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局工作规划

城市管理局工作规划

2020年,我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质量提升为引领,以坚决打赢“六大攻坚战”为抓手,以开展保文创卫活动和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突出政治引领,提升党建工作实效

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以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突出教育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辅导、领导干部讲党课、分批次前往于都、瑞金等地现场教学等形式深化思想建设。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活动,定期组织廉政谈话,建立“一把手”每周汇要监督机制,全面推进“廉洁”建设。

(二)勇战疫情一线,服务六稳六保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体干部职工快速返岗,参与火车站、高速路口、国道等10余个卡点值守工作。利用数字技术排查梳理湖北籍车辆4000余辆,对32个重点区域开展流动摊贩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清理12607起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切实履行环境卫生守护责任,牢牢把住垃圾消杀、收集和转运三大关口,出动环卫作业人员172451余人次,环卫作业车辆27086车次,设置废弃口罩收纳桶112处,清运各类垃圾55361余吨。规范行政审批,推进“赣服通”3.0建设,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共简化审批127件,减免商贸企业行政审批费用85378元。联合各镇(街)开辟地摊经济摊点摊区139个,促进200余人灵活就业。深入企业宣传“二十条”和“十条”政策,协调复工复产防疫物资,联合区残联、市立医院等单位为玉禾田事业发展有限公司46名残疾环卫工人开展慰问义诊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补齐短板弱项,成功保文创卫

紧密结合文明城市复检和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要求,突出整治重点,解决创建难点,加大力度抓管理。以全省旅发大会、第三届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对重点区域、突出问题、短板弱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压实属地工作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对属地市容秩序和行政执法的指导监督。持续开展环卫攻坚战,运用六步作业法常态化“洗城”,开展27条道路“以克论净、路见本色”试点作业,防控大气扬尘。联合职能部门加强余土车辆管理、加大处罚力度,累计查处余土类案件297起。强化餐饮油烟监督职责,督促属地依法查处油烟污染行为。全年共处罚油烟污染案件15件,取缔南门口等露天烧烤摊点16处,整治油烟净化设施存在问题的餐饮单位64家。

(四)深化改革任务,构建执法新格局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下沉100名执法队员和协管员,赋权街道、乡镇,推进执法体制改革。以“大数据”为核心,开发启用智慧“门前三包”联包联创微信小程序,对六个街道、沙石镇、水东镇和沙河镇的141条主次干道、102个社区、11364户商户实行“一店一码”数字化管理。高位推动解放街道试点片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高配转运设施、建设智能化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创新实施对辖区规模较大的80家餐饮企业实施油烟排放在线监控建设试点和中心城区429辆渣土运输车辆物联网追踪。利用云技术开启“隔空喊话”远程管理,获得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办公室点赞并推广。综合运用市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落到实处,全年共受理、派遣各类城市管理案件127392件,结案115887件,结案率达98.7%。

(五)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群众“如厕难”题,新(改)建公厕50座,协调对外开放公厕48座,纵深推进“厕所革命”。运用“加减乘除”挖掘盘活停车资源,新建公共停车场9个、临时停车场19个,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停车场9个,路内施划停车泊位456个,开放夜间道路停车6条,累计新增停车位4800余个。新(改)建中转站3座,有效提高了生活垃圾转运处置效率。更新果壳箱、垃圾屋、垃圾桶2200余个,满足市民日常投放需求,提升卫生环境水平。市生活垃圾转运中心全年处理进站垃圾76716 车,垃圾总量234246.07吨。区大件废旧家具破拆中心全年处理大件垃圾629吨,改变了我区大件家具无处处置、只能人工破拆的历史。畅通信访服务渠道,有效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组织开展积案、重复信访问题化解攻坚,推动问题切实解决。严格落实信息公开,促进政务工作规范管理,优化“五型”政府建设,政协提案和人大建议办理答复满意率100%。

