规范化,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适时开展城市管理评估工作,不断调整工作方案、优化工作流程。

三、建管并重,提升管理实效。一是根据城市范围的扩大,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合理确定城管执法人员编制,明确城管执法人员参公性质,解决年龄老化及车辆不足等问题,配齐城管治安办人员及装备。二是开展规划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影响研究,引导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相衔接。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会商联办制度,通过城市管理者参与相关的规划建设,前移基础设施管理关口,实现建管并重,规划建设的偏差及时得到纠正。如在居住小区建设上,县城管局先行审视停车位的配套、洗车设施的配套、垃圾设施及公厕的布置,通过参与小区综合验收把好小区管理关口。三是在强化队伍建设、构建建管并重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位一体”的成功做法,制定城乡管理的一体化方案,创新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监督与绩效评价机制,实现我县城市管理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

城市管理创新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制度;管理创新;建议措施

引 言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计划经济下的规划管理模式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对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等进行彻底的结构性调整和创新。

1 城市化进程现状

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城市化迅速发展,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物化结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确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这些案例和论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期待。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城市化水平为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变化,中国城市化60年间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

2 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

2.1 在科技创新上突破

科技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引领一切创新活动的龙头。在科技创新上要着力抓好“五个一批”工程:首先,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促进高端技术在能源化工领域的运用。其次,攻克一批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第三,培育一批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共性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第四,应用一批新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五,推广一批服务农村发展的适用技术,促进新农村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远程教育,通过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2.2 在产业创新上突破

要紧紧围绕现代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面向未来的战略产业。要围绕“三大目标”,发展“四大经济”,着力打造“五大经济园区”,做强以能源化工为龙头的第二产业。要紧紧抓住畜牧业、林果业、杂豆业、蔬菜业、花卉业等优势产业,做优第一产业。要加速推进金融、物流、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发展,做大第三产业。要围绕能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业以及新型能源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要建立产业基地集群,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产业品牌,使经济园区成为全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参与国内外高新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前沿阵地。

2.3 在建设规划创新上突破

要围绕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精品城市的要求,大气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百万人城市规划,按照跨越式发展,建设能够完全支撑起以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能化产业、高新技术和人才密集的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以建设沙漠森林公园城市为标志,展现城在林中、湖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诗情画意的时念,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城市;建设既体现历史文化内涵,又表现时代气息、现代文明特征的,达到二者高度融合的新型一流、文化文明、绿色宜居城市。推行法定图则制度,对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

2.4 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上突破

在交通管理体制上,将公路、铁路、城市公交、邮政等方面的管理协调职能,纳入一个整体,赋予物流产业方面的宏观管理和协调,以及制定整体运输政策,实行大交通管理。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在制定公共交通产业发展政策时,重点实施中小巴减量淘汰政策,逐步将中小巴迁出中心区,同时提高公交大巴标准,所有新投运力或更新车,必须具备大容量、绿色环保型,建立与现代经济活动相协调、相适应的公交系统。在区划和街道管理体制上,将现行城区发展规模划分为若干管理区,实行管理区首长负责制。进行街道区划调整,建立市、区、街三级管理执法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在环卫体制上,以管干分开,环卫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为目标,推动市容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以整治市容市貌为重点,对清除乱贴乱画和捡拾“白色污染”委托保洁公司清理,推进市场化运作;推进“门前五包”(包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责任制,制定《门前五包管理办法》、《建筑物立面保洁管理办法》、《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环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在公用事业体制上,成立市公用事业局,统筹供水、供热、供气、排污等项公共服务,制定紧急抢修和重大事故防治处置预案,并提供优质、高效、及时的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天然气入户和集中供热等公用事业项目建设。

在土地制度上,着力调控土地资源,建立起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拍卖等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经营城市土地。对原属村组及企业、单位等拥有城区范围内的土地通过产权置换、项目置换及赎买等政策市政府统一调配使用,对城郊村组土地分别按照中长期发展整体规划要求从严控制,严厉打击借开发之名囤积、炒卖土地行为。对近年来城郊及公路沿线土地进行清理整治。

2.5 在思想观念的创新上突破

思想观念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才能摒弃落后的思维方式,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建起新机制、树立新形象。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把思想观念的创新渗透于工作、学习、生活和一切社会事务中,使创新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要有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的危机感,大力倡导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魄力,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敢于竞争,勇攀高峰。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还需要培训和确立市民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意识成为市民思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倡导创新的精神,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创新行动之中,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创新、参与创新、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浓厚氛围。要把提高全体市民素质工作放在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全体市民中普及创新知识和理念,提高市民的创新能力。要不断将创新实践和成果进行宣传、传播,使建设创新型城市活动变成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城市不断进行新的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要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构建与其他创新互动的创新文化体系。