(六)持续精准施策,攻坚成效显著

全年累计拨付5万元开展沙石镇吉埠村困难对象房屋修缮、旱厕改造和村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帮扶干部积极投身复耕复产活动,帮助困难群众提升土地生产效益;引进餐饮企业,打造吉埠村夜市经济;建设智能停车场,解决村民停车难题;组织全村31户贫困户开展“颂党恩”“扶心扶志”“三讲一评”等活动,有效激发贫困人员积极就业谋发展。组建专职专班助力南外街道大码头社区城镇脱贫解困工作。全年累计拨付3.3万元用于老旧小区环境整治、结对共建和“两新”组织共建等工作。疫情期间协助社区开展返赣人员排查、困难群众走访、“爱心蔬菜送上门”、临时救助等活动。通过帮扶干部合力攻坚,挂点39户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积极做好挂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对挂点社区41个小区点对点整治,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次,参与人次约600余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管理水平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匹配。乱停乱靠、占道宣传、夜市游摊、井盖松动不平、部分路段的路面坑洼等影响文明城市形象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仍存在城市管理不精细化、不规范等诸多短板,长效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标杆、特色打造不够,效果不明显。

二是功能短板与绿色发展要求不匹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总体提升,但在建筑垃圾治理、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小区垃圾分类等的处理上还存在短板与不足,离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是职责职权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匹配。当前市政、园林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管理权限没有下放,区难展拳脚。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过渡期,缺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我局与镇(街)综合执法大队工作衔接机制及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建立健全,街道综合执法平台与现行智慧城管执法监督平台的融合应用衔接不畅。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城管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总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办好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以“三牛”精神推动城市管理迈入新阶段。

(一)攥指成拳,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赋能基层治理。

进一步厘清区级与乡镇(街道)城市管理事权,逐步构建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制定出台完备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考核评价机制。联合赋权单位通过开展教育培训、联合督查暗访、业务咨询指导等方式,深入镇街开展业务指导和监督,加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法制审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重大、疑难、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开展交流研讨。顺应深化镇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扩大执法监督平台使用范围,加快平台衔接,提升城市智治水平。

(二)合力攻坚,强化文明城市、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刷新颜值。

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全力推进城乡环卫深度保洁,提升城区公厕、中转站服务能力,多举措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加强社会化环卫作业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升环卫保洁质量。持续抓好城乡环境整治两年攻坚行动,联合镇(街)大力开展农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五个薄弱部位”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打造爱国卫生运动升级版。针对痛点难点增设视频监控、远程呼叫设备,补充市容环境监管盲点,提升智能化治理水平,彻底根治城市管理顽疾。深入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门前三包”联包联创改革,打造全国城市治理的典范。

(三)各个击破,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补齐功能短板。

按照《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加强对辖区停车场、停车泊位的管理,升级智能停车系统,深挖建筑退让红线内道路资源,探索住宅小区配套停车场错时共享车位,有效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持续巩固“治脏、治乱、治堵”工作成效,分期分批对现有设施陈旧、功能落后的公厕和中转站进行改造升级,切实解决基础设施档次不高、环境不优等问题,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干净、更宜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聚焦问题,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城管担当。

启动解放街道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多形式宣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探索垃圾分类社会化服务运行管理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回收“两网融合”。巩固提升分类试点成效,总结提炼出一套更加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分类模式,打造样板。聚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善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建筑垃圾处理厂、建筑余土消纳场项目建设,抓好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积极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五)持续发力,确保工作有序推进,铸就城管作为。

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减免审批费用、简化审批程序,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四最”营商环境。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湾区思维”,坚持不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聚焦易受涉黑涉恶干扰的市容管理、环卫管理、户外广告、违法建设、渣土运输等行业领域,深挖彻查,破网打伞,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攻坚仗。畅通信访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认真查找原因,严格落实责任,限期妥善处理,切实做到小事不出局,大事不出区,及时回应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统筹抓好城市管理领域其他各项工作,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之又慎抓好安全稳定,一以贯之抓好应急处置保障工作。