3 建管并重,推进城市建设有序化

城市管理是维护城市建设成果、促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水平,是推进城市建设有序化的有效保证。如今的城市管理,已不仅仅是对城市设施和社会秩序的简单维护,而是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渡口在城市管理上狠下工夫,传统工矿贸易区“脏、乱、差”的城市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

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各类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理顺管理体系和职权职责,注重源头管理,建立各项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由制约型向服务型、经验型向制度型、突击型向经常型转变。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实行“数字化”管理,率先开展控规三维仿真系统应用工作,城市管理精确度更高,效率明显提升。

4 结束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要通过科学的理论探讨,大胆的实践创新,综合分析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理念,并运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建设、规划出一个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建军.论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J].规划师.2004(03):77~79.

[2]林常青.城市规划管理自动化系统模块化开发思路初探――以珠海市为例[J].规划师.2000(05):35~37.

城市管理创新范文5

同志们:

刚才,**同志谈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同志们认真抓好传达、贯彻和落实。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城市管理工作要有新突破

近几年来,我们在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加大力度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新成绩,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首先,我市城管工作的高起点,使一部分同志容易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良好的感觉妨碍了发展的视野,从而带来了自我超越、创新和发展的难度;其次,城管工作“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全国许多城市发挥“后发优势”,已经出现了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对我市的城管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一点大家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再次,一段时间以来,城市管理“脏乱差”问题有所回潮,对广大市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城市垃圾乱堆放、清运不及时,占道经营、违章摆卖,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等现象禁而不止,经常出现反复,水环境、噪音污染等在局部地区还在继续恶化。对此,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警惕;第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协调和解决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例如城市的公共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管理、社区物业管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等,已经越来越超出了单纯城管部门能力所及的工作范围,必须作为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建设摆上各级领导的工作日程,把城市管理工作作为一门“必修课”,向广大市民交出一份好“答卷”,努力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首先,要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关键是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又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现代化不仅指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包括良好的城市环境、城市设施和城市意识。有外国学者统计,人们认同一个城市,九成以上的人是通过它的外在形态(比如她的建筑风格、交通服务、公共窗口)来获取第一信息的。新加坡作为一个已经崛起的现代化国家,人们能够记住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她的产业形态或经济指标,而恰恰是这个城市有序、和谐、协调的管理以及这个国家公民良好的城市意识。了解这一点,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其次,加强城市管理,是建设廉洁、勤政、高效、务实政府,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搞好城市管理就是最大的公共服务。一位中央领导说过,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考虑的参数达上亿个。而每个参数都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哪怕是一个很小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给市民造成极大影响。作为城市的管理者,要体现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城市的环境是否整洁优美、城市的公共服务是否能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方便。这既是落实“执政为民”的需要,也是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再次,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近几年来,我市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超过百亿元,一些硬件设施达到较好的水平,客观上需要一个良好的运营、维护和管理机制,使这些设施发挥出最好的效益。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已经获得了多项部级的荣誉,这些荣誉都要进行周期性的复查,如果复查不达标就要被摘牌。事实上,这几年,我市在大气环境、污水处理率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处于临戒线的指标,有些指标还在下滑。城市管理必须适应城市规摸不断扩张,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的需要,与时俱进,抓好各项工作。如果只抓建设忽视管理,就会浪费财富和资源,城市建设就事倍功半。因此,必须坚持“建管并重”,树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经济、抓生产力”的观念,更多地在管理上下功夫,努力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从城镇管理向城镇与农村管理并重,从平面管理向平面与立面管理并重,从陆上管理向陆上与水上管理并重,从净化、绿化、美化的向净化、绿化、美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二、继续治理脏乱差,集中力量解决好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脏乱差问题有所回潮,不仅影响了城市的良好形象,而且对广大市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干扰和不便。从媒体曝光、政府部门接访投诉以及执法的情况看,脏乱差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从执法机制、处理力度、投入力量、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和手段,切实解决好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净化、美化水平。现在,如果我们单看城区的几条严管路或者窗口地带,市容净化、美化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大家再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城乡结合部,环境质量就很不如人意。垃圾死角随处可见;每到夜晚,烧烤档在城区的各种公共场所和马路各据一方;食肆、大排档与执法部门“打游击”,占道经营;过去在电话亭出现的“牛皮癣”广告,现在已经发展到写在马路的行人道上、沙井口等地方。这些问题尽管进行了无数次的整治和执法,但总是反反复复,抓一阵好一阵,事后依然故我。凡此总总,都是环境整治的重点。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的监督、处罚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突击清查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复现象,还市民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居民的生活垃圾出路。垃圾无害化处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没有解决好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市仅中心城区日产垃圾就超过700吨。为解决中心城区的垃圾出路,已经建成中心组团垃圾处理基地。但这个基地仅能够处理城区周边6-7个镇区的生活垃圾,其他绝大部分镇区的垃圾处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几个垃圾处理组团的启动工作明显滞后。相当部分的镇、村为了降低成本,只将收集的垃圾进行简单填埋处理,对周边环境又造成更大的“二次污染”,而这些污染的影响最少要一百年后才能消除。要高度重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对其他组团的垃圾处理基地要抓紧协调,尽快确定方案,加快启动建设,相关镇区要积极配合,争取尽快投入运行使用。

(三)严格户外广告的审批管理。户外广告是城市文化的外在体现。现在我市户外广告的规划、审批、设立尽管都有相关的管理规定,但在操作上各自为政,统一协调不够。乱建、乱竖问题比较突出。以至于管规划的部门管不了广告的内容,管内容的部门到广告设立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个户外广告;一些属于政府性的空间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此外,前几年已经明确在中心城区不能挂布幅广告,现在仍然不少,这些问题究竟由哪个部门批,哪个部门管,似乎已经很明确,但实际上又很不明确,类似问题仍然不少。这次会议专门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户外广告管理的文件(征求意见稿)。今后要考虑实施广告设立、内容审查、空间资源占用、日常管理的联审制度,把户外广告真正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当中。

(四)要提高城市绿化的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绿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实事求是地看,我市城市绿化的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建设、林业等部门要注意纠正园林绿化建设过于园艺化、人工化的倾向。这一方面带来了养护成本的攀升,另一方面绿化的生态效益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今后,园林绿化部门要根据我市城市气候、环境的特点,优化树种结构,每新开一条马路,每建成一个小区,都要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做到四季色彩缤纷,使城市更加生机勃发,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协调。

(五)要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公安交警部门要认真疏导交通,严格查处超载、滥载等问题,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解决非法营运,占道经营等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划、城建部门要加强规划和建设的力度,解决城区车辆的停放问题。

(六)要继续加大力度搞好内河整治。我市尽管开展了多年的内河整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实现水环境的根本好转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岐江河在整个珠江水系中水质仍处于靠后的水平。要实现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年珠江水系水体要不发黑、发臭,能游泳的目标,工作相当艰巨。要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加快镇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目前全市只有火炬、小榄、三乡在着手建设污水处理厂。今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建设时间表,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所有污水处理厂必须投入运转,市政府对各镇区规划、建设的进度情况要进行督查。在推进机制上,为加快全市协调推进的速度,市政府决定由规划、环保部门牵头,将所有镇区污水处理项目捆绑起来作总体规划设计,统一开展BOT招投标。同时要全面加快中嘉二期、珍家山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对岐江河污染治理,有关部门考虑通过集污与冲污相结合,通过标本兼治,实现水质的根本好转。近期的水污染治理,一是要把水浮莲治理好,落实市、镇、村三级的责任,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人工清理,尽量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二是要认真解决沿江、沿海畜牧场、三鸟饲养场的管理,严禁向江河排放牲畜、三鸟的粪便。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拆除沿江、沿海的饮食店档。三是解决好沿河堤而居的群众的生活废弃物的管理问题,坚决改掉直排厕所,建立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制度。

(七)要管好城市第五立面。城市的第五立面是城市各种环境要素是否得以充分发挥,整体功能是否充分协调的外在体现。一直以来,我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的第五立面是大家议论比较多的“硬伤”。规划、建设等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做好城市第五立面的布局优化和整治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要把整个城市空间放在一个大系统、大环境中统筹考虑和安排建设。对现有的建筑物,要进行检查和整治,该清拆的清拆,该美化的美化。今后,对城市第五立面的建设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使城市的第五立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治脏乱差,还要继续做好沙石泥场复绿,泥头车、犬类饲养、架空电缆等各项工作的整治力度,鉴于已经有专门会议进行部署,这里我不再展开。希望各镇区、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能,在执法管理中坚持体现大多数市民的利益,有力打击、取缔各种违法、违章行为,还市民一个良好的秩序,优美的环境。这里还要强调一下教育卫生工作问题。重点做好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防中暑等工作。

三、坚持重心下移,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城市管理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必须充分发挥城管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体制协调、行政执法效能突出、市民广泛参与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格局。要进一步理顺条条管理与块块管理的关系,通过明晰市、镇(区)、居委会各级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实现责、权、利统一,做到重心下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障。要进一步强化镇区政府(办事处)属地管理责任,增强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功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管理组织的积极性,奠定城市管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二要理顺城管执法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关系。城管执法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及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权,相关职能部门行使行政许可、行政监督等管理职责。管理不能代替处罚,处罚也不能代替管理。城市管理各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提高我市城市管理水平。要妥善处理好堵与疏、点与面的关系,把治标与治本、整治与巩固、管理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努力使市容环境整治与长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管工作队伍

城管工作者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抓好城市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是推进我市城市管理新发展的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使广大城管工作者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各级、各镇区要高度重视抓好城管执法队伍的建设,关心、爱护城管执法队员,积极为基层执法机构开展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认真解决执法人员工资待遇、办公条件及办公经费等问题。同时,要强化执法保障机制,维护行政执法的权威和尊严。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配合,对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要及时作出处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城管执法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要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严格管理,坚决杜绝执法扰民现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城管执法队伍。

五、切实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氛围

城市管理创新范文6

关键词:现代城市;城市园林;管理

一、引言

现代城市园林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城市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城市园林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场所,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当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加强对城市园林管理创新就显得比较重要。

二、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1、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促进作用,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念。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下,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破坏,加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管理,是促进生态环境和人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积极意义。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管理过程中,能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这也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落实的重要体现[1]。不仅如此,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加强,对灾害的预防也有着积极意义,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提供灾害防避的场所就比较重要,城市园林就成为重要的安全保障场所。

2、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发展现状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发展当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体现在城市园林的管理创新意识比较薄弱,没有重视城市园林管理的重要性。城市的管理者以及规划者对园林绿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没有全面性的认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得以重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城市建设的长久发展没有重视,更没有将城市园林管理创新和城市的战略发展相结合。再者,城市园林管理的机制没有完善建立。为保障现代城市园林的管理创新发展,就要制定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规范城市园林的管理[2]。但在实际中缺少管理机构,以及在管理机制方面没有完善建立,这就造成了在具体的城市园林机制的管理混乱,管理的整体效率比较低等现象出现。现代城市园林管理中没有注重科学的统筹规划。城市规划建设中,对城市园林的统筹规划是比较关键的,需要在规划前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和新技术进行结合,保障城市园林的布局科学性。但是在具体的园林管理中,并没有在统筹规划方面加以重视,城市园林没有长久的规划,造成城市园林管理和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发展的现象。另外,现代城市园林管理中,种植土壤的恶化问题比较突出,对植物苗培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

三、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要点和管理创新策略

1、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要点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创新要注重要点的把握,对现代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要充分重视。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有着加大,在城市原理的管理创新上就要注重生态化的功能体现,能让人们在城市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这对促进人们的生活健康发展才有着积极作用[3]。在实际的城市园林管理中要注重科学化的配置,构建科学的生态群落,对园林配置多种绿色植物,创建人文景观灯,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质量水平。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发展要充分重视整体性的规划,对各城市的自身地域以及文化背景要充分利用,和城市园林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将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名片。在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过程中,还要能充分重视景观的设计,注重人文景观的设计等。从这些层面加强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发展,才能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水平。

2、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策略

第一,注重管理的理念创新应用。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背景下,对城市园林的管理就要注重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园林管理部门要对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进行培训,转变园林管理人员的传统思想,对自身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将园林管理的作用能最大化的发挥,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工作水平提高。第二,完善城市园林管理制度。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从管理制度上完善制定和落实[4]。可结合实际进行设置管理机构,对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保障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城市园林管理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将城市经济发展和环保平衡发展,在现代城市园林的管理制度方面得以落实。为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记性检查考核,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三,加强现代城市园林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园林管理质量提升,就要从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实施上着手,将园林绿化质量管理和技术性以及艺术性进行结合。城市园林质量管理当中,对树木的种植以及绿化的骨架和花卉的布置等,要实现科学化。在艺术布局上以及品种的配置上能进行优化,形成有特色的园林景观质量管理方式[5]。在园林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在养护质量方面也要加强,其中就包含着对花草的修理,使之能够在质量上定型。第四,注重城市园林的管理技术应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和园林管理进行结合,对提高管理的质量效率也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应用,促进管理的网络化目标实现,这样就能在管理的方案以及问题上及时性的交流,为科学的管理方案制定共同的献策,这样能大大提高管理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园林的管理工作实施,要从具体的情况出发,在园林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就要及时性的解决现代城市园林管理问题,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希望能通过此次对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研究,能对实际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志超.现代园林管理创新探索[J].现代园艺.2015(24)

[2]王俊功.加强县级园林绿化管理的有效办法[J].现代园艺.2015(18)

[3]张景武.论加强县级园林绿化管理的有效办法[J].现代园艺.